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ppt课件.ppt
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 毛建辉,主要内容,基础知识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1、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2、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3、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4、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5、油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6、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一、基础知识,1、植物病害基本知识植物病害有80%以上为真菌引起的病害,其余为细菌、病毒、线虫及生理性病害。世界上已知的真菌病害有8000种以上。为了便于识别,植物病理学家把真菌分为5个亚门,即 (1)鞭毛菌亚门; (2)接合菌亚门; (3)子囊菌亚门; (4)担子菌亚门; (5)半知菌亚门。 鞭毛菌亚门下面分4个纲,即根肿菌纲、壶菌纲、丝壶菌纲、卵菌纲。 卵菌纲下面又分为不同的目、科、属、种。,植物病害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寄生植物受害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根部病害、叶部病害和果实病害;按传播方式又可分为种传病害、土传病害、气传病害和介体传播病害等;但是最客观最实用的分类方法是按病因类型分类,它的优点是既可知道发病的原因,又可知道病害的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 根据这一原则,植物病害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侵染性病害,即由病原微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如真菌、细菌、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线虫、原生动物侵染所引起的病害; 第二类是非侵染性病害,也叫生理性病害。是由于植物自身的原因或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所引起的病害,如温度过高或过低、分过度或干旱、肥料过多或营养不足、大气或土壤污染等引起的病害。如日灼病、缺素症、冻害、水涝等。,植物病害的分类方法,病菌的侵入,病菌孢子(菌丝)伤口、气孔、水孔、皮孔、表皮寄主(根、茎、叶、花、果、实),2、昆虫基本知识,动物分类学家把昆虫纲分为32个目,其中与农作物关系密切的有9个目。同翅目:各种作物的蚜虫、粉虱、飞虱、叶蝉等。鳞翅目:成虫通称蛾或蝶。包括棉铃虫、菜青虫、小菜蛾、豆荚螟、甜菜夜蛾、松毛虫等。双翅目:斑潜蝇、桔实蝇、潜叶蝇、小麦吸浆虫等。半翅目:棉盲蝽、稻盲蝽、荔枝椿象、梨椿象等。缨翅目:通称蓟马。如葱蓟马、稻蓟马、棉蓟马、瓜蓟马等。 .,昆虫的一生,卵,幼虫,蛹,成虫,卵,幼虫,蛹,成虫,3、农药的基本知识,农药按性质分类可分为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性农药。(l)化学农药。又可分为有机农药和无机农药两大类。有机农药是一类通过人工合成的对有害生物具有杀伤能力和 调节其生长发育的有机化合物,如敌敌畏、三氯杀螨醇、粉 锈宁、氟乐灵、毒鼠磷、2,4D等。无机农药包括天然矿物质在内,可直接用来杀伤有害生物。如硫磺、硫酸铜、磷化锌等。,农药按性质分类,2)微生物农药。这类农药是利用一些对病虫有毒、有杀伤作用的有益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通过一定的方法培养,加工而成的一类药剂,如苏云金杆菌、白僵 菌、核多角体病毒等。(3)植物性农药。这是一类以植物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药剂,如鱼藤、烟草、除虫菊等。,农药按剂型分类,可分为乳油(EC)、悬浮剂(Suspension Concentrate,SC)水乳剂既浓乳剂(Emulsion in water,EW)微乳剂(Microemulsion,ME)可湿性粉剂(WP)水性化(又称水基化)剂型水分散粒剂(WDG)等。,二、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一)水稻病虫害防治,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恶苗病、秧苗绵腐病、立枯病和病毒普矮病、黄矮病等.常见主要害虫有二化螟、三化螟、稻丛卷叶螟、稻飞虱、稻叶蝉、稻瘿蚊、稻蓟马等.,1.稻瘟病,一般可分为苗稻瘟、叶稻瘟、节稻瘟、穗稻瘟和谷粒稻瘟。症状:,防治技术,1。选用抗病品种2。施好“送嫁药”。水稻移栽前一星期用40富士一号或75三环唑预防稻瘟病一次。移栽后药剂防治。3、田块出现零星病叶时亩采用40的稻瘟净乳油150ml或40的硫环唑200克,20的三环唑100克,40富士一号100ml兑水75千克喷雾1-2次进行预防,已发病或发病较重的田块需防23次;穗颈稻瘟在水稻破口期(抽穗5)时亩采用75的三环唑30克或40的富士一号iooml,40的硫环唑200克兑水75千克喷雾1-2次进行预防,叶瘟发病重,感病品种,危险田要防治23次。,2、稻白叶枯病,(1)症状:水稻白叶枯病是细菌性病害。常见的白叶枯病症状有两种: A普通型:先在叶尖或叶缘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短条病斑,然后沿一侧或两侧,或沿中脉向上、向下扩展蔓延,形成黄褐色长条病斑,最后粳稻上的病斑变为灰白色,. B青枯型:亦称急性型。叶片上没有明显的病斑边缘,而是叶片失水青枯,似螟虫为害状。早晨有露水或潮湿情况下,病部表面出现浅黄色带黏性露珠状菌脓,干燥后呈小颗粒状,易脱落。 (2)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病菌在病稻草、病谷和病稻茬,以及病杂草上越冬。细菌借助灌溉水和风雨传播,不断进行再侵染蔓延。多雨、少日照,风速大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害流行。偏施氮肥、长期漫灌、串灌,容易发病并且严重。台风暴雨洪涝灾害容易造成白叶枯病的暴发性流行。,发生特点,防治技术,杜绝串灌和深水灌溉,提倡前水不见后水,浅水勤灌,农药防治:发现发病中心要及时施药控制。每亩用20%叶青双可湿粉100克,加水50千克喷雾;或亩用50%的代森铵100克,加水50千克喷雾(抽穗后不能使用)。,3.稻纹枯病,纹枯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里越冬,水稻纹枯病,俗名花脚秆、烂脚秆。全国各稻区都有发生。,防治技术,1加强栽培管理 一是合理密植,实行东西向宽窄行条栽,以利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二是浅水勤灌,适时晒田;三是合理施肥,避兔偏施或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2药剂防治 一是每亩平方米用5井岗霉素水剂150毫升或20粉剂50克,对水50千克喷雾,重病田需打药2次,间隔期为710天;二是穗期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克对水50千克喷雾.,4.稻曲病,发生特点,稻曲病是水稻后期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稻曲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次年78月,当菌核和厚垣孢子遇到适宜条件时,即可萌发产生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侵入水稻花器及幼颖。病菌早期侵害子房、花柱及柱头,后期侵入幼嫩颖果的外表皮,蔓延到胚乳中,然后大量繁殖并形成子座。病菌侵染后,首先在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色菌块,后膨大如球,包裹全颖壳成墨绿色,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末。,防治技术,适时喷药防治。老病区或杂交稻种植集中的地区,或水稻在抽穗扬花期遇到雨日多、湿度大的天气,应在孕穗末期至破口期前23天及时喷药防治。一般每667平方米用2.5%纹曲灵水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70公斤喷雾。或在始穗前6天左右每667平方米用50甲基托布津加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5.烂秧,发生特点,1烂种指播种时已丧失发芽力的种子。2烂芽指芽谷播种以后至不完全叶伸出(冒青)期间的根、芽死亡现象。烂芽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种.生理性烂芽:比较常见的类型有淤籽、露籽晓脚、倒芽、钓鱼钩和黑根。传染性烂芽:又分绵腐型和立枯型。3、死苗指第一叶完全展开以后的幼苗死亡。在早稻23叶时期常发生,以旱育秧最为严重。青枯型:死苗的病株最初为叶尖停止吐水,后心叶突然萎蔫,卷成筒状,随后下叶很快失水萎蔫,全株呈污绿色枯死,群众称为“卷0死”。病株根系色泽变暗,根毛稀少黄柏型:死苗则从下部叶片开始,先由叶尖向叶基逐渐变黄色。再从下部叶片向上延及心叶,最后茎基部变褐软化,全株呈黄褐色枯死,群众称为“剥皮死”。病株根系变暗色,根毛稀少。,烂秧防治技术,药剂防治土壤消毒:绿亨一号用于旱商秧、水育秧和塑料软盘育秧土壤的消毒,是防治烂秧的最佳药剂之一。消毒的具体方法:首先将秧田平整好,播种后,每平方米用绿亨一号1一15克或绿亨一号05克,加绿亨二号34克,与过筛的湿润细上1020公斤充分惨匀,均匀撒于播种后的秧田成育秧盘上作盖土。对老秧田或灌溉污水的秧田,宜在发病前或发病前期用绿亨二号兑水8001000倍喷雾。,6.水稻二化螟,水稻二化螟主要以幼虫为害,初孵幼虫群集在水稻叶鞘内为害,造成枯鞘,2龄以后幼虫蛀入稻株内为害,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造成死穗,抽穗期造成白穗。,防治技术,田间药剂防治。结合田间实地调查,当田间见“枯鞘”10%时即可用药防治。目前推广使用的药剂有:90%杀虫单原粉公顷用量600克喷粉,或用20%三唑磷乳油公顷用量1500毫升兑水1500公斤进行常规喷雾,也可采用毒土法;或用18%杀虫双水剂,公顷用量3750毫升直接撒施,要求每平方米撒一滴药液。为了提高防效,提倡第一次用药10天后再施一次药。,7.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卷叶虫、刮青虫)。全国各稻区均有分布。主要寄主为水稻,也为害麦类、甘蔗、薏苡和粟等作物及稗、李氏禾、双穗雀稗、马唐、狗尾草等杂草。以幼虫丝缀叶成纵卷虫苞,并匿居在内取食叶内,剩留一层表皮,形成白色条斑,严重影响水稻生长发育,使水稻秕粒增加,导致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每年春末夏初,成虫随季风自南方远距离迁飞而来,每年发生45代。,防治技术,卵孵高峰期至1、2龄幼虫盛期,是施药的最佳时期。主要原因是盛孵期大量幼虫于心叶基部取食,在这一部位受药量最大,且容易接触虫体。其次,低龄幼虫的耐药力低。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开始大量出现2厘米以下的小虫苞。如果田间出现明显的新虫苞,此时的卷叶虫已经3-4龄,耐药力增强,且虫苞较大,药液难以接触到虫体,防治效果就会不理想。药剂可用40%毒死蜱乳油80毫升亩,兑水50公斤喷雾。(3)生物防治 在产卵始盛至高峰期分期分批释放赤眼蜂,每次每亩34万头,每3天一次,连续3次。也可施用生物农药杀螟杆菌、或苏云金杆菌剂(100亿以上孢子克),每亩200克,对水75千克喷雾。,8.稻飞虱,稻飞虱主要有三种:白背飞虱、褐飞虱、灰飞虱。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小麦、大麦、玉米等作物。是一种迁飞性、暴发性和毁灭性害虫。水稻受害后,轻者减产二三成,重者达五成以上,甚至颗粒无收。,防治技术,防治稻飞虱的药剂有单剂和复配剂两类。单剂主要有吡虫啉(大功臣、一遍净、大拇指、四季红、康福多、扑虱蚜等等)、噻嗪酮(扑虱灵、稻虱净、优乐得等)、异丙威(叶蝉散、灭扑威等)、根据药剂的特点,2、3龄若虫盛期前5天左右施药,最好使用噻嗪酮。2、3龄若虫盛期施药,最好使用吡虫啉。当虫量较大,且田间有水时,可加施异丙威。稻飞虱药剂防治适期为2、3龄若虫盛期,(二)小麦主要病虫害技术,1.小麦锈病,发生情况,条锈病:陕西、甘肃、宁夏、四川、河南、云南、青海叶锈:全国大部分麦区杆锈:西南、华南、华北等中文别名:黄疸病1950年,条锈病在全国大流行,损失小麦60亿公斤1964年,条锈病在全国大流行,损失小麦30亿公斤1990年,条锈病在全国大流行,损失小麦25亿公斤,发生特点,条锈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也可为害叶鞘、茎秆、穗部。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排列呈虚线状,鲜黄色,孢子堆小,长椭圆形,孢子堆破裂后散出粉状孢子。叶锈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茎秆上少见,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散生,桔红色,孢子堆中等大小,圆形至长椭圆形,夏孢子一般不穿透叶片,偶尔穿透叶片,背面的夏孢子堆也较正面的小。秆锈主要为害茎秆和叶鞘,也可为害穗部。夏孢子堆排列散乱无规则,深褐色,孢子堆大,长椭圆形。夏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同一侵染点在正反面都可出现孢子堆,而叶背面的孢子堆较正面的大。,防治技术,拌种甘肃、陕西、川北、华北、湖北、云南等地区,在小麦秋苗期早播地常受条锈病侵染,造成为害,可采用拌种方法进行防治。药剂:三唑酮(粉锈宁)用量:种子重量的0.03(药剂的有效成分)用法:干拌种,然后按常规播种。效果:对冬前苗期条锈病平均防治效果99.6,几乎可完全不受侵染。成株期可推迟流行暴发期19.722.4天,最终控制效果平均6883.585.8,,喷雾粉锈宁可兼治白粉病、腥黑穗病、散黑穗病、白秆病等。在成株期喷雾防治1次,可控制整个成株期条锈病流行为害。用量在防治面积不大的情况下,每亩用药(有效成分)710克大范围使用,每亩用药57克;若病情重,流行期长,用量可增到1014克。用药期小麦初见旗叶时,为施药适期。新药剂:晴菌唑、三唑醇、敌力脱(丙环唑),2.小麦白粉病,小麦白粉病的病原菌是禾谷类白粉菌的专化型。该病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小麦主要产区,以四川、云南、贵州、河南、山东发生最为普遍,近年在东北、华北、西北有加重趋势。,发生规律,防治技术,与锈病防治技术相同。,3.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又名红头瘴,烂麦头,一般减产1-2成,大流行年份减产5-6成,甚至绝收。如果抽穗至灌浆期遇到多阴雨天气,容易造成小麦赤霉病的流行危害。,防治技术,防治赤霉病最有效的药剂是多菌灵,可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每亩100克或80%多菌灵超微粉3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100克,加水50-60公斤。,4.小麦蚜虫,防治技术,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620克对水3040公斤均匀喷雾。 25扑虱蚜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5.小麦吸浆虫,有红吸浆虫和黄吸浆虫。 危害特点: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 小麦吸浆虫以幼虫吮吸麦粒浆汁,造成瘪粒而减产,一般损失1020%,严重的减产4080%,甚至绝收。由于该虫虫体小、危害隐蔽,前期不容易发现,往往等到发现时已错过防治时期。,发生规律,以老熟幼虫(三龄虫)结圆茧(称休眠体)在土壤中越冬。次年当小麦孕穗时开始结长茧化蛹。蛹期810天。至抽穗扬花时(一般在4月中、下旬至5月初)即羽化为成虫,交尾并产卵于护颖之间,每头雌虫一生可产卵50粒左右。孵化出的幼虫爬到嫩麦粒上,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浆液。幼虫在麦粒上为害20天左右,随后落地入土越夏和越冬。直到次年小麦返青后,又上升到表土层准备化蛹,如此周而复始。,防治技术,1、每亩用3%林丹粉或2.5%的拌撒宁(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公斤,兑细土10公斤 制成毒土在小麦孕穗期(吸浆虫蛹盛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将毒土顺麦垅撒施,并尽可能使其落入地表,施药后如无雨应适当浇水,以杀灭吸浆虫蛹和即将羽化的成虫。 2、在4月底月初成虫进入羽化高峰期后进行,每天喷药一次,连续喷23次;3、施药时间可选在下午点左右;药剂可选用高效氯氰等菊酯类或辛硫磷等高效低毒农药。也可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对水喷雾或加适量水拌细土20-30公斤或麦糠10公斤,均匀撒入麦田。此法可杀灭在麦垄间飞翔的成虫与穗内的幼虫,同时兼治穗蚜等害虫。,(三)玉米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1.玉米大、小斑病,玉米大斑病和小斑主要为害叶片,小斑病还可为害果穗。许多地区常将这二种病统称为“玉米斑病”。症状识别: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是长棱形大斑,严重的长达10-30厘米。病斑最初水浸状,很快变为青灰色,最后变为褐色枯死斑。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可长出黑色霉状物。玉米小斑病的症状特点是病斑小,一般长不超过1厘米,宽只限在两个叶脉之间,近椭圆形,病斑边缘色泽较深,为赤褐色。此外,病斑的数量一般比较多。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的病菌都以分生孢子附着于病株残体上越冬,或以菌丝体潜伏于病残组织中越冬,第二年孢子萌发引起初次侵染,感病后的植株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再次侵染。,防治技术,药剂防治:当前尚未找到理想的高效药剂,各地试验较多,反映有一定效果的药剂有:40%克瘟散乳剂500-10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穗瘟净1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50-800倍液。施药应在发病初期开始,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展,必要时隔7天左右再次喷药防治。,2.玉米丝黑穗病,本病主要为害玉米的果穗和天花,一旦发病,通常全株颗粒无收。因此,该病的发病率即等于病害的损失率,为害相当严重。许多地区常将本病与玉米黑粉病混同一起,统称“乌米”和“灰包”,但两种病实际上是由不同病菌所产生的不同病害,应加以区别。,1、症状识别:本病是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症状表现主要在抽雄后。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没有花丝抽出。有时一侧苞叶裂开,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变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飞散,其中混有玉米植株维管束的残余物。天花发病的植株一般无花穗,刚抽出的花轴顶端病变成一小堆黑色孢子堆,有时天花抽出后后小花畸变为叶状物。2、影响发病的因素:病菌以落入土中,混入粪肥或被种子携带的厚垣孢子越冬,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厚垣孢子萌发并通过芽鞘侵入寄主幼苗。入侵后,菌丝进入植株生长点,随植株生长,蔓延至果穗和天花,形成孢子堆,成熟后又散出孢子,完成其1年1次的侵染循环,无再侵染产生。土壤和粪肥的带菌量以及土壤的温湿度条件是影响本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在冷凉山区,丝黑穗病发生就重。据试验,本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以后,倒茬3年可有效地防治本病。,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品种间对本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中单2号、中单14号、中单12号、辽单18号、丹玉13号、陕单9号、豫玉2号、豫玉11号等。(2)实行轮作、深耕:连作多年易使土壤中菌量增多,发病重。实行3年以上轮作,基本上可消灭土壤中病的为害。另外,深翻土壤,将病菌孢子压倒播种层以下,再减少菌源,减轻发病。(3)早期拔出病株:在病穗白膜未破裂之前拔除病株,并把病株拿出地外深埋或烧毁,以免病菌落入土中。(4)药剂防治:此病是苗期一次性侵染的病害,在苗期利用药剂预防病菌的侵入,将会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第一,用25%的粉锈宁或羟锈宁,按0.3%剂量拌种,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也可用玉米糊作粘着剂增加药效。第二,用70%五氯硝基苯做成含药量不超过0.7%的药土,播种时覆种效果较好。,3.穗粒腐病,症状识别:果穗从顶端或基部开始发病,大片或整个果穗腐烂,病粒皱缩、无光泽、不饱满,有时子粒间常有粉红色或灰白色菌丝体产生。另外,有些症状只在个别或局部子粒上表现,其上密生红色粉状物,病粒易破碎。有些病菌(如黄曲霉、镰刀菌)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毒素,由它所引起的穗粒腐病子粒在制成产品或直接供人食用时,会造成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染病子粒作为饲料时,常引起猪的呕吐,严重的会造成家畜家禽死亡。,4.青枯病,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灌浆末期,是一种暴发性的、毁灭性的病害,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1、症状识别:玉米灌浆末期常表现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叶片呈水烫状干枯退色;果穗下垂,苞叶枯死;茎基部初为水浸状,后逐渐变为淡褐色,手捏有空心感,常导致倒伏。,防治方法,上述两病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措施,但品种间抗性差异极为显著,可选用抗病品种。生产上常用的抗病品种有:豫玉4号、辽单18号、陕单9号、豫玉11号、豫玉18号等。在栽培措施上应促进全苗,注意排水。,5.玉米纹枯病,主要为害玉米叶鞘、果穗和茎秆。在叶鞘和果穗苞叶上的病斑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或淡黄色,水浸状,病、健部界线模糊,病斑连片愈合成较大型云纹状斑块,中部为淡土黄色或枯草白色,边缘褐色。湿度大时发病部位可见到茂盛的菌丝体,菌丝结成白色小绒球,后来逐渐变成褐色的菌核,大小不一。有时在茎基部数节出现明显的云纹状病斑。病株茎秆松软,组织解体。果穗苞叶上的云纹状病斑也很明显,造成果穗干缩、腐败。,防治技术,药剂防治 用5井岗霉素水剂150毫升或20粉剂50克,对水50千克喷雾,重病田需打药2次,间隔期为710天。,4.玉米虫害防治技术,(1)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和地老虎。多发生在玉米6叶期以前发生严重的田块,常常造成缺苗断垄,使亩株数减少,严重减产。防治地下害虫最好的办法是药剂拌种,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50辛硫酸、35甲基硫环磷,35呋嘀丹等,按种子重量的0.20.3进行拌种(湿拌)。如使用19*呋福包衣剂种子,再不必拌种。未进行种子处理,可选用上述药剂稀释后拌入细砂土,撒施在玉米植株周围,耙入土中。也可加水配制成药液喷浇在根部。,地老虎,蛴螬,蛴螬就是金龟卿的幼虫,俗名白地蚕、地漏子,成虫俗名叫金龟子、瞎撞、铜克郎等。在分类上属于鞘翅目、金龟虫甲科。蛴螬是多食性害虫,对果树。作物、林木、蔬菜的苗子、幼根、幼芽、种子都能为害,有的成虫也能对植株、叶片、幼芽造成严重为害。,蝼蛄,蝼蛄属于直翘目、蝼蛄科。在国内有四种,发生面积广而为害重的是非洲蝼蛄和华北蝼蛄。蝼蛄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对玉米、高粱等大田作物可进行为害,对蔬菜的为害也很严重。黄瓜、茄子、辣椒、甘蓝等多种蔬菜均受其害,尤其是温室、大棚和育苗暖畦中的菜苗受害最重。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华北以及黄河流域以华北蝼蛄发生为主,在南方则以非洲蝼蛄为主。其成虫或若虫在土中可咬食刚播下的种子和生出幼芽的种子,也可咬断出土的幼苗根茎部位。另外,它在土中行动时,挖成的凸起式隧道使更多的幼苗被架空失水而死亡。据观察,一头蝼蛄一夜之间就可破坏幼苗二三十株。,(2)玉米螟,玉米螟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我国除西藏、青海其他各省均有发生,以幼虫蛀茎为害,茎杆组织遭受破坏,影响养分输送,同时受害作物易遭风折,穗部发育不全,籽粒不饱满,玉米穗期还常蛀食穗轴,咬食花丝及籽粒,引起籽粒霉烂,发生严重时玉米减产10%。成虫产卵多在50厘米以上植株叶背面叶脉两侧,初孵幼虫被触动或遇风即吐丝下垂,随风飘移扩散到邻近植株上,幼虫在4龄以前表现为潜藏,4龄后表现为钻蛀,潜藏部位一般在含糖量较高,潮湿而隐蔽之处,如心叶丝、雄穗苞、雌穗顶端花丝茎部以及叶鞘等。,玉米螟防治技术,防治措施:1、秸杆处理:消灭越冬虫源2、生物防治:白僵菌防治:用白僵菌0.5公斤拌过筛煤渣或细沙5公斤,每株2克,施入心叶内。白僵菌封垛:每立方米100克,每平方米垛面喷一个点。赤眼蜂:每亩放峰1.5万头,2个放蜂点分二次放。,3、药剂防治:玉米喇叭筒期施药 用25%敌百虫颗粒剂点心叶,每公斤颗粒剂可撒500600株玉米。 用90%晶体敌百虫15002000倍液灌心叶,每公斤药液可灌玉米100株。 用50%辛硫磷500ml加75125公斤砂子拌均,每公斤毒砂可撒400株玉米。 用25%西维因可湿粉500克,拌细砂7.510公斤,每株玉米1克,撒入喇叭口。 用50%易卫杀可溶性粉剂15克,加细砂4公斤,混合均匀,每株1克。,(3)粘虫,此虫初虫源是由外地迁入的(成虫),迁入后以第1代幼虫危害玉米。此时正值小麦生长后期,幼虫不取食小麦,以田间幼嫩杂草和玉米为食,待小麦收割后,幼虫全部转移集中到套种玉米的植株上取食。如果此时防治稍不及时,粘虫会将玉米的叶片全部吃光。为此,防治粘虫要在6月底7月初小麦尚未收割时进行,等小麦收割后,对防治不彻底的田块,可补防1次。防治药剂可选用90晶体敌百虫每亩100g,20敌马乳油(合剂)每亩100g,2.5功夫乳油每亩20ml,20速灭杀丁乳油每亩20ml,对水30kg喷雾。,(4)玉米红蜘蛛,又叫玉米叶螨,主要以朱砂叶螨为优势种。该虫80年代以前很少危害玉米,随着玉米面积的不断扩大,危害日趋严重。由于虫体微小,又在叶背吸食,田间不易被发现,被害玉米的叶片由白变黄,最后枯死,严重影响玉米灌浆。,防治技术,摘除玉米下部15片叶,带至田外烧毁。玉米红蜘蛛由下部叶片向上逐渐发展危害,及时将下部叶片摘除,不仅不会影响玉米生长,而且对控制红蜘蛛危害作用十分显著。 防治玉米红蜘蛛:阿维菌素(18虫螨克、18爱福了、0.9%齐螨素)2000-3000倍、10%浏阳霉素1500倍、23威敌可湿性粉剂1000倍、20哒螨灵乳油20003000倍、20三氯杀螨砜可温性粉800倍、5尼索朗乳油15002000倍喷雾。,(5)玉米蚜虫,危害玉米的蚜虫主要是玉米蚜,其次为禾谷缢管蚜。该虫自玉米大喇叭口时期直到玉米收获时均能为害。蚜虫四世同堂群聚于心叶,叶稍,叶筒中,雄穗及苞叶上吸食植株汁液,使受害部位退绿,心叶扭曲,严重的不能抽雄,有的籽粒秕瘦,产量下降。该虫排泄的粘液,使上部功能叶片等部位发生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防治技术,防治玉米蚜虫可选用吡虫啉、乐果、灭扫利(用法同红蜘蛛),最好两种药剂交替使用。另外,也可使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每亩15g,对水30kg喷洒。,(四)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苗期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炭疽病、棉蚜棉花生长后期的主要病虫种类有:第四代棉铃虫、棉粉虱、黄萎病、烂铃、红叶茎枯病等,它们直接危害棉铃造成减产,因此一定要掌握好关键的防治技术。,1.棉花枯、黄萎病,是世界性病害,很难防治,有植物癌症之称。 它主要造成棉花导管堵塞,根部营养不能传导而导致棉株叶片干枯甚至死亡,特别是雨后发病快,病株往往不能吐絮,严重的植株枯死而绝产。病株从下部叶片发病,逐渐向上蔓延,果枝上的病叶由内向外发展。初期病叶叶肉淡黄,随后叶缘向上卷曲,叶肉变厚,后期叶肉变褐,焦枯脱落,仅剩叶脉,呈“鸡爪状”。剖开茎秆可见维管束变为淡黄色。,防治技术,抓好药剂控制,应该在发病初期用药。在对重病株铲除的基础上,可选用黄腐酸盐类、乙蒜素类加多菌灵,同时加些营养素类,如1%的尿素水、0.2%的磷酸二氢钾水等喷施,提高防治效果,隔7天喷一次,要连续喷2-3次。同时,发生黄萎病的植株不要当做种子用。NEB(恩益碧)菌根是美国农业高科技产品,定植前亩用NEB菌根56袋,每袋加水100公斤浇灌土壤,可使根系增加数倍,形如庞大的根系,抗病能力可与嫁接苗媲美。同时,分泌抗生素,杀死或抑制有害菌,促进有益微生物群落大量繁殖,使作物不得或少得枯、黄萎病。,2.立枯病,症状棉籽萌发尚未出土前就能侵染,造成烂种。出土后幼茎基部出现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凹陷,腐烂,严重的扩展到茎的四周,使苗枯死。群众叫它黑根或烂根。病斑部位比炭疽病的低。多雨的年份,现蕾开花期的棉株也能发生,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表皮腐烂后,露出里面的条条木质纤维,严重的折断而死。发过病的部位有时成瘤状。,防治技术,防治苗期病害:在种子点播后覆土前用3%广枯灵乳油20-30毫升加使百克15-30毫升,喷6000-10000个钵墩,或3%广枯灵25毫升加施特灵25毫升兑水15公斤喷3亩苗床。喷后浅履土1厘米左右。,3.烂铃,主要因红腐病和疫病引起,病铃表面产生红色或霜霉状霉层,发病的棉铃严重影响质量甚至绝产,尤其湿度大、田间密闭、通透性差的棉田发病重。,防治技术,加强田间管理,结合整枝去掉底部老叶片,增加田间通透性,摘除病铃并埋掉;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11200倍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30-350倍液,每667m2喷药液100-125公斤,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一般雨后要注意重喷,确保防治效果。,4.棉铃虫,以幼虫危害棉铃为主,被幼虫危害的棉铃轻者不能吐絮,形成僵瓣,质量大大降低,重者腐烂、脱落。,防治技术,要掌握好防治指标和施药技术,对于第四代棉铃虫,当百株累计落卵量达25粒或有5头幼虫时,可用药防治。防治棉铃虫的药剂很多,如灭铃灵、杀铃威、甲多丹、杀虫王、果棉安等是防治抗性棉铃虫的有效药剂。此外,棉铃宝、辛氰乳油、北农931等对棉铃虫也具有很高的防治效果,44丙溴磷乳油、75拉维因乳油、35赛丹(硫丹)乳油对棉铃虫防效好,残效期长。提倡喷施苦参碱等植物源杀虫剂或棉铃虫病毒制剂,减少污染,使棉铃虫带毒越冬,减少来年的虫源,,5.棉粉虱,是近几年新传入的害虫,体积小,以群体危害棉花生长嫩绿部分、影响光合作用、消耗营养而降低产量,并有传播病毒病的危险,潜在威胁很大。,防治技术,要抓好早期用药的技术环节,即在点片发生期就选用20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300040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喷雾,这些药任选其一即可。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防治23次。要强调大面积规模化统一防治,确保防治效果。,(五)油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1.油菜菌核病,油菜菌核病是近年来油菜上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大发生年份,油菜产量损失一般在20%以上,油菜出油率与品质也会受到明显影响。,防治技术,目前防治油菜菌核病效果较好的药剂有:50%速克灵(或菌核净)可湿性粉剂,亩用量80-100克;25%的保鲜克乳油,亩用量30-40克;2%菌克毒克水剂,亩用量120-180毫升。施药最佳时机为:在初花期施药一次,隔710天后再施药一次。在大发生年份,还应在盛花末期或终花期再补施一次。药剂应重点喷于油菜中下部。在防治油菜菌核病时,可在药液中加入少量“速乐硼”(或硼砂),同时防治油菜花而不实。,2.油菜霜霉病,油菜霜霉病能为害油菜叶、茎、花和角果,影响油菜产量和出油率。该病一般在早春23月间,油菜抽薹开花盛发,叶片发病受叶脉限制形成淡黄色多角不规则形病斑,湿度大时,叶背面有一层白色霜霉,严重时病斑汇成大斑,淡褐色,可使叶片脱落,阻碍油菜正常生长。,防治技术,亩用72%克露100克、25%甲霜灵100克,75%百菌清100克,70%代森锰锌100克,66.8% 霉多克可 湿 性 粉 剂 100克 ,69% 安 克 锰 锌 可 湿 性 粉 剂100克 对水50公斤喷雾。,3.油菜根肿病,油菜根肿病主要危害油菜根部,在主根或侧根上形成肿瘤,农民俗称“大脑壳病”。引起根肿病的病原菌为云苔根肿菌,其寄主范围很广,除油菜外,还可危害大白菜、芥菜、甘蓝、萝卜和花菜等100多种栽培的和野生的十字花科植物,尤其是云苔属的蔬菜受害最重。苗期病害严重时,可使小苗枯死。成株期植株生长矮小,外叶中午萎蔫,晚上恢复,几天后萎蔫不能恢复,最后全株枯死。,防治技术,1、实行轮作: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5年以上轮作。2、选用无病苗床及苗床消毒:严格选择排灌方便,至少有8年未种植十字花科作物的园地作苗床,提倡用营养钵育苗。施用福尔马林(1:50)对床土进行消毒。3、移栽前用石灰水(每桶水加0.2-0.3斤石灰粉溶解)或福美双1000倍液进行浸根或用作定根水。4、当菜地发现病株时,要及时拔出烧毁,补栽壮苗,再用石灰水或多菌灵500倍液对全田进行灌根,15天左右一次,连续2次。拔除的病苗必须带出田间烧毁或用石灰、福尔马林消毒后作成腐熟堆肥。,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1、蔬菜病害种类,蔬菜病害五大类: 真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 病毒病害 线虫病害 非侵染性生理病害。,1、蔬菜真菌病害,蔬菜上真菌类病害有1000种左右,常见病害200种左右。,如何识别蔬菜真菌性病害,(1)在病害发生部位,出现病斑,天气湿度大(如早晨)时,病斑上有病征(如粉、霉层、黑色颗粒等)出现。 (2)病株枯萎、黄萎。,常见的蔬菜真菌病害,蔬菜常见病有灰霉病、霜霉病、叶霉病、炭疽病、立枯病、根腐病、白绢病、枯萎病、黄萎病、疫病(早疫病、晚疫病)。,蔬菜真菌病害的防治方法,(1)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温汤浸种(用55-60的温水浸种20-30分钟)、日光曝晒、药剂浸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0分钟),浸种完毕后,用清水冲净,然后播种。(2)土壤处理。土壤中土传病害如立枯、枯萎病菌等菌量大。播种前,结合整地,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蔬菜真菌病害的防治方法,(3)大棚消毒处理。在高温闷棚时,向棚内喷洒100倍福尔马林或300倍菌毒清液,每亩喷洒40-50公斤,可有效杀灭棚内及棚内空气中的病菌和病毒。(4)高垅地膜栽培,合理密植,大棚滴灌等措施,避免大水浸灌,做到雨后及时排水,防积水。(5)轮作种植,合理安排茬口,避免连作。轮作方式上,水旱轮作效果最好,枯萎病重的大棚尽量不要种植瓜类和茄科作物。(6)嫁接栽培防病。黄瓜(西瓜)与南瓜嫁接,是防治黄瓜(西瓜)枯萎病的最有效方法。(7)药剂防治。防治真菌病害的药剂较多.使用时,应注意选用高效、低毒、无残留杀菌剂。,主要蔬菜病害的防治技术,(1)、苗期猝倒病、立枯病,症状:猝倒病:幼苗近地面的茎基部呈现水渍状,随即变黄缢缩倒伏,传染迅速,可致成片死亡。 立枯病:幼苗或茎基部产生圆形略褐色的病斑,幼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收缩干枯死亡。,苗期猝倒病、立枯病防治方法,土壤处理:在播种前,每平方米用五氯硝基苯5克与代森锌或50敌克松粉剂、福美双5克加细土15公斤,或五氯硝基苯9克与拌种双7克加过筛细土4-5公斤,混匀配成药土,播种时,先将苗床浇足底水,然后将1/3药土填底,2/3药土覆种;药剂防治:土壤处理后,仍有少数发病时,可用70%乐福、58%瑞毒霉锰锌或普力克600-700倍喷雾,7天一次,或提前用绿享一号3000倍液喷洒苗床,幼苗生长期间再喷洒一次。,菜豆根腐病,芹菜立枯病,(2)、霜霉病,霜霉病是农作物的重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如瓜类霜霉病、大白菜霜霉病、大豆霜霉病、荔枝霜霉病等多种。 症状:叶片初生淡黄色斑点,病斑受叶脉限制,扩大为多角形病斑,叶背病斑潮湿时产生紫黑色霉状物,高温干燥时病斑迅速枯黄,在短期内枯死,严重时仅残留顶端嫩叶,从开始发病到全田枯死,只需34天时间,是毁灭性病害。农民称为“火风”。,黄瓜霜霉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的区别,黄瓜霜霉病,病菌孢子在叶片正面,呈白色,病菌孢子在叶片反面,呈紫黑色,霜霉病防治方法,防治时期:一定要掌握发病初期,即点片发病阶段喷药,并注意隔57天再喷一次,连喷23次,才能控制为害。防治药剂:克霜、神克、双露、霜克、霜脲锰锌; 瑞毒锰锌或瑞毒霉(甲霜灵)与代森锌按1:2混合后的500倍液,或与乙磷铝(疫霉灵)200-250倍液,或与百菌清600倍液,或与杀毒矾M8 400倍液;注意各种药剂交替使用,喷雾时必须均匀周到。,波菜霜霉病,(3)灰霉病,主要为害番茄、茄子、青椒、瓜类、莴苣、芹菜、草莓等幼苗,造成大量死苗,也为害温室大棚多种瓜类、茄果类、豆类、莴苣、菠菜等多种蔬菜的果实和茎叶,造成烂果和枯死,是保护地蔬菜生产的重要病害。幼苗期症状:本病一般不为害地下根部,只侵染地上部幼茎和叶片,引起腐烂,病叶上形成浅褐色同心纹,表现密生一层灰霉状物。越靠近地面的叶片发病越重。成株期症状:叶片发病,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大病斑,后腐烂。茎蔓主要在节间发病,产生暗色灰白病斑,引起表皮腐烂枯死。幼瓜在开花中或谢花后发病。花瓣褪色后凋萎,并继续发展到幼瓜,从瓜蒂部开始,呈水浸状淡黄色软化腐烂,分泌出乳白色粘液,长出灰白色霉层,后腐烂。病菌随有病残体以菌丝体和菌核在土中越冬,产生的孢子很轻,漂浮在空气中,随气流传播,亦可溅水和接触传播,遇阴雨天气,温度低、湿度大,叶片大量结露,此病更会大发生。,黄瓜灰霉病,蕃茄灰霉病,灰霉病防治方法,防治保护地灰霉病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棚室温度、增加通风透光,降低棚室湿度。 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30%创灰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50%瓜菜菌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65%抗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7天一次,要注意交替使用药剂。40%施佳乐悬浮剂(嘧霉胺),(4)十字花科黑斑病,危害大白菜、小白菜、花菜、甘蓝、萝卜、芥菜等。症状:该病多发生在外叶或外层球叶上, 初期在病部产生小黑斑,温度高时病斑迅 速扩大为灰褐色圆形病斑,直径4-30mm, 轮纹不明显。叶上病斑多时,病斑汇合成 大斑,或致叶片变黄早枯,茎、叶柄染病, 病斑呈纵条形,具黑霉。防治要点:(1)增施基肥,注意氮磷钾配合,避免缺肥,增强寄主抗病力。(2)及时摘除病叶,减少菌源。(3)掌握在发病前开始喷洒74%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4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速克灵可湿粉剂1000倍液,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5)疫病,发生疫病作物的种类很多,有瓜类疫病(包括黄瓜、节瓜、南瓜、丝瓜、西瓜、甜瓜等)、马铃薯晚疫病、番茄晚疫病、青椒疫病、芋疫病、茄绵疫病、烟草黑胫病等,都是由霜霉目疫霉属真菌引起的病害。症状:叶片被害,先从叶尖、叶缘处出现水渍状小斑,当病斑扩展到叶柄或叶脉时,叶片萎蔫下垂。茎部受害,在皮层形成褐色条斑。块茎受害呈稍微凹陷暗色病斑.,蕃茄晚疫病,辣椒疫病,蕃茄早疫病,茄子绵疫病,疫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