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井轨迹设计与计算理论发展现状ppt课件.ppt
定向井轨道设计、轨迹控制和测斜计算理论的发展,韩志勇石油大学(华东)2002.03.08.,定向井轨迹设计与计算内容,定向井轨迹设计与计算,轨道设计计算,轨迹测量计算,轨迹方向控制计算,定向井轨迹的方向控制计算,韩志勇石油大学(华东)2002.03.08.,井眼轨迹的方向控制计算,1. 要求:在实钻过程中,设法使实钻的井眼轨迹尽可能符合设计的井眼轨道。2. 实质:井眼轨迹控制,的实质,就是不断地控制井眼的前进方向。井眼方向由井眼的井斜角和井斜方位角来表示的。3. 井眼方向控制内容:井斜角的控制:增斜、降斜、稳斜;井斜方位角控制:增方位、降方位、稳方位;要实现这9种组合的方向控制,关键是什么?工具面和工具面角。,(九种组合),井眼轨迹的方向控制计算工具面和工具面角的概念,造斜工具的造斜率,既可用于改变井斜方位角,同时可用于改变井斜角。如何按照轨迹发展的需要去改变井斜角和井斜方位角呢?关键在于分配造斜率,其关键有在于工具面角的计算和安置。,井眼轨迹的方向控制计算工具面和工具面角的概念,工具面的定义井斜铅垂面:井眼方向线所在的铅垂平面;井眼方位线所在的铅垂平面;井底圆上高边方向线所在的铅垂平面;造斜工具面:造斜工具作用方向线与井眼轴线构成的平面;,井眼轨迹的方向控制计算工具面和工具面角的概念,工具面角的定义井斜铅垂面与造斜工具面的夹角(还不够准确!);以井斜铅垂面为基准,顺时针旋转到造斜工具面上所转过的角度;在井底平面上,以高边方向线为基准,顺时针旋转到工具面与井底圆的交线上所转过的角度;,井眼轨迹的方向控制计算两种扭方位方式,“扭方位”一词,即包括方位变化,也包括井斜变化,实际上就是井眼方向的控制。恒工具面扭方位从扭方位井段的始点开始,到扭方位结束,工具面始终不变。即过去所说的恒装置方位角扭方位。恒工具面角扭方位从扭方位井段的始点开始,到扭方位结束,工具面角始终不变。即过去所说的柱面法扭方位。,井眼轨迹的方向控制计算两种扭方位方式的比较,恒工具面扭方位的优点:扭方位钻进过程中的工艺操作简单恒工具面角扭方位,尽管工具面角一直在变化,但是工具面始终不变,即装置角方位角始终保持不变。当给造斜工具定好向以后,将转盘锁住,在整个扭方位钻进过程中,不需要再扭动钻柱。工艺操作上很简单。改变井眼方向的效率高恒工具面扭方位,钻出的井眼是空间斜平面上圆弧曲线。圆弧曲线的曲率是最小曲率,即在相同曲率下,井眼长度最短,完成同样的井斜和方位改变所需要的狗腿角最小,钻进效率最高。,装置角计算公式的对比,斜面圆弧曲线斜面圆弧曲线的装置角公式,比较多。由于偏增角的原因,有些公式不能应用,这要特别注意。装置角在不断地变化,但装置方位角(工具面)却始终不变。狗腿角与井段长度成正比,给定任一点P至出发点0的狗腿角,则该点的装置角可用下式计算:,增方位取“+”,减方位取“-”,装置角计算公式的对比,圆柱螺线由于圆柱螺线的曲率是在不断地变化,所以装置角也在不断地变化。当圆柱螺线的井斜角为常数时,装置角也等于常数,即等于900。由于井斜角增量与井段长度成正比,给定圆柱螺线上任一点P点的井斜角,即可求得该点处的装置角:,(用于0),(用于0),装置角计算公式的对比,自然参数曲线井斜变化率时常数,井斜方位变化率也是常数,所以曲线的曲率是在不断地变化。则装置角也在不断地变化。由于井斜角增量与井段长度增量成正比,所以给定任一点P点的井斜角,即可求得该点处的装置角:,装置角计算公式的对比,恒装置角曲线:恒装置角曲线最大的特点,就是装置角等于常数。但要注意,它的装置方位角不等于常数,而是在不断地变化的。当井斜角等于常数时,即 时,装置角等于常数900。,测斜计算及装置角计算公式对比汇总,井眼曲率计算公式对比,井眼曲率计算公式对比,斜面法与柱面法扭方位的对比,两种扭方位方式:1. 斜面法扭方位:保持初始装置方位角不变;钻出的井眼轨迹是斜面圆弧曲线;2. 柱面法扭方位:始终保持装置角不变;钻出的井眼轨迹是恒装置角曲线;,斜面法与柱面法扭方位的对比,斜面法扭方位的优点:1. 扭方位钻进过程中的工艺操作简单斜面法扭方位,尽管装置角一直在变化,但是装置角方位角始终保持不变。当给造斜工具定好向以后,将转盘锁住,在整个扭方位钻进过程中,不需要再扭动钻柱。工艺操作上很简单。2. 改变井眼方向的效率高斜面法扭方位,钻出的井眼是空间斜平面上圆弧曲线。圆弧曲线的曲率是最小曲率,即在相同曲率下,井眼长度最短,完成同样的井斜和方位改变所需要的狗腿角最小,钻进效率最高。3. 扭方位过程中井眼曲率不变,不需要变更造斜工具的性能;,斜面法与柱面法扭方位的对比,斜面法扭方位的缺点:1. 扭方位过程中装置角不断地变化;2. 扭方位过程中装置方位角也不断变化;3. 稳斜扭方位实际上作不到;4. 增斜扭方位过程中可能出现井斜角减小的情况;井斜变化率不是常数:井斜变化率是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变化,有时甚至在“正、负”之间变化。5. 扭方位计算的公式中存在“偏增角”问题;6. 扭方位过程中难以消除反扭角的影响;下面重点对各缺点进行简单说明。,斜面法与柱面法扭方位的对比,1. 怎么知道斜面法扭方位过程中装置角在变化?1. 在用MWD监测过程中,可以观察到;2. 由装置方位角公式S= 1 +知道: S保持不变,而1在不断变化,所以装置角也在不断变化;3. 由斜面法扭方位的计算公式可以推论:计算由1点钻到2点,用公式: 这是1点的初始装置角。若计算从2点钻到1点,则公式变为下式: 这可看作是2点处的初始装置角,也可看作是钻到2点时的装置角。显然4. 前面的实例计算证明装置角确实在大幅度变化。,斜面法与柱面法扭方位的对比,2. 装置方位角变化有什么影响?怎么知道装置方位角在变化?由装置方位角公式S= 1 +知道: 当井斜方位角1和装置角同时在不断变化时, S也将不断变化。因为, 1和各遵循不同规律变化,各有各的计算公式,并非一个增加多少,另一个旧减小多少;斜面法扭方位的实质:斜面法扭方位,是保持初始装置方位角不变,其实质是保持工具面(空间斜平面)在空间的位置和姿态不变(不移动、不转动)。并非是曲线上任一点的装置方位角都等于初始点的装置方位角。用MWD控制初始装置方位角不变进行斜面法扭方位是一种浪费。只要保持钻柱不旋转就可实现。,斜面法与柱面法扭方位的对比,3. 做不到稳斜扭方位斜面法进行稳斜扭方位,实际上只能体现在扭完方位后的井斜角与扭方位前的井斜角相等,即1=2 。而在扭方位的过程中,井斜角一直在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稳斜扭方位井段的狗腿角,则从1点开始扭方位的装置角为:,斜面法与柱面法扭方位的对比,3. 做不到稳斜扭方位当扭方位进行到b点时,1b段的狗腿角等于/2 。则b点的井斜角等于:显然,b 不等于1 。还可以证明,所有点的井斜角在变化,都不等于1 。,斜面法与柱面法扭方位的对比,4. 增斜扭方位过程中,井斜角可能减小斜面法进行增斜扭方位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井斜角减小的情况。如图所示,已知增斜扭方位井段的有关参数:1=200,2=220,1=150,2=600;K=100/100m ;则得=15.870,求得=104.440 ;需要钻进158.70m ;,斜面法与柱面法扭方位的对比,4. 增斜扭方位过程中,井斜角可能减小现在要求钻进了30m时,当时的井斜角b=? 钻进了30m后狗腿角等于= 30 ,则: b=19.340计算表明,在本例中,井斜较小于200的情况将一直延续103.7m,然后在后50多米钻进中,井斜角才超过200 ,一直增斜到220 。,斜面法与柱面法扭方位的对比,5. 偏增角问题通过前面的推导,我们共得到五个计算装置角的公式。,由于“偏增角”的原因,、二式无法应用,因为这二式都难以度过“偏增角”。 所以,我们只能应用 、二式。 这里牵扯到“偏增角”的问题,需要专门讲解。,斜面法与柱面法扭方位的对比,5. 偏增角问题观察到装置角与井斜角、井斜方位角之间的变化关系:装置角在、象限,方位均增加;装置角在、象限,方位均减小;方位角的变化界限很清楚,以00和1800为界。装置角在 、象限,井斜角都是增加的;但装置角在 、 象限,井斜角并非都是减小的。只在绿色区域是减小,在粉红色区域内仍然是增大的。粉红色区域所占的角度,就是“偏增角”,以表示。,斜面法与柱面法扭方位的对比,5. 偏增角问题试看一例:设1=450;2=600;=600;求=?,=86.3860;,=48.720;,=93.6140;,=93.6140;,=-86.3860;,=93.6140;,斜面法与柱面法扭方位的对比,5. 偏增角问题两种计算结果不相同。那个错呢? 86.3860是错的!,反正弦=sin-1Q 的定义域为-900900 ;当Q0时, 0,在第象限;当Q0时, 也可能在第二象限,当我们确知在第二象限时,应用=1800-sin-1Q 计算。但当我们只知Q0时,无法判断在第一还是第二象限。所以只能按照定义域计算在第一象限。本例恰恰是在第二象限。 当Q0时, 0,在第象限;也存在此问题。,斜面法与柱面法扭方位的对比,反正弦的定义域只在、象限;反正切的定义域也只在、象限;,5. 偏增角问题关于反三角函数的定义域问题,斜面法与柱面法扭方位的对比,5. 偏增角问题偏增角的大小:增方位时,减方位时,,斜面法与柱面法扭方位的对比,5. 偏增角问题偏增角的影响反正切函数,也有同样的问题,也是过不了“偏增角”这个关口。反余弦函数,也有双值问题。但定义域在001800之间,刚好跨过、象限之间的偏增角。对于、象限的计算,可采用=3600-cos-1Q 计算。刚好也跨过了、象限之间的偏增角。所以计算装置角的正确公式应该是:上式中,增方位取“+”;减方位取“”。计算半角装置角的正切公式也可以使用,但太复杂。,斜面法与柱面法扭方位的对比,5. 偏增角问题最重要、最可靠的两套公式(之一),(1),斜面法与柱面法扭方位的对比,5. 偏增角问题最重要、最可靠的两套公式(之二),(2),斜面法与柱面法扭方位的对比,5. 偏增角问题两个最重要最可靠公式的形式类似(2)二式可以变化为:(1)、(3)二式形式的类似,是设计准确的装置角计算尺的数学基础。从而省去繁琐的公式计算。,(1),(2),(3),斜面法与柱面法扭方位的对比,6. 无法消除反扭角的影响斜面法扭方位,必须先知道(采用公式计算法,或经验数据法,或资料反算法确定)反扭角的大小,以便确定定向方位角。影响反扭角的因素很多。特别是钻进参数和装置角的影响,使得反扭角在扭方位过程中不是常数。反扭角的不确定性,使得不可能事先计算准确。反扭角的不断变化,将使工具面的姿态不断变化,从而影响扭方位的准确性。在斜面法扭方位过程中,保持初始装置方位角不变,也就是保持考虑反扭角影响之后计算的定向方位角不变。而当反扭角发生变化时,不可能再去改变定向方位角。因为反扭角变化多少是不知道的,而且即使知道变化了多少,也不能老去改变定向方位角。,斜面法与柱面法扭方位的对比,柱面法扭方位的特点1. 斜面法扭方位的三种特殊扭方位方式,在柱面法扭方位中,变成了一种。即:900扭方位,稳斜扭方位和全力扭方位,都变成了900扭方位。2. 当装置角不等于900时,井斜变化率K=常数。扭方位井段的垂直剖面图是一条圆弧曲线。3. 但扭方位井段的水平投影图不是圆弧,即该井段在水平投影图上的曲率不是常数。4. 柱面法扭方位井段不是圆柱螺线,而是柱面上的螺旋线,这种柱面螺线被称作“恒装置角曲线” 。,斜面法与柱面法扭方位的对比,柱面法扭方位的优点:1. 在使用MWD的情况下,很容易控制装置角不变,钻出一条恒装置角曲线,达到“精确制导”;2. 增斜扭方位过程中,井斜变化率是常数;3. 稳斜扭方位过程中,井斜角是常数。4. 计算中不存在“偏增角”问题;5. 不需要计算装置方位角和定向方位角,可以完全消除反扭角的影响;6. 井眼曲率是常数,不需要变更造斜工具性能;柱面法扭方位的缺点:扭方位井段比斜面法要长,需要的狗腿角要大。,对比结论,1. 在没有MWD的情况下,最好使用斜面圆弧曲先进性轨道设计;最好使用斜面法进行扭方位;最好使用最小曲率法进行测斜计算;2. 在使用MWD的情况下,最好使用恒装置角曲线进行轨道设计,最好使用柱面法进行扭方位,最好使用恒装置角曲线法进行测斜计算;,定向井的轨道设计,韩志勇石油大学(华东)2002.03.08.,定向井轨道设计内容:,1. 两维常规定向井轨道设计2 常规定向井轨道的调整设计 3. 多增降率轨道设计4. 缓降(增)稳轨道设计5. 水平井轨道设计6.大位移井轨道设计7.三维绕障轨道设计8. 考虑方位漂移的轨道设计9. 施工中待钻轨道设计10.三维多目标井轨道设计,二维轨道设计,三维轨道设计,大位移井轨道设计原则,大位移井轨道设计应考虑:钻机和顶部驱动的能力;考虑摩阻摩扭的大小;施工的难易程度;考虑钻柱的强度;套管磨损等因素。大位移井的轨道设计,绝不是简单的几何曲线的计算,而是与钻柱力学,钻井作业密切相关的一个系统工程。 大位移井轨道形状选择:原则:消耗较少垂深,得到较多位移;三段式形状最适合;轨道优化设计原则:摩阻、摩扭最小;井段长度最小;考虑最难度最大的工况;,大位移井轨道设计,大位移井增斜段曲线形状,曲率不变:圆弧曲线;,曲率由大变小: 侧位悬链线; 侧位二次抛物线; 侧位修正悬链线; 恒降变曲率曲线; 椭圆曲线; 旋轮线(摆线),曲率由小变大:悬链线;二次抛物线;修正悬链线;恒增变曲率曲线椭圆曲线,本课只讲圆弧曲线以外的特殊曲线作为增斜段的大位移井轨道设计。所有特殊曲线轨道的差别,就在于曲率变化的方式不同。,大位移井轨道设计,大位移井轨道设计图,大位移井轨道设计,方位漂移的规律,在旋转钻定向井中, 往往出现井斜方位漂移的现象,多数情况下,是向右漂。也有少数情况出现左漂。造成井斜方位漂移的原因,有两方面:地质原因:在旋转钻垂直井中,钻头总有向地层上倾方向偏斜的趋势,因而造成井斜。造成方位漂移的原因与造成垂直井井斜的原因相同,对于由于地层层面与井眼前进方向的夹角,不正好是900 ,地层可钻性的各向异性在起作用,造成方位漂移。,考虑方位漂移轨道设计,方位漂移的原因,钻柱旋转原因:钻头和扶正器,在重力作用下,与井壁下侧接触,作用与井壁下侧一个正压力。当钻头和扶正器旋转时,由于正压力的原因,产生摩阻力。钻头和扶正器给井壁下侧的摩阻力,方向是向“左”的。同时,井壁下侧也给钻头和扶正器一个相反的作用力,方向是向“右”的。此力具有将钻头和扶正器推向“右”的趋势。所以,钻柱旋转因素总是使井眼方位向“右”漂。地质因素可能向左也可能向右,钻柱旋转因素总是向右。方位的实际漂移方向,取决于地质因素和钻柱旋转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考虑方位漂移轨道设计,针对方位漂移的现场做法,现场的做法:在定向造斜时,选择一个方位“超前角”,弥补方位的漂移。缺点:超前角的选择,完全依靠技术人员的经验,不够科学,误差较大;,考虑方位漂移轨道设计,解析法设计轨道,概述:最简单的方位漂移设计如右图所示。显然,考虑方位漂移的轨道设计,乃是三维轨道设计。轨道水平投影图So ,是曲线。曲线上任一段的曲率为:各段的漂移率Kp 可能是不同,各段的井斜角也可能是不同的,这就造成水平投影图上各点出的曲率可能是不同的,即曲率半径不是常数。设计水平投影图,需要先知道垂直剖面图上各点的井斜角;而设计垂直剖面图,又需要先知道水平投影长度。这种互相依赖,给解析法设计带来了很大难度。关键在于如何克服这个难点。,考虑方位漂移轨道设计,解析法设计轨道,已经发表出来的关于解析法考虑方位漂移的轨道设计方法,主要是四位作者。刘祖煌:近似平均法;崔红英等:通用方程迭代法;段玉廷:解析方程迭代法;刘修善等:自然参数方程求解法;,考虑方位漂移轨道设计,解析法设计轨道,解析法存在的主要缺点:对方为漂移井段的划分,比较粗燥:刘祖煌和崔红英的方法,最多由三种情况。全井一个漂移率;全井两个漂移率:漂移方向相同;全井两个漂移率:漂移方向相反;段玉廷和刘修善的方法,漂移规律按设计井段划分,而不是根据地层垂深划分。五段式轨道,可以由四个漂移率;三段式轨道,可以由两个漂移率;方法简单的(如刘祖煌)计算误差较大;计算误差小的,计算方法都很复杂:段玉廷和崔红英方法都需要进行复杂的迭代运算;刘修善的控制方程,用一般迭代运算都很困难,要采用特殊的“罚函数”求解。,考虑方位漂移轨道设计,刘祖煌的解析法近似平均法,一个近似“规律”刘祖煌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造斜点以下的井眼轴线,不管井斜角如何变化,全井各点井斜角的平均值,等于:这个“规律”,其实并不准确,描述也不清楚。如果说,“全井各点井斜角的加权平均值等于常数”,将更准确点。“权值”是该井斜角对应的水平长度。近似平均方法就是建立在这个“规律”基础上的。事实上这个“规律”是近似的。所以我将这种方法成为近似平均法。,考虑方位漂移轨道设计,刘修善的解析法自然参数法,刘修善提出了一种测斜计算的方法,命名为自然参数法。利用它的自然参数法,提出了一种可以考虑方位漂移的轨道设计方法。由于是纯解析法,所以有较大的局限性。,考虑方位漂移轨道设计,石油大学设计法修正设计法,1不考虑方位漂移设计一个轨道,称为“原设计轨道”;2根据漂移规律,对原设计轨道上每一点的井斜方位角进行修正。所有井段的右漂、左漂、不漂规律都行。经过修正,得到一个新的轨道,称为“修正设计轨道”。除垂深外,所有参数均发生了变化,井底变为P点。3对修正设计轨道进行数据处理,使修正轨道的井底P点与原设计轨道的目标点T点相重合,得到一个“最终设计轨道”。4. 计算最终设计轨道每一点的坐标和全部参数,并求得相对于原设计方位的“定向超前角”()。,考虑方位漂移轨道设计,三维多目标井设计要求,井口和目标事先确定。轨迹必须是三维的。必须用最先进的导向钻井系统来施工。设计曲线应该与施工的扭方位方式向一致。,三维多目标和待钻轨道设计,二维待钻轨道设计要求(目标点无方向要求),二维待钻轨道设计:待钻井段较短:单圆弧曲线待钻井段较长:圆弧曲线+直线,三维多目标和待钻轨道设计,待钻井段较短,待钻井段较短,出发点井斜角较小曲率由计算得出:单圆弧增斜稳斜+圆弧增斜圆弧增斜+稳斜圆弧增斜+圆弧降斜设计给定曲率:稳斜+圆弧增斜+稳斜圆弧增斜+稳斜+圆弧降斜,二维待钻轨道设计(目标点有方向要求),出发点井斜角较大曲率由计算得出:单圆弧降斜稳斜+圆弧降斜圆弧降斜+稳斜圆弧降斜+圆弧增斜设计给定曲率:稳斜+圆弧降斜+稳斜圆弧降斜+稳斜+圆弧增斜,三维多目标和待钻轨道设计,三维待钻轨道设计(目标点无方向要求),1. 待钻井段较短,设计成单曲线2.待钻井段较长,设计成曲线直线,三维多目标和待钻轨道设计,三种曲线设计. 斜面圆弧曲线;. 圆柱螺旋曲线;. 恒工具面角曲线;,待钻井段较短,待钻井段较长,有方位变化,就要考虑扭方位方式。,出发点方向线与目标点方向线在同一空间斜平面上:曲率由计算得出:单曲线直线+曲线曲线+直线曲线+曲线设计给定曲率:直线+曲线+直线曲线+直线+曲线,三维待钻轨道设计(目标点有方向要求),三维多目标和待钻轨道设计,出发点方向线与目标点方向线不在同一空间斜平面上:曲率由计算得出:曲线+曲线设计给定曲率:曲线+直线+曲线,三种曲线设计. 斜面圆弧曲线;. 圆柱螺旋曲线;. 恒工具面角曲线;,三维待钻轨道扭方位方式,三维多目标和待钻轨道设计,三维单目标轨道设计对比,给定设计条件: 给定出发点 O点的坐标位置D0,N0,E0和方向0 ,0 ; 给定目标点 t点的坐标位置Dt,Nt,Et ; 要求:用单曲线设计轨道,计算圆弧曲率,并进行轨道分点计算。 有四种曲线可供选择进行设计:斜面圆弧进行设计;圆柱螺线进行设计;自然参数曲线进行设计; 恒工具面曲线进行设计;,三维单目标轨道设计对比,斜面圆弧曲线设计轨道是空间斜面上的一段圆弧曲线。需计算的参数:该段圆弧的曲率半径R;该段圆弧的长度Lt;目标点的井斜角t和方位角t;该段圆弧的装置角;采用斜面圆弧法进行内插,完成分点计算。,三维单目标轨道设计对比,斜面圆弧曲线设计例题:给定设计条件:0=200,0=200,D=150m,N=60m,E=50m;设计计算结果:t =36.63330;t =51.00410; L=170.1342m ; K=3.83010/30m ; 装置角是个变化值:出发点0=56.15090;目标点t=28.42720;,三维单目标轨道设计对比,斜面圆弧曲线设计例题:,三维单目标轨道设计对比,圆柱螺线曲线,设计轨道是轴线为铅垂线的圆柱面上的一段圆柱螺线。需计算参数:该段螺线的曲率;该段螺线的长度;目标点的井斜角和方位角;该螺线的装置角;采用圆柱螺线法进行内插,完成分点计算。,三维单目标轨道设计对比,圆柱螺线曲线设计例题给定设计条件:0=200,0=200,D=150m,N=60m,E=50m;设计计算结果:t =35.95440;t =59.61110; L=170.3996m ; 井眼曲率是个变化值:出发点:K0=3.30660/30m ;目标点:Kt=5.85860/30m ;装置角是个变化值:出发点0=31.84430;目标点t=61.35070;,(11),三维单目标轨道设计对比,圆柱螺线曲线设计例题,三维单目标轨道设计对比,自然参数曲线设计例题给定设计条件:0=200,0=200,D=150m,N=60m,E=50m;设计计算结果:t =38.8520;t =56.070;L=172.9969m ; 井眼曲率是个变化值:K0=3.30700/30m ; Kt=5.10730/30m装置角也是变化值:0=33.20060 ; t=50.20020,三维单目标轨道设计对比,自然参数曲线设计例题,三维单目标轨道设计对比,恒装置角曲线设计轨道是在给定造斜率情况下,保持工具面角不变钻出的曲线。现在还难以用数学模式表达这种曲线的形状。需计算的参数:该段恒装置角曲线的曲率;该段恒装置角曲线的长度;目标点的井斜角和方位角。该恒装置角轨道的装置角;采用特殊的与恒工具面角曲线对应的方法,完成分点计算。,三维单目标轨道设计对比,恒装置角曲线设计例题给定设计条件:0=200,0=200,D=150m,N=60m,E=50m;设计计算结果:t =36.28950;t =53.27920; L=170.6888m ; 井眼曲率是常数:K=3.92370/30m ; 装置角也是常数:=43.14100,三维单目标轨道设计对比,规定设计条件: 0=200; 0=200 ;D=150m; N=60m; E=50m;设计单目标、单曲线待钻轨道 的结果:,三维单目标轨道设计对比,井眼曲率变化图:,三维单目标轨道设计对比,装置角变化图:,四种曲线对比结论,从以上对比可得结论:1. 圆柱螺线轨道的井眼曲率和装置角都在不断变化之中,这很不利于轨迹控制;2. 自然参数曲线轨道的井眼曲率和装置角也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也很不利于轨迹控制;3. 斜面圆弧曲线轨道的井眼曲率始终不变化,这是优点之一;装置角虽然在不断变化之中,但其初始装置方位角却一直保持不变;这很有利于轨迹控制,特别是没有MWD的情况下,是最有利于轨迹控制的轨道;4. 恒装置角曲线轨道的井眼曲率和装置角都始终不变化,这是具有MWD情况下的最好轨道。斜面圆弧和恒装置角曲线,比圆柱螺线和自然参数曲线来,更为优越。,定向井的轨迹测量计算,韩志勇石油大学(华东)2002.03.08.,过去,国内外提出的轨迹测量计算方法,概括为7种。后来,大庆石油学院的刘修善提出“自然参数法”。现在,针对高难度特殊轨道设计和对应扭方位方式的出现,我们提出一种方法,称为“恒工具面角法”,原来的7种测量计算方法,定向井轨迹测量计算,测斜计算方法圆柱螺线法(曲率半径法),曲率半径法的来源:1968年,美国人G.J.Wilson提出了曲率半径法。假设测段为一圆滑曲线,该曲线与上下二测点处的井眼方向相切,而且该曲线的垂直投影图和水平投影图,都是圆弧。Wilson最初发表的公式使用了许多绝对值符号,使测段的坐标增量计算值全为正值,在计算测点坐标时却要判断是加还是减,所以不便于使用。1976年,美国人J.T.CRAIG和B.V.RANDALL对曲率半径法做了进一步描述,说曲率半径法的测段形状是一“空间曲线”,是“特殊的曲线”,并说此曲线是一个球或圆的一部分,即乃是圆弧。另外,还对公式的形式做了修正,取消了绝对值号,使之便于使用。于是应用更为广泛了。曲率半径法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它的概念是含糊的,甚至可以说是错误的。,圆柱螺线法的来源:1975年,我国郑基英教授提出了圆柱螺线法。他的假设条件是:两测点间的测段是一条等变螺旋角的圆柱螺线,螺线在两端点处与上、下二测点处的井眼方向相切。 圆柱螺线的水平投影图乃是圆弧,垂直剖面图也正好是圆弧。这样就与曲率半径法推导公式的假设条件完全相同 由于圆柱螺线法概念清晰、明确,而且推导出的公式的表达形式也比较好。圆柱螺线法的公式表达形式与曲率半径法不同,但公式实质上是相同的。,测斜计算方法曲率半径法计算公式,测斜计算方法圆柱螺线法计算公式,测斜计算方法圆柱螺线法(曲率半径法)的特述情况处理,第一种情况: 1=2;21;即=0; 0。,测斜计算方法圆柱螺线法(曲率半径法)的述情况处理,第二种情况: 1 2;2 = 1;即 0; = 0。,第三种情况: 1 = 2;2 = 1; 即 = 0; = 0。,测斜计算方法校正平均角法,三角函数sinx可以展开成马克劳林无穷级数的形式:此级数收敛很快,可近似取前两项,即:将此式代入到圆柱螺线法的计算公式中,可得:,测斜计算方法校正平均角法,将此二式代入到圆柱螺线法公式中,可得:,这就是校正平均角法的计算公式,令:,公式变为平均角法的形式,但多了两个系数 fA和fH 。fA和fH,可以看作是校正平均角法的校正系数。,测斜计算方法校正平均角法,校正平均角法的优点:校正平均角法是从圆柱螺线法公式经过简化而推导出来的。校正平均角法的计算精度,几乎与圆柱螺线法完全相同。最大优点:方法简单,不存在特殊情况处理问题。当式中的括弧等于1 时,公式变为平均角法。所以,我国定向井标准化委员会规定,当使用手算进行测斜计算时,要使用校正平均角法。,测斜计算方法最小曲率法,假设两测点间的井段是一段平面上的圆弧,圆弧在两端点处与上下二测点处的井眼方向相切。 测段是一段圆弧,那么它的水平投影图和垂直剖面图一般来说不是圆弧。,对于需要计算水平投影长度的, 可用如下近似公式:,测斜计算方法自然参数法,自然参数法是刘修善先生于1998年提出的。自然参数法对井眼的描述:认为一个井段或侧段内,井斜变化率是个常数,井斜方位变化率也是个常数,即:注意,这种假设与圆柱螺线法的假设是不同的。根据这个假设,可以推导出侧斜计算的公式来。,但此四式尚不能应用。需要进一步推导。,测斜计算方法自然参数法,利用自然曲线进行测量计算,公式如下。可进一步表示为下页的形式,测斜计算方法自然参数法,利用自然曲线进行测量计算,公式复杂,而且也存在分母可能为零的情况,需要进行特殊处理。,测斜计算方法自然参数法,特殊情况处理:,自然参数法的特殊情况之一: =0,自然参数法特殊情况之二:,测斜计算方法自然参数法,特殊情况处理:,自然参数法特殊情况之三:,测斜计算公式的对比,恒装置角曲线:利用恒装置角曲线进行测量计算,难度较大,公式很复杂。先计算K和,然后计算坐标增量。,积分计算难度较大,需要采用数值法进行计算。,测量计算、轨道设计和扭方位方式,恒工具面角法进行测量计算、轨道设计和扭方位计算,这是全新的概念、技术和方法。,定向井轨迹测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