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东北大学书法 精品视频公开课 第一讲ppt课件.ppt

    • 资源ID:1653267       资源大小:5.10MB        全文页数:49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东北大学书法 精品视频公开课 第一讲ppt课件.ppt

    第一讲 绪 论,朱利 教授,第一节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第二节 怎样学好书法第三节 书写用具第四节 正确执笔,第一讲 绪 论,教学目的:了解书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 学习书法的兴趣。,汉字遵循着自己的发展规律,至今已走过了六千多年的历程。关于汉字的起源,曾经有过各种各样的传说。流传最广的传说要数仓颉造字说。史书上把仓颉描绘成“龙颜侈侈,四目灵光”。淮南子本经训上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第一节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一、先秦时期的书法二、秦代书法三、汉代书法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五、随唐五代时期的书法六、宋元时期的书法七、明清时期的书法,8000多年前黄河中游的磁山、斐李岗文化和6000多年前的仰韶、大汶口文化,其出土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已具汉字雏形。只是这种艺术还处在一种混沌的状态之中。,一、先秦时期的书法1.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甲骨文,是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的成熟书法。1899年王懿荣在一种称为”龙骨”的中药材上面,偶然发现一些刻画符号。 “龙骨”就是龟壳,上面的刻画符号,后来经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证明,就是“甲骨文”。 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是距今约三千四百年前的商代遗物。后来经过不断挖掘,出土甲骨片达十万枚之多;而上面的刻画符号,也总计达4500个,其中1700个被逐一破译和解释出来。甲骨文内容大多为“卜辞”,乃记载占卜吉凶之事件。,2.西周时期的钟鼎文,周代,金文为主要的书体存在形式与书法表现形式。金文,又名钟鼎文,是钟鼎等器物上铸造的款识文字,或阴或阳。 金文在商殷晚期(公元前14-11世纪)业已成熟,如戍嗣子鼎、宰甫鼎、司母戊方鼎。 西周中期,长篇金文更为普遍,孝王时期的大克鼎,其大篆书也更显圆匀挺秀。至西周晚期,如:厉王时期的散氏盘,宣王时期的毛公鼎、虢季子白盘,金文抵其颠峰,古奥浑朴,凝重大度,肥瘦自若,容与徘徊。,毛公鼎又名音鼎、毛公音鼎,周宣王时代的青铜器,清代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原器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共有32行497字,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字数最多的青铜器。 其铭文笔划匀实劲健,结体疏密有度,美观大方,既体现出凝重的的气质,又有着气韵的流通,它以其结体方整稳固了文字造型的基本形式,以偏旁错落有致形成巧妙的变化,于此之中,又以圆转流畅的线条成为造型的枢纽。这种突出的特点构成它端庄遒劲的风采,在金文中堪称佳品。,3.秦国时期的石鼓文,石鼓文(亦称陈仓十碣、猎碣、雍邑刻石),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石刻书法,其书体介乎古籀与秦篆之间,结体方整而宛通,风格浑穆而圆活,是由大篆到小篆的转型期代表作。石鼓文在唐朝初年出土于陕西宝鸡,韩愈曾作石鼓歌记之,因出土早,所以对后世影响极大。,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发展到石鼓文的整个历程,是一个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继承变异的过程。尽管这一时期的汉字仍处于线条勾勒、随意性大,字无定形、没有统一规范,象形意味较浓的状况,但它们是明显的沿着简化的方向发展。这个时期富有特征的字体和一字多形的状况,为书法艺术和篆刻艺术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二、秦代书法 秦代的标准字体篆书,也称小篆,秦代墨迹,今可见者有青川木牍、侯马盟书、云梦睡虎地秦简等。竹木简牍和帛书,告别了钟鼎器物的依托,使书法以墨迹的形式系统地出现了;而且,这些墨迹书体,已经由长而扁,由圆而方,开始了隶变之先声。,峄山刻石为秦始皇登临峄山时命李斯记颂其德所立,唐时已毁,现存者为宋人转刻(称长安本),该篆书圆转遒正,与碣石颂、会稽刻石、泰山刻石一样,为标准秦篆,是后世小篆之祖。,三、汉代书法,至东汉,隶书炉火纯青,彼时树碑之风甚烈,加之写手之层次多端,遂使各地碑刻隶书面目丰富无比。张迁碑、张寿碑、曹全碑、鲜于璜碑、礼器碑、史晨碑、孔庙碑、朝侯小子残石、杨叔恭残碑、熹平残碑、乙瑛碑、衡方碑、夏承碑、张景碑、石门颂、西狭颂、孔庙碑、西岳华山庙碑、封龙山颂、韩仁铭等等,或朴拙或秀巧,或方刚或圆柔,或含蓄或张扬,各臻妙绝。这些隶书虽然都是以称作”蚕头燕尾”的波笔捺脚为主要造型标志,但能各具特征特色,拉开距离,这不能不令人惊叹于汉人的艺术创造力。隶书仅就一种书体而言,在东汉获得了中国书法史上空前绝后的鼎盛期。,礼器碑 自宋至今著录最多,是一件书法艺术性很高的作品,历来被推为隶书极则。书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碑之后半部及碑阴是其最精彩部分。艺术价值极高。一向被认为是汉碑中精典之作。,石门颂 结字极为放纵舒展,体势瘦劲开张,意态飘逸自然。多用圆笔,起笔逆锋,收笔回锋,中间运笔道劲沉着,故笔画古厚含蓄而富有弹性。通篇看来,字随石势,参差错落,纵横开阖,洒脱自如,意趣横生。石门颂为汉隶中奇纵恣肆一路的代表。,袁安碑 在书风上属于规范严谨一类,篆法通婉流畅,精细均匀,疏密得当,加之刻工精细。继承了正脉篆书传统。不失为临习篆书的好范本。,篆隶之外,作为隶书之捷、今草之源的章草书,成熟于东汉,代表作有史游急就章和张芝八月帖、秋凉平善帖。而且,后世的所有书体,如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乎全部孕育于这一时期。,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经由隶书为主宰的两汉,书法至魏晋,是一个空前的丰收季节,至此,所有书体全面问世,尤其是草书、楷书、行书的独立门户。此一时期的书体变化也最为复杂多端,几种书体大规模地交轨并行,而不是单线发展。也可以说,在书法的实用与艺术这两个主要因子中,艺术因子空前活跃。,书法史上所谓的“二王”帖学派系,即出自东晋的王羲之与王献之。王羲之有章草豹奴帖、十七日帖、寒切帖,小楷黄庭经、乐毅论、东方朔画赞;王献之有章草七月二日帖,小楷洛神赋、王僧虔太子舍人帖。 “二王”最有创新意义和存在价值的,是其流美飘逸的行草书。如王羲之的初月帖、丧乱帖、二谢帖、快雪时晴帖、姨母帖、得示帖、游目帖以及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帖(唐人模本)等;而王献之则有鸭头丸帖、中秋帖 、二十九日帖等。此外,王珣伯远帖亦有“二王”法度(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合称“三希”)。,王珣 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珍之宝。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曹魏钟繇宣示表、荐季直表为楷书经典的开山之作。,王羲之丧乱帖 丧乱帖反映了丧乱时期痛苦不安的情绪,因无意于书,故书法越见自然。用笔结字与兰亭序比较,略带古意,有些专家推断此种体式的字应更近王羲之书法的本来面貌,所以成为研究王羲之书风的重要材料。,中秋帖被人称为“一笔书”之祖,世传张芝“一笔书”到晋代仅有王献之独得其法,畅快淋漓的笔法叹为观止。,南北朝最突出的成绩是楷书,主要见于墓志碑刻当中。此一时期上续汉魏之隶意碑风,下开隋唐之楷体书韵。南朝名书家有羊欣、王僧虔、陶弘景、肖子云等。 北朝名书家有崔浩、郑昭道、赵文渊等。,五、隋唐五代时期的书法,智永真草千字文 真草千字文法度谨严,一笔不茍, 其草书则各字分立,运笔精熟,飘逸之中犹存古意,其书温润秀劲兼而有之。宋米芾海岳名言评曰:“智永临集千文,秀润圆劲,八面具备”。,欧阳询、虞世南、禇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杰”。初唐楷书范本,碑刻有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皇甫诞,虞世南孔子庙堂,禇遂良雁塔圣教序、孟法师,薛稷信行禅师以及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等。而欧阳询行书卜商读书帖、梦奠帖、张翰思鲈帖等,墨本已可珍,尤可揣摩笔法。,张旭 古诗四帖 张旭古诗四帖墨迹本,五色笺,狂草书。纵28.8厘米,横192.3厘米。凡40,188字。无款,前两首是庾信的步虚词,后两首是南朝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四五少年赞。,颜真卿(公元709785)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 祭侄文稿:行草墨迹,颜真卿书。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 30字。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 所以使此幅字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在此帖真迹中, 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 之妙,对于学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书谱 书谱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也相当高,孙过庭的书法上追“二王”, 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历代予以很高评价。 宋米芾评道:“过庭草书书谱,甚有右军法。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乃过庭法。凡世称右军书有此等字,皆孙笔也。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书谱墨迹为一卷,历代均有摹刻本,真迹现在台湾故宫博物院。,六、宋元时期的书法,鲜明的时代特点: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而以自己为主,以意代法。努力追求能表现自我的意志情趣,形成尚意书风。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是“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宋代书法大家同时又是文学家、画家。 苏轼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不仅认为书画和诗一样,是表现自我的手段,而且强调文学修养对提高书法艺术的作用。,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代表作有黄州寒食诗帖、新岁展庆帖、洞庭春色赋、丰乐亭记等。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诗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的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 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米芾 初名黻,字元章,号火正后人、襄阳漫仕,襄阳人。在书法方面,他在宋四家中虽同为尚意,但更多的属于传统尚法派,恪守晋法,自题斋号为宝晋斋。崇尚二王,深得二王父子笔意,尤其擅长临摹,人称其字为集古字。同时他提倡在二王基础上概括出来的平淡天真的意趣。代表作:蜀素帖、苕溪诗卷、珊瑚帖、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论书帖、元日帖等。,元代书法特征: 复兴晋唐书风与全面复古 少数民族书家大量涌现的独特现象 书画结合成为一种风尚,赵孟頫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欧波等,世称“赵松雪”。宋太祖子秦王德芳十世孙。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后人称“赵吴兴”。 赵孟頫以全面向古典尤其是晋唐学习的方式,在楷、行、草、隶、篆等各个领域重新建立严谨的法度,树立古典风格的权威价值,从而矫正了南宋书法学时风、轻法度的巨大缺陷,使书法发展迈入一条较为健康的轨道。他的书法思想、风格,不仅主宰了整个元代的书法,甚至直接影响了明代前中期书法的发展。,赤壁赋该帖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风骨内含,神彩飘逸,尽得魏晋风流遗韵。,宋克(13271387), 字仲温,号南宫生,长洲(江苏省苏州市)人。擅长楷、行、草和章草诸体,出自魏、晋,深得锺繇、王羲之之法,笔精墨妙,风度翩翩。除楷、行书外,尤以章草著名,体势开张趋长,笔画也非常瘦劲挺拔,一洗古章草的旧貌,形成矫健秀丽的风格,其代表作品有急就章。,七、明清时期的书法,王宠(1494-1533)字履吉,号雅宜山人,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 王宠追求的是一种疏宕雅拙的韵味,以韵写拙,而又“拙中见秀”、“拙中见雅”。,董其昌洛春谣仿米芾“洛春謠”,行书无年款,水墨紙本手卷,纵41厘米, 宽461厘米。他透过线条的抑扬頓挫及墨色的浓淡深浅,营造出一种极富变化的韵律动感。,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 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 。,傅山,16071684年,字青竹,后改青主,别号颇多,诸如公它、公之它、朱衣道人、石道人、啬庐、侨黄、侨松等等,不一而足。丹枫阁诗 笔画圆润而又劲健,寓刚于柔,结体壮实中又含秀逸,兼有颜、柳与二王之气韵,是融合诸家的代表作。,金农原名司农,字寿门,号冬心,别号有:金牛、老丁、古泉、竹泉、曲江外史、稽梅主、莲身居士、龙梭仙客、耻春翁、寿道士、金吉金、苏伐罗吉苏伐罗(佛家经典上“苏伐罗”即汉文“金”字,苏伐罗吉苏伐罗就是金吉金)、心廿六郎、仙坛扫花人、金牛湖上会议老、百二砚田富翁等。浙江杭州人。 居于扬州八怪之首。性好游历,“足迹半天下”。他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邓石如(1743-1805),安徽怀宁人,原名琰,字石如,号顽伯,完白山人。,第二节 怎样学好书法,一、选择好的自己喜欢的古帖二、掌握笔法三、勤练,第三节 书写用具,一、毛笔二、墨三、纸四、砚五、其它工具,第四节 正确执笔,教学提示:,指导学生阅读关于书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写一篇相关的小文章。,谢 谢!,

    注意事项

    本文(东北大学书法 精品视频公开课 第一讲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