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
-
资源ID:1639080
资源大小:33.55KB
全文页数:2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docx
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总则1. 1编制目的为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突 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泾河新城应对环境危机的能力,将突 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制 定本预案。1. 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保护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信 息报告办法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陕西省实施中 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陕西省突发环境事件应 急预案西咸新区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泾河新城突发事件总 体应急预案风险分析及应急资源调查报告及相关法律、法 规,结合泾河新城实际,制定本预案。1.3 事件分级按照突发环境事件紧急程度和严重程度,根据国家突发环境 事件应急预案中对突发环境事件分级的规定,将突发环境事件分 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具体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 准见附件1。1.4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泾河新城(以下简称“新城”)辖区范围内所 发生的或发生在其他区域内波及新城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工 作。其中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按照泾河新城重污染天气应急预 案等有关规定执行。由其他突发事件引发的次生突发环境事件,新城环境保护局 全力配合相关主责部门,在泾河新城管委会的领导下,启动相关 应急预案,做好有关应急处置工作。1. 5工作原则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统一领导,明确责任;平战结合,专 兼结合;科学处置,快速应对。2应急组织体系与职责2. 1应急指挥机构泾河新城管委会(以下简称管委会)成立泾河新城突发环境 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负责统一协调指挥辖区内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总指挥:管委会分管副主任副总指挥:党委、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环境保护局局长成员单位:党委、管委会办公室、环境保护局、党委宣传部、 改革创新发展局、财政局、人社民政局、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 规划建设局、教育卫体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城乡管理局、 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场服务与监督管理局泾河新城分局、西咸新 区公安局泾河新城分局、泾河新城消防大队、各镇街、管理力、。指挥部主要职责:贯彻落实泾河新城、西咸新区管委会关于环境反急工作的方针、政策,建立和完善新城环境应急工作机制; 组织、协调辖区范围内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快速查明 辖区内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主要污染源、污染种类及影响,及时控 制污染物的扩散,消除危害,并对潜在环境影响进行评估;统一 协调、调度应急处置的各项资源;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负责及时 向泾河新城管委会和上级指挥部报告救援情况并配合其开展应 急工作;完成泾河新城管委会和上级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党委首委会办公室环境保护局党委宣传部改革创新发展局财政局人社民政局土源房管局 国资。屋理规划建设同教Ia卫体同委全生产监旨管理局城乡肾理局嫁合行政执法局场务益首局河城扃 市股与督理日新分成区安校新分 西新公局河城泾河新城泊防大队各镇街各管办2. 2办事机构指挥部下设泾河新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以下 简称指挥部办公室),指挥部办公室设在环境保护局,指挥部办 公室主任由环境保护局局长兼任。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负责新城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信息的接收、核实、处理、传递、通报、报告; 组织编制、修订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 案;组织有关部门参与事件的指挥、救援、处置及评估;承办 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2.3 成员单位及职责党委、管委会办公室:履行应急值守、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 职责;传达落实管委会领导指示要求;负责对外应急联络工作。环境保护局:负责组织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突发环境事件的 现场调查;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环境应急监测、分析并及时提供 监测数据,跟踪环境污染动态情况;提出控制、消除环境污染的 建议;对环境污染事件现场泄漏污染物的处置和环境修复提出建 议;会同公安部门对突发环境事件中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立 案查处;配合主责部门做好由其他突发事件引发的次生突发环境 事件的处置工作;负责编制、修订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突 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党委宣传部:负责指导职能部门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网络舆 情监看及舆论引导工作;协调新闻单位做好突发环境事件的新闻 报道工作;指导处置单位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改革创新发展局:负责将新城环境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纳入国 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负责组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现场及周边 群众生活必需品应急供应;负责协助做好受突发环境事件侵害景 点景区的游客紧急疏散工作。财政局:负责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中应由本级财政承 担的应急资金保障;负责应急款拨付,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检查。人社民政局: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受影响群众生活救助物资保 障工作和群众生活临时救助工作;负责储备、管理和调配救济物 资。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组织、协调、指导因地质灾害引发 的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负责对受污染的地下水进行 环境地质勘察。规划建设局:负责组织、协调因建筑工程事故引发的次生突 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教育卫体局:组织、指导学校制定并实施学生、教职工紧急 避险和疏散方案;负责卫生防疫和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负责组 织医疗救援机构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协调因生产安全事故引发的次生 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依法监督相关企业落实各项安全预防措 施。城乡管理局:负责做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的交通 运力保障工作;负责提供相关水文资料;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发生 时,新城排水系统排水的控制;负责对新城水利工程发生的突发 环境事件进行处置;负责做好有关河道等水体功能区水体环境指 标的现场应急监测;负责组织农业环境污染、畜禽养殖业突发环 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突发环境事件引发的动物疫情的监 测、调查、控制及扑灭等工作。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突发环境事件行政执法、行政复议、 行政诉讼以及相关法律咨询工作。市场服务与监督管理局泾河新城分局:负责对突发环境事件 造成的食品、药品污染情况实施监测;禁止或限制受污染食品和 饮用水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食用,防范因突发环境事件造成集 体中毒等。西咸新区公安局泾河新城分局:负责现场警戒、人员疏散、 交通管制、社会治安秩序维护;负责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突发环境 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泾河新城消防大队:负责对突发环境事件现场的毒气、化学 品泄漏、爆炸等事故的控制、处置和抢险救援工作。各镇街、管理办:及时向指挥部报告事件信息,协调内部资 源全力配合新城各应急职能部门进行本辖区内突发环境事件的 应急处置和善后处理工作。2.4 现场指挥部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态势和实际处置需要,由指挥部决 定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实行 现场总指挥负责制,现场总指挥由指挥部根据事件态势及危害程 度指定。现场指挥部成立后,要确定相对固定的指挥场所,并及时将 现场指挥部人员名单、通讯方式等报告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根 据现场指挥需要,按规定配备必要的指挥设备及通讯手段等,具 备迅速搭建现场指挥平台的能力;现场指挥部要悬挂或喷写醒目 的标志;现场总指挥和其他人员要佩戴相应标识;现场指挥部的 搭建由环境保护局负责。主要职责:协调、指挥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救援行动; 负责划定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根据 事发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程度等,确定受威胁人员疏 散和撤离的时间和方式;告知单位和个人应采取的环境安全防护 措施: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应急处置工作开展情况。现场指挥部可根据现场实际处置的需要,设立以下工作组:(1)污染处置组。负责收集汇总相关数据,组织进行技术 研判,开展事态分析;迅速组织切断污染源,分析污染途径,明 确防止污染物扩散的程序;组织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轻已经 造成的污染;明确不同情况下的现场处置人员须采取的个人防护 措施;组织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 确定受威胁人员疏散的方式和途径,疏散转移受威胁人员至安全 紧急避险场所;协调救援力量参与处置工作。(2)应急监测组。负责根据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种类、 性质以及气象、自然、社会环境状况等,明确相应的应急监测方 案及监测方法;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明确监测的布点和频次; 做好大气、水体、土壤等应急监测,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提 供依据。(3)医疗救援组。负责组织开展伤病员医疗救治、应急心 理援助。(4)应急保障组。负责指导做好事件影响区域有关人员的 紧急转移和临时安置工作;组织做好环境应急救援物资及临时安 置重要物资的紧急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工作;及时组织调 运重要生活必需品,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市场供应。除以上工作组外,还可根据现场应急处置实际情况,组建其 他必要工作组,组长和组员由现场总指挥指定。现场指挥部成立 之前,事故发生单位和先期赶到的应急救援队伍必须迅速、有效 地实施先期处置,全力控制事件的发展态势。2.5 专家组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建突发环境事件专家库,或与环境管理 相关专家建立沟通联系机制,根据应急处置需要确定人选建立专 家组。专家组负责研判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范围、发展态势等,提 出现场环境应急处置和安全防护措施,指导后期调查评估工作, 为环境应急处置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技术指导。3监测与预警3. 1监测各相关部门和各企、事业单位,要按照“早预防、早发现、 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开展对环境信息、自然灾害预警信息、 常规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风险评估工作,包括对发生在新 城外,有可能对新城造成环境影响事件信息的收集与传报,建立 日常的环境预警制度,并将事件的信息及时报告指挥部办公室。环境保护局加强日常环境监测,并对可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 的风险信息加强收集、分析和研判。安监局、城乡管理局、公安 泾河分局、教育卫体局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应当及时将可 能导致突发环境事件的信息通报环境保护局。3.3 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和整治措施环境保护局负责开展污染源、放射源调查,建立重点污染源、 放射源数据库,实现数据动态管理。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 开展对生产、贮存、运输和使用有毒有害化学品及销毁废弃化学 品单位的普查,掌握新城存在环境污染风险的污染源和危险物的 种类及分布情况,强化日常风险管理;依法组织对容易引发突发 环境事件的企事业单位及其周边环境保护目标进行调查、登记、 风险评估、定期检查和监控,并依法责令有关单位落实各项防范 措施。督促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事业单位依法做好突发环 境事件的预防工作,做好申报登记易引发突发环境事件的危险 源;开展环境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健 全区域或流域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联动机制。加强对重大风险点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监督管理和安全防 范工作。明确防范职责,制定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应急工作程 序,严防发生有关物品被盗、被抢、丢失以及相关设施被袭击等 事故。3.4 预警3.4.1 预警分级对可以预警的突发环境事件,按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紧急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预警分为四级,由低到高依 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3.4.2 预警信息发布指挥部办公室研判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应当及时向指 挥部提出预警信息发布建议,同时通报同级相关部门和单位,并 及时借助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手机短信或以当面告知等 渠道或方式向本区域的广大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并通报可能影响 到的相关地区。3.4.3 预警行动根据事件具体情况和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后果,采取以下一项 或多项措施:(1)做好启动应急预案的准备;(2)责令有关部门、监测网点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及时 收集、报告有关信息,向社会公布反映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渠道, 加强对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3)组织有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有关专家,随时对突 发环境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可能性的 大小、影响范围和强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级别;(4)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 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5)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 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6)加强对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 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7)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 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8)定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环境事件预测信息 和分析评估结果;(9)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突发环境事件 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减轻危害的常识,公布咨询电话;(10)预测情况较为严重时,及时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 突发环境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11)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突发环境事件危害的场所,控 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12)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3. 3.4预警解除预警信息按照“谁发布,谁解除”的原则,当引发突发环境 事件的风险已解除或不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由预警信息发 布机关解除预警。3.4信息报告与通报3.4. 1信息受理新城设立突发环境事件举报热线:12369、12345。当接到突 发环境事件报告时,值班人员详细记录突发环境事件的具体情 况。突发环境事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单位 发现突发环境事件后,应当立即进行信息核实,对突发环境事件 的性质和类别做出初步认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有权举报突发环境事件及其隐患信息,有 权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应急处置职责的单位及个人。任 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谎报、缓报突发环境事件信息,不得破 坏有关证据。3.4.2信息报告要求与程序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单位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单位)发 现突发环境事件后,应在事发第一时间向指挥部报告,紧急情况 下可越级上报。指挥部接到事发单位、相关部门、群众的报告或 上级获悉的报告后,立即组织进行核实,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性质 和类别做出初步认定。对初步认定为一般及以上级别突发环境事件的或虽未确定 事件级别但受事件影响区域较敏感的,指挥部办公室应当立即向 西咸新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报告,并报告同级其他的相 关部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逐级上报,必要时 可越级上报。突发环境事件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相邻行政区域的,指挥部办 公室应当及时通报相邻行政区域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以下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应当立即向省政府报告:(1)初判为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2)引发或者可能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突发环境事件;(3)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受到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4)造成或者可能造成跨省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5)认为有必要报告的其他突发环境事件。3.4.3信息报告内容与方式突发环境事件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1)初报初报在发现和得知突发环境事件后上报。初报可用电话直接 报告,但应及时补充书面报告材料。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来源、事 件类型、发生时间、地点、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风险源、 主要污染物和估计数量、人员受害情况或已造成后果等内容。初 报需填写泾河新城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初次报告单,详见附件 3o(2)续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 面报告,视突发环境事件进展情况可一次或多次报告。在初报基 础上报告突发环境事件有关确切监测数据、发生原因、过程、进 展情况及环境敏感点受影响情况、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事件发 展趋势及采取的应急措施、处置情况、措施效果等基本情况。(3)终报终报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理完毕后上报。终报采用书面报告, 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突发环境事件的 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及损失、社会影响、 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出具 有关危害和损失的证明文件、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4应急响应4. 1预案启动条件(1)发生一般级别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的;(2)超出新城应急处置能力范围的;(3)指挥部总指挥认为需要启动本预案的;(4)指挥部办公室与相关单位会商研判认为需要启动本预 案的。2 .2先期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负有直接责任的事件发生单位应当立 即启动本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污染 扩散,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影响的单位和居民,按照规定向指挥部、 环境保护局和有关部门报告,并随时报告应急救援进展情况。一 旦事态超出或可能超出本单位应急能力时,及时向指挥部请求启 动本预案;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单位要及时、主动提供与应急救 援相关的基础资料和必要的技术支持,负有监管责任的有关部门 要提供事件发生前有关监管监察资料,供实施和调整应急救援和 处置方案时参考。事发地镇街、有关部门及救援单位要立即采取措施,应在事 发后迅速启动先期处置机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开展警戒,控制 现场并及时收集、报告信息。4 . 3基本响应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性质、特点和危害程度,立即组织有关 部门,依照有关规定采取下列应急处置措施,以最大限度减轻事 故危害:(1)现场污染处置。涉事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要 立即采取关闭、停产、封堵、围挡、喷淋、转移等措施,切断和 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蔓延扩散。做好有毒有害物质和消防废水、 废液等的收集、清理和安全处置工作。当涉事企事业单位或其他 生产经营者不明或处置力量不足时,由现场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 对污染来源开展调查,确定污染物种类和污染范围,切断污染源, 并迅速组织相关专业队伍,调集相关应急物资,采取阻断、覆盖、 隔离、过滤、清洗、封闭、中和、稀释、转移等措施处置污染物、 清理事件现场,防止环境污染扩大,避免产生二次污染。(2)转移安置。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及事发地的气象、 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建立现场警戒区、交通管制区域和重 点防护区域,确定受威胁人员疏散的方式和途径,有组织、有秩 序地及时疏散转移受威胁人员和可能受影响地区居民,确保生命 安全。妥善做好转移人员安置工作,确保有饭吃、有水喝、有衣 穿、有住处和必要医疗条件。(3)医学救援。迅速组织医疗资源和力量,对伤病员进行 诊断治疗,根据需要及时、安全地将重伤病员转移到有条件的医 疗机构进行救治。开展受污染人员的去污洗消工作,提出公众健 康的防护措施建议。视情增派医疗卫生专家和卫生应急队伍、调 配急需医药物资,支持事发地医学救援工作。做好受影响人员的 心理援助。(4)应急监测。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和事 发地的气象、水文、地质及地域特点、周边敏感区域情况,制定 应急监测方案,布设相应数量的监测点位,确定污染物扩散的范 围和浓度。事发初期,根据事发地的监测能力和事件的严重程度, 应按照尽量多的原则进行监测,随着污染物的扩散情况和监测结 果的变化趋势适当调整监测频次和监测点位。根据需要,组织相关专家对突发环境事件信息进行动态分 析、评估,及时预测事件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浓度数据变化情况, 提出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现场指挥部决策参考。根据事件进展情况和形势动态,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对 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做出科学预测;判定污染程 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对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人员撤离 与返回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指导应急队伍进行 应急处置;指导环境应急工作的评价,进行事件的中长期环境影 响评估。4. 4扩大响应当突发环境事件已经或可能引发次生、衍生突发事件时,指 挥部办公室及时报告指挥部总指挥,由总指挥视情请示新城管委 会主任,启动新城相关专项应急预案。当事件造成的危害已经或者可能超出本级管委会应急处置 能力时,管委会视情及时报告西咸新区管委会,请求技术、救援 力量等应急支援,或请求启动上级应急预案。4.5 应急终止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1)事件现场 得到控制,事件影响条件已经消除;(2)污染源的泄露或释放 已降至规定值以内;(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 无继发可能;(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 的必要;(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 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应急终止后,指挥部成员单位应根据指挥部有关指示和实际 情况,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直至其他补救措施无需继 续进行为止。4.6 信息发布信息发布工作遵循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正确引导、讲究方 式、注重效果、遵守纪律、严格把关的原则,根据上级政府有关 规定和要求,依授权组织开展。5后期处置5. 1善后处置善后处置工作在新城管委会统一领导下,由管委会相关部门 和事发地镇街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对受影响地区的范围进行科学 评估,制定补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和环境恢复等善后工 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做好受灾人员的安置工作及损失赔偿等善 后工作。5.5 损害评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终止后,环境保护局及时组织开展污 染损害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评估结论作为事件调查 处理、损害赔偿、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重建的依据。突发环境事 件损害评估办法按相关规定执行。5.6 事件调查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根据有关规定,组织开展事件调查, 查明事件原因和性质,提出整改防范措施和处理建议。5.7 总结评估突发环境事件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环境保护局组织相关单 位及时对突发环境事件和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件原因 和所带来的影响,评估应急处置工作开展情况和效果,提出防范 和处置建议,指挥部办公室在事件处理结束后15日内做出总结 报告报党委、管委会办公室和西咸新区环境保护局。6应急保障6. 1通信保障环境保护局建立和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及通信系统, 配备必要的有线、无线通信器材,确保应急指挥通信畅通。确保 12369环保热线、12345市民热线24小时有人值守。6.5 应急队伍保障指挥部应组建环境应急监测队伍,并依托公安消防队伍、企 业应急专业队伍、社会力量等,培养一支常备不懈、反应速度快、 业务能力强、熟悉环境应急知识、掌握一定突发环境事件处置技 能和方法的应急队伍。6.6 物资与资金保障根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需要,指挥部及各成员单位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配置应急指挥、应急监测、应急防护等应急 设备。重点增加应急处置、快速机动和自身防护装备及物资的准 备,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财政局负责建立完善应急经费快速拨付机制,按照现行事权 和支出责任划分原则,做好本级财政所需经费的应急保障。6.7 医疗保障教育卫体局要在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功能完善、反应灵 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医疗救治体系,在突发环境事件造成 人员伤害时迅速启动医疗救治机制。6.8 交通运输保障城乡管理局负责协调交通运力,做好交通运输保障,保障应 急响应所需人员、物资、装备、器材等的运输。公安泾河分局加 强应急交通管理,保障运送伤病员、应急救援人员、物资、装备、 器材车辆的优先通行。6.9 技术保障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和先进技术及装备的研发,优先 配置环境应急处置先进监测设备和装备。加快建设环境应急指挥 技术平台,实现信息综合集成、分析处理、污染损害评估的智能 化和数字化。7预案管理7. 1宣教与培训指挥部办公室会同有关单位加强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和 政策的宣传,普及突发环境事件预防和应急救援基本知识,提高 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专业技 术人员日常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及应急处置能力。7.5 应急预案演练指挥部办公室至少每3年组织开展一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 预案演练。当相邻地区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或省、市、西咸新区 发布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预警时,及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7.6 预案备案本预案报党委、管委会办公室和西咸新区环境保护局备案。7.7 预案修订本预案原则上每三年修订一次,出现西咸新区应急预案管 理办法所规定的预案修订情形的,及时对预案进行修订。8奖励与责任追究对在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给予奖励。对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突发环境事件重要情况, 或在应急处置工作中存在失职、渎职等行为的,追究有关责任单 位和负责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8. 1名词术语I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 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 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In类放射源:为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 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IV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 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 性损伤。V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8.5 预案解释本预案由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8.6 预案实施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附件:L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2 .应急通讯录3 .泾河新城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初次报告单突发环境事件分级标准一、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 或重伤的;(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 保护物种灭绝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 源地取水中断的;(6) I、II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并造成大范围严重 辐射污染后果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上急 性死亡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7)造成重大跨国境影响的境内突发环境事件。二、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 以上IoO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 下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该区域国家 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7) I、H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 装置失控导致3人以下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 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较大范围辐射污染后果 的;(7)造成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三、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 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 以下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 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8) In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 失控导致10人以下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的;放射性 物质泄漏,造成小范围辐射污染后果的;(7)造成跨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四、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 重伤的;(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下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县级行政区域纠纷,引起一般性群 体影响的;(5) IV、V类放射源丢失、被盗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 装置失控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照射的;放射性物质泄 漏,造成厂区内或设施内局部辐射污染后果的;铀矿冶、伴生矿 超标排放,造成环境辐射污染后果的;(6)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尚未达到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级 别的。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 不含本数。应急通讯录单位职务姓名电话党委管委会办公室联络员赵亮联络员何璇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成安宁联络员韩俊峰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杨龙联络员赵波改革创新发展局副局长万元联络员李锋联络员舒方园财政局局长卢焜联络员李兰秀人社民政局副局长李艳曦联络员刘西强国土资源与房屋管 理局副局长尤文博联络员张杰规划建设局副局长高锐质监站站长王海玮教育卫体局副局长孙延锋联络员袁宏民单位职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局副局长联络员张桂琦城乡管理局副局长卢彦昌联络员王博市场服务与监督管 理局泾河新城分局食药副主任袁时月联络员席丹西咸新区公安局泾 河新城分局民警张彦峰民警冯晓东泾河新城消防大队大队长李博参谋吴俊邦永乐镇政府副镇长陈朋冲联络员梁晓娟崇文镇政府副镇长王栋晖联络员程成高庄镇政府副主任王新权联络员宋江宇泾干街办办事处副主石小兵科员李立,可泾河新城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初次报告单事件报告人 信息姓名联系方式单位报告时间年 月 日时分报告事项信息来源事件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地点事件起因 及性质(初步判断)风险源主要污染物及 估计数量人员受害情况已造成后果及 采取措施领导批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