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信息化对会计的影响(DOC 35页).docx
-
资源ID:1675638
资源大小:114.03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试论信息化对会计的影响(DOC 35页).docx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试论信息化对会计的影响作 者黄晓霞学籍批次0409学习中心广州工程学习中心层 次专升本专 业会计学指导教师王孝忠内 容 摘 要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化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综合国力较量的焦点和国家竞争的制高点。正是充分认识到了信息化的极端重要性和深远战略意义,推进信息化已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并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面对全球信息化的滚滚浪潮,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在各方人士的不懈努力下,会计信息化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正在把会计的方方面面推向一个新时代,变革意味着会计仍将是一个充满生机的行业,面对即将到来的种种机遇,我们不应只是被动的接受或继承,而应积极主动地做好迎接未来挑战的准备。关键词: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 信息技术 会计信息化(内容摘要不够详细,前面这两大段讲的基本就是本文的写作意义,内容提要主要应详细介绍本文的段落大意和主要(包括创新)观点,使人一看“内容摘要”,就大致了解了你的论文内容、学术价值和主要观点,而你却基本只写了为什么要研究该问题。) 目 录 一、信息化的相关概念及内容1(一)信息化的概念1(二)会计信息化1二、企业信息化及其与会计信息化的关系3(一)什么是企业信息化3(二)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思想3(三)企业信息化的一般模式4(四)企业信息化的意义4(五)企业信息化的内容5(六)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5三、信息化对会计的影响分析7(一)信息化对现行会计电算化模式的影响7(二)信息化对会计理论的影响9(三)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11四、会计工作应顺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13(一)会计信息系统的价值在于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13(二)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价值极其有限14(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会计信息孤岛14(四)会计核算向多方面、高质量方向发展16(五)会计管理向全方位、知识管理方向发展17(六)会计学向综合、细化和边缘化方向发展19(七)会计发展在于创新20五、当前会计信息化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20(一)当前会计信息化亟待解决的问题20(二)当前会计信息化工作应采取的措施24参考文献26目 录1内 容 摘 要2一、信息化的相关概念及内容3(一)信息化的概念3(二)会计信息化3二、企业信息化5(一)什么是企业信息化5(二)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思想6(三)企业信息化的一般模式7(四)企业信息化的意义7(五)企业信息化的内容8三、信息化对会计的具体影响11(一)信息化对现行会计电算化模式的影响11(二)信息化对会计理论的影响13(三)信息化对会计实务的影响17四、会计工作顺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21(一)会计信息系统的价值在于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21(二)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的价值是极其有限的22(三)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会计信息孤岛23(四)会计核算向多方面、高质量方向发展25(五)会计管理向全方位、知识管理方向发展27(六)会计学向综合化、细化、边缘化方向发展29(七)会计发展在于创新30五、解决当前会计信息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积极采取措施,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31(一)当前会计信息化亟待解决的问题31(二)为实现上述目标与规划,必须采取以下保障措施:36参考文献38内 容 摘 要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化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综合国力较量的焦点和国家竞争的制高点。正是充分认识到了信息化的极端重要性和深远战略意义,推进信息化已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并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面对全球信息化的滚滚浪潮,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在各方人士的不懈努力下,会计信息化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正把会计的方方面面推向一个新时代,变革意味着会计仍将是一个充满生机的行业,面对即将到来的种种机遇,我们不应只是被动的接受或继承,而应积极主动地做好迎接未来挑战的准备。关键词: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 信息技术 会计信息化 试论信息化对会计的影响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化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综合国力较量的焦点和国家竞争的制高点。正是充分认识到了信息化的极端重要性和深远战略意义,推进信息化已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并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面对全球信息化的滚滚浪潮,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在各方人士的不懈努力下,会计信息化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正把会计的方方面面推向一个新时代,变革意味着会计仍将是一个充满生机的行业,面对即将到来的种种机遇,我们不应只是被动的接受或继承,而应积极主动地做好迎接未来挑战的准备。一、信息化的相关概念及内容(论文某部分开始,应有一个过渡段,对本部分以下所要论述的问题进行一下总括说明,以便读者先有一个总体印象,然后再详细论述具体内容。)(一)信息化的概念何谓“信息化”,对此至今仍无定论。,1963年,日本学者在论信息产业文章中首次提及“信息化”的含义,从此信息化这一词便逐渐流行开了,并逐渐形成了概念。随着实践的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不断发展丰富。许多学者对信息化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得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技术方面看,信息化是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方式为依托的一种新技术扩散过程。从过程方面来看,信息化可以理解为一个过程,是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次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得通过利用信息资源创造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上升,直到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从组成要素来看,信息化可以由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人才所组成。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又包括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政策与标准三个方面。四个要素中,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是基础,信息技术应用是核心,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产业的发展,都要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二)会计信息化所谓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运用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进行获取、加工、传递、存储、应用等处理,建立计算机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即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型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以实现“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会计目标。“会计信息化”这一提法源于传统会计已无法适应信息化社会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这一客观现实。 传统会计的组织工作及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和运用主要由财务部门把握。财务部门的工作非常专业化,与其他组织没有紧密的联系,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与外部信息系统缺乏交流。这种状况不适应现代管理一体化、集成化的要求,对提高企业整体竞争优势不利。信息技术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但大多是被动地适应于会计工作,单纯模拟手工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主要在业务核算、账务处理方面发挥作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企业期望信息技术更智能化,并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提倡会计信息化要求把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置身于企业管理和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建立会计与企业和社会的有机联系。信息化的会计系统是与其他管理系统和外部系统的有效联合,是一种更开放、更智能化、能随时感知信息的变化、实时处理,便于进行交互式活动的信息系统。作为未来会计的发展方面,会计信息化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以实现会计业务信息化管理为目标,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决策职能。会计信息化不仅是实现会计核算业务的计算机处理,而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其他管理子系统充分融合,以及与互联网上的其他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或网上交易系统充分融合,实现统一会计核算和财务监控的一体化管理,以实现物资、资金、信息(包括内部信息和市场信息)流通的协调统一,同时充分利用大型数据库技术进行财务分析和决策,及时提供满足经营管理需要的信息,达到对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从而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决策职能。 2.、依据会计目标,按信息管理与信息技术重组会计流程。在以实现信息化管理为目标的前提下,会计信息化不再是简单模仿手工会计处理事务,或是计算机的延伸,而是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传统手工会计的局限。具体表现为:会计数据的采集是通过网络从企业各个业务管理子系统直接取得,并通过公共接口,与有关外部系统(如银行、税务、供应商、经销商等)相联结,使会计系统不再是信息的“孤岛”,使会计数据的输入呈现出分布化和多元化的特点;会计数据处理中人工干预大大减少,从凭证到报表均由计算机来完成,同时整个会计数据处理可即时完成,使其集中化、实时化。 3.、使用者通过授权可直接获取信息,能及时、充分地满足用户需求。传统的会计模式使信息的输出往往滞后于管理者及其投资人的需要。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受通讯技术的限制,远距离的信息获取仍受限制。但随着网络环境的改善,WEB技术应用于企业的发展,企业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随心所欲地进行信息交流。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信息的及时获取使得会计工作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会计信息在优化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有效性。 4.、会计信息化以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信息技术为技术手段。会计信息化的所有特征都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基础上。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不可能产生会计信息化的财务软件,也不可能有实现会计信息化的现实基础,会计信息化是在“信息技术业务财务管理”四方面信息高度共享的条件下构筑的。 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事业发展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飞跃。思考会计信息化的精神实质,我们发现,由传统会计到信息化会计的发展其实是这样的一种变革:沟通方式由单向沟通转变为双向交流,思维方式由线形转化为网状。这一转变,实际上是在形成一种互动状态。互动意味着双重影响,。互相借鉴、互利合作、及时反应、借脑借力,实现1l2的协同效应。互动的魅力在于它可以产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种力量可能意味着突破性的进展和个体思维空间的扩大。实现会计信息化,不能仅单纯借助于形成互动的技术,重要的是学习信息的时代互动这样一种精神实质,使互动成为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动力和源泉。二、企业信息化及其与会计信息化的关系(此处也缺少一个过渡段,对本部分以下所要论述的问题进行一下总括说明。)(一)什么是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依据现代管理理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流程,及时、准确地向企业各层管理者提供充分和有用的信息支持,以便对企业内外需求做出快速、有效反应的一系列过程的总称。企业信息化,就是要建设企业内部的各个系统,让它们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企业信息化,就是要建设企业与外部的一切联系,让它们完全接轨,并不断调整自己,适应需要。企业信息化,就是要从企业管理入手,才能实现先进的信息时代管理模式下的现代化管理。(二)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思想(此处也缺少一个过渡段,应该对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思想先进行一下总括说明,然后再分别具体论述之。)1.、以业务流程重组(BPR)为先导。传统商务环境下,企业多按职能部门进行具体业务的运作与考核。按专业职能分别执行任务,各自处理信息,阻隔了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也降低了具体业务在企业内部的运行效率。企业资源计划(ERP)要求企业将采购、生产、销售、财务、决策等不同部门的工作进行有效整合,依照物流、资金流设计具体业务流程,及时汇总整理每天的营运资料,实时跟踪生产过程,处理生产中的动态信息,从而实现JIT管理和全面质量控制,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因此,实施ERP首先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JIT管理”要使用脚注说明,否则具体含义不清楚。)2.、以供应链管理(SCM)为重点。ERP在MRPII(制造资源规划)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它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并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供应链跨越了部门与企业,形成了以产品或服务为核心的业务流程,包括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最终用户。SCM从整个市场竞争与社会需求出发,实现了社会资源的重组与业务的重组,大大改善了社会经济活动中物流与信息流运转的效率和有效性,减少了浪费,避免了延误。3.以客户关系管理(CRM)为中心。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关注的焦点逐渐由关注产品转移到关注客户上来,尤其是在销售、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支持等与客户直接打交道的前台领域。CRM能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以客户为中心的资源,并将这些资源集中应用于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身上。其目标是通过缩短销售周期和降低销售成本,通过寻求扩展业务所需的新市场和新渠道,并通过改进客户价值、客户满意度、盈利能力以及客户的忠诚度等方面来改善企业的管理。4.全面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ERP旨在帮助企业实现管理模式的调整以及为企业提供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它支持敏捷化企业的组织形式(动态联盟)、企业管理方式(以团队为核心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方式)和工作方式(并行工作和协同工作),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企业、用户、供应商及其他商贸活动涉及的职能机构集成起来,完成信息流、物流和价值流的有效转移和优化。(三)企业信息化的一般模式企业信息化无固定模式,一个典型企业的信息化方案应包括前台的电子商务应用平台以及后台以ERP为核心的集成系统。1.前台,:建立电子商务应用平台。(1)建立基础电子商务平台。基础电子商务平台包括企业的主页、企业产品的广告宣传、企业形象的宣传、企业服务内容的介绍等。(2)建立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一是卖方解决方案:生产供应商提供基于销售的门户站点,众多的买方可以到卖方的网站上进行采购。二是买方解决方案:采购商建立自己的采购站点,为众多的供应商提供网上供货的机会。三是第三方交易平台模式:在网上以中介形式将供应商和采购商联系起来,通过向客户提供会员服务收取月租费或按交易记录收取交易费。2.后台,:建立以ERP为核心的集成系统。真正信息化的企业,内外所有的工作都应在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上完成。这些内容包括企业资源计划(ERP)、计算机集成制造(CIM)、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商务(EC)、办公自动化(OA)等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图1 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四)企业信息化的意义(此处也缺少一个过渡段,应该对企业信息化的意义一下总括说明,然后再分别具体论述之。)1.、加快信息流动,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企业信息化可以使企业信息资源得到全面的规划、分类、开发和利用,同时在信息化过程中采用业务流程重组理论对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和简化,使得企业信息流动的路程大为缩短,信息流动更为顺畅,信息成本明显下降,从而大大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2.、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方式,从而导致企业组织形式的巨大变革,原有的金字塔组织结构被扁平化的网络结构所取代。在这种结构中,减少了大量的中间管理层次,加强了决策层与执行层的直接沟通,各种“工作团队”成为企业的基本活动单位,企业管理方式从传统的控制型转为参与型,实现了充分授权。3.、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企业信息化可以建设中通过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和,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建立良好的管理规范和管理流程,构建扎实的企业管理基础,实行科学管理,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4.、扩大企业竞争范围企业信息化可以促进和提高供企业在更广泛的地理空间和时间范围内进行全面竞争的能力。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快速地流动。借助于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可以使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范围、对象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的情况下,从容应对企业将面临着更大范围和更加激烈的竞争。5.、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要进行了的业务流程重组和机构精简工作,在加速信息流转,提高信息的共享能力的同时,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节省大量人力资本;同时,。企业信息化实现了计划、采购、生产、销售的协调一致,可以减少采购成本,减少库存积压,降低库存资金占用,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五)企业信息化的内容不同行业、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其信息化所包含的内容不尽相同。根据前文对企业信息化的定义,企业信息化内容一般应该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包括:1.、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管理和维护信息系统;2.、加强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建立企业知识库;3.、变革企业管理模式,优化经济结构或重组业务流程;4.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5.4、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六)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种局部与全局关系突出表现在企业会计信息子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从属关系上,由此也就决定企业在应用包括会计信息子系统在内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际,不能忽视对财会业务流程的同步重组。同时,这种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又表现在对信息支配权上,也即表现对美国管理科学家达文波特(THDavenport)所提出的信息支配模式:君主模式、联邦模式、分封模式和无政府模式的选择上。四种模式体现了企业对信息支配从集权到分权的程度。其中,君主模式最为集中,联邦模式次之,分封模式较分权,而无政府模式则极端分权。由于信息联邦模式具有部分信息元素集中定义和管理、其余信息由各局部在达成协议后分别加以定义和管理的特点,它可分别对通用与专用信息加以管理。因此,我国大、中型企业宜采用联邦模式较为适合。在这一模式中,反映企业价值的财务信息无疑属于集中定义与管理的信息元素,但它与各局部控制的信息如何加以沟通与联系,则又是会计信息子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所共同面临的问题。而小型企业通常采用的君主模式,其将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统一集中与管理,体现高层主管易于对其实行信息控制的优点。(信息支配模式的重要性及其与本文的关系不大,为节省篇幅,突出重点,建议直接用一两句话说明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各自适用哪种信息支配模式即可。)企业信息化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会计信息化的与时俱进也就成为必然。会计学是一门以研究方法论为主的经济应用科学,而研究方法论离不开其技术手段。当前提出会计信息化,其目的仍然在于引起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会计应用的重视。与二十世纪最后20年我国会计电算化不同的是,网络在会计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必然,会计信息化所具有的信息产品的商品化,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特点,都进一步表明会计信息化这一新理念将给会计的创新注入新的活力。从技术层面上说,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提法具有异曲同工之效,今天我们在研究会计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之际,我们不能将其与有着20多年历史的会计电算化割裂开来,不能抹杀“会计电算化”这一会计专有名词的地位与作用。从1981年以来,“会计电算化”就给了广大会计工作者音莫大的激励与鞭策,它旨在突出电子信息技术对会计的作用,旨在强调计算机替代手工会计核算的技术与方法,旨在辨析电算会计与手工会计两者的区别。我们应当看到,没有20多年所积累的会计电算化之丰硕成果,今天的会计信息化也就只能是空中楼阁。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没有明显的边界,两者都以信息技术为特征,所不同的是,由于在不同时代所依托的信息技术迥异而使其各自应用结果有较大的区别。可扩展的商业报告语言、网络会计模式、网络审计、电子商务会计等的相继问世,既说明网络技术给会计的技术与方法的飞跃带来可能,也说明会计信息化的势在必行与会计信息化研究的迫在眉睫。 从本质上说,会计电算化首先强调的是会计数据处理的规范化,它要求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按照我国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规范操作,立足于财务报告的规范生成。而会计信息化则更多强调会计输出结果的增值性,在完善财务会计信息化的同时,侧重于企业内外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以上三段论述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的区别和发展过程,要扣紧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这个主题,要修改简化。)企业信息化需要重构企业全局共享数据库,即通过对企业财务、生产、设备、采购、销售、库存、运输、人事等等需求作全面分析,重组原有的信息资源,建立全局共享数据模型。这是信息化的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任务。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其他信息子系统的集成不是程序的简单堆砌,也不能靠数据标准、传递接口或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转换来实现,。信息系统要以数据为中心,系统内部各职能部门或不同管理层次之间的联系、同外部的信息交流,都应以设计良好的全局共享数据库为基础。 企业信息化需要一个繁荣的企业管理软件市场,尤其要立足国内,开发适合我国文化和习惯的MRP(制造资源规划)或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不能否认,国外在MRP或ERP技术上比较成熟,也基本上适用于我国企业。但是企业管理模式受一定文化和习惯的影响,如果由国人开发出功能和性能都能与外国匹敌的系统,则将更受企业欢迎,何况进口软件的价格也绝不是普通企业可以问津的。这一点是会计电算化成功之道,是企业信息化值得借鉴的地方,试想如果没有国产近200个商品化会计软件以及数不胜数的定点开发软件,我国会计电算化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我们建议企业MIS(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者与会计软件开发者联合开发,提倡和鼓励会计软件开发单位的强者走出会计软件的小天地,投身到更需要聪明才智的企业MIS的开发事业。要重视发展行业性管理软件。我们知道企业有千千万万,它们经营业务范围和管理模式是千差万别的,不能指望用一把钥匙开所有的锁,所以象远方、广之旅这样一些行业性会计软件往往更受到相关行业的欢迎。同样我们应该提倡分别设计适合生产企业、流通企业、金融以及其他服务性企业的MIS。事实上MRP就是一个只适用于制造业的MIS。软件公司应该找准一个方向,&127;通过广泛而又深入的系统调查和分析,设计出具有行业特色的软件。广州有一个系统开发公司主攻宾馆综合管理软件,产品切合宾馆一类服务性企业的具体管理模式,所以深受欢迎,公司也获得丰厚的回报。企业信息化需要提高CIO(企业信息主管)的地位,正如会计电算化需要有一个强势而得到重视、支持和理解的主管一样。因为企业信息化以产品为中心,通过MIS组织、控制、协调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生产和管理,实现同外部世界的信息交流,这不仅需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而且需要一个有权力和能力的CIO去组织领导。我们认为,大中企业应该成立一个由职能部门领导参加的信息化领导机构,而且这个机构要位于各职能部门之上,要由企业最高信息主管负责。与其他业务部门同级。(以上三段不要专门论述企业信息化,还是应该扣紧二者之间的关系。否则就要把它移到前面专门论述企业信息化的内容那部分去,并且也要删改简化,或者删掉问题也不大。)总而言之,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乃至整个行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任何企业的运营活动中都会产生大量的会计数据和信息,它反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各种交易活动的发生情况,涉及企业资金的流入与流出,会计信息化系统能将各种交易的原始信息转化为适用于企业决策的信息,是企业运营管理决策的依据。(这一段说得不透彻,没有点到二者关系的要害上。)三、信息化对会计的具体影响分析(此处也缺少一个过渡段,应该对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思想先进行一下总括说明,然后再分别具体论述之。)(一)信息化对现行会计电算化模式的影响1.对会计数据输入形式的影响。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数据的输入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书面形式的原始凭证在很多情况下被电子数据所代替,如电子商务产生的交易凭证、商场收款机采集的销售凭证、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自动记录的生产数据等等。二是原始凭证的输入点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在财会部门,而在产生数据的业务部门,如采购部门、销售部门以及办公自动化环境中。三是大多数记账凭证将由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系统自动产生。会计数据输入形式的改变将对传统会计岗位的设置、数据处理流程、会计数据资料的生成与管理带来一系列的变革。2.对会计数据处理内容的影响。传统会计数据的处理围绕会计要素展开,会计信息主要是价值信息,最后形成若干通用会计报表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会计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资本价值和最佳收益,信息使用者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数据就可决定决策模式。这种会计方法的特点是,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所有不同信息使用者都是统一的、事先确定的、综合性的、单一计量的。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库信息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共享,它存放的是企业最基本的经济活动事项的数据,而不是按会计要素进行货币计量并分类、归并和综合化的数据。利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极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使会计信息化系统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综合系统地位得到加强,由原来的以提供日常核算资料为主,发展到对企业的各类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另外,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发展,也大大扩展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时空范围,远程处理、实时监控成为可能。3.对数据处理流程的影响。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数据处理流程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数据处理流程的起点由财会部门的凭证输入点扩展至企业的业务源头,进入系统的业务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系统数据处理的准确与否。二是日常的会计数据处理和信息输出均由计算机网络系统自动进行,除非出现计算机安全问题,计算机内部数据处理一般是不会出差错的。也就是说,只要保证输入的正确性,一般也就保证了处理和输出的正确性。因此,在计算机内部没有必要模仿手工处理流程进行账账核对和试算平衡处理,数据处理流程可直接根据实际的数据流来设计。4.对会计数据生成与管理的影响。企业信息化以后,会计数据的生成与管理将会发生很大变化。一是由于集成系统处理总是以最基本的交易事项为处理单元的,因此记账凭证的数量将会十几倍地增加,再打印记账凭证将会付出较高代价。二是书面形式的原始凭证或不存在,或分散在企业的业务源头,再强调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的书面匹配,将会人为增加冗余的业务流程和处理工作量。三是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信息的查询、使用以及财务报表的发布越来越趋向于网上在线的形式。,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基于书面资料的会计数据生成与管理办法应过渡到基于电子数据的会计数据生成和管理办法。5.对会计数据处理组织的影响。传统会计组织结合内部控制的要求按会计工作的不同内容进行划分,并相应地配备会计人员开展数据处理工作。在会计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原先由会计人员分工完成的许多内容都由计算机集中自动地完成,因此组织形式和人员配备必然会发生较大变化。尤其是当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和规模时,会计信息化系统将完全融合于整个企业信息系统中,企业内部传统的部门界线、数据处理职能分隔将越来越模糊。届时,企业会计组织内部乃至于整个企业组织内部的岗位职责都需要重新定义和组合。6.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数据更多地表现为电子数据的形式,日常业务及其管理工作一般按规范的流程开展。传统的以部门控制为主的控制模式不再有效,而必须建立新的以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为目标的内部控制制度,如新的人员职责分工制度、凭证传递审核制度、软硬件管理制度等。同时,需要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来实施内部控制措施,如人员操作口令控制、软件和数据的加密技术、会计数据自动检测程序等。当会计信息化系统发展到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层次时,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将从会计组织内部扩展到整个企业组织乃至全社会。(二)信息化对会计理论的影响基于工业经济社会的传统手工会计基本理论,如何适应和建立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下的信息化会计基本理论问题,是目前会计学界正在探讨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会计理论体系,应根据信息社会的特点,在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一般原则、会计职能、会计任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报告原则等方面形成新的会计理论体系。,并将这些新会计理论体系的内容录入财务网络系统,让全社会的人都可以上网查询,还可就有关理论问题在全社会中探索和争鸣,形成一个开放式的会计信息体系。1.信息技术对会计假设的影响信息技术影响着会计环境,相应的由会计环境所决定的会计理论必然也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会计假设,是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所处的变化不定的环境所作出的合理判断,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也是会计理论的基础。会计假设一般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传统会计假设是与工业经济时代的会计环境相适应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会计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从根本上使会计假设的涵义也发生了变化。(1)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也是对财务报告空间范围所作的限定。会计主体假设是诸项假设中最主要的一项,如果此假设不能成立,其它假设均不能成立。传统的会计主体是有形的、相对稳定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经济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了较强的变动性。企业可以由多家独立公司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迅速的联合和重组,形成一种临时性结盟组织即虚拟公司(Virtual Corporation),达到共享技术、共摊费用以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虚拟公司的出现,突破了以往的空间概念,它极大地改变了会计主体的存在方式。组成公司的各独立企业借助计算机网络迅速分组,随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增加或减少组合方。也就是说,公司作为会计主体,可能时而膨胀,时而缩小,还可能立即解散。虚拟公司使会计主体变成一种新型的“相对会计主体”,这种“相对”会计主体,拓展了传统有形的会计实体假设。会计上对虚拟公司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计量及有关记录和报告,都应适应这个特殊会计主体的需要。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会计不但要核算和报告传统意义上的相对稳定的会计主体,还要核算和报告变化越来越快的虚拟公司这一特殊的会计主体,对这种不确定性的会计主体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核算,降低其带来的风险,是对传统会计的一个有力挑战。(2)对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的影响。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是从时间的角度对会计活动作出的假设性规定。前者假设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破产解体,后者在此基础上出于核算和报告的需要,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各个会计期间。但是这两点对于虚拟公司都无意义。虚拟公司随着市场机遇而产生,市场的瞬息万变决定了虚拟公司的不稳定性,它的存续时间可能很短,甚至只存在几分钟即宣告解散。在这种情况下,既谈不上持续经营,也谈不上会计分期。另外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企业随时提供会计信息,以满足其决策的需要。而实际上,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企业有可能即时生成会计信息,提供满足不同需要的实时财务报告。这样,传统会计分期假设同样不再适用。所以,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我们应赋予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新的内涵,更多地从动态上对其进行把握。所谓动态,就是要适应不同使用者对信息“充分性” 的需求,在纵向上既可提供实时的、预测性的信息,又可提供过时的、历史的信息;在横向上既能提供最底层的原始数据,又可以提供高度浓缩后的信息。(3)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货币计量假设的基本含义是假设统一的货币单位是会计工作中最主要的计量尺度,包括货币计量、币种唯一、币值稳定。采用货币计量,消除实物度量的差异性而获得具有综合性和可比性的价值指标,这是会计计量的基本特色。然而随着客观经济环节的变化,以及人们对会计计量理论研究的深化,货币计量逐步走向一个多重计量的模式,会计对象和会计确认的范围由资金运动向非资金运动领域拓展,货币和非货币计量单位都可以并且应该作为会计计量的单位;同时在计量属性方面,公允价值的地位将更加突出,对币值不变假设造成很大冲击;另外,“网上银行”的兴起,“电子货币”的出现,使货币逐渐成为观念的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MRP(制造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应用,强大的信息存储和处理能力,这使得计算机系统不仅能够提供包括货币价值的汇总信息,也可提供包括实物量度的明细信息或文字描述信息,。我们已没有理由坚持说单一的货币计量是最好的会计计量方法。事实上,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AP)最近出具的一份综合报告中,已经开始强调一些非货币计量在企业报告中的重要运用。2.、信息化对会计原则的影响(1)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是针对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确认时间而产生的一项原则。它主要是为解决如何对会计要素进行跨期确认、分配的问题。由于虚拟公司存续时间短,往往只有一个会计期间即交易期间,公司收支均在同一交易期间内完成,不存在会计要素跨期分配的问题,显然此时权责发生制已失去其基础,采用收付实现制则比较合理。-即以现金的收入或付出作为收入实现和费用发生的基础,从而更好地反映虚拟公司的现金流量。(2)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计价原则要求以历史成本来计量企业的资产价值,但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虚拟公司作为一个临时性的组织,其所有会计要素均来自各个组合方没有有形的办公场所、固定资产、雇员等,仅仅作为一个抽象的联合体而存在。由于其存续时间短,否定了持续经营假设,使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失去存在的价值,因此以公允价值作为计价基础,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3)及时性原则。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当业务事项发生时,会计信息系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直接采集有关数据信息,实现会计和业务一体化处理。这样会计核算就从事后的静态核算转为事中的动态核算。凭借计算机的强大处理能力和网络的传输能力,信息使用者可以自主查询所需的会计信息。这种实时化的连续性报告,极大地丰富了会计信息的内容,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价值。(4)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和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重要性原则是针对传统手工会计条件下,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信息能力有限而提出来的,它的直接目的是要求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会计信息成本。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账务处理中解脱出来,会计人员有能力把会计信息的成本降低到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所以信息技术条件下重要性原则应当予以淡化。3.信息技术对现行财务报告的影响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快速传递大量的信息,而且也为用户提供了直接利用信息的技术手段。随着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扩大,会计人员一方面要在报表中提供综合信息,另一方面还要提供一些非财务报表信息,如某些管理咨询信息或财务报告分析信息、财务预测信息、有关企业未来经营成败的因素、企业在近期所面临的营业或行业风险等等。所有这一切都使传统财务报告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