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中外教育史考研培训讲义(外国教育史ppt课件.ppt

    • 资源ID:1659569       资源大小:978KB        全文页数:30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外教育史考研培训讲义(外国教育史ppt课件.ppt

    ,第二部分 外国教育史,第一讲: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二讲:古希腊时期的教育 第三讲:古希腊三哲的教育思想 第四讲:古罗马时期的教育 第五讲:西欧中世纪时期的教育 第六讲: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 第七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第八讲: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第九讲:17-19世纪欧美国家的教育 第十讲:卢梭的教育思想,第十一讲: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第十二讲: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第十三讲:福禄倍尔的教育思想 第十四讲: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教育思潮第十五讲:杜威的教育思想第十六讲: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第十七讲:20世纪欧美主要国家教育第十八讲: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古代教育,第一讲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东方文明古国最早产生学校教育: 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 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 文字的产生及应用,一、苏美尔和古巴比伦的教育两河流域的教育是世界文明的源头,巴比伦文化的前身是苏美尔文化。 公元前4000年 苏美尔文字和 “泥板书” 公元前3500年 两河流域马里城学校遗址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学校。(“泥板书舍”),苏美尔衰落后,巴比伦王国兴起。国王汉谟拉比用武力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并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后来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巴比伦王国的学校:寺庙学校(初级和高级两个等级)教授内容:读写算、天文学、医学、占星术等教学方式:师徒传授式。,二、古代埃及的教育古代埃及蔓延比较长的; 1、古代埃及的学校 宫廷学校(有史可查的最古老的学校) 僧侣学校(学术中心,科技教育) 职官学校(书吏学校,从事专项工作) 文士学校(文字,书写),2、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不同学校教学内容层次不一,僧侣学校学术最为高等,科学教育为主; 教学方法:体罚具有正当性,三、古代印度的教育(一)婆罗门时期的教育 从公园前1000-前600年,形成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为种姓制度。四等:1、婆罗门(僧侣) 2、刹帝利(武士)3、吠舍 (农民)4、首陀罗(穷人) 公元前6世纪以前的印度教育为婆罗门教育。 婆罗门教育核心: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种姓制度影响到现在的印度。,(二)古印度的教育分为前后两部分:1、婆罗门教教育 “古儒学校”,(一种家庭教育形式)学习吠陀经、语音学、文法学、天文学等,教学方法以背诵为主。2、佛教教育(释迦摩尼) 寺院学校,主要学习佛教经典,培养男女僧侣,教学采用争辩和讨论方式。寺院不仅是教育机构,还是学术机构。,四、古代希伯莱的教育古希伯莱的教育分两个时期:从逃离埃及到前586年,以家庭教育为主;从前586年到公元70年,以学校教育为主。, 古代东方文明古国学校的主要类型及教育特点:学校类型:(1)宫廷学校:培养高级官吏;(2)祭司学校:培养高级僧侣;(3)神庙学校:培养一般官吏及神职人员;(4)文士学校:初级启蒙学校;(5)古儒学校:古代印度一种私塾式学校。,教育特点:(1)世界文化的摇篮,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已经学校教育。 (2)阶级性、等级性明显(3)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4)教育内容包括智育、德育和宗教教育等;(5)教师地位教高;(6)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7)文化教育源远而不流长,有断层期。,第二讲 古希腊时期的教育,古希腊的教育分为三个时期:荷马时代、古风和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一、荷马时代的教育“英雄时代”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24卷 奥德赛22卷 教育内容:包括军事知识和技能、道德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武艺高强、能言善辩、品行高尚、足谋多智的英雄。,二、古风和古典时期的教育斯巴达和雅典是希腊众多城邦中最强大和最有代表性的两大城邦。 (一)斯巴达的教育居民分为三个等级:斯巴达人(统治者,约 3万)、希洛人(奴隶,约30万)、皮里阿西人(自由民),由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人数相差悬殊,实行全民皆兵的军事化管理和原始共产主义制度,任何财产包括儿童都属于国家。,教育具有浓厚的军事体育色彩,教育目的是培养体格强壮的武士。 0-7岁由父母抚养,养成健康身体; 7-18岁送往国家教育机构,过半军营式生活; 18岁起进入高一级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 20岁起开始实战训练; 30岁时经过考核成为合格军人,结束教育历程。,1、国家重视教育并对教育进行监督管理;2、教育为政治服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3、注重军事体育训练、性格训练,忽视文化知识教育;4、重视女子教育教育性质:野蛮、落后。, 斯巴达教育的特点:,0-7岁:在家接受教育,聘用身体健壮的斯巴达保姆来哺养,雇佣年长的女奴隶担任家庭教师;,(二)雅典的教育,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制度,公民可以参政议政,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军人、政治家和商人。, 雅典的教育制度分为以下阶段:,7-16岁:女孩在家跟母亲学习纺织、缝纫、刺绣等技能,男孩则进入文法学校、弦琴学校(音乐学校)和角力学校学习。文法学校传授简单的读写算和文学知识,弦琴学校传授歌唱技能,角力学校以体育训练(即“五项竞技”)为主。,16岁时大部分青年不再继续上学,从事其他职业。只有少数贵族子弟进入国家主办的体育馆学习,接受体育、智育和审美教育。,20岁时经过考核成为正式公民。,18-20岁:进入高一级的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1、德智体美和谐发展;2、教育机构有私立与国立两种,制度化程度较高;3、教育和生活需要紧密结合;4、不重视女子教育。, 雅典教育的特点:,(三)毕达哥拉斯的教育思想,希腊古风时期著名哲学家、数学家和希腊最早的教育家,认为教育目的在于通过对数学(世界的本源)的研究、领悟和训练,实现灵魂的净化,以达到和谐、完善的境界。这种精神陶冶与和谐发展思想对希腊教育思想影响深远。,1、智者学派:希腊古典时期活跃在各城邦的一批职业教师、演说家和作家。他们云游各地,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以传授知识获取报酬,并逐步形成了一个学派即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普罗狄克、安提丰等。, (四)智者学派,2、智者学派共同特征: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智者们广招门徒,收取高额学费,向年轻人传授文法、修辞和辩证法(雄辩教育的核心,被称为“前三艺”),以及数学、自然科学和音乐等。文法:有关语言结构的知识。修辞(学):大致包括诗歌、韵律、作文等内容及其系列严格、细致的规则。辩证法:其含义为进行谈话、论战。相当于争辩术或逻辑学。,公元前4世纪后,智者学派演变成以骗取钱财为目的的江湖骗子和玩弄概念游戏、混淆是非、歪曲事实的“诡辩派”。其雄辩教育和“前三艺”对后世影响很大。 3、“智者派”的教育贡献 (1)云游各地讲学,扩大了教育对象 (2)扩大了教学内容(三艺) (3)对道德和政治问题的关注、对教育思想的贡献、教师这个群体的专业化等。,希腊化时期学校教育变化: 1、希腊的学校教育制度广泛传播到小亚细亚、两河流域、波斯和埃及等地区,促进了这些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2、新的文化教育中心(亚历山大利亚)的形成,促进了东西方文化教育的交流与融合; 3、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得东方的宗教与西方的唯心主义相互影响,助长了宗教神秘主义的流行,为基督教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三、希腊化时期的教育,小结:希腊化时期的哲学、文化和教育对后世影响很大,继希腊之后的又一个西方文明的发祥地罗马几乎全部吸收了希腊化时期的文明成果,后经罗马人的传播,希腊文明成果扩散到世界许多地方,对于西欧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三讲 古希腊三哲的教育思想,1、论“美德即知识” 苏氏伦理道德方面的著名命题。认为美德不是先天形成,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美德可以通过学习各种知识而获得,美德是善的,包括正义、勇敢、信任、友谊、节俭等,这里的知识仅指伦理道德方面的知识。反过来,也可以说“知识即美德”。,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2、德育论 苏格拉底重视德育,但德育和知识与智慧联系起来;主张自制,抑制欲望;“守法就是正义” 附:和孔子比较,苏格拉底德育的特点就是和理智联系起来。苏格拉底是抑制欲望的典范,生活方式上体现出来;苏格拉底愿意受死,也体现了他的正义观。3、教育目的:培养治国家人才, 4、创“苏格拉底法” 也称“产婆术”、精神助产术,受其母亲为人接生的启发,自称是“知识的产婆”。认为人的头脑中已有各种知识,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学生把知识发掘出来。这一方法分为四部分: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它以学生为主体,促使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但不适用于低龄儿童,受教育者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积累和推理能力。实际上是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极大。,附: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和孔子比较。 孔子虽然也强调启发,但是在他的论语当中,我们看到的主要是一种循循善诱的教导者形象,所以黑格尔把孔子看成是一个小老头的形象; 苏格拉底方法则充满了逻辑思辨的力量,诲人不倦的精神,苏格拉底更甚,身遭横祸可能也与此有关。,二、柏拉图的教育思想,1、创建学园 公元前387年 ,柏拉图在雅典城外西北角一座为纪念希腊英雄阿卡德穆而设的花园和运动场附近创立了自己的学校学园(或称“阿卡得米”)。这是西方最早的高等学府,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大学的前身。 2、代表著:理想国、法律篇,3、“学习即回忆” 教学目的是为了恢复人固有的知识,教学过程即是回忆理念的过程知识先验论,学习就是要回忆起人本来具有的这些真知识。 4、理想国中的教育观(1)理想国的建立和维持,有赖于教育;(2)一套受教育的过程,到最后之培养“哲学王”的最高阶段,哲学王是哲学家也是统治者;,(3)男女平等;(4)早期教育;(5)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寓学习于游戏中”。,(1)第一个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从学前到研究院的教育体系; (2)主张教育由国家管理,强调教育服务于社会及政治的功能,成为“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3)首次提出了优生、胎教及公共学前教育的思想,并论述了学前教育的内容与方法;,5、柏拉图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及影响,(4)强调学前教育的内容如游戏、故事、音乐等应具有教育性,从而开创了“教育性教学”理论的先河;(5)提出了重视女子教育及男女平等思想,认为男女在禀赋上没有差异;(6)提出了“四艺”(算术、几何、音乐、天文)作为教学内容,支配欧洲中高等教育达1500年之久;(7)将培养心智能力放在首位,开创了主智主义的教育传统;但他抬高理性、贬低感觉则助长了教学脱离实际的倾向;,(8)他是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鼻祖,影响西方思想及文化达2000年之久;(9)由于强调神性至上至善,从客观上开创了西方教育科学的神学进程;(10)柏拉图的理想国自问世以来一直是西方知识界必读之书,对西方哲学、社会政治和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亚氏把人的灵魂分为三个部分: (1)植物灵魂,即人的生理部分,表现为营养、生长和发育等方面,是灵魂的最低级部分;,三、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古希腊哲学家和自然科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公元前335年在雅典创办“吕克昂”哲学学校,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1、灵魂说(人性论),(2)动物灵魂,即人的感觉部分,表现为本能、情感和欲望等方面,是灵魂的中级部分; (3)理性灵魂,是灵魂的高级部分,表现为思维、理解和判断等方面。,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依次呈现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要使灵魂的三个部分得到充分发展,最有效的途径是教育和训练。 据此,他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先是体格教育,然后是情感教育,最后是理智训练。,亚氏根据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了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和谐教育思想:,2、和谐教育,0-7岁(家庭教育):体格训练,以游戏活动、听故事为主; 7-14岁(初级学校):情感教育,学习内容有读写、体育锻炼、音乐和道德品质培养; 14-21岁(高年级阶段):理智教育,学习科目有数学、文法、文学、诗歌、修辞、伦理学、政治学等。,即自由教育,认为自由民必须具有政治和经济上的自由,以及足够的闲暇时间,以便从事心灵的沉思,研讨真理和进行哲学思考;闲暇时间是实施文雅教育的条件之一。 他把课程分为实用和文雅两类,前者服务于实际生活,具有功利性,是不文雅的;后者是专供闲暇和享受的,是高尚的。自由学科是实施文雅教育的条件之二。文雅教育目的是促进人的各种能力和理性的发展。,3、文雅教育,认为人心就像一块“白板”或“蜡块”,知识来源于对事物的感觉及后天经验。但他同时认为,人生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潜在能力,通过教育可使潜在能力变为现实能力。这两种观点为后世的“外铄论”和“内发论”提供了先导。,4、“白板说”和“潜能说”,亚氏的一个伦理学命题,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有过度、不足和适中三种状态,其中过度和不足是恶行的特征,只有适中即中庸才是美德的特征,美德就是适度、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同时,他又认为美德就是知识,知识是指整个世界的理念知识、善的知识、自我的知识和理性的知识。美德是指人的所有优秀品质。,5、“美德即中庸之道”、“美德即知识”,6、教育作用论 形成为人的三个要素: 天性、习惯和理性;三要素是后世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理论雏形,与卢梭教育分类的关系和区别;教育非万能,还需要其他的社会范畴(如法律)以及一些手段(强制和惩罚等)来养成有德性的人。,(1)首次提出了教育必须适应自然的思想,并据此划分了儿童教育的年龄阶段,开创了后世“遵循自然”教育思想的先河;,6、亚氏对教育理论的贡献,(2)亚氏的“白板说”后为洛克等人继承发展,成为“外铄论”;而他的“潜能发展”说则萌芽着“内发论”的倾向,他对这两大教育流派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影响;,(3)首次指出了教育学和心理学之间的密切联系,要求教育与人的心理活动相适应,并论证了以美德为核心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原则;,(4)倡导文雅教育和自由教育,对后世教育家如卢梭、阿诺德、赫胥黎、赫钦斯等有重要影响。这一思想支配欧美中、高等教育达2000年之久。 (5)提到了教育立法,提倡教育应由法律规定。,第四讲 古罗马时期的教育,古罗马教育是古希腊教育的继承和发展,对后世欧美教育影响极大。西方教育史上所说的“古典文化”即指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总称。 古罗马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期、共和时期、帝国时期。古罗马的教育从共和时期说起。,1、共和早期的教育:为国家培养合格公民,主要是军人和农夫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0-7岁由母亲负责教育,7-16岁父母分工负责男女儿童的教育,教育方式是“做中学”, 16岁时结束家庭教育,成为合格的罗马公民。,一、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2、共和后期的教育:在对外扩张过程中吸收外来文化,形成了以希腊文化为模式带有本民族特色的学校制度:希腊式学校和拉丁语学校。,(1)初等教育(7-12岁):内容简单、设施简陋、体罚盛行、教师地位很低、对象是平民子弟。(2)中等教育(12-16岁):希腊文法学校和拉丁文法学校,以语言和文法为主,纪律严明、体罚盛行,教师地位较高。(3)高等教育(16-20岁):希腊修辞学校和罗马修辞学校,为国家培养高级官吏和演说家,教学内容丰富,开设修辞学、辩证法、法律、数学、天文学、伦理学等,教师大多是著名的修辞学家和哲学家。,在教育上的改革有: 1、教育目标是培养帝国官吏和公民; 2、加强国家对学校的控制;,二、帝国时期的教育,公元前30年,屋大维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罗马大帝国。建国后的200年是罗马帝国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文化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形成了光辉灿烂的古罗马文化。,3、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由国家支付薪金; 4、拉丁文取代希腊文占主导地位,教学形式主义严重; 5、出现了法律学校、建筑学校、医学学校、机械学校等专科性质的大学; 6、宗教教育的出现和世俗教育衰落。,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巴勒斯坦地区,是犹太教的一个分支。 早期基督教宣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号召教徒互相帮助、患难与共,吸引了一大批被压迫、被奴役的人们,在罗马帝国迅速传播。后期基督教宣扬逆来顺受,君主是神的代表,基督教徒要尊敬君主,公元325年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帝国国教。,三、基督教产生及对教育的影响,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两部分。西罗马帝国的基督教徒设法把宗教精神渗透到学校教育中,最终使宗教教育征服了世俗教育,教会学校后来成为西欧唯一的学校教育组织形式。,教会在接受教徒前要对他们进行教义和教规方面的教育,产生了教义学校:初级教义学校和高级教义学校。,前者属于初等教育性质,目的是普及基督教教义;后者带有高等教育性质,培养传教士和教会领导。,罗马共和后期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雄辩教育的倡导者,认为教育目的就是培养雄辩家,其著作论雄辩家是有关雄辩教育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其雄辩教育理论成为当时及后来100多年中的权威观点。,四、古罗马的教育思想,1、西塞罗(前106年-前43年),雄辩家必须具有以下特殊素养条件:广博的知识、较强的应变能力、修辞学的修养、优雅的举止与风度等。,培养雄辩家的主要方法是练习(模拟演说和写作训练。),(1)重视教育作用,人的发展依赖教育;(2)教育目的是培养演说家和雄辩家;, 2、昆体良(公元35-95年),罗马帝国时期著名演说家和教育家,其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昆体良继承了西塞罗关于雄辩教育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3)认为德行是雄辩家的首要品质;(4)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5)重视早期教育;(6)最早提出班级授课思想的萌芽;(7)首次提出双语教学,主张先学希腊语,后学拉丁语,最后同时学习两种语言;(8)对教师提出很高要求:德才兼备;知识渊博;关爱学生;掌握教学艺术;实行因材施教。,小结:昆体良是古希腊罗马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之集大成者,是夸美纽斯以前西方最杰出的教学法学者,其教育思想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伊拉斯谟、夸美纽斯等产生了深刻影响。,3、奥古斯丁(公元354-430年),古罗马帝国后期神学家和哲学家,他依据柏拉图的理念说和灵魂不死等理论解释圣经,并加以发挥创造,使宗教和哲学相结合,创立了基督教宗教哲学,成为中世纪基督教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提出“原罪论”,认为所有人都是带着原罪来到人世; (2)提出“预定论”,认为人的祸福得失皆由上帝预先安排; (3)提出“禁欲主义”思想,认为灵魂得到拯救,仅靠信仰是不够的,必须摆脱现实世界的欲望,致力于内心修炼,做到清心寡欲; (4)提出“信仰高于理性”,认为教育目的不是发展智力和理性,也非培养国家公民,而是培养对上帝的信仰和基督教徒;,他在忏悔录一书中阐述了其教育观点:,(5)轻视自然科学,认为圣经是上帝的语言,一切知识的源泉,学习“七艺”是为了认识上帝的至善至美,“宗教虔诚高于知识”。 (6)教授语言应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好奇心,反对强行灌输和体罚。奥古斯丁的基督教宗教哲学后来成为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理论基础。,五、古罗马教育的特征 1、教育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服务于奴隶主阶级; 2、与希腊相比,罗马的学校教育工作实践规模更大;而且重视课程问题和各种教学方法的研究,以昆体良为主要代表; 3、罗马为欧洲树立了国家教育制度和教育行政体系的先例;为各级学校确定了比较一致的课程门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4、罗马文化教育模仿希腊的多,自己独创的少; 5、罗马文学曾达到很高的水平,但其教学内容是文字主义的,教学方法是形式主义的,这一传统支配欧美教育达2000年之久。,第五讲 西欧中世纪时期的教育,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封建时代的开始。历史学家把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时期(5-14世纪)的一千多年间称为中世纪,即“中间的世纪”。中世纪是西欧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其中又以11、12世纪为界线分为中世纪早期和晚期。,西罗马帝国被文明程度低的日耳曼蛮族灭亡后,基督教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成为了西欧文明的唯一载体,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领域占据独尊的地位。 由于基督教宗教蒙昧主义的黑暗统治,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从而导致了中世纪早期西欧文明的普遍衰落。,一、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育,1、修道院学校 学生分为“内修生”和“外修生”,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服从、贞洁、贫穷三种品质的学生,学习内容有教义问答和简单的读、写、算,教学采用问答法,实行个别教学,体罚盛行。,(一)教会教育,基督教教会宣扬的观点或推行的政策有:原罪说及赎罪论、禁欲主义、蒙昧主义、文化专制主义。,3、堂区学校 设在教堂内或牧师家中,规模小,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较低,面向平民子弟。,2、主教学校 设在主教所在地,性质与修道院学校相近,设备较好,内容较丰富,但数量有限。,1、宫廷学校 设在宫廷中,面向王室贵族子弟,学习科目有“七艺”和拉丁语、希腊语等,教学方法因人而异,采用当时流行的问答法最著名的宫廷学校是由法兰克国王查里曼大帝创办的。,(二)世俗教育,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和封建王权的巩固,面向封建贵族子弟的世俗教育机构开始出现。,2、骑士教育 骑士教育是中世纪早期西欧等级制的产物,也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其主要目标是培养英勇善战、效忠君主的骑士。骑士制度盛行于11、12世纪的十字军东征时期。,十字军东征的原因:封建农奴生活贫困;封建领主对外扩张;东方贵族商品的诱惑;教会的煽动(拯救灵魂、“收复圣地”)。,2、礼文教育阶段(7、8-14、15岁) 低级贵族子弟到高级贵族家中充当侍从,学习上层社会的礼仪和行为规范;, 骑士教育分为三个阶段:,1、家庭教育阶段(0-7、8岁) 由母亲进行教育,宗教教育、道德教育和身体养护;,总之,骑士教育以军事教育、宗教教育和封建道德教育为主,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3、侍从教育阶段(14、15-21岁) 学习“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侍奉领主和贵妇21岁时通过授职典礼被授予骑士称号。, 教堂的钟声和骑士的马碲声谱成了中世纪早期的主旋律。, 1、中世纪大学产生的条件 西欧封建制度在11-12世纪进入发展的顶盛时期, (1)封建王权稳固,社会趋于稳定生产力发展,农业缓慢上升,城市兴起。,二、西欧中世纪晚期的教育,(一)中世纪大学 中世纪后期,在西欧教育领域发生了一个重大事件,即中世纪大学的诞生。,(2)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发展;(3)市民阶层兴起,提出了新的文化要求;(4)十字军东征带来的东西方文化交流;,最早的大学创办于12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等地。萨莱诺大学(1137年)、波隆那大学(1158年)、巴黎大学(1150年)、牛津大学(1168年)、剑桥大学等(1209年)据统计,到文艺复兴时,西欧共有80所大学。,2、中世纪大学的产生,学生大学:波隆那大学为典型,由学生主管校务,教授选聘、学费数额、学期时限和授课时数由学生决定。欧洲南部的大学如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地大学多属此类。,3、中世纪大学的类型,先生大学或教师型大学:巴黎大学为典型,由教师主管校务,教授选聘、学费数额、学期时限和授课时数由教师负责。欧洲北部的大学如英格兰、苏格兰、德国、瑞典和丹麦等地大学多属此类。,(1)大学有权设立特别法庭,享有内部自治权利; (2)大学师生可以免除赋税和服兵役的义务; (3)大学有权颁发特许证,凡持有大学学位证书者可以到各地任教; (4)大学有罢教和迁移的权利。,4、中世纪大学的特权,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 宗教性和国际性; 职业性和实用性; 民主性和平等性。, 5、中世纪大学的特征,(1)突破了教会对高等教育的垄断,推动了世俗文化和自然科学的进步;, 6、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地位及影响,(3)中世纪大学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活动,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做了准备;,(2)现代大学源于中世纪大学,现代大学的许多特征如教学组织、课程、考试、学位等是直接从中世纪大学继承而来的;,(4)中世纪大学是培育新一代学者的苗圃,许多著名学者和改革家如但丁、薄伽丘、路德、加尔文、哥白尼、伽利略、培根等都与中世纪大学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5)中世纪大学教学内容上的神学性、教学方法上的繁琐性以及某些学生的散漫性对后来大学的不良风气有一定影响。,西欧中世纪后期兴起的适合新兴市民阶层(资产阶级的前身)需要的世俗性学校。主要有行会学校和基尔特学校行会学校由手工业者行会设立;基尔特学校由商业行会组织设立,均属于初等教育兼有职业训练的性质。 教育内容:注重实用,有宗教教育、读写算知识等。,(二)城市学校,兴起于11世纪,1213世纪达到鼎盛,15世纪以后逐渐走向瓦解。因产生于天主教的修道院,称为经院哲学。它是与宗教神学相结合的唯心主义哲学,属于欧洲中世纪特有的哲学形态,是天主教教会用来训练神职人员教授的理论。, 经院哲学:,经院哲学的方法是形式主义的,它所论证的大多是脱离实际的抽象概念,论证方法十分繁琐,故也称为繁琐哲学。 经院哲学是中世纪大学的主要内容,对当时和后世教育产生了不良影响。,四、对中世纪的教育,以下几点应予说明: 1、中世纪教育是以基督教教育为重点。基督教阻碍了科学文化的进步,同时也维持了低水平的文化教育状况。 2、中世纪是古代希腊、罗马,文艺复兴两个高潮之间的低潮,作为一个历史发展环节,它的存在符合历史发展的辫证法。对中世纪的文化教育,不能采取应无主义的态度。,3、中世纪大学、城市学校等在与宗教势力的长期斗争中逐渐站稳了脚根。4、与此同时,拜占庭帝国承袭了古希腊罗马的传统,保存了较高水平的世俗教育,并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此,我们应予充分肯定。,第六讲 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部以罗马为都城,为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蛮族推翻,从此进入漫长的中世纪。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为东罗马帝国,史称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1453年被土耳其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所灭。,一、拜占廷的教育,(一)世俗教育,世俗教育比较发达,原因:政治上存在一个强大统一的世俗政权,教会从属王权;经济上手工业和商业发达,城市没有遭到破坏;文化上吸收了东方国家的文明成果,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拜占廷的世俗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初等教育由私人办理中等教育主要是文法学校高等教育比较发达,另有教育皇室子弟的宫廷教育。,教会学校有两种:修道院学校和主教学校(也叫座堂学校)。前者培养修士,注重祈祷、读经、抄书等;后者培养神职人员,教学内容是神学和“七艺”、哲学、文学等世俗学科。,(二)教会教育,与世俗教育并行,教会也重视教育。东正教是拜占廷帝国的国教,但它受皇帝控制,教会的特权是由皇帝给予的。,1、继承了古希腊和罗马文化教育特点; 2、在世俗教育中私人讲学之风盛行; 3、高等教育比较发达,重视法学、医学和哲学教育; 4、教会教育和世俗教育并行不悖。, 拜占廷教育的特点:,1、保存和传播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 2、拜占廷文化对东欧斯拉夫民族的文化、 学校和宗教影响很大。 3、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拜占廷教育的影响:,伊斯兰教诞生之前,阿拉伯文化比较落后,阿拉伯人的精力主要消耗在互相残杀的内战上。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麦加人穆罕默德借天神“安拉”之名,以古兰经为教义创立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以一神教取代原各氏族部落的多神教,以共同的宗教信仰把阿拉伯各氏族部落团结在伊斯兰教旗帜下,为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思想基础。,二、阿拉伯的教育,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穆罕默德死后,他的继承人哈里发不断对外扩张,于公元8世纪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萨拉森帝国。 帝国后来分裂为三:黑衣大食(巴格达)、白衣大食(科尔多瓦)、绿衣大食(开罗)。,1、昆它布:一种以宗教教育为核心的初级学校。 2、宫廷学校:对王室子女进行教育的重要机构。 3、宫廷沙龙:贵族、朝臣和富贵人家效仿宫廷在府邸邀请著名学者研讨学术,举办沙龙。,阿拉伯教育以伊斯兰教为中心,具有强烈的世俗性。其教育机构形式多样:,4、学馆:学者在家讲学的场所,私人讲学的重要形式。 5、清真寺:伊斯兰教徒聚会和礼拜的圣地,也是重要的教育场所。 6、图书馆:特殊形式的高等教育机构。 7、大学:著名的有巴格达的赫克迈大学、开罗的伊勒姆大学和科尔多瓦大学。,1、具有强烈的世俗性和宗教宽容性,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 2、推行开明的文教政策和鼓励学术研究,注重科学教育; 3、尊师重教,教育机会均等; 4、实用科学与神学并存,教学组织学生多养化。 5、教育实践发达,但教育理论贫乏,致使其影响力较弱。, 阿拉伯教育的特点:,1、保存和传播了古代文化; 2、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3、在数学、化学、天文学和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对世界文化教育作出了独特贡献。, 拜占廷和阿拉伯帝国教育的影响:,近代教育,第七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封建主义和天主教会的文化革命运动,也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它是继古希腊罗马文化繁荣之后在欧洲出现的第二个文化高峰时期。它最先发端于意大利,后波及北欧的荷兰、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地。,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封建制度逐渐解体,封建贵族的势力被削弱; 骑士制度日益成为历史的陈迹; 宗教中的人性化色彩不断加重,僧侣和隐士的苦行主义遭到反对; 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中世纪大学的产生给中世纪后期的文化与学术带来了活力; 中世纪后期文学中,强调人对自身、对自然的热爱。,一、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教材156),文艺复兴的内容是一场资产阶级文化革命,是一次新文化运动; 其表现形式是古典文化的复兴; 其实质是继承、利用和发展古典文化中反映人性和人的世俗成就的思想去对抗以神学为中心的封建文化;并以此创造一种新的文化和世界观(即人文主义文化),为新兴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做舆论准备。 指导思想:人文主义。,二、文艺复兴运动与人文主义, 以“神”为中心; 人在上帝面前无知、无能、无助; 人必须服从教会的教义和教规; 人天生具有原罪,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 身体是灵魂的监狱; 一切知识来自神启,科学和哲学是教会的 奴仆。, 封建文化的基本特征:,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和出世观,歌颂世俗以蔑视天堂; 标榜理性以取代神启; 提倡人性以反对神性; 提倡人权以反对神权; 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宗教桎梏。, 人文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研究古典文化的学者一般称为人文主义者。与世俗人情有关的学问被称为“人文学”。,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有弗吉里奥、维多里诺、格里诺等; 北欧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有伊拉斯谟、维夫斯、托马斯莫尔、温菲林、比代等。,三、人文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经历了文艺复兴前期、文艺复兴后期和宗教改革时期三个阶段。,(一)文艺复兴前期,其二,在培养目标上,前者在于培养富有自由和平等精神的公民(共和制),后者在于培养理想的统治者如君主和朝臣(君主制)。,意大利与北欧人文主义教育的差异:,其一,在教育内容上,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具有世俗性,而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则强调虔诚与道德的价值;,1、重视古典学科; 2、重视古典语言,忽视本族语教学; 3、强调教育与社会的联系; 4、强调人的身心和谐发展; 5、教育表现为明显的形式主义。, 意大利与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共同点:,1、重视教育的世俗性; 2、更加贴进现实生活; 3、学科范围更加扩展;,(二)文艺复兴后期,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有意大利的卡斯底格朗,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英国的埃利奥特和培根等。,后期与前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差异:,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人文主义教育即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1、古典主义(古为今用,托古改制)2、重视教育的世俗性;(培养人的智力,社会适应能力,学科范围更加扩展)3、更加贴进现实生活;4、是一种宗教性5、是一种贵族性的精英教育;6、提倡新的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归纳法、观察法等;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文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和贵族性。,一是新教反对旧教欺世敛财、繁文缛节、陈规陋习、荒淫无耻; 二是主张信仰得救,否认教会绝对权威。,三、新教教育,爆发于1517年的宗教改革运动,其矛头指向声名狼藉的罗马天主教会,其实质是企图以一种符合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新宗教去取代原有的宗教。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在宗教领域的继续。宗教改革者所主张的宗教称为“新教”,以区别于天主教旧教。, 新教与旧教的区别:,1、主张由国家管理教育; 2、提出实行强迫义务教育; 3、建立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新体制。 路德派的教育思想后由梅兰克顿、斯图谟和布根哈根等教育家付诸实践。,新教分为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派等众多教派,由于各教派主张不同,对教育影响深刻。,(一)路德新教对教育的影响,1、重视教育对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和宗教生活的意义; 2、提出普及免费教育的主张; 3、重视人文学科的价值和法语教学。,(二)加尔文新教对教育的影响,1、教会管理学校,政府不干涉教育; 2、重视古典文化的学习,教育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 3、教学内容服务于世俗生活,教育目标注重培养在社会生活中有所作为的绅士; 4、加强英语教学,古典语言的地位下降。,(三)英国国教派对教育的影响,1、改组宗教裁判所,加强思想控制; 2、发展耶酥会与新教抗衡; 3、确认教皇为教会的最高权威,宣布新教派 为异端; 4、积极推进海外传教。,四、天主教教育,随着新教势力的不断壮大和天主教会内部危机的日益加深,16世纪中叶罗马天主教廷开始采取措施遏止宗教改革运动,史称“反宗教改革运动”。, 反宗教改革的措施:,耶酥会是一个隶属于罗马教廷的国际性宗教组织,它把兴办教育作为实现其宗教目的的重要手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耶酥会学校的成效: 1、完备的组织管理:耶酥会章程 和教学大全); 2、重视师资培养和训练; 3、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富有成效:谈话与竟赛。 4、很少使用体罚,师生关系融洽。,三种教育力量的冲突与融合其结果: 一方面,走向宗教宽容,带来思想的大解放,为近代科学和哲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涌现出一批科学、哲学和艺术巨匠。(如牛顿、布鲁诺、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波义耳、哈维、笛卡儿、培根等等)。,五、三种教育力量的冲突与融合,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和天主教教育三种力量既有相互冲突的方面,也有相互融合吸收的方面。,第三,相比而言,人文主义教育倡导的世俗性比较肤浅,仅局限于上层社会;而宗教改革带有广泛的群众性,其世俗性也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教育才是一种真正充溢世俗精神的新教育。,另一方面,三种教育力量的冲突与融合,奠定了近代西方教育的基本格局,宗教改革运动的结束意味着西方教育近代化历程(即国家化、世俗化和普及化)的真正开始。,第八讲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夸美纽斯(1592-1760)是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受宗教的影响,同时也接受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新思想,因而在其世界观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宗教唯心主义、人文主义、培根唯物主义感觉论和民主主义的成分。,大教学论是西方第一本独立形态的教育学著作 母育学校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著作 世界图解是西方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启蒙读物,夸美纽斯既是一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长期担任拉丁文法学校校长,有40余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同时也是一位教育著作家,据统计其著作多达256种,其中,1、教育目的:反映了夸美纽斯世界观中宗教性和世俗性之间的矛盾。一方面认为教育最终目的在于为来世的永生做准备;另一方面认为教育有其现世目的,人应该过好现世生活。人的现实生活包括服务和享乐,服务是为社会、国家和别人服务,享乐是指心灵的快乐。, 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教育目的:就是通过教育使人认识和研究世界上的事物,培养和发展各种努力、德行和虔信,使人能理解万物和利用万物为人类服务。 2、教育作用: (1)社会作用:把教育看作是改造社会和建设国家的手段。认为教育能使社会减少黑暗、困扰和倾轧等。(2)人的作用:只有受到适当的教育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3、教育适应自然原则:贯穿整个教育体系的指导原则。 夸美纽斯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一种起支配作用的普遍法则,

    注意事项

    本文(中外教育史考研培训讲义(外国教育史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