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加强全区财源建设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加强全区财源建设的调研报告我区近几年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为平凉市的大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进入“十二五”之后,如何继续保持这一快速发展势头,构筑我区持续而又健康的长效财源,值得认真探索。为此,区财政局组织人员进行了认真分析调研。一、我区近几年财源建设及财政保障取得的主要成绩近几年,我区围绕实施项目带动和工业强区战略,大力提升商贸、旅游、肉牛、果菜四大特色产业开发层次,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小康崆峒、和谐崆峒,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跃的总体思路,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化解和减小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与影响,做大做强经济总量,提高发展水平,强化税收征管,促进了区级财政收入的基本增长,为全区人员经费的按时足额发放、机构正常运转、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作出了较大贡献。(一)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我区通过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加强财源建设,强化税收征管,建立健全税收增长激励机制等措施,确保了地方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2006-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完成一五357万元、17103万元、一五550万元、16409万元、19105万元,比“十五”末增收5092万元,增长36.3%,平均增长速度达到6.4%。(二)财政收入结构明显优化。在财政收入结构上,我区通过逐年降低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压缩水分,使我区财政收入结构明显变化,得到了优化调整,区级实有财力不断增强,财源基础不断夯实,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例由2005年的34.47%到2010年一五.2%,下降了19.5个百分点。(三)财源项目建设卓有成效。“十一五”期间,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财源建设为重点,按照抓主抓重、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工作思路,规模发展,整体推进,构建起了有发展前景、有地方特色的城乡财源建设体系。近年来,向上争取到位各类财源建设资金6000余万元,区财政每年安排企业发展资金300万元用于支持企业发展,通过财政支持使工业园区、新世纪集团、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宝马纸业公司、百兴集团、金江副食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通过项目建设不断壮大,为地方财政做出了积极有益的贡献。(四)产业优势初步形成。“十一五”以来,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发展步伐加快,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形成了产业优势。三产结构由2005年的11.0641.7647.一八调整到2010年的一三.0739.8947.04,形成了能源、建材、食品酿造、皮革、造纸、制药、机械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为主的工业生产体系,培育了商贸、旅游、肉牛、果菜四大特色产业;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商贸流通聚集功能凸显,外来经商、投资者剧增,肉牛产业逐步壮大;以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崆峒山为主导的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生态工程和环境保护得到重视和加强。(五)发展基础相对坚实。一是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区品位大幅提升,集聚功能大大增强。二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多项指标连续几年保持了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三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四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这些都为我区未来的经济发展、财源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我区财源建设及财政保障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区在财政收入、财源建设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全区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但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衡量,我区财源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一)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支柱财源缺乏。首先从2010年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看,而我区仅为 4.一八%,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我区国民经济的产出率还比较低,各项产业对财政的贡献不高。其次非税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一五.2 %,虽较“十五”末同比有所下降,但比重仍然偏高,地方有效财力受阻,财政收入质量有待大幅提高。最后辖区内大企业少,大财源税收短缺,财源结构单一,税源零散,缺乏支柱财源,收入压力很大,增收困难。(二)投入产出效益不佳,新兴财源贡献不多。2010年比上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32.84%,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幅为5.5%,没有达到以投资增长拉动经济发展,加快培植和夯实地方财源的预期目标。(三)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和尖锐。主体税源不足,主体税种呈下降趋势。我区没有特别突出的工业项目,骨干税源企业没有形成完全优势,主体税种在税率下调、市场变化、金融危机等客观因素影响下,继续呈下降趋势,收入压力很大,增收困难。(四)支出压力大,资金调度仍很困难。我区是典型的吃饭不足型财政,财政供给人员和社保供养人员多,负担沉重,本级收入不能满足全区支出需求,主要靠争取上级财政的资金来保证工资、扶贫、救灾等重点支出,可用于项目建设和发展方面的资金非常有限,区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严重不足。(五)财政债务包袱沉重,偿债压力大。截止2011年6月底,全区共计债务90070万元,其中:直接债务76319万元,包括政府部门债务39997万元,财政部门债务36322万元;担保债务7071万元;挂账债务6680万元。仅财政部门年支付利息2400多万元,这些债务大部分都是到期或逾期债务,直接困挠着财政事业发展。(六)征管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一是理财观念不强,业务素质低,制止“偷、逃”税费问题、监管企业的工作及措施不够有力,仍然存在“跑、冒、滴、漏”等税收流失现象。调查了解到,有些企业存在异地纳税现象,不少企业存有财务管理混乱问题,有的不设帐本,逃避稽查;有的核算不实,隐瞒经营成果;个别企业甚至是规模企业,不交税或交税寥寥。二是个别单位和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有的还非常突出,企业反映非常强烈,影响了税源的涵养。三、加强全区财源建设的几点建议(一)突出工业经济,提升基础和骨干财源。大力发展工业是增强区乡经济发展后劲和增加财政收入的关键所在。要把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财源建设的重中之重。一是抓好现有企业的规范、提高,提升现有财源。督促和引导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确保税收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二是快速推进工业经济的扩规增量。要立足我区优势,着眼于实现结构升级和做大做强工业企业,搞好项目的论证、筛选、立项,精心策划包装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以此为抓手,强力招商,引进大企业、大财团和战略投资者,努力培育强劲的骨干和支柱财源,尽快扭转我区工业企业单体规模小、总量少、效益低、税源薄的不利局面。三是继续坚定不移地力促新上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建设进度。通过严格落实项目包保责任制、强化督导、调度和考核,努力突破土地、规划、资金等“瓶颈”,确保税源项目早建成、快见效。 (二)强抓招商引资,培植新兴和后续财源。实践证明,发展区域经济,不抓项目就是没有抓住关键,不抓招商就是不得要领。要树立“引进资金、项目就是引进新财源”的观念,紧紧抓住国际和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强力推进,快速膨胀规模。一是发挥好资源优势。着力引进大型建材、农副产品等加工企业,整合现有同类企业,带动相关产业,迅速形成生产规模,拉长产业链条,使相关的采矿业、化工业、加工业真正成为我区的产业龙头和财源支柱。二是着力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质量。要把引进“大、高、外、名、特”项目作为主攻方向,重点引进工业和外资项目。继续坚持对污染环境、科技含量低、市场前景差、对财政贡献小又不能安置大量劳动力的项目,一个不引、一个不上。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努力解决项目迟迟不能开工、“圈而不建”、提供税收太少和以虚假投资骗取政策优惠的问题,力争培植更多更强的区域经济支撑点和财政增长点。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国家5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崆峒山,是我们发展旅游业独特的优势,应组织相关部门、聘请专业人才,组成专门的班子,下大气力,对现有资源进行全方位规划设计、包装整合,对外专题招商,让能够带来人气、带动物流、信息流、拉动诸多产业的旅游业成为我区新兴的、延绵不断的后续财源。 (三)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随着农业税的逐步取消,农业这一基础财源建设面临严峻考验,作为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区,必须加快农业财源建设工作的转型步伐。一是大力推进农业工业化。要按照“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统筹规划,强化措施,着力培植壮大农产品深加工等龙头企业,使其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能力与综合效益同步增长。二是健全完善农业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单就市场而言,要按照“多层次、强辐射、专业化”的要求,在引导各级大力发展各具特色专业批发市场的同时,对现有的较大型市场,进一步统筹规划,采取措施,引入培植市场经纪和组织人才,使之与外界市场相联系,真正做大做强,做成品牌,千方百计开辟更多的财源阵地。三是继续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着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等高产值、高收入经济作物,继续发展林果、蔬菜、抗旱作物、苗木花卉等种植,力保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四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要按照“突出地方特色、规划适度超前、基础设施领先、功能配套完善”的要求,加快小城镇开发建设。同时要把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想方设法吸引农民入镇进园经商办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乡村经济,努力增加财税收入。 (四)强化征管,努力提升财税收入总量。一是落实监控促收制。要针对我区税收点多面广、流动性强、难管易漏等特点,继续实行政府管税、专业治税、群众护税、部门协税的社会化办税机制。特别是区直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入乡镇、深入企业,宣传政策、强化监督,帮助乡镇解决束手无策、无力解决的问题;督导企业加强管理,解决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帐务不全的问题。并努力探讨推引“一家查帐,资源共享”的企业检查制度;要进一步加大依法征管和稽查力度,规范税收秩序,严格依率计征,做到依法征管;要严格福利企业、“三废“企业和税收减免优惠的审批,坚决打击偷、漏、逃、骗税行为,做到应收尽收。加强对民营企业“饮水思源”、积极纳税、回报社会的教育,尽快改变企业“生产红红火火,纳税低落寥寥”的不正常现象。同时,建议有关部门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严格审查和随时审定,及时改进不合时宜的“税收定额”征收办法,确保财税收入的稳步增长。二是加大增收节支的监管力度。要树立节约也是增收的观念,在保工资、保运转、保刚性支出的前提下,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一方面要严格定编定岗制度和控制财政供养人员,特别是要积极探索和建立机构编制、人员与财政预算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另一方面要整顿各级财务管理,健全推行“一个帐户存钱、一本帐管理、一个理财小组审批”的财务零户统管办法,大力压缩非生产支出。三是进一步优化财政管理体制。要按照省、市加强县乡财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推行“乡财乡用区管”和“村财村用乡管”的管理体制。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对各单位预算外收入的来源、项目、数额、流向、用途及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彻底清除游离于财务监管之外的“小金库”,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五)多措并举,进一步强化向上争取工作力度。我区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离开了投入,经济的发展将寸步难行。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是加快发展、壮大财源的一条便捷途径。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新形势下,国家陆续出台了许多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新政策,并加大了转移支付力度。因此,要更加注重政策的研究,努力掌握国家有关宏观调控的新政策、新动态和新机遇,不断增强开展工作的主动性。要把对上争取资金和项目列入重要的日事议程,并作为一项日常事务来抓,成立专门的协调领导组织,明确专人负责,对上争取更多的建设资金和转移支付额度;要在做好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及时选择一批事关工业发展、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林业、水利、科技、交通、民政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源建设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挤入国家和省市计划盘子,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对上争取工作。要通过专门制定政策、明确目标,加大奖惩,充分调动各级对上争取资金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为全区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财力支持。12.12.202218:0518:05:1822.12.126时5分6时5分18秒12月. 12, 2212 十二月 20226:05:18 下午18:05:182022年12月12日星期一18: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