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人大提案 4篇.docx
政协提案:关于发展沟域经济,建设美丽乡村的提案(市政协X届X次会议第X号重点提案)内容:“沟域经济”是发展山区特色产业的一种新模式,是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新途径,也是我市深入现代产业体系确定的重大专项之一。我市山区丘陵面积大,加快发展“沟域经济。正当其时,大有可为。我市“沟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投入不够,金融支持能力亟需提高。我市一些县如嵩县、洛宁等经济基础薄弱,自筹资金能力较弱,融资渠道有限,制约着沟域经济的发展。二是缺乏特色,有序发展亟需科学规划。目前,我市一些县、乡发展沟域经济同质化严重,许多地方大同小异让人感到似曾相识,缺乏“回头客”和吸引力。三是防治缺失,环境污染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县乡缺乏污染防治意识和环境保护措施,有的景观损坏了森林植被,有的景区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水,导致景区林木减少、河流污染。四是挖掘不够,有景观没文化缺少内涵。有的景点有历史文化遗存,但山水和文化没有很好融合,一些古村落也是只能看到古老房舍,彰显文化不够,吸引力大打折扣。建议:一是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建议尽快出台我市发展沟域经济专项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相关政策。尤其县、乡是发展沟域经济的主体,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把山梁、沟岔打造出特色,产生出效益,让穷山沟变成美丽乡村。二是突出产业加快发展。各县(市)区要充分利用沟沟壑壑,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打造生态养殖、精品蔬果、中药材、绿色杂粮、生态休闲等特色沟域经济产业带,提升质量效益,让山区农民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不落伍、不掉队。三是突出特色增加效益。建议在政策上允许打破村、乡界限,允许土地、林产等资源流转,鼓励市场化运营,形成规模效益。发展项目要实现“一沟一特色”,努力把我市的优质林果、中药材、绿色杂粮等打造成省内、国内驰名的品牌。四是突出生态强力推进。要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决不能重蹈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要统筹推进沟域经济与脱贫攻坚、生态高效农业、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加快发展、率先发展新动能。五是政策扶持打造亮点。发展沟域经济,需要科技支撑,更需要政策扶持。建议各级政府发挥好主导作用,在政策引导、基础设施配套和服务保障等方面实施倾斜扶持,尤其要搭建融资平台,引导鼓励社会资金向沟域经济投入。要把沟域经济打造出特色,打造成亮点,需要市发改、农业、土地、规划、科技、交通、电力、水务、林业、畜牧、旅游等职能部门谋划指导、积极作为,更需要市、县、乡齐心协力、统筹推进。六是加大宣传形成合力。要通过典型引路,大力宣传沟域经济,使上下形成共识。要动员沿线群众参与其中,发挥作用。要打造良好投资环境,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活起来,深度推进。关于加快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当前,我市中小企业受疫情影响,外部供应链、原材料、市场等环境错综复杂,经营利润大幅下降,主要是企业技术创新高端人才缺乏、协同能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生存发展受到一定的挑战。XX作为工业大市,如何把握机遇,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来提质增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做专做精细分市场,助推我市“智造强市”建设,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提升梯度培育精准性。目前,我市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8家,专精特新企业30家,其中29家属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两者重合度高,建议构建“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队培育链条,重点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向专精特新企业转化。同时,成立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发展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把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实施“智造强市”战略中主体培育“灌木丛”计划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提升发展层级,强化统筹和推进。二、强化政企协调联动。产业协同方面,积极发挥各地商会和驻点招商局资源优势,搭建北上广深产业链龙头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双向有效对接平台,建立创新协同机制,建议将此项工作纳入驻点招商工作的考评加分项。服务协同方面,建议打造企业培育发展综合服务数字化应用,经信、科技、市场监管、商务等多部门协同,从数字化改造、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等“一企多牌”认定、知识产权保护、品牌建设到市场开拓等,提升中小企业培育发展综合服务能力。三、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建议出台促进我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扶持政策。在市场化扶持方面,推出政府采取单一来源采购方式实施首购、订购和购买服务,对企业创新产品给予支持。在金融扶持方面,对企业技改、研发等融资贷款,给予贴息扶持,提高企业质押贷款比例;由国资组建“专精特新”基金,参与“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在要素扶持方面,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优先给予土地、能耗等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支持;在分类评价中,获评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的给予加分或提档扶持。在人才扶持方面,对企业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税给予一定补贴;子女来XX入学,择校方面给予更大的选择权,不愿来兰入学的,灵活开展异地社保缴费。关于加强乡村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助推我市乡村振兴的提案(市政协X届X次会议第X号提案)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农村医疗卫生需求不断增长,而乡村医生队伍由于人员结构老化、专业技能缺乏、从业风险高等诸多原因,越来越不能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一)乡村医生无编制,待遇低。目前我市的乡村医生没有列入事业编制,无固定工资,没有社保和养老保险,却支撑着整个村庄的基础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其收入仅靠药品、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三项补助支撑,扣除卫生室网络运行费、水电费、耗材费等,仅为普通农村教师年收入的1/3或1/2。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后,收入锐减。而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村民数量在不断减少,乡村医生的实际收入不断降低,不少乡村医生不得不依靠兼职或打工来维持生计。(二)老龄化现象突出,后继乏人。调研发现,目前我市现有X多个乡村卫生室约X名乡村医生中,X岁以上的已经占到X-X%,有的卫生室只有X人在勉强支撑,30岁以下的从业人员仅占X%左右,乡村医生青黄不接现象严重,队伍稳定面临严峻挑战。(三)职业技能落后,综合素质低。目前我市的乡村医生绝大部分未受过正规医学教育,缺乏有效培训,技术水平普遍比较落后,特别是心理疏导知识严重匮乏,很多因心理障碍而产生的疾病未能及时发现和诊断导致患者病情贻误。而且大多数乡村医生缺乏现代医生必备的计算机技能,其承担的大量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如居民健康档案、健康宣传教育等不能有效完成,影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四)从业风险大,缺失风险化解机制。乡村医生技术水平不高、医疗设备欠缺,导致乡村医疗纠纷事件时有发生,一旦赔偿就会倾家荡产,成为多数医务人员不愿意成为村医的重大隐忧。由于缺乏相应的风险化解分担机制,严重影响村医队伍稳定。建议:(一)先行先试开展试点,解决待遇编制问题。乡村医生与民办教师都是我国在一定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1997年前后我国的800万民办教师已陆续转正,生活待遇有了质的飞跃,但乡村医生的待遇却没有得到解决。建议开展乡村医生转制试点工作,将村级医疗机构列为正式卫生医疗机构,并配置相关设备及医护人员,确保每个村卫生室都有1名以上在编医生。(二)加大财政保障力度,解决村医后顾之忧。建议政府把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的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在政策上适当倾斜。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村卫生室,进一步提高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补助标准;对在艰苦偏远地区服务的乡村医生,给予生活补贴;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村卫生室,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助如解决水电费用、网络费用等;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进一步提高老年乡村医生养老生活补贴标准。(三)强化乡村医生培养培训,提升医疗水平。建议借鉴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工作经验,政府与相关医学高校签订全科医生培养方案,按乡村医生的需求编制培养计划,实行生源“县里来县里去”的招生办法,录取后免费培养,并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培养合格的全科医生即时入编,实现乡村全科医生培养的本土化。充分发挥我市“互联网+医疗”X个远程医疗服务点全覆盖的优势,利用网络教学搭建乡村医生学习平台:通过开通与市三甲医院的远程网络诊断,减少误诊误治,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学习外地市开展公共卫生项目先进经验,利用网络平台加大对乡村医生开展全民健康教育的技术指导,如针对农村特点和健康需求设置乡村健康知识科普专栏等;加大对乡村医生心理教育知识专业培训,定期选派人员到市区专业医院进修,切实提高乡村医生心理教育素质,推动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四)建立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化解乡村医生执业风险。建议借鉴重庆甘肃等地经验,统筹建立以医疗责任保险为主,医疗风险互助金、医疗意外险等多种形式并存、互为补充的乡村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建立有效的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有效化解乡村医生的执业风险,不断改善乡村医生从业环境。关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问题提案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已成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实现就业的重要基础。然而,“融资难、融资贵”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严重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如何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难题。为此,市政协主席会议根据市委安排开展了专题协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一)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是投资过于单一。中小企业的初始资本主要取决于发起人的资本力量和所规划的事业规模,从事大企业的配套协作生产或服务业等对规模要求不高的生产经营。企业业主实行家族式管理,资本来源过于单一,不愿吸收外来资本,一门心思想贷款,因而初始资本不会很大。一旦资金链断裂或脆弱,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将会受到沉重打击。二是财务制度不健全。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创新成长期,未能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体系及制度缺乏,存货管理与债务债权方面缺少内部控制、无严密的资金使用计划、重视利润而忽视现金流量的管理等问题,更加加剧了企业融资的困难。三是有效担保不足。中小企业融资难最大的障碍就是不能提供有效的信贷保证,一些单位怕银行追究连带责任,都不愿意冒风险为别人提供担保,即使能找到一个为自己担保的往往也会因为经营不善、资产质量差等原因而不具备担保能力。其次,中小企业融资时难以提供相应的抵押品,提供的一些产品、设备变现能力低,银行都不愿接受。另外,抵押担保的程序也很复杂,企业如要办理一批财产的抵押,需要办理财产评估、登记、保险、公正等复杂手续,涉及到许多的职能部门,并需要提供很多相关的资料。由于中小企业抵押担保的质量低和难以落实,致使金融机构都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二)银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银行不愿承担风险。商业银行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然而,现实情况却是,银行出于资产质量和风险收益的考虑,在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上都十分谨慎,最易受到宏观调控、压缩贷款规模的影响而具有很大不确定性。银行是企业的本质,决定对企业贷款是锦上添花,产生的结果必然是金融企业向实力雄厚的大中型企业或者基础建设聚集,而对中小企业出现了“两极分化:一方面是收益高、效益好、现金流充足的优质中小企业成为各大金融机构争抢的对象;另一方面有发展潜力但目前状况不十分好的企业,由于银行尚不能识别,往往融资困难。二是政策制约银行贷款能力。政策对银行的规定不只是“合法经营,照章纳税二还规定贷款对象和额度,导致*几大银行陷入有存款无贷款,有贷款无存款的怪圈。如邮政银行、农商银行吸纳了*%的存款,而政策规定这两大银行只能为服务三农提供单笔不超过*万,总量不超过存款额*%的小额贷款,而银行为了支付存款利息并让存款产生收益,只能将余款交上级银行投入其他地方。其他几大银行有贷款额度但因存款太少而无贷款能力,想贷款也只能承担风险从外地借资,如一家刚进入*的银行三个月存款*亿元,贷款达*亿元,银行为此承受具大风险。三是银行对信贷责任人的责任加大。目前,银行对从事信贷工作人员的责任追究很重,一笔贷款的损失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贷款责任人,因此,在风险因素不能确定前,银行人员是存在恐贷、拒贷心理。(三)政府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政府不够重视。市政府虽然对中小企业实行了“税融通”、“促保贷”和“企业上云”等帮扶措施,并建立了“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但对召开银行联系会议增强银行责任,召开银企对接会议加强银企沟通,制定激励机制调动银行积极性,财政国库存款实行论功行赏等方面做得不够。导致各级银信部门对政府融资态度不了解,对企业状况不清楚,使*的存款外流,外面的资金也不愿引进。二是信用环境不优。虽然,今年*法院公开了八批老赖,对创建良好信用环境起了积极作用,但部门联动不够,打击不力。特别是前几年个别企业贷款跑路,目前银行还心存余悸。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一)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的宣传力度,宣传和推广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政策以及银行机构支持中小企业情况,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一方面搭建融资对接平台,促进银企良性合作。政府要积极引导银行机构深入中小企业聚集区,组织融资对接会,增加银企的相互了解,增进银企之间的感情,现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另一方面,搭建政策宣传平台,促进信息交流互通,建立包括物理网点、报刊媒体、新宣传媒体在内的多方位、多元化的信息交流平台,促进政策宣导以及政、银、企交流,促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政策的落实。(二)转变经营理念中小企业要转变观念,建立健全财务和人事制度,积极授信,主动创造条件争取金融支持。同时,中小企业要改变家族管理模式,积极吸纳股东、引入风投资本壮大经济势力。银行机构要转变经营理念,积极主动作为,优化金融服务,在政策许可的情况下,主动对接企业,敢为人先,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和金融支持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即中小企业产权不明晰,造成抵押手续无法办理,抵押物价值不足,导致抵押无法落实,企业达不到行业准入管理要求,基层行无法办理授信等问题;同时信贷产品上要简化信贷手续和审批流程,尽可能缩短企业融资等待时间,科学、合理地制定贷款限额、期限和利率价格水平,寻求企业和金融最佳效益结合点。(三)推进体制改革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使金融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国有商业银行应该转变观念,重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以适应目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应该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积极、有效、合理、透明地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业务,要特别支持那些有市场、有效益、有前途的中小企业,建立多层次、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资本市场体系。银行可以扩展中间业务,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例如票据承兑和贴现、代理融通、结算等业务。金融机构发展此类业务,既能促进企业资金方面的流通,缓解资金困难,又能促进社会资金的流通使其呈良性循环。(四)强化激励措施政府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除了政策引导和支持外,更多的应该是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激励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信心和贷款力度,使银行成为支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一是要加强沟通,改善银行系统对*融资环境的认识,增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信心。二是要出台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办法,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激励银行机构引入资金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力度,支持*经济建设。三是要建立财政国库账户论功行赏的竞争机制,财政国库账户实行轮换,谁对*经济发展贡献大,财政国库账户落户谁家,以调动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积极性。(五)加大打击力度良好的信用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前提。在法院公布老赖的基础上,政府要组织公、检、法及工商、税务、民政、教育等部门建立黑名单制度,齐心协力,齐抓共管,采取强硬措施,督促执行到位,让老赖无处可逃,使信用环境得到优化。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