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章补体系统课件.ppt
第四章 补体系统P30-P38,第四章 补体系统P30-P38,教学目标,掌握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三条激活途径及其主要区别,补体系统的主要生物学作用熟悉补体系统的命名及理化特性了解补体活化的调节,教学目标掌握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三条激活途径及其主要区别,,Jules Bodet (1870-1961), Discoverer of Complement 1894 Bordet 发现绵羊抗霍乱血清能够溶解霍乱弧菌,加热5630 min 阻止其活性;加入新鲜非免疫血清可恢复其活性。,Jules Bodet (1870-1961), Disc,第四章-补体系统课件,第四章-补体系统课件,推测结论新鲜血清中存在一种帮助抗体溶解细菌的成份2. 这种成份化学性质不稳定3. 这种成份无抗原特异性,推测结论,补体:补充帮助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 补体系统(complement system)的概念:是由正常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样活性的蛋白质,以及其调节蛋白和相关膜蛋白(受体)共同组成的系统。,补体的概念,补体:补充帮助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 补体的概念,补体的组成,补体固有成分 C1C9、B、D、P因子、MBL 等补体调节蛋白 C1抑制物、I、H因子、C4结合蛋白等补体受体(CR) CR1CR5,C1q受体,补体的组成补体固有成分,2. 补体成分命名: 固有成分:用C后加阿拉伯数字表示, 如:C1,C4,C2等; 其他成分: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 B因子、D因子、P因子、 H因子等; 裂解片段:小片段用a表示 - 如:C3a; 大片段用b表示 - 如:C3b。 酶活性成分:符号上划一横线,如: C3bBb。 灭活补体片段:符号前加 i 表示,如:iC3b。,2. 补体成分命名:,补体的存在形式与命名,存在形式 表示方法 酶原形式 C3、C4、C2、B 活化形式 C4b2b、C4b2b3b 片段形式 C3a、C5a、C4b、C5b 灭活形式 iC3b、iC2a,补体的存在形式与命名 存在形式,补体的理化性质,来源:肝细胞、巨噬细胞化学成分:糖蛋白;多为球蛋白补体系统占血清球蛋白总量的10%C3含量最高,其次是C4 极不稳定 对温度敏感:56 30min 补体灭活,补体的理化性质来源:肝细胞、巨噬细胞,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经典激活途径由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激活的途径。旁路激活途径由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表面,直接从C3激活开始的途径。MBL激活途径由MBL(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结合细菌启动激活的途径。,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经典激活途径,经典途径,旁路途径,Ag-Ab复合物,C3a,补体的激活,激活物,C3,P D B C3,C3b,细胞膜损伤,C5a,C567,C5,C6 ,C7,C8, C9,B,P,D,免疫黏附调理作用,血管扩张趋化作用调理作用修复、再生,扩大环,MBL途径,MBL,MASP,经典途径旁路途径Ag-Ab复合物C3a补体的激活激活物C1q,经典激活途径,激活物Ag-Ab复合物(IgG、IgM)参与成分C1C9激活过程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攻膜阶段,经典激活途径激活物,T,Y,Fab段Fc段暴露的C1q结合位点IgG 分 子 结 合 抗,第四章-补体系统课件,C1由 一个C1q、两个C1r 和两个C1s分子的共同组成。一个C1q分子如果同时与两个以上的Fc段结合将造成其构象的变化,继之使C1r和C1s活化,启动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C1qC1qr2s2 C1r C1s 40nm 抗,第四章-补体系统课件,Ag-Ab复合物 C1q C1r活化 C1s 活化,Ag-Ab复合物,关键酶:C4b2b 和 C4b2b3b,关键酶:C4b2b 和 C4b2b3b,C4,结构图chainchain参与C3和C5转化酶的形,C2, B因子 C2和B因子均为单链的血清蛋白酶。,C2a(223aa),C2b(509aa),C1s,D因子,Ba(234aa),Bb(505aa),N,C,N,C,蛋白酶活性区,参与C3和C5转化酶的形成,参与C3和C5转化酶的形成,C2, B因子C2a(223aa)C2b(509aa)C1s,结构图,参与C3和C5转化酶的形成,过敏毒素趋化作用,结构图参与C3和C5转化酶的形成过敏毒素,第四章-补体系统课件,ab,MAC,膜攻击复合体(MAC)嵌入细胞内形成贯通细胞膜的微孔(11nm左右),破坏细胞膜的屏障作用,导致细胞溶解。,MAC膜攻击复合体(MAC)嵌入细胞内形成贯通细胞膜的微孔(,第四章-补体系统课件,第四章-补体系统课件,激活过程,Ag-Ab复合物,C1(q、r、s),C1酯酶,C4,C4b,C2,C2b,C4b2b,C3,C3b,C4b2b3b,C4b2b,C4b2b3b,C3转化酶,C5转化酶,C5,C5b,C5b6789,C6,C7,C8,C9,C5b6789,膜攻击复合体MAC,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攻膜阶段,C5b67,激活过程Ag-Ab复合物C1(q、r、s)C1酯酶C4C4b,经典激活途径,激活物参与补体成分C3转化酶C5转化酶作用,抗原抗体复合物(IgG、IgM),C1C9,C4b2b,C4b2b3b,在特异性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发挥作用,经典激活途径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IgG、IgM)C1C9,旁路激活途径,激活物细菌细胞壁成分(脂多糖、肽聚糖、磷壁酸等)、酵母多糖、凝集的IgA和IgG4参与成分C3、C5C9、B、D、P因子激活过程,旁路激活途径激活物,第四章-补体系统课件,C3自发水解,C3,C3a,C3b,C3b,H因子,I因子,iC3b,C3b的自发形成,C3b的降解,C3自发水解C3C3aC3bC3bH因子I因子iC3bC3b,哺乳动物细胞表面 微生物细胞表面,C3b,Bb,C3b,灭活,H,唾液酸,H,哺乳动物细胞表面 微生物细胞表面 C3b Bb,第四章-补体系统课件,旁路途径激活与调节特点:1.旁路途径可识别“自己”与“非己”。2.旁路途径是补体系统重要的放大机制。3、它是非特异性的,无须通过特异免疫反应产生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来激活。 在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时便被激活,产生溶菌作用。这无疑是快速、有效的,特别是对免疫力低下的个体,提供了一个高效的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手段。,旁路途径激活与调节特点:,旁路激活途径,激活物参与补体成分C3转化酶C5转化酶作用,脂多糖、葡聚糖、凝集的IgA和IgG4等,C3、C5C9、B、D、P因子,C3bBb,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感染早期发挥作用,C3bBbP,C3bnBb,C3bnBbP,旁路激活途径激活物脂多糖、葡聚糖、凝集的IgA和IgG4等C,MBL激活途径,激活物在病原微生物感染早期,机体炎症反应诱导肝细胞产生的急性期蛋白。(MBL、C反应蛋白)参与成分MBL+细菌的甘露糖残基+丝氨酸蛋白酶,形成“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具有与活化的C1q具有同样的生物学活性激活过程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攻膜阶段,MBL激活途径激活物,第四章-补体系统课件,第四章-补体系统课件,第四章-补体系统课件,三种途径的比较,经典途径 MBL途径 旁路途径,参与的 C1C9 C2C9 C3,C5C9,B因子,补体成分 D因子, P因子,所需离子 Ca2+, Mg2+ Ca2+ , Mg2+ Mg2+,C3转化酶 C4b2b C4b2b C3bBb,作用,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阶段,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激活物质 Ag-Ab复合物 MBL,CRP LPS, 葡聚糖,凝聚的IgA,C5转化酶 C4b2b3b C4b2b3b C3bBb3b,三种途径的比较 经典途径 MB,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主要包括:MAC的生物效应; 活化补体片段的生物效应。 (一) MAC介导的生物学效应 - 细胞裂解作用 补体系统活化 膜攻击复合物 溶解靶细胞(如:革兰阴性菌,异型红细胞等)。 实际意义:A. 抗感染; B. 自身免疫病。,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溶菌,溶细胞,补体的溶细胞作用,溶菌溶细胞补体的溶细胞作用,(二) 补体活化片段介导的生物学作用 1. 调理作用 Ag(颗粒性)-Ab 复合 C3b、 C4b 结合于吞噬细胞CR 吞噬免疫复合物。 实际意义:抗感染。,(二) 补体活化片段介导的生物学作用,细菌,C3b受体,吞噬细胞,补体的调理作用,细菌C3b受体吞噬细胞补体的调理作用,第四章-补体系统课件,2. 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 Ag-Ab复合物(可溶性) C3b或C4b 与血细胞(如红细胞、血小板)CR结合 吞噬清除。 实际意义: a. 清除免疫复合物,如抗病毒感染; b. 引起免疫性疾病,如免疫复合物沉 积,引起肾小球肾炎。,第四章-补体系统课件,免疫复合物,C3b受体,红细胞,补体的免疫黏附作用,免疫复合物C3b受体红细胞补体的免疫黏附作用,3. 炎症介质作用 A. 过敏毒素作用: 过敏毒素(anaphylatoxin): C5a、C3a和C4a C5a、C3a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 细胞(C5aR、C3aR) 释放活性介 质(如;组胺、白三烯及前列腺素等) 过敏反应性病理变化。,第四章-补体系统课件,肥大细胞,过敏介质,C5a,C3a,补体的过敏毒素作用,肥大细胞过敏介质C5aC3a补体的过敏毒素作用,B. 趋化作用: 趋化因子(chemotaxin): C5a、C3a、 C4a 和 C5b67 C5a、C3a 吞噬细胞向感染部位聚 集 炎症反应。 C. 激肽样作用: C2a、C4a 能增强血管的通透性 炎性渗出、水肿。 实际意义: a. 抗感染及清除异物; b. 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及炎性损伤。,B. 趋化作用:,第四章-补体系统课件,4. 免疫调节作用 A. C3b 促吞噬细胞生成; B. C3b 与B细胞表面CR1结合 促B细胞增殖分化。,第四章-补体系统课件,复习题,名词解释:补体、MAC、C5转化酶 简述补体经典激活途径和旁路激活途径的过程。列表比较补体三大激活途径的主要区别(激活物质、C3转化酶、C5转化酶,复习题名词解释:补体、MAC、C5转化酶,1.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补体成分的激活顺序是A.C123456789 B.C145236789C.C123536789 D.C1423567892.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A.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 B.所需离子相同C.C3转化酶的成分相同 D.激活物相同E.MAC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的作用相同,1.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补体成分的激活顺序是,3.补体系统的三条激活途径均参与的成分是A.C2 B.B因子 C.C1 D.C3 E.C44.不参与C5转化酶形成的补体成分是A.C4 B.C5 C.C3 D.C2 E.B因子5.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A.IgG B.IgE C.SIgA D.IgA E.IgM,3.补体系统的三条激活途径均参与的成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