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docx

    • 资源ID:1649186       资源大小:209.57K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docx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经济效用研究The Economic Utility of FDI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in ChinaApril 2012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国际直接投资日益频繁,投资流量、规模迅速扩大,对整个世界经济格局的变革产生了深刻影响。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吸引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数量逐年增加,引资额已连续多年位居发展中国家的首位。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无疑已然成为世界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已然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开放发展新格局,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将站在历史沿革角度,运用历史眼光正确看待外商直接投资的历史、现在及未来,对改革开放30年的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发展历程的重点进行梳理。通过历史比较,对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期的作用得出综合评述,本文力求在每一章节做到条理分明,层次清晰。本论文拟分五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前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介绍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学界有关外商直接投资经济效用研究方面的成果和文献综述;课题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研究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发展历程及特征。包括基于历史角度,回顾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五个阶段发展历程;在华直接投资来源地、投资方式、产业布局、区域分布四个方面的特征分析。第三部分: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分析。首先从宏观角度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经济效用,然后选取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中国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市场化改革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第四部分: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进程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结构风险,如外资进入与国家经济安全、不均衡分布扩大经济水平差距、产业结构失衡影响工业结构效益;日趋受到普遍关注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第五部分: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政策建议。分为三个具体部分进行评述。首先强调用国家发展战略眼光引导。其次政府立法规范在华外企的经营行为。最后提出寻求创新发展之路的方向。关键词:改革开放;直接投资;历程;经济效用AbstractAs the speed of global economic continues to accelerat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become more frequent, the investment flows and scale has expanded rapidly.FDI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entire world economy. Since 1978, China's degre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has greatly improved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orld economy. China has a huge domestic market, superior labor and natural resources,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s economic growth rate and stable political environment, so FDI increases every year, the number of FDI has been the first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for many years.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the us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continue to make breakthrough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have a significant and far-reaching impact o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view of this article is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y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present and future through the historical method.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FDI in China and summarized its positive economic effect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Through historical comparison, I want to make comprehensive comments on the effect of FDI in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ge and I will seek a neat and tidy, clear layer to clarify my main ideas.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o discuss: Part I: Introduction. It includ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results and literature review 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t home and abroad; subject structure and research methods; innovation and inadequacies.Part II: Histor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ttracting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clude Five-stage development of the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I will analysis feature of FDI through the origin, structure, industrial layout, regional distribution. Part III: The role of FDI in promoting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First of all, I will analyze the economic utility from a macro perspective, that section include relationship between FDI and economic growth on China's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FDI. And then I will discuss FDI and Chinese advances in technology, direct investment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other issues. Part IV: The Problem in China's utilization of FDI. The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structural risk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s in the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Just like the national economic security, the expansion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gap, industrial structural imbalan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destruction. Part V: The policy proposal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irst of all, we believe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guide FDI in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c, Secondly, Legal norm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gulate the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 Finally, we must seek the direction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reform and opening-up, direct investment, process, economic effect目录第一章 前言1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1.1.1 选题背景11.1.2 选题意义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21.2.1 国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21.2.2 国内研究现状文献综述41.3 研究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61.3.1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61.3.2 研究方法61.4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61.4.1 研究创新点61.4.2 不足之处7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发展历程及特征82.1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发展历程82.1.1 起步阶段(1978-1987)82.1.2 发展阶段(1988-1995)92.1.3 调整与提高阶段(1996-2001)102.1.4 向国际并轨阶段(2002 -2007)102.1.5 利用外资发展新时期(2008-今)112.2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特征分析122.2.1 外商直接投资方式特征122.2.2 投资来源地的结构特征142.2.3 产业布局特征152.2.4 区域分布特征17第三章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分析193.1 改善宏观经济运行193.1.1 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193.1.2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贡献193.2 促进中国技术进步203.2.1 外资对东道国技术进步作用机制203.2.2 外商投资在中国的技术外溢效应213.2.3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新动向及研发国际化趋势213.3 推动产业发展223.3.1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的影响223.3.2 “全球制造中心”创新发展之路243.4助力市场化改革24第四章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74.1 妨碍国家经济安全274.2 扩大经济水平差距274.3 产业结构失衡284.4 带来环境污染与破坏294.4.1 “两头在外,污染在内”的畸形发展模式294.4.2 有害技术和设备转移问题30第五章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政策建议315.1 以国家发展战略眼光引导外商在华投资315.2 政府立法规范在华外企经营行为315.3 克服外商在华投资外部效应,寻求创新发展之路325.3.1 打造世界服务外包高地325.3.2 “全球大市场”初步探索32参考文献34致谢37第一章 前言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1.1 选题背景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世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得到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关注。邓小平同志顺应客观规律,根据国情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是社会主义经济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决定的。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实现代化过程中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产业发展极不平衡;区域经济水平存在差距;市场尚不健全;技术水平落后等诸多困难。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历史实践证明,伴随外商在华直接投资规模的逐步增加和质量逐年优化,其已然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快速、持续、稳定增长的强劲动力,深刻影响着我国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因此,积极的运用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是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目标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的必然选择。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作为庞大的经济运行体其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程度显著提高。改革开放至今,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在促进我国出口导向型工业格局的形成、增加国家税收、改善进出口贸易格局、吸收大量劳动力、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及企业技术革新机制的建立等发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已经成为我国获取国际领先水平技术的重要途径,并且对于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价值。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已然成为我国经济结构中极具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利用外资经济促进我国改革与发展,是伟大中华儿女在新时代背景下创造出的独具特色的重要探索。中国通过利用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有效发展了国民经济,但是不容否认,外资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外商投资虽有千般好,但也出现了种种经济负效用。外资引进数额激增,但区域分配不均衡,造成区域经济水平差距拉大;外资来源广泛但相对集中存在潜在巨大金融风险,可能威胁国家经济安全;产业结构失衡将影响整个国家工业结构效益,不利于国家经济战略部署的有效实施;“两头在外,污染在内”的畸形发展,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与环境问题,有违低碳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等诸多问题逐渐显现。此外,中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的转型阶段,利用外资的传统优势也在不断削弱,利用外资需求由单纯的资金需求向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转变,也对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1.2 选题意义关于外商直接投资的研究始于Hymer(1976),直接投资开始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经济增长、宏观经济稳定发展、资源的有效配置、国民收入增加、技术进步等都是理论研究的重点。学界普遍认为直接投资通过资本、技术、制度、管理等多角度对被投资国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尝试将改革开放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环境下的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相联系,同时关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实际数据为依据,透过发展中国家的视角进行理论的发展,这样有利于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体系的丰富;另外一方面,采用史学研究方法对现有经济现象进行梳理分析,在关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忘弊端,将以更全面的历史观,更深入的角度,对现有理论进行深化与拓展。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动对世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参与者姿态的中国无疑获得了巨大收益。中国改革开放至今外商在华直接投资迅猛发展,已成燎原之势,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全面发展的格局。作为新兴发展中的大国,我们正处于转轨的重要阶段,中国能否有效利用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稳固发展,不仅仅关乎其身,对于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和意义。因此研究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通过不同阶段的划分及特点研究,从中得出有效的经验总结,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中国经济成长的重要价值。充分利用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在经济全球浪潮的推动下,抓住机遇,迎接未来的挑战,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正是本选题的现实意义所在。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2.1 国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以中国改革开放中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作为研究内容的外国文献相对较少,并且各国研究相对关注本国经济发展。下文将首先介绍西方主流理论界关于直接投资的著名理论,以下理论是国际社会最早探究直接投资理论的基础和核心,包括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小规模技术理论。其次,本文将概述研究国际FDI地区分布问题和研究FDI对东道国经济产生的影响两大方向的主要研究成果。最后,本人将以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东道国技术进步问题;外资与出口贸易及就业问题为三个主要文献参考方向,进一步总结国外学者对外商直接投资经济效用考察的研究成果。1、比较优势理论主要是日本一桥大学小岛清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外国直接投资与贸易发展关系密切,为贸易创造更多机会。与当今学界不同,他认为跨国直接投资的主体是国家,因而对于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行为研究较少。2、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英国里丁大学经济系教授Dunning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国际生产与多国企业一书中提出并阐述。他在借鉴海外投资理论同时采用了折衷和归纳的方法,对各家之长兼容并蓄,特别是为研究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优势等内容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3、刘易斯·威尔斯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他独特的小规模技术理论以开创性角度研究直接投资。他强调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主要拥有的比较优势,进而需要在具有这些优势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海外投资活动。小规模生产技术理论适用于非技术领先项目,主要根据具体市场和具体消费者采取不同的外国直接投资策略。4、国内外国际直接投资地区分布。Scaperlanda和Mauer(1969)分析了由于关税水平高低及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对吸引国际直接投资流动方向所产生的影响; Coughlin,Terza和Arromdee(1991)主要研究美国从 1981 年到 1983年的国际直接投资的分布形式;Braunerhjelm和Svensson(1996) 认为技术先进的国家具有经济聚集影响。市场所容纳的大小,熟练工的供给和早期的出口模式会影响海外生产的区位选择。Sun,tong和Yu(2002)认为地方政府应该用合理的方法推动改进投资环境。因为对于大部分的跨国公司而言,选择到竞争者较少的省份投资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战略举措。5、外国学界对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的研究主要包括对知识技术的转移与扩散、东道国的贸易、出口、就业、工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影响研究。也有一些研究则对东道国本地公司和异地公司资本效率和人力成本与外国直接投资的转移问题进行了描述和研究 (Ryan,2002)。有关外国直接投资与技术溢出的理论研究包括对技术溢出的渠道以及效用(创新与学习)的研究、对市场、社会基础设施、贸易成本、工资成本和优惠政策等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的研究。6、在关于外资和发展中东道国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美国学者Chenery和Strout在1966年提出的“双缺口”模型影响最大;以 Barro (1990) 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学派对外国直接投资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给出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模型来说明外国直接投资的形成机制和外国直接投资需求的内在机理;Jordan Shan,Gunty Fian 和 Fiona Sun(1997)通过对中国1988至1996年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做出因果检验分析,认为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明显的双面作用。Arrken和Harrison(1999)通过研究1976-1989年委内瑞拉多家制造企业的财务数据,得出重要结论,认为外资比率与企业生产效率呈正相关关系。Laure(2004)认为,东道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对外商在东道国直接投资效用的发挥有重要作用,总体来看,直接投资对经济产生积极地正效用。Marco Neuhaus(2006)通过对中东欧转型国家的研究,认为FDI与经济增长间的正面作用并不突出。7、利用外资与出口贸易及就业。国外的研究主要针对外国直接投资与贸易总量关系的论证。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1999),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与对外贸易效用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对52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样本进行调查,认为在总体上国际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起到了促进作用。韩国学者Lim(2001)认为贸易与外资存在正相关趋势,特别是资金来源于发达国家,而且资金被用于投资相对产能落后的产业时,此种取向更为明显。外资和贸易之间是正相关关系。Tainjy和YingHuaKu(2003) 重点对中国台湾情况进行实地分析,其研究结论表明外直接投资有利于解决台湾就业问题。8、利用外资与东道国技术进步问题方面。一般认为国际直接投资促进东道国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效用是通过技术溢出来实现的,这种效果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表现的更加突出。Damijan等(2001)选取部分处于转型经济时期的国家进行考察,研究得出结论即大部分国家没有受到显著影响,罗马尼亚存在正技术溢出效用,捷克和波兰为负技术溢出效用。Cheung和Lin(2004)认为外商直接投资通过逆向工程、人员培训-流动、示范-模仿及前后向关联的途径发挥作用,有效提升了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1.2.2 国内研究现状文献综述现今国内关于外商直接投资的研究涉及多个角度,主要外商直接投资对被投资国或投资国经济社会影响的分析。本文将首先介绍有关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研究,然后选取目前国内学界研究FDI与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三个主要研究方向技术发展、就业、区域经济发展文献进行总结概述。国内学界前期研究主要着眼于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现阶段部分学者开始关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社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环境污染问题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1、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研究。赵晋平(2001)运用主要经济指标间建立了数学分析框架并得出结论我国经济增长与外商直接投资有明显正向关系;江锦凡(2004)范文广(2005)张军(2005)也从不同角度检验了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李新安 (2006) 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中的要素不断积累与聚合,将不断促进投资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进而发挥影响经济增长的价值。通过实证研究及数据分析,认为FDI对中国 GDP增长率的贡献东西部存在巨大差异。姚树洁(2006)认为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集中表现为推动我国生产技术水平提高。2、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效用研究。学者们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商直接投资给我国企业所带来的正面提升作用即“技术溢出效用”另一方面是外商进入可能会对脆弱的国内企业技术发展形成阻碍,存在“挤出效用”。同时学者对于两种效用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较多研究。唐正康、缪克平 (2003) 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用”进行了简略的综述,并指出了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用”的重要性;刘金钵和任荣明 (2003) 建立了衡量“挤入效用”和“挤出效用”的数量模型,并利用这些模型定量地讨论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国内投资的“挤入效用”和“挤出效用”;李优树(2003) 从理论上重点关注了外商直接投资与外资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其机制的具体运作方式为跨国并购、国际战略联盟、建立海外技术研发机构以及技术开发型国际合资企业;最后针对外资企业技术创新优势的特征,提出了一些对策;薄文广 (2006) 构建了一个总投资的理论方程,认为在全国范围内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产生了“挤入效用”;罗长远 (2006) 运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固定效用随机效用分析法,研究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私人资本成长的影响取决于金融支持的力度;李成刚(2008)认为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创新投入、研发能力和创新产出影响东道国的企业研发能力。3、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就业和人才培养。李海舰(2000)认为1980-1995年起扩大就业的作用,1996-1998年转移就业作用,1998年至今扩大失业作用;程惠芳 (2002) 研究分析得出结论即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特别是外资进入数量与规模与中国人力资本存在相互影响;邱晓明(2004)认为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用于1986-1995年是直接就业创造效用,1996-2000年直接就业创造效用相应弱化;谢兴龙等 (2006) 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想充分利用商直接投资的外部性,必须通过人力资本优化和先进技术创新力的提升,才能最终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张海洋(2003)以静态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认为不同的时代背景及地区差异对我国吸引投资分布有巨大的影响,特别是 1992 年前后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东西部分布的因素发生了变化;米运生 (2006) 的研究表明,在华外商直接投资配置效率的区域差异特征明显。东部优势减弱,中部综合优势明显。在国家层面上,市场和公共资本等因素权重较大。区位、知识和技术以及劳动力成本等因素较关键;赵福厚(2006)利用1996-2002年我国28个省市数据分析,结论与他人不同,认为外资投入对经济贡献最大的是中部、其次是东部,最后是西部;张平(2007)认为我国经济发展历来存在分布非均衡的情况,而外商直接投资也反映出与之相同的特性。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使我国经济区域差异进一步扩大。但是总体上看,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对经济有着巨大的推动效果。5、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污染问题。赵细康(2002)认为我国从整体上没有呈现大规模的污染产业转移倾向,并指出发生污染转移的是那些污染密集型的边际产业;张德强、谭晶荣(2006)分析了外商投资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分别从行业角度和区域角度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产生的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论述;傅京燕(2006)对1985-1996年间世界外商直接投资的存量和相应产业部门的污染密度进行相关分析,建立基准相关指数,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动与某一产业污染密度之间几乎不存在相关性;王军(2008)认为外商直接投资与被投资国环境恶化并不直接相关,他认为外商投资对环境质量有双重影响:外商投资提高了东道国的国内产出水平,增加东道国污染排放,外资进入使得东道国居民收入水平上升,而后者正是影响污染边际损害与污染税率的关键因素;牛海霞、罗希晨(2009)研究1995-2007年我国出口加工贸易中废水、废气及固体废物的排放数据,认为加工贸易的发展是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1.3 研究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1.3.1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基于对国内外文献的总结,本文将以历史观点为基础,以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相关数据为依据,通过历史梳理,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包括其积极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首先介绍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阶段梳理其发展历程,重点进行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特征分析。第三章为本文重点内容,重点探究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的经济正效用,从宏观及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实证说明。第四章分析我国在利用外资时存在的结构风险以及环境污染与破坏等方面弊端。最后一章在前文基础上得出结论性的综合评述,并提出政策性建议。1.3.2 研究方法第一,文献资料法。本文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理论文献及学者研究成果。通过查阅图书、网络等相关资料,全面、系统地了解国内外关于在华外商直接投资研究现状、趋势及最新成果,使选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力争在现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和突破。第二,定性研究为主,定量分析相互结合的方法。本文用定性的方法界定在华直接投资概念,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其发展成长历史过程等;用定量的方法,通过对中国商务部网站、对外贸易网站等对在华直接投资数据搜集整理,力求完整、准确地用历史观点将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全面展示出来。第三,比较研究法。本文通过介绍国外成熟经验、区域发展经验、行业发展经验,及对我国外商在华直接投资进行历史的、纵向的梳理,找出目前存在问题及经验的启示。1.4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1.4.1 研究创新点本文的核心思路和全文的中心,就是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历程进行梳理归纳,肯定现有成绩的同时针对在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产生其产生的负效用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可能存在以下两点创新:第一,从整体经济史角度宏观分析外资与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关系,并非着眼于经济生活某一方面。第二,后经济危机时代背景下,根据外商在华直接投资趋势变化特点同时借鉴历史中各国世界工厂形成发展,提出以拉动国内需求、推进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4.2 不足之处本课题的研究要求笔者在全面搜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深化研究,全面分析历史进程及相关问题,从而准确提出具有现实价值的建议。史学研究的难点与重点是史料搜集与积累问题,史料的充实与否对于一篇史学论文至关重要,虽然本文研究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历史进程中的外商直接投资问题,资料相对丰富,但也存在资料间互相矛盾需要自我鉴别的过程。由于时间问题和本人能力有限,所收集的资料也许不能详尽反应历史的全貌,疏漏、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只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力求分析精准。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发展历程及特征2.1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发展历程2.1.1 起步阶段(1978-1987)1977年-1978年我国政府领导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现代化建设计划,并在付诸实施时强调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积极接纳国外贷款和鼓励外商来华投资。从我国政策目标来看,此时期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主要是为了弥补国内不足,包括国内经济建设急需的技术设备、资金和原料。1979年政府决定设立经济特区是我国开始对外开放的篇章。1980年8月26日五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正式审议批建了广东深圳、珠海和汕头,福建的厦门为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开放沿海14个城市,并在这些城市划定明确的地域界限,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基础设施较差,经济法律体系不健全,涉外司法机构尚在草创之中,经济管理体制僵化,外国投资者对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等因素客观存在。无论对我国政府和市场,还是对外商来说,在华直接投资都处于试探性阶段,数量相对较少,规模不大。1979年7月1日,五届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有关对外开放的第一个法律文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允许外国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入境设厂,但政府严格控制经济特区边界,这是当时政治背景下的折衷法案。1985年以前,我国在吸引外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遇到很多困难,引资数量有限,质量不高,技术含量很低是当时引资的现实特点,1985年以后各类外资企业才大举进入经济特区。1986年国务院颁布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明确了在中国投资的外商尤其是技术及出口导向为主的企业将享有优惠待遇,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经济特区在税收、土地开发和使用、标准厂房出售和出租、劳动工资方面均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外商投资中生产型项目和出口导向型项目比重有了很大提高。我国早期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是兴办“三资企业”,外商独资数量最少。此阶段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地主要集中于香港和澳门两个地区,占了外商投资金额的70%以上,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比例则相对很少,并且来自其他地区的资金也有相当大的比重来自于华人的投资。这些投资者具有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其中资金雄厚的大型跨国公司和中小型的制造企业表现的特别活跃。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看,这些资金少有进入内陆地区,主要集中投向于广东、福建两省及其他沿海省区,这与我国对外开放初期的政策格局关系密切。截止1987年底,共有10528家外商投资企业在华设立,实际利用外资额仅为106.18亿美元。裴长洪主编.中国对外开放与流通体制改革30年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版.P216这些投资主要投向于投资少、见效快的第三产业,并且投资主体多为中小型制造、服务和房地产开发企业。不难看出,这些行业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并且需要的配套设施较少,在我国体制环境及基础设施环境条件下,这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很快成为外商初步探索投资的热点。2.1.2 发展阶段(1988-1995)1988年国务院决定将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列入沿海开放区;1988年海南岛成为我国第五个经济特区;1990年4月中央政府决定开放和开发上海浦东新区,是90年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举措;1990年济南市被批准加入沿海经济区,五大开放区由南向北形成了一条沿海开放地带,包括1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滨海和近海的292个县市。同时我国对外开放的范围向内陆地区进一步扩大,以长江、陇海和兰新线铁路、国境周边为主线,逐步形成了江、线、边相结合的新时对外开放新格局。1991年以前,我国对外借款占利用外资的60%70%的比重,对外借款是吸收外资的主体形式,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进一步明确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我国改革开放出现了崭新的局面。1995年底,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正式提出“对外商投资企业逐步实行国民待遇”的政策目标。自1993年开始我国连续多年保持吸引外资总量全球第二的位置,外商直接投资步入飞跃发展的轨道。通过多年的经济发展,我国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和设施质量提升,投资环境大大改善,现代经济结构已具备雏形,有效激发了外商投资热情。据商务部外资统计数据显示,1988-1995年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48735个,实际利用外资1242.5亿美元。进入90年代,我国颁布了多项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法律和政策,涉及外资投资环境、登记注册、外汇管理、进出口管理等方面,并且与多国签订了投资保证协定,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法律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如1990年颁布的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和1995年颁布的中外合作企业法实施细则等法律为我国外资企业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和操作依据。此时期投资者呈现多元化趋势,除了传统的港澳地区之外,台湾开始对大陆进行投资,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开始增加对中国的投资。投资重点以工业制造业为主,并且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项目比重加大,中国工业制造业由此进入快速膨胀的时期。随着外商在华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加大,更多的外商开始采用独资的形式,并且凭借其资本和技术优势,在我国某些行业出现垄断趋势。进入90年以后后,我国开放了以前视为禁区的商业、金融保险业、航空、律师和会计等领域,过去限制严格的土地开发、房地产、宾馆、饭店、信息等服务领域也逐步放松限制,允许外资进入。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证券市场转移吸收外资、房地产项目备受推崇,成为利用外资的新形式。2.1.3 调整与提高阶段(1996-2001)自1996年起,我国开始对外商直接投资相关政策进行重点调整,在进一步拓宽外商投资领域的同时,明确了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被鼓励、允许、限制、禁止的产业范围,指导外商投资方向的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发布实施具有里程碑意义。我国1997年实际利用外资额比1993年增加了254.48亿美元,增长近63%。世纪之交出现了外商来华投资新趋势,许多外国企业纷纷将他们在其他地区工厂的订单转移到中国工厂,或者直接在中国投资设厂,生产产品供应国际市场,有关中国将成为世界级“世界工厂”的讨论逐渐增多。90年代我国经济形势和经济体制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济过热致使投资泡面产生;买方市场出现,我国推进扩大内需政策;工业体系门类完整,但是工业素质较低。这一时期外商投资额进一步扩大,但也出现了利用外资的负面经济效用,因此我国更加

    注意事项

    本文(外商在华直接投资.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