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半岛蓝色经济区.docx

    • 资源ID:1648252       资源大小:155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半岛蓝色经济区.docx

    蓝色经济作为一种世界高端经济,将为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济新一轮复苏、振兴提供一种全新思路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陈新洲 徐冰 董振国 刘宝森近日,瞭望新闻周刊了解到,作为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中央提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构想。胡锦涛总书记今年4月视察山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10月中旬,胡锦涛再次考察山东时强调,“山东海域面积辽阔,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大有可为使海洋经济真正成为山东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专家向本刊记者解读说,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海洋经济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资料显示,海洋和涉海经济已经占到世界经济总量的80%左右。“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陆地资源日益受到制约的条件下,谁抓住并利用好了海洋资源,谁就占据了未来的战略制高点。”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沈志渔采访中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近现代的世界史充分证明,掌控和利用海洋的能力,往往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抢占蓝色制高点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表示,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要部署。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思想观念的重大转变,是发展思路的重大创新,是生产力布局的重大调整,是发展环境的重大完善,是改革开放的重大进展。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认为,由海洋经济到蓝色经济,体现了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与传统海洋经济相比,蓝色经济有着更加科学、更加深刻、更加丰富的内涵。山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苏建华也向本刊记者表示,当前,以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为转折点,沿海各国纷纷将国家战略利益竞争的视野转向资源丰富、地域广袤的海洋,涉海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据介绍,目前,美国把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开辟疆域”,未来50年发展重心从外层空间转向海洋,抢占蓝色发展制高点;俄罗斯强调恢复海洋强国地位,依托科技打造海洋军事和航运强国;日本全面推进海洋强国战略,本世纪内将在近海建造2500座“海上城市”。另外,加拿大、欧盟、越南、印度、韩国等国家和地区也纷纷推出雄心勃勃的海洋发展战略。海洋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竞争发展的前沿阵地,蓝色经济已成为全球兴起的新型经济,已成为强国复兴的重大战略。尤其是,当前世界经济已经进入资源环境瓶颈期,陆域资源、能源和空间的压力与日俱增,蓝色经济越来越成为集聚要素、产业资源的空间载体。从目前来看,人们解决粮食等资源短缺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海洋开发上。因此,海洋开发已受到世界各沿海国家的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已不足世界平均数的1/3,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4,亟待向海洋拓展发展空间。据瞭望新闻周刊了解,基于山东独特的区位、资源、科研、基础条件优势,山东正在积极“破题”海洋经济,特别是在中央领导的鼓励下,启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标志着我国蓝色经济战略的破题。山东“破题”的优势采访中,本刊记者了解到,山东拥有全国得天独厚的区位和海洋资源优势。姜异康说,“山东半岛是中国最大的半岛,海洋是山东突出的优势。发展蓝色经济,山东的条件得天独厚。”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是我国通向韩国、日本最近的出海口之一,是我国通向东南亚及世界各地的重要门户、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山东半岛是欧亚大陆桥桥头堡之一,是环渤海经济圈的南部隆起带,也是连接东北老工业基地、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的桥梁和纽带。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山东省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占全国的1/6。拥有海湾200多处,海岸2/3以上是港湾式海岸。近海岛屿299个,海洋面积16万平方公里,与陆地面积大致相当,近海海域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37%,滩涂面积占全国的15%。近海栖息和回游的鱼虾类达26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有40多种,浅海贝类百种以上。其中,对虾、扇贝、鲍鱼、刺参、海胆等海珍品的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此外,山东已建成多处大中型盐场,是全国四大海盐产地之一。更值得关注的是,山东拥有全国最雄厚的海洋科研力量。我国科技进步因素对海洋发展的贡献率只有30%多一点,而山东省的这一数字达到60%。山东省拥有国内一流的海洋科研教学机构,一流的海洋科技人才在山东半岛区域内云集,海洋科技人才占全国的40%以上。因此,发挥山东的海洋科技优势,借开发蓝色经济区之机,承担起国家发展海洋科学技术和开发利用海洋的重任当之无愧。同时,这也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山东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厚实基础。上世纪90年代初,山东省就提出了“建设海上山东”的战略,并将其列为全省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到2008年,全省海洋生产总产值达到5346亿元以上,占全国的18%,占环渤海地区近一半,其中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增加值居全国首位。山东省也是全国唯一拥有3个亿吨港的省份。全局辐射效应凸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将对全国经济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受访专家认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可作这样的战略定位:黄河流域出海大通道经济引擎、环渤海经济圈南部隆起带、贯通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长三角经济区的枢纽、中日韩自由贸易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将拉动整个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快速崛起。”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王诗成告诉本刊记者,黄河流域需要一个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和能带动整个流域发展的龙头,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则是理想的选择。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国家已经在沿海地区确立了“5个流域”龙头地位,即广东作为珠江三角洲的龙头、上海作为长江流域的龙头、广西作为大西南地区的龙头、天津作为环渤海地区的龙头、辽宁作为东北三省的龙头。考虑到流域经济发展,黄河流域也需要一个便捷的出海通道。山东省社科院副院长郑贵斌向瞭望新闻周刊指出,山东半岛还有一个重要的战略地位,即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东北亚经济圈是继北美、欧盟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其发展不断加速的同时,也呼唤一个现代经济区来承接新一轮区域产业大转移。随着中韩经济合作关系越来越密切,中日关系趋暖,山东的海洋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欧亚的通道作用日益明显。专家认为,伴随着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确立和不断发展,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大范围的鲁韩、鲁日以及东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高潮将不期而至;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有利于培育我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为沿海经济升级探索新路作为海洋大国,海洋经济将在我国未来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把海洋列为超前部署的全国五大重点战略领域之一。采访中,专家认为,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给山东提出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任务,应该是为全国沿海经济升级探索新路。目前,山东省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已经出台实施。山东沿海地市干部均视其为一次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青岛市出台了青岛市关于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意见。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阎启俊向瞭望新闻周刊说:“我们必须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全力推进“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大力发展蓝色经济和高端产业,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使青岛的综合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再上一个新台阶。”青岛市市长夏耕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描述了青岛市建设蓝色经济区的新蓝图:依托海洋科技教育及资源禀赋优势,在发展战略布局、海洋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带动、优势产业培育和体制机制保障等方面制定规划、完善政策、加快实施,努力把青岛建设成为中国蓝色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集聚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目前我国180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点。虽然海洋经济上升势头已经形成,但仍存在很大升级空间。如我国海洋产业发展较为粗放,科技贡献率偏低,国际竞争力明显不足,海洋环境污染等问题仍较为突出,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山东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逐一破解。专家认为,中央领导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指示,提出了一个完整的蓝色经济理论框架,即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主攻方向,科学开发海洋资源是基本前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是根本途径。在此框架下,需要山东省着眼全国乃至全球海洋经济发展趋势,探索蓝色经济的实现途径,为全国沿海经济升级探索新路。“作为全国首个蓝色经济区,山东应定位高端。”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韩立民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应该是全国海洋科技产业发展的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进步的示范区,海陆一体开发和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区。”据姜大明介绍,山东省将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实现“五个突破”:即在发展布局上有所突破,形成海陆一体发展新格局;在优势产业上有所突破,形成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在海洋保护上有所突破,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在科技创新上有所突破,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在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形成促进蓝色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也就是说,力争到2015年,使海洋经济规模明显扩大,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海洋优势产业基本形成;到2020年,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优势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费云良向本刊记者具体介绍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着力形成“一区三带”的发展格局。“一区”就是全面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三带”就是依托沿海七市,优化涉海生产力布局,形成三个特色产业带:一是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区域着力打造沿海高效生态产业带;二是在胶东半岛地区,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潍坊、威海沿海城市为骨干,着力打造沿海高端产业带;三是充分发挥日照港深水大港、腹地广阔的优势,构建以日照精品钢基地为重点的鲁南临港产业带。“山东省确定,加快打造政策与科技对蓝色经济的两大支撑平台。”他解释说,“首先,深化改革建立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哪个领域的改革任务紧迫就率先推进哪个领域的改革,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其次,重点推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综合性海洋科考船、国家深潜基地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在区域内全面开放各类科技资源和创新平台。”四大关系统筹“蓝色经济”据瞭望新闻周刊了解,在广泛吸收国内各方专家意见基础上,山东省在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中,将科学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并将之贯穿在出台的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其一,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在山东省出台的指导意见中,将建设宜居城市群和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作为蓝色经济区的重要目标。山东大学教授孔令栋认为,蓝色经济首先要保证大海的本色,环境和生态是第一位的考虑。威海市委书记王培廷告诉本刊记者,尽管造船业已成为威海的支柱产业,而且发展势头很好,但市里为了保持威海全球最适宜人类居住城市的环境优势,今后将限制沿海造船业的发展,将海岸线打造成生态岸线。青岛市目前正组织老企业搬迁,传统的工业岸线将变身为现代化经济岸线、生活岸线和生态岸线,传统产业也将让位于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其二,处理好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文化建设的关系。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群认为,现代社会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已经成为潮流和趋势。打造蓝色经济区,必须重视挖掘繁荣海洋文化。为此,山东将充分发挥山东半岛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突出海洋文化特色,积极打造新兴文化产业。形成文化引领经济、经济支持文化、文化与经济互动的格局。其三,处理好海洋发展与海陆互动的关系。山东省明确提出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必须以海洋产业为重点,坚持海陆统筹,把海洋和陆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把海洋产业与临海产业、涉海产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推进。韩立民研究员认为,以往发展海洋经济,注重的主要是海洋产业产值的增加,现在则要强调海陆资源互补、海陆产业互动,推进海陆经济的一体化,“身在海边要识海,不在海边也要靠海。必须树立这样一种蓝色思维。”其四,处理好各地发展与协调统筹的关系。目前,山东省已经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工作推进协调小组和办事机构;并要求各有关市抓紧成立完善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协商合作机制,对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要素市场等实行统筹规划、整体运作,推动跨地区交流合作,提升整体效能和综合效益。郑贵斌认为,海洋经济追求的目标不是单纯的效益,而是集成效应。王诗成指出,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必须把原来分散发展的海洋经济区域整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在半岛地区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蓝色产业集群。粮食安全需要“蓝色粮仓”海洋食品不但富于营养,更有益于国民素质提高,而且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随着18亿亩耕地红线“越勒越紧”,与土地休戚相关的农业与畜牧业压力倍增,而我国巨大的“蓝色耕地”却受到忽视,瞭望新闻周刊在采访中感受到,海洋食品应成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构成。“一亩海水十亩田”本刊记者在青岛市采访了解到,海洋食品泛指海洋中一切可供人们食用的鱼、虾、蟹、贝、藻等海洋资源。山东海洋工程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以海产品为主的水产食物资源每年向人类提供的食品已经占人类食品总量的30%左右。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有关资料显示:从投入的角度看,粮食投入高于渔业15倍左右。海水养殖的亩效益是粮田的10倍,被称为“一亩海水十亩田”。海产品蛋白质含量高达20%以上,是谷物的2倍多,比肉禽蛋高五成。合理开发利用这些不与粮食争地争水,又不与畜牧争草的“蓝色”资源,是拓展新的农业资源、增加食物总量、减少粮食直接消费、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性措施。据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副所长王勇强介绍,当前我国海水养殖综合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我国拥有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海水养殖的空间巨大,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和耕地的减少,海洋食品有望成为重要的食物来源,对化解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及开辟海洋应用领域具有重大意义。但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海产品人均消费量远远低于其他海洋国家。与邻国日本比较,日本人均年消费海产品90多公斤,国民获取动物蛋白的40%来自水产品,而我国人均年占有水产品生产量只有30多公斤,人均年消费海产品只有10公斤左右。专家指出,我国广阔的海洋完全有潜力建成越来越重要的“蓝色粮仓”,海洋食品的精深加工也必将成为实现“蓝色粮仓”最大价值的有效途径。海产食品更益改善国民身体素质据王勇强介绍,世界上很多长寿国家都与人们吃鱼多有关,根据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各国平均寿命排行榜,日本女性平均寿命为86岁,男性为79岁,位居世界女性、男性长寿冠亚军,这与日本人大量食用鱼类有关。海洋食品还含有丰富的DHA、EPA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大大高于其他动物类产品,热量也远远低于肉类食品,海水鱼类是最优质的动物蛋白,而海参等海产品则是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宝物。据农业部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柳学周说,海产蛋白和水产蛋白更容易被人体吸收,长期摄食能避免很多疾病。柳学周说,作为直接食用或作为精深加工原料的海水产品,还具有更加安全的特点,尤其是不同于备受添加剂及药残困扰的其他养殖业,海产品将有助于改善我国食品安全格局。本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陆地食物资源的安全性问题日益严重,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等疫情的不断发生,人们谈肉色变。而据王勇强介绍,当前还没有发现海水鱼类可以向人传染疾病,目前所谓的养殖鱼类药残问题实际上是鱼类使用抗生素的问题。有关资料显示,由于海洋中的生物种类多,很多是陆地上所没有的,而且这些生物生活在高盐度的环境中,有些还生活在高压、高温或寒冷的极端环境下,使得海洋生物含有许多结构特殊、功能特异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特异蛋白质、酶类、氨基酸、活性多肽、具有高度活性的脂类和类脂物、维生素、色素、核酸、有机酸、毒素等。现在世界上在海洋生物中已经发现了3000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深度开发“蓝色耕地”海洋食品在粮食安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与之形成反差的是高新技术在我国海洋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比例还很低,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海洋食品种类还不多。专家指出,只有精深加工才能提供更多的海洋食品,而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将能形成助推蓝色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山东海洋工程研究院正在进行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技术及产业化示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全世界的海产品总产量已超过1亿吨,但其中每年至少有12%的海产品变质,36%的低值海产品经加工成为动物饲料等,真正供给人类食用的仅为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另一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以海洋食品为主的水产品加工产量达1200万吨,出口创汇78.88亿美元,已连续6年居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食品出口国之一。但我国海洋食品加工技术水平还不高,精深加工产品的比例较低,目前水产品加工利用率仅为25%,其中冷冻食品粗加工就占50%左右,而发达国家精深加工比例已达70%。研究报告指出,海洋动物和藻类资源只有通过精深加工,才能转化为食物,我国只有加大海洋活性物质的高效制备技术、分离纯化技术以及结构鉴定和功能检测的研究,开发功能食品,才能使“蓝色耕地”转化成我国粮食安全重要构成的“蓝色粮仓”。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乃胜认为,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技术水平是抢占海洋经济制高点的决定性因素,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争先发展的高科技领域。美、日、英、法、俄竞相推出“海洋生物技术计划”、“海洋蓝宝石计划”、“海洋生物开发计划”等研究计划。我国亟须成立专门研究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技术的基地,抢占蓝色经济技术的制高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编制启动 7大政策扶持作者:安徽办 文章来源:驻穗机构报送信息 点击数:905 更新时间:2009-9-9 20:50:32 到2020年,建成产业发达、优势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10月底前形成初稿,力争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成为国家战略为科学谋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总体目标,量化各阶段具体发展任务,8月17日,山东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编制正式启动。按照规划目标,以2010年为规划基期;第一阶段到2015年,基本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海洋优势产业;第二阶段到2020年,建成产业发达、优势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记者获悉,相关规划10月底前形成初稿,争取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进入国家发展战略。赋予国家战略意义与以往不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既是区域规划,又是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关系沿海各市及内陆腹地的发展。按照“底数要清、大势要明、定位要准、思路要新、机制要活、措施要实、步子要快、效果要好”的要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除1个总体规划外,还需15个省直部门分别编制海洋能源、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海洋生物产业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盐化工及海洋化工产业发展、信息服务、现代海洋渔业发展、生态环保、对外开放、园区发展、交通运输发展、海洋工程建筑业发展、海洋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水利发展、土地开发利用、海底矿产勘探开发开采输送加工等专项、城镇体系建设、教育事业发展、科技事业发展、卫生事业发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事业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业发展等25个专项规划。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费云良介绍,25个专项规划与1个总体规划将“同步进行”,于10月底前完成初稿,有望年底前印发实施。据了解,“省级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总体规划成熟后,将择机上报,争取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进入国家发展战略。510年发展目标敲定明确该领域的发展思路、发展重点、规划布局以及重大项目安排等具体内容,两者“虚”、“实”结合,以专项规划的可操作性,保证总体规划顺利实施。按照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量化了各阶段的发展任务,提出规划基期为2010年,确定2015年和2020年的发展目标,并对未来发展作出展望。总的设想是,力争到2015年,使我省海洋经济规模明显扩大,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海洋优势产业基本形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奠定良好发展基础;到2020年,规划建设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优势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将指导蓝色经济510年的发展目标,编制时,必须突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蓝色经济特色,突出生产、开发与保护相协调,突出陆海统筹、协调推进,突出改革开放,突出科技和人才支撑,将创新性、战略性、科学性、指导性融入其中。七大政策合力扶持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实施经济文化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有利于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实现新的发展和突破。在如何支持蓝色经济区加快发展上,规划编制从全局发展出发,注重理清现行扶持发展政策,提出在用足用好现行政策情况下,着重从海洋科技创新、人才支撑、投融资、财税、土地与海域使用、深化改革、对外开放措施等七个方面,研究含金量高的省级扶持政策和拟争取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对蓝色经济区进行扶持。在投融资政策方面,拟设立海洋开发银行,发展信托投资基金、金融租赁公司等,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强力支持蓝色经济优势产业发展;在土地和海域使用优惠政策方面,我省将积极争取国家用地、用海指标,对重大产业、基础设施等项目优先安排用地、用海计划;在对外开发方面,拟争取设立东北亚自由贸易试验区,努力提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东北亚经济圈的融合程度。 

    注意事项

    本文(半岛蓝色经济区.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