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财务会计与职业道德管理知识分析案例.docx

    • 资源ID:1657064       资源大小:100.43KB        全文页数:4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财务会计与职业道德管理知识分析案例.docx

    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违法违纪案例 张 梅 会计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提供会计信息或鉴证服务,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所以,会计工作者在提供信息或鉴证服务的过程中,除了必须将本职工作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之下,还必须具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水准。本课程内容包括会计职业道德案例和会计违法违纪案例两部分,在介绍会计职业道德具体内容和列举会计违法违纪具体条款及法律责任之后本课程列举了近年来国内外会计界发生的典型案例并加以剖析,或正面引导,或反面警讯,便于会计人员感同身受,从而营造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并警示会计人员不做违法违纪的事情。课程体系 上篇 会计职业道德案例 一、会计职业道德 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三、会计职业道德案例分析 下篇 会计违法违纪案例 一、会计违法违纪法律责任 二、会计违法违纪案例分析 上篇 会计职业道德案例 一、会计职业道德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日趋复杂,这些经济关系的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各经济主体的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时常发生冲突。会计职业道德可以配合国家法律制度,调整职业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会计职业道德允许个人和各经济主体获取合法的自身利益,但反对通过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而获取违法利益。 2.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是为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服务的。市场经济的客观性是通过价值规律表现出来的。任何社会和个人,对于客观经济规律,只能在认识的基础上,去主动适应、掌握和运用它,而不能去改造它,更不能违背它。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作为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会计,会计标准的设计,会计政策的制定,会计方法的选择,都必须遵循其内在的客观经济规律和要求。正由于人们面对的是共同的客观经济规律,因此,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依附于历史继承性和经济规律,在社会经济关系不断的变迁中,保持自己的相对稳定性。没有任何一个社会制度能够容忍虚假会计信息,也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主体会允许会计人员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商业秘密,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是会计职业的普遍要求。 3.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会计职业道德是人们对会计职业行为的客观要求。从受托责任观念出发,会计目标决定了会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尤其是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会计不仅要为政府机构、企业管理层、金融机构等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而且要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服务。会计因其服务对象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公共产品,所以会计职业道德的优劣将影响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可见,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会计职业道德必将受到社会关注,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二)会计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任何一种职业道德的形成都是通过长期的职业活动实践逐渐形成的。会计职业道德亦是如此。会计职业道德的形成是随着会计职业的产生而逐渐形成的。 会计史学家认为:“我国会计称号的命名,会计'的职称均起源于西周时代。司会是专掌会计的官员,其所属官员中也初步有了会计与出纳的分别” 。会计职业产生的初期,会计职业关系和职业利益尚不复杂。这时人们对会计职业行为的要求是较为简单的,会计职业道德尚处于萌芽阶段。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会计职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和深化,会计职业关系也日趋复杂,人们对会计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也逐渐明确,促进了会计职业道德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新中国成立以后,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散见于各种财务会计行政规章制度中: 196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规程(草案) 规定:“会计人员必须奉公守法、以身作则,严格执行财务会计制度,遵守财经纪律。对于一切不合制度、不合手续的开支,事前有权拒绝支付,事后有权拒绝报销。” 1963年国务院颁布的会计人员职权试行条例规定“会计人员必须努力学习国家的政策、法令、制度,积极钻研本行业务,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会计人员隐瞒真相,弄虚作假,谎报数字,篡改账目,分散资金,贪污盗窃,营私舞弊的,应分别情况,给予行政纪律处分或者依法惩处”。可见,我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对会计职业行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984年 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人员工作规则中规定“会计人员必须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全局观点,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实事求是,全心全意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述这些规定明显地体现了国家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 1985年1月21日,六届全国人大第九次会议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会计法规定“对认真执行本法,忠于职守,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的或者物质的奖励”。 1993年10月31日,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注册会计师法,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进行了原则规定,如独立、客观、公正、保守秘密等。 1996年6月,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首次较系统地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内容包括: (1)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品质、严谨的工作作风,严守工作纪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2)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3)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4)会计人员应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5)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6)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7)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会计信息。(8)财政部门、业务部门和各单位应当定期检查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并作为会计人员晋升、晋级、聘任专业职务、表彰奖励的重要考核依据。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由所在单位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由会计证发证机关吊销其会计证。 1996年12月,财政部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明确地提出了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999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首次将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的要求,写进了会计法。 从上述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产生与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出,会计职业道德受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职业道德观念。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会计职业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职业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职能作用也在扩展和深化,由过去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逐步转变为参与决策、实施监控、改善经营、提高效率等全过程管理。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人们对会计工作日益重视,会计职业活动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越来越直接、越来越明显。为此,要求会计工作者承担更多的会计职业责任,例如,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要求会计工作在强化管理和参与经济决策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从而提出了以会计人员应提高技能、强化服务、参与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要求。 会计职业关系的变化也促进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发展。会计职业关系是会计从业人员在从事会计活动中与内外部产生的各种经济关系,包括单位内部关系和单位外部关系,单位内部关系主要有会计从业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决策当局、单位内部各部门和会计机构内人员之间的关系。单位外部关系有会计从业人员与外部各服务对象的关系,如与委托人、股东、债权人、社会公众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关系。会计职业活动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使会计职业关系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所以,企业资产所有者、债权人和经营者及社会公众都十分关注会计从业人员“生产”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人们对会计工作质量的期望和要求日益提高,促使会计从业人员应诚实守信、坚持准则、客观公正等,始终保持较高的专业胜任能力,从而促进了会计职业道德的不断发展。(三)会计职业道德的特征和作用 1.会计职业道德的特征 会计职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种特殊职业,其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相比具有自身的特征: (1)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一般的职业道德侧重于人们的行为动机和内心信念的调整,通常只对那些最低限度的要求赋予强制性。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是旨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职业规范,而不是仅仅去追求内在精神世界的高尚和完善。为了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的调整职能,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许多内容都直接纳入了会计法律制度。如前所述,我国的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都规定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和要求。当然,会计职业道德的许多非强制性内容仍然存在,而且也在发挥着作用。如,会计职业道德中的提高技能、强化服务、参与管理、奉献社会等内容虽然是非强制性要求,但其直接影响到专业胜任能力、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职业的声誉,也要求会计人员遵守。 (2)较多关注公众利益。会计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会计活动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联系。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职业道德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利益因素的驱动。由于会计人员的利益取决于经济主体的利益,当个人利益、经济主体利益与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出现矛盾时,如果会计人员与经济主体利益协调一致,忽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时,便产生了会计职业道德危机。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等职业行为上的任何变化,都会导致会计职业关系中的各方利益受到直接的影响。注册会计师在从事独立审计业务过程中,也容易受到利益因素的影响。因此,会计职业的社会公众利益性,要求会计人员客观公正,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发生道德冲突时要坚持准则,把社会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2.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其作用是其他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例如,会计法律只能对会计人员不得违法的行为作出规定,不宜对他们如何爱岗敬业、提高技能、强化服务等提出具体要求,但是,如果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热情和态度,没有必要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则很难保证会计信息达到真实、完整的法定要求。很显然,会计职业道德可以对此起很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2)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动机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会计行为是由内心信念来支配的,信念的善与恶将导致行为的是与非。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行为动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引导、规劝、约束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遵循职业道德要求,从而达到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 (3)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从会计职业关系角度讲,会计目标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的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能否为这些服务对象及时提供相关的、可靠的会计信息,取决于会计职业者能否严格履行职业行为准则。如果会计职业者故意或非故意地提供了不充分、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会严重背离会计目标,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使服务对象的决策失误,甚至导致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因此,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4)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会计职业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体现。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当做到爱岗敬业、提高专业胜任能力,这不仅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会计职业者遵循会计职业道德的可靠保证。倡导会计职业道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结合会计职业活动,引导会计职业者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有利于促进会计职业者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根据我国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际上会计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对象既有单位会计人员,也有注册会计师,两者都是以会计信息为载体从事工作,从广义上说,都是会计人员的一部分。前者是依据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经过记账、算账、报账等环节,生成会计信息;后者是运用独立审计准则等,对单位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进行社会审计。正因为如此,应将两者都纳入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调整的范围内。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八项主要内容中,许多都是应由单位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共同遵循的,也有侧重单位会计人员的,如参与管理等。至于注册会计师行业,还应遵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有关规定。(一)爱岗敬业 1.爱岗敬业的含义 这里所说的“岗”,是指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工作可划分为若干具体的岗位,如总会计师岗位、会计主管、出纳、财产物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销售及往来核算、商品库存核算、财务报告编制、稽核、档案管理等等。上述岗位都是根据会计工作的需要设置的,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岗就是会计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并为做好本职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它是会计人员的一种意识活动,是敬业精神在其职业活动方式上的有意识的表达。敬业是指人们对其所从事的会计职业或行业的正确认识和恭敬态度,并用这种严肃恭敬的态度,认真地对待本职工作,将身心与本职工作融为一体。对会计职业的不同认识和采取不同的态度可以直接导致不同的职业行为及其后果。会计职业道德中的敬业,就是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充分认识到会计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从事会计工作为荣,敬重会计工作,具有献身于会计工作的决心。 会计人员如果没有形成爱岗敬业的观念,不珍惜自己的职业声誉,不忠于职守,甚至于私欲膨胀,就很可能无视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其后果不仅严重干扰了信息使用者决策的正确性,而且给社会经济生活和会计职业的形象及声誉带来破坏性的影响。 2.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是会计人员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和条件,是其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爱岗敬业不仅仅是一种观念、一种精神、一句口号,它更需要有具体的行动来体现,即要有安心会计工作、献身会计事业的工作热情,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勤学苦练的钻研精神,忠于职守的工作作风。会计人员只有把会计职业权利和义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恪尽职守,出色完成所承担的任务,才能做到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做好本职工作。这就是爱岗敬业意识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爱岗敬业要求会计人员热爱会计工作,树立良好的职业责任感和荣誉感,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技能,勇于革新,争做行家里手。 (1)正确认识会计职业,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 会计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自始至终都是以他们对职业的认识程度以及所采取的态度作为行动的指导并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会计人员对所从事的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会计不过是“写写算算”、“收收支支”、“琐琐碎碎”的工作,或者认为会计是人人必求的工作,或认为“会计难当,职权难用,成绩难见,违纪难免”,这就必然会自觉不自觉地反映到其职业行为之中,或迟或早地会表现出“懒”、“惰”、“拖”的不良行为,给会计职业及其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2)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 只要人们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特长来选择职业,通常都对所选职业充满情感,喜爱这一职业。但是,任何社会、任何时候都难以绝对保证人们所选择的职业是自己满意的。因而,在所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兴趣、爱好不一致时,要求人们对其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态度。如果做了会计,就应该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爱”是“敬”的源泉,只有热爱会计职业,才会有职业乐趣,即使对会计职业并不感兴趣,只要树立了“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思想,就会发现会计职业中的乐趣。只有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思想,才会刻苦钻研会计业务技能,才会努力学习会计业务知识,才会发现在会计核算、企业理财领域有许多值得人们去研究探索的东西。只有做到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才会全身心地投入会计事业。 (3)安心工作,任劳任怨 安心本职工作,以从事会计工作为“乐”,而不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只有安心本职工作,才能潜下心来“勤学多思,勤问多练”,才能真正做到敬业,才能成为真正的行家里手。 任劳任怨,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不怕吃苦,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思想境界,具有“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敬业精神和方便群众、勤奋工作的工作态度。任劳任怨是安心本职工作的具体表现。只有安心本职工作,才有可能做到任劳任怨;只有任劳任怨,才能安心本职工作。 (4)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会计工作是一项严肃细致的工作,没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就可能出偏差。对一些损失浪费、违法乱纪的行为和一切不合法不合理的业务开支,要严肃认真地对待,把好关,守好口。 比如有的单位要求在审核凭证时坚持“八审八看”,即:审核经济业务内容,看是否符合财务制度、法律法规和费用开支标准;审“抬头”,看是否与本单位名称(报账人姓名)相符;审“填制日期”,看是否与报账日期相近;审“用途”,看是否与“发票”或“收据”相关联;审“财务签章”,看是否与原始凭证企业或单位名称相符;审“金额”,看计算是否正确、完整;审“大、小写”,看大、小写是否一致;审“脸面”,看有无涂改、刮擦、纸贴现象,等等。 (5)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忠于职守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忠实于服务主体、忠实于社会公众、忠实于国家。 首先,单位会计人员要忠实于所服务的主体,不仅要客观真实地记录反映服务主体的经济活动状况,负责其财产安全,还应负责其资金的有效运作,积极参与经营和决策。 其次,要忠实于社会公众,正确真实地对外提供有关服务主体的会计信息,以便让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社会公众获取客观真实的财务信息,进行正确判断和经济决策。注册会计师不仅要忠实于服务主体,而且更要忠实于社会公众,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客观、公允的审计报告,不仅要对委托人负责,更应对广大的信息使用者负责,其所出具的审计报告应成为债权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做出决策的有用依据。 第三,任何一个法人组织的经济活动,都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合法,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国家的财政收支;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均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决策。因此,忠实于国家实际上是对社会整体利益负责。能否对社会整体利益负责,是衡量会计人员是否称职的基本标准。(二)诚实守信 1.诚实守信的含义 诚实是指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守信就是遵守自己所作出的承诺,讲信用,重信用,信守诺言,保守秘密。一般来说,诚实即为守信,守信就是诚实。它们是职业道德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公民道德规范主要内容。市场经济越发达,职业越社会化,道德信誉就越重要。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注重的就是“诚实守信”。可以说,信用是维护市场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前提和基础,是市场经济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石。朱镕基同志在2001年视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为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这是对广大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最基本的要求。 2.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1)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搞虚假 做老实人,要求会计人员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光明正大。说老实话,要求会计人员说话诚实,是一说一,是二说二,不夸大,不缩小,不隐瞒,如实反映和披露单位经济业务事项。办老实事,要求会计人员工作踏踏实实,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总之,会计人员应言行一致,实事求是,正确核算,尽量减少和避免各种失误,不为了个人和小集团利益,伪造账目,弄虚作假,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会计人员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如何,将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人员只有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真实正确地记录,如实反映单位经济业务活动情况,才能实现会计核算、监督的真正内涵。在处理会计业务时,从原始资料的取得、凭证的整理、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到经济活动的分析,都要做到实事求是,严格按照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进行记账、算账、报账,并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数字准确。不为他人所左右,也不因个人好恶而取舍,更不能为谋取个人或小集团私利而弄虚作假,编造假账。 (2)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 在市场经济中,秘密可以带来经济利益,而会计人员因职业特点经常接触到单位和客户的一些秘密。因而,会计人员应依法保守单位秘密,这也是诚实守信的具体体现。 会计人员如果泄露本单位的商业秘密,不仅会对单位的利益产生威胁,同时也将会损害会计人员自身的形象和利益。首先,会计人员是单位里的一分子,泄露单位的商业秘密后会使单位利益受损,单位的损失最终将不同程度地反映到每位员工身上,会计人员因此也会身受其害。其次,泄露商业秘密属于违法行为,一旦查出,泄露秘密的会计人员将承担法律责任。第三,会计人员泄露商业秘密将对整个会计职业的社会声誉产生负面影响,使会计职业信誉“受到怀疑”,整个行业的利益将会蒙受损失。在这一点上,对注册会计师的影响尤为显著。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其有机会接触并知悉当事人大量的商业秘密。而注册会计师与当事人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而这种委托关系的基础就是相互信任,只有当事人对注册会计师充分的信任,当事人才会积极配合其执业,将商业秘密毫无保留地告诉注册会计师。如若注册会计师不能够很好地保守商业秘密,甚至泄露了商业秘密,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商业秘密,不仅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而且对广大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甚至整个资本市场造成严重的后果,也会严重损害注册会计师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会计人员保守商业秘密,维护国家、单位利益是其应尽的义务。 泄密,不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是会计职业的大忌。 我国有关法律制度对会计人员保守秘密作了相关的规定。如注册会计师法第十九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对执行业务中知悉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 财政部印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二十三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3)执业谨慎,信誉至上(注册会计师) 诚实守信,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始终保持应有的谨慎态度,对客户和社会公众尽职尽责,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以维护职业信誉。 首先,注册会计师在选择客户时应谨慎,不要一味地追求营业收入,迎合客户不正当要求,接受违背职业道德的附加条件。 其次,注意评估自身的业务能力,正确判断自身的知识、经验和专业能力能否胜任所承担的委托业务。 第三,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和执业规范、程序实施审计,对审计中发现的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及国家相关法律制度的经济业务事项,应当按照规定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反映。 第四,在接受委托业务后,应积极完成所委托的业务,认真履行合同,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不得擅自终止合同、解除委托,不得超出委托人委托范围从事活动,以免当事人的利益受到损害。 如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在对严重失实的“银广厦”1999年度及2000年度财务报表的审计中,未能遵守“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根本没有履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就签署了“无保留意见”,爆发了影响全国证券市场的“银广厦”会计造假丑闻。中天勤注册会计师不讲诚信,欺骗了社会公众,滥用公众对其的信任,不仅损害了会计职业形象,还会威胁到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三)廉洁自律 1.廉洁自律的含义 “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不收受贿赂、不贪污钱财,就是廉洁。“自律”,是指自律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思想的过程。 会计活动直接涉及和影响国家、单位、投资者、债权人等各方的经济利益。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做到清正廉洁,客观公正,其职业活动必然会损害或影响第三者的利益;如果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不能严格自律,自我约束、抵制不正当的思想和行为,也难以做到客观公正、清正廉洁。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前提,这既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也是会计职业声誉的“试金石”。 会计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廉洁自律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是会计人员的行为准则。会计人员整天与钱物打交道,没有“理万金分文不沾”的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是不行的。会计人员和会计组织只有首先做到自身廉洁,严格约束自己,才能要求别人廉洁,才能理直气壮地阻止或防止别人侵占集体利益,正确行使反映和监督的会计职责,保证各项经济活动正常进行。 会计职业自律包括两层含意:会计人员自律和会计行业自律。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也即会计人员自律,是一个个体概念。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是靠其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来实现的。会计行业自律是一个群体概念,是会计职业组织对整个会计职业的会计行为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过程。目前,中国会计职业的行业自律机制尚不健全,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和会计师事务所惩处力度不够。所以,必须建立健全会计职业团体自律性监管机制,确保会计职业的健康发展。 2.廉洁自律的基本要求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廉洁自律,首先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奠定廉洁自律的基础。人生观是指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的总的看法和观点,其核心是人生价值问题。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于价值的根本观点和看法。它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价值的本质、功能、创造、认识、实现等有关价值的一系列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看法。会计人员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的思想,这是在会计工作中做到廉洁自律的思想基础。 (2)公私分明,不贪不占 公私分明,是指严格划分公私界线,公是公,私是私。不贪不占,是指会计人员不贪、不沾、不收礼、不同流合污。 廉洁自律的天敌就是“贪”、“欲”。会计人员因其职业特点最易犯的就是“贪”、“欲”。一些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图金钱和物质上的享受,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职业特权行“贪”。贪欲强的会计人员只要有机会就“贪”,不管采用什么方式,也不顾什么后果。有的被动受贿,有的主动索贿、贪污、挪用,有的监守自盗,有的集体贪污,还有的以权谋私。犯“贪”、“欲”的根本原因是会计人员忽视了世界观的自我改造,放松了道德的自我修养,弱化了职业道德的自律。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教训很多,原任北京市西城医药公司白塔寺药品经营公司会计邹某,仅半年时间就采用伪造账目支出、记账凭证、冒领支票等手段,作案22次,先后将公款159万余元占为己有。邹某犯贪污罪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3)遵纪守法,尽职尽责 遵纪守法,正确处理会计职业权利与职业义务的关系,增强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能力,是会计人员廉洁自律的又一个基本要求。会计作为一种职业,就会有相应的职业权利和职业义务。会计法赋予了会计人员职责和义务。会计人员不仅要遵纪守法,不违法乱纪、以权谋私,做到廉洁自律;而且要敢于、善于运用法律法规赋予的职业权利,尽职尽责,勇于承担职业责任,履行职业义务,保证廉洁自律。 (四)客观公正 1.客观公正的含义 客观是指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不搀杂个人的主观意愿,也不为他人意见所左右,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对于会计职业和会计工作而言,客观主要包括以下含义:一是真实性,即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真实地记录和反映实际经济业务事项;二是可靠性,即会计核算要准确,记录要可靠,凭证要合法。 公正就是公平正直,没有偏失,但不是中庸。对于会计职业和会计工作而言,公正主要包括以下含义:一是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即会计准则、制度要公正。也就是说,会计准则、制度不是为某一特定的主体而制定的,而是为众多主体和社会公众所制定的,它不应偏袒任何一个特定的主体,任何一个主体都能平等地运用会计准则、制度,而不会因某一特定主体的运用较其他主体的运用获得更大的优势。二是执行会计准则、制度的人,即公司、企业单位管理层和会计人员不仅应当具备诚实的品质,而且应公正地开展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即在履行会计职能时,摒弃单位、个人私利,公平公正,不偏不倚地对待相关利益各方。三是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鉴证时应以超然独立的姿态,进行公平公正的判断和评价,出具客观、适当的审计意见。 2.客观公正的基本要求(1)端正态度 坚持客观公正原则的基础是会计人员的态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没有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可能尊重事实。有了正确的态度之后,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专业技能,工作也会出现失误,感到力不从心。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对象是被审单位的经济活动和会计资料,而这些审计对象都是经过单位会计人员加工过的二手资料和信息,因而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对这些资料和会计信息进行鉴定。只有深入了解实际,才能求得主观与客观一致,做到审计结论有理有据。 (2)依法办事 依法办事,认真遵守法律法规,是会计工作保证客观公正的前提。当会计人员有了端正的态度和知识技能基础之后,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准则和制度,依照法律规定进行核算,并做出客观的会计职业判断。会计人员记账、算账、报账和进行财产清查,需要熟悉并依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和制度进行业务处理。注册会计师开展独立审计时,应依据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以及独立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审计活动。总之,只有熟练掌握并严格遵守会计法律法规,才能客观公正地处理会计业务。 (3)实事求是,不偏不倚 客观公正贯穿于会计活动的整个过程:一是会计核算过程的客观公正,即指会计人员在具体进行业务处理时,或需要进行职业判断时,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如会计人员在办理有关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业务时,应依法纳税,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为前提而少交税款。二是最终结果公正,是指会计人员对经济业务的处理结果是公正的。例如,某人因公出差丢失了报销用的车票,业务处理时,不能因为无报销凭证就不报销,也不能随意报销,而要求出差人员办理各种合法合理的证明手续后,才能报销,即最终结果是客观公正地进行会计处理。不报销或随意报销,都是不客观公正的。再如,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既不违背实事,也不夸大实事,才能算是客观公正。总之,会计核算过程的客观公正和最终结果的客观公正都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客观公正的会计核算过程作为保证,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就难以保证;没有客观公正的结果,业务操作过程的客观公正就没有意义。 客观公正,是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追求的目标。社会经济是复杂的,生活中的人的品性和欲望是多样的。会计人员不是“超人”,对经济业务事项的职业判断,可能会出现偏差,极有可能导致披露的会计信息失真。因此,客观公正是会计工作和会计人员追求的目标,通过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正确理解、把握并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制度,不断消除非客观、非公正因素的影响,做到最大限度的客观公正。 注册会计师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审计是一种社会监督,其职业特征也是维护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注册会计师在进行职业判断时,将会涉及到多方的利益,对这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处理绝不能采取折中的态度和方法。企业是集多方利益于一体的经营实体,企业管理层希望利润越多越好,投资者希望投资效果最佳但更需要掌握真实的信息以防范投资风险,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希望真实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始终站在第三者的独立立场上,不偏不倚地对待有关利益各方,不以牺牲一方利益为条件而使另一方受益,超然独立地对企业遵守会计准则、制度的具体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作出恰当的审计意见。只有这样,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才能确定企业财务报告的可信度,并做出适当的投资决策或信贷决策。 (4)保持独立性 会计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基础,这就要求会计核算要客观公正。会计人员是会计准则、制度的执行者。会计人员应以会计准则、制度为准绳,对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核算。真实客观是会计信息的本质要求。失去真实、客观的会计信息,必将导致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失误,动摇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信心,直接危及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引起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者的一种工作态度。它要求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的处理,对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择,以及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披露和评价必须独立进行职业判断,做到客观、公平、理智、诚实。 保持独立性,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尤为重要。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工作中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注册会计师进行的职业判断关系到社会公众,特别是实际的和潜在投资人和债权人、财务分析师以及其他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这些社会成员有理由期望注册会计师在进行职业判断时代表他们的利益。注册会计师尽管承担了对于整个社会公众的责任,但他们却是接受委托单位的委托执行业务,而且向委托单位收取一定的费用,这就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必须与委托单位和外部组织之间保持一种超然的独立性,才能做到客观公正。独立原则是客观、公正原则的基础,可以说是社会审计的灵魂。注册会计师不能保持其应有的独立性,就无法实现客观、公正原则。一方面,如果注册会计师执业没有保持形式上的独立(如注册会计师在被审计单位有财务利益),即使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保持了实质上的独立,社会公众也不会信任注册会计师做出的审计结论。另一方面,如果注册会计师只是保持了形式上的独立,而实质上不独立,他所做出的结论也会有偏见。如安达信会计公司在对安然公司审计时未能保持独立性至少是形式上缺乏独立性,致使安达信对安然公司出具的审计报告和内部评估报告严重失实。所以注册会计师要想做到客观、公正就必须保持形式上和实质上的独立性。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注册会计师保持其独立性应当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注册会计师应当回避可能影响独立性的审计事项,实现形式上的独立。注册会计师在履行其职责时,保持独立性固然十分重要,但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对这种独立性的信任也很重要。如果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实质上是独立的,但报表的使用者认为他

    注意事项

    本文(财务会计与职业道德管理知识分析案例.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