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聚苯乙烯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分析.docx
-
资源ID:1669742
资源大小:27.22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LED照明聚苯乙烯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分析.docx
LED照明聚苯乙烯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分析一、聚苯乙烯技术壁垒和人才壁垒聚苯乙烯行业整体上工艺技术较成熟,但行业内企业通过对工艺技术进行改进创新、对产品配方进行改良或改性,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了各自的研发体系和生产体系,构建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准入门槛。聚苯乙烯的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品质的关键环节较多,对于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技术人员的经验和工艺水平对于最终产品的品质特性具有重要作用。新进企业由于缺乏掌握关键工艺技术的研发人员和技术人员,难以正常、稳定地组织生产。此外,作为典型的化工行业,生产技术的改进不仅产生于实验室阶段,更重要的是在大规模生产的过程中对工艺和流程的经验性控制与总结,这种技术通常以非专利技术的形式存在于一线生产技术工人和研究人员的经验中。行业的技术发展主要依赖于厂家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经验,改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深厚的行业经验积累。因此,本行业现有企业已经积累起来的技术研发体系、创新能力、人才队伍以及生产工艺经验,给新进入者造成很大的技术壁垒。二、聚苯乙烯行业品牌与区位壁垒聚苯乙烯一般是下游客户制造各类塑料制品的重要原料,其对聚苯乙烯产品质量的一致性、环保指标、供货的稳定性等要求较高。下游客户锁定供应商后,一般会根据聚苯乙烯的性能调试好生产工艺参数,并保持连续、稳定生产,在聚苯乙烯质量或价格未出现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下游客户一般不会更换聚苯乙烯供应商,否则其将重新调试工艺参数,影响生产的连续性及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增加生产成本。因此,聚苯乙烯生产企业一旦与下游客户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双方的合作通常比较稳定,即聚苯乙烯企业在客户储备方面具备先发优势,并在客户中树立了品牌优势,从而对新进入者构成较高的客户与品牌壁垒。此外,聚苯乙烯产品属于化工原料大宗商品,存在一定的销售半径和采购半径,新进入者必须于贴近市场消费地或原料供应生产地,工厂建设选址难度大,对新进入者构成较高的区位壁垒。三、聚苯乙烯行业面临的机遇(一)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年版),将新型工程塑料与塑料合金,新型特种工程塑料,新型氟塑料,液晶聚合物,高性能热塑性树脂,阻燃改性塑料,ABS及其改性制品,HlPS及其改性材料,不饱和聚酯树脂专用料,汽车轻量化热塑性复合材料。新型聚氨酯材料。高性能环氧树脂,聚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异氟酸醋树脂,酚醛树脂纳入战略新兴产业重点产品目录。(二)进口替代效应促进行业的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化学工业体系。相较于同行业国际厂商,中国本土生产厂商具有较大的成本和服务优势。一方面,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具有成本优势。同时,由于距离下游客户较近,沟通较为顺畅,且能够根据客户需求研发定制化的产品,能够更好地适应本土化需求,从而使得国内厂商的产品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近年来,随着聚苯乙烯行业的发展,我国对聚苯乙烯的自给率不断提升,但目前我国依然需要大量进口聚苯乙烯,2018年至2020年我国聚苯乙烯的进口量分别为106.09万吨、124.58万吨和132.28万吨。预测2021年-2023年国内聚苯乙烯的供需缺口量分别为116.00万吨、91.00万吨和45.00万吨。随着国内厂家对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对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生产管理水平的提升,高品质聚苯乙烯的产能不断增加,将进一步挤占进口市场,释放行业市场需求,促进行业发展。(三)环保政策的趋严以及禁止进口废塑料有利于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受国家不断趋严的环保政策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一些生产条件不满足环保、安全生产要求的企业不断被出清,行业不断被净化,促进了行业的规范化生产,有利于行业的长期、可持续的发展。2017年7月关于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持续打击洋垃圾走私,并于2017年年底前,禁止进口生活来源废塑料。这对以进口废塑料为原料的再生料生产企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部分生产企业被迫关停,部分再生料塑料加工企业改到国外建厂,减少了市场的有效供给,这对严格按照环保、安全生产的聚苯乙烯厂家而言无疑带来良好的市场机会。综上,环保政策趋严、禁止废塑料的进口等诸多行业规范政策的落地,促进了行业的规范发展、长远发展。(四)下游的持续发展推动行业的需求增加及产品结构优化聚苯乙烯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终端产品与消费者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刺激消费政策的陆续出台,行业下游需求整体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如家用电视机最近6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19%、家用空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63%,玩具产业2010年以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61%,电子产品包装领域也随着消费电子的快速发展而异军突起。与此同时,除传统的应用领域以外,随着新技术的突起,聚苯乙烯的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如聚苯乙烯为基材的改性材料可作为可降解塑料以及3D打印的材质。此外,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下游客户对各类环保、高端、改性聚苯乙烯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聚苯乙烯的需求结构不断优化,各类改性聚苯乙烯具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和工艺提升,各类改性聚苯乙烯制品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应用范围和应用广度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进一步扩大了下游市场空间。(五)国内苯乙烯产量的持续增加,原材料的供应充足是行业长远发展的有力保障多年来,国内苯乙烯的产量不足导致供不应求,挤压了本行业的利润空间,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近年来,国内苯乙烯的产量不断增长,由2010年的380.60万吨增长至2019年的794.33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52%o国内苯乙烯产能、产量的持续增加,保证了行业原材料的充足供应,更重要的是苯乙烯的市场供需矛盾将出现扭转。上游苯乙烯行业的竞争加剧及未来的产能过剩将会对本行业让利,有利于聚苯乙烯行业的持续发展。(六)聚苯乙烯经过多年的发展呈工程化、高性能化趋势,在部分领域可替代工程塑料,市场空间进一步拓展聚苯乙烯作为塑料工业的基础材料之一,其具有产量较大、用途较广、投资建设投入大、门槛高等特点,生产厂家数量较少,面对下游产业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主要体现在行业内的企业普遍采用先款后货的销售政策,并通过每日定价策略化解部分原材料波动的风险。同时作为塑料工业的上游产业,聚苯乙烯的产品性能及质量对下游改性塑料厂家或终端产品生产厂家的生产活动具有重大影响,并且对聚苯乙烯的持续研究以及性能的持续改善、创新,对高分子新材料的进一步改进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聚苯乙烯产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从最初仅能生产GPPS,到生产厂家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并开展聚合反应的改性工作,通过添加不同种类的橡胶、助剂等材料,生产出韧性和抗冲性更强的高性能树脂HIPS,使其性能在部分领域可达到工程塑料的要求,并在部分应用范围内可替代工程塑料。四、聚苯乙烯行业资金与规模壁垒聚苯乙烯行业总体生产工艺较为成熟,新进入者必须建设较大产能规模才具有更大的盈利空间,因此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生产建设投入较大。同时,国家各项趋严的环保政策、安全生产政策等对化工项目的环保、安监、消防要求极其严格,除购置正常的生产设备外,还需要配置相应的安全设备、环保设施、消防设施等,导致新建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这对新进入者而言投资金额和时间成本大大增加。因此,本行业对于新进入者具有较高的资金与规模壁垒。五、聚苯乙烯下游行业状况及对本行业的影响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属于国家新型战略产业新材料。从下游需求方面来看,随着国内消费升级以及绿色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替代传统材料的需求日益迫切、趋势逐渐明朗,市场前景较为广阔。HlPS主要用于电子电器的外壳制造、高端玩具制造、高端日用塑料制品等,GPPS主要用于对强度要求一般的玩具、文具、日用品、包装以及光学材料等。下游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为聚苯乙烯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六、LED照明聚苯乙烯产业概况LED是一种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半导体器件。较白炽灯、气体放电等光源,LED光源具有光效更高、寿命更长、抗震性能好、光谱中无热量和辐射、可实现丰富动态色彩变化及易于实现数字化智能控制的特点,是绿色照明的新型电光源技术。由聚苯乙烯生产的高透光扩散板、导光板等光学材料主要应用于LED下游应用产业的通用照明、背光应用及显示屏领域。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绿色照明日益成为消费者的理念,近年来我国LED照明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从2012年至2019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3.13%oLED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扩散板、导光板等光学材料产量增长,从而带动了聚苯乙烯在该领域的应用增长。七、整合营销传播计划过程在制定整合营销传播策略的过程中,营销企业需要结合各种促销组合要素,平衡每一个要素的优势和劣势以产生最有效的传播计划。可以说,整合营销传播管理实际上就是对目标受众进行有效传播的过程,包括策划、执行、评估和控制各种促销组合要素。整合营销传播方案的制定者必须决定促销组合中各要素的角色和功能,为每种要素制定正确的策略,确定它们如何进行整合,为实施进行策划,考虑如何评估所取得的成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营销传播只是整体营销计划和方案的一部分,必须能够融合于其中。八、新产品开发的必要性企业之所以要大力开发新产品,主要是由于:(一)产品生命周期的现实要求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企业同产品一样也存在着生命周期。如果不开发新产品,当产品走向衰落时,企业也同样走到了生命周期的终点。相反,能不断开发新产品,就可以在原有产品退出市场时,利用新产品占领市场。(二)消费需求的变化需要不断开发新产品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方便、健康、轻巧、快捷的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消费结构的变化加快,消费选择更加多样化,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了威胁,不得不淘汰难以适应消费需求的老产品,另一方面也给企业提供了开发新产品适应市场变化的机会。(S)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许多高科技新型产品的出现,并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科技的进步有利于企业淘汰过时的产品,生产性能更优越的产品,并把新产品推向市场。企业只有不断运用新的科学技术改造自己的产品,开发新产品,才不至于被排挤出市场。(四)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现代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只有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才能在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竞争中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产品。定期推出新产品,可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信誉和地位,提高竞争力,并扩大市场份额。九、全面质量管理营销管理者应当将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视为头等大事。许多在全球获得成功的公司都是因其产品达到了预期的质量指标。大多数顾客已不再接受或容忍质量平平的产品。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接受全面质量管理(TQM),别无选择。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杰克,韦尔奇说:“质量是我们维护顾客忠诚最好的保证,是我们对付外国竞争最有力的武器,是我们保持增长和盈利的唯一途径。”更高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会带来更高的顾客满意、顾客忠诚,同时也能支撑较高的价格并因销量增加带来更低的成本。所以,质量改进方案(QIP)通常会提高企业盈利水平。美国质量管理协会认为,质量是一项产品或服务有能力满足明确的或隐含的需求的各种属性和特征的总和。这是一个顾客导向的质量定义。顾客有一系列的需要和欲望,当所售的产品或服务符合或超越了顾客的欲望时,销售者就提供了质量。一个能在大多数场合满足大多数顾客需要与欲望的公司就是优质公司。区分适用性质量和适合性质量是很重要的。适用性质量是指产品达到某特定功能的质量。适合性质量是指达到没有缺陷且有稳定一致的性能。重要的是“市场驱动质量”,而不是“工程驱动质量”O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一个组织对所有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进行一种广泛有组织的管理,以便不断地改进质量工作。全面质量管理是创造顾客价值、顾客满意和保留顾客的关键,要求企业全员全程参与,正如营销是每个人的工作一样。在一个以质量为导向的企业,营销经理有两项责任:第一,正确识别顾客需要和欲望,将顾客的要求正确地传达给产品设计者,参与制定旨在通过全面质量获胜的战略和政策。第二,在向目标顾客传递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传递高的营销质量,努力使每项营销活动一订单处理、推销员培训、广告、售后服务等一都达到更高的标准和水平。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任命一位“质量副总经理”专门负责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要求确认下面有关质量改进的诸条件。(1)质量必须为顾客所认知。质量工作必须以顾客的需要为起始点,以顾客的知觉为终点。(2)质量必须在公司每一项活动中体现出来。不能只考虑产品的质量,还应考虑广告、服务、产品介绍文献、送货、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质量。(3)质量要求全体员工的承诺。唯有当公司全体员工都承诺保证质量,以质量为动力,并得到良好培训时,质量才有保证。(4)质量要求高质量的合作伙伴。一个公司所提供的质量,只有当它的价值链上的伙伴都对质量作出承诺时,才有保证。(5)质量必须不断改进。最佳公司坚信“每个人应持续不断地改善每项工作”。改善质量的最好方法就是以“最佳等级”竞争者作为基准,努力赶上或者超越他们。(6)质量改进有时需要总体突破。尽管质量应持续不断地加以改进,但有时确定一个总体改进目标是必要的。小的改进通过努力工作就可以实现,而大的改进则要求新的思路和更高明的工作。(7)质量未必要求更高成本。质量实际上是通过学习掌握“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方式得以改善的。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质量必须是设计进去的。当事情在第一次就做得很完美时,诸如抢救、修理等许多成本,以及顾客不满意的损失都可以免除。(8)质量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由于买方的要求越来越高,改进一个公司的产品或服务质量无疑是十分必要的。然而,高质量并不保证必胜,尤其是当竞争者也处于大致相同的质量水平时。十、品牌经理制与品牌管理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管理实质就是品牌资产管理。品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品牌资产投资和利用效果的好坏。一般而言,企业的品牌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监控品牌运营状况,设计或参与设计品牌,申请注册商标,管理品牌或商标档案,管理商标标签的印制、领用与销毁,处理品牌纠纷、维护商标权,协助打假,品牌全员管理教育等。品牌管理的组织形式反映了在品牌运营活动中企业内部各部门、各机构的权力与责任及其相互关系,主要有职能管理制和品牌经理制两种。(一)职能管理制职能管理制是在西方盛行于20世纪20-50年代的品牌管理制度(当然,许多企业至今仍很钟爱)。作为品牌管理制度,其主要做法是,在企业统一领导、组织与协调下,品牌管理的职责主要由企业各职能部门分别承担,各职能部门在各自的权责范围内行使权利、承担义务。亦即,在职能管理制度下,有关品牌的决策与计划都由各职能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或主管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制定、分别执行。(二)品牌经理制品牌经理制诞生在美国宝洁(P&G)公司。宝洁产品在全世界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同,成功的原因除了160多年来一直恪守产品质量原则之外,品牌经理制的灵活而有效运用也是重要成因之一,甚至也可以说,其核心理念“一个人负责一个品牌”的品牌经理制(管理系统)是宝洁公司品牌运营的重要基石。品牌经理制在20世纪30年代问世于宝洁公司。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品牌经理制被认为是从事多品种经营的消费品生产企业品牌运营的规范组织形式。许多消费品生产企业(尤其是耐用消费品的生产企业)都学习宝洁公司,纷纷采用品牌经理制。美国庄臣公司、美国家用品公司等世界范围内的众多大公司都先后采用了品牌经理制,主要是因为品牌经理制有许多“职能制”所不具备的优点。第一,品牌经理制比职能管理制具有较强的品牌运作协调性。在品牌经理制下,企业委任品牌经理负责某品牌运营全过程,具体负责该品牌标定下的产品的开发、生产与销售,协调该品牌产品的开发部门、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的工作。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部门之间的互相扯皮、推读,减少因未能考虑整体利益、不熟悉整体情况而产生的盲目性和分散性。第二,品牌经理制有利于达到品牌定位目标,快速实现品牌个性化。在职能制下,常因互相扯皮、办事拖拉而致使品牌运营各环节不能很好地衔接,而品牌经理制相当程度地克服了这些弊端。第三,品牌经理制有助于长期维系品牌整体形象。由于品牌经理是专司品牌运营之职,监控品牌运营状况与市场变化是其重要职责,加之品牌经理制下协调性增强,使得品牌运营活动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大大加强。品牌经理制固然有许多优点,但它也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例如,品牌经理及品牌管理部门与生产、销售和财务等职能部门的权责划分问题。实践中,由于职权定位不清晰,很多品牌经理对自己的角色比较模糊,进而招致责难,使品牌经理的作用受到限制。此外,对品牌经理的业绩考评也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十一、营销计划的实施(一)有效实施计划的注意事项(1)有明确的行动方案。战略和计划的有效实施,要有详细、具体的行动方案,以帮助理解和清晰营销计划的关键性环境、项目和措施,正确地把任务、责任落实到个人、团队或部门。(2)可能需要调整组织结构。必须注意组织结构与任务、责任相一致,与自身的特点、环境相适应,根据战略和计划适时调整、优化组织结构。(3)要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必须明确与计划有关的环节、岗位和人员的责权利,明确具体要求和奖惩措施,建章立制进行约束和管理。(4)注意协调关键流程。为了有效实施战略和计划,做到行动方案、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因素,尤其是相关机构、人员在大目标下协调一致,需要界定相互之间的工作关系,构建作业流程,保障操作层面相互配合。(二)影响计划实施的常见问题和原因(1)计划脱离实际。计划通常由专业计划人员负责制订,基层人员具体操作和执行。专业计划人员可能更多考虑的是总体方向和原则,疏于关注过程和实施细节,使得计划较为笼统和形式化;计划人员可能了解现实中的具体问题不够,营销计划偏离实际;计划人员和基层操作人员交流情况不足,后者不能很好理解需要执行的计划,遇到困难最终导致计划人员和基层人员对立,互不信任。所以,制订计划不能只靠专业计划人员,也可由他们联系基层人员一起讨论、制订。基层人员或比计划人员了解实际情况,将他们纳入计划管理过程,有助于营销计划的制订和实施。(2)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矛盾。计划常常涉及长期目标,企业对具体执行计划的人员又可能是依据短期的绩效,如销量、市场份额或利润等评估和奖励,他们常常不得不选择目光短浅的行为。要注意解决这一矛盾,设法求得两者之间的平衡。(3)因循守旧的情性。一般来说,新战略、新计划如果不符合传统和思维习惯,就容易遭到抵制。新旧战略和计划之间差异越大,实施中阻力也越大。要推动与原来思路截然不同的计划,常常需要打破传统组织结构和流程,“不换脑袋就换人”,甚至重建管理体制。(4)缺乏具体、明确的行动方案。有些计划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缺乏促使各部门、各环节协调一致、共同出力的依据。十二、关系营销的具体实施(一)组织设计关系营销的管理,必须设置相应的机构。企业关系管理,对内要协调处理好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关系,对外要向公众发布消息、征求意见、搜集信息、处理纠纷等。管理机构要代表企业有计划、有准备、分步骤地开展各种关系营销活动,把企业领导者从烦琐事务中解脱出来,使各职能部门和机构各司其职,协调合作。关系管理机构是企业营销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联系沟通和协调行动的专门机构。其作用是:收集信息资料,充当企业的耳目;综合评价各职能部门的决策活动,充当企业的决策参谋;协调内部关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公众输送信息,沟通企业与公众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二)资源配置(1)人力资源调配。一方面实行部门间人员轮换,以多种方式促进企业内部关系的建立;另一方面从内部提升经理,可以加强企业观念并使其具有长远眼光。(2)信息资源共享。在采用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过程中,以多种方式分享信息资源。如利用网络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及企业外部拥有多种知识与技能的人才的关系;制定政策或提供帮助以削减信息超载,提高电子邮件和语音信箱系统的工作效率;建立“知识库”或“回复网络”,并入更庞大的信息系统;组成临时“虚拟小组”,以完成自己或客户的交流项目。(三)文化整合关系各方环境的差异会造成建立关系的困难,使工作关系难以沟通和维持。跨文化之间的人们要相互理解和沟通,必须克服不同文化规范带来的交流障碍。文化的整合,是关系双方能否真正协调运作的关键。合作伙伴的文化敏感性非常敏锐和灵活,它能使合作双方共同有效地工作,并相互学习彼此的文化差异。文化整合是企业市场营销中处理各种关系的高级形式,不同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推行差别化战略的企业文化可能是鼓励创新、发挥个性及承担风险;而成本领先的企业文化,则可能是节俭、纪律及注重细节。如果关系双方的文化相适应,将能强有力地巩固企业与各子市场系统的关系并建立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