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西方经济学》讲义杨上卿制作.docx

    • 资源ID:1645006       资源大小:1.52MB        全文页数:7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西方经济学》讲义杨上卿制作.docx

    西方经济学讲义整理人:杨志成第一章西方经济学概述 经济学:即研究如何配置各种稀缺资源,提高效率的科学。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一、重商主义:1500-1776,强调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二、古典经济学: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表到1830年为止。三、庸俗经济学(传统经济学):约从1830年至19世纪70年代为止。四、庸俗经济学后(现代经济学):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五、20世纪70年代后,新古典综合派的统治地位有所改变。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意义:一、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身在其中的世界。二、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经济决策。三、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政府经济决策。经济学的性质:一、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经济问题的一门学科。二、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经济资源,即生产要素,包括劳动(人力资源);土地、矿产、森林、水域等(自然资源);资本;企业家才能。稀缺性:即与人类无穷的欲望相比,经济物品的数量、质量、和种类总是不足的这种性质。不是强调绝对数量少。三种经济制度: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混合经济制度(是现代经济的基本特征)。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一、资源的稀缺性和人的欲望永无止境。二、理性的经济人。三、完全竞争:够多的买者和卖者,完全信息,产品同质,资源自由流动。四、零交易费用。五、市场和企业制度稳定,即经济组织稳定。六、技术外生:技术水平是外生变量,即在既定技术水平之下。微观经济学的特点:一、其研究对象:个体经济单位。如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所有单个市场价格共同决定。二、其两个基本假设条件:(一)、经济人,或合乎理性的人,其特征是利己的。(二)、完全信息,买卖双方都拥有完全的信息。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一,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静态分析:不考虑时间因素,不考虑均衡达到和变动的过程,只在一定假设前提下分析均衡达到和变动的条件,是一种状态分析。动态分析:引入时间因素,分析均衡达到和变动的过程,是一种动态分析。二、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研究“会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研究“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其它分析方法:均衡分析、经济决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稳定性结果、非均衡分析。西方经济学的结构:一、理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二、分析方法:数理经济学、博弈论、计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单个经济单位整个经济解决的问题资源配置资源利用中心理论价格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联系:一、二者互相补充。二、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三、二者皆实证经济学,但并不排斥规范分析。主要研究四个重点:人类的行为方式是什么?为什么会那样?该不该那样及应该怎样?如何才能做到那样? 第二章供求关系第一节、需求理论需求及其影响因素需求的定义: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特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购买愿望 + 购买能力)需求法则:当其他条件给定时,商品的需求量与其自身的价格呈反向变动,即商品价格越高,其需求量越小;反之,商品价格越低,其需求量越大。但也有不少例外。例如:吉芬商品、奢侈品(炫耀性消费品)、金融商品(证券、黄金)等。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1)商品自身的价格;(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3)相关商品(互补品、替代品)的价格;(4)消费者的偏好;(5)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需求函数:Qd=f(p)。需求表和需求曲线需求表: 表示商品价格及其需求量之关系的序列表。需求曲线: 表示商品价格及其需求量之关系的曲线。互补品与替代品互补品(Complements ):两种商品相互配合使用,共同满足一种欲望。汽油与汽车,一种商品的 P与另一种商品的Q呈反向变动。替代品(Substitutes ):两种商品可以互相替代,满足同一种欲望。猪肉与牛肉 ,一种商品的P 与另一种商品的Q 呈同向变动。需求表:商品的需求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这些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例:某商品的需求表如下: 价格数量组合ABC价格123需求量706050需求曲线(demand curve):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曲线,通常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两者呈反向变动的关系,其斜率为负值。 需求曲线(线性)习惯:自变量为纵轴,因变量为横轴牢记它!如下图所示:P需求曲线(非线性):P P1SP20 Q 0 D Q Q1 Q2需求法则的例外:一、吉芬物品 P¯,Q¯;炫耀商品 P­,Q­。其他二、炫耀性消费品(conspicuous consumption):由凡勃伦提出。如果消费者完全以价格来衡量自己对于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那么,他们会在商品价格低的时候买得少,而在价格高的时候买得多,那么,对这种商品的消费属于炫耀性消费。如首饰中的黄金与钻石;90年代香港,茅台酒的价格;这种商品为定位性物品Positional Goods,有显示财富(炫富)的效应。第二节、供给理论 供给的定义(supply):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 一、商品自身的价格。二、生产的成本。三、生产的技术水平 。四、相关商品(互补品和替代品)的价格。五、生产者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供给函数:即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一般形式为:qxs=f(Px)。供给表:即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之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例:某商品的供给表如下:价格数量组合ABCD价格2345供给量0204060供给曲线(supply curve):即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曲线,通常向右上方倾斜,即两者成正向变动的关系,其斜率为正值。线性供给函数形式为:qxs=-c+dPx。如下图所示: P S P S P2 P1 D 0 Q 0 Q Q1 Q2供给及其影响因素 供给的概念:出售愿望 +出售能力= 新生产的产品+已有存货+进口供给法则: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呈同向变动关系,即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多;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少。但也有不少例外。例如:土地、劳动、部分农产品、文物古董等。第三节、市场均衡 均衡价格的决定- 列表 价格需求量供给量短缺与过剩190-9短缺263-33440均衡435+2过剩526+4均衡价格的决定-图示 P S 供过于求 P1 Pe E P1 供不应求 D 0 Qe Q均衡价格的变动 一、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原来的需求表互补品价格下降后的需求表价格需求量价格需求量1911326210343843475256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P D1(需求的增加) D0 (需求量的增减) D2(需求的减少) 0 Q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对照表:区别主体价格P其他因素图形表现需求量的变动Q变化不变同一条需求线上点的移动需求的变动D不变变化需求曲线的整体平移 二、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原供给表新技术下的供给表价格供给量价格供给量1013232634384541056512 供给量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P S2(供给的减少) S0(供给量的增减) S1(供给的增加)0 Q 三、供求同时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一)、需求变动的影响 P E1P1 E0D1(需求的增加,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P0 E2D0P2D2(需求的减少,使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减少) 0 Q2 Q0 Q1 Q (二)、供给变动的影响 P S2(供给的减少,使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P2S0P0 S1(供给的增加,使均衡价格下降,均衡P1数量增加)0 Q1 Q0 Q2 Q (三)、供求同时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S1P S2 S P S1 S D2 S1 D2 S2 S1 E E D1 D1 D2 D D2 D0 供求同向变动 Q 0 供求反向变动 Q 供求同时增加,使均衡数量 需求增加而供给减少,使均衡 增加,均衡价格? 价格上升,均衡数量? 供求同时减少,使均衡数量 供给增加而需求减少,使均衡 减少,均衡价格? 价格下降,均衡数量?第四节、弹性理论 弹性的一般概念:因变量的相对变动自变量的相对变动。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即价格每变化1%会引起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几。需求的交叉弹性: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另一种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消费者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而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弹性系数 表示弹性的大小,注意:弹性系数(Ed)是负的,一般取正值。 需求量变动的比率 = 价格变动的比率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涨价和降价产生的弹性系数值是不相等的。为了解决同一条需求曲线上某一段的需求弧弹性取值不同的问题,一般用中点公式 需求弹性的五种类型 Ed1(富有弹性) Ed1(缺乏弹性) Ed=1(单一弹性) 奢侈品或高档物品 低档物品,如农产品 需求曲线为正双曲线 Ed=(完全弹性) Ed=0(完全无弹性) 一般来说,富有弹性的需求曲线比较平坦,而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比较陡峭。完全无弹性(perfect inelastic)E = 0:价格无论如何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有无限弹性(perfect elastic)E = :价格既定时,需求量是无限的(无穷大)。如银行以某一固定的价格收购黄金、农产品的保护价。如果一个企业面临着对其产品需求的无限弹性,那么,它的边际收益等于产品的价格。单位需求弹性(unitary elastic)E = 1: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这时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双曲线。如住房服务、总租金。缺乏弹性(inelastic)E < 1: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主要是生活必需品。当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大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时,对生产者而言,提高价格会增加总收益。需求富有弹性(elastic)E > 1: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主要是奢侈品。注意:人们往往把需求曲线的斜率和它的弹性混淆起来。认为斜率大就缺乏弹性,斜率小就富有弹性。事实上,需求曲线的斜率取决于P和Q的绝对量的变动,而弹性则取决于百分比(相对量)的变动。在一条直线的任何两个地方,都具有相同的斜率,但具有不同的弹性。需求弹性与销售决策选择¥销售收入(总收益) TR=P×Q=价格×销售量。主要研究在不同的需求弹性下,价格变化对销售收入的影响。需求富有弹性 E > 1: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例:电视机Ed=2,P1=500元/台,Q1=100台 ,若价格下调10%,试分析一下收益状况。解析:价格下调10%,弹性Ed=2,则需求量增加20%。P2=500 500*10%=450元/台,Q2=100+100*20%=120台。TR2=P2×Q2=450×120=54000元,TR1=P1×Q1=500×100=50000元,TR2 TR1=54000 50000=4000元,TR2 >TR1,表明价格下跌,总收益增加。变式:如果价格上调10%?解析:若价格上调10%,则需求量减少20%。P3=500 +500×10%=550元/台,Q3=100 -100×20%=80台。TR3=P3×Q3=550×80=44000元,TR3 TR1=44000 50000= -6000元。TR3<TR1,表明价格上调,总收益减少。若需求富有弹性,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要想获得更多的收益,应该适当降低价格,薄利多销。价格下调,总收益增加,对生产者有利; 价格上调,总收益减少,对生产者不利。需求缺乏弹性E < 1: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例:面粉Ed=0.5,P1=0.2元/斤,Q1=100斤。如果价格下调10%,总收益会怎样?解析:如果价格下调10%,需求量则增加5%。P2= 0.2 0.2×10%=0.18元/斤,Q2=100+100×5%=105斤。TR1=P1×Q1=0.2×100=20元,TR2=P2×Q2=0.18×105=18.9元,TR2 TR1=18.920= -1.1元,TR2 <TR1,表明价格下跌,总收益减少。变式:若价格上调10%,总收益又会怎样?解析:如价格上调10%,需求量则减少5%,P3=0.2 +0.2×10%=0.22元/斤,Q3=100 -100×5%=95斤。TR3=P3×Q3=0.22×95=20.9元,TR3 TR1=20.9 20= 0.9元,TR3>TR1,表明面粉价格上调,总收益增加。价格上调,总收益增加,对生产者有利;价格下调,总收益减少,对生产者不利。在消费税中,需求越缺乏弹性,消费者负担的比重就越大。需求越富有弹性,消费者负担的比重就越小,而生产者负担的比重就越大。需求弹性的影响因素:商品的种类(必需程度)、商品的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用途广泛,弹性大;用途不广泛,弹性小)、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时间因素。弹性概念的扩大:供给价格弹性、需求交叉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弹性:由于价格变化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 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技术状况:土地,毕加索的油画(弹性为零)。特定条件下劳动力的供给,沙子,国际化生产的物品(弹性无穷大或弹性很大)。一般物品(弹性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时间因素:即时供给:鲜活商品(无弹性或弹性很小)(存货调节)。长期供给:富有弹性。短期供给: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弹性一般大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三种供给曲线如下: P MS(即时供给曲线,完全无弹性) SS(短期供给曲线,0弹性1,缺乏弹性) LS(长期供给曲线,弹性1,富有弹性)0 Q(点弹性)(弧弹性)需求交叉弹性:即一种商品供给量的相对变动与另一种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的比值。交叉弹性的正负:取决于两种商品的关系:替代品为正,互补品为负。由此,可根据交叉弹性的正负取值判断商品之间的相互关系。Definition :一种商品的价格为自变量,另一种相关商品的需求量为因变量的弹性。当一种商品价格变动1,另一种相关商品需求量会相应变动的百分比。Ec0 是替代品:Y商品的价格P 上升(下降)引起X商品的需求量Q上升(下降),这说明商品X和商品Y之间的关系为替代关系。 Ec0 是互补品:Y商品的价格P 上升(下降)引起X商品的需求量Q 下降(上升),这说明商品X和商品Y之间的关系为互补关系。 Ec =0时,独立无关的商品:一种产品价格的变化不影响另一种产品的需求,如茶叶与食盐之间的关系,属于既不相互竞争,也不相互补充的两种物品。互补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向变动;替代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正向变动。 替代效应: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会使其替代品需求量增加的现象。如当咖啡的价格急剧上升时,对茶叶的需求量将增加。需求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收入变动百分比。需求收入弹性的正负取值:正常物品弹性为正,低档物品弹性为负。在正常物品中,弹性1的为奢侈品,弹性1的为必需品。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在一个家庭或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作用:衡量一个家庭或国家的富裕程度。根据弹性系数大小,需求收入弹性分为五类:富有弹性 Em1:需求量增加的百分比大于收入增加的百分比。该类商品为优等品(superior goods) ,如高档或耐用消费品(高档家电、室内装修、外出旅游等)。或者是奢侈品(luxury, luxurious goods)。单位弹性 Em1:需求量和收入变动相同的百分比。如服装。缺乏弹性 0 Em1: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如一般消费品,食品、药品。属于必需品(essential ),(necessary goods)。完全无弹性 Em =0:消费者收入变化后,这类商品的需求量完全没有变化。如食盐。负弹性 Em0:消费者收入增加时,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反而会减少。如肥肉、土豆、籼米、公共交通,以前北方人入冬时家家大量存储的大白菜等。是劣等品(inferior goods)、吉芬物品(Giffen goods)。应用分析:禁毒会增加还是减少与毒品相关的犯罪?解析:毒品的需求弹性小(对某些特殊人群吸毒者是必需的),而供给弹性大。禁毒是控制供给。实际上,控制需求更为重要。反毒品教育是控制需求。第五节、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 一、易腐商品的售卖根据需求曲线,解决合理定价问题。以鲜鱼为例,考虑其最佳定价,以期获得最大的销售收入P 设销售者需要卖掉的鲜鱼量为Q2, P3 A 则其最佳定价为P2 ;否则,如定价过 低在P1,则其收入将减少矩形P1 P2 N P2MN的面积;如定价过高在P3 , 则其收入减少值为矩形0P2NQ2减去矩 P1 M 形0P3AQ1的面积之差。 O Q3 Q2 Q1 Q二、价格放开(一)、富有供给弹性的商品取消限价,供给数量会增加。 (二)、供给完全无弹性的商品取消限价,并不能增加供给。如土地、古董等。因此,对这类商品进行价格管制有必要。三、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P 最高限价P3低于均衡价格, 供给过剩 S 导致供不应求(短缺),而最低P1 限价P1高于均衡价格,导致供过 于求(过剩)。P2P3 D 供给短缺O Q限制价格的利与弊:利:有利于社会平等的实现,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弊:不利于刺激生产,产品短缺。不利于抑制需求,资源浪费。社会风尚败坏,黑市交易猖獗。支持价格一定(最低限价)>均衡价格限制价格一定(最高限价)<均衡价格 第三章效用论第1节 、效用论概述效用(Utility):人们从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是主观的。消费相同的商品,效用却因人而异。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指用1、2、3等基数词来表示效用的大小。基数可以加总求和。序数效用(ordinal utility):指用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词来表示效用的大小。序数没有精确的大小,只有表示顺序或等级,不能加总求和。基数效用论:效用是可精确度量的;效用是可比较的,可加总求和的。 总效用(total utility):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所获得的总的满足程度,以TU表示。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变化最后一个单位时,总效用的变化量。具体地说,就是当消费者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总效用增加(或减少)的数量。以MU表示。特别提示:最后一个单位:当商品消费每增加一个,增加的这个商品相对于前面已经消费的商品而言,都是最后一个,因此由它带来的总效用的增量都是和这一单位商品相对应的边际效用MU。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方法边际的概念:一单位自变量变化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用公式为: 边际效用的表达式: 可以看出: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是:(微分积分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某一特定商品或服务,随着商品或服务数量不断增加,消费者产生的满足程度即边际效用不断递减。原因:人的生理或心理原因。注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一种日常生活经验的总结,并非逻辑推理的结果。TU MU 15 6 11 56 40 1 2 3 4 5 Q 0 1 2 3 4 5 Q消费者均衡:指在消费者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购买行为。(特别提示:因为已经实现效用最大化了,所以没有动机去改变自己的购买行为,即消费行为相对静止)。消费者均衡条件:消费者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正好等于花费在其他任何一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均衡的形成:如果,增加商品1的消费,会使TU增大。 如果,增加商品2的消费,会使TU增大。需求曲线的推导(以基数效用论为基础) 商品的需求价格: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货币的边际效用:严格地讲,货币的边际效用也应递减。但为了分析便利,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用表示货币的边际效用。推导: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需求量(消费量)Q越多,MU越小,而维持不变,又因为 ,因此P递减,所以P-Q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消费者剩余( CS ):consumer surplus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令需求函数的反函数为 则有: A 用图形表示为: P AAAAAA P0 0 Q0 Q我们也可以简单地把消费者剩余定义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消费者,在买东西时对所购买的物品有一种主观评价,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格-消费者实际付出的价格。需求定理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200多年前,亚当 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Paradox of value 价值悖论 :价格P与需求量Q呈反方向变动;消费量增加,边际效用递减,因而消费者愿意给出的价格递减。P D(MU) Q 许多生活必需品(比如水)的“市场”价值很低,很少能交换到任何东西。许多奢侈品(比如钻石)“使用”价值很小,但市场价格很高,经常可以交换到大量的其他物品。价格不反映一件商品的总效用,而是反映它的边际效用。消费者购买物品所愿意付出的价格(需求价格)取决于他对这种物品的效用评价(边际效用)。随着消费者购买的某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样,随着物品购买量(需求量)的增加,物品的边际效用递减,消费者所愿付出的价格也必然会下降。决定消费者愿意对某物品支付价格的大小,取决于物品提供的边际效用,而非总效用。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消费者消费某物品数量增加,他所得到的边际效用越小,他愿意支付的价格就会越来越小。所以,一般情况下物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因此,需求量与价格必然成反方向变化。第二节、序数效用论与无差异曲线关于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假设一、完全性(A>B;B>A;AB;三者必居其一)。二、传递性(若A>B;B>C;则有A>C)。三、不饱和性(商品越多越好,多多益善)。无差异曲线 (indifference curve):由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所连接成的曲线(无差异曲线也就是等效用曲线)。或者说,它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点的轨迹。xyI1I3I2 特别提示:无差异曲线和大家熟悉的数学曲线不同,其横纵座标之间的关系不是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两者是相互独立的,因变量(效用)是第三维的,所以无差异曲线实际上是等效用曲面水平投影形成的曲线。 无差异曲线图: 右图曲线簇中的I1、I2、I3分别表示不同的效用水平。但I1上各点的效用等(即效用无差异),I2、I3亦同于此理。 无差异曲线特征: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不相交。无差异曲线凸性(凸向原点)。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无差异曲线分析例:给某人带来同样效用水平的商品组合表组合方式牛肉土豆A10100B2065C3040土豆 A 无差异曲线 B C 牛肉无差异曲线为什么凸向原点?原因:边际替代率递减 边际替代率 :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我们把每增加一个单位的X商品的消费而必须放弃的Y商品的消费数量,叫商品X对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以MRSxy表示。边际替代率无疑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通常取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用公式表示为:MRSxy =-Y/X 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边际替代率递减的原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为什么边际替代率会递减?初学理解:在货币数量一定的前提下,一种商品的消费量增加,消费者能购买的另一种商品数量必然减少。而“物以稀为贵”,对越来越少的商品,人们往往愈加珍惜(效用值越大);相反,效用值越少。用愈来愈珍贵的商品去交换愈来愈不珍贵的商品,自然只能用更少的数量来交换。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也可以用数学方法得到上面的结论 特殊的无差异曲线:完全可替代商品来说,两种商品彼此可完全替代,随着不断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数量,愿意牺牲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不变,即边际替代率始终保持不变,此时,无差异曲线呈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如图:X1X20U 完全替代品 例:某消费者认为一瓶菠萝汁与一瓶芒果汁是 无差异的,则菠萝汁与芒果汁的相互替代比例固定 不变,为1:1。0X1X2U对于严格互补商品来说,两种商品共同满足同一种欲望,它们之间完全不可以替代,因此,为了维持满足程度不变,就不能增加一种商品的数量以取代另一种商品,即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数量。这实际上意味着增加某一种商品的数量,若不增加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则满足程度保持不变。此时,无差异曲线呈直角直线形状。如图: 例:总是要按一副眼镜架和两个眼镜片的比例 配合在一起,眼镜才能够被使用。只有在直角形的 顶点,眼镜架和眼镜片的比例固定不变,为1:2, 对 消费者才能产生效用。第三节、预算线及其变动 预算线的概念: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时,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以下的公式或图表中,X=X1,Y=X2。OYXABC B点的含义:无法实现的购买 A点的含义:收入有剩余 C点的含义:全部收入所能实现 的最大购买组合。 消费预算线(可能线):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在预算线上的每一点,X、Y两种商品组合不同,

    注意事项

    本文(《西方经济学》讲义杨上卿制作.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