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基础知识之算账篇.docx
第四篇 算账篇 (一)1 怎样计算计时工资? 2 怎样计算计件工资? 3 怎样计算加班加点工资? 4 怎样计算奖金? 5 怎样计算伤病假工资? 6 怎样计算固定资产折旧? 7 什么是固定资产折旧率? 8 什么是计提折旧的直线法? 9 什么是计提折旧的工作量法? 10 什么是快速折旧法? 11 什么是双倍余额递减法? 12 什么是年数总和法? 13 怎样计算银行利息? 14 怎样计算债券利息? 15 什么是坏账?怎样处理坏账? 16 在备抵坏账法下怎样估计与提取坏账准备? 17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8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19 怎样归集和分配直接材料费用? 20 怎样归集和分配燃料和动力费用? 21 怎样归集和分配工资和福利费? 22 怎样归集和分配待摊费用? 23 怎样归集和分配预提费用? 24 怎样归集和分配折旧费用? 25 怎样归集和分配废品损失? 26 怎样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27 怎样归集和分配停工损失? 28 固定成本计价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29 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30 约当产量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31 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32 定额成本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33 定额比例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34 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有何影响? 35 品种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36 分批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37 什么是逐步结转分步法? 38 逐步结转分步法(综合结转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39 逐步结转分步法(分项结转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40 平行结转分步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41 怎样进行成本还原? 42 分类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43 定额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44 怎样计算、制定单位产品定额成本? 45 脱离定额差异怎样计算? 46 材料成本差异怎样计算? 47 定额变动差异怎样计算? 48 平行结转定额差异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四、算账篇 36怎样计算计时工资? 37怎样计算计件工资? 38怎样计算加班加点工资? 39怎样计算奖金? 40怎样计算伤病假工资? 41怎样计算固定资产折扣? 42什么是固定资产折旧率? 43什么是计提折旧的直线法? 44什么是计提折旧的工作量法? 45什么是快速折旧法? 46什么是双倍余额递减法? 47什么是年数总和法? 48怎样计算银行利息? 49怎样计算债券利息? 怎样计算票据到期日? 怎样计算票据贴现利息? 50什么是坏账?怎样处理坏账? 51采用余额百分比法怎样估计与提取坏账准备? 51采用账龄分析法怎样估计与提取坏账准备? 51采用销售百分比法怎样估计与提取坏账准备? 52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3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54怎样归集和分配直接材料费用? 55怎样归集和分配燃料和动力费用? 56怎样归集和分配工资和福利费? 57怎样归集和分配待摊费用? 58怎样归集和分配预提费用? 59怎样归集和分配折旧费用? 60怎样归集和分配废品损失? 61怎样归集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62怎样归集和分配停工损失? 63固定成本计价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64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65约当产量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66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67定额成本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68定额比例法下的在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69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有何影响? 70品种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71分批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72什么是逐步结转分步法? 73逐步结转分步法(综合结转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74逐步结转分步法(分项结转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75平行结转分步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76怎样进行成本还原? 77分类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78定额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79怎样计算、制定单位产品定额成本? 80脱离定额差异怎样计算? 81材料成本差异怎样计算? 82定额变动差异怎样计算? 83平行结转定额差异法下的产品成本怎样计算? 算帐篇 怎样计算计时工资? 实行计时工资制的单位,应付职工的计时工资是根据工资标准、考勤记录和有关制度计算的。具体计算过程又因采用月薪制或采用日薪制而有所不同。 采用月薪制计时工资时,计时工资的计算公式为: 应付计时工资月标准工资日工资额×缺勤天数 其中:月标准工资可以根据工资卡片的记录取得,缺勤记录可以根据考勤记录取得,日工资率的计算方法有如下两种: (1)每月固定按30天计算,日工资率为每月标准工资除以30天,即: 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30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日工资率时,缺勤期间的节假日也视为缺勤,照样要扣工资。 (2)每月按21天计算(全年365天扣除法定节假日天及104个公休日,再用12个月平均),日工资率为全月标准工资除以21天,即: 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21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日工资率时,缺勤期间的节假日、星期天不算缺勤,不扣工资。 怎样计算计件工资? 实行计件工资制的企业,应付工人的计件工资是按产量工时记录的个人(或班组)完成的合格完工产品产量乘以计件单价计算的。此外,生产中产生的废品,如果是材料缺陷(材废)原因造成的,则按相应的计件单价照付工资,如果是加工失误造成的,不付计件工资。计算公式为: 应付计件工资(合格品数量料废品数量)×计件单价 如果工人(或小组)在个月内加工多种不同产品,而且各种产品的计件单不同时,则分别按上式计算每种产品的计件工资后汇总即为应付该职工(小组)的计件工资额。 上述公式中的计件单价,应该是某种产品的定额工时数,乘以制造该种产品所需要的某种等级工人的小时工资率求得。 实际工作中,计件工资还可以按完成定额工时乘以工时单价(经测算确定的小时工资率)计算: 首先,计算月份内完成的各种产品的定额工时数,公式为: 完成定额工时数(每种产品完成数量×该种产品单位定额工时) 其中产品完成数包括合格产品数量和料废品数量。 其次,根据定额工时数和小时工资率计算应付计件工资,公式为: 应付计件工资完成定额工时数×工时单价 在企业实行小组集体计件工资时,应按上述方法首先计算出小组应得的计件工资总额,然后在小组成员间进行分配。 怎样计算加班加点工资? 加班加点工资,是按照考勤记录的加班加点天数或加点时数和职工的日工资率或小时工资率计算的,计算公式为: 加班加点工资加班天数×日工资率加点小时数×小时工资率 怎样计算奖金? 各种经常性奖金,包括综合奖、单项奖等,应根据企业制定的奖金支付标准和得奖条件计算。如果是按照班组集体计算的奖金,还应按统一的标准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在班组集体内部成员间进行分配。 怎样计算伤病假工资? 根据劳动保险条例及其他有关规定,职工在非工作期间如病假、工伤、公假、产假、探亲假、婚丧假期间,在规定的假期内按一定标准照付工资。这些工资必须按照具体规定进行计算。主要规定如下: 职工在工伤治疗期间,公假、产假、探亲、婚丧假期间,在规定的假期时间内,照标准工资金额发放。 职工因病请假或非因公治疗期间,工资支付标准随时间长短不同而有区别。具体规定为: 病假或治疗在个月以内,根据劳动保险条例规定,应按工龄长短和本人的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具体规定见下表(表4-1): 表4-1 工 龄支付标准工资的比例不满年60%满年不满年70%满年不满年80%满年不满年90%满年及年以上100%注:具体支付标准依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办理。 病假或非因公治疗在个月以上(长休病假),按工龄长短和其本人标准工资的一定比例支付,见下表(表4-2): 表4-2 工 龄支付标准工资的比例不满年40%满年不满年50%满年及年以上60%注:具体支付标准依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办理。 伤病假工资的计算公式为: 病假工资日标准工资×相应的百分比×病假天数 或应扣病假工资日标准工资×(相应百分比)×病假天数 怎样计算各种代扣款项? 会计人员在计算出职工应付工资后,在工资发放时,企业财会部门需要根据有关单位和部门转来的扣款通知及有关规定代扣的一些款项,如房租、水电费、家属医药费、互助金等,再计算出实发工资。 怎样计算固定资产折旧? 计算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的主要依据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固定资产的原价和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各企业应当根据具体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并根据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合理地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长短,直接影响到各期应计提的折旧额。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必须同时考虑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个方面的因素。 固定资产折旧,以固定资产的帐面原值(原价)为计算依据。 固定资产的净残值是指固定资产报废时,预计可以收回的残余价值扣除预计情理费用后的数额。由于固定资产的预计残余价值和预计清理费用难以准确计算,为了避免人为地高估或低估固定资产净残值,国家规定,各类固定资产的净残值比例在原价的3-5内确定,净残值率低于3或者高于5的,由企业自主确定,并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计算,按照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应根据核定的月折旧率和月初应 固定资产折旧率,有个别折旧率、分类折旧率和综合折旧率之分。 ()个别折旧率。是指根据某项固定资产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计算确定的折旧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项固定资产年折旧率该项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00该项固定资产原值 或该项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该项固定资产使用年限×该项固定资产原值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率该项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分类折旧率。是指按照固定资产的类别,分类计算的平均折旧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 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 ×100 该类固定资产原值 或 该类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该类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该类固定资产原值 ×100 某类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 某类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原值×该类固定资产月折旧率 ()综合折旧率。它是指按全部固定资产计算的平均折旧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月综合折旧率各项固定资产原值×各项固定资产月折旧率各项固定资产原值什么是计提折旧的直线法? 直线法又称平均年限法,它是指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平均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应计提折旧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即固定资产的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除此之外;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所取得的残值收入和支付的各项清理费用的多少对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应计提折旧额的大小也有一定影响,因此采用这种方法计提折旧时,不仅要考虑固定资产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这两个基本因素,而且应该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和清理费用这两个因素。固定资产残值收入是指固定资产清理时剩下的残料或零件、器材等残余价值。这部分残值,应在计算折旧时预先估计,从固定资产原价中减去;固定资产清理费用是指固定资产清理时所需的拆卸、搬运等费用。由于这些费用是使用固定资产的一种必要的追加耗费,因此应预先估计并连同原价一起由使用期间的产品成本平均负担。固定资产残值扣除固定资产清理费用后的净额为固定资产净残值。 综上所述,平均年限法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可用公式表述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收入预计清理费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折旧额÷12 什么是计提折旧的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指按固定资产所能工作的时数平均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工作量法下的固定资产折旧额计算公式如下: ()按照行驶里程计算折旧的公式: 单位里程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规定的总行驶里程 ()按照工作小时计算折旧的公式:每工作小时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规定的总工作小时 ()按台班计算折旧的公式:每台班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规定的工作总台班数什么是快速折旧法? 快速折旧法又称加速折旧法、递减折旧费用法,即固定资产每期计提的折旧费用,在前期提得较多,务使固定资产的成本在使用年限中尽早地得到补偿的一种计算折旧方法。常用的主要有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两种。依据现行的企业财务通则规定,在我国只有那些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技术进步快的电子生产企业、船舶工业和船舶运输企业、生产“母机”的机械企业、飞机制造企业、汽车制造和汽车运输企业、化工生产企业、医药生产企业以及其他经财政部批准的企业,其机器设备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 什么是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按双倍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它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用固定资产帐面上每期期初的折余价值乘以双倍直线折旧率计算确定各期的折旧额的,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帐面折余价值×双倍直线年折旧率 式中: 双倍直线年折旧率2× 预计使用年限×100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必须注意这样一个问题,即不能使固定资产的帐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当下述条件成立时,应改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帐面折余价值预计残值收入剩余使用年限该年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折旧额为了便于企业使用这一折旧方法,简化核算手续,有关制度规定,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额平均摊销。 例:某项设备的原值为80000元,预计残值收入为2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各年折旧额如下表(表4-3): 表4-3 单位:元 年份期初帐面折余价值折旧率折旧额累计折旧额期末帐面折余价值80000403200032000480004800040192005120028800288004011520627201728017280 76407036096409640 7640780002000注:表中 折旧率2×1/5×10040 由于(172802000)17280×40 即76406912 所以,从第四年起改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其年折旧额为7640元,即(172802000)。 什么是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折旧年限积数法或级数递减法。它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确定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之总和,假定使用年限为 n年,分母即为123nn(n1)÷2,其折旧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折旧年限已使用年数) 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 例:某项固定资产的原值为8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残值为8000元,各年折旧率和折旧额计算如下: 根据公式,折旧率的分母为65432121;分子第一年为6,第二年为5,第三年为4,第四年为3,第五年为2,第六年为1。即: 第一年的折旧率28.57 第二年的折旧率23.81 第三年的折旧率19.05 第四年的折旧率14.29 第五年的折旧率9.52 第六年的折旧率4.76 根据各年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应提折旧总额(800008000)72000元计算各年的折旧额,如下表(表4-4): 表4-4 单位:元 年份原值残值年折旧率年折旧额累计折旧额72 00028.5720 570.4020 570.4072 00023.8117 143.2037 713.6072 00019.0513 71651 429.6072 00014.2910 288.8061 718.4072 0009.526 854.4068 572.8072 0004.763 427.2072 000第四篇 算账篇 (二)怎样计算银行利息? 当前银行存、借款利息的计算规定及方法如下:企业单位的存款帐户、定期调整和下贷上转方式的贷款帐户,按季计算利息,计息日为每季末日;对工商企业实行逐笔核贷方式的贷款帐户,按季或按贷款收回日计算利息,按季计息的计息日为每季末日;单位撤销帐户或转移帐户,于结清帐户时随时结计利息。银行计算存、贷款利息的公式如下: 本金×时期×利率利息 累计计息积数×日利率利息 利息本金×时期计息积数 日利率月利率÷30 或年利率÷360 月利率年利率÷12 计息时期“算头不算尾”,即:存款从存入之日起,算至支付的前一日止;贷款从借入之日起,算至归还的前一日止,两者均按实际存款或贷款天数计算利息。 对逐笔计息的存、贷款,其计息时期,满月的按月计算;有整月又有零头天数的,可以全部化为天数计算;满月的无论大小,均按天计算;零头天数,按实际天数计算。 对活期存、借款,均按实际存款或借款的天数计算利息。如果银行利率调整,存、贷款利息则采取分段计息,银行按每段时间和利率,分别计算,然后加总。 怎样计算债券利息? 企业发行债券应按期计提利息,其计提依据是债券面值和债券票面利率。计算公式为: 每期应计债券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债券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时间 怎样计算票据到期日? 票据到期日的计算分两种情形: (1)约定在若干月后支付的(以“月数”表示)票据。月末出票的,不论月份大小,以到期月份的月末日为到期日。如:5月30日出票,三个月到期,则到期日为8月31日。月中出票的,以到期月的同一日为到期日。如:5月20日出票,三个月到期,则到期日为8月20日。 (2)约定在若干天后支付(以“天数”表示)的票据,应收票据的到期日计算为“算头不算尾”或“算尾不算头”,按照实际天数计算到期日。如:5月20日出票,70天到期,则到期日为7月29日。 怎样计算票据贴现利息? 票据贴现利息的计算分两种情况: (1)不带息票据贴现:贴现利息=票据面值×贴现率×贴现期 (2)带息票据的贴现 贴现利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天数÷360 贴现天数=贴现日到票据到期日实际天数-1 例:2000年3月23日, 企业销售商品收到一张面值为10,000元, 票面利率为6%, 期限为6个月的商业汇票。 5月2日, 企业将上述票据到银行贴现, 银行贴现率为8%。假定在同一票据交换区域。则票据贴现利息计算如下: 票据到期值=10000×(1+6%/2)=10300(元) 该应收票据到期日为9月23日,由其贴现天数应为144天(30+30+31+31+23-1) 票据贴现利息=票据到期值×贴现率×贴现天数/360 =10300×8%×144/360=329.60(元) 什么是坏账?怎样处理坏账? 坏帐是企业无法收回的应收帐款。企业发生坏帐,造成坏帐损失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按照我国有关规定,企业应收账款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确认为坏账:因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因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债务人较长时期内(如超过3年)未履行偿债义务,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企业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 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有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售百分比法等,具体彩何种方法可由企业自行确定。企业应当列出目录,具体注明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按照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批准,并且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有关各方备案,并备置于公司所在地,以供投资者查阅。坏账准备提取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仍然应按上述程序,经批准后报送有关各方备案,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企业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应当根据企业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合理地估计。除有确凿证据表明该项应收款项不能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外(如债务单位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等,以及应收款项逾期3年以上),下列各种情况一般不能全额计提坏账准备: (1)当年发生的应收款项; (2)计划对应收款项进行重组; (3)与关联方发生的应收款项; (4)其他已逾期,但无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企业对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对有确凿证据表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如债务单位已撤销、破产、资不抵债、现金流量严重不足等,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或经理(厂长)办公会或类似机构批准作为坏账损失,冲销提取的坏账准备。 51采用余额百分比法怎样估计与提取坏账准备? (3)应收帐款余额百分比法。这一方法是按照会计期末应收帐款的帐面余额用一定的百分比估计坏帐损失,也就是简单地用一个估计坏帐率乘以会计期末的应收帐款帐面余额。估计坏账率应按以往的数据资料加以确定,企业发生的坏账多,这一比率就应高些,反之,则低些。应用余额百分比法有首次计提和以后每年末调整计提两种情况。例如,某企业年末应收帐款余额为1000000元,提取坏帐准备的比例为,则首次计提时,应提取的坏帐准备为3000元(1000000×3)。在此以后,每年末坏帐准备的调整,应分别情况处理: (1)坏帐准备的余额在贷方,并小于应提取数额,应按差额补提。 (2)坏帐准备的余额在贷方,并大于应提取数额,应按差额退回。 (3)坏帐准备的余额在借方,应按应提数额与借方余额之和提取坏帐准备。 期末坏帐准备帐户的调整,应使其贷方余额符合规定的比例。 例:万胜商厦在2001年12月31日的应收帐款帐面余额46398元,“坏账准备”账户的贷方余额为1530元,若按5%计提坏帐准备2320元,则应补提790元,会计分录如下: 20011231 借:管理费用坏帐损失 790 贷:坏帐准备 790 用备抵法估计应收帐款的坏帐损失后,如发生坏帐,则不必再借记“管理费用坏帐损失”科目,因为坏帐损失在估计时已列作当期费用。所以,只要借记“坏帐准备”、贷记“应收帐款”科目即可。例如,某客户所欠的帐款100 000元已确认为坏帐,注销时须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借:坏帐准备 100 000 贷:应收帐款 100 000 51采用账龄分析法怎样估计与提取坏账准备? 帐龄分析法是按照应收帐款欠帐日期的长短来估计坏帐损失和计提坏帐准备的。一般认为,欠帐的时间越长即帐龄越长,帐款收回的可能性越小,应估计的坏帐损失和计提的坏帐准备也越多。通常,在估计时将应收帐款按欠帐期限的长短分成几个区段,按不同区段估计一个坏帐百分率,然后,相加后即确定应估计的坏帐损失总额和坏帐准备金额,与“坏帐准备”科目期未的帐面余额比较,以其差额作为本期应提的坏帐准备数。 例如,表4-5是万胜商厦在2001年12月31日对应收帐款各客户欠帐日期的分析,表是根据表估计的坏帐损失数。 表4-5 应收帐款账龄分析表 2001年12月31日 客户名称账面余额未过清偿期拖 欠 情 况3月以下3-6个月6月-1年1-2年2年以上A89008900 B3470 3470 C1100040007000 D9928 37186210 E7600 7600 F5500 5500合计4639812900104703718621076005500表4-6 坏账损失估计表 2001年12月31日止 拖欠情况账面余额估计坏账%估计坏账损失未过清偿期1290011293个月以下1047033143-6个月371851866月-1年6210106211-2年76002015202年以上5500402200合计463984970因为4970元是万胜商厦包括至2001年12月31日止所有应收帐款46398元上估计的坏帐损失总额,所以,应将12月31日估计坏帐前的“坏帐准备”科目的余额调整至需要估计的4970元。假使调整前,“坏帐准备”科目的原有贷方余额为1530元,则经表4-6计算的估计坏帐准备应为3440元。编制的调整分录如下: 20011231 借:管理费用坏帐损失 3440 贷:坏帐准备(4970-1530) 3440 在调整“坏帐准备”科目前,如原科目为借方余额时假定为借方360元,则须冲销原有借方金额后再贷记估计的4970元,编制的会计分录应为: 20011231 借:管理费用坏帐损失 5330 贷:坏帐准备(497+36) 5330 应该看到,应收帐款帐龄分析法在估计坏帐损失的金额时是根据客户拖欠日期的长短分别按不同的坏帐率估算的,似乎比销售收入百分比法要细腻一些。但是,它计列坏帐损失的会计期有的并不是记载商品销售收入的同一个会计期,如本例估计的坏帐损失4970元中包括了欠帐在一年以上的应收帐款13100元上估计的3720元,而这13100元商品销售收入是1996年、1995年甚或更早的会计期内已确认的收入,显然也不符合配比的原则。 51采用销售百分比法怎样估计与提取坏账准备? 销售收入百分比法是根据企业销售收入金额的一定百分比来估计坏帐损失。由于销售收入中的现销部分不会产生坏帐,所以在估计时要特别注意企业赊销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结合以往发生坏帐的经验数据不使坏帐估计过大,以免影响当期利润。实际发生坏帐时,要借记“坏帐准备”、贷记“应收帐款”科目。 例:大江集团2001年全年赊销金额为560000元,如果估计坏帐损失为赊销金额的10%,则年末的分录为 200112.31 借:管理费用坏帐损失 56000 贷: 坏帐准备 56000 企业实际发生的坏帐损失数与估计数总有出入。正常情况下,“坏帐准备”科目有贷方余额,但在实际发生的坏帐损失大于估计发生的坏帐损失时,也可能出现借方余额。坏帐损失估计过低,必然少计了当期费用,使应收帐款的净变现价值偏大;而坏账损失估计过高,又会多计当期费用,低估了应收帐款的净变现价值。 产品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产品成本核算的内容包括费用支出的核算和产品成本的计算。产品成本核算应满足以下要求: (1)加强对费用的审核和控制,做到算管结合,算为管用。 (2)正确划分各种费用的界限,包括划分应计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与不应计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各个月份的费用界限;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不同产品成本的界限;以及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的界限。 (3)正确确定财产物资的计价和价值结转方法。 (4)做好各项基础工作,包括定额的制定和修定;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与盘点;原始记录;以及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与修订工作等。 (5)适应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产品成本核算应遵循的一般程序为: (1)对生产经营费用进行审核和控制,确定费用是否应该开支,开支的费用是否应计入产品成本。 (2)将本月计入产品成本的各种要素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归集,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 (3)对于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产品,将月初在产品生产费用与本月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和有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 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可用图4-1 表示。 怎样归集和分配直接材料费用? 企业在生产活动中耗用的材料费用,是根据领退料凭证,按照材料的用途归集和分配的。对于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工业生产用料,应按照产品品种和成本项目归集和分配;用于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材料和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记入“生产成本”账户及所属明细账的“直接材料”项目;用于生产的燃料,记入“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所属明细账“燃料和动力”项目;用于维护生产设备和管理生产的各种材料,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予以归集,然后分配转入“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所属明细账的“制造费用”项目。对于不应计入产品成本而属于期间费用的材料费用,应记入“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账户;对于用于购建固定资产、其他资产方面的材料费用,应计入有关的资产价值,不得列入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 在实际工作中,材料费用的分配一般是通过“材料费用分配表”(表4-7)进行的,这种分配表应该按照材料的用途和材料的类别,根据归类后的凭证编制。如果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还应分配材料成本差异。 表4-7 材料费用分配表 中兴公司 2001年3月 应借账户成本项目直接计入分配计入费用合计基本生产车间A产品原材料75 60022 68098 280B产品原材料41 70012 51054 210小计 117 30035 190152 490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机物料消耗2 360 2360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机物料消耗1 410 1410运输车间机物料消耗1 100 1100小计 2 510 2510营业费用 包装物500 500管理费用 其他材料860 860合 计 123 53035 190158 720根据“材料费用分配表”,应作如下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产品 98 280 生产成本产品 54 21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1 41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运输车间 1 100 制造费用 2 360 营业费用 500 管理费用 860 贷:原材料(各有关明细账) 158 720 怎样归集和分配燃料和动力费用? 燃料费用应按用途和使用部门进行归集和分配。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费用,直接计入或间接分配计入各种产品的“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辅助生产所耗燃料费用,以及基本生产车间、行政管理部门取暖等耗用的燃料费用,则需先按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等进行归集。在实际工作中,燃料费用的分配一般是通过编制“燃料费用分配表”进行的。 动力费用也应按用途和使用部门进行归集和分配,直接用于生产的动力费,列入“燃料和动力”成本项目,记入“生产成本”账户及其所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