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docx

    • 资源ID:1655712       资源大小:224.07K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docx

    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使大学生在搞懂资本国际运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加深对资本国际运行的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国际经济关系的新变化及其时代特征,认识中国在经济全球缓趋势中所遇到的机遇与挑战。主要内容:一、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 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以及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特别是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发展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方法: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关系的原理,结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以课堂重点讲授与课堂练习为主。前面我们讲到社会资本的运行,主要是放在一国范围内进行分析的。资本运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利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国资本必然要走出国门,穿梭于各国之间,以寻求更大的经济利益。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当今世界,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异常活跃,对世界经济的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使国与国之间双边、多边和全球性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整个世界呈现一体化与多极化并存、竞争与合作并存等多样化特征。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研究资本在国际间运行的现象、矛盾和规律。进而了解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应对措施。第一节 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一、生产的国际化商品的生产最初是在一国国内进行,随着生产的扩大化,商品的国内生产已经不能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需要。这时候生产的国际化就应运而生了。生产国际化的意思是指,生产活动超越国界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其基础就是国际分工。(一)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国际分工,是一国内部的社会分工超越国界在国家之间展开的结果,理解时注意两点:第一,这种分工始于一国国内,没有国内分工的深化和发展,就不可能出现国际分工,它是国际分工的前提和基础,不要以为分工起初就是国际化的;第二,这种内部的社会分工必须要超越国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内分工不断深化使得自身超越了国界,在国家之间进行。分工越是深化,国际间的经济联系越是紧密。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两个条件:一个是自然条件,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是否便利、气候是否宜人、自然资源是否丰富、国土面积是否广袤都会影响这个国家社会分工的发展;另一个是社会经济条件,不同的国家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经济结构、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国内市场的大小和发育程度不同,使得他们的社会分工水平也不同,这样在社会分工上各国之间就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促使各国为求得相对的比较优势而不断提高国内社会分工的程度,在不存在对国家间经济交往进行人为限制(如闭关自守)的条件下,各国分工的发展就会促进国际分工的深化。国际分工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第一次产业革命而迅速发展,到第二次产业革命后初步完成的。此后,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国际分工在分工格局、部门分工、分工类型、商品形式等诸多方面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国际分工深化的直接后果是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那什么是世界市场呢?世界市场是世界范围内商品、服务交换的场所和交换关系的总和。它可以辐射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是在不同程度上和不同条件下把各个国家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和桥梁。世界市场包括世界商品市场、世界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等。其中世界商品市场是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它的存在是通过国际贸易具体体现出来的。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之间的商品交换活动,是国际分工的表现形式。各国根据自己在国际分工格局中所处的位置,从国内国际市场的需要和本国的实际条件出发,尽可能生产本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为达到这一目的,生产出来的商品就要借助于国际贸易来完成。这个过程是这样的:一个国家的社会生产最初能在国内保持一定的秩序和比例关系。我们知道,增殖是资本的唯一冲动。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商品生产者便不断积累资本,扩大生产,使得生产规模呈现出无限扩大的趋势。同时,任何一国的市场规模受资源、技术、人口等限制又是有限的,这样生产规模无限扩大和有限的国内市场之间的矛盾便凸显出来。这就使得生产发展过于迅速的部门出现大量过剩产品,而发展较慢的生产部门的产品则出现短缺。国内消耗不了的剩余产品需要到国外寻找市场,短缺的产品则要从国外进口以满足国内生产和消费的需要,国际贸易就由此产生了,并在国际分工深化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国际贸易是各国在世界市场上销售商品、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条件。资本的本性是追求利润,商品生产者为了追求利润,不断扩大生产,使得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生产过程存在着规模无限扩大的趋势。而规模无限扩大的生产和有限的国内市场的矛盾,驱使商品生产者打破一切地域的、国家的界限,去开拓国外市场,发展对外贸易。(二)国际价值和国际价格世界市场上的商品是在各个不同的国家生产的,在进入世界市场之前,它们已经凝结了本国生产者的劳动,是有价值的。这儿的价值是商品的国别价值,国别价值只是一个国家生产某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的凝结,而不是世界各国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的凝结。由于各国的生产条件不同、劳动者的熟练程度不同和劳动强度不同,使得各国劳动者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数量不同,从而使得同一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国别价值不同。这样,各国的商品在世界市场上就必须找到一个共同的价值标准来进行交换。这个价值就是国际价值。国际价值是以生产商品的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计量的价值。它与国别价值之间是有区别的:第一,国别价值任何时候都存在,它是由一国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国际价值则是在当市场发展为国际市场、货币发展为世界货币、国别劳动发展为国际劳动时产生的,它是由国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第二,国别价值反映的是一国国内商品的交换关系,而国际价值反映的是国际间商品的交换关系。这两种价值可以互相转化,当商品从国内市场进入国际市场时,国别价值转化为国际价值;当商品从国际市场进入国内市场时,国际价值转化为国内价值。第三,国别价值的表现形式是本国的货币,国际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或多种世界货币。当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用一种或多种世界货币来表示它的国际价值的时候,国际价格就产生了。国际价格是指商品在世界市场上形成的价格,它是商品的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在世界市场上,商品交换同样要遵循价值规律进行。商品的国际价格由国际价值决定,同时也受世界市场上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当世界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供给大于需求时,它的国际价格会低于它的国际价值;当某种商品的供给小于需求时,它的国际价格会高于它的国际价值。反过来,商品的国际价格的上下波动可以调节世界市场上这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从而使得商品的国际价格接近于国际价值。但在世界市场出现自然的或人为垄断的情况下,国际价格和国际价值会发生较大的偏差,供求对价格的调节作用就会随垄断程度的加深而趋于弱化。当存在买方垄断时,商品的国际垄断价格可能会低于它的国际价值,也低于完全竞争时的国际价格;当存在卖方垄断时,商品的国际垄断价格可能会高于它的国际价值,同时也低于完全竞争时的国际价格。垄断者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在消费者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二、资本的国际化和商品生产一样,资本最初也在一国国内运行,但是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家追逐利润的本性,决定了资本必然要超出国界走向世界。(一)国际资本流动和借贷资本的国际化国际资本流动也就是资本国际化,它是指资本越出国界在国际范围内的运动。资本国际化是同生产的国际化相适应的。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和产品都是以资本作为外在表现形式的。资本在循环和周转的运动中,表现为商品资本、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三种形式。与此相对应,资本在国际间的运动形式就表现为商业资本的国际化、借贷资本的国际化和产业资本的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实现的条件:一国货币转化为世界货币。随着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当一国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般等价物发生作用的时候,就成为世界货币。最初,世界货币是以金银等形式存在的,如英镑、法郎等,后来又经历可兑换银行信用券和纸币等形式,现在世界货币正向电子货币发展,如信用卡等。目前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还是以纸币为主,这些纸币以发行国的经济实力作为保证,即一国的经济实力强大,该国的货币就比较坚挺,其信用度就高,就有可能充当世界货币。比如说美国,它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所以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就容易被接受。除了美元之外,英镑、法郎、德国马克、日元等经济发达国家的货币也起着世界货币的作用。资本在国际间进行运动的时候,会引起各国之间的支付和债权债务关系,从而产生了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兑换等一系列问题。比如说,我们对美国出口商品,进口商付给我们的是美元。此时,美元就作为支付手段发挥作用,这儿我们就把美元称作是外汇。外汇表示什么意思呢?对一国货币来说,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清偿债权债务)的支付手段,就称之为外汇。外汇通常是指可自由兑换的外国货币、外币有价证券如政府公债、公司债券等。这儿我们要注意两点:一是外汇必须是可以自由兑换的,二是外汇表现为货币和有价证券两种形式。当进行外汇交易时,各国的货币就需要进行兑换,这样就产生了汇率,即各国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这种交换比率又是如何来确定的呢?在金本位制度下,决定两种货币汇率的是它们的含金量之比。比如说美元的含金量是5%,英镑的含金量是10%,那么美元与英镑的汇率就是2:1。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决定两种货币汇率的是它们各自所代表的国际价值量,也即两国货币在世界市场上的购买力平价。这是指两种货币在世界市场的购买力之比。比如说对于世界市场上的某种商品,用一美元可以买八个,而用人民币可以买一个,那么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用购买力平价表示就是0.125:1。资本国际化的三种形式中,商业资本的国际化就是商品在国际间的流动,实际上我们在生产的国际化中已经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接下来,我们主要分析借贷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国际化。借贷资本的国际化具体表现为资本的国际流动。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不存在资本的国际流动的。那时候中小资本占据主要地位,为了发展生产而对资本有极大的需求,在资本不足的情况下根本就没有剩余的资本向国外输出。随着生产的发展,一些大的企业逐渐有了资本的积累,但是即使有剩余也是用于满足国内其他生产部门的需要。到十九世纪后半期,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少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侵略扩张,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在满足了国内生产需要的同时出现了剩余。为了使这些剩余资本能够带来更多的利润,垄断资本家们就把剩余资本向国外输出,从而使得资本开始在国际间进行流动。所以说,资本的国际流动是生产国际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资本跨越国界追逐利润的结果。促使资本进行国际间流动的原因有四个:一是国际间资本的供求。从资本供给方面看:垄断资本家占据有利的生产部门和投资场所后,就不愿意把资本投入那些无利或利润少的部门,因此资本就相对显得过剩。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资本家就必须向国外输出资本;随着国际间竞争的加剧,各国企业争夺世界市场和原料供应的斗争日趋白热化,为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需要进行资本的输出,因为资本输出既能带动商品的输出,又便于越过其他国家的贸易和关税壁垒,在国外就地生产和销售,有助于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大企业来说,在满足了国内生产和经营的同时,也需要向国外进行投资来获取利润或者是分散风险,以求得更大的发展。从资本的需求看: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财力有限,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大量的建设资金,迫切需要引进国外的资金;一些发达国家在进行大型项目建设的时候,为了分散风险,也需要其它国家资本家的投资。这样,有供给有需求,资本便在国际间流动起来了。二是国际间资本收益率的差异。资本收益率是投资收益与投资成本的比率,是反映投资者投资活动获益程度的一个指标。受利益的驱动,资本总是由收益率利低的国家流向收益率高的国家。假定现在只有A、B两国,A国的资本收益率是18%,B国的资本收益率是12%。A国的资本收益率高于B国,B国的投资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就纷纷把资金转移到A国,此时国际资本的流向是从B国流向A国。随着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A国由于国内市场上资本增加,资本收益率下降,而B国由于大量资本的流出,资本收益率上升。当两国的资本收益率趋于平衡时,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就会趋于停止。但这种情况只是一种理论假设,在实践中静止的平衡是不存在的。随着资本继续从B国流入A国, B国的收益率就上升为18%,A国的资本收益率就下降为12%,此时资本就呈反向流动,开始从A国向B国流动了。另外,投资者对资本收益率的预期也会影响资本的流向,当投资者预期某个国家的资本收益率高的时候,资本就会流入这个国家,反之,资本就会从这个国家流出。三是汇率的波动。汇率的变动会影响资本的流向,国际间汇率由于受世界政治、经济、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处在不停的起伏变化之中。如果一国的汇率是预期上升的,那么投资者就乐于在这个国家投资;反之,投资者就有可能从这个国家撤出资金。注意,这里的前提是影响投资的其它因素保持不变,只考察汇率预期对一国投资的影响。原因很简单,比如说,当美国一些公司预期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将上升时,由于人民币升值了,在预期人民币收益不变时,以美元表示的预期收益率将会大有提高,这就使得他们乐于在我国投资,反之,则反是。还有就是通过汇率的升降进行国际金融投机,投机者通过预期某种货币汇率的上升或下降,按较低汇率买进,按较高汇率卖出,或以较高汇率卖出,再以较低汇率买进,从而获取利差。这种投机活动会带来短期的国际资本流动,比如说在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索罗斯的投机性交易就引起了国际资本的大规模流动。他凭借“量子基金”的雄厚实力,从泰国的有关银行贷出大量的泰铢,然后在外汇市场上抛售,兑换美元,众多投机者跟风而动、仿而效之,使得泰铢贬值;当其达到一定的低点后,再大量买进泰铢,在众多投机者推波助澜的作用下,使得泰铢升值,在其达到一定高点以前,再大量抛出,这样一进一出,他就把大把大把地的钞票捞到了自己的腰包,并带动大量国际资本进出泰国。四是一国的经济政策。一国政府为引导和协调国民经济发展所制定的经济政策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也很大。例如,为克服国内资金短缺的困难,政府就会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外国资本;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政府会从国外借款,暂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或者为调节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和规模,政府可能采取或松或紧的外汇管制,并制定出国内外的投资政策等。在世界经济不景气,或者国际经济关系不稳定时期,各国的经济政策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就更为重要了。资本在国际流动中,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国际直接投资、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信贷。(1)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投资者将资本投入另一个国家的生产部门。国际直接投资是当代国际资本运行的主要方式,它的组织形式有两种:一是单独投资,即投资者在国外建立独资的生产经营实体;二是联合投资,即投资者在国外建立合资的生产经营实体;国际直接投资有两个特点:一是投资周期长,风险大。国际直接投资往往是同具体的项目联系在一起的,这些项目的周期一般比较长,几年到几十年都有,大型项目收益高但风险也大,这样就加大了投资者的风险。但是这对东道国有好处,可以减轻东道国的资金风险和外债负担。二是有利于东道国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国际直接投资与具体项目相联系,并且东道国还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因而能够带动投资者所在国的技术和先进设备向东道国的出口,有利于东道国的技术进步。如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在我国的直接投资建设的若干子公司就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通信产业的发展,手机从上万块钱一部到几千元一部,从身份地位的象征变为普通人拥有的通讯工具,与此类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2)国际证券投资是指一国的投资者购买外国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外国企业或政府发行的有价证券并获取相关收益的投资行为。这种投资只能按所购债券的规定收取利息和要求到期归还本金,或者按照所购股票的规定获得红利及在外国企业破产时分割其财产。它也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国际股票投资,这是投资者购买其它国家企业股票的投资活动。二是国际债券投资,这是投资者在国际债券市场上购买外国企业或政府发行的债券的投资活动。对证券卖出国来说,外国投资者购买本国证券,意味着资本的流入;对证券购买国来说,本国投资者购买外国证券,意味着资本的流出。与国际直接投资相比,国际证券投资属于国际间接投资,投资者购买证券后并不需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它的特点是:风险小,这是因为证券投资周期短,流通方便;灵活性大,各种有价证券可以在国际上自由地转换和买卖;流动频繁,前两个特点决定了证券可以在国际间频繁移动,以追逐更多的投机利益或寻找更安全的场所。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赚得着钱就赚,赚不着钱就跑”。特别是大量的国际游资,其流动速度更快,一天之内就可以流动几个国家。(3)国际信贷是指一国的政府、银行、企业或其它投资实体向借款人提供的贷款。它一般分为中长期信贷和短期信贷。中长期信贷一般带有援助性质,政府间的贷款通常是中长期信贷,利率较低甚至无息,附加费用少,还款期限较长,并有一定的宽限期,但是贷款的程序比较复杂。非政府间的贷款则是以获取收益为目的,利率通常较高,对借款人的资信要求也较高。短期信贷通常在一年或一年以内,是为了满足资金需要而发生的,贷款利率由当事人来决定。(二)跨国公司与产业资本的国际化产业资本的国际化是指资本跨越国界从事商品的生产和经营,在国际范围内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随着国际分工的加深,必然要求资本越出国界,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生产和经营。产业资本的国际化是在第三次产业革命之后发展起来的,它是在商业资本国际化和借贷资本国际化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国际化在流通上保证了产业资本国际化的实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主要是借助对外直接投资实现的,而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又是通过跨国公司进行的。跨国公司是一种国际性的企业,它以本国总公司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它国家和地区设立子公司,从事跨越国界的生产经营活动。跨国公司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流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资本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在全球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有一些大公司在外国建立子公司。但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跨国公司才获得大规模的发展。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全球大约有2万家跨国公司,其中绝大部为中小企业,但起核心作用的是数百家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大公司。它们组成“10亿美元俱乐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垄断性的跨国公司,成为当代国际经济的重要力量。跨国公司是当代国际范围内生产和资本运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它对世界经济的作用有:第一,加深了国际分工,推动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第二,为剩余资本找到出路,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增殖;第三,使生产接近原材料、能源和销售市场,从而降低成本,转移风险,获取更多收益。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得单一国民经济内部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扩展为国际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在全球各地众多的子公司或分公司把公司内部的分工与国际分工联系起来,把公司内部的贸易和资本流转与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联结为一体,使得资本的流动具有全球性。这表明,跨国公司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跨越国界,使商业资本、货币资本的国际化纳入以生产资本为中心的产业资本运行的轨道,使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呈现出新的特点:在购买阶段雇佣工人、购买原料不再局限于一国之内,而是面向国际市场;在生产阶段,劳动过程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都国际化了;在售卖阶段,剩余价值在国际范围内实现。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国与国之间双边、多边和全球性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大,整个世界呈现一体化与多极化并存、竞争和合作并存等多元化特征。本章在系统分析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的基础上,着重阐述由此引发的国际经济关系的新变化及其时代特征,探索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所遇到的柳:遇和挑战,以及应对措施。一、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商品、资金、技术和人员等各种经济载体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的规模增大,世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合理配置和利用,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日益融为一的发展趋势。它可以从三个层面上去理解和考察:(1)从经济全球化的运行机制看,它是指各种经济载体,特别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重新配置的规模和形式日益增加;(2)从国际经济关系角度看,它是指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有机整体;(3)从世界经济发展看,它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融为一体的过程和一种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以市场经济和经济国际化为基础的。经济国际化由来已久,从有市场经济开始即逐渐发展,从那时至今,经济国际化的发展经历了若干阶段。第一阶段:商品国际化阶段。19世纪末以前,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外输出制成品,从落后地区输入原料,进入商品国际化时期。第二阶段:资本国际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垄断的形成,使资本输出成为帝国主义的重要经济特征,进入资本国际化时期。第三阶段:生产国际化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的大发展引起生产国际化趋势的形成。这时国际经济关系从以流通领域的国际联系为主,走向生产领域的国际衔接。企业内部也出现了跨国分工,从微观层面上使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为紧密,促使国别经济开始走向国际融合。第四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冷战结束,世界市场因两大政治集团对抗而受到分割的状况得以打破。计划经济国家经济转轨和发展中国家以市场经济及扩大开放为导向的经济改革,使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和运行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大大推进,为国际经济接轨提供了空前便利的条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流转速度大大加快,流转额空前提高,并且使资源的全球配置和利用更有效率,更具效益。同时,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地区经济组织如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美自由贸易区(NAYFA)、欧洲联盟(EU)等的建立,也促进了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生产、金融、科技等经济领域将融合为一个整体,形成完整统一的世界市场,并实现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相对合理配置。而随着全球性的金融、贸易等经济组织的设立和权限的扩大,将导致各主权国家部分经济主权的让与及经济国界的淡化。但这将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 从经济国际化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从根本上说是由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的。第一,发达的商品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基础和决定力量。当代,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世界各国商品经济都占据了主导地位。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商品经济已极其发达。历史证明,商品经济本质上就是规模不断扩大的生产,而且商品经济一开始就离不开市场,它为市场而生产,并通过市场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商品经济在这个意义上说就是市场经济。发达的商品经济不仅需要不断扩大的国内市场,而且需要不断扩大的世界市场。这就是当代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基础。另一方面,商品经济的市场机制还决定着生产要素的配置,它决定着公司、企业、生产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在哪里生产,市场机制的这种调节作用,是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决定力量。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投资、生产和销售,正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而在市场诸种因素中,市场容量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证明,科学技术越是进步,生产力越发达,人们的经济交往就越多,不同地区、不同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就越密切。这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推动丁社会分工的发展,以至越出国界形成跨国分工,从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相互依存日益深化。马克思在谈到第一次产业革命出现的机器大工业时就曾经指出:由于机器和蒸汽机的应用,分工的规模已使脱离了本国基地的工业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推动了企业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在日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基础上,通过资本的积聚和集中,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规模的扩大使公司、企业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形成了一些拥有雄厚资本、实力强大的大公司、大企业,它们开始凭借其巨大优势(技术和资本等)逐渐实行跨国经营,把资本投向国外,在其他国家从事生产和销售。此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还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技术条件。例如,愈来愈现代化、愈来愈迅捷的交通工具,卫星通讯,互联网络等技术设施,把相距遥远的全球各地微缩成了一个“地球村”,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进行经济活动,犹如在同一个村庄或同一个城市从事经济活动一样方便,这就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第三,国际竞争是经济全球化的强制力量。马克思在谈到竞争对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意义时,不止一次地谈到竞争的促进作用。例如,马克思说过:“产业资本家总是面对着世界市场,并且把他自己的成本价格不仅同国内的市场价格相比较而且同全世界的市场价格相比较,同时必须经常这样做。”因为,商品经济“不承认任何别的权威,只承认竞争的权威,只承认他们互相利益的压力加在他们身上的强制”。在国际竞争中,这种竞争的权威将强制各国商品与服务的生产者不断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生产优质低价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国际竞争作为一种强制力量,还决定着公司、企业投资的地区方向和投资结构。在当代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所有有实力的企业都会千方百计地去占领更大的市场,不仅要扩大国内市场的份额,而且要占领和扩大世界市场的份额,这同样是国际竞争的强制,而不是企业或生产者愿意不愿意的问题。世界市场你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而市场的有无,或扩大,或缩小,对任何一家企业都是生死攸关的问题。这就会迫使有实力的企业到国外投资,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直接占领国外市场。而且,在国外投资还可以适应当地需求结构,绕过关税壁垒,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这无疑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强大力量。(三)、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标志第一、国际贸易规模的巨大增长和速度的加快国际商品贸易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在没有进入经济全球化时期以前,其规模相对有限,增长速度一直低于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开始长期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也高于许多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规模更大,增长速度更快。以19901995年间为例,世界贸易出口量年均增长率为6,而同期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1。1997年,全世界国际贸易额达61 000亿美元,为1947年450亿美元的135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仅国际贸易的货物量在增长,而且国际货物贸易交换品种也有了极大增加,特别是制成品的交换品种增长更快,就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货物中,制成品出口也已占到一半以上。国际贸易的巨大发展,还表现在国际贸易的手段、方式的巨大变化上。自前国际贸易普遍硬负电子化、电子数据交换(EDl)等手段,电子商务(EC)已在许多国家使用,消费者可以通过因特网(1NTERNET)购买世界各国的商品,并将越来越普遍,IS09000系列已成为国际贸易商品的共同标准,国际贸易的手段、方式日益国际化、规范化。国际贸易的巨大发展,还表现在国际服务贸易的巨大增长上。19851995年,世界服务贸易额从3 809亿美元增加到11 678亿美元,10年间增长3.1倍。这一切都大大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减少了国际贸易交易成本,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第二、生产要素的全面国际化和跨国公司活动的急剧膨胀这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关键标志,它使得生产领域的活动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居主导地位。 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移动早已有之。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移动主要是采取国际贸易方式进行的,当时国际贸易中的大量载体是属于生活用品的一般商品,属于生产要素的资本货物不占主要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发展,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突破了属于流通领域的国际贸易形式,而采取联合开发、共同投资、共同经营的国际合作生产形式。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活动,使生产要素在国际生产领域直接地结合和重新配置,从而加速了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跨国公司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充分利用世界各地的技术、资源、劳动力和市场优势,进行全球范围的生产和经营。这种新的世界性国际分工最能代表经济全球化的特征。而战后跨国公司的发展极为迅速。据统计,1996年全世界共有跨国公司44 508家,其国外子公司则达到276 659家,其中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占全世界跨国公司的81.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占178,其余中欧和东欧国家的跨国公司,仅占05。这些跨国公司在国际生产中的规模和重要性日益增长。据统计,约占全球生产的40,占全球贸易的5060,占国际技术贸易的60-70,占全球科研和开发的80。特别是跨国公司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力量,推动着国际生产活动的快速发展。据统计,跨国公司在国际直接投资额中占90以上。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的国际直接投资每年都在2 800亿4 300亿美元。跨国公司在全球直接投资的剧增,使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形成的生产和销售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第三、虚拟经济的膨胀及其全球化所谓虚拟经济,是相对于以实物商品或生产要素形式存在的实物经济而言的。它是指货币、资本及其金融和信息的运动形式。而货币资本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脱胎于实物商品本身而单独进行交易,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其目的是为卖而买,以获取更大的利润。虚拟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主要有:(1)全球性国际资本流动量猛增。到1996年,世界各国对外直接投资额累计达到35万亿美元,当年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3 468亿美元,全球国际信贷余额为3.8万亿-4.0万亿美元,全球证券市场年交易额为7万亿一8万亿美元,全球外汇日交易额为1.5万亿2.0万亿美元。(2)各国放松对外资金的管制,实行金融自由化政策。(3)经济与金融日益相互渗透,融为一个整体,经济关系和社会资产日益金融化。虚拟经济的膨胀及其全球化,形成了实物经济全球化和虚拟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复杂局面。 第四、“大经济概念”的全球化所谓“大经济概念”的全球化,是指既包括与“经济”有密切关系的科技人才、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的全球化,还包括生活习俗、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全球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世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日益密切,相互促进,并日益融为一体。随着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国际旅游与国际间的科技人才、体育、文化交往也急剧增加。据统计,1996年全世界国际旅游人数高达59 212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 23116亿美元。特别是国际科技人才的争夺十分激烈,美国每年从世界各国吸收的科学家、教授、工程师、医生、各种技术人才和高级知识分子高达20万人,各国大公司也千方百计地收罗和吸收国际性人才,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五、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组织对国际经济活动的协调作用日益加强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世界性国际经济组织,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及其运行机制,有力地推动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区域经济组织如欧洲经济共同体、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在一个区域范围内加强经济协调,促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发展阶段和组成部分。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截至1996年,全球已建立的各种类型、各种形式的区域性和次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已达109个,参加的国家有140多个。区域经济协调的加强,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四)、经济全球化在现阶段的特点经济全球化在现阶段的特点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扩大的市场经济为基础,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主要动力,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生产资源的重新配置和产业结构调整、联合、升级的联动过程。现阶段经济全球化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带有历史的必然性,因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产物。正是生产力最发达的西方发达国家最渴望将其经济活动推向全球范围,追求在全球范围充分利用和重新配置各种生产要素资源,以实现其自身的最大利润。正是发达国家拥有最大量和规模巨大的跨国公司作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只有发达国家具有最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最丰富的市场竞争经验,而且发达国家又是各种国际经济组织的实际操纵者。所有这些条件必然使发达国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对于这个问题,江泽民同志也曾经指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首先推动的,它们一直起着主导作用。现阶段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经济全球化借以发展的信息技术基础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2)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掌握了全球经济网络,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3)世界金融中心集中在发达国家,全球经济活动使用的货币是美元以及发达国家的货币,全球金融网络也主要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4)发达国家是全球经济自由化的主要推动者;(5)制定经济全球化“游戏规则”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难以有根本性的改变。正是因为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所以经济全球化虽然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它也带来了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的强势,将自己的意志、价值观强加于国际社会。它们利用全球化的口号,弱化一个国家的主权,强调国际游戏规则,露骨地干涉别国内政。从而使得早已存在的不公正、不合理、不平等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得以继续存在,并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危害。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据主导地位,使现阶段的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然而,经济全球化并不必然是资本主义化。认识这一问题的基本前提,是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 首先,现阶段的经济全球化趋势给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提供了增强其主导地位的巨大机会,全球化蕴含着“美国化的严峻挑战。在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的20世纪90年代,正是美国利用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和实力,在全球极力确立其领导地位的时期,也是美国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的一个黄金时期。相比之下,日本经济在“泡沫”破灭之后陷入长期萧条,欧洲经济复苏乏力,欧元启动后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东南亚经济更是受到了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这一切都使得美国对于国际经济和政治事务的发言权和支配权显著增加,许多国家对美国的依赖加深,而对美斗争和周旋的余地缩小。从客观上看,美国在当前的全球潮流中居于主导地位,全球化潮流的发展给美国提供了输出资本、技术、文化、价值观乃至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巨大机会。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来说,如何在这样一种客观背景下融人和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寻求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的同时,应对“美国化”的挑战和压力,已成为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其次,现阶段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不仅增强了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对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也明显地是利大于弊:因为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游戏规则的制造者,它们可以凭借其经济实力不断扩大经济活动空间,扩大更多的销售市场、投资场所和掠夺更多的资源;可以借助其强大的跨国公司的活动,不断地将传统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实现其产业结构的调整;还可以将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因素、把一些经济风险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所以,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发达国家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西方发达国家在

    注意事项

    本文(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