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报告__广州迈向国家中.docx

    • 资源ID:1648599       资源大小:2.89MB        全文页数:5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报告__广州迈向国家中.docx

    总报告广州迈向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抉择(初稿)内容提要: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我国进入发展新阶段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战略需要,应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加以谋划。从世界主要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看,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关键是强化国际商贸中心、国际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和知识创新中心功能,在功能配置上要与香港、深圳错位发展,形成多赢和互动发展格局。适应扩大开放和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城市发展要从“滨江”向“滨海”推进,发展模式要从“大而全”和“大而散”向“大而优”和“大而强”转型;突出“向南发展”的战略方向,重点构筑“空港南沙港”走廊和南沙新区、空港经济区、知识创新区和国际商贸区“一廊四区”的战略格局。为了加快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增强科学发展实力,要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抢占新兴战略性产业制高点。着眼未来,谋划和建设若干重大战略性工程,争取赋予广州相应的立法、行政和财税等方面的权限,是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战略保障。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从国家战略层面明确将广州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要求广州建设成为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在国际环境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关键时期,中央明确广州新的战略定位,赋予广州携领珠三角地区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更广泛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重大历史使命,不仅对广州在改革发展新阶段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广州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历史经验表明,国家中心城市往往在发展大势变动和发展格局调整中形成,在战略谋划和创新变革中崛起。广州作为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中心城市,要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逆势而上、有所作为,在我国城市和区域发展格局重塑中抢抓机遇、提升位势,在新一轮全球城市和区域竞争中占据主动,赢得先机,必须以全球视野、战略眼光和创新思维,作出迈向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大战略抉择。一、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大战略意义(一)国家中心城市的内涵和功能特征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具有全国性重要影响并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城市,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城市,它起着组织经济活动和配置资源、主导经济发展和连结国内外市场的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需要有若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引领我国主要经济区域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它们不仅要有重要的国内影响力,也应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1、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主力选手”。当今的国际合作与竞争,与其说是发生在国家之间,还不如说是发生在各国中心城市之间。国家中心城市集聚了国家的关键要素和经济资源,往往处于全国或全球城市体系的“第一梯队”,是国家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重要载体。2、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城市体系中综合实力最强的“塔尖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是经济活动的集聚地,经济规模大,往往占到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3%以上的份额。国家中心城市集聚了辐射力强、影响范围广、增长潜力巨大的经济部门,辐射带动能力也比一般的城市要强。3、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组织经济活动和配置资源的中枢。国家中心城市往往是重要的决策机构、大公司或跨国公司总部、大金融机构的集中地,是组织国内经济活动的主要平台,对全国乃至全球经济起着控制和决策中枢作用。4、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主要经济区域和城市群的核心。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幅员宽广的大国尤其如此。一个国家往往存在一个或多个生产要素集聚能力较强、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主要经济区域,国家中心城市往往是这些区域的核心,对该区域的发展起着支配和控制作用。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关乎自身地位的巩固和提升,直接影响所在区域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不仅关系一个城市兴衰成败,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因此,必须从国家战略高度来谋划和规划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二)国家中心城市崛起的条件和启示作为一国城镇体系中的顶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的崛起既要具有赢得发展先机的门户区位、便于货物集散的港口条件、沟通内外联系的先进基础设施等基础条件,又要具有支撑城市功能的人力资本、保持城市活力的文化开放性和引导城市发展的战略谋划等关键因素。特别是随着全球化加快推进和国家之间竞争的加剧,作为国家竞争实力集中代表的国家中心城市,都在力图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保持或提升城市在国内和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见表1)。表1 部分城市发展规划或战略城 市城市发展远景规划或战略规划目标或内容纽 约到2030年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对人口继续增加、设施老化、环境压力加剧等问题,促进纽约可持续发展。东 京东京构想2000到2015年的发展目标为:舒适的东京,富有个性和能力的人才,多彩的社会,高水平的信息化,完善的社会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的城市控制力和地位。伦 敦竞争的首都:加强伦敦竞争力的政府战略(1996年制定);继续保持伦敦优势(2003年制定)1996年战略的目标是保证伦敦在世界城市顶级圈子中的坚定地位;2003年的规划制定了生命科学、创意产业、制造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与行动计划。悉 尼悉尼大都市区战略2031定位:全球化悉尼;发展目标:增强宜居性、强化经济竞争力、保障公平、保护环境和推进治理。香 港香港2030:规划远景与策略目标:建设“亚洲国际都会”;重点:提升香港作为中枢的功能;加强香港作为国际及亚洲金融商业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发展成为华南地区的创新科技中心;继续成为亚太地区的主要旅游目的地。新加坡新加坡全岛发展的空间战略规划维持经济的增长、提升新加坡的国际竞争,将新加坡发展成为一个繁荣兴旺的、21世纪的世界级城市。首 尔国际金融中心计划2012年前以韩国的资产管理优势和东北亚地区开发金融的需求为基础,建立地区特殊化金融中心;2020年前谋求成为亚洲金融中心,积极吸引大型国际金融机构在首尔设立亚洲总部。上 海迈向21世纪的上海发展战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资料来源:相关城市网站资料以及王学锋 崔功豪,国外大都市地区规划重点内容剖析和借鉴,国际城市规划,2007年第5期国家中心城市在世界发展大势变动中崛起,在城市间竞争中发展和提升。从国家中心城市崛起、发展和提升的经验看,成功的城市都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谋求发展,适应不同发展阶段要求实现产业升级(见图1),在城市竞争和合作中提升中心城市地位,依托城市群提高综合竞争力,在创新中谋求新生和发展,以软硬两种实力增强城市影响力和控制力。图1 香港产业结构变化资料来源:香港经济年鉴、香港经济统计资料汇编和不同年份的香港统计年鉴以及赵霄伟,香港产业结构跨越式发展当代学术论坛2007年第11期。(三)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大战略意义1、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我国扩大开放和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战略要求。我国要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和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发展大势中实现跨越式发展,迫切需要培育和发展若干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中心城市。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南亚和南太平洋地区的辐射力迅速扩大。作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开放前沿的中心城市,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扩大我国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增强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控制、组织和服务功能,使我国在全球发展中影响范围更大、影响领域更广、影响能力更强。2、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我国重塑区域发展格局的战略需要。我国作为一个迅猛发展的大国,需要若干个国家中心城市承担国家经济活动的组织功能。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经济规模最大的区域之一,但目前既没有设置直辖市,也缺乏一个国家赋予较大资源配置权限的经济中心城市。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国家中心城市多极发展,优化区域发展格局,促进区域空间结构的合理化和均衡化。3、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携领珠三角地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的战略需要。珠三角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也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进入发展新阶段,珠三角面临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更加艰巨紧迫。将广州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使其进入亚太乃至全球城市体系的顶级群落,通过技术扩散、产业转移、示范作用等多种辐射方式,提升珠三角在全球生产制造和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有利于引领珠三角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4、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战略要求。广州与香港是珠三角地区分属两个独立关税区的中心城市。从发展趋势看,广州和香港完全可以构建跨关税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都市圈,形成特有的“一国两制”交汇点和内外合作结合部的优势。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可以承接香港的优势功能向内地延伸和辐射。广州通过与香港深化分工、错位发展、资源整合和延伸服务,可以扩大香港优势产业和领域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高增值服务的国际中心地位。二、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条件和制约因素(SWOT分析)(一)优势广州历史上就是我国的重要门户和经济中心城市。建国后,广州一直是我国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和对外联系的窗口。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广州引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跨越,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位势发生明显变化,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提升,区域经济中心城市迈向国家中心城市的条件更加成熟,功能更加完备,优势更加明显。1、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奠定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雄厚基础。经济总量自1989年起连续19年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成为仅次于上海、北京的第三大经济中心城市和我国华南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1.2%提高到2008年的2.7%,人均生产总值已经率先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服务业主导地位基本确立,构建国家中心城市服务功能的条件更加成熟。2008年广州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60%,虽低于北京的73.2%,但明显高于上海的53.7%。服务经济水平明显提升,研究开发、商贸会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商务中介、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3、综合性门户功能不断增强,具备了构建国家中心城市应有的枢纽功能。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广州已经成为大珠三角的交通和信息枢纽,拥有现代化中心城市交通主骨架和以白云国际机场、广州港、铁路枢纽、高速快速路网和轨道交通为重点的现代化枢纽型基础设施体系。4、开放引领作用日益增大,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优势更加明显。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不断优化,广州开发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中位居前列,国家批准广州设立保税物流园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和南沙保税港区,“大通关”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穗港澳合作进入新阶段,开放窗口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二)弱势从国家中心城市的特征看,广州在某些方面明显落后于国内外其它国家中心城市。1、经济总量偏小,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实力不强。2008年广州的生产总值为8216亿元,低于香港、上海和北京,高于天津,只有纽约的1/5,东京的1/8;商品进出口总额为820亿美元,约为上海的1/4、北京的1/3、香港的1/9、东京的1/50,与天津相当。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广州也落后于上述5个城市。2、总部经济和金融服务功能优势不明显,经济活动组织和资源配置的中枢功能不强。目前全球500强企业落户广州的有127家,远低于上海的491家,落后于北京的159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广州投资的约170家,比北京、上海均少80家左右。2008年广州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仅为4.7,与香港19.0%、北京14.2%,上海10.5%差距较大。3、研发投入规模偏小,科技和知识创新功能不强。2008年广州研发投入为154亿元,低于上海、北京,大致相当于纽约的1/10、东京的1/14;广州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9,分别比上海、北京、天津低0.7、3.9和1.7个百分点。4、海港和空港国际化水平不高,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尚不完善。2008年广州港货运量中外贸仅占22%,集装箱国际箱占40%,其中20%喂给香港。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相比,目前广州港海港国际集装箱航线仅是上海的1/7,空港国际航线也只是上海的近1/3,与伦敦、纽约、香港等国际性航运中心相比差距则更为显著。港口和机场与城际铁路、城市轨道、高速公路等交通路网衔接不畅。(三)机遇1、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蕴含着广州提升中心城市功能的战略性机遇。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都会带来城市体系“金字塔尖”的转移。伦敦、纽约和东京等“全球城市”(Global City)的崛起,无一不是世界经济增长重心转移的结果。上世纪8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兴起,使香港、新加坡、首尔、台北中心城市功能明显增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经济力量向新兴市场经济转移的速度明显加快。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占世界经济的份额明显提高,为我国更多的中心城市进入全球体系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广州在全球中心城市“洗牌”中将占据更加优势地位,强化国际商贸、国际航运、金融和知识创新等中心城市功能将迎来新的战略性机遇。2、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将推动广州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也必将促使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其核心是在产能过剩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矛盾加剧和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条件下,如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率和整体素质,提升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我国经济的调整和转型将推动广州转变“大而全”和“大而散”的发展模式,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建设,优化城市功能区配置,促进城市发展模式向“大而优”、“大而强”转型。3、珠三角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创造了条件。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使珠三角以传统制造行业为基础、加工贸易为特色的外向型经济面临巨大的调整压力。广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步伐,进入亚太乃至全球城市体系的顶级群落,就能够提升对全球市场的感知和应对能力,更加准确地把握管理、服务和技术创新的方向,引领珠三角地区全面提升在全球生产制造和创新体系中的地位,由以往对全球经济活动和产业分工的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继续保持“领跑者”的地位。4、广州与香港、深圳的经济融合大趋势为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创造了新的重大机遇。从发展趋势看,随着大珠三角中心城市分工深化,经济融合程度将不断提高。基于增强城市发展空间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广州、香港和深圳将逐步整合为国际化大都市圈。在这个过程中,地处几何中心位置和拥有更大范围腹地资源的广州,强化中心城市功能的条件和资源将优于其他城市,充分把握和利用这些条件和资源,就可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重大战略性机遇。(四)挑战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既蕴含着培育国际商贸、国际航运、金融和知识创新功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形成这些功能的有利条件和基础,同时也隐含着强化这些功能所必须克服的困难和障碍。1、城市间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在城市间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势下,广州面临着不进则退的严峻形势,如果战略上发生偏差、工作上稍有懈怠,都有可能被后来者迎头赶上,不仅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难以实现,而且现有的中心城市位势也可能下降。2、城市定位与行政层级不对称。与上海、北京、天津、重庆等其他国家中心城市都是直辖市的情况比较,广州仅为副省级城市,行政层级与赋予广州的国家中心城市定位不完全相符。3、城市功能配置面临周边城市掣肘。广州无论是强化国际航运中心功能还是建设金融中心、知识创新中心功能,不仅要面对香港、深圳强大的竞争压力,如果缺乏整体战略协调,还可能由于功能配置重叠而引发矛盾和利益冲突。4、人才数量和质量不能满足需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需要成千上万的一流国际化高端人才。与国内其他国家中心城市比较,广州无论在人才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差距,国际化高端人才尤其缺乏,特别是缺少懂得国际惯例、熟悉WTO规则的高级经营管理、金融、保险及各类专业人才。三、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战略(一)战略目标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是:依托广州的现代服务和先进生产制造体系,以大型海港、空港为基础,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国际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和知识创新中心,构建与香港、深圳分工合作、互动多赢的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广州的资源集聚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广州建设成为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二)战略定位国际商贸、国际航运、金融和知识创新中心根据国家中心城市崛起的规律和我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要求,必须重点建设和强化国际商贸中心、国际航运中心、金融中心、知识创新中心功能,这是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和关键,必须实现战略性突破。国际商贸中心。发挥千年商都优势,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带动金融、商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途径。近期以珠江新城、琶洲员村地区、白鹅潭、白云新城、番禺新城等五大新功能区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商贸中心能级,使广州成为拥有高度发达的商品交易市场、会展中心和高度繁荣的内外贸易的国际商品流通集散中心,成为流行时尚和消费信息的重要传播地,成为新型服务和著名品牌的重要集聚地;远期要建设南沙新区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将其打造成为粤港澳地区更大空间尺度的中央商务区,成为辐射范围最广、世界一流的中央商务区,进一步提升广州作为国际商贸中心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品牌,把广州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南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性商贸中心城市。国际航运中心。“海港”和“空港”复合型国际航运中心是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是广州增强组织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中枢功能的重要保障。近期以广州港南沙港区和白云空港建设为重点,远期以桂山岛航运中转中心建设为重点,形成由高速快捷的运输通道、强大的交通枢纽功能、开放的运输市场体系、密集的国际航线和航班组成的先进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广州成为发达、高效、便捷、安全、绿色的枢纽型城市。金融中心。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中心是体现国家中心城市控制力的关键领域。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须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近期以扩大金融开放、加快建设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和广州金融创新区为重点,中远期以建立南沙金融开放区为重点,打造广州金融中心新载体,把广州建设成为联通港澳、服务全国、影响东南亚、南亚和南太平洋地区、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金融中心,进而与香港、深圳共同成为最顶级的全球金融中心。知识创新中心。以中新知识城、大学城、科学城为载体,以知识创新带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打造科学研究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和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中央创新区,努力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先行区、知识经济的高地、推动珠江三角洲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增强广州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2020年建设目标:争取到2020年,广州的经济总量占到全国的4.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广州港和广州机场跃居世界港口和机场前列,依托“两港”的商贸物流业成为服务业第一大产业;以债券、期货、产权交易等为特色的金融服务功能明显提升,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科技和知识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国际商贸中心、国际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和知识创新中心功能明显增强,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总部经济密集区,成为与北京、上海并列的国家中心城市,成为辐射东南亚、南亚和南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化大都市。(三)战略路径城市发展模式的战略性转型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加快,广州城市规模迅猛扩张,中心城市地位不断增强,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但是城市发展依然没有摆脱“大而全”、“大而散”的发展模式,主要特征是,城市发展方式粗放,主要依靠“摊大饼”式向外扩张,中心功能多而散,城市生态宜居水平和环境质量亟待提高。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须推进向“大而优”、“大而强”的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大而优”是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前提。“做优”就是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城市空间扩张向增强中心城市功能转变,调整优化城市发展空间结构,推动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引领创新功能整体提升,明显改善创业和营商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城市国际声誉和国际地位。“大而强”是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必然选择。“做强”就是要做强国家中心城市所必备的国际商贸、国际航运、金融和知识创新功能,建设现代制造业生产基地,成为我国经济活动的组织中枢和生产要素集聚扩散中心,在珠三角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在我国经济调整和转型中发挥先导作用,在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和和平崛起中发挥战略支撑作用。城市发展向“大而优”和“大而强”的发展模式转型,是广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科学发展实力的具体体现。“做优做强”,才能实现广州战略性跨越式发展,形成强大的要素集聚能力,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应有的引领和带动功能,推动珠三角地区新一轮大发展。(四)战略布局构建“一廊四区”的空间结构广州市按照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确立的“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组织推进了珠江新城、琶洲地区、大学城、白云新城、新客站地区、南沙等新区建设,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较为清晰的圈层结构模式 即中心八区、番禺市桥及其周边地区为核心圈层,约750万人;萝岗至新塘的东部地区、花都新华地区、南沙地区为内圈层,约250万人;从化街口、增城荔城,以及北部太平、狮岭等中心镇为外圈层,约100万人口,属于城乡混合地区,外围主要农村地域,约50万人口,多中心、组团式布局已见雏形。2007年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实施“中调”战略,对老城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改造。但是,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要求看,依然存在诸多问题:第一,城市空间布局低水平扩张,战略主导方向不明确;第二,新中心区和新建城区数量多而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空间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水平不高;第三,缺乏高能级、高水平、满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求的中心功能区,尚未形成类似香港中环、上海陆家嘴那样的具有国际水平的中心功能集聚区。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须进一步优化空间结构,确立“向南发展”的基本战略方向,构建“一廊四区”的城市空间发展框架。“向南发展”:将“向南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主导方向,将南沙新区建设提升到城市战略的核心地位,大力度、高水平推进南沙新区建设,使广州逐步由滨江城市转变为滨海城市,形成“山城田海”的大山大海的城市空间格局。“一廊”:构建国际航空空港和南沙海港为两端、以城市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连接的大运量、高频率的复合型城市高速通道,形成南北客流和生产要素流动的快速走廊和主动脉,引导和整合中心城市功能沿走廊向南沙新区发展。“四区”:即为南沙新区、空港经济区、知识创新区和国际商务区。南沙新区:强化航运、金融和国际商务功能,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型战略性产业,构建广州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战略平台。空港经济区:以白云机场及周边城区为航空枢纽地区,整合白云和花都两个空港经济区,重点发展直接服务及依托于航空运输的高端产业,以及具有明显航空指向性的临空经济,加快推进国际化发展,建设国际化综合性门户。知识创新区(知识城科学城大学城):把知识城、科学城、大学城打造成为知识生产、传播、运用和营销的上下游一体化的知识创新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谷、创新源和知识产业集聚区。国际商贸区(天河北珠江新城员村琶洲):将该区域建设成为广州参与国际商贸合作与竞争的高端地区,进一步强化国际贸易、商务和文化交往等多种功能。图2 广州市“一廊四区”空间结构示意图四、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战略方向和主要任务(一)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战略方向我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需要若干个地缘优势明显、商贸基础雄厚、有一定全球影响力的城市充当对外商贸的平台。广州是我国华南乃至更大范围地区的商品交易中心和对外贸易口岸,是与北京、上海并驾齐驱的全国三大商贸中心之一。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对强化国际商贸中心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增强商品货物集散功能,将广州打造成为我国南方商品和货物交易与物流中心;二是增强对外营商功能,开拓国内商品海外营销市场;三是增强对外贸易功能,进一步提升广州对外贸易的国际地位。广州商贸中心建设的战略方向与目标是:实施提“商”强“贸”战略,构建以贸促商、商贸融合的发展模式,推进商贸业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加快把广州建设成为国际和国内贸易的重要交易地,流行时尚和消费信息的重要传播地,新型服务和著名品牌的重要集聚地,成为辐射东南亚、南亚、中东和非洲的世界级国际商贸中心。(二)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主要任务1、加强广州国际贸易会展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广交会龙头带动作用,巩固和提高广州汽车展、广博会、广州机械博览会、广州设计周等一批具有良好基础和发展前景的展会品牌。引入更多的国际知名展览和会议品牌落户广州,着力提高会展业国际化水平。加快建设广州国际商品展贸城,强化大宗原材料交易中心功能,为企业提供“广州价格”指南和原材料采购服务。抓住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契机,全面开展有影响力的城市营销,包括国内外旅游市场促销,以营销改善城市形象。2、规划建设东方的国际购物天堂和时尚之都通过自由贸易体制创新突破,在南沙建立东方顶级时尚购物中心,打造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和休闲功能为一体的体现“国际化购物天堂”和“时尚之都”的品牌商业功能区。3、打造“网络商都”推动发展多种类型电子商务交易形式,发展网上询价、交易、支付、物流配送“一站式”电子商务,推动现金交易模式向信用交易模式演变。4、培育大型国际商贸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商贸企业集团,构建现代分销和批发体系,形成面向全国、连接海外的重要的集散、采购、代理、分销、配送、商业品牌营运中心和商业模式创新中心。鼓励企业在国内外建立营销网点,在海外建立分销中心。5、建设亚洲商贸物流中心以港口、航空、铁路和公路运输枢纽为依托,以信息化为手段,大型物流企业为龙头,建造具有综合性、多功能性、分拨性的城市配送中心体系,建设服务泛珠三角、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亚洲商贸物流中心。优化发展“产业基地物流、现代展贸市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三级产业物流体系。重点打造汽车、石化、装备和钢铁“四大产业物流基地”,培育一批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的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6、开拓南亚、中东、非洲的商贸市场在巩固东南亚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南亚、中东、非洲等国际商贸市场,培育新兴的国际商贸新亮点,扩大国际商贸中心的辐射范围和市场空间。五、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方向和主要任务(一)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方向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中心城市是全球性要素资源(人、物、信息、资金等)率先集聚与辐射的门户,也是一国控制、协调、配置全球性要素资源的中枢。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然要求其进一步强化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和作用,一是强化国际资源配置功能,提升航运中心的国际竞争力;二是强化金融、信息、保险等高端服务功能,增强对全球性要素资源的集散能力和控制能力;三是形成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最大程度地实现对外联系的便利化。专栏一广州航运中心国际化水平迈向“国际化”,是在新一轮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背景下,进一步拓展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辐射范围,有效提升对全球性资源要素的聚集和辐射能力的必然路径。与伦敦、纽约、香港、上海等国家中心城市相比,广州国际航运中心的国际化程度还很低,参与全球航运资源配置的能力还很弱。虽然广州港在全球集装箱港口中排名第7、全国第3,但国际箱比重仅为33.5%,而其中73.6%又为香港喂给,国际直达航班特别是国际干线航班数量不足香港和上海的1/10。新白云机场国际直航城市只有64个,而新加坡和韩国仁川分别达到94个和86个;直航城市占连接城市的百分比新加坡机场为89%,韩国仁川为62%,白云国际机场仅为24%。2008年广州与国内航运中心集装箱吞吐量对比情况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万TEU)世界排名国内排名国际集装箱吞吐量(万TEU)国际比重(%)上海港280111246087.8天津港85014659469.9广州港11007336833.5资料来源:广州港统计资料、交通部统计资料汇编。专栏二广州航运中心高端化水平迈向“高端化”,是延伸以航运服务为核心的产业关联链,增强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对于全球性航运资源配置和控制力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高端航运服务业包括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信息、载运工具经营与管理等,处于航运服务领域高附加值的增值层维,具有产业关联链长、知识密集程度高、利润贡献大、辐射面广、国际影响力强等特征,是未来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目前广州航运中心服务功能更多停留在运输、装卸、仓储等基本航运服务层面,高端航运服务才刚刚起步。国内外航运中心服务功能比较航运公司航运金融保险机构航运辅助企业航运服务设施鹿特丹180900家金融、保险、法律等3500家两个铁路服务中心、三个物流园区、最大的船舶材料供应中心新加坡200多家船舶融资银行、信托基金企业聚集国际集装箱管理和租赁市场、亚洲最大的修船基地和船舶燃料供应中心伦 敦-50多家专业投行、193家海上保险公司1750家航运服务企业、劳氏等全球知名公司、40家法律公司国际海事组织、国际航运联合会、国际货物装卸协调协会、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等15家国际组织总部上 海222金融初具规模、无航运金融和保险船代、货代等900家、外资代表机构286家航运交易所、航运聚集区、保税港区天 津70船舶产业基金、融资租赁公司,无航运保险船代、货代458家航运和贸易服务中心、保税港区广 州32无航运金融和保险船代、货代273家,其中国际船代、货代77家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船舶交易市场、船舶修造基地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方向与目标是:加强海港、空港和南沙保税港区、南沙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和空港综合保税区 “两港三区”建设,加快向国际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实现以服务国内市场为主向服务国际市场为主转移,由基本航运服务向高端航运服务转移,把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为集聚能力强、辐射范围广、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航运中心。(二)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任务1、加快“两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客货吞吐能力继续推进广州港深水航道建设,使航道水深达到-17米以上,满足国际集装箱干线班轮大型化发展要求。加快南沙集装箱三期工程建设,做好南沙港区集装箱四期、五期的前期可行性研究工作。加快推进空港第三条跑道和第二航站楼的规划建设,做好机场第四、五条跑道的前期可行性研究工作。2、完善“两港”集疏运体系,强化对全球资源的集散能力加快“一廊”建设。依托现有武广高速、城际轨道、城市轨道、城市快速路,积极整合交通资源,建设连接空港与海港的高速交通廊道,缩短南沙新区与空港经济区之间的时空距离,为高端资源要素的交汇流通提供高效、优质、便捷、安全的服务功能。全面构建以海港和空港为核心的集疏运体系。重点加快南沙货运支线和以白云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换乘枢纽的建设,提升两港的集疏功能和效率。拓展辐射空间。大力推进西江战略,谋划和建设内陆港,加快广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进一步加强与环珠三角、泛珠三角地区腹地的紧密关系,强化广州的开放性门户地位和“经济肺”功能。大力发展国际直达航班航线,重点开拓国际干线航班航线。3、建立南沙国际航运服务集聚区,增强对全球航运资源的控制能力依托南沙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建设南沙航运服务集聚区,重点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经纪、航运咨询、船舶交易及管理等高端航运服务功能。依托南沙金融开放区,以广州船舶交易中心为平台,建立广州航运交易所。4、与珠海合作开发桂山岛,打造穗珠港合作的新平台积极争取与珠海合作开发桂山岛,依托桂山港优越的地缘优势和港口条件,携手香港打造国际集装箱中转基地。建立桂山综合试验区,争取设立自由贸易区。探索创新国际航运中心制度安排,向自由港方向迈进。5、建设空港综合保税区,提升空港服务能力依托空港和空港综合保税区,重点强化口岸物流、保税物流、出口加工、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保税贸易、生产性和流通性服务贸易功能。加快推进联邦快递亚太转运中心、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与新加坡科技宇航有限公司的飞机维修项目。六、广州建设金融中心的战略方向和主要任务(一)建设金融中心的战略方向金融中心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世界主要国家中心城市中金融业无一不在城市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见表2)。加快建设金融中心是广州进一步迈向国家中心城市的内在要求;是适应全球化和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途径;是保持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推动形成珠三角世界顶级金融中心的重要动力;是增强中国对东南亚、南亚、非洲和南太平洋地区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强大推进剂。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必须进一步提高金融中心的层级、扩大金融开放和强化制度创新,增强金融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和创新能力。广州建设金融中心的战略方向与目标是:依靠金融开放和体制突破,集聚金融机构和增强金融市场功能,重建期货市场和抢占人民币国际化业务高地,着力强化产融结合,力争在5到10年内实现从区域性金融中心向全国性金融中心转变,成为内有广阔经济腹地和现代产业支撑,外能辐射影响东南亚、南亚、非洲和南太平洋地区的金融中心。表2 部分城市金融业发展状况对比产值占服务业比重(%)占总产值比重(%)纽约市(2003年)732.4亿美元约3027纽约大都市区(2006年)1635.85亿美元23.118.2伦敦(2006年)402.5亿英镑19.117.1东京(2006年)131212亿日元16.814.3法兰克福(2003年)20首尔(2005年)228亿元美元19.711.8香港(2007年)3185.5亿港元20.519北京(2008年)1493.6亿元19.414.2上海(2008年)1442.6亿元19.610.5注:纽约大都市区数据为金融保险业数据。占服务业和经济总量比重为金融保险业占私有部门服务业总产值和私有部门所有产业产值比重。资料来源:纽约市金融业数据及占地区生产总值数据来自香港金融管理局季报2006年3月,占服务业比重根据纽约网站资料推算。纽约大都市区、香港、北京和上海数据根据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香港年报2008年、北京统计年鉴2009年和上海统计年鉴2009年中相关数据计算,法兰克福数据来自香港金融管理局季報2006年3月,伦敦和首尔数据根据上海情报

    注意事项

    本文(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报告__广州迈向国家中.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