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龙岩市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预案.docx

    • 资源ID:1697389       资源大小:67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龙岩市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预案.docx

    龙岩市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目录1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1.1 编制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1.2 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1.3 编制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1.4 适用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2组织机构职责错误!未定义书签。2.1 市局领导小组职责错误!未定义书签。2.2 应急办职责错误!未定义书签。2.3 办公室职责错误!未定义书签。2.4 业务科技科职责错误!未定义书签。2.5 其他内设机构职责错误!未定义书签。2.6 直属单位职责错误!未定义书签。2.7 县级气象局错误!未定义书签。3气象灾害信息报告与发布错误!未定义书签。3信息报告错误!未定义书签。3.2信息发布错误!未定义书签。4气象灾害预警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4.1 预警级别错误!未定义书签。4.2 预警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5应急响应错误!未定义书签。5.1 响应级别错误!未定义书签。5.2 响应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5.3 会商建议错误!未定义书签。5.4 会商会议错误!未定义书签。5.5 响应命令错误!未定义书签。5.6 响应启动错误!未定义书签。5.7 响应变更错误!未定义书签。5.8 响应岗位职责错误!未定义书签。6应急响应结束错误!未定义书签。6.1 应急响应工作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6.2 灾害成因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6.3 灾害调查评估错误!未定义书签。7保障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7.1 资金保障错误!未定义书签。7.2 装备保障错误!未定义书签。73技术保障错误!未定义书签。7.4 队伍保障错误!未定义书签。7.5 宣传教育错误!未定义书签。7.6 培训与演练错误!未定义书签。7.7 奖惩措施错误!未定义书签。8附则错误!未定义书签。8.1 预案管理错误!未定义书签。8.2 修订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8.3 施行日期错误!未定义书签。9附件错误!未定义书签。9.1 术语解释错误!未定义书签。9.2 灾害性天气信息快报文档样式错误!未定义书签。9.3 气象灾害预警种类与级别(标示)错误!未定义书签。9.4 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种类和级别错误!未定义书签。9.5 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启动级别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9.6 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简明工作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1总则1.1 编制目的明确市气象局(以下简称“市局”)应对气象灾害的应急组织指挥机制、信息报告、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分级响应与响应行动、应急保障与应急工作程序,以及市局各单位、县级气象部门应急职责,提高气象应急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和能力,为龙岩社会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气象服务保障。1.2 基本原则1.2.1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完善应急领导机制,统筹气象灾害应对工作。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工作。1.2.2 预防为主、科学高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会商分析,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水平与研判能力。1.2.3 统一标准、规范流程。完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规范气象灾害信息报告与发布、预测预警、应急响应工作流程。1.2.4 上下联动、信息共享。健全应对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完善气象灾害信息共享机制。1.3 编制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福建省突发事件应对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福建省气象条例、福建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福建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气象部门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及福建省相关专项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1.4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范围内台风、暴雨、强对流天气(雷电、冰雹、雷雨大风)、低温(霜冻、冰冻、雪)、干旱、高温、大雾、霾等气象灾害事件的防范和应对。2组织机构职责市局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挥本市气象部门应对气象灾害工作。市局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负责组织协调应急管理工作,县级气象局、市局直属单位和内设机构依据职责分工组织做好应急响应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分管应急的负责人为常务副组长,其它领导成员为副组长其他领导成员为副组长;成员由市局各内设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组成。应急办挂靠市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局办公室主要负责人担任,负责应急信息的汇总、上传下达和处理等相关工作。2.1 市局领导小组职责2.1.1 统筹指挥气象部门应对气象灾害工作,决定启动、变更或终止市级应急响应,参加天气会商;2.1.2 督促检查市局各部门和各县级气象部门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工作;2.1.3 研究应急处置所需的应急资源保障;2.1.4落实福建省气象局、市委市政府对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的部署。2.2 应急办职责2. 2.1根据领导小组命令,参与综合研判,统一组织、协调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处置工作;3. 2.2根据领导小组命令,发布启动、变更或终止应急响应命令;4. 2.3组织协调检查督促全市气象部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工作,并向领导小组报告;5. 2.4向福建省气象局、市委和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报送气象灾害信息与应急工作情况;6. 2.5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应急相关任务。2.3 办公室职责2. 3.1综合协调各项应急工作;1.1.1 3.2承办福建省气象局、市委和市政府领导有关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批示(指示)反馈件;2.3.3 组织科普宣传报道,协调新闻发布工作;2.3.4 做好水电保障、医疗保健、食品供给、交通、保卫等工作。2.4业务科技科职责2. 3.1组织气象灾害应急和加密会商、综合研判和提出建议;3. 3.2组织相关业务单位开展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人工影响天气应急保障等气象服务工作;4. 3.3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开展灾情调查和影响评估、服务效益评估等工作;5. 3.4落实气象灾害应急相关预报、预警任务;6. 3.5组织重大灾害天气联防;2.3.6督促各相关业务单位加强对观测、通信和网络系统的运行监控,保证各类实时气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共享;及时组织故障处理和抢修;2. 3.7组织应急加密和移动观测及资料传输。2.5 其他内设机构职责根据领导小组要求,按相应职责做好应急处置相关工作。2.6 直属单位职责市气象台、市气象灾防御技术中心(以下简称“灾防中心”)、市信息网络与装备保障中心(以下简称“信保中心”)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发布、网络通信、装备保障、气象服务工作。2.7 县级气象局按照市局领导小组意见,结合本县(市、区)气象灾害实际情况,依照本局应急预案,研判决定启动、变更或终止应急响应。组织做好本局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处置工作。3气象灾害信息报告与发布3.1信息报告3. 1.1报告内容方式渠道(1)灾害性天气信息。市气象台、各县(市、区)气象局应及时收集上报辖区内灾害性天气信息,以填写“灾害性天气信息快报”(样式见附件9.2)的方式向省气象台(决策服务中心)报送,各县(市、区)气象局同时向市气象台、灾防中心报送。如有气象灾情发生时,则应通过灾情直报系统上报。在特殊条件下,可先通过电话报告上级,再补报相关文档材料。(2)重大气象突发事件信息。当气象灾害达到关于进一步规范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的通知(气办发(2015)26号文)规定的报送标准时,向市局业务科技科报送,由业务科技科向省局应急办、应急与减灾处和省气象台(决策服务中心)报送。重大气象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内容、格式和程序,按照中国气象局和福建省气象局的规定执行。(3)应急响应工作信息。进入In级以上(含In级)应急响应的县局,及时向市局办公室(应急办)、业务科技科和市气象台报送天气实况及灾情、预报预警情况、服务情况、应急响应组织工作等情况。信息通过Notes邮箱报送。市局办公室(应急办)邮箱:龙岩市局办公室/龙岩市/福建/CMA;业务科技科邮箱:龙岩市局业务科/龙岩市/福建/CMA;市气象台邮箱:龙岩市气象台/龙岩市/福建/CMA。4. 1.2报告时限(1)应急响应工作信息。在In级及以上应急响应期间,县级气象部门、市气象台、灾防中心每日14时报送一次,业务科技科整理加工后,每日15时前向省局应急办、应急与减灾处和省气象台(决策服务中心)报送,必要时根据省局应急响应命令的要求增加报告次数。(2)较大以上突发事件信息。市县两级气象部门建立突发事件信息速报机制,对在监测过程中发现可能发生较大突发事件的气象灾害前兆,或已发生的较大气象灾害都应及时报告。县级气象部门在分析研判和确认后10分钟内,向同级政府和市级气象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可越级上报;市级气象部门在分析研判和确认后10分钟内,向同级政府和省气象局报告。(3)重大突发气象灾害信息。各级气象部门在重大突发气象灾害发生后1小时内要完成初报,在发生后2小时内要续报灾害情况与气象应急服务措施等情况。3.2信息发布3 .2.1发布原则(1)气象部门是气象预警和气象灾害信息发布主体;(2)信息发布按照属地原则管理,谁发布、谁负责;(3)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权威、客观。4 .2.2发布方式(1)决策气象服务材料由市气象台、灾防中心负责编发,报送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2)气象预警信息的发布由市气象台根据灾害性天气过程发生发展情况,及时通过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短信、广播、电视、网络和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预警信号”,各负责单位依照职责把关。(3)记者采访、发布新闻通稿和新闻发布会由市局办公室(应急办)负责组织和具体实施,及时向社会、媒体和各有关单位发布。4气象灾害预警分析4.1 预警级别可以预警的气象灾害,按照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IV级、In级、级和I级,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标示,I级为最高级别。气象灾害预警种类与级别(标示)见附件9.3。4.2 预警分析市气象台、灾防中心根据预报服务需要及时向业务科技科提出加密观测请求;负责召集相关业务单位进行天气会商,综合分析灾害性天气过程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及时制作决策服务材料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5应急响应5.1 响应级别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等级分为IV级、III级、II级、I级四个级别,I级为最高级别。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种类与级别见附件9.4o5.2 响应原则5.2.1 应急响应启动或级别变更,一般逐级调整,必要时可根据灾害性天气变化发展越级调整。5.2.2 同时发生两种或以上气象灾害且需要按不同级别启动时,应急响应工作依照级别最高的种类组织开展。5.3 会商建议53.1干旱应急响应会商建议,由灾防中心负责提出;其他应急响应会商建议,由市气象台负责提出。市局相关业务单位应根据灾害性天气变化发展情况,参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启动级别标准见附件9.5,及时向业务科技科提出启动、变更或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5.3.2应急响应会商建议以口头提议或书面方式报送。会商主要内容:灾害性天气过程变化发展情况,可能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启动、变更或终止应急响应级别建议等内容。5.4 会商会议5. 4.1会商条件当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组织应急会商:(1)上级下达的应急响应命令或要求;(2)市局相关业务单位提出会商建议;(3)气象灾害发生或可能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发生,对敏感人群产生影响,引起较大社会反应。5.4.2会商人员应急会商由业务科技科组织,市局分管领导主持,市局办公室(应急办)、业务科技科和相关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5.4.3会商方式主要通过会议会商、电话会商或视频会商等方式进行。5.4.4会商内容综合分析研判灾害性天气监测实况、未来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公众关注程度等多种因素,以及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启动、变更或终止,是否派出应急队伍等其他事项。5.5响应命令5.5.1汛期期间W级应急响应命令由“汛期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当班值班人员根据应急会商意见,草拟应急响应命令,报局领导签发;非汛期期间和In级及以上应急响应命令由业务科技科根据应急会商意见,草拟应急响应命令,市局办公室(应急办)报局领导签发。5.5.2应急响应命令包括应急响应的启动、变更或终止(含其种类、级别、范围及其它应急事项);5.5.3W级和In级应急响应命令由分管副局长或带班局领导签发;级和I级应急响应命令由市局主要负责人或被授权人签发。应急响应启动或变更后,市局领导小组及各相关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按照职责做好应急响应工作。具体响应程序和响应行动根据响应级别确定。5.6.1IV级响应启动各单位应急响应行动:(1)应急值班:汛期期间“汛期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当班带班领导带班,当班值班人员守班,参加天气会商,提升或调整应急响应工作。非汛期期间安排1名领导带班,办公室(应急办)和业务科联合安排1名人员守班,参加天气会商,提升或调整应急响应工作。签署启动IV级应急响应命令后,向县级气象局、市局直属单位和内设机构传达IV级应急响应命令;向省局应急办报告应急响应动态;通过Notes邮件、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向各内设机构及直属单位通报情况。(2)办公室(应急办):编制应急值班表;组织宣传报道工作。(3)业务科技科:安排人员参加天气会商。根据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趋势,及时组织制作决策服务产品;及时组织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测和预警工作;组织下发有针对性的指导预报产品;掌握进入应急响应单位的观测装备保障、通信系统运行和资料传输情况,及时组织排除故障。(4)市局气象台:气象台明确在岗责任人,值班人员24小时应急值班。科室领导、预报员参加省、市天气会商;加强短时临近预报值班;做好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决策服务、公众服务;及时提出应急响应变更或解除建议。(5)灾防中心:值班人员参与市局气象台应急值班;科室领导、预报员参加省、市天气会商;联合气象台做好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决策服务、公众服务和专业专项服务;及时提出应急响应变更或解除建议。(6)信保中心:值班人员守班。做好应急响应,保障通信网络、探测装备、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检查备用设备和应急装备,确保正常运行,做到“拿得出,用得上”。(7)进入应急响应的县(市、区)气象局,实行24小时业务应急值班、守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根据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趋势,及时组织制作决策服务产品,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工作,确保观测装备、通信系统和资料传输有序开展,及时组织排除故障。遇有重要情况及时向市局应急办、业务科技科报告。5.6.2In级响应启动签署启动HI级应急响应命令后,市局办公室(应急办)向有关县局、市局直属单位和内设机构传达In级应急响应命令;向省局应急办报告应急响应动态。各单位应急响应行动:(1)应急值班:1名领导带班,办公室(应急办)、业务科技科各安排1名人员守班,参加天气会商。(2)办公室(应急办):编制应急值班表,向省局应急办、市局领导小组报告应急响应工作动态,向各内设机构及直属单位通报应急响应工作动态,提出加强应急综合措施建议;通过Notes邮件、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向各内设机构及直属单位通报情况。组织宣传报道工作,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最新灾害性天气影响及其发展趋势。(3)业务科技科:组织对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及其影响分析;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工作,组织制作综合性决策服务产品;组织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测和预警工作;组织下发有针对性的指导预报产品;根据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趋势,及时组织加密天气会商;掌握进入应急响应单位的观测装备保障、通信系统运行和资料传输情况,及时组织排除故障;组织实施省局观测与网络处提出的加密观测任务。每天15时前向省局应急办、应急与减灾处和决策服务中心报告应急响应工作情况,遇有重要情况及时报告。(4)市气象台:明确在岗责任人,值班人员24小时应急值班。科室领导、预报员参加省、市天气会商;加强短时临近预报值班;及时组织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测和预警工作,并跟踪、分析灾害性天气发展趋势,视情况组织加密天气会商和发布对下指导产品;根据需要向市局业务科技科提出应急加密观测需求;组织搜集、整理有关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及其影响情况,组织制作决策服务产品,经市局领导审核后,报送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在监测过程中发现可能发生较大突发事件的气象灾害前兆,或已发生的较大气象灾害都应在分析研判和确认后10分钟内向市局业务科技科报告;向市局业务科技科提出应急响应变更建议。每天14时前向市局应急办、业务科技科报告应急响应工作情况。(5)灾防中心:值班人员参与市局气象台应急值班;科室领导、预报员参加省、市天气会商;联合气象台做好天气监测、预报预警、决策服务、公众服务和专业专项服务;开展行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工作,做好专业专项服务;指导县级做好地质灾害、山洪沟、中小河流域预报预警和专业服务。做好应急响应工作情况记录和汇报工作,遇有重要情况及时报告。及时收集、汇报电力、水库、烟草等行业受灾情况;出现重大灾情,配合业务科技科做好灾情调查工作和服务效益评估工作;影视中心人员配合办公室做好相关拍摄工作。每天14时前向市局应急办、业务科技科报告应急响应工作情况。(6)信保中心:24小时业务应急值班,加强红尖山雷达站人员值守。加强全市网络线路,网络节点的监控,并做好相关记录,保障省突系统、市县服务平台预警信息发送过程中的各流程节点正常。确保省突(国突)系统、市县服务平台预警信息发送过程中的各流程节点正常。保障视频会商系统正常运行;加强各类实时气象数据的收集、传输和共享监控;保障地面观测设备和探空设备的正常运行,有故障时及时处理,对疑误数据进行研判并告知气象服务人员,组织处置;检查备用设备和应急装备,确保正常运行,做到“拿得出,用得上”。保障机房供电正常。配合实施加密观测任务。(7)其它科室:负责人保持手机畅通,根据安排配合做好相关应急工作。(8)进入应急响应的县(市、区)局气象局,实行24小时业务应急值班、守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组织分析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及影响,开展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工作,制作综合性决策服务产品,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工作。根据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趋势,及时组织加密天气会商。掌握观测装备保障、通信系统运行和资料传输情况,及时组织排除故障;组织加密观测。每天14时前向市局应急办、业务科技科报告应急响应工作情况,遇有重要情况及时报告。5.6.3H级响应启动签署启动级应急响应命令后,市局办公室(应急办)向有关县局、市局直属单位和内设机构传达级应急响应命令和有关工作要求。市局领导小组及相关职能科室和直属单位立即进入应急工作状态,进入响应的单位主要负责人24小时带班,相关岗位24小时值班。按照要求及时启动加密观测,有关应急装备进入工作状态,随时准备根据市局领导小组的部署开展服务。市局领导小组视情况派出工作组赴现场指导气象服务和灾害防御工作,必要时调配应急移动车和应急队伍前往事发现场。各单位应急响应行动:(1)应急值班:1名局领导24小时守班,1名行政值班人员值班,参加天气会商。市局办公室和业务科技科合安排1名应急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向市局领导小组报告应急响应工作动态,提出加强应急综合措施建议;通过NOteS邮件、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向各内设机构及直属单位通报情况;配合编写市局应急响应工作情况。(2)办公室(应急办):编制应急值班表,负责人守班,参加天气会商,制作有关信息向福建省气象局、市委市政府报告有关情况;根据应急响应工作的进展,确定宣传口径和重点,组织策划部门内外媒体宣传报道工作;收集部门外宣传报道动态和舆情,及时向市局领导小组报告。根据需要组织应急工作例会,通报应急工作情况并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主要应急工作任务;根据市局领导小组要求,协调安排气象应急现场服务工作;组织落实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3)业务科技科:负责人守班,参加天气会商。对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及其影响分析;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工作,组织制作综合性决策服务产品;组织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测和预警工作;组织下发有针对性的指导预报产品;根据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趋势,及时组织加密天气会商;必要时组织与临近地区的天气联防会商;掌握进入应急响应单位的观测装备保障、通信系统运行和资料传输情况,及时组织排除故障;组织实施加密和应急移动观测;按照市局领导小组要求,安排部署应急观测和信息网络保障任务;根据业务运行状况,提出应急装备和资源调度建议,报市局领导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每天15时前向省局应急办、应急与减灾处和决策服务中心报告应急响应工作情况,遇有重要情况及时报告。(4)市气象台:明确在岗责任人,值班人员24小时应急值班。科室领导、预报员参加全国、省、市天气会商和加密会商;加强短时临近预报值班;及时组织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测和预警工作,并跟踪、分析灾害性天气发展趋势,视情况组织加密天气会商和发布对下指导产品;根据需要向市局业务科技科提出应急加密观测需求;组织搜集、整理有关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及其影响情况,组织制作决策服务产品,经市局领导审核后,报送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在监测过程中发现可能发生较大突发事件的气象灾害前兆,或已发生的较大气象灾害都应在分析研判和确认后10分钟内向市局业务科技科报告;向市局业务科技科提出应急响应变更建议。每天14时前向市局应急办、业务科技科报告应急响应工作情况。(5)灾防中心:值班人员参与市局气象台应急值班;科室领导、预报员参加全国、省、市天气会商和加密会商,领导夜间守班;联合气象台做好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决策服务、公众服务;开展行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工作,做好专业专项服务;指导县局做好地质灾害、山洪沟、中小河流域预报预警和专业服务。做好应急响应工作情况记录和汇报工作,遇有重要情况及时报告。及时收集、汇报电力、水库、烟草等行业受灾情况;出现重大灾情,配合业务科技科做好灾情调查和服务效益评估工作;影视中心人员配合办公室做好相关拍摄工作。(6)信保中心:科室领导带班,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加强红尖山雷达站人员值守。加强全市网络线路,网络节点的监控,并做好相关记录,保障省突系统、市县服务平台预警信息发送过程中的各流程节点正常。确保省突(国突)系统、市县服务平台预警信息发送过程中的各流程节点正常。保障视频会商系统正常运行;加强各类实时气象数据的收集、传输和共享监控;保障地面观测设备和探空设备的正常运行,有故障时及时处理,对疑误数据进行研判并告知气象服务人员,组织处置;检查备用设备和应急装备,确保正常运行,做到“拿得出,用得上:保障机房供电正常。配合实施加密观测任务。(7)其它科室:科室负责人参加天气会商,保持手机畅通。参与应急值班,按照领导小组安排,参加应急处置工作。(8)进入应急响应的县(市、区)局气象局,实行24小时业务应急值班、守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组织分析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及影响,开展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工作,制作综合性决策服务产品,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工作。根据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趋势,及时组织加密天气会商。掌握观测装备保障、通信系统运行和资料传输情况,及时组织排除故障;组织加密观测。每天14时前向市局应急办、业务科技科报告应急响应工作情况,或根据市级应急响应命令的要求增加报告时次,遇有重要情况及时报告。5.6.4I级响应启动签署启动I级应急响应命令后,市局办公室(应急办)立即向有关县局、市局直属单位和内设机构传达I级应急响应命令和有关工作要求。市局领导小组全体成员立即进入应急响应工作状态,市局办公室(应急办)根据工作需要,调集各相关人员实行集中办公。进入响应的单位主要负责人24小时带班,有关岗位24小时值班,取消所有休假安排,应急岗位人员全体到岗。按照要求及时启动加密观测,应急保障装备、应急移动车及应急队伍根据需要赶赴现场。市局领导小组决定是否成立气象灾害应急专家组,提供决策咨询、技术支持,参加突发性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从各单位抽调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应急队伍。市局领导小组立即派出工作组赴现场指导气象服务和灾害防御工作,根据情况调配应急移动车和应急队伍加强事发地县级气象局的应急处置工作。各单位应急响应行动:(1)市局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到岗,参加天气会商;根据最新情况研究应急处置工作;审定送市委、市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重要报告材料。1名局领导24小时值班,1名行政值班人员值班。参加天气会商。向市局领导小组报告应急响应工作动态,提出加强应急综合措施建议;通过NOteS邮件、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向各内设机构及直属单位通报情况;配合编写市局应急响应工作情况。(2)办公室(应急办):全体工作人员到岗,科室领导24小时守班,1名应急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参加天气会商;编制应急值班表;制作有关信息向福建省气象局、市委和市政府报告有关情况;根据应急响应工作的进展,确定宣传口径和重点,组织策划部门内外媒体宣传报道工作;收集部门外宣传报道动态和舆情,及时向市局领导小组报告。根据需要组织应急工作例会,通报应急工作情况并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主要应急工作任务;根据市局领导小组要求,协调安排气象应急现场服务工作;组织落实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遇有重大情况,立即向市局领导小组报告,并按指示办理;随时检查、督促各应急响应单位工作。(3)业务科技科:全体工作人员到岗,科室领导24小时守班,1名应急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参加天气会商;组织对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及其影响分析;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工作,组织制作综合性决策服务产品;部署开展灾情调查和服务效益评估工作;组织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测和预警工作;组织下发有针对性的指导预报产品;根据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趋势,及时组织加密天气会商;必要时组织与临近地区的天气联防会商;掌握进入应急响应单位的观测装备保障、通信系统运行和资料传输情况,及时组织排除故障;组织实施加密和应急移动观测;按照市局领导小组要求,安排部署应急观测和信息网络保障任务;根据业务运行状况,提出应急装备和资源调度建议,报市局领导小组审定后组织实施。每天15时前向省局应急办、应急与减灾处和决策服务中心报告应急响应工作情况,遇有重要情况及时报告。(4)市气象台:明确在岗责任人,值班人员24小时应急值班。科室领导、预报员参加全国、省、市天气会商和加密会商;加强短时临近预报值班;及时组织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测和预警工作,并跟踪、分析灾害性天气发展趋势,视情况组织加密天气会商和发布对下指导产品;根据需要向市局业务科技科提出应急加密观测需求;组织搜集、整理有关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及其影响情况,组织制作决策服务产品,经市局领导审核后,报送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在监测过程中发现可能发生较大突发事件的气象灾害前兆,或已发生的较大气象灾害都应在分析研判和确认后10分钟内向市局业务科技科报告;向业务科技科提出应急响应变更建议。每天14时前向市局应急办、业务科技科报告应急响应工作情况。(5)灾防中心:值班人员参与市局气象台应急值班;科室领导、预报员参加全国、省、市天气会商和加密会商,加强领导夜间值、守班;联合气象台做好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决策服务、公众服务;开展行业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工作,做好专业专项服务;指导县级做好地质灾害、山洪沟、中小河流域预报预警和专业服务。做好应急响应工作情况记录和汇报工作,遇有重要情况及时报告。及时收集、汇报电力、水库、烟草等行业受灾情况;出现重大灾情,配合业务科技科做好灾情调查和服务效益评估工作;影视中心人员配合办公室做好相关拍摄工作。(6)信保中心:科室领导24小时守班,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加强红尖山雷达站人员值守。加强全市网络线路,网络节点的监控,并做好相关记录,保障省突系统、市县服务平台预警信息发送过程中的各流程节点正常。确保省突(国突)系统、市县服务平台预警信息发送过程中的各流程节点正常。保障视频会商系统正常运行;加强各类实时气象数据的收集、传输和共享监控;保障地面观测设备和探空设备的正常运行,有故障时及时处理,对疑误数据进行研判并告知气象服务人员,组织处置;检查备用设备和应急装备,确保正常运行,做到“拿得出,用得上:保障机房供电正常。(7)其它科室:科室负责人参加天气会商,保持手机畅通。参与应急值班,按照领导小组安排,参加应急处置工作。(8)进入应急响应的县(市、区)局气象局,实行24小时业务应急值班、守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组织分析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及影响,开展气象灾害影响评估工作,制作综合性决策服务产品,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工作。根据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趋势,及时组织加密天气会商。掌握观测装备保障、通信系统运行和资料传输情况,及时组织排除故障;组织加密观测。每天14时前向市局应急办、业务科技科报告应急响应工作情况,或根据市级应急响应命令的要求增加报告时次,遇有重要情况及时报告。5.7 响应变更应急响应变更后,市局领导小组及各相关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按照职责做好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工作。具体响应程序和详细内容参照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内容执行。应急响应终止后,市局领导小组及相关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自动终止应急状态,恢复正常业务运行和管理状态。相关县级气象局根据后期实际影响研判变更或终止应急响应状态。5.8 响应岗位职责响应岗位地点职责要求到岗到位值班平台或办公室电话畅通。值班值班平台或办公室电话畅通,参加天气会商,负责落实处理应急响应或领导交办的有关事宜。守班值班平台或办公室电话畅通,参加天气会商,主动掌握天气信息,及时了解有关直属单位、各县(市、区)气象局应急工作状态;协助带班领导协调、督促、检查全市有关单位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情况;如遇有突发或应急情况及时向带班领导报告。带班单位电话畅通,参加天气会商。根据最新情况研究应急处置工作。6应急响应结束6.1 应急响应工作总结应急响应终止后,市局各应急响应单位在终止后2天内将工作总结报办公室(应急办);办公室(应急办)在3天内汇总形成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总结报市局领导小组。工作总结内容:气象灾害事件的基本情况,产生的原因;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措施与建议。6.2 灾害成因分析业务科技科负责会同有关单位并组织专家对重大灾害性天气成因进行分析;市气象台、灾防中心负责对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测技术总结和效果分析,形成的书面材料,在应急响应终止后10天内送市局办公室(应急办)。6.3 灾害调查评估业务科技科负责组织灾防中心开展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造成的损失及气象灾害的起因、性质、影响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评估,形成的书面材料,在应急响应终止后10天内送市局办公室(应急办)。7保障措施7.1 资金保障市局财务核算中心负责统筹气象灾害应急专项资金使用,做好经费保障。7.2 装备保障信保中心负责做好应急物资、设备储备,应急指挥车等装备保障。7.3 技术保障市局相关业务单位依据职责,分别负责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技术、电力、通信、网络、后勤等技术保障。7.4 队伍保障龙岩市气象局应急气象保障分队受市局领导小组和现场工作组的领导与指挥。由信保中心、市气象台、灾防中心、事发县级气象局等有关人员构成。应急队伍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建立市级气象保障应急服务专家组。启动应急响应后,由专家组统一指导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技术工作;参与对应急处置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7.5 宣传教育加强舆论引导,做好气象灾害知识科普宣传。制作并向社会公众免费提供通俗易懂、好记管用的宣传科普材料,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媒体广泛宣传。7.6 培训与演练各单位定期对应急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服务、管理、应急处置、自救互救等方面的培训,并开展相应的应急演练。7.7 奖惩措施市局对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有关责任人,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单位和当事人的责任;对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8.1 预案管理本预案由市局应急办管理。预案实施后,随着应急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各应急响应单位职责或应急工作发生变化,或发现应急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出现新的情况,市局应急业务部门应适时召集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评估,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各县级气象局和各直属单位可依据本预案规定制定本单位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以及响应工作流程。本预案由市局应急办负责解释。8.2 修订情况本预案于2006年4月制订,2013年5月第1次修订,2015年3月第2次修订,2016年9月第3次修订,2019年8月第4次修订。8.3 施行日期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9.1 术语解释台风。是指生成于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热带气旋(含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其带来的大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常引发洪涝、风暴潮、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暴雨。一般指24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50毫米或以上,或12小时内累积降水量达30毫米或以上的降水,会引发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强对流天气。包括雷电、冰雹、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雷电。是指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伴有闪电和雷鸣的放电现象,会对人身安全、建筑、电力和通信设施等造成危害。冰雹。是指由冰晶组成的固态降水,会对农业、人身安全、室外设施等造成危害。雷雨大风。指伴随雷电、冰雹、短时强降水出现的短时8级及以上大风。低温。是指气温较常年异常偏低的天气现象,会对农牧业、能源供应、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霜冻。是指地面温度降到零摄氏度或以下导致植物损伤的灾害。冰冻。是指雨、雪、雾在物体上冻结成冰的现象,会对农牧业、林业、交通和电力、通信设施等造成危害。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和空气干燥的天气现象,会对农牧业、林业、水利以及人畜饮水等造成危害。高温。是指日最高气温在35摄氏度以上的天气现象,会对农牧业、电力、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大雾。是指空气中悬浮的微小水滴或冰晶使能见度显著降低(能见度小于IOOO米)的天气现象,会对交通、电力、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霾。是指空气中悬浮的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使能见度显著降低的天气现象,会对交通、环境、人体健康等造成危害。9.2 灾害性天气信息快报文档样式9.2.1文档样式(见范例)9.2.2填报说明(1)“灾害性天气信息快报”的重点是快报,即及时报送当地获取的气象信息(包括灾情),根据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发展情况或上级要求进行续报。详细灾情或预报服务工作汇报按原业务规定进行。(2)灾害性天气类型:灾害性天气信息重点报送常规观测网无法获取的信息,如冰雹、雨雾淞遛和道路结冰等信息;灾情信息则侧重报送台风、暴雨、强对流和低温冻害等的影响情况。(3)灾害性天气强度:如冰雹直径大小、雨雾淞雾淞和道路结冰的厚度。(4)起止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至日或时或分。(5)影响情况:定性描述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范围(如多少个县市或乡镇),和灾害的损失情况(如冰雹造成的烟叶受损情况或房屋受损情况等)。(6)灾害程度:对灾害损失进行定性评估,如受灾较轻或较重或严重等。(7)后续影响分析:根据天气形势变化对未来灾情的发展趋势进

    注意事项

    本文(龙岩市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预案.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