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PPT课件77人民版.ppt
三 宋明理学,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南郑中学 黄程,儒学产生,初步发展,春秋,儒家思想演变线索,魏晋南北朝隋唐,正统思想,遭到打击,西汉武帝,秦朝,战国,宋明,面临挑战,三教合一,理学产生,儒学复兴,汉代以后,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探究学习,“理学”的概念:,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实质是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的新儒学,天理又指什么?,指儒家伦理道德和封建统治秩序,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 、儒学的困境: (1)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2)魏晋南北朝时期 :面临严重挑战 原因: 佛教传播 道教在民间的兴起 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佛道盛行的缩影另类皇帝梁武帝梁武帝名萧衍,南朝梁开国君主。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教,对阴阳、五行、星算无所不通,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时人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随着他“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家,他推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江 南 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所以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白马寺(河南洛阳),道教在民间传播:,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道教最早的表现形式。,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自从二世纪黄巾农民大暴动以来,中国境内从没有停止过战争。从事战争的人投入战争,没有从事战争的人,如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大都投入宗教,希望神灵能赐给在战场上作战的孩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 柏杨 中国人史纲 同心出版社,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三教合一”不是儒教、佛教、道教合为一体,而是一种相互吸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三教图(清丁云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2 、儒学复兴运动奠定了理学兴起的基础。(1)唐代中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主张,宣传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李翱提出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孔子之道。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韩愈明确提出儒家有一个始终一贯的有异于佛老的“道”。他所说的儒者之道,概括地说,也就是指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仁义道德”。千百年来,传承儒家此道者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这个传承系列类似于佛教所说的法统,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也就是朱子所说的道统。自从韩愈提出道统说以来,历来解说道统者都未能超出韩愈道统说的框架,即从道与统两个方面来理解道统。前者是逻辑的,后者是历史的。甚至可以说,直到现代,人们对于道统的理解也并未超出韩愈的水平。,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3、北宋大规模的儒学复兴运动 原因: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的鼓励 基本主张: 1、他们推崇春秋中的“尊王攘夷”之旨,批评唐代政治。 2、要巩固中央集权,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唐为鉴,复兴儒学。 在北宋新儒学思想家们的持续努力下,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士气随之大变,重忠孝、讲廉耻、励节气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理学就是在这次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宋明理学代表人物,陆九渊,王阳明,程颐,朱熹,程颢,(北宋人,兄弟俩)理学开创者,南宋人,明朝人心学集大成者,程朱理学代表人物,陆王心学代表人物,南宋人理学集大成者,心学开创者,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想一想】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载:“(二程)昔见周茂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为什么理学家特别重视“寻找孔颜之乐”?,参考:理学家认为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的境界。仁者不但能化物于无形,而且能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这应当就是所谓“孔颜之乐”。而传统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仁,这体现在传统儒学家的言行中。,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朱熹,2、主要思想,哲学思想:,伦理观:,政治思想:,理气关系论,先有理后有气(客观唯心主义),“存天理,灭人欲”,“道统论”、“正君心”,4、评价:,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做为官方正统儒学,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四书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3、成就:,1、理论来源:,二程+张载,理学修养论:,“格物致知”,“理直气壮”,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材料三:天下之物,皆实理之所为。天下未有无理之气。,2、理气关系论(世界本原):,材料二:“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1、“理”指什么:,朱熹认为“理”是产生万物的本源,是事物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在社会生活中理还指儒家的“三纲五常”、仁义道德。对个人而言,就是人性、修养。,理先于气,理是世界的本原。,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材料四: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3、伦理观:,把人间的伦理道德和理气论结合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三纲五常,材料五:朱熹:“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格物:“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理学修养论:,“格物致知”(学习、实践) (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5、社会政治理论:,“道统论”、“正君心”,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朱熹通过格物渠水清澈,活水有源头,致知读书学习是获得知识的源头.,“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者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格物致知与实践出真知有何区别?,【点拨】,“格物致知”思想的前提是:“理”是在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的。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人们思想中是否有先天存在的“理”(或“真知”)。,明成祖朱棣进一步推崇朱学,钦定编纂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三部书成为国家指导思想的官方哲学。,【问题导学】,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是什么?,朱熹,朱棣,程朱理学是吸收了佛、道哲学思想部分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儒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道德规范,适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1、陆九渊(南宋):,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即理也”,2、王守仁(明代),心学的集大成者,哲学思想:,伦理观:,良知就是本心,心即理,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 。,修养的关键在于“致良知”、“知行合一”。认为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心即理”(认为心就是天地万物的渊源),“发明本心”认为“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寻找,求理的方法就是“发明本心”,进行内心的反省。,有一个叫杨茂的聋哑人听王守仁讲,人人都可以成为圣贤,就以写字问王守仁。王问:“你嘴巴不能说话,耳朵也听不到声音,那你的心能分得清是非吗?”杨答:分得清是非。王说:“只要你心中分得清是非,存在天理,你就是个聋哑型的圣贤啊。”,“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灵明”就是天理,就是本心,就是良知;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守仁),“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传习录上,心领神会 心烦意乱 心直口快 心想事成 心安理得 心平气和 心猿意马 心有灵犀,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思想核心:“致良知”,为了遏止伪善的流行,王守仁特别强调:“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知”和“行”是同一个活动的两个方面,不能缺一。知了要去行,不行不能算做真知,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王守仁,陆王心学,陆九渊,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求“理”的方法 -内心反省,反对“格物致知”,王守仁 (阳明心学) (明代),思想核心:“致良知”,克服私欲,“知行合一”。,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五、对宋明理学的认识,1、宋明理学的特点,儒学进一步思辨化。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 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共同点:,(1)内容相同:,(2)影响相同:,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思想实质);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影响。,程朱理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理”;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主观唯心主义。,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陆王心学提出“致良知”,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赏花,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二程说:“天生的。”朱子说:“对,天生的。”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 美丽的。”,世界本原,同: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异: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父子关系,二程说:“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这是上天安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就是孝。”朱子说:“对,父子关系是上天安排的,并且儿子不能有忤逆之念,这就是孝。”阳明说:“孝顺自己老爸是应该的,人本来就有孝心,但,我们对别人的老爸也要孝,这才是真正的孝。”,道德修养,同:都认为伦理道德是“天理”决定的;人们要提高道德修养,不要偏离天理 。,异:对人们道德修养的要求和途径不同。,“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朱熹 “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王阳明,“格物致知”与“致良知”的含义: “格物”就是了解天下万事万物的道理即穷理;“致知”就是心里明白了。“格物致知” 即通过接触天下万事万物去体会、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与最终贯通。 “致”就是达到; “良知” 即本心,是人所固有的善性,就是“理” 。“致良知”就是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朱熹,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仁是终极源泉,三纲五常正君心,格物致知,理学集大成者,地位仅次于孔孟,其思想作为官方儒学,影响深远,陆九渊,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发明本心,心学的开创者,王守仁,“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学的集大成者,理学家们都强调修身,注重社会伦理规范,主张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1.积极:(1) 对于维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制度、促进中国古代文化、教育进一步发展有重要作用;(2)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起到了积极作用(长幼有序,怜贫恤寡,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等)。2.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自然欲求,进一步禁锢人们思想,对封建社会后期的变革起了一定阻碍作用。,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影响极为深远。,六、宋明理学的影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1、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2、 三从四德:“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3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存天理,灭人欲”,禁锢人们思想,4、中国的“节烈”文化,要求妇女为男子守节,守得越苦越好,节得越惨烈越佳。死了以后那些卫道士的父母还附掌大叫:“死得好,死得好!”这样的社会是变相的妇女屠宰场。,今天,在一个多元文化碰撞的时刻,宋明理学再次站到了我们面前。不,其实它一直伴随在我们身边。,审视宋明理学,历经了数百年的沧桑,我们看到在礼教压制下哭泣的生命,我们也看到了无数因追求气节品德而变得提拔高大的灵魂。,理学,曾经充当过羁绊历史前进的枷锁,它也曾经在我们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激发出每个人心中最后的吼声。,面对理学,我们应该去蔑视,去跪拜,还是去取舍,去扬弃,这应该是一个摆在我们个人成长面前的终身命题,也是一个摆在我们民族发展面前的永久命题,为社会建立精神价值体系,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宋明理学,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理学的发展,创立:北宋二程等人成熟:南宋朱熹发展:陆王心学,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背景:,知识梳理,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16、即使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25、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30、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32、您得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果戈理33、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42、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44、有志者事竟成。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1、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2、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邹韬奋3、不好企图永远活下去,你不会成功的。萧伯纳4、忧劳能够兴国,逸豫能够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5、如果愉悦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愉悦的。赫拉克利特6、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苏格拉底7、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华罗庚8、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9、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10、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1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陆游病起12、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13、对于要检查别人心灵的人,柏拉图要求他具备三样东西:知识仁慈胆量。蒙田14、学习从来无捷径,循序渐进登高峰。高永祚15、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高尔基16、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好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鲁迅(家具广告)17、平凡的脚步也能够走完伟大的行程。18、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19、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20、咱们爱咱们的民族,这是咱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21、贤者能自反,则无往不善;不贤者不能自反,为人子则多怨,为人父则多暴。袁采22、在真实的性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2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24、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25、人生就象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弗洛伊德26、行动不必须带来愉悦,而无行动则决无愉悦。27、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28、人类的期望像是一颗永恒的星,乌云掩不住它的光芒。个性是在这天,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一个梦,它是万人的愿望。巴金29、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寻出路,却是一种领悟的过程,咱们应当在这过程中,领悟稳定冷静,领悟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席慕蓉(心情说说)30、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31、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32、如果咱们都去做自我潜质做得到的事,咱们真会叫自我大吃一惊。3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励志名言lz,)罗大经鹤林玉露34、你的选取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35、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发奋,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36、构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就应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郭沫若3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38、咱们是国家的主人,就应处处为国家着想。雷锋39、把自我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更多。40、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1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