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阻滞临床实践及进展ppt课件.pptx
周围神经阻滞临床实践及进展,副标题,前言,神经阻滞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射到外周神经干附近,通过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该神经所支配的区域麻醉。神经阻滞是较普遍采用的麻醉方法之一,适用于手术部位被某一或某些神经干以及神经丛支配的手术,胸部神经阻滞,Blanco R教授在2011年提出PECS,用来阻滞胸内外侧神经。该阻滞方式是在胸大、小肌处注射一定量局麻药,一般为0.2 ml/kg。该入路方式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操作,如胸肩峰动脉胸肌支由中线向外侧进行阻滞。,胸部神经阻滞,Blanco R教授在2012年提出PECS ,用来阻滞肋间臂神经、肋间神经(T3T6)、胸长神经。该阻滞方式是在胸大肌、胸小肌、胸小肌前锯肌间腋前线4肋水平进行局麻药注射,注射剂剂量为0.2 ml/kg。,前锯肌平面阻滞,Blanco R教授在2013年提出前锯肌平面阻滞,采用高频探头定位到患者腋中线第5肋间水平,通过在前锯肌表面注射局麻药(注射剂量为0.4 ml/kg)阻滞肋间臂神经、肋间神经外侧皮支(T3T9)、胸长神经、胸背神经。,前锯肌前平面阻滞,前锯肌前平面阻滞在2019年由Franco CD提出,该阻滞方式是在胸大肌和前锯肌交界处,第4肋水平注入局麻药,目标神经为肋间神经外侧皮支(T2T6)。,胸部神经阻滞,胸部神经阻滞关键:肋间神经皮支,胸部神经支配范围,臂丛神经分支(运动神经):胸内外侧神经(主要支配胸大、小肌),胸长神经(主要支配前锯肌),胸背神经(主要支配背阔肌)。肋间神经分支(感觉神经):T1无感觉支配,T2支配肋间臂神经,T3T6支配胸壁皮肤、乳腺腺体、壁层胸膜与肋间肌肉。,椎旁和类椎旁阻滞,经典椎旁神经阻滞是在1905年由Hugo Seheim提出,经典椎旁神经阻滞识别的几个重要标志分别是横突、肋横突上韧带、椎旁间隙。向椎旁间隙注射药物可以向内渗透到椎间孔,向外渗透到肋间隙,高位椎旁间隙注射药物可以渗透到颈段椎旁间隙,低位椎旁注射药物可以通过内、外侧弓状韧带渗透到腰段椎旁,两侧椎旁可以通过硬膜外与椎前间隙相通。,椎旁和类椎旁阻滞,椎旁和类椎旁阻滞,椎旁神经阻滞特点,椎旁神经阻滞的阻滞区域是患者一侧躯体的感觉神经和交感神经,单点大剂量局麻药阻滞时,药物扩散范围差异大,硬膜外扩散率高。单点小剂量局麻药阻滞时,扩散范围可控性较好。,类椎旁神经阻滞技术,类椎旁神经阻滞技术,类椎旁神经阻滞技术,类椎旁神经阻滞扩散效果及扩散区域比较,单点椎旁阻滞有比较稳定的扩散效果,但扩散区域比较局限。多点椎旁阻滞与之相比可产生更有效、广泛的扩散效果。竖脊肌平面阻滞与经典椎旁阻滞相比,扩散范围较小,而多点肋横突阻滞有一定的扩散效果,但与多点椎旁神经阻滞相比扩散效果略低,SITPVB:单点椎旁阻滞,SIESPB:单点竖脊肌平面阻滞,MITPVB:多点椎旁阻滞,MICB:多点肋横突阻滞。,类椎旁神经阻滞特点,全部阻滞方式均不穿破肋横突上韧带,椎板后阻滞、竖脊肌平面阻滞、肋间脊柱旁阻滞不穿破肋横突间韧带,横突中点法阻滞、多点肋横突阻滞、横突下韧带间阻滞穿破横突间韧带。类椎旁阻滞局麻药用量往往较大,推注时速度较快,利于药物进行良好的扩散。其产生的镇痛效果在脊柱背侧支更可靠。,椎旁阻滞和类椎旁阻滞推荐,经典椎旁阻滞一般首先考虑手术麻醉的患者,禁忌证为胸膜剥脱术。类椎旁阻滞适应证:阻滞背侧支为主者、看不清肋横突上韧带者、胸科手术切口接近后正中线者、长时间连续阻滞镇痛者、实施胸膜剥脱术者。,腰方肌阻滞,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