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的探讨和实践.docx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的探讨和实践摘要本文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进行了思考,分析其现状和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设想。在此基础上,运用ASP技术和VBScript脚本编程语言对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进行了亲身体验和实践;在对我国若干经济信息网站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把平台定位于构建某市(齐州市)经济信息网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来自政府的宏观经济信息服务。论文涵盖了系统开发的全过程,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阐述了系统开发过程的关键技术、创新点和难点,讨论了ASP技术,ADO访问数据库技术,最后还对本系统进行了总结和展望。Abstract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thought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IRM) of E-Government, analyzes the situation present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gives measures which are taken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of IRM of EG. Based on the thinking above, we put our assumptions into practice, the building of the flat of IRM of EG, with the ASP technology and VBScript language. After deeply analyses to several internal economy information web-sites, we locate the flat on the Qizhou Economy Information Net (QEINet), to provide the macro-economy information service to local citizens.This paper covers the whole course of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including IS analysis, IS design and IS deployment, and introduces the key technologies, the creation points and some difficulties in the course. At the last there is a sum-up and prospect of this flat.关键词: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信息资源管理EG电子政务Macro-Economy Information宏观经济信息ASP网站建设目录(Content)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的探讨和实践1摘要1Abstract1关键词:1第0章 引言选题背景和意义4第一章 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的核心41.1什么是电子政务41.1.1 电子政务的基本含义41.1.2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系统的体系结构51.2电子政务的现状61.2.1 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现状概述61.2.2 我国电子政务现状概貌61.3 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的核心71.3.1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71.3.2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与重点81.3.3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途径8第二章 系统分析92.1我国经济信息网站的宏观分析92.1.1 我国经济信息网站的现状92.1.2 我国经济信息网站类型分析112.1.3 我国经济信息网站的缺陷与优化122.2系统分析132.2.1 背景分析和需求分析132.2.2 网站定位分析142.2.3 网站服务对象142.2.4 网站功能定位分析14第三章 系统设计163.1网站设计163.1.1首页设计163.1.2 一级页面、二级页面及详细页面设计173.2网站功能规划和设计193.2.1 网站栏目设计193.2.2 功能规划和设计193.3数据库设计243.3.1 管理员权限数据表(info)243.3.2 新闻表(news)253.3.3 图片表(Pic)253.3.4 政府之声表(voice)253.3.5 经济评论表(comment)253.3.6 政策法规表(law)263.3.7 留言板表(guest)263.3.8 视图设计263.4系统安全问题27第四章 系统实施274.1系统开发平台和应用平台274.1.1 系统开发平台274.1.2 系统应用平台服务器端:274.2系统结构和系统实现的主要技术284.2.1 采用“三层体系结构”284.2.2 ASP技术284.2.3 ADO访问数据库30第五章 关键技术、创新点和部分源码315.1关键技术ASP技术315.2关键技术数据库连接技术ODBC、ADO315.3关键技术数据读取Recordset325.4关键技术网站管理335.4.1 登陆-管理流程:335.4.2 一个难点345.5关键技术分页显示技术355.6创新点新闻分类分级管理365.7创新点格式无破损存储和显示385.8难点新闻长标题问题395.9难点长时间格式问题40第六章 总结40第七章 致谢41第八章 参考文献41第0章 引言选题背景和意义背景:学术界、政府和企业普遍认为:电子政务的核心是政务,重应用;只有解决了各政府部门办公、公文流转等具体应用,才能最终完成电子政务的建设。以政务为核心的思路作为指导,没有形成一种统筹全局又切实可行的办法,这种以应用为核心的电子政务发展思路已经走到了头。新的观点认为,政府流程之间可以彼此不同,甚至彼此保密,但数据却可以实现统一管理,电子政务应该以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所谓“以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就是从电子政务的全局考虑,将各个政府部门的内容提炼为统一数据,再进行后台集中和统一管理。意义:本系统平台就是基于“信息资源管理核心”这样一种新观点、新思想来构建的,旨在向当地公众提供宏观经济信息服务,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建设进行了试探性研究工作目标:该平台将实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搜集、组织、存储、检索、利用、传递等所有信息过程。预期实现政务信息的实时动态显示、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管理、向公众提供方便的政务信息检索服务以及其它方面的信息服务等目标。第一章 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的核心1.1什么是电子政务1.1.1 电子政务的基本含义“电子政务”源于英文“E-Government”(或EG),也译作“电子化政府”。所谓电子政务,“是政府机关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需要,自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政府处理与政府服务的各项职能通过网络实现有机集成,并通过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持续不断地优化与创新,以实现提高政府管理效率、精简政府管理机构、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改进政府服务水平等目标。” 概念来源:电子政务基础与应用P.21.1.2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系统的体系结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系统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处理政务活动,加工各种政务信息资源的信息系统,它是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政务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处理、存储、管理、传递,向各级机关内部及社会公众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人-机信息系统。 图片来源:浅谈电子政务体系结构的架设图表 1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系统结构 图片来源:基于互联互通平台电子政务解决方案图表 2 电子政务技术架构图1.2电子政务的现状1.2.1 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现状概述世界各国政府积极倡导“信息高速公路”的五个应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电子娱乐。电子政务名列首位,可见政府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电子政务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时间并不长,但近十年来,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发展电子政务看成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善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进而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政府机构都进行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探索和实践。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电子政务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除了这些工业化国家,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也都致力于电子政务的发展,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斯洛文尼亚、巴西等国,都已积极开展电子政务的建设,这些国家电子政务的实施已初见成效。1.2.2 我国电子政务现状概貌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与我国的信息化历程同步,具体来说,是沿着“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管理部门的电子化工程”( 如金关工程、金税工程) “全面的政府上网工程”这条线展开的。2001年制定了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的5 年规划,明确规定了我国政府信息化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等,并着重建设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政府系统的政务信息化枢纽框架。电子政务在我国蓬勃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首先, “金关”、“金桥”、“金卡”、“金税”和“金盾”等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举措大大加快了我国海关、税务、公安等部门的电子政务进程,对我国信息化进程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其次,政府上网工程已初具规模。我国从1999 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政府上网工程, 到2002年6月底,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全国各级政府在Gov.Cn下注册的域名数量已达6686个,已建成的政府WWW网站达到4929个。 数据来源:电子政务基础与应用P.41 但是,由于起点低、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等问题,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的技术标准。我国至今还没有制定出电子政务的中长期总体规划,更没有得到行业普遍认同的技术标准。因此,政府网站之间或内部办公系统缺乏标准、规范,兼容性、互动性差,信息资源难以共享,易形成“信息孤岛”。其次,存在严重影响电子政务发展的数字鸿沟。我国上网率不高,截至2001年12月,我国互联网用户共有3370万户,仅占总户数的8.4%,远远低于上网率最高的美国(51%)。数字鸿沟的存在使电子政务只为少数人提供服务,使社会的强势团体更强,弱势团体更弱,更强化了社会的不均。再次,缺乏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我国目前有关电子政务的管理依据只有行政机关对互联网管理出台的一些限制性的行政法规,而对于如何促进电子交易、使用数字签名和电子支付等,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交易双方的行为。立法滞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电子政务的正常发展。另外,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信息安全隐患问题,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流程再造等不足,都需要在今后电子政务的发展实践中逐步加以解决。1.3 信息资源管理电子政务的核心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政府的资源共享,这种共享是建立在政府资源信息化的基础之上的。所谓“以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就是摆脱以应用为核心或以网络建设为核心的传统观念,将各个政府部门的内容提炼为统一数据,再进行后台集中和统一管理。实质就是要管理好后台数据资源,使政府流程数据化,并将这些数据得到妥善管理,从而形成行之有效的电子政务方案。1.3.1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重硬轻软”、“重应用系统,轻信息资源”是多数单位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写照。各系统自成体系,从而带来例如资源分散、信息共享困难、应用水平低下等,而且形成彼此隔离的信息孤岛式的信息系统,严重影响电子政务的正常发展。1、对电子信息政务,从信息资源角度的认识不足。2、强调部门利益,存在条块分割现象,传统的“信息私有”的封闭保守观念仍在作祟。3、缺乏全局指导性的技术标准,造成“信息孤岛”。 4、政府组织结构僵化落后,公务员综合素质不适应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1.3.2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与重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是指对信息资源的计划、预算、组织、指导、培训和控制活动,不仅包括信息本身,而且也包括与信息资源有关的资源,如人员、设备、资金和技术等的管理。重点是不仅要规划和开发一批战略性、宏观性、基础性和公益性的政务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而且要整合和改造现有的信息资源,清理、确认和制订数据库标准与规范。难点在于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1.3.3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途径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强、资金密集的系统工程。在现阶段,专家及研究者认为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认识,重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建设。材料、能源和信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三大重要的资源。信息资源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建设,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2、统一规划,统一实施,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统一标准,消除“信息孤岛”;建立健全法规、机制;加强对政府信息资源库的系统运行规范管理。3、正确解决资源公开问题。齐州市经济信息网及时地动态发布各种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各种宏观经济信息,包括国际、国内和地方的重大经济新闻,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预测和评论文章,政府工作报告和经济发展规划等“政府的声音”,以及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关的各种政策法规咨询和办事指南。4、加强与社会公众的联系。信息资源既要为政府部门服务,更要为社会公众服务。政府部门要鼓励公众将意见、建议以及发现的问题通过互联网或传统方式及时反映给有关管理部门。管理部门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及时解答问题、反馈处理结果。齐州市经济信息网提供了一种全新“双向沟通”模式,能够及时在政府和公众之间搭建互动沟通交流的桥梁。5、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管理。齐州市经济信息网主要提供宏观经济信息服务,因此将宏观经济信息分成:宏观经济新闻,宏观经济评论,政府之声和政策法规咨询。同时对经济新闻、经济评论和政府之声进行分级管理。对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和分级管理,是本系统平台的一个重要创新和亮点。第二章 系统分析2.1我国经济信息网站的宏观分析自1996年底中国经济信息网(CEInet)开通以来,以国家信息中心和各地信息中心为龙头,各部委和各级政府、商业企业、教育、科研机构等纷纷涉足经济信息资源网的建设,陆续产生了一批内容丰富、实用价值高、拥有数百万用户的经济信息网站。下文就我国经济信息网站发展的现状作初步分析,提出对我国经济信息网站建设的若干建议。2.1.1 我国经济信息网站的现状1) 国内经济信息网站的地域分布笔者于3月 15日在新浪网()用关键词“经济信息网”进行经济信息网站检索,相继得到了436个相关网站。国内经济信息网站的地域分布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经济信息网站的地域分布极不均匀,网站比较集中在北京(7个)和浙江(26个)、山东(25个)、江苏(23个)、辽宁(22个)、广东(20个)等主要沿海省份,西部地区网站数量较少,甚至个别省份(西藏)出现空白,这表明网站分布与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程度显著相关。个别西部省份如甘肃(9个)、宁夏(6个)的网站数量甚至比某些发达省份或沿海地区的还要多,说明网站分布还与一个地区的商业意识、信息意识,竞争意识等因素密切相关。另外,部分网站的规范化较差,无法从内容中得知其所在省份者约占3强。2) 国内经济信息网站的属性分布以新浪网搜索到的经济信息网站为对象,调查其主办单位的属性,结果发现:在436个经济信息网站中,域名为com和的站点为159个,占网站总数的36.5%:域名为的站点为154个,占网站总数的35.3%;域名为net和的站点为79个,占网站总数的18.1%;域名为org和的站点为26个,占网站总数的5.9%;另外行政域名.cn站点和域名为的站点各为15个和3个,分别占34%和0.8%。这些数据虽然不一定完全准确,但从中不难看出我国经济信息网站属性分布的基本情况。各部委和各级政府信息中心、商业企业均对经济信息网站给予了相当大的关注,二者共占所建网站的71.8%。教育、科研部门所占比例极小,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与国外情况有很大差异,国际上,科研部门和大专院校网站往往是重要的经济信息源。3) 国内经济信息网站的信息分类经济信息的分类涉及到专业学科、应用目的、信息源机构属性等多方面的因素,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本文仅以新浪网的搜索结果为调查对象,从经济信息网站提供的服务内容着手,对网站发布的经济信息做了粗略的分类统计。结果显示,436个经济信息网站中,提供综合经济信息的站点224个,占网站总数的50.8%。这类网站提供的信息内容大都面面俱到而难以总结其特色。提供行业类、产业类经济信息的站点 184个,占网站总数的42%。这类网站提供的信息主要包括企业经济信息、农业经济信息、贸易经济信息、医药经济信息、化纤经济信息、纺织经济信息、机械经济信息、冶金经济信息等。其中提供企业经济信息(包括大中型企业,民营、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和农业经济信息(包括农、林、牧、副、渔)的网站分别为53个和49个,说明行业类(产业类)经济信息网站提供的服务以企业经济信息和农业经济信息为主。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提供微观经济信息外,还出现了专门发布宏观经济信息的网站(9个)和经济类论文的网站(2个),虽然此类网站数量极少,但表明我国经济信息网站提供的信息服务日益全面和完善。齐州市经济信息网就是一个提供宏观经济信息服务的网站。2.1.2 我国经济信息网站类型分析1) 按网站发布的信息内容分类综合性经济信息网站这类网站大多是国家各部委和各省市信息中心设立的,一般以提供信息增值服务为主,往往以信息范围广博为生存亮点,具有信息容量大、内容全面系统、数据准确、时效性强、实用价值高等特点。如,中国经济信息网()是国家经济信息中心组建的、以提供经济信息为主要业务的专业性信息服务网络,它内容丰富、服务范围广泛,主要涉及政府部门、企业集团、金融机构、研究机构及海外投资者。行业性(专业性)经济信息网站这类网站往往是由政府或一些业务范围相近的企业或某些网络服务机构组建,以提供本行业或本专业领域内相关经济信息为主要业务的专业性信息服务网络。如,中国企业信息网( ),它拥有权威的企业数据库,每日提供多达50万字的产经信息、行业商情和行业经济评论。又如,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主要提供纺织快讯、国内外市场行情、统计信息、供求信息、纺织科技、企业展示等服务。齐州市经济信息网是一个综合性的地方经济信息服务的网站。2) 按网站的运营情况分类死网(不能连通的网站)由于网络负载过重,网站服务器关闭,或者IP地址更换等原因,经常造成死网现象。新浪网搜索到的436个网站中,不能畅通的有96个,占22%,可见其数量之多。这类网站主要有以下情况:虚站(仅有域名而无内容);网站建设中;网站迁移中( IP地址更换);网站易位现象(打开此网,出现彼网);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直接获取网站页面内容的网站。如,河南经济信息网()只注册了域名,而没有实际的网站内容。又如,逍遥游和铜陵市人民政府综合信息网()出现了易位现象。冷网(访问率低的网站)网站的访问率低,大抵是因为网站信息含量低、内容空洞无物或其内容的专业性、排他性、局限性以及与网民的需求没有多大关系(甚至没有关系)。许多个人(或者个体)网站,网民根本无法知道,造成了“有网无人”的现象。如,截至笔者调查时,新宁信息中心()内容的最后更新时间是2001年8月29日,访问人次仅339O之多。热网(访问率高的网站)网站的访问率高,一般取决于其规模的大小,内容的丰富程度、质量及信息更新率的快慢等因素。如,中国经济信息网现已经联通全国60多个省市区和地区的信息中心,是当前我国提供经济信息服务的精品站点,深受广大经济信息用户的欢迎,成为目前访问率最高的经济信息网站。再如,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是中国报协和新华社联合主办、由70多家行业报联合组建的大型新闻网站,它以快捷、准确、权威和独具特色的官方网站的信誉,目前在国内外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2.1.3 我国经济信息网站的缺陷与优化1) 国内经济信息网站存在的缺陷信息容量小,内容冗余重夏,开发利用不够充分 除了少数精品网站(如CEInet)外,许多网站信息容量小,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不利于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网站设计“千网一面”,缺乏个性和特色,不够精细和规范 通过对畅通网站的访问链接发现,相当数量的经济信息网站采用等级结构的组织方式,网页之间的互链性比较差,链接深度一般只有23层,不利于用户直接进行网页间的互动。此外,我国经济信息网站和经济信息资源还存在着布局分散、各自为政、建设总体规模小;信息资源缺乏多样性、信息开放性和共享程度低;相当数量的网站易用程度低,稳定性和连续性得不到保障,“死网”和“虚网”现象频繁发生等问题。造成以上缺陷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信息网站的建设尚属起步阶段,缺乏宏观的规划和布局;采用的信息技术和手段比较落后;必要的资金支持力度不足;网站的管理建设薄弱,缺乏复合型人才;对我国经济信息资源的建设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等。2) 我国经济信息网站的优化策略宏观方面积极开展我国经济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战略和理论研究,加强宏观规划和布局,充分贯彻联合共建、优势互补的原则,形成整体优势,资源共享、利益均沾、风险共御的道路。制定和颁布相应的管理法规和制度,保证网站健康发展。建立健全资金投入机制,提供必要的资金扶持。加强对关键技术的研究,如信息自动采集与发布技术、经济信息分类与检索技术、多媒体技术、多语种翻译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等,以便加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进行经济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应用。提高对经济信息资源建设的认识,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等。微观方面加强网站内容建设,突出上网信息的客观性、深度和广度、权威性、时效性和独特性,针对用户的类型、层次、特征和信息需求,全方位、多层面地为用户提供实时、适用、可信的信息。网页编排设计上,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和网页布局,注重网页信息问的互链,增加网页链接深度;增加检索口径、采用友情链接、强化网站检索功能、体现网站的交互性;灵活配置页面信息的组织方式,保证网站的传输速度。美术效果和易用程度;增加网络信息版本,提供特色信息频道等。增强网站的品牌意识,加大网站的宣传力度,提升网站知名度,以便提高网站的访问率。2.2系统分析2.2.1 背景分析和需求分析齐州市(虚拟的)作为中国西部一个重要城市,在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人民抓住机遇,努力开拓,使城市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绩。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在齐州市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由此带动对外贸易不断增长。随着齐州市综合实力的攀升,该市正在成为各种资本的投资热点。基于经济信息需要开放的迫切现状,市政府成立了经济信息中心,确立了以建立经济信息网作为齐州市政府主要的经济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的目标,提供宏观经济信息服务以满足社会各界和公众的信息需要。2.2.2 网站定位分析针对上述对我国经济信息网站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网站定位为一个宏观经济信息资源服务类网站:主要目的是向各类用户发布和提供各种最及时、最丰富的经济信息,普通公众无需身份验证即可享受网站提供的所有经济信息服务,提交留言和上传下载文件,因此关键是在信息本身和服务内容方面下功夫。网站加强了信息的归纳与综合,使信息既有“质”的高度,又有“理”的深度。齐州市经济信息网从信息服务角度出发,并结合经济信息网站的特点在网站前台设置如下栏目: 新闻中心 政府之声 经济评论 政策咨询 查询中心 下载中心 在线投稿 来宾留言2.2.3 网站服务对象网站的服务对象确定为具备上网条件的如下公众群体: 当地市民 企业主管人员 政府主管人员 政府部门公务员 宏观经济研究人士 投资者2.2.4 网站功能定位分析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可用下图表示:图表 3 信息资源管理平台功能结构图详细功能模块说明:l 新闻中心: 国际国内和地方经济新闻播报,为公众和企业提供最及时的经济情报,为公众提供最快速的经济新闻。l 政府之声: 向社会公众公开各届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发展规划和各种统计数据等。l 经济评论: 反映社会各界(经济学专家、政府的经济工作者、优秀企业主管等)对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的归纳总结和预测展望,政府的行业报告,以及网友对经济新闻的在线评论等。l 政策咨询: 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法规、经济政策、当地的投资与办事指南等。l 下载中心: 各种办事用表格和法律法规文件下载。l 互动沟通: 站内留言,来访者可以发表对该网站的意见建议并提交。l 在线投稿: 公众可以在线投稿和上传文件,内容针对经济新闻和经济评论两大类、五小类。l 查询中心: 提供单关键字(关键字+查询范围)、组合查询(经济新闻、政策法规)和目录查询(网站的详细目录列表),让来访者通过简单的输入就能快捷的查询到其所需要的信息。l 管理模块: 网站管理员通过管理入口,通过身份验证后,可以行使网站管理员权限,包括各种经济信息的添加、修改或删除,留言的回复、删除,文件管理等等。第三章 系统设计信息的集成是系统设计的指导思想。该平台不仅是信息发布平台,而且是信息加工平台、管理决策平台、知识获取平台的集成。信息交流和共享更加通畅,使零散的信息成为可以共享的知识。该网站的设计分为三大部分内容:一、网站设计;二、功能模块设计;三、数据库设计。说明:本系统由本人和唐佳利同学合作而成,由于分工不同,本文重点介绍网站设计和新闻模块设计。3.1网站设计3.1.1首页设计网站首页以深蓝暖色调作为网站首页的主色调,体现经济信息网站科学权威、庄重稳健的风格。l 首页顶部:左边是齐州市经济信息网的Logo,右边为网站的主题“及时的经济信息,权威的政府声音,科学的统计数据”。l 首页顶部和中部之间是网站的导航条,即方便公众浏览,又能使首页更显匀称和美观。l 首页中部:是网站首页的主体部分。左侧为各个栏目的导航栏,右边分四大模块:图片新闻、今日要闻、经济评论、政府之声。l 首页底部:是关于网站的相关信息和版权声明。可以用下边这个简单的框架说明首页的结构:Top导航条导航栏图片新闻经济评论今日要闻政府之声Bottom 网站相关信息和版权说明首页设计效果图如下图:图表 4 网站首页3.1.2 一级页面、二级页面及详细页面设计后续页面逐项展示网站的各栏目,风格和首页类似:左边是导航栏,右面栏目主体内容。图表 5 网站一级目录图表 6 网站二级目录图表 7 网站详细页面3.2网站功能规划和设计3.2.1 网站栏目设计图表 8 齐州市政府经济信息网栏目结构图3.2.2 功能规划和设计l 新闻中心:注:经济评论、政府之声、政策咨询等模块类似新闻中心,从略。首页设置“今日要闻”版块,动态显示最近两天发生在国际、国内和当地的特大和重要经济新闻。首页新闻没有进行归类管理,而是将国际、国内和地方新闻排放在一起,是为普遍公众提供重要而及时地管理决策参考和信息资讯。图表 9首页-今日要闻“新闻中心”模块,动态显示最近三天发生在国际、国内和当地的特大、重要经济新闻,该模块新闻进行了分类管理,满足公众不同类型的需要。可以通过单个关键词查询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各类经济新闻,可以对新闻标题和全文进行关键词检索。图表 10 新闻中心-首页经济新闻的子模块:动态显示该类别所有经济新闻,按时间逆序排列。图表 11 新闻中心-国际新闻l 管理模块在正确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系统会跳转到不同的管理页面,不同的管理员可以方便地行使自己不同的管理职能。这里只以新闻管理功能为例,进行简要的介绍。图表 12 管理登陆图表 13 管理界面-管理员toffee图表 14 新闻管理-新闻录入图表 15 新闻管理-新闻更改和删除图表 16 新闻管理-新闻更改留言管理之留言回复功能和新闻管理的新闻更改功能类似,因此本文就不再赘述留言回复的系统设计。图表 17 新闻管理-新闻删除l 在线投稿模块图表 18 在线投稿-无附件上传图表 19 在线投稿-上传附件3.3数据库设计根据系统分析以及对已掌握的信息和资料的分析,网站系统拟建一个经济信息资源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新闻信息、政府之声信息、图片信息、经济评论、政策法规、留言板等数据表,附加一个管理权限表,以及两个新闻显示视图。在此重点介绍新闻数据表和视图的设计。经济信息资源数据库新闻表政府之声表图片表经济评论表政策法规表留言板表管理权限表新闻显示视图3.3.1 管理员权限数据表(info)不同的管理员,有不同的管理权限,也就有不同的管理页面。根据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输入,自动跳转到相应的管理页面,行使管理职权。序号数据元素标识数据元素名称类型长度备注1Id用户名varchar50主键2Pwd密码varchar503Type管理类型varchar504Name姓名char105MgmtPage管理页面char10不同管理员有不同的管理页面3.3.2 新闻表(news)序号数据元素标识数据元素名称类型长度网站可见否备注1nID新闻编号Integer否自动编号,主键2nTitle新闻标题Varchar是3nTime新闻时间Date是新闻录入时间4nContent新闻正文Text是5nSource新闻来源Char20是6nPic新闻图片Bit是是否附有图片(默认0)7pID图片编号Integer否自动编号8nWeight新闻权重Integer否取1-3之间整数9nEditor新闻录入员Char10否新闻管理员姓名10nType新闻类别Char10是所属类别,在国际、国内、地方中取值11nClick新闻点击量Integer否统计点击次数3.3.3 视图设计首页“今日要闻”视图:VIEW_index_news_show,显示所有新闻中最近两天的特大新闻。*VIEW_index_news_show*CREATE VIEW dbo.VIEW_index_news_showASSELECT TOP 100 PERCENT dbo.news.*FROM dbo.newsWHERE (GETDATE() - nTime <= 2)新闻中心视图:VIEW_news_index_show,分类显示最近三天的特大和重要新闻。GETDATE() - nTime <= 3ORDER BY nWeight DESC, nTime DESC3.4系统安全问题本系统向一般公众提供宏观经济信息服务,主要是以文本格式的提供信息服务,因此系统的安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l 网站的管理页面安全控制:采用Session技术,所有的管理页面只有正确登陆后才能授权访问,然后行使相关的职能;对网站信息资源的所有操作(增、改、删)都有唯一的责任人相对应,并做相关记录。具体实现技术详见本文5.4网站管理技术。l 数据库服务器端SQL Server安全控制:采用SQL Server默认的安全机制,加强数据库的密码管理。l Web服务器端IIS安全控制l 建立和健全网站安全管理制度第四章 系统实施4.1系统开发平台和应用平台4.1.1 系统开发平台硬件平台:AMD Duron 1.1G CPU处理器, 256M DDR内存, 40G硬盘,Real Tek100网卡软件平台:Window Server2003,IIS 6.0,ASP+VBScript、Dreamweaver2004 MX、SQL Server 2000、Fireworks2004 MX4.1.2 系统应用平台服务器端: 硬件平台:赛扬III CPU, 256M SDR内存, 40G容量的硬盘软件平台:Windows2000 Server,IIS 5.0以上,SQL Server 2000企业版4.2系统结构和系统实现的主要技术4.2.1 采用“三层体系结构”本系统采用“三层体系结构”模式,服务器端需要配置一个Web服务器和一个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只需安装一个IE浏览器。在 Browser/Client/Server三层体系结构下,表示层、功能层、数据层被分割成三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第一层表示层:Web浏览器;第二层功能层:具有应用程序扩展功能的Web服务器;第三层数据层:数据库服务器。图表 20 B/S结构图4.2.2 ASP技术ASP是微软公司推出的最新网络应用程序开发技术,是服务器端脚本编写环境,使用它可以创建和运行动态、交互的应用程序,可以组合HTML页,脚本命令和ActiveX组件以创建交互的网页和基于网络的功能强大的应用程序。目前ASP已成为开发动态网站和网络数据库的主要技术之一。1) ASP的工作原理 ASP访问数据库的工作原理如下: ASP脚本实际上是一种服务器端的解释脚本,其脚本包含在以asp为后缀的文件中。当在浏览器中访问以后缀名为asp的ASP主页时,网络服务器响应HTTP请求并调用ASP引擎(asp.dll)执行该文件并解释执行其中的任何脚本(VBS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