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产业及其投融资体制.docx
深圳走向世界文库高科技产业和投融资体制李万寿 著内 容 提 要目前,欧美和西方国家依靠高技术巩固其主导地位。深圳块市竞争力也同样取决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深圳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可以采取哑铃模式,一头在外,一头在内,高新技术项目可以采取国内开发、国外引进等多种办法。引进的渠道有很多:可以引进失去保护的专利产品,可以引进已步入成熟阶段的产品,可以引进军转民技术,可以引进掌握最新技术的人才,连带技术一起引进。在欧美的华人科学家正步入丰收的季节,深圳可以制定一系列引进人才、引进项目、支持高科技创业的配套政策,把他们的成果转化为深圳的产品、产业和生产力。项目的引进需要资配套。资金如何筹集?近二十年,高科技与资本市场的发展互为因果,互为条件,使得纽约这一国际资本市场以惊人的速度膨胀,成为国际融资的重要场所。创业投资和项目融资成为支持美国产业重要的融资方式。吸引国际资本的路径和方式很多,深圳关键在于要有一批人懂得国际金融的理论知识,熟悉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工具运用与投资组合,必须有专门机构、懂行的人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操作。杀入国际市场,尤其是欧美市场,深圳市可以多条腿走路,既可以直接杀入国际资本市场,也可以先借桥过河,依靠投资经纪人;也可以与国际创业投资者本身直接对话与谈判。考察西方的金融与高科技,可以借他山之石攻玉。深圳有许多潜力还没有挖出,资源没有很好地利用,深圳的财力还没有充分地集中,土地收入流失,垄断资源没有转化为可以流动的资财,政府可支配的资源没有转化为政府可支配的财力。本书对如何用好政府的投资资金,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编 者 的 话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的创造作用已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因此,国内外相当多的专家学者和行政官员们不约而同地推出了生产第四要素理论,认为生产之所以能够发生并持续进行,除需要土地、劳动和资本外,还必须存在第四要素管理。理解管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并不难。我国古代有名的“田忌赛马”故事就告诉人们,管理往往是成败的关键。难的是如何了解和掌握现代化的管理知识和方法。对年轻的深圳市来说,这点尤为迫切和重要。特区的倡办者邓小平同志在特区成立不久时就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建立特区以来,深圳通过引进外资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吸收了国外先进的科学管理经验,对管理现代化城市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相对来讲,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管理经验仍很不足。深圳目前正处在重大的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深圳要建立社会主义新型的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城市各项功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同国际经济和惯例接轨。随着深圳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深度的推进,一系列的问题开始出现并困惑着深圳,现代化城市管理经验不足掣肘了深圳迈向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步伐,城市管理水平高低是关乎深圳以何种姿态跨入21世纪的战略性问题。江泽民同志曾强调,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认真学习世界各民族的长处,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增强我们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祖国的发展”。只有站在人类文明的肩膀上,深圳才有可能建立世界一流的城市管理和企业管理。要做到这一点,途径有很多,但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让一些行政和企业领导干部到香港和国外发达城市去学习、观察、思考,将他们带回来的成果加以汇集、整理、消化,为我所用。基于这种思路,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10年里,深圳将有计划地逐年派出领导干部“西行取经”。其成果将逐渐沉淀下来,编入“深圳走向世界”文库,以献给那些有志于中国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建设的有识之士。本文库的推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深圳的城市管理开始走入一个新的阶段。期望能为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和衔接国际惯例作些有益的帮助。对于21世纪的中国有什么样的影响,由未来去评说吧。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国际性城市目标与国际科技资本市场8第一节 规划目标要求深圳走向世界9第二节 如何看待欧美的资本市场14第三节 如何迎接新生代华人的丰收季节18第四节 如何对欧美展开有效的公关22高科技篇26第二章 高科技产业选择26第一节 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选择27第二节 赶追世界信息产业最新技术水平40第三节 形成中国南方的电动机与电动车生产基地51第四节 大力发展生命科学产业55第五节 重视发展软件产业62第三章 高科技成长环境85第一节 引进高素质科技人才86第二节 建立高科技风险机制95第三节 提供配套优美的高科技产业园区环境102第四节 建立高科技的服务体系108项目融资篇112第四章 项目融资的资本市场选择113第一节 国际资本市场流向114第二节 国际资本市场结构119第三节 资本市场上的资金125第四节 境外投融资窗口135第五章 融资方式的多元选择139第一节 债务融资140第二节 产权融资143第三节 资产证券化融资(ABS)147第六章 项目融资的基本内容158第一节 项目融资的基本操作159第二节 项目融资的文件准备171政府投资篇185第七章 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设想186第一节 将政府投资由“行政性投资”转向“经济性投资”186第二节 由“隐性基金”转向“显性基金”205第三节 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209第四节 重组国有资产投融资体制215第八章 组建开发性投资公司226第一节 组建城市建设类投资开发公司228第二节 组建深圳公用事业类投资开发公司233第三节 组建产业类投资开发公司237应对危机篇242第九章 危机与决策243第一节 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244第二节 建立科学决策机制255第十章 成立驻美招商引资机构263第一节 驻美办事处的体制设计263第二节 办事处的工作重点是高科技和金融271第三节 树立深圳形象于美国主流社会272后 记277致 谢282参考文献284前 言深圳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将第一批、第二批优秀领导干部境外培训班送出境外,希望他们系统地、深入地、透彻地了解西方经济社会运作情况,学习西方经济管理与政府管理中一些值得借鉴的制度和做法,提出改善深圳管理的操作性方案,这一举措必将大大推动深圳的“第二次创业”,加快深圳迈向国际性城市的步伐。在深圳的编年史上抹上重重的一笔。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提出,深圳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把深圳建设成为产业先进、环境优美、生活质量较高的国际性城市。这一战略构想的实施,关键是技术和资金,笔者以此作为出国进修的中心课题,对国外的资本市场和高技术产业进行深入系统地考察。当今世界的重大变化就是,高科技成为国力综合素质的体现,资本经营代替商品和劳务贸易。高科技与资本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以解决资金和技术的来源为目的。深圳“九五”计划的实施需要2000亿元的庞大资金,到2010年深圳需要8000多亿元的巨额资金。在国内资金市场持续紧缩,香港资本日益减少的情形下,深圳要筹到如此庞大的资金,只有挖潜与境外融资两条路,希望通过对国外资本市场的系统考察,提出深圳引进国际资本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并对改善深圳政府资金运作,提高政府资财使用效益提出一些建议。同时,笔者对高科技资本市场特别予以更多的关注,试图为深圳引进国外的高技术人才高技术项目和高科技的风险资本探索一条路子。以技术含量高的跨国资本为考察重点。综观深圳现有产业结构,主要的问题是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管理水平差,这些问题与深圳的资本结构有着紧密的联系:深圳的资本以外资为主,外资又以港台资本为主,港台资本主要是中小资本。这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深圳的产业结构。深圳在香港回归后,主要的问题是深港合作。深圳与香港有合作,但也有竞争。产业资本的来源应该逐步以港台转向欧美;高科技资本应该充分发挥深港合作的优势,利用香港金融中心的功能,建立深港高科技产业区,吸引风险资本。深港之间的合作,深圳需要有明晰的思路,深圳才能强化自己的竞争力,才能为稳定香港繁荣香港起到促进作用。以实证操作为考察的路径。考察国际资本市场的融资和高科技引进,关键是如何将理论与实际操作有机结合。首先,必须熟悉和掌握国际上关于资本流动、金融市场和高技术转移的最新理论与最新工具书,必须从理论上、概念上清楚当前国际资本的动作方式,否则考察就会盲目而无实效。第二,一定要有实际的操作与运用,资本理论、金融理论书本很多、概念与工具就是那么几种,是否应用自如,全靠实际的操作,因此需要以两到三个实际案例为基础,进行融会贯通。因此,一定要与工作结合起来。第三,从理论到实际操作,再从操作中加以升华,提炼出一般性的思路,提出深圳可以操作的方案。按照这一办法,笔者浏览了几十本书金融方面的书籍,走访了20几家融机构和130多名科学技术专家,凭借对理论、概念的理解,及对金融网络清晰的把握,与专家们进行探讨,力图找出比较实用的路子。以广泛的关系网作为研究的资源。在这8个月期间,为了使工作更有实效,需要对工作时间作出科学的安排。头两个月是理论学习与关系网络建立阶段。第二个两个月是广泛访问专家学者,听取他们意见的阶段;第三个两个月是整理资料形成思路的阶段。最后两个月是回炉、反馈,反复斟酌、修改的阶段。8个月的时间是漫长的,要度过孤寂的8个月要有意志力和修养。8个月的时间又是短暂的,要对问题作更透彻的了解,并要建立深厚的工作网络,需要8个月有较高的效率。科学的安排对于高质量地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的调研课题,至关重要。以宣传深圳为出国培训的义务。深圳市选派青年干部到境外进修的计划从一开始就受到境外各界的关注,美国的中文报纸侨报、世界日报和英文报纸纽约时报都予以报道。所接触到的美国的社会各界人士,都非常赞赏深圳领导层的远见卓识和开放胆略。美国前国会参议员班纳特先生在信中说,两年前我荣幸地访问了深圳,没想到深圳今日能这样大规模派遣青年官员来美受训,相信深圳定会有美好的明天。美中经济学会会长尹尊声先生表示,深圳担负一定领导职务的年青干部到境外进修,反映了深圳决策层的思维层面具有全球竞争意识,从你们提供的规划资料和你们被成功派遣的举措看,证明深圳不仅能提出建设国际性城市的构想,而且还有魄力去逐步实施这一宏伟蓝图,现在中国许多城市都有这一构想,但国际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体制机制的设计到微观层面的管理都需要系统地借鉴国际惯例,没有大批大批的通晓国际惯例、熟悉世界先进技术和精通国外法律的人才是办不到的。哈佛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登曼教授指出,深圳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应当被俄罗斯改革者们所借鉴,深圳政府又有远见地实施境外人才培训计划,说明深圳更加开放,向国际性城市迈出了重要一步。与我共同上课的法国、土耳其、巴基斯坦和斐济几位同学都对我说,我们知道中国有个深圳,没有想到中国开放得这么快,深圳一夜城的奇迹真是不可思议。在美国的许多新老华侨对我们表示,我们知道深圳是个口岸城市,但没有想到深圳这么初具规模,没想到深圳对国际性城市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有这么大的气魄,没想到深圳这么重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有些老华侨有些动感情地说,台湾不要太骄傲、太自大了,我看大陆如有像深圳这样的发展,不用50年,一二十年就会赶上或超过台湾。连台湾在美的经济文化办事处的官员也在一次民间聚会表示,没想到深圳派出官员到发达国家系统取经,这表明大陆的发展有望啊!在8个月短暂的实地考察中,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同欧美的差距正在缩小,但绝对差距还非常之大,深圳要有紧迫感,危机感,要主动出去,走向世界。在美国,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美国的霸主心态,其霸权主义不仅体现在对邻国的古巴政策上,也体现在联合国事务干涉上,也体现在对中国的外交政策上,美利用台湾问题要挟两岸,利用人权等问题对中国威逼利诱,一部分美国议员公开喧嚷要扼制中国。近几年大陆的经济发展明显加快,中国在美国对外关系中愈来愈重要,美籍华人的地位也相应提高。“中国经济越发展,我们的地位就愈高”。这是几千万华侨的期待。诚然,中国的经济特别是高科技和第三产业,与美国还有巨大的差距,人民的生活质量差距也较明显。但是,如果能再有18年的发展,中国与美国的差距就会大大缩小,一位老华侨兴奋地对我说,我看这样的趋势下去,中国不用50年,30年就能赶上美国。二战以后,美国一直领导着世界的产业革命和技术创新,运用高技术产业和金融市场主导世界经济体系,一般的加工产业则逐步转移到境外。因此美国不仅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品市场,也是一个庞大的高科技园区、资本市场,深圳要加快开放步伐,加速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将重点转向拓展欧美市场,特别要重视拓展美国的市场,引进深圳所需要的技术、资金和设备,出口深圳所生产的产品。深圳在美国的知名度小,远不及浦东,连华人对深圳也是一知半解,深圳形象还没有在美国树立起来。这次深圳进修人员的派出对改善深圳形象有很大的帮助,但远不够满足拓展欧美市场的需要。如果我们深圳对美国的市场了解不透、信息不灵、渠道不畅,不能很好把握美国的工作方式和运作机制,不能按美国的惯例办事,我们对美出口市场的拓展,高科技的引进和资本市场的利用就不会有大的成效。有鉴于此,建议成立驻美办事处,挑选精兵良将,并以良好的机制组织这个办事处的运作,使其在项目选择、技术引进、资金融通和进出口上发挥桥梁作用。美国自二战以来,几十年长盛不衰,主要在于具有一套完备的法制体系,为个人的创业、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与此同时,美国保持其移民社会的特点,每年引进吸收几十万世界各地的专门人才,深圳有着与美国相类似的特点,今后的发展不仅要求继续改善广纳国内人才,以科技人才兴市的政策,还需将眼光转向国外。80年代出国留学生,他们勤学肯干,大都功成名就,成为美国各大机构的骨干,纽约总领事馆认为,现在正是这些留学生丰收收割的季节。许多人在美拥有高薪厚禄,但报效祖国的拳拳之心依旧,如果深圳有配套的政策,广纳贤士,吸引他们中间优秀人才到深圳工作或创业,对于缩短深圳与国际先进水平间差距,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会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总之,这次的境外进修使一大批干部真切地观察了西方社会,既感受到差距与压力,又体会到民族振兴对两岸三地的鼓舞与激励。毫无疑问,这次考察对我本人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将对以后的业务工作产生重大影响。第一章 国际性城市目标与国际科技资本市场深圳即将步入21世纪,深圳以什么样的国际性城市形象步入21世纪?深圳已面临着香港回归后的挑战和机遇,深圳拿什么同香港进行合作?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只有两个字:实力!我们可以摊开一厚本的规划红皮书,向所有提问者展示我们走向21世纪的宏伟蓝图,展示我们与香港进行合作的雄韬伟略:到2010年,深圳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工业为基础,第三产业为支柱,把深圳建设成为国际性城市,逐步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生产基地和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商贸中心、运输中心、信息中心和旅游胜地,对香港的稳定繁荣发展促进作用,当好枢纽、通道。但是,掩卷沉思,我们所需的高技术从哪里来,是自我开发,还是引进,我们引进、我们发展、我们建设所需的庞大资金怎么解决?第一节 规划目标要求深圳走向世界按照深圳市人大二届二次会议通过的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所确定的规划目标,“九五”期间,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增创新优势,提高整体素质为根本措施,以率先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经济结构、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以建立高新技术开发基地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贸中心、运输中心和旅游胜地为突破口,继续发挥开放窗口、改革试验场作用,发挥对稳定香港繁荣稳定的促进作用,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为把深圳建设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管理先进、生活质量较高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奠定基础。深圳的历任班子都致力于国际性城市的建设目标。这是深圳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进行二次创业的需要,这是深圳迈向新纪元的时代呼唤!深圳的规划目标要求深圳视野更加宽阔,瞄准世界先进水平求更大发展。新任市委书记张高丽同志更加重视国际性城市的建设,要求各行各业瞄准国际先进水平,高起点地思考问题,高标准地建设城市,高质量地管理深圳。这就要求深圳必须走向世界。一、深圳在世界中的位置深圳走向世界,意味着深圳必须了解世界,必须了解深圳在世界中的位置。谁都知道,这一位置亦不是仅仅限于地理位置。深圳毗邻香港,是中国与外部世界交往的通道,深圳过去18年利用这一优势获得了先发优势,初步建立起第二、三产业并驾齐驱,高新技术产业突飞猛进的产业格局,城市经济规模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第七、在全国省市中名列第十二名,并且大有位次前移的可能。然而,这一优势正在因为香港回归后与内地全方位合作而削弱。深圳发展的潜力有可能受到进一步的抑挫。深圳必须在更大的世界坐标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从整个全球的角度考量深圳,深圳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城市。深圳虽与世界伟人邓小平联系在一起,但是世界只记得住伟人邓小平,并不一定记住深圳。外部世界并不真的了解深圳。多数人对深圳的印象是模糊的,绝大多数人亦不知道深圳的存在。出国后对深圳的介绍总要与香港连带起来。即使知道深圳的商人们,许多仍以为深圳仅是一个口岸、一个商埠,哪能上什么高新技术项目。这就是为什么深圳不如上海的地方。深圳要走向世界,必须先树立起自己的形象,树立起在世界的形象。二、深圳走向世界的机遇深圳过去的18年正好赶上世界产业转移第一次浪潮的浪尾。六七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将传统工业以及现代化工业的边沿产业向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国家与地区转移,80年代这股转移的浪潮又从亚洲“四小龙”向中国及亚洲“四小虎”转移,深圳正赶上这一浪潮中的最后一波。深圳抓住了这一机遇,珠江三角洲也抓住了这个机遇,借地利人和,抓住了天时。因而,深圳建立起工业门类比较齐全,以电子工业、医药、医疗器械工业、服装纺织工业、食品饮料工业和建材工业为支柱的产业格局,高新技术产业中的边缘产业充分得到发展,到1997年深圳工业总产值1255亿元人民币,加上90亿美元的“三来一补”,全市形成了近3000亿元人民币的生产能力,产品的70%出口到国际市场。深圳已经步入了第二个18年,随着世纪的转换,深圳将要赶上第二次产业转移的浪潮。二战以来即50年代初步产业化的现代高技术产业许多已步入成熟期,许多边缘产业正在大规模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次转移没有第一次浪潮的一波接一波,它是从发达国家与地区同发展中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同时或者先后发生产业的产业升级转移浪潮,这是由于以电子信息技术和基因工程为代表的尖端技术在许多领域出现了重大突破,并将迅速地投入产业化,导致相关产业的升级换代。这次产业转移是从边缘产业开始,逐步向核心产业推进,如计算机是从组装再到元器件,元器件先是从非关键器件再到关键器件。核心技术离尖端技术一般有35年的差距。而目前我们所引进的高新技术一般差距是在510年左右,我们发展的先进工业的技术一般在1015年左右,传统工业在20年左右。所以这次浪潮给深圳的机遇是,整体提升深圳的工业以及产业素质10年左右,高新技术与国外高尖技术产业的差距将缩短至35年,这就意味着即使整体水平上我们可能仍然赶不上发达国家,但是可以大大缩短差距,甚至在某些技术上能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三、深圳必须走向欧美世界世界的经济地图存在南北差距,存在着欧美与非欧美的差距。深圳在拥抱第一次产业转移浪潮时,主要接过东亚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的淘汰产业,深圳接过的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成熟产业,深圳以香港为桥梁走向了西方世界,打开了东亚与东南亚的市场,深圳通过香港中转对欧美进行市场拓展。深圳如果仍然受制于这种格局,就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第一,深圳对产业的选择被动地受制于东亚、东南亚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发展策略,不能主动地跳开局限,直接引进处于新产业升级浪潮上第一波峰的产业项目。第二,深圳对资本的选择受制于东亚、东南亚的资本结构与资本策略,不能积极引进技术含量平均水平居高的欧美跨国资本。第三,深圳受制于东亚、东南亚经济秩序与经济水平,类似东亚与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就会置深圳于死地,影响深圳的竞争力。深圳“九五”至2010年计划是宏大的,目标是明确的,实施“九五”至2010年计划的措施也必须是具有国际视野水准的。“九五”至2010年计划期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要成为全国的基地,城市建设需要1万多亿元的投资,更需要广阔的视野。我们知道自己的家底,我们也曾仔细地盘算过如何筹到1万多亿元的资金。1万多亿元人民币似乎是个天文数字,而我们有把握筹到的只有1/3左右。我们毫不含糊地将眼光转向外资,希望外资能填补这巨大的缺口。可是,让我们仔细研究深圳的资本来源结构,我们不禁怀疑,一直是深圳金库般的香港,还能源源不断地向深圳输入多少外资?我们屈指心算,作为外资载体的香港企业几乎99%都在中国大陆有了投资,这些企业还有多大的融资能力进行新增投资?即使还有新增投资,他们能带给我们无限渴求的高技术产业吗?我们不能仅仅是无奈地将眼光游移到欧美市场。我们必须主动积极地开拓这一庞大的市场。过去,我们对欧美资本家们的心情是矛盾的,我们一直盼望着他们进入深圳,我们也曾不止一次地组团进行游说,但是我们的收效不大。因而我们又对这么庞大的欧美市场疑惑不解,这些投资者对中国、对深圳是否是真心实意?但是,当我们面对上海、天津等一批城市欧美资本大批进入时,我们有些坐不住了。第二节 如何看待欧美的资本市场欧美资本不仅仅是金钱的符号,而且更重要的是技术进步的象征。近一百年来,欧美资本虽然在技术发展上的优势正在受到日本的挑战,但普遍来说仍未丧失技术领先的优势。因此欧美市场对中国特别是对深圳而言,不仅仅是一个出口市场、也不仅仅是一个资本市场,而且还是技术的市场源泉。一、欧美市场繁荣的秘底欧美市场持续繁荣得益于它们持久的技术领先优势。欧美的高技术创造高额财富,它们庞大的资本市场又使财富成倍扩张。欧美如今是一个高度金融化和高技术化的经济区域,增强他们国家各自实力的不是金融便是高科技。欧美在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垄断了先进技术,相应地垄断了高科技产业,以垄断优势赚取巨额财富,加速财富和资本的积累,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这一道理并不是人人都明白,国人在考察欧美时常有感慨:“凭什么欧美这么有钱?他们的城市跟我们深圳差不了多远,甚至还破嘛!”我有时也不明白。但是,我们透过表象观察它们的内在机能,就知道它们靠的是金融,靠的是高科技,两者已扭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欧美的杀手锏。二、欧美资本的近亲流动欧美的资本市场庞大得惊人,二战后建立起来的美元体系,帮助欧美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使得全世界的资金都往欧美流动,连日本这样富有的国家,银行家们也要拥资大举进入纽约,进入华尔街。这么庞大的市场,它的市场流向并不完全是按照纯市场的机制进行运作,资本的运作就是嫌贫爱富,这不仅体现在对资本家的选择上,也体现在地区流向上。自50年代以来,欧美资本多在发达中国家之间流动,到了80年代它也在同文同种的国家之间流动,与欧美保持着特殊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自然也享受了这庞大资本市场的优厚。南韩、日本乃至香港、台湾、新加坡都从中获得特惠、优惠,对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中国是一个典型的新兴市场,庞大的市场和巨大的商业机会也驱动着胆子较大的冒险家们涉足中国大陆。我们从各种渠道了解到,欧美资本进入中国乃至深圳多了起来。但是,目前进入中国大陆的远不抵它们进入南美市场的数量,而进入中国深圳的更是微乎其微了。欧美资本市场超过了20万亿美元的资产,没有多少是进入了中国大陆。南部美洲、南部非洲是欧美资本重要的地方,因为哪里渗透进了欧洲的文化,涌入了同肤色的人种。中国既没有这一特点,也与欧美没有建立特殊关系,这就使深圳吸引欧美资本增加了几分难度。三、中国吸引欧美资本的障碍“新兴市场”作为现代经济学的一个新概念已写入了教科书,为什么投资者们总是徘徊在最大的新兴市场门口?中国是一个庞大的潜在市场,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但是,欧美资本滞足不前于中国大门的情结还没有人打开,“洋鬼子”总是认为进入中国市场的风险太大,中国对他们而言真是欲进不能,欲罢不忍。除了他们常挂在嘴边的政治风险外,洋资本家们最担心的是什么?是中国人的信用!他们经常抱怨他们几乎无法忍受的事情:中国一批又一批的官员来访,声称有重要的商务,需要派出高层管理人员接待,这边正而八经,却不见对方有什么商务项目和成熟的项目方案;中国一个地方又一个地方带来一批又一批的项目介绍资料和企业介绍资料,他们从中看不出所以然,项目的前景、利润、生产经营计划以及预测的依据、经营的风险等等,都没有具体可信的描述与分析,他们从中找不到任何可以作出初步决策的依据,他们悄悄地告诉我们,每次官员们一走,那些项目资料都通通扔进了废纸篓!他们还抱怨:摸不透中国人的规则,今天这个人同他们联系得好好的,建立了沟通,有了一些友谊,明天可能就找不到这个人了。他们觉得,中国人办事没有连续性,与中国人打交道,成本太大。这就是社会文化的差异。当我们要引进欧美资本时,我们就得主动逾越这一差异,按对方的规则办事。四、按国际惯例拓展欧美市场我们国人试图打进欧美庞大的资本市场,许多都徒劳无功、无功而返,关键在于他们对这个市场根本不了解,他们不了解对方的文化、对方的规则、对方的要求。不知彼,就会屡战屡败。即使我们看到了欧美资本市场的潜力,我们也如同对待刺猬一样,无以下手。我们花数千万元的钞票,不厌其烦地试图叩开这扇大门,我们找不到“芝麻、芝麻开门吧”的秘咒,因此,我们不得其门而入。但是,上海、天津等城市还是设法解开了秘咒,上海派出了100多支“远洋企业船队”在欧美登陆经营,天津在欧美成立“联合船队”企业集团。由于他们的先遣部队帮他们探清了进入欧美资本市场的门径,因此他们成功地引入了一大批欧美资本,而且主要的还是跨国资本。他们的秘诀就是按国际惯例办事。深圳懂得了这些,掌握了国际规则,深圳就会成功地迈出国门,走向欧美世界。第三节 如何迎接新生代华人的丰收季节华人移民有过辛酸的历史,在美利坚的国土上我们中华的第一代移民缺乏当时母国的支持,度过了屈辱的100多年;我们中华的第二代移民多是战乱时期离乡背井的贫困农民,他们的形象成为欧美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中国人的形象代表。直至第四代仍无力回天。现在是第五代华人的丰收季节,这一新生代华人完全改变了中国人的形象。一、重视新生代华人资源80年代出国留学的学生许多没有走上归国之路。从短期看,是中国的损失;从长期看,是中国的财富,是中国发展经济的资源。80年代陆续出国的留学生、访问学者以及移民,有文化、有学历、有专才,他们陆续进入欧美各个领域,成为一些重要专业的骨干,他们试图进入欧美的主流社会,这一支为数不少的新生代华人正在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引致欧美政客们的惊慌,担心华人将继犹太人、意大利人、黑人之后成为影响欧美社会的新的政治力量,才掀起了一股以政治贿选案为借口的反华浪潮。但是,新生代的华人在科技界成为主力军是不争的事实,去到欧美任何实验室和工业企业,都会闪动年轻中国人的身影;不仅如此,在欧美的律师界也崛起了一批既懂法律,又懂政治经济的律师专业队伍。这是一批我们可以倚重的队伍。现在是新生代华人的丰收季节,谁去收割了,谁就先占有了丰收的果实。但是,我们若不抓住机遇,丰收的果实就会被人摘走。年轻的一代华人都先后得到了硕士、博士,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也有了一定的职位和经历,许多人成为生产企业的骨干,许多人成为科研队伍的带头人。许多人才三十出头、四十左右,却早已是欧美顶尖级、世界顶尖级的专家。他们掌握了世界第一流的实验设备,创造了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如果我们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我们取得了他们的合作,我们就可以跳跃式地越过几个阶段,跻身于世界最先进的高技术产业之列。谁先行动,谁就走在前头,就看深圳能否抓住机遇。二、深圳有条件吸引游子踏上归程新生代华人对母国有解不开的情结,他们有深厚的中华文化,他们经历风雷雨雪和坎坷,他们也目睹了中华大地的浮沉变化,他们体会到中国经济政治地位持续上升的影响。他们关注着中国,也寻找着回国创业的机会。他们有了洋房子、汽车,有了收入不错的工作,但是那份中国心促使他们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对张明敏“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有着强烈的共鸣。他们不甘于为洋人打工,而希望胸中的满腹经纶,全身的智慧才干能效劳于中国的事业。许多人对我们讲,一旦时机成熟,他们还要回去!新生代的归国之路是曲折的,他们想回,又担心没有相应条件、环境和充分的自由。什么叫条件成熟?依他们在欧美的积蓄,在深圳买房子、买汽车都不是难事,什么使他们犹犹豫豫?他们关心的环境与条件肯定不再是房子和汽车,而是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职业环境和创业氛围,他们担心的是来去不那么自由,他们担心科研经费不足、科研设备落后、人际关系复杂和缺乏支持创业的资金条件,影响他们归国之后的才智发挥。这些恰是我们一时难以说服他们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吸引他们踏上归程,必须有风险资本的支持,必须有宽松的体制环境,必须有相应的科研条件。这似乎对我们深圳是一件难事,又不是一件难事。深圳先走一步,经济实力雄厚、市场环境较宽松,又靠近香港,有足够的吸引力。深圳有条件投入财力,实行优惠政策,吸引他们归国创业,有条件成为留学生归国实现报效国家的理想。四、按价值规律采摘果实在华人的丰收季节中,深圳自然多了高新技术的来源,他们可以穿针引线,他们可以同深圳企业进行技术合作。但是,不能要求新生代华人作无偿的奉献。因为他们也要生存,也要发展。在欧美视时间如金钱的社会里,我们不能要求或者指望新生代华人为我们做无酬的劳动。我们得尊重价值规律,尊重他们的劳动,按酬取劳。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有许多采摘果实的办法,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脑子帮我们咨询参谋,我们可以利用他们提供的信息帮我们改进产品、改善产业结构,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成果进行开发生产,我们可以利用他们介绍的投资去建我们的项目。但是,我们别忘了,别让他们作无偿或低廉的服务,我们得让他们有一种理性的评价,效力于深圳比其他地方更值!第四节 如何对欧美展开有效的公关欧美人并不了解深圳,深圳人并没有在欧美建立形象。深圳是一个政治名词,她伴随着伟人邓小平的业绩出现在外面的新闻媒体。深圳并没有自己的方位。在欧美,我们在介绍自己是来自深圳时,需要为深圳加上许多定语:深圳在中国的南方,深圳靠近香港,等等。深圳,在许多欧美人的眼中只不过是改革开放的发源地,是一个改革的象征,对深圳本身并无太多的了解。这就如同许多中国人知道费城是美国独立初期的首都一样,至于费城是什么样子,在哪儿并不重要。一、深圳必须果敢走出国门如今,小平离我们而去,深圳失去了免费广告的机会,也失去了伟人的参考座标,只能以香港衬托深圳的存在和在世界中的位置。然而,我们要自己写自己的历史,深圳还肩负着“窗口”、“试验场”、“桥梁”、“通道”和“保障”、“促进”的重任,深圳还要谋求经济的更大发展,我们得让更多的投资者、生意人了解深圳,不仅要让深圳提高知名度,而且要让世人知道在深圳的生意机会。等人上门的风光已不再,等客上门也对深圳的发展造成了危害,如今我们要让外部世界了解深圳,必须设法走出国门,不仅是走出边境线,还要走出香港,走进欧美世界,让人家先了解深圳人。我们光靠参观团、考察团是不够的,走马观花,不仅对深圳的发展没有多少实际上的贡献与帮助,反而人家欧美人会对深圳人的务实作风发生怀疑,影响深圳人在外部世界的形象。二、精心推介深圳形象我们需要刻不容缓地宣传深圳,搭起深圳通往世界的桥梁。我们得有人沉下心来,专心致致地在欧美做一系列的工作,宣传深圳,推介深圳;我们得有人扎扎实实地在欧美进行大量的信息搜集、整理和传递工作,把欧美与深圳的通道打通,把深圳与世界的桥梁架起来;得有人认认真真地在欧美进行业务工作,努力树立深圳人的形象,建立深圳人的信誉。我们得意识到工作的紧迫性。我们原以为深圳在洋人中没有印象,那么“假洋人”应该了解深圳吧?但是,不幸的是,深圳在许多年轻一代的华人眼中只不过是一个新的城市,一个贸易口岸,他们并不认为是一个高科技可以生根开花结果的地方,并不认为是一个创业经商的好去处。他们了解浦东,但不了解深圳!相反地,对深圳的报道多是一些杀人、抢劫、天灾、人祸、贪污、色情,正面宣传深圳的,还不如汕头多。这就反映了一个问题:不仅欧美人没有了解深圳,就是同血同种的华人也不一定了解深圳。这充分表明深圳对外推介自己的任务有多艰巨。我们得按欧美人的方式,欧美人的逻辑,展开我们各个方面的攻关。我们要提出详细而周全的计划,我们得准备标准而令人隽永的方案,我们得挑选精良的人马,策划与实施深圳的推介计划。我们不主张冒进,但是,深圳不能再迟疑,不能做无功的努力。三、建立欧美“窗口”深圳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际性城市为目标,在发达的欧美世界不能没有窗口。深圳需要在欧美设立若干招商办事处,直接观察世界经济,掌握一手和最新投资市场信息;需要有一些人活跃在欧美的资本市场,活跃在高科技成果交易市场。我们要在欧美打出我们的牌子,树起我们的形象。我们要直接进入国际经济体系,我们就得在欧美建起我们的桥头堡。如果我们在这个桥头堡上再环视全球市场,我们就会顿时感到作为的天地太大了,天空太辽阔了。设立办事处,肯定需要投入,但我们相信,可以花小钱办大事,深圳可以办好一个个“窗口”,以小笔的投入,良好的运作机制,精良的人力活跃在欧美的经济社会中,可以节省我们在欧美市场上付出无谓的成本,可以提高深圳在招商引资、发展高新技术上的工作效率,可以对经济建设与市场开拓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作出直接的贡献。我们要直接进入国际市场,世人一脉相承,将欧美国家称为西方世界。这比唐朝时代的视野要宽广很多。历代王朝对外交往、向外借鉴吸收则兴,闭关锁国则亡,所以有唐朝创丝绸之路、西天取经。而今日的深圳,更是对外开放的产物。欲强其身,必壮其行,再兴西天取经,派人赴境外学习,目的在于全面借鉴国外的优秀管理经验,完善深圳的市场运作机制;同时,要了解西天科技的最新动向,掌握项目和资金引进的基本要求,增强深圳经济发展后劲和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有鉴于此,我将高科技、资本市场和与此相关的政府资金问题作为本次出国进修的重点,希望能为借鉴、吸收和创新提供一些启示。高科技篇深圳的发展战略特别是“九五”计划强调,今后五年乃至十五年,深圳的资本积累和资本增长,重点应放在能提高深圳产业竞争力,提高国民经济增长弹性的高科技产业。深圳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首先,必须解决产业的选择问题。高科技与传统产业并非矛盾、互不相容的。传统产业是高科技的依托与生长环境,高科技是传统产业的升级动力。没有两者的互相良性支持,高科技产业不可能长足地成长。第二,必须解决科技创新机制。科技的创新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如何刺激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不仅需要政策环境,而且需要风险投资体制。没有两者的共同支撑,深圳要成为中国的硅谷简直就不可理喻。深圳面临着新的挑战,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亚洲金融危机使我们在发展策略上别无选择,只有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世界的新一轮产业升级浪潮又将为深圳提供新世纪的机遇,使深圳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第二章 高科技产业选择深圳已确立了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产业发展战略,如何实施,成为发展的关键。我们不能将现阶段战略的立足点放在国内的自立更生上,我们得善于“拿来”,把在别国开发为时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