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山东省投资环境分析.docx

    • 资源ID:1649985       资源大小:107.48K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山东省投资环境分析.docx

    山东省投资环境分析一、 面积、人口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黄河下游,是中国主要沿海省市之一。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陆地南北最长约420公里,东西最宽约700余公里,陆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居全国第十九位。境域东临海洋,西接大陆。水平地形分为半岛和内陆两部分,东部的山东半岛突出于黄海、渤海之间,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遥遥相对,庙岛群岛(又称长山列岛)屹立在渤海海峡,是渤海与黄海的分界处,扼海峡咽喉,成为拱卫首都北京的重要海防门户。西部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依次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        山东地处中国大陆东部的南北交通要道,京杭大运河和京沪铁路、京九铁路纵贯南北,穿越境域西部,沟通了本省与沿海和内陆诸省的联系;胶济铁路横贯东西,蓝烟铁路穿行于半岛中部,加之遍布全省的公路网络,构成了境内四通八达的便利交通。       山东地形,中部突起,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部半岛大都是起伏和缓的波状丘陵区;西部、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区,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境内山地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5.5,丘陵占13.2,洼地占4.1,湖沼占4.4,平原占55,其他占7.8。       山东的河流分属黄河、海河、淮河流域或独流入海。全省平均河网密度为0.24公 里平方公里,长度在5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000多条,其中,长度在50公里以上的 1000多条,较重要的有黄河、徒骇河、马颊河、沂河、沭河、大汶河、小清河、胶莱河、潍河、大沽河、五龙河、大沽夹河、泗河、万福河、朱赵新河等。       山东的湖泊主要分布在鲁中南山丘区与鲁西平原的接触带上,总面积1496.6平方公里,蓄水量23.53亿立方米。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由南而北依次为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和东平湖。      山东的海岸线全长3024.4公里,大陆海岸线占全国海岸线的16,仅次于广东省, 居全国第二位。沿海岸线有天然港湾20余处;有近陆岛屿296个,其中庙岛群岛由18个岛屿组成,面积52.5平方公里,为山东沿海最大的岛屿群;沿海滩涂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15米等深线以内水域面积约1.3万余平方公里。这些优越的地理条件,在海上运输和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上,都将大有作为。      山东的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114,全省气温地区差异东西大于南北。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 毫米950毫米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全省光照资源充足,平均光照时数为2300 小时2890小时,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作的需要。由于降水量60以上集中于夏季,故易形成涝灾,冬春又常发生旱灾,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据2005年1%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省总人口9248万人,人口出生率12.14,死亡率6.31,自然增长率5.83。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0744.8元,比上年增长13.8%,增幅提高1.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7457.3元,增长11.7%,其中食品支出2512.7元,增长8.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7%,下降0.个百分点。全省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使用面积21.9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6581.0元,增长15.7%。农村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据抽样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3930.6元,比上年增长12.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35.8元,增长14.5 %。其中,食品支出1087.7元,增长8.8 %;用于文教娱乐方面的支出377.2元,增长26.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8%,降低2.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9.6平方米。二、 GDP指标(工业化程度和产业特点)(一)、综合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据初步核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184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27.6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0620.3亿元,增长17.9%,其中工业增加值9562.9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5920.4亿元,增长14.5%。三次产业比例为10.4:57.5:32.1。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全年四个季度生产总值增幅差距在0.5个百分点以内。人均生产总值20044元(按现价汇率折算为2447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5%。区域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大力实施“龙头带动”、“三个突破”和“双30”发展战略,全省区域经济呈现出东中西优势互补、协调联动、相互促进、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山东半岛城市群已成为全国最密集的城市和产业集聚区之一,生产总值占全省的64.1%,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8%;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82.9亿美元,占全省的92.5%。县域经济呈现强者更强、“弱者”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30个欠发达县进一步激发内部活力,加快追赶速度,各项经济指标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全省有20个县(市)进入全国百强县,总量居全国第二位。14个县(市、区)地方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海洋经济带动作用增强。积极倡导生态渔业、高效渔业、品牌渔业。海洋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主要海洋产业实现产值24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6.9%。海洋石油、滨海旅游和海水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增势强劲,实现产值58.7亿元、574.7亿元和39.0亿元,分别增长38.4%、23.8%和39.8%。海洋开发与保护进一步加强。设立海洋自然保护区12处,保护区面积达到53.7万公顷,有18个县成为全国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县。(二)、农林牧渔业农业生产实现稳定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741.2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农业产值2034.5亿元,增长3.2%;林业产值55.9亿元,下降7.2%;牧业产值1125.6亿元,增长7.3%;渔业产值465.5亿元,增长6.7%。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达到3917.4万吨,创六年来最高水平,比上年增长11.4%;棉花产量由于受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减少22.9%。多数主要农牧产品产量保持了增长态势。主要农牧业产品产量 指 标 单 位 绝对值 比上年增长% 粮食万吨3917.411.4夏粮万吨1801.113.6秋粮万吨2116.39.6棉花万吨 84.6-22.9油料万吨363.9-1.6蔬菜万吨8607.0-3.1园林水果万吨1201.54.0生猪年末存栏万头3070.30.4牛年末存栏万头970.5-2.7羊年末存栏万只3260.2-0.8肉类万吨736.95.8猪牛羊肉万吨480.74.3禽肉万吨245.09.6禽蛋万吨441.82.1奶类万吨221.017.1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围绕生态省建设,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力度,突出抓了荒山、荒地、荒滩、沿路、沿河、沿海和环城绿化。全省人工造林面积141.1千公顷,其中,用材林47.5千公顷,经济林42.7千公顷,防护林49.6千公顷。全年板栗产量21.8万吨,比上年增长7.9%;核桃产量2.0万吨,增长42.9%。渔业生产成效显著。水产品总产量736.1万吨,比上年增长2.5%。其中,海水产品产量626.1万吨,增长2.3%;淡水产品产量110.0万吨,增长3.7%。优质水产品发展势头强劲,对虾、海参和大菱鲆养殖产量为6.9万吨、4.6万吨和3.5万吨,分别增长11.3%、15.0%和94.4%。水产品加工产量443.2万吨,增长32.2%。远洋渔业产量25.8万吨,增长14.2%。休闲渔业收入16.8亿元,增长40.0%。水产品出口创汇28.0亿美元,增长27.3%。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已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20处,认定无公害水产品产地178处, 认证无公害产品201个。农机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年末农机总值达到490亿元,比上年增长7.5%;农机总动力9199.3万千瓦,增长5.1%。大中型拖拉机22.8万台,增长7.6%。玉米联合收获机5873台,增长69.3%。全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7227.8千公顷,机播面积5383.7千公顷,机收面积3713.6千公顷。实现农机服务产值340.1亿元,增长4.9%。农村基础条件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起步。农村用电量346.5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3.9%。化肥施用折纯量467.6万吨,增长3.7%。有效灌溉面积4790.0千公顷,增长0.5%。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879.7千公顷,增长2.7%。全省用于“三农”方面的财政性投入达308.2亿元,增长29.1%。农村“路、水、电、医、学”和环境整治建设加快推进,在村村通电的基础上,基本达到村村通电话,通汽车村数比重上升到99%,自来水受益村数比重上升到63%。(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达到26867个,比上年增加6563个,增长32.3%;实现增加值8411.9亿元,增长28.4%。其中,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2567.6亿元,增长14.9%;集体工业增加值741.5亿元,增长15.9%;股份制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分别增长29.2%和32.7%。轻工业增加值2935.3亿元,增长30.8%;重工业增加值5476.6亿元,增长28.0%。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9910.8亿元,比上年增长43.0%;实现利润2138.2亿元,实现利税3396.3亿元,分别增长56.6%和50.6%。企业亏损面下降0.4个百分点,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加快0.4次。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数为214.8,提高29.2个百分点。制造业贡献加大,工业结构日趋优化。制造业拉动作用显著,实现增加值6999.4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83.2%,比上年增长31.9%,拉动工业增长25.9个百分点。优势产业对工业经济支撑力增强。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制药、新材料三大高新技术领域和纺织、机械、食品、化工、冶金、建材六大行业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957.0亿元和5693.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11.6 %和67.7%。非公有制工业迅猛发展,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4797.6亿元,增长38.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7.0%。其中,私营工业实现增加值1675.4亿元,增长45.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幅17.1个百分点。工业产销水平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8.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12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103种,占85.8%,其中有40种产品产量增幅超过30%。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产 品单 位绝对值比上年增长%原煤万吨14029.8-2.3天然原油万吨2694.50.8发电量亿千瓦时2001.618.0水泥万吨13986.818.0平板玻璃万重量箱4760.848.0粗钢万吨3183.861.1钢材万吨3008.548.8纱万吨367.843.5布亿米88.733.0机制纸及纸板万吨1192.225.6塑料制品万吨157.628.7合成氨万吨631.713.3啤酒万千升325.1-5.4汽车万辆48.15.5摩托车万辆117.220.3家用电冰箱万台694.312.4房间空调器万台601.0-7.2微型电子计算机万部39.4-29.7彩色电视机万部1092.743.2 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在全部三级及以上(新资质)建筑企业中,有施工任务的5508家,比上年增加13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90.8亿元,增长26.5%;实现利税151.5亿元,增长24.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50.6亿元,增长29.3%;实现利税42.4亿元,增长26.9%。(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41.5亿元,比上年增长38.9%。其中,城镇规模以上投资完成7274.8亿元,增长34.7%。从投资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08.4亿元,增长23.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653.5亿元,增长45.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579.6亿元,增长29.6%。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国家及省重点支持和鼓励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社会事业等领域投资实现较快增长。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710.5亿元,比上年增长53.2%;机械电子工业投资完成1500.0亿元,增长63.1%;卫生和社会福利业投资完成52.4亿元,增长78.2%;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投资完成614.1亿元,增长44.1%。全年新开工项目3.6万个,其中亿元以上大项目3554个,增长45%。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74.3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增幅比上年回落4.6个百分点。其中,商品房建设投资674.7亿元,增长28.0%;土地开发投资45.2亿元,增长44.6%;土地购置投资166.8亿元,增长11.9%。从商品房建设用途看,住宅投资增长27.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19.0%,其他商品房投资增长36.8%。商品房市场保持热销态势。全年销售商品房3164.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1.3%,商品房销售面积超过竣工面积2.4万平方米,住宅销售占商品房销售总量的90.5%。在住宅销售总量中,个人购买商品住宅占88.9%。(五)、国内贸易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8%。消费结构升级推动城乡市场快速发展,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4548.6亿元,增长16.3%,增幅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577.8亿元,增长14.3%,增幅提高2.5个百分点。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增速较快。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的行业规模和经营领域日益扩大。批零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132.0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3.8%。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22.3亿元,增长16.9%;住宿业实现零售额53.0亿元,增长15.5%。个体、私营经济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个体私营经济总量、经营领域、发展层次进一步提升。个体私营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489.7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73.3%。大中型贸易企业和交易市场稳步扩大。超级市场、便民连锁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等新兴零售业态快速发展。大中型流通企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实现零售额1354.7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年成交额一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达381个,增加65个;已出租摊位22.3万个,摊位出租率为91.9%,提高2.1个百分点;营业面积为1778.0万平方米,实现成交额2822.2亿元,分别增长25.5%和25.8%。(六)、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财政实力跨上新台阶。境内财政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达到3342.2亿元,比上年增长24.7%。税收总收入2130亿元,增长25.7%。地方财政收入1072.7亿元,增长29.5%。财政收入结构出现积极变化,地方税收收入增长31.7%,高于非税收入增幅8.9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7.0%,提高1.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支出达到1465.5亿元,增长23.2%。金融业发展良好。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7478.0亿元,比年初增加2428.0亿元,增长16.1。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7103.5亿元,增长16.8;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035.1亿元,增长17;企业存款余额4123.9亿元,增长6.8。贷款强势增长,结构继续优化。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3874.0亿元,新增贷款首次超过2000亿元,比年初增加2032.0亿元,增长17.2。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3381.8亿元,增长17.6%;基本建设、私营及个体企业、三资企业贷款比年初分别增长23.9%、17.3%、24%。社会信用总量持续增长。为企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4230亿元,比上年多签发470亿元,增长12.5。有6家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截至年末发行89亿元。金融机构共实现盈利165.6亿元,增长80.4%。证券市场平稳运行。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00家,股票108只。其中,境内上市公司78家(其中4家同时在境外上市),股票82只;境外上市公司26家。证券公司3家,证券营业部141家,证券服务部34家;期货经纪公司9家。省内证券营业部股票基金交易金额2196.5亿元,比上年下降21.6%。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全面推开,12家公司进入股改程序,其中7家公司已经完成股改。期货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全年期货交易额8282.7亿元,增长26。保险业健康发展。保费收入340.8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8亿元,增长18.4%;人身险保费收入252.8亿元,增长3.6%。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76.6亿元,增长16.1%。其中,财产险支付赔款和给付52.4亿元,增长22.8%;人身险支付赔款和给付24.2亿元,增长3.8%。(七)、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事业硕果累累。有16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495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科技奖励。共取得各类重要科技成果2408项,其中农业、工业和医疗卫生领域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占77.1%。星火计划成效显著。共组织实施省级以上星火计划项目219项,其中国家级118项。专利工作成绩斐然。专利申请量28835件,比上年增长56.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4801件,增长48.6%。授权专利10743件,增长10.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903件,增长14.6%。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坚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泰山学者”建设工程顺利实施。共有两院院士33人,其中新增选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8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570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企业共建立技术中心274家,其中国家级4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4.1%,比年初提高2.2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1955.4亿元,比上年增长33.6%;实现利润423.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9.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2.5亿美元,增长70.3 %,占出口总额的9.2%。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深入展开。“名牌战略”取得新突破。在3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中,我省荣获了其中2个;中国名牌产品119个,新增59个;山东名牌产品941个。国家免检产品194个,新增121个。全国驰名商标达到53个。突出抓好食品质量安全,对所有食品生产企业和193个县区级食品生产区域实施了区域监管,加强对肉禽加工企业的动态监管力度。完善技术检测网络建设,国家级质检中心达到8个,完成19个食品通用实验室、8个棉花公检实验室的建设。气象监测现代化水平提高。山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正式施行。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的自动气象站监测网。建成7个土壤湿度自动监测站、17个酸雨观测站、6个中规模卫星云图接收站、1个极轨卫星接收站。发布各类灾害预警信号32次,发布短时灾害预报1825次。人工增雨作业影响面积28.4万平方公里,增加降水5.8亿立方米。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基础教育进一步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部分家庭困难学生开始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创建了164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首批确定了10处实训基地、110所骨干示范性学校、278个示范专业(点)。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大,全年招生40.1万人,在校学生达到117.1万人,分别增长22.3%和23.8%。职业培训工作取得新成绩。技校招生超过12万人,培养高级技工10万多人。(八)、城乡建设城镇化进程加快,规划调控作用显著增强。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0%,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重点完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山东省海岸带规划和济宁都市圈规划三项规划的评审论证。108个市县全面开展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96个全国重点镇和247个省级中心镇总体规划编制基本完成,10812个村庄重新修编或调整完善了规划。城市承载服务能力提升。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新开工建设19座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60万吨/日,目前已建成污水处理厂87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50%;新增自来水供水能力40万吨/日、供热面积1000万平方米、用气人口60万人。城市交通、环境面貌有较大改善。新建、扩建城市道路面积700万平方米,新增公交营运车辆1500标台、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2000吨/日、城市园林绿地3000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建筑墙材革新和节能工作扎实推进,安康居住工程全面实施。全年实际应用新型墙材150亿块标砖,占建筑墙材总量的65%;完成节能建筑工程1350万平方米,占新建居住建筑总量的45%。全省经济适用房开工面积588.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6%;竣工面积252.7万平方米,增长53.6%。(九)、资源、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强资源供应调控。实施采矿权源头控管,保证重点矿山建设,全省划定矿区范围102个,颁发采矿许可证471个。完成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2085个,增加土地面积93.4千公顷,其中,增加农用地36.4千公顷,增加耕地30.9千公顷。地质勘查取得明显成效。投入勘查资金5.9亿元,新发现金、铁、铜、煤和地热等一批矿产地。新增国家地质公园3处、国家矿山公园1处。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工作全面推进。挖潜盘活存量土地9.7千公顷。对布局不合理的“小、散、乱”矿山进行了关停并转和重新整合,促进了矿产资源的规模化、集约化、科学化开发。煤炭开采回采率达到65%以上。国土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逐步完善,国有土地有偿出让17.9千公顷。生态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建成12个国家生态示范区,创建了20个生态建设示范县。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74处,面积1083.3千公顷。8个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地区在全国首批通过整体验收。国家和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分别达到7个和36个,绿色学校分别达到24所和136所。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4%。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城乡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全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1179个。关停并转迁企业465个,对45条重点河流实施了综合治理。累计建成烟尘控制区250个,面积2965.2平方公里。17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率达到93.9%,其中,15个城市空气质量符合国家二级标准,2个城市符合国家三级标准。省控地表水中,41.4的断面符合国家类水质标准,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35.3%。累计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312个,面积2197.9平方公里;累计建成高污染燃料禁烧区90个,面积955.4平方公里。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完成了对空气、地表水、废水污染源共123套数据采集装置安装建设。累计建成23个重点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站和104个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自动监测数据量已占总量的77%。深入开展了环境空气、城市降水、河流湖库、近岸海域、城市环境噪声和污染源监测,定期发布全省环境状况公报和全省环境质量通报、重点流域排污总量控制监测公报。三、 市场成熟度(经济发展与民企比较)见附件山东省工业结构调整“十五”规划四、 制浆的生产资源山东是我国的造纸大省,而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如木浆、废纸等以外购为主,而产品约60%外销,所以山东省造纸工业是一个两头在外的产业。山东要保持造纸大省地位,应继续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原料短缺是长期制约山东省造纸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山东要解决造纸原料短缺问题,一方面要扩大并合理利用省内非木材纤维原料,如麦草、棉秆等农作物副产品,不足部分可从周边省份购进;要积极开发种植芦苇、芦竹、狼尾草、速生麻等非木材纤维原料;同时,山东要积极利用木材加工厂的边角余料和充分利用国内废纸。目前,山东省麦草浆占全省非木浆消耗量的约70%,自制浆的原料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以两个草浆重点生产企业为例,博汇纸业芦苇原料占到60%,麦草原料占40%;寿光晨鸣50%的原料为芦苇与麦草。此外,鲁西北是棉花重点产区,有丰富的棉杆资源,过去农民把它当柴烧,现在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燃料也变成了煤、液化气,棉秆基本不再作为燃料使用,这就为造纸企业利用棉秆提供了机遇。据估算,去年全省造纸企业共用棉秆原料约50万吨以上,直接经济效益超过亿元。其他新型造纸原料的开发与栽培也取得可喜进展,如泉林纸业万亩芦竹喜获丰收,风干产量达2吨/亩;沪平永发、滨州黄河纸业分别试种狼尾草1000亩、速生麻3000亩,风干产量1.52吨/亩,取得了一定的种植经验,今年计划扩大种植面积。另一方面山东纸业要适当扩大木浆、废纸和木片的进口,特别是木片。去年,山东省在扩大使用棉秆原料,增加木片进口生产化学热磨机械浆等方面均有所突破。今后几年,山东省化学热磨机械浆将有大发展,目前所需木片将主要从广东、广西等省购进或依靠进口,随着山东省造纸速生林的发展,省内供应量会增加。目前,进口木片质优价廉,日照港有木片专用码头,便于卸船,这是内地省份所不具有的条件。山东省的博汇纸业、晨鸣纸业分别建成了大型化机浆项目,年需木片超过60万吨,原设计要大量使用杨木为原料,目前看来,在省内、国内收购如此大量的杨木困难不少,自营的速生林面积小,也不到砍伐期,他们就进口桉木片。据了解,国际木片资源比较丰富,价格比国内原木便宜,从国外进口木片经济可行。在技术上,这两个企业都进行了攻关,基本掌握了桉木化机浆的工艺技术,为山东省大量使用桉木原料发展化机浆开辟了新的途径。去年,山东省纸张产量高达920万吨,省内消费约40%,出口量少。今后,山东省造纸工业必须注重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尤其是大型骨干企业,近几年引进了不少先进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稳定,具备了向国际市场进军、与国际接轨的前提和实力。过去讲全球经济一体化,还觉得那么遥远,现在看来就在眼前。如晨鸣纸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已在欧美、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建立了8家分公司,2004年出口产品6万吨,今年计划再建35个海外分公司,达到每年3050万吨的海外销售能力。银河纸业的中档文化用纸出口量在3万吨左右,加上印制成本册出口,每年创汇1000多万美元。预计,山东省造纸行业将有更多企业的产品走向世界,有实力的企业直接到海外兴业办厂。山东造纸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时间不长,经验不多,在与国际市场打交道时,必须善于用全球战略眼光,研究与利用国际规则,提高应变能力,防范风险,立于不败之地。向规模化、现代化、原料和产品结构合理、低污染方向发展,保持和扩大行业竞争优势。以晨鸣、华泰、太阳、银河等企业为骨干,重点改善产品的原料结构和产品结构,逐步降低草浆比例,增加木浆和废纸浆的比重,开发利用田菁、红麻、芦苇等非木材纤维资源。开发利用黄河滩区及黄河故道大片宜林地,走林纸、林板结合的路子,加快商品浆基地建设,推广集中制浆,分散造纸。开发高强度、高效率、高白度、低污染的制浆技术和高质量、低消耗的造纸技术,提高车速和纸机幅宽,提高单机年抄造能力。重点发展中高档文化用纸、印刷用纸、包装用纸、新闻纸和生活用纸。其中,晨鸣纸业集团,实施15万吨铜版纸、10万吨低定量涂布纸和A纸箱板纸等项目,重点发展彩色胶印书刊纸和低定量涂布纸。华泰纸业集团,实施10万吨轻量涂布纸、70万亩芦苇基地等项目,重点发展高档文化用纸、新闻纸和轻量涂布纸。太阳纸业集团,实施30万吨涂布白板纸及高档信息用纸等项目,重点发展高档包装用纸、信息用纸。银河纸业集团,实施20万吨高强度瓦楞原纸等项目,重点发展包装用纸、工业用纸。 五、 制浆企业数量、规模、产量山东造纸业发展呈现五特点环保节能成绩显著省环保局日前决定,以山东临清银河纸业为试点,在全省造纸行业、企业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并要求在规划中必须确定减排、限排、禁排的污水资源化方案,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造纸工业已成为山东省发展速度最快的重点产业之一。在全国排名前10位的造纸企业中,山东省就有6家。目前全省造纸工业草浆、木浆和废纸浆的比例已调整到303040。省环保局要求,要制定全省造纸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确定污水资源化方案;所有的造纸企业也要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规划中必须有污水资源化方案,并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凡列入“十一五”全省造纸行业发展规划和造纸企业发展规划的,“十一五”期间新建项目经环评通过后予以审批,对未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造纸项目一律不审批。山东省通过造纸业结构调整,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发展道路。2005年全省造纸企业COD排放量较2000年下降了47以上,但销售收入、利税却分别增长了5.4倍和3.7倍,实现了经济与环保双赢。“一个造纸厂污染一条河流”,这在过去并不鲜见。据山东省环保局人士介绍,造纸业是山东省的排污大户,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1995年,全省造纸企业729家,其中草浆造纸企业522家,5000吨以下小造纸企业占绝大部分,COD排放量63.92吨,占工业废水COD排放量的60%多。这种数量多、规模小、原料来源单一、污染严重、粗放式低水平经营的产业结构,既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又不能发挥规模经济效益。以积极的环保措施淘汰落后生产能力。1996年到2003年,采取行政手段等,关停了500多家5000吨、1万吨、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2万吨以下的草浆生产线。特别是“十五”期间,关闭了61家2万吨及以下草浆生产线、8家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5万吨以下草浆生产线。“铲弱”更要“扶强”。山东省在实施关闭措施的同时,以之为契机,引导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兼并联合,盘活存量资产,发展大企业。早在2002年,就有7家企业利税过亿元。目前,我省有6家企业进入全国造纸企业前十名。规模化生产为造纸业奠定了提升发展的基础。“环保促进了造纸业的发展”,山东省造纸业内的一位人士感慨环保措施对山东省造纸业原料结构调整所起的推动作用。据悉,目前我省麦草浆在纤维原料中的比例从早先的70%多下降到约25%。原料结构的变化,带来产品结构的升级,从而使我省造纸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加显现出竞争力。建立地方环境标准体系,可谓是我省解决造纸业结构性污染,助推造纸业发展的“真经”。据统计,“十五”期间环保立法占到我省地方立法数量的8.56%,在省政府部门立法中居第三位。以现在实施的严于国家标准的山东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例,从2003年至2010年分三个阶段,草浆造纸外排COD将从420毫克/升降到300毫克/升,再降到120毫克/升。省环保局人士介绍,这是一种具有公开、透明、可预见特点的结构性污染治理新机制。通过标准的引导作用,促使企业由被动治理向主动防治转变,由被动地进行末端治理向主动进行清洁生产等全过程转变,走上“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路子。产业集中度提高,“十强企业”更大更强山东省造纸的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经综合实力考核,2004 年山东造纸行业“十强企业”分别是晨鸣、华泰、太阳、博汇、泉林、银河、森博浆纸、华金、泰山、鲁南纸业集团(有限)公司,“十强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比上一年又有较大幅度增长。“十强企业”占山东省造纸企业数的 4%,而产量及主要经济指标均占到全行业的一半以上,利润总额超过全国行业的四分之一。“十强企业”群体的发展既代表了山东造纸工业的发展速度,又体现了山东造纸工业的发展水平;他们不仅是省内的大型骨干企业,同时也是国内同行业的佼佼者,在国际造纸业中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评定“十强企业”的基础上,经综合实力考核,海王纸业、日照东方纸业、沪平永发造纸、恒联投资、枣庄华润纸业、贵和纸业、华港包装材料 7 家企业被评为“2004 年度山东省造纸行业先进企业”,先进企业的业绩也非常突出,引人注目。技改投入大、起点高、大项目多进入“十五”以来,山东省造纸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技术改造投入不断加大,一批技术含量高和市场竞争力强的技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2004 年山东省造纸行业技改投资近 80 亿元,新增生产能力 100 多万吨,引进多套国际一流技术装备,使山东造纸工业整体装备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国际合作、强强联合迈开了步伐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山东造纸不被外资看好。近几年,晨鸣纸业、华泰纸业、森博浆纸等纸业集团的迅速崛起,令业界刮目相看;一些国际知名的纸业公司或跨国金融财团纷纷涉足齐鲁大地,商讨合资合作;山东省造纸业的企业家们审时度势,顺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潮流,开始了强强联合,互惠互利,双方共赢,共同发展,迈开了国际合作的步伐。加强国际合作、强强联合是做大做强山东造纸工业的重要途径。造纸原料的研究与应用有了新突破近几年,造纸纤维原料供应相对紧张,价格上涨一直困扰着山东省造纸工业的发展。前年,山东省在扩大使用棉杆原料,增加木片进口生产化学热磨机械浆等方面均有所突破,这是逼出来的,使坏事变成了好事、压力变成了动力。过去,提起山东造纸就会想到单一的麦草制浆。现在情况变了,麦草受到资源、价格等因素的制约,目前麦草浆占山东省非木浆消耗量的 70%,自制浆的原料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它新型造纸原料的开发与栽培也取得可喜进展。环保、节能成绩显著为适应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生态省建设的要求,节水和环保一直是山东省造纸行业的重中之重。针对原料、煤炭、化工等大幅涨价的情况,山东省各造纸企业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节能降耗,努力降低采购成本,积极消化涨价因素。全省绝大部分企业对环保一直常抓不懈,废水常年稳定达标排放,不仅增产不增水、增产不增污,还节水减污。六、 污水处理企业数量、规模和工艺(存在地问题)污染源:作为造纸大省,山东造纸行业的COD排放量占工业COD排放量的66,成为水的主要污染源。为积极建立行业“线”上的中循环,山东省率先在全国实施造纸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通过采取清洁生产审核、关停淘汰等措施,治理造纸行业污染。近年来,山东造纸企业数量减少了40多,但产量和利税却分别增加了近200和300以上,COD排放量削减了70多。同时,山东纺织印染、石油化工等其他高污染行业COD排放量平均削减率也达40以上。 山东省还加大力度治理结构性污染,坚决关停造纸、电力、水泥等行业的重污染企业。近年来,关闭了61家2万吨及以下草浆生产线和8家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5万吨以下草浆生产线;淘汰了所有5000吨及以下酒精生产线和35条10万吨以下水泥立窑生产线;关停和淘汰了小火电机组77台。邹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正常、达标排放,兖州市污水处理厂没有运行,曲阜市污水处理厂设置闸门阻挡污水入厂,临沂市、泗水县污水处理厂进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2004年,国家对我省省辖淮河、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审计和检查。结果表明,我省部分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行中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部分工程未按设计建成。如德州市、滨州市污水处

    注意事项

    本文(山东省投资环境分析.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