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 资源ID:1673026       资源大小:1.38M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31附件5: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二一一年十月目 录一、专业建设基础1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3(一)总目标3(二)具体目标4三、建设内容7(一)“依托行业、对接产业、锁定职业、服务就业”的专业建设7(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增”及“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9(三)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11(四)突出职业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17(五)内涵突出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19(六)校企合作鲜明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21(七)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建设21四、改革举措24(一)强化责任管理,健全专业建设机制24(二)坚持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4(三)围绕职业活动,开发核心课程内容25(四)遵循专兼结合,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25(五)按照能力要求,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条件25五、保障措施26(一)制度保障措施26(二)组织保障26(三)建设进度保障措施26(四)人员保障和激励措施27(五)资金保障措施27六、预期绩效27(一)专业建设效益27(二)实训基地建设效益28(三)师资队伍建设效益28(四)课程建设效益28(五)社会服务效益29七、年度执行计划29(一)专业建设年度执行计划29(二)人才培养模式年度执行计划30(三)人才培养方案年度执行计划31(四)课程体系建设年度执行计划31(五)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年度执行计划33(六)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年度执行计划34(七)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年度执行计划34八、经费预算34一、专业建设基础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东莞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9月建校时的首批招生专业。该专业主要面向电子信息产业,将职业目标定位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与服务等,主要培养:适合于产品设计中低级职位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包括功能电路设计、PCB设计、软件设计、样机调试、小样试制等;适合于生产管理中低级职位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包括工艺实施、生产线运行管理、质量控制、产品检测、产品认证等;适合于市场营销中低级职位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包括营销方案的实施、产品推广、业务接洽、产品代理、产品销售等;适合于技术支持中低级职位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包括系统维护、产品维修、方案解释等。目前在校生1011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和良性发展带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优势共享、资源共享、良性发展的专业群,为东莞市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本专业现有基础和优势如下:(一)对接地方产业,具有地区优势2009年9月,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在东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呼声中应运而生。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就是为满足广东省尤其是东莞市对电子信息行业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急需而设置,有较强的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有较强的适应性;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有较强的开拓性。本专业已经与东莞市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并且成立了“易事特订单班”,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为该公司生产配套电子产品;与东莞市虎门力海机械制造厂开展了生产技术项目合作,为企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根据企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二)推进工学结合,具备模式优势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本着以满足电子信息行业技术人才市场需求培养人才的指导思想,以广东省尤其是东莞市为就业依托,紧跟电子行业的技术发展步伐,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等途径,对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将“导师制”、“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引入到教学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工程项目实例展开教学,受到师生的一致欢迎。经过两年多的专业建设,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革与创新,初步形成了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以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为主线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增”的工学结合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三)加强队伍建设,具有师资优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共有专兼职教师30人,其中专职教师 15人,根据需要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学生的毕业实习指导老师和毕业设计指导老师 15人。专职教师中副高级以上职称3人,双师型教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人,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教师15人,教师的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相对合理。专任教师大多数有在企业和科研院所工作的经历,综合教育教学能力较强。骨干教师先后获得广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东莞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院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在科研教改方面,近两年来,本专业教师编写高职教材1部,校本实训指导书7部(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子线路板设计与制作、单片机技术综合实践、EDA技术、电子系统设计与制作、嵌入式系统),发表专业论文10多篇,立项市厅级以上课题 2 项,立项院级课题3项,与企业横向合作课题3项,体现了本专业教师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四)重视设施建设,具有硬件优势从2009年开始,在学院年度经费预算中,列支了重点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专项经费。近两年共投入经费1000余万元用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学院对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实行政策倾斜,在经费上逐步实施了专项经费管理方式。并在设备采购、场地建设、教师进修、对外交流活动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目前本专业已经围绕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维护能力的培养,建立了包括电子技术应用、单片机系统的开发与应用、EDA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在内的16个实训室,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基本满足专业教学要求,有能够满足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的专业教室,有能够满足专业综合实训的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的实训室,提升了学生对电子产品进行设计和加工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电子产品维护和维修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了现代测量测试技术。(五)重视课程建设,具有精品优势本专业近两年高度重视课程改革与建设,已建成院级精品课程1门,核心课程都是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案例教学为组织形式、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突破了学科框架,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建立了基础实验、模拟仿真、技能训练、综合实践四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把技能证书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及就业竞争力。依托行业办学,把企业的实际电子产品制作及工艺要求引入教学中,以任务引领的方式实现工学交替。教学方法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做中学,学中做。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课内课外结合,开放实训室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条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六)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具有后发优势 自2009年建校成立本专业以来,积极配合社会发展需求,提出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互补的创新教育模式,广泛开展导师制,利用课余时间开设创新课程,聘请行业专家进行新技术新工艺科技讲座、成立多个科技兴趣小组,结合各类专业大赛与校园科技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提高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及专业扩展能力。近2年本专业学生在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2010年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2010年全国智能机器人大赛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大赛中累计获奖超过21人次,居我省高等职业院校同类专业前列。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总目标主动适应广东省尤其是东莞市的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专业服务于产业发展的能力为目标,创新体制机制,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强化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通过构建“互惠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建立校企结合的质量监控体系,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形成“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增”的电子信息工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能有效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坚持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探索电子信息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龙头对专业群的示范拉动作用得到明显体现,专业教学条件明显改善。通过2年的建设使得专业群服务于广东省尤其是东莞市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得到显著体现,为广东省尤其是东莞市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作出较大贡献。(二)具体目标 1专业建设目标立足东莞、面向广东、辐射中西部。通过实施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的项目建设,针对普高和中职生源,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和电子信息类不同职业对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特定要求,编制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基本规范,做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设置的衔接,形成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专业实践能力强的专兼职教学团队;建成满足人才培养要求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使本专业成为东莞市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技术服务中心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办学水平、社会服务能力达到国内一流。2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制定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延续和衔接的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适应广东省尤其是东莞市经济结构布局和产业升级需要,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类职业教育格局。培养掌握电子技术、电气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技能,面向电子、电气行业(领域)从事电子、电气产品(设备)生产、维护、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实践能力强和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3教学质量目标及其监测指标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探索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实行顶岗实习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力争到2013年实现以下教学质量目标:(1)专业定位准确,专业结构紧贴产业转型升级,布局合理,能适应电子产业发展需求,教育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素质培养。重视实践教学、项目教学和团队学习;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人人成才。(2)人才培养模式新颖,符合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适应区域产业需求,人才培养目标明晰,探索出合适的中高职人才成长途径。根据社会对电子信息人才的需求和电子信息类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推广“知识+技能”的考试考查方式。形成合适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3)注重教师培养培训,师资队伍雄厚,按照专兼结合,打造一流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为教师发展提供空间,形成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在企业建立一批专业教师实践基地,通过参与企业生产实践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与执教水平。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联合开展企业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等服务活动。(4)教学设备先进,推进产教合作对接,校企深度合作,强化行业指导作用,拥有满足职业能力训练要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使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融通;推动与企业共建教学与生产合一的开放式实训基地,合作开展兼职教师选聘;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和产业为纽带,与行业和企业紧密联系,优化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融合。努力建设职业教育集团,建立校企合作双赢机制,以合作办学促发展,以合作育人促就业,实现职业教育协调发展。(5)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改造提升传统教学,初步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进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围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的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明确中高职各自的教学重点,制定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标准,调整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推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6)质量管理科学,导入企业ISO理念,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能力为核心,改革评价模式。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推行“双证书”制度,积极组织和参与技能竞赛活动,探索中职与高职学生技能水平评价的互通互认;吸收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形成相互衔接的多元评价机制。具体的教学质量监测指标见表1。表1 教学质量监测指标序号教学质量监测点教学质量达成目标的监测指标1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1)健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专业校企合作工作小组,形成专业中长期建设规划和阶段实施方案,着力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衔接。(2)本专业高技能人才需求调研、职业岗位(群)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报告。(3)优化完善2013级本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中高职衔接生源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4)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及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核心课程模块。尤为注意中高职各自的教学重点,制定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标准,推进中高职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5)完善和修订2013级专业课程体系计划表。2师资结构与专业化水平(1)聘请专业带头人1名,培养带头人1名。(2)培养教学骨干4-6名。(3)兼职教师队伍达到20人以上。(4)95%的教师通过企业或其它培训机构职业能力培训与考评。(5)制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制度,在企业建立教师实践基地。3校内、外实训基地规模和功能到2013年6月,校内、外实训基地总投资1500万元,建筑总面积1500M2,总工位数240个,形成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对外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与“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增”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校内、外实训基地。(1)新建具有实际生产能力的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训基地。(2)扩建单片机实训室、改建专业机房。(3)扩建、新建职业技能实训室:包括维修电工(高级)实训室电子CAD(PROTEL 高级)实训室、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实训室、无线电装接工(高级)实训室。(4)建立8家企业组成的紧密合作的产学研联合体和15家顶岗实习基地。(5)校企深度合作,与企业共建教学与生产合一的开放式实训基地,合作开展兼职教师的选聘。4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1)基本建立各专业课程标准,将职业技能考核内容融合到课程中,建设优质核心课程3门。(2)编写任务驱动型教材或指导书5本,企业、行业人员参编。(3)建设部分数字化教学资源,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5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构建专兼职教师按学习能力、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在人才培养三阶段的不同要求确定评价项目、评价方式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并共同实施评价。将就业水平、用人单位满意度及学科技能竞赛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评价标准,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系统。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形成相互衔接的多元评价机制。6质量管理与保障机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及机制。如:关于校企共建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的实施办法,东职院兼职教师双师素质培养管理办法等。三、建设内容(一)“依托行业、对接产业、锁定职业、服务就业”的专业建设按照学院“依托行业、对接产业、锁定职业、服务就业”的专业建设思路和“与产业对接、与职场一体”的校企共建模式,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采取依托东莞市电子信息行业的优势,联合东莞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和东莞市电线电缆行业协会等企业共同开展校企深度融合的专业建设,使本专业成为电子行业培养人才、为电子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为社会提供技术和技能培训服务的重点专业。依托电子行业,深化工学结合,实现学校与企业双方互动、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赢发展。针对普高和中职生源,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和电子信息类不同职业对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特定要求,编制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基本规范,做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设置的衔接。学校根据企业所承接的工程项目,与企业共同制定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参与工程建设,并根据企业的反馈信息,不断修订与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较强的产业服务能力,在企业职工技能培训、职工继续教育与再就业培训等方面发挥主力作用,同时在UPS不间断电源、光伏逆变器、线缆生产线改造等关键电子信息领域形成较强的技术优势,成为区域性技术服务中心。具体的专业建设模式如图1所示。产业+企业+专业合作,产学结合校企共建委员会校企合作办公室依托产业设专业,以主体专业带动相关专业群建设构建校企一体化的情境教学实训体系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建设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校企合作的校内基本型实训建设校企合作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建设校企合作顶岗实训基地建设理实一体质量监控社会服务项目导向情境教学职业技能与课程融合素质养成建立工学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工学过程监控创新工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工学质量保障体系职业资格培训与技能鉴定技能型人才培训成果转移项目合作开发区域性技术服务中心强化质量意识校 企 互 利、 双 赢图1 专业建设模式(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增”及“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1实施“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增”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以项目任务和工作流程为引领岗位需求和职业技能要求为依据,对接电子信息产业岗位群,采取图2所示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增”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真实产品或生产任务为载体,融入“任务驱动、项目导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全部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依托学校和企业两个平台,根据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采取教师与师傅相结合、学生与员工相结合、教室与车间相结合、作品与产品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到基本型实训、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实训环节中去。通过专业基本技能实训,掌握电子技术基本技能;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掌握专业核心知识与技能;通过校外顶岗实习,完成从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工作人员的角色转变,掌握岗位职业能力;达到学生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教学环节的有机衔接,达到职业岗位能力逐渐递增的目的,使学生具备电子元件检测、仪器操作能力,具有电路识图、产品组装和调试能力,具有指导电子产品批量生产及质量管理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电子产品改进与设计能力,培养出一批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图2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能力递增”的人才培养模式 每学期均安排在校内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不同课程、内容的工学交替素质和技能训练。第一学期主要进行职业素质与职业意识培养、训练,入企培训;第二、三学期校内学习和校外实习相融合,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在职业基本能力课程中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掌握电子专业基本技能;第四学期的校内学习主要依托校内实训基地,通过生产性项目实训实现生产和学习的有机结合;第五、六学期继续依托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综合知识学习,并安排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2推进“2+1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和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业转型升级,广东省尤其是东莞的企业对生产第一线技术人员需求量逐年增长,特别适合开展2+1的订单式人才培养。“2+1订单式”培养特点:企业提前到学院挑选人才,学生将成为企业的准员工。学生入学第一、二年按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公共学习领域、实训基地平台进行学习,实现专业学习目标,培养高等职业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制造能力的专业基础,并进行适度生产性实训,达到真实生产实践要求;第四学期末,企业到学院通过笔试、面试、实践考核等方式进行订单选择;在第五学期结合订单企业生产需要制定岗位计划,确定岗位关键能力,企业和专业教师共同组织实施;第六学期安排学生在订单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执行校外顶岗实习管理制度。“2+1订单式培养模式”如图3所示。21订单式培养第一、二年第三年 按照专业公共平台进行项目教学和生产性实训高等职业素养 电子产品制造能力电子产品集成能力 电子产品服务能力(参与人员:专业教师)第5学期制定岗位计划,企业和学院共同培养订单企业参观 订单企业电子产品技术 订单企业岗位关键能力(参与人员: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第6学期在订单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订单企业顶岗实习 (参与人员:辅导员、企业技术人员、专业教师)1、企业到学院:笔试/面试/实践考核2、学生到企业:参观/产品/环境/岗位/制度/发展前景3、签订协议:双向选择,学生考核合格进入企业就业(参与人员:订单企业领导、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专业教师)第五学期初第四学期末到图3 “21订单式”培养模式框图(三)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制定中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延续和衔接的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职业目标定位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在广泛开展对东莞市大量大、中、小电子信息类企业的调研基础上,获取东莞市电子信息主要岗位信息,与企业专家、教学管理专家一起,广泛分析相关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确定专业要培养的关键实践技能、岗位素质,重构各学科体系,建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先后通过生产线实地参观、一线员工座谈、人事主管座谈等方式进行大量调研,完成了行业、企业统计信息,调研了15家电子信息类相关企业,确定了具体的职业培养目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面向电子信息产业,将职业目标定位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与服务等,每一环节均与相应的岗位群对应,如图4所示。本专业的职业目标建设定位于电子信息产业岗位群的中低级职位,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及技术应用能力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产品设计中低级职位,包括功能电路设计、PCB设计、软件设计、样机调试、小样试制等。生产管理中低级职位,包括工艺实施、生产线运行管理、质量控制、产品检测、产品认证等。市场营销中低级职位,包括营销方案的实施、产品推广、业务接洽、产品代理、产品销售等。技术支持中低级职位,包括系统维护、产品维修、方案解释等。设 计生 产销 售服 务高端设计系统设计方案设计中低端设计电路设计PCB设计产品设计市场营销技术支持电子信息产 业 链岗位群高级职位系统规划质量方案制定工艺设计中低级职位工艺实施质量控制产品检测 高级职位营销策划营销管理中低级职位方案实施产品推广业务接洽高级职位网络管理方案策划中低级职位系统维护产品维修方案解释职业目标定 位生产管理图4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职业目标定位2职业能力目标(1)岗位描述通过走访行业协会、调查企业及召开专家研讨会,计划制定典型工作岗位及相应的素质、能力要求,如表2所示。 表2 典型工作岗位及其素质、能力要求岗位名称岗位描述素质与能力要求电子产品设计独立承担或作为团队成员承担智能电子玩具、消费电子等电子产品的开发任务,对产品功能进行分析;根据指标要求确定技术方案;完成器件选型及电路原理图设计;根据布线规则进行PCB图设计;产品样品调试;整理产品资料。1.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并具有基本工程计算能力;2.熟练掌握各种电子仪器的使用;3.具有工程图纸设计能力;4.具有电子产品硬件设计与调试能力;5.具有电子产品软件编程与调试能力;6.具有PCB设计能力;7.能够读懂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包括产品说明书、元器件说明书等;8.编制包含上述设计资料的文件;9.具备团结协作、耐心细致的职业素质。质量管理负责产品的质量管理:包括生产流程的管理、测试规范的制定、测试结果的总结;寻求提高质量的方法;定期对生产记录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造成产品不合格的因素,制定预防措施,持续改进,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质量。1.熟练识读电路图;2.掌握SMT的基本理论;3.掌握元器件的特性及使用;4.能分析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品质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方案;5.掌握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6.能编制规范的工艺文件。电子产品测试独立进行模块测试计划的制定、需求的整理、方案的设计及执行;对电子产品进行系统、全面的测试,并对软件问题跟踪分析和报告,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对用户反映的产品相关问题验证,并协助技术工程师给予用户合理的答复。1.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2.掌握电子测试仪器的使用;3.具有电子线路图识读能力;4.具有电子产品硬件调试能力和硬软件联调能力;5.熟悉电子产品相关技术标准,具备整机测试能力;6.能读懂各种英文文档,包括产品说明书、元器件说明书等;7.编制产品测试文件;8.具有团结协作、耐心细致的职业素质。智能电子工程施工管理按照工序要求组织智能电子系统工程施工;协助市场部人员勘查施工现场,填写“施工现场详细情况报告”、“施工计划表”并报批;组织和安排施工人员,对每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完成;协助市场部人员及客户进行工程验收,整理归档施工文件和验收报告;定期统计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做出分析报告并改进。1.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2.具有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3.具有电子产品工程设计基本能力;4.熟悉电子产品相关国家、行业技术标准;5.熟悉电子产品系统工程施工、安装工序;6.资料收集与整理的能力、文字处理能力;7.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8.具有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精神。PCB设计根据电子制造企业客户的需求,绘制符合工程要求的电路板PCB设计图;审查客户提供的电路板PCB设计图,检查是否符合工程要求。1.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并具有电子技术应用能力;2.具有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3.具有电子线路板工程设计能力;4.掌握产品设计的工艺知识;5.掌握电磁兼容知识;6.具有资料收集与整理的能力、文字处理能力;7.具有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精神。技术支持对电子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提供技术支持,包括进行方案咨询及方案设计、编写投标文件;现场解决电子产品调试、使用中的问题;协助商务部技术服务工作,对客户进行培训,对客户使用进行跟踪反馈和服务。1.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具有电子、电路基本应用能力;2.熟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产品质量标准;3.具有计算机基本能力及网络知识;4.熟练使用电子测试仪器;5.具有电磁兼容的基础知识;6.具有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知识;7.具有资料收集与整理的能力、文字处理能力;8.具有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精神。产品销售市场考察,发掘及选择顾客,演示产品,制订报价单,编写技术方案及合同草案文本并与客户方确认;管理客户信息资料并负责对客户信用评定;经销商及分销商管理。1.具有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2.具有职业英语能力;3. 具备商务谈判与沟通能力;4. 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快速应变能力;5. 具有资料收集与整理的能力、文字处理能力;6. 具有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精神。SMT生产设备维护SMT生产线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简单故障的维修。1.熟练识读设备电气电路图;2.熟悉SMT生产设备的性能;3.掌握SMT生产设备的结构及工作流程;4.掌握SMT生产设备的操作方法;5.快速判断设备故障并及时有效解决。技术文员协助工程/技术/销售人员处理日常事务;相关资料统计,整理文件档案并管理;会议记录;部门间的协调沟通。1.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2.具有良好的职业英语读写能力;3.掌握工程图纸识读基本方法;4.具有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5.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快速应变能力;6.资料收集与整理的能力、文字处理能力;7.具有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精神。物料采购选购研发及生产所需的物料、辅料;制定供应商资料库,确认供应商的信用等级;制定供应商评价表及合格供应商列表。1.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2.具有良好的职业英语读写能力;3.具有工程图纸识读能力;4.具有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5.具备商务谈判知识;6.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快速应变能力;7.资料收集与整理的能力、文字处理能力;8.具有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精神。(2)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如表3所示。表3 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序号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1电子产品设计接受部门工作任务,了解同类产品的功能及用户需求;功能设计;硬件设计与评估;软件设计与总体调试;功能实验、性能实验、安规与电磁兼容实验;改进与完善。2SMT生产工艺管理根据客户印制电路板的具体要求,核算加工时间和成本,确定元器件清单,安排生产线各个环节工作任务,确定印刷、贴片、回流炉焊接等工位的技术参数和人员安排,根据成品检测环节反馈的数据分析不良品原因,及时调整各工序参数。3质量管理接受部门工作任务,了解生产流程;制定质量规范、测试规范;记录生产进程;对生产记录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造成不合格的因素;制定预防措施,持续改进,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抽取样品进行质量检测;撰写质量检测报告。4电子产品测试接受部门工作任务,了解测试需求;制定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对负责测试的产品进行系统、全面的测试;记录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撰写跟踪分析和报告,为产品是否可以发布提供依据,推动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合理解决;对用户反映的产品相关问题进行验证,并协助技术支持工程师给予用户合理的答复或解决方案。5智能电子工程施工管理接受部门工作任务,勘查施工现场,填写“施工现场详细情况报告”、“施工计划表”并报批;组织和安排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监督施工质量,确保工程保质保量完成;协助市场部人员及客户进行工程验收,施工文件归档、撰写验收报告。6PCB设计建立原理图器件库;原理图绘制;PCB封装制作;网络表生成;PCB参数设置;手动布局与自动布局;手动布线与自动布线;设计检查。(3)能力与素质总体建设目标对典型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出相关联的素质与能力集合: 职业素质具有尊重他人、礼貌待人、遵守公德的习惯具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具有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具有承受挫折与面对挑战的素质 基础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规范地撰写基本的公文,能用专业术语编写技术文件、整理及撰写测试记录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能阅读用英文撰写的技术文档具有金属加工与机械装配的基本技能,能阅读和绘制简单的工程图纸具有组织、计划、总结的能力电路分析与实践掌握基本的电路与电工知识,学会使用基本的电工工具与仪表,能安装调试照明电路和简单电气控制电路,具有安全意识,熟悉操作规程了解各种电子元件性能与参数,掌握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相关知识,学会使用基本电子仪器,了解焊接工艺,能安装、调试基本的电子电路会阅读电子产品的整机线路图,能根据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单片机应用熟悉单片机的基本结构、有关概念及指令系统,具有独立完成单片机应用项目开发的能力,能利用资料和有关资源快速熟悉其它种类单片机的应用,掌握基于C语言的单片机开发技术了解PC机与单片机通讯的有关协议,学会利用一种高级语言平台编写简单的通讯程序电子线路板设计熟练使用电子线路板设计软件具有电磁兼容的基本知识,能根据电路图规范地设计印刷线路板图专业能力智能电子产品、电气控制系统的实践能力表面贴装设备(SMT)的调试与维护能力电力电子系统的实践能力将电路分析与实践、单片机应用、电子线路板设计归纳为基本专业能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素质、能力金字塔模型如图5所示。专业能力基本专业能力职业素质与基础能力图5 学生能力金字塔模型该模型表明,绝大多数企业认定员工职业素质与基础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基石,基本专业能力是核心,而专业能力是与岗位要求对接的,这是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依据。对应专业能力所包含的三种不同特点的岗位能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设置了智能电子、应用电子和电力电子三个专业方向。(四)突出职业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改造提升传统教学,初步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进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围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的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明确中高职各自的教学重点,制定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标准,调整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推进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具体思路是:以突出职业能力的模块化科目课程结构体系,将职业标准岗位工作转化为科目课程、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和履行岗位职责及其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方面的培养目标与规格,建构教学内容单元,选择相应职业情境,设计教学项目,进而形成由项目结构单元,由单元结构科目课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1开发培养项目情境的模块课程内容以专业岗位群的职业技能要求为教学模块,以典型电子产品为教学项目,以理论和实

    注意事项

    本文(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