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城市经济学奥沙利文Chap课件.ppt

    • 资源ID:1697446       资源大小:2.43MB        全文页数:6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城市经济学奥沙利文Chap课件.ppt

    城市经济学奥沙利文Chap,城市经济学奥沙利文Chap城市经济学奥沙利文ChapEconomics: profit-max and utility-max choicesGeography: location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ctivityUrban economicsProfit-max and Utility-max location choicesConsequences of location choicesUrban Economics: Economics meets geography1-2,城市经济学奥沙利文Chap城市经济学奥沙利文Chap城市经济,Economics: profit-max and utility-max choicesGeography: location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ctivityUrban economicsProfit-max and Utility-max location choicesConsequences of location choices,Urban Economics: Economics meets geography,1-2,Economics: profit-max and util,为什么学习城市经济学城市发展与房地产开发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点和面国内外对比,绪论,为什么学习城市经济学绪论,点,面,将城市作为点,研究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使点不断增加,点的规模不断扩大,建立点与点之间合理的经济联系。,将城市作为面,研究其中的各种经济社会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城市发展过程中政府的职能,提供公共服务弥补市场不足,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城市经济学研究内容,点面将城市作为点,研究在更大区域范围内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使,1965 威尔伯汤普森【美】城市经济学导论现实的呼唤城市问题非规划能根本解决从经济学角度的研究首先关注城市空间结构,用经济学理论研究解决土地有效使用问题接着将区位论用于解决企业选址、住宅选择相关问题从福利经济学角度研究有关人类居住、交通问题、环境问题,城市经济学的产生,1965 威尔伯汤普森【美】城市经济学导论城市经济学的,中外城市经济学比较1、已经翻译出版的国外城市经济学英国 K.J.巴顿 商务印书馆 1984年美国 沃纳.赫希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年日本 山田浩之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1年美国 阿瑟.奥沙利文 中信出版社 2003年前苏联 伊利英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7 年 国内出版的城市经济学10余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一个共同特点:每本城市经济学的基本体系内容均不一样,有较大差别。但要注意其中共性与个性。,中外城市经济学比较,英国巴顿 美国沃纳赫希 日本山田浩之 东财饶会林 南开蔡、郭 清华谢、邓绪 论 导 论 序 言 绪 论 研究对象 城市与城市经济地理集中 城市与城市增长 对象和课题 城市化 城市发展 城市化普遍规律城市内选址 城市土地使用 城市成长 城市经济机制 社会主义城市化 世界城市化 劳动力市场 美国城市住房 地租和土地市场 城市发展过程 城市规模 经济区、城镇体系 动态城市经济 房主房客关系 城市空间结 城市经济结构 城市经济增长 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城市规模 城市交通运输 住宅市场 城市产业结构 城市产业结构 城市经济结构城市环境 城市的文化艺术 劳动市场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人口经济城市交通运输 城市政府活动 城市交通 城市建设环境 城市交通 城市土地经济城市住房 城市政府生产率 公害和城市环境 城市居住环境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住宅经济城市公共经济 城市犯罪与警察 城市计划经济学 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住宅 城市基础设施经济城市规划 城市污染与环境 城市财政 城市整体效益 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环境经济 城市劳动力 城市土地效益 城市财政 城市财政与金融 歧视与隔离 城市规模效益 城市管理 城市开发区 城市贫穷 城市经济区形成 城市现代化与国际化 城市经济区辨识 城市经济区建设 城市管理思想 城市政府职能 城市发展战略,中外城市经济学结构体系比较,中外城市经济学结构体系比较,Why do cities exist?Why do competing firms cluster?Why do cities vary in size?What causes urban growth and decline?Who benefits from urban growth?,Part 1: Market for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1-8,Why do cities exist?Part 1: Ma,Why does the price of land vary within cities?Why do people and firms build up instead of out?Why are there dozens of municipalities in the typical metro area?What are the consequences of race and income segregation?What are the effects of land-use controls and zoning?,Part 2: Land use within cities,1-9,Why does the price of land var,What is the marginal external cost of automobile travel?Why do so few people take mass transit?What would be required for light-rail system to pay for itself?,Part 3: Urban transportation,1-10,What is the marginal external,Are criminals rational?What is the optimum level of crime?How effective is education in reducing crime?Why are crime rates higher in large cities?Why did crime rates drop in the 1990s?,Part 4: Crime and public policy,1-11,Are criminals rational?Part 4:,Part 5: Housing and Public Policy,Why is housing different from other goods?How do changes in one housing submarket (e.g., high-income housing) affect other submarkets (middle-income housing)?What is the bang per buck of public housing?What are the tradeoffs from housing allowances (cash)?How much tax revenue is lost because of the mortgage subsidy?,1-12,Part 5: Housing and Public Pol,Part 6: Local Government,What is the rationale for our fragmented system of local government?Does majority rule generate efficient choices?Who bears the cost of the property tax?How do local governments respond to intergovernmental grants?,1-13,Part 6: Local GovernmentWhat i,Place with a relatively high population densityCensus definitionsUrban area: minimum population = 2,500Urban population: People living in urban areasMetropolitan area: at least 50k peopleMicropolitan area: 10k to 50k peoplePrincipal city: largest municipality in metro area,What is a City?,1-14,Place with a relatively high p,城市的定义,专业建设思路,城,指四周围绕的城墙,扼守交通要冲,是一种具有防卫意义的军事构筑物。市,出现较“城”稍晚,指商品交易及买卖的场所。,地理学者认为,城市是发生于地表的一种普遍宏观现象,有一定的空间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城市是有中心性能的区域焦点,是国民经济与劳动人口投入点和结合点。 建筑学者认为,城市是空间和社会构成的整体,是一个复杂的建筑工程综合体,是各种建筑物和各种管线系统的汇集地。生态学者认为,城市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以地域空间和各种设施为环境的生态系统。统计学者认为,城市是与大规模人口及独特的组织制度和生活方式相联系的聚合体,通常以居住区的范围和居民人数作为确定城市的主要方法。,城市的定义专业建设思路城,指四周围绕的城墙,扼守交通要冲,是,城市的定义,专业建设思路,城市经济学者巴顿认为,城市是一个坐落在有限空间地区内的各种经济市场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城市经济学家沃纳赫希认为“城市是具有相当面积、经济活动和住房集中,以致在私人企业和公共部门产生规模经济的连片地理区域”。经济学认为城市是“各种经济活动因素在地理上的大规模集中”的结果。,城市的定义专业建设思路城市经济学者巴顿认为,城市是一个坐落在,虽然城市的定义,在不同的学科都不相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过,我们通过如下几点大致可以弄明白:(1)人口;(2)人口密度;(3)产业构成;(4)中心性;(5)其它。“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城市是一个巨大的人口集中密集的地域,它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并与之相依存,同时作用周边的地方中心,进行着高级的社会经济活动,是具有复杂的利益目标的各种各样的组织的地方”,城市经济学奥沙利文Chap课件,城市的基本特征,专业建设思路,1、空间上的密集性(集中性),2、经济上的非农业性,3、构成上的异质性(多样性),密集性是城市所特有的根本属性之一。人口、建筑物等的大量集中,经济、文化活动的密集。城市在经济上的特性表现为,它作为一个经济实体或经济地域,是非农产业的聚集地,与乡村的农业经济在专业与地域上有明显的分工。在空间上,表现为非农业的土地利用。 城市的社会属性。表现为城市构成上的多样性和流动性。,现实定义,城市的基本特征专业建设思路1、空间上的密集性(集中性)2、经,现实的城市定义,1、最低居住人口标准即认为城市是一个人群聚集和居住的地域。作为城市,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居民,这是区别城市和乡村的决定性标准。当某个居民点的人口达到某种规模时,就定为城市,其余则为乡村。由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人口分布特征的地域差异明显,所以各国最低居住人口的城市标准也是千差万别的。最少的只有200人(如丹麦、瑞典、冰岛);最多的高达60000人,后者是前者的300倍!联合国区域开发中心为便于各国对比研究,曾经规定:“市”(city)的人口数量最低标准为2万人,小城镇(town)的人口数量标准为2千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设市标准定为2000-20000人的范围。(比如:加拿大以1000人为标准;法国以2000人;美国以2500人;马来西亚以1万人;日本以3万人为设市的最低居住人口标准。,现实的城市定义1、最低居住人口标准,2、最大功能标准(职业构成或主要经济活动标准),即将人口的职业构成,尤其是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比例作为划分城市的标准。并且,一般与人口数量指标混合使用。这是一种比较能够反映城市本质的定义标准,但是各国的具体指标不同,仍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比如:有的国家规定,城镇指地方行政中心以及人口超过一万人的居民点;或者人口超过五千,其中有三分之二男性经济活动人口从事非农业经济活动的居民点,也可以设为城镇。又如:俄罗斯除了规定一定的人口标准外,凡非农业人口占总聚居人口的比重为70%以上者才可以设市。 采取这种划分城市与乡村的标准,主要认为城市是一个经济实体,且非农业经济活动是其主要功能,也就是要从功用方面来定义城市。,2、最大功能标准(职业构成或主要经济活动标准) 即将人口的职,3、居民和房屋建筑密度标准(城市特征),这种定义标准强调应具有一定的密集性特征才属于城市。即以单位地域空间内聚居人口和房屋的密度的高低来划分城市,它往往与在空间上连续的建成区联系在一起。因而这种标准比起规模标准来说,更能体现城市的特色。 (如:法国是利用人口数量和建筑密度两个指标定义城市的。一般规定,城市是2000居民以上的,房屋密集或间距200米的集中连片的建成区。)但是,我们知道建筑密度与人口密度也不一定吻合,因为建筑高度不同,相同的房屋密度可能又有不同的人口密度。因此,这种标准往往要与其他标准联合使用,才能更加准确地界定城市。,3、居民和房屋建筑密度标准(城市特征)这种定义标准强调应具有,4、行政区划标准(法律规范标准),这种标准主张强化行政意志和力量,对于是否属于城市,要以国家相应级别的政府所颁布的法令文件为依据。即以政府的规定或立法宣布的结果作为城市划分的标准。如根据行政区域划分,一些国家规定某级政府或相当于某级政府的机构所在地可以设市,边境要塞、历史文化集中地也可以设市。(如:蒙古、巴西等国,规定全国各级行政中心为城镇,其余则为乡村)。,4、行政区划标准(法律规范标准)这种标准主张强化行政意志和力,以行政区划作为标准,既不依靠典型统计资料,又不借助于某种功能,这种标准容易扩大城市的实际规模,混淆城乡之间的现实差别。(如我国以市带县的行政体制实行后,很多城市管辖范围急剧膨胀,人口职业构成比重变化较大;而重庆市变为直辖市,其面积达到8.23万平方公里,人口3098万,下辖15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17个县,4个自治县)。,以行政区划作为标准,既不依靠典型统计资料,又不借助于某种功能,现实的城市定义,城市不是一个简单的定义所能涵盖的,界定城市的困难在于城市整体发展的动态性演变,城市构成上的异质性,城市与乡村的相对性,以及由此形成的城乡连续体。在多数情况下,这些定义标准往往是联合使用的。其中以人口规模与其他标准联合使用的最多。为此,在实际分析中,必须明确所采用的统计数据的依据,从而把握住统计数据所反映的真实内涵。,现实的城市定义城市不是一个简单的定义所能涵盖的,界定城市,我国现行的设市标准,我国现行的设市标准,Conditions for citiesAgricultural surplusUrban production to exchange for foodTransportation system for exchangeFacts on cities: Figure 1-1, 1-2, 1-3; Tables 1-1, 1-2,Why Do Cities Exist?,1-26,Conditions for citiesWhy Do Ci,27,城市的出现(起源),一、原始畜牧业、原始农业的发展-村庄的出现 100多万年前,地球上就有了人类。最初,因谋生不易而过着成群结队的、漂泊不定的生活。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人们谋取生活资料的方式有了很大进步。首先,打猎的发展导致了原始畜牧业的产生。其次,在采集野生果实和植物根的基础上,慢慢开始种植植物,原始农业随之出现。后来,人们利用驯养了的牲畜来耕田和金属工具的开始使用,农业生产率有较大提高,农业和畜牧业有了较巩固的基础,人类定居下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愈来愈迫切,愈来愈明显。许多萌芽状态的村落逐渐发展成为定型的乡村。并且,随着农牧业的发展,陆续涌现许多新的村庄。,27城市的出现(起源)一、原始畜牧业、原始农业的发展-,28,二、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市集的出现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继续提高,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分离开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各自都有若干产品剩余,因此,就为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间开始进行商品交换提供了足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交换从偶然性逐渐变为经常性了。交换一具有经常性,就必然出现固定交换的场所。这些场所逐步演变为市集。,城市的出现(起源),28二、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市集的出现 城市的出现(起源),29,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城市的出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原为农人和牧人的副业织布业、金属加工业、陶器制造业等手工业,逐步完善起来,成为许多人的独立职业。手工业又与农业分离开来,形成第二次大分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交换范围。交换的扩大引起了商品生产的萌芽和发展,交换日益繁荣和扩大,逐渐形成了许多手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地。市集逐步成为城市。,区域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技术进步等因素促成了各类城市和城市体系的形成。,城市的出现(起源),29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城市的出现区域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城市产生发展的动力,专业建设思路,1、区域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技术进步等因素促成了各类城市和城市体系的形成。,2、经济力量始终是决定城市规模、存在和发展的一个根本性力量。,一类是生产方面的,比如规模经济、聚集经济、专业化生产等等另一类则是需求方面的,如当地市场需求的增长。,城市产生发展的动力专业建设思路1、区域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技,格拉斯哥在18世纪末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镇,但到了1831年已经是一个20万人的大城市了,靠得就是拥有60多条汽船和107家纺织厂。 伯明翰, 16世纪时还是一个小村镇,人口也不到500人。工业革命一开始,兴建了铁工业区的伯明翰,成为英国最大的生产中心。在工业化的带动下,伯明翰依靠着自己的钢铁工业,超过了曼彻斯特和利物浦,成为英国第二大城市。 曼彻斯特就是英国近代城市化的典型。曼彻斯特因为天时地利,1835年就聚集了英国棉纺织工业80的工人,1840年更是增加至85。,早期的大城市,格拉斯哥在18世纪末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镇,但到了1831,这里主要指的是区域比较利益。它是建立在区域分工基础上的贸易比较优势所带来的经济利益。比较利益的产生与社会分工的发展密切相关。个人是不能自给自足的,人们以劳动交换其他商品;不同区域的人们生产能力有一定的差异;不同区域的资源条件存在着差异;不同区域的技术条件等也会存在差异; 正是由于这些差异,产生了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区域之间建立起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专业分工生产,然后通过区际贸易获得经济利益。,比较利益(Comparative Advantage),经济力量始终是决定城市规模、存在和发展的一个根本性力量。,这里主要指的是区域比较利益。它是建立在区域分工基础,1、一个区域的生产模式可以由比较优势来确定 假定劳动是各个区域产业部门唯一的生产要素,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各个区域产业部门之间的唯一不同点。那么,一个区域输出劳动生产率相对高的产品,输入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的产品。2、区域比较利益只有在存在交换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自给自足经济下,没有剩余产品交换,也就没有分工;运输成本很高的条件下也不会形成贸易带来的比较利益。3、比较利益的存在为市场交换提供了可能,并为商业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商业发展达到规模经济时,为了节约运输成本,在交通优惠地点便形成集市,导致早期城市的产生。这可以说明一些专业化城市产生的原因。,关于区域比较利益主要结论,1、一个区域的生产模式可以由比较优势来确定关于区域比较利益,规模经济(Scale Economies),一般价格理论告诉我们,所谓规模经济是指当技术和要素价格不变时,等比例投入的增加带来更大产出的经济现象。它是城市形成的又一个基本经济力量。规模经济对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前面讲述的比较优势模型是以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为基础的,即假定某个行业中的投入增加一倍,产出也相应地扩大一倍。但事实上,很多行业都具有生产规模越大,生产效率越高的规模经济(或称边际收益递增)的特征。,经济力量始终是决定城市规模、存在和发展的一个根本性力量。,规模经济(Scale Economies)一般价格理论告诉我,关于规模经济的例子,假设一个行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如左表所示,且该产品的生产只需要劳动这一种投入。假定只有两个地区A与B,它们处于一个没有任何特征的、平坦的平原上,且两地具有生产这种产品的相同的技术,最初都生产10个单位的产品。根据左表,该产量在每个地区都要求15小时的劳动投入,总的投入为30小时来生产20单位的产品。,让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规模经济在城市形成中的重要性。,表 某一假定行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关于规模经济的例子 假设一个行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如左表,但我们现在假定该产品的生产集中在一个地区,如A地区,且也是投入30小时的劳动,但现在它能够生产25单位的产品。显然,生产集中使得总的产品在劳动投入没有增加的条件下多产出了25%。这个例子说明各地区用比以往更有效的规模来专业化生产有限类别的产品;同时,它们之间的相互贸易又使得消费所有产品成为可能,这样会提高整体的经济利益。,表 某一假定行业的投入产出关系,但我们现在假定该产品的生产集中在一个地区,如A地区,且也,在存在规模经济时,生产必须在一定的规模上进行,才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集中生产的产品数量主要取决于规模经济、市场区域和运输成本三方面的约束。市场区域又将取决于该地区的人均需求、人口密度以及消费偏好等因素。市场区域规模的扩大将促使规模经济实现和扩大。这就决定了规模经济,所以它制约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如果只存在规模经济,而没有相应的市场区域,则大规模的集中生产仍然会无利可图;同样运输成本也会抵消聚集经济带来的利益。,规模经济、市场区域和运输成本,在存在规模经济时,生产必须在一定的规模上进行,才可以降低生产,城市经济学奥沙利文Chap课件,聚集经济(Agglomeration Economies),一旦比较利益和规模经济创造了城市形成的初始条件,那么聚集经济就为城市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直接推动力。1、聚集经济的含义 所谓聚集经济,是指“因企业(或活动)设址接近另一个企业(或活动)而产生的经济活动中的成本节约”。也就是说,聚集经济是由于整个地区的某种产业规模或城市地区的规模而产生的空间集中的效益,而不是个别厂商的规模经济所产生的利益。2、如果我们把个别厂商的规模经济看作“内部经济”(Internal Economies)的话,聚集经济则是出现在厂商之间或单个厂商之外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外部经济”(External Economies)3、当许多厂商集中在一个特殊的地方,而这个地方能让其获得方便,使得厂商能以更低的成本进行生产,这是生产的正外部效应(positive externality)。比如:共同利用中间投入品服务和供应,创造一个市场,分担培训劳动力的费用等,这类外部经济可以说是多样化大城市存在的重要经济原因。,经济力量始终是决定城市规模、存在和发展的一个根本性力量。,聚集经济(Agglomeration Economies),城市经济学奥沙利文Chap课件,有关外部经济的分析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以前的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行业地区”现象无法用自然资源来解释的行业的地理集中使马歇尔很震惊。在他那个时代,行业集中的最典型例子可以说是云集于谢菲尔德的刀具制造厂商和北安普顿的制衣厂商。现代的例子有集中在美国加州硅谷的半导体工业;集中在纽约的投资银行业;集中于好莱坞的娱乐业等。比如:意大利的瓷都萨斯索罗,在这个小城市中集中了世界瓷砖产业生产量的30%、出口量的60%,使意大利的瓷砖产业获得了国家竞争优势。,关于聚集经济的例子,有关外部经济的分析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以前的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除了经济因素在近现代的城市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外,还有一些其他制约因素影响着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强调经济的推动力,同时并不能忽视这些因素的影响,因为它们有些是城市产生的社会和资源基础。(一) 自然条件、人口和资源的地理分布尽管我们可以假定地表是均一的平面,在经济力量的作用下也可以形成城市。但是,现实的世界在不同的地区,其自然条件、人口和资源的地理分布存在巨大的差异。有些地区资源禀赋优越,自然条件有利于人口和经济活动的进行;有些地区则资源贫乏,自然条件恶劣,不利于城市的形成。,城市形成的其他制约因素,除了经济因素在近现代的城市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外,还,由于资源地理分布的不平衡,促使厂商在特定地区设厂。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矿产资源的地理集中分布,使得矿业城镇形成与发展,并伴随着矿产开采的完成而衰落,除非有其他因素促使他们进一步发展。(例如:美国的旧金山、底特律;德国的鲁尔地区;我国的大庆、攀枝花等),如:南北纬30-40度之间的陆地区域,气候条件适宜人类的生活;资源丰富的平原地区;有良好港口条件的河海沿岸等。,由于资源地理分布的不平衡,促使厂商在特定地区设厂。最明显的例,1、地理位置的含义 地理位置的含义是丰富的,它包括绝对地理位置和相对地理位置。前者指的是一个地区(或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每一个地区(或地理事物)在地表的经纬度位置是独一无二的。后者指的是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这种位置是相对的,可变的,复杂的。,(二) 地理位置,1、地理位置的含义(二) 地理位置,2、地理位置的影响,地理位置是制约城市形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外在因素 绝大多数的城市都是座落在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等特惠地点之上。(例如:我国长江流域沿江的城市密集区域的形成与这些城市临近黄金水道有着密切的关系。),2、地理位置的影响地理位置是制约城市形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外在,相对地理位置的变化,会改变城市在区域或国家中的地位,促进或制约其发展 城市的形成会受到区内主要城市的位置、主要道路的网络及区位之间距离关系的影响。因为这些地点为居民和企业提供了特别的利益。如果城市位于某一区域的中央,则城市与其以外各个方向的联系距离都比较近,因而促进城市发展。当某一区域的对外联系集中在某一方向上时,在这个出入口位置上(门户位置)的城市就会迅速发展。,相对地理位置的变化,会改变城市在区域或国家中的地位,促进或制,(三) 生产力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1、农业生产力水平是城市形成的前提 城市的形成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城市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因为如果没有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可以提供大量的剩余产品,那么城市人口和非农业经济活动的大规模集中就没有物质保证。2、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与方式是城市形成的重要制约因素,(三) 生产力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1、农业生产力水平是城市形成,交通技术和方式决定市场规模和贸易的效率。只有在交通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达到商品运输规模经济的要求,才有可能形成有效率的大规模贸易和中心市场,从而才有可能充分实现劳动分工所带来的比较利益,最终导致城市的形成。交通和通讯技术与方式的发展变化制约城市运行和空间布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对城市经济运行效率、运行方式和空间布局格局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交通技术和方式决定市场规模和贸易的效率。只有在交通技术发展到,(四) 政治与文化因素,1、行政管理的需要从古到今,城市的管理中心的功能一直占据重要位置。一个城市之所以存在,有时仅仅是政治、文化管理上的需要。比如,许多国家都有一些只是行政中心的城市,象美国的华盛顿、澳大利亚的堪培拉、巴西的巴西利亚等。国家政府为了便于行政管理,以某一个区域的历史、政治或行政地位考虑,往往在一定的政府机构所在地、边境要塞等地方设市,用来强化对周边地区的行政管理。2、国家政治、军事需要国家政治与军事安全的需要也会影响城市的形成。(如:我国的湖北省十堰市、广东省的深圳市、甘肃省的酒泉市等的形成与发展就是突出的例子。),(四) 政治与文化因素1、行政管理的需要,Figure 1.1: Percent of U.S. Population in Urban Areas, 1800-2010,1-50,Figure 1.1: Percent of U.S. Po,1-51,1-51,1-52,1-52,1-53,1-53,1-54,1-54,通过调整价格实现区位均衡Locational equilibrium: No incentive to moveExamples of prices behind locational equilibriumRent on beach house Rent on highway houseWage in Coolsville Land rent on fringe,Axiom 1: Prices Adjust to Achieve Locational Equilibrium,1-55,通过调整价格实现区位均衡Axiom 1: Prices A,自我强化效应产生极端结果Self-reinforcing effect: leads to changes in same directionAuto row attracts comparison shoppersCluster of artists attracts other artists,Axiom 2: Self-Reinforcing Effects Generate Extreme Outcomes,1-56,自我强化效应产生极端结果Axiom 2: Self-Rei,外部性导致无效率Externality: cost or benefit of a transaction experienced by someone elseExternal cost: burning gasoline affects breathersExternal benefit: painting a peeling house increases property values,Axiom 3: Externalities Cause Inefficiency,1-57,外部性导致无效率Axiom 3: Externalities,生产受规模经济的影响Economies of scale: Average cost decreases as quantity increasesIndivisible inputs: Required to produce one or a thousand unitsFactor specialization: Benefits from continuity and repetitionExtent of scale economies varies across activities,Axiom 4: Production is Subject to Economies of Scale,1-58,生产受规模经济的影响Axiom 4: Production,竞争导致零经济利润Entry into market continues until economic profit is zeroEconomic cost includes explicit cost and opportunity cost of time and fundsFirms earn just enough to stay in business, but not enough to attract entrants,Axiom 5: Competition Generates Zero Economic Profit,1-59,竞争导致零经济利润Axiom 5: Competition,谢谢!,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城市经济学奥沙利文Chap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