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浙江省2022年土壤健康培育十项关键技术及简介.docx

    • 资源ID:1678134       资源大小:33.57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浙江省2022年土壤健康培育十项关键技术及简介.docx

    附件12022年土壤健康培育十项关键技术一、酸化耕地治理1 .酸化稻田降酸增产技术2 .果园土壤酸化防治技术二、污染耕地安全利用3 .镉污染耕地水稻安全利用技术4 .轻中度汞污染耕地水稻安全利用技术三、土壤改良培肥5 .稻田土壤耕作层快速熟化技术6 .中低产田障碍因子消减及地力提升技术7 .新垦耕地土壤快速培肥改良技术四、健康土壤培育8 .柑桔健康土壤评价与培育技术9 .水稻田生物质炭基微生物肥增效技术10 .基于微生态平衡的健康土壤调控技术附件22022年土壤健康培育十项关键技术简介一、酸化耕地治理(一)酸化稻田降酸增产技术。1 .技术概述。针对南方黄、红壤发育的水稻土“酸、瘦、板、粘”等特性以及化肥过量施用引起的土壤酸化、有机质含量与作物生产力下降等问题,在农闲期开展土壤酸化治理,稳步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潜性酸、提升土壤缓冲容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增产稳产。应用该技术后土壤PH值提高0.5个单位以上,化肥减施10%以上,水稻增产10%以上。该技术已在杭州市临安区稻田示范推广1万亩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应用效果。2 .技术要点。稻田硝化速率快,形成的硝酸盐极易淋洗,加之水稻对镂态氮的吸收,极易造成土壤酸化。酸性稻田土壤在治理以降酸扩容为目标,施用碱性物料(矿物源与有机源调理剂)并结合化肥定额制,适度采用有机肥替代措施,降低土壤潜性酸,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和盐基饱和度,提高土壤酸缓冲容量。主要操作要点如下:(1)土壤调理剂施用。水稻种植前一周施用石灰质材料或矿物源、有机源调理剂(60120公斤/亩),配合施用一定量(300公斤/亩以上)的有机肥。调理剂应与土壤充分混匀、搁置5-7天后再行农事操作。(2)根据化肥定额制推荐用量,合理控制肥料投入,化肥总养分投入不高于26公斤/亩,多采用缓释性肥料,在水稻生长的分蕤期至齐穗期分次撒施,提高肥料利用率。(3)配合冬绿肥还田、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有机替代培肥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酸碱缓冲容量。3 .注意事项。调理剂应与土壤充分混匀;避免化肥与石灰质或调理剂同时施用,施用调理剂57天后再行施肥与播种。4 .技术依托单位依托单位:杭州市临安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浙江农林大学。(二)果园土壤酸化防治技术。1 .技术概述。南方地区果园土壤酸化趋势严重,降低了养分有效性、破坏了土壤结构,也易激活重金属活性引发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通过矿物源腐植酸与碱性物料合理配比施用,不仅可以提高土壤PH值、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团聚体结构,还能促进磷素活化和重金属钝化。应用该技术可减施化肥10%以上,土壤PH值提高0.2个单位,产量增加15%以上,水果品质也有较大改善。该技术已在我省葡萄基地示范推广1万亩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应用效果。2 .技术要点。矿物源腐植酸与碱性物料合理配比施用可提高土壤PH值,提高土壤稳定性有机质含量,进而增加水果产量、改善产品风味,达到增产提质作用。主要操作要点如下:根据酸化程度,将100300公斤/亩含腐植酸土壤调剂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采用旋耕机将调理剂与土壤混匀,翻耕深度为1520cm。调理剂应与土壤充分混匀、搁置57天后再行农事操作。3 .注意事项。(1)调理剂应在土壤翻耕前施用,根据土壤酸化程度,将适宜量土壤调理剂均匀撒施土壤表面后进行翻耕。(2)酸性红黄壤改良过程中,避免化肥与碱性土壤调理剂或钙镁磷肥等碱性肥料同时施用。4 .技术依托单位。依托单位:浦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二、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三)镉污染耕地水稻安全利用技术。1 .技术概述。针对我国南方酸性土壤且受轻中度镉等重金属污染耕地区域,由于其分布面积广,已造成农产品(特别是水稻)镉等重金属超标风险较为突出。通过在水稻生长季进行镉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在短时间内提高土壤PH值、降低土壤有效镉含量、减少水稻籽粒镉含量,有效防控镉污染耕地造成的水稻籽粒镉等重金属超标问题。应用该技术后,可提高土壤PH值0.5以上,降低土壤有效镉达40%以上,水稻籽粒合格率达到90%以上,产量增加10%以上。该技术已在温岭等地水稻上示范推广1万亩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应用效果。2 .技术要点。该技术主要基于土壤调酸减活、水稻达标生产的安全利用技术,是一种采用低累积品种、土壤调理、叶面阻控与水肥调控综合措施的安全利用技术,从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出发,降低土壤镉活性,有效防控水稻重金属超标,保障水稻质量安全。主要操作要点如下:(1)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低镉水稻品种。针对轻中度受镉污染稻田,选用甬优538、甬优1540、秀水519、秀水14、嘉58等低累积水稻品种进行示范推广种植。(2) 土壤调理剂与土壤均匀混合。针对中度受镉污染稻田,在低累积品种种植的基础上,再施用土壤调理剂,在水稻种植移栽前710天,利用拖拉机或旋耕机等农机具,通过加挂漏斗的方式进行机械化施用土壤调理剂,施用后进行充分匀田,使得材料与土壤充分混匀。针对酸性土壤,宜选择含钙、镁和硅等成分的土壤调理剂,土壤调理剂施用量根据土壤理化性质和镉污染程度确定。(3)叶面阻控。在水稻分孽末期、孕穗期和灌浆期等控镉关键时期,选择晴朗天气下午四时左右且未来几天都是晴天的条件下喷施含硅、锌和硒等叶面肥23次,每次施用间隔710天,具体施用量参照叶面肥使用说明。(4)水分管理。采取常规田间水分管理基础上增加水稻抽穗期一蜡熟期保持田面水层约3-5cm,直到完熟期后再开始排水;尽量推迟成熟期的稻田排水时间到稻谷收获前1015天。特别对于水稻种植前期没有采取相应安全利用措施的区域,后期可以通过强化水分调控措施来弥补。(5)肥料施用。根据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求确定化肥施用量和氮磷钾配比,在肥料品种的选择上应优先选用碱性肥料,磷肥推荐施用钙镁磷肥,并配合施用有机肥,有机肥推荐施用量可根据土壤地力状况选择200500公斤/亩。(6)水稻秸秆处理。水稻收割后应回收秸秆并采取异地安全处置。3 .注意事项。推荐施用的土壤调理剂,建议机械施用,施用过程中做好安全防护;在水源充足时保证土壤淹水的深度,在水源不足的地区在保证淹水的条件下,可以适当降低淹水的深度,并且推迟成熟期的稻田排水时间。4 .技术依托单位。依托单位:浙江大学、浙江省耕地质量与肥料管理总站、温岭市植保耕肥能源总站。(四)轻中度汞污染耕地水稻安全利用技术。1 .技术概述。针对水稻生产过程中由于土壤总汞和甲基汞污染导致的水稻籽粒汞超标问题,通过在低积累水稻品种选育、水稻种植前和水稻生育期进行生态强化修复,在短时间内提高土壤PH值,降低汞在水稻籽粒的积累;施加叶面阻控材料(亚硒酸钠),与汞发生拮抗作用,降低无机汞的甲基化速率;采用适宜的农艺管理措施(如减少淹水天数,控制上覆水水位高度等),调控汞甲基化微生物的生存环境,降低微生物丰度和活性,多技术联合使用有效保障土壤免受甲基汞污染和水稻的安全生产。应用上述技术后,水稻籽粒总汞含量下降23%左右,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0.02mgkg,GB27622017)。该技术已在我省宁波市江北区等地水稻种植基地示范推广IooO亩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应用效果。2 .技术要点。(1)低积累水稻品种选择。收集适合当地种植习惯的水稻品种,在污染土壤安全利用区通过小区试验、大田验证、示范区推广,按照水稻富集系数、转运系数小于1,产量下降幅度不大于10%,针对轻中度汞污染土壤推荐使用宁84、宁88、浙粳96、南粳46和南粳5055。(2)耕地深翻。根据土壤污染特征,采取不同的翻耕措施,对于土壤表层汞污染和适宜深耕的安全利用区建议使用大功率履带式拖拉机翻耕机进行耕作层深翻耕犁田处理,翻转犁的入土深度稳定控制在30cm,深翻耕时,土壤应处于湿润状态,如田面渍水,耕作前两天应排除渍水,使土壤保持湿润。根据田块大小和形状设计翻耕路线,宜采用环形路线,耕作时保持拖拉机行走平稳。但对于底层污染程度高于表层的土壤不宜深翻。(3)土壤调理。针对酸性土壤,宜选择含钙、镁和硅等成分的碱性土壤调理剂,土壤调理剂施用量根据土壤理化性质、污染程度和种植的水稻品种等确定;针对轻中度汞污染土壤推荐施用低剂量的低剂量的铁基生物炭50公斤/亩;在水稻种植移栽前710天,利用拖拉机或旋耕机等农机具,通过加挂漏斗的方式进行机械化施用;土壤调理剂施用后进行充分匀田,使得材料与土壤充分混匀。(4)叶面阻控。分别在水稻分廉盛期至拔节期间、孕穗期和灌浆期等控汞关键时期,选择晴朗天气下午四时左右且未来几天都是晴天的条件下喷施含硒等叶面阻控材料23次,每次施用间隔710天,具体施用量参照叶面肥使用说明。对于轻中度汞污染耕地土壤,推荐施用亚硒酸钠,喷施浓度为5mgL0(5)水分管理。针对轻中度汞污染土壤选择在水稻生育期进行干湿交替处理;并且尽量延长晒田时间;水稻成熟期的稻田排水时间可为稻谷收获前1015天。(6)平衡施肥。根据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求确定化肥施用量和氮磷钾配比,在肥料品种的选择上应优先选用碱性肥料,磷肥推荐施用钙镁磷肥,并配合施用有机肥,有机肥推荐施用量可根据土壤地力状况选择200500公斤/亩。3 .注意事项。汞污染稻田在抽穗期后不宜采用浅湿灌溉的水肥管理模式,在不影响水稻产量的前提下,适当延长晒出的时间,降低汞甲基化风险。保证清洁无汞污染的灌溉水源,田块应设置合理的出水和排水口。针对不同等级的稻田汞污染风险区域,应适当调整上述技术的使用时间或用量。4 .技术依托单位。依托单位:浙江大学、宁波市江北区农技推广服务站。三、土壤改良培肥(五)稻田土壤耕作层快速熟化技术。1 .技术概述。针对新垦耕地物理性状差、养分含量低和生物活性弱等生产问题,通过水稻与绿肥轮作,配合施用土壤结构调理剂及秸秆与绿肥还田技术建立良好耕层结构,采用木本泥炭、生物有机肥与腐植酸肥料共同施用技术快速提升土壤肥力水平、调控土壤生物功能,配合绿色高效定额施肥技术、养分高效利用水稻种植技术调控土壤养分均衡性,改善土壤养分状况,形成“养分扩容一提质增效”的“双效驱动”技术模式。应用该技术后,可使土壤容重降低14%,大于0.25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提升至30%以上,土壤有机质提升5gkg以上。该技术已在金华、杭州、嘉兴等地示范推广2万亩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应用效果。2 .技术要点。该技术主要基于稻绿轮作、配合有机物料施用以及绿色高效化肥定额技术,改善耕层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水平,提高土壤生物功能,进而提升土壤健康等级。主要技术要点如下:(1)秸秆深翻还田。水稻收获后,绿肥种植前适当采用旋耕机将耕层土壤旋耕疏松破碎成细小颗粒深翻(以1825cm为宜),同时打破土壤表面板结层,增加土壤通透性,结合水稻秸秆翻压促进土壤熟化。水稻种植前翻耕深度控制在1518cm,不宜过深打破犁底层,结合绿肥还田,浅翻多耙。(2)木本泥炭、生物有机肥与腐植酸肥料配合施用。在插秧前23天,将800公斤/亩木本泥炭、500公斤/亩有机肥以及100公斤/亩腐植酸类肥料均匀撒施在土壤表面,采用旋耕机,并使调理剂与土壤混合均匀。注意田间水面高度,避免随水流失。(3)绿色高效定额施肥技术。总养分投入量与氮肥投入量参考浙江省化肥定额施用标准,结合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无人机施肥技术等实现肥料减施增效。3 .注意事项。水稻秧苗返青后采取浅灌、经常露田和轻度晒出的方法,促进土壤水、肥、气、热的协调。4 .技术依托单位。依托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省耕地质量与肥料管理总(六)中低产田障碍因子消减及地力提升技术。1 .技术概述。我省中低产田存在着土壤酸化或盐渍化、耕层浅薄、肥力低下、微生物区系失衡等主要的障碍问题,通过作物秸秆还田深埋、冬季麦与绿肥间作、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土壤扩库增蓄技术等,以消减土壤障碍因子,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构建疏松而深厚的耕作层,增加土壤库容;通过施用土壤调理剂,阻控土壤酸化和盐渍化,改善土壤结构,协调土壤微生物功能,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从而使中低产田快速培育成为健康优质的耕地。通过实施该项技术,耕作层厚度增加至20Cm以上,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2gkg以上,水稻增产12%以上。该技术已在我省示范、推广和应用250多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2 .技术要点。该技术构建了麦+紫云英一稻轮作系统和以土壤深翻耕1520Cm结合有机物料深翻还田为核心的土壤扩库增蓄技术体系,包括麦+紫云英一稻间作轮作、生物质炭和有机肥配施、作物秸秆和绿肥深翻还田、秸秆配合有机肥深翻还田和使用土壤调理剂等技术,增加耕层厚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消除土壤障碍因子,阻控土壤酸化和盐渍化,促进土壤中大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结构,增加了耕层土壤养分和水分库容,创建健康优质的土壤。主要操作要点如下:(1)秸秆还田。作物收获时,秸秆割留茬高度小于15cm,秸秆切碎为长度小于IOCm,切碎秸秆均匀地抛撒在田面上;配施有机肥料,有机肥施用量为100135公斤/亩,抛撒有机肥于出面。(2)调理剂阻控土壤酸化和盐溃化。在红壤地区,水稻种植翻耕前使用石灰类和腐殖质类等调理剂,如石灰石粉和腐植酸,石灰石粉用量为100200公斤/亩,粒径为4080目;腐植酸用量为100135公斤/亩,粒径为4080目,抛撒石灰石粉和腐植酸于田面。在滨海盐土地区,水稻种植翻耕前使用石膏类和腐殖质类等调理剂,如磷石膏和腐植酸,磷石膏用量为200300公斤/亩,粒径为4080目;腐植酸用量为IoO135公斤/亩,粒径为4080目,抛撒磷石膏和腐植酸于田面。(3)生物质炭配施有机肥。酸性稻田土壤可选1500公斤/亩生物质炭一有机肥(生物质炭20%和有机肥80%);针对碱性低磷的玉米种植土壤,可选IOoO公斤/亩生物质炭一有机肥(生物质炭10%和有机肥90%)o造粒的生物质炭一有机肥可机械撒施,未造粒的生物质炭一有机肥可以人工撒施。要求均匀地撒入土壤表面,选用旋耕机进行翻耕、混匀。生物质炭和有机肥应在作物种植前1015天施用,施用后应关注雨水天气,防止生物质炭和有机肥随水流失。(4)耕层扩库增蓄。作物收获后秸秆还田,翻耕,耕深大于20cm,使田面上秸秆和土壤调理剂翻入1520Cm土层;在田面抛撒基肥,旋耕,耕深大于15cm。(5)作物种植。在小麦+紫云英一水稻种植模式中,在11月上旬水稻收获后,水稻秸秆粉碎还田,抛撒有机肥100公斤/亩、石灰石粉100公斤/亩(酸化土壤)、磷石膏200公斤/亩(滨海盐土)和腐植酸100公斤/亩,旋耕,耕深15cm,起畦,采用窄行距20cm,宽行距40Cm播种,在窄行20Cm内播种2行小麦,播种量为12.515公斤/亩,播种深度35cm;在宽行40Cm内播种紫云英,播种量为2.53公斤/亩,越冬时,紫云英施磷肥2730公斤/亩;小麦拔节期施尿素,田间管理与常规种植相同。在小麦收获后,插秧前1015天,压青紫云英,紫云英鲜草15003500公斤/亩,撒施有机肥100公斤/亩、水稻专用复合肥50公斤/亩,石灰石粉200公斤/亩(酸化土壤)、磷石膏300公斤/亩(滨海盐土)和腐植酸135公斤/亩,翻压入土,泡田,搅浆,搅浆深度大于15cm,沉降1一2天,插秧,水稻的施肥、田间管理与常规种植相同。3 .注意事项。一年二熟种植制或种植超级稻时,全量还田的农田秸秆45年离田1次,土壤调理剂23年使用1次。生物质炭尽量选择秸秆类原料,如选其他废弃物原料应考虑重金属等含量;生物质炭的制备温度在400700C之间,以500600C为主;有机肥应进行彻底腐熟化,且腐熟化产品应符合有机肥标准;针对喜酸作物,应注意调整生物质炭的施用量。4 .技术依托单位。依托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科技学院。(七)新垦耕地土壤快速培肥改良技术。1 .技术概述。新垦耕地存在土壤肥力差、生产力低等突出问题,导致种植效益差,农民种植意愿不强,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区域经济高效可持续发展构成巨大的挑战。新垦耕地土壤快速培肥改良技术以加速土壤熟化为切入点,根据培肥目标,构建安全、快速、高效、稳定的新垦耕地肥力提升技术,快速且稳定提升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构建良好耕层。应用该技术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新垦耕地中作物产量平均增加50%以上。该技术己在我省水稻、玉米基地示范推广5000亩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应用效果。2 .技术要点。该技术主要基于土壤有机碳库、养分扩容和合理耕层构建技术,通过施入腐植酸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等有机物料增加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养分库容,达到改善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进而培肥改良的目的。(1)土壤主要性状快速改良。丘陵山地地区新垦耕地主要土壤类型为红黄壤,普遍存在“酸、粘、瘦”等特点,通过客土或施用大量有机物来改善土壤质地,解决粘重、易板结等问题;新围垦海涂区盐土通过淡水或工程洗盐,降低盐分的危害。一是快速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微生物活性和多样性。通过合理施入腐植酸肥料、经完全腐熟的有机肥、微生物肥料等有机质含量高的肥料,增加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改善土壤理化和生物学性质,进而培肥改良的目的。根据土壤基础肥力状况、培肥目标和有机物料的养分含量、矿化速率来确定各种有机肥料投入量。二是合理调节土壤酸碱性。酸性土壤通过施用石灰、白云石粉等碱性调理剂,碱性土壤通过施用石膏、磷石膏等改善土壤酸碱性,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三是遵循测土配方施肥原理,根据作物产量水平和土壤肥力状况,确定作物对各种养分需要量,推算各养分肥料理论施用量,减去有机肥提供的部分养分,明确肥料中各养分配比和施用量。(2)冬闲季绿肥培肥。水稻等作物收获后秸秆全量还田,结合施用适量有机肥和化肥,轮作紫云英、黑麦草等绿肥,第二年水稻种植前1个月全草还田。冬闲季轮作绿肥可以固定土壤,保持土壤水分和养分,减少水土肥流失;同时提高土壤有机物累积总量与土壤生物活性,促进新垦耕地土壤熟化。3 .注意事项。南方丘陵山地一般为红黄壤,呈酸性,钙、镁、锌等盐基离子比较缺乏,应注重施用钙镁磷肥,中微量元素等肥料。海涂土壤中钾含量高,氮磷低,肥料施用适宜少量多次,以氮磷肥为主。4 .技术依托单位。依托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耕地质量与肥料管理总站。四、健康土壤培育(八)柑桔健康土壤评价与培育技术。1 .技术概述。长期不合理施肥和不科学的管理,导致橘园土壤不同程度退化,产生了土壤酸化、土壤盐基饱和度持续下降、土壤氮磷钾超负荷累积、养分不平衡加剧、养分流失风险增加等土壤障碍。针对其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缺乏的现状,根据柑桔生长和管理特性,结合柑桔的核心品质评价指标,确定主要柑桔品种对应的健康土壤评价关键指标,建立柑桔园土壤障碍因子精准识别、关键评价指标以及健康评价技术体系,为柑桔健康土壤培育提供技术支撑,形成了一套柑桔健康土壤评价与培育技术。2 .技术要点。针对不同主体及种植模式在柑桔园采集多点混合成一个代表性样品,结合柑桔品种、土壤类型,以及柑桔生长特性,综合考虑土壤健康指标的选取,主要获取物理、化学、生物、作物安全品质、生态等评价指标,用于后期数据采集与评价体系构建。针对柑桔土壤酸化、养分失衡、中微量元素失调等现象,以调酸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主,同时辅以扩容有机质等手段,建立配方式精准施肥技术,优化施肥方式。针对柑桔园杂草控制难,优化林下植物空间配置技术,推广以绿肥、豆科作物等种植配套的以草控草技术。针对养分利用率和柑桔病虫害防控,开展双砧木应用推广,提高养分利用率,减少农药施用。(1)评价指标选取。土壤物理指标:土壤机械组成、团聚体稳定性、田间持水量、容重、含水率等;土壤化学指标:±壤有机质、土壤酸碱性(PH)、电导率(EC)、阳离子交换能力(CEC)、重金属含量(铜、锌、镉、格、碑)、土壤氮、磷、钾养分、中微量元素(钙、镁、铁、锦、硼)等;土壤生物指标:胞外酶活性、微生物量、土壤呼吸、易氧化态碳、球囊霉素、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蚯蚓数量等;作物安全品质指标:重金属含量(铜、锌、镉、格、碑)、中微量元素等;生态指标:碳足迹、氮利用率等。(2)以草控草。种植大豆、二月兰、白三叶、紫花苜蓿等豆科作物,达到以草控草,同时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和防控虫害。(3)双砧木嫁接。对柑桔进行双砧木嫁接,提高柑桔对土壤养分利用效率,同时提高柑桔产量和品质。(4)调酸扩容。施用贝壳粉有机肥或碱性商品有机肥(23吨/亩),调酸同时增加中微量元素投入。绿肥翻入土壤,优化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团聚体稳定性。(5)肥料施用管理。合理控制肥料投入量,根据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以及柑桔需肥特性,施用柑桔专用配方肥50100公斤/亩;利用钻孔施肥技术及装备,以及配套肥料品种,提高肥料利用率;施用500公斤/亩蚓多肽复酶有机肥和50公斤/亩蚓多肽复酶复合肥(16-8-16),激发柑桔促生菌,调控土壤微生物功能。(6)低碳管理。对柑桔生产进行全环节调研,明确各环节碳足迹,确定不同生产管理模式柑桔生产的碳足迹,瞄准低碳农业目标对生产环节进行优化,建设低碳柑桔产业。3 .注意事项。评价指标选取要结合柑桔生长特性,针对土壤理化性状,柑桔品种等,开展较为全面土壤健康评价;以草控草要选用豆科品种,种植季节一般在11月份;微量元素施用一定要注意用量,防止用量过大,造成毒害。4 .技术依托单位。依托单位:柯城区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浙江农林大学。(九)水稻田生物质炭基微生物肥增效技术。1 .技术概述。长期过量施用化肥不仅使农产品的品质下降,更严重是可能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微生物菌肥是一种环境友好型肥料,可以通过固定大气中的氮气,溶解固态磷和产生植物促生物质来改良土壤肥力性质。然后微生物菌肥的最大问题是难以在具有丰富背景微生物的土壤环境定殖并发挥功能。该技术利用低温竹炭(生物质炭)作为口引噪乙酸(IAA)产生菌的负载材料,将菌株负载到生物质炭上,制备生物质炭基微生物肥,提高菌株的IAA产量,延长菌株的存活时间。应用该技术后,显著延长促生菌的发挥功能的时间,同时显著提高菌株合成IAA的量,14天后IAA的浓度仍旧提高20倍,对水稻地上、地下生物量增加一倍以上,具有良好的增肥提效作用。2 .技术要点。该技术是一种采用生物质与微生物联合强化作用的生态处理技术,从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出发,延长促生菌的发挥功能的时间,增加水稻生物量,达到促肥增效的作用。主要操作要点如下:(1)生物质材料的选择。生物质炭来源广、制备过程简单,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负载效果好,便于推广应用。通过对秸秆类(如玉米秸秆、水稻秸秆、竹子等)、壳谷类(如椰壳、稻壳、花生壳等)、木材类(如松木等)、有机肥(如猪粪、鸡粪、牛粪等)生物质炭的比较,发现低温(300)制备的竹炭和松木炭具有最好的负载效果;(2)促生菌在生物质炭上的负载。促生菌经活化、扩大培养后,按照载体和菌株的质量/体积比为3:100(wv)进行负载,37°C恒温震摇7t以达到最大的负载量;(3)生物肥与土壤均匀混合。针对贫瘠稻田土壤,生物肥的添加量按照肥料:土壤质量比为1%。(生物肥质量基于生物质炭)的比例添加,然后将修复剂与土壤混合均匀。3 .注意事项。处理应随水稻种植期间进行,温度在2535之间效果会更好,生物质炭基微生物肥的施用时间需要根据田间管理措施进行适当调整。4 .技术依托单位。依托单位:浙江大学。(十)基于微生态平衡的健康土壤调控技术。1 .技术概述。基于微生态平衡的耕地土壤健康调控技术针对耕地土壤病原菌和有益菌比例失衡、有机质和矿物元素含量缺乏、养分因子比例失衡、土壤酸碱化等问题,利用乳酸复合菌液进行土壤微生态健康调控,在短时间内补充土壤可溶性有机质和矿物元素、平衡土壤养分、调节土壤酸碱度、补充和激活土壤益生菌、杀灭土壤中病原菌,显著促进土壤健康,有利于农作物健康生长。应用该技术后,可减施化肥30%以上,土传病害发病率减少90%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50%以上,产量增加10%以上。该技术已在草莓、小番茄和西瓜等多种作物上示范推广1万亩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示范应用效果。2 .技术要点。(1)耕地土壤精准诊断。对耕地土壤病原菌、pH、有机质、可溶性有机质、氮磷钾、中微量元素等进行精准测定,分析土壤健康状态;(2) 土壤土著乳酸菌菌种选育。采用定向富集技术,从土壤中分离出农用乳酸菌,以该菌为出发菌株,采用ARTP诱变等技术手段,获得能够拮抗待调控土壤中所有病原菌的目标乳酸菌;(3)乳酸复合菌液定制。将乳酸菌进行发酵生产,按需添加矿物元素、养分等,对乳酸菌液进行酸碱度调节、养分和矿物元素补充,生产出符合土壤健康调控的农用乳酸复合菌液;(4)乳酸复合菌液施用。根据土壤健康状态,每亩施用10-40公斤,稀释50倍以上,具体稀释倍数可根据实际用水需求量确定,与土壤充分混匀;(5) 土壤健康指标监测。施用15天后,对土壤pH、有机质、可溶性有机质,病原菌和有益菌、土壤酶活等健康指标进行监测。3 .注意事项。乳酸复合菌液保存在阴暗处,不能暴晒;在农作物定植前使用,与土壤充分混匀。4 .技术依托单位。依托单位:湖州师范学院、浙江农林大学。

    注意事项

    本文(浙江省2022年土壤健康培育十项关键技术及简介.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