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巷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docx
陈巷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陈巷镇防汛抗旱指挥部二O二一年七月1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1.1 编制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1.2 编制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1.3 编制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1.4 适用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1.5 预案编制错误!未定义书签。1.6 预案审批错误!未定义书签。2基本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2.1 自然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2.2 经济社会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2.3 历史山洪灾害损失及成因错误!未定义书签。2.4 山洪灾害防御现状错误!未定义书签。3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错误!未定义书签。1.1 划分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4 组织指挥体系错误!未定义书签。4.1 组织指挥机构错误!未定义书签。4.2 职责与分工错误!未定义书签。5 监测预警错误!未定义书签。5.1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错误!未定义书签。5.2 预警等级错误!未定义书签。5.4 预警发布程序和方式错误!未定义书签。6 转移安置错误!未定义书签。6.1 转移安置原则6.2 转移安置纪律6.3 转移宣传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7 抢险救灾错误!未定义书签。7. 1抢险救灾准备7.2抢险、救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8 保障措施8. 1汛前检查8.2 宣传教育及演练8.3 纪律9附则9. 1预案管理9.2制定和解释.9. 3预案实施时间.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6.4 转移安置主要措施1、区域经济社会基本情况统计表2、历年山洪灾害损失情况表3、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4、监测站点分布表5、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1.1 编制目的为了防止和减轻山洪灾害,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山洪灾害,最 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特编制本 预案。本预案所称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 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1.2 编制依据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1.2.2 广水市山洪灾害防防御预案1.2.4 有关规程规范和技术标准。1.3 编制原则1.3.1 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 首要目标;1.3.2 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1.3.3 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 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1.3.4 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1.4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陈巷镇全境山洪灾害防治。1.5 预案编制1.5.1 陈巷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由湖北新盛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和 陈巷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共同编制。1.5.2 本次编制的预案有效期为35年,情况有较大变化时及时修订。1.6 预案审批1.6.1 陈巷镇预案由市防办审批。1.6.2 预案有效期为35年,每隔35年修订一次,情况有较大变化时 及时修订,并按审批权限审批。2.1 自然情况陈巷镇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 多年平均气温27.9°C,绝对最高气温38.8°C,最低气温一8.5,降雨主要 集中在58月,年降雨量9401040毫米,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015毫米, 无霜期233天。四五湾河纵贯全境,现有水库23座,其中小(一)型水库 4座;小(二)型水库19座。暴雨与西太平洋亚热带高压及西风带的季节 性活动密切相关,主要发生在67月,极易发生“蛇子雨”,洪水主要由暴 雨形成,威胁下游村庄安全。附临界雨量范围表。分时段不同土壤含水量临界雨量范围表土壤含水量预警时段临界雨量值(mm)0. 2Wn1小时107-2013小时1413436小时15443412小时18945024小时2034850. 5Wn1小时97 2213小时1083386小时11543612小时16150324小时1694510. 8Wn1小时52 2213小时70 3196小时75 46812小时12649524小时1384512.2 经济社会情况陈巷镇 国土面积131k辖26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约5.38 万人。现有耕地面积4.58万亩。人均收入12100元。2.3 历史山洪灾害损失及成因2.3.1 区域内历史山洪灾害情况1987年6月23日至24日,全镇普降暴雨,日平均降雨178mm,山 洪暴发,冲毁农田620亩,冲垮房屋40间。冲毁乡村公路6条40余公里, 桥梁6座,河坝5处。造成各类损失1800余万元。2010年7月17日,陈巷镇日降暴雨240mm,山洪暴发,该镇滑坡达 3处。农田0.7万亩。同时,两个村民小组130户房屋身受淹,直接经济 损失2000多万元。2016年6月30日暴雨造成全市房屋倒塌304户618间,严损住房342 户694间,一般损房444户1102间。应办、长岭、城郊、杨寨、李店、陈 巷、十里、骆店等8个镇办交通设施水毁120余处,全市水利设施水毁520 余处,全市受灾人口 92348人,因灾死亡4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 6525 人,集中安置647人,分散安置5878人,需紧急生活救助人口 4618人; 农作物受灾面积IOIO8公顷,成灾面积5514公顷,绝收面积2194公顷; 直接经济损失27473.8万元,其中:农业损失10045.8万元,工矿业损失 1823万元,基础设施损失10507万元,公益损失527万元,家庭财产损失 4571万元。应广城区部分居民小区、家属院及部分商业门面二次受灾进水, 车辆水淹200多台。2.3.2 各类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从本镇历史上受灾情况看,其主要原因为降水集中暴雨突发,植被稀疏,保水能力差,每逢暴雨沟系径流汇流快,而引起山洪暴发。山洪灾害 的主要特征有:(1)季节性强,多发于6-7月,溪沟汇水极易形成具有冲击力的山洪。(2)预测难度大,突发性强,受地形地貌影响局部灾害难以预测,瞬 间成灾。(3)恢复难度大,一些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如水利、交通、 电力、通讯、农田一旦破坏,很长时间不能恢复。2.4 山洪灾害防御现状2.4.1 防灾非工程措施(1)、建成洪水预警报警系统。陈巷镇辖区已建2个自动监测站,7个 简易雨量站。7个无线预警广播点,以上站点水雨情数据中,通过超短波 通信方式实现共享,为全镇防汛决策调度提供科学的决策调度依据。如有 险情,防汛指挥系统主要靠电话在短时间内把信息及时传送到各家各户, 通过有线电视发送信息,通知群众及时转移。如遇山洪灾害,当通信、电 力中断时,通过无线预警广播和人工手摇报警器、锣传递信息。(2)、制定各类防灾预案。已制定陈巷镇防汛抗旱应急预案陈巷 镇小型水库防汛应急预案,依据预案进行抗洪抢险和及时转移受威胁区 域群众。2.4.2 防灾工程措施(1)加强监测。目前已建成自动监测站2个、7个简易雨量站。(2)水库除险保平安。全镇水库23座,已全部完成除险加固任务。2.4.3 存在问题由于陈巷镇山洪具有突发性、破坏性、毁灭性、普遍性的特点,山洪 灾害治理困难重重,预测、预报、预警、预防难度大,治理任务相当繁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群众防灾、避险意识淡薄。大部分群众对山洪的危害性还认识不 清,不够重视,汛期降雨期间没有警惕性。(2)通信手段单一。虽然镇(办)村能够通电话并有移动通讯,在灾害 性天气期间一但电力中断,通讯将受严重影响。(3)乡村堤防设施简陋。村级山洪沟基本无治理,防灾基础设施脆弱, 农村防洪设施多为护岸,砌体主要为干砌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经 常是大水大灾,小水小灾。(4)山洪灾害隐患点量大面广。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生活生产 开发活动,导致全镇局部地区经常发生滑坡,而且滑坡灾害目前只能采取 避让等被动措施。受山洪灾害威胁行政村为7个,防治区为较危险区,人 口 1668人,治理难度大。3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3.1 划分原则危险区为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将 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沟 口、最高洪水位以下,河滩、陡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安全区 是指最高洪水位以上,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 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根据陈巷镇地形及河流分部情况,较危险区为:四五湾河流域范围及 水库下游的兴河村、方略村、高坡村、胡庙村、梧桐村、经强村、吉阳村。 其它地方为安全区。3.2 “两区”的基本情况山洪灾害危险区:陈巷镇山洪灾害防治区内较危险区包含7个村,人 口 1668人。沿河村落8个。4组织指挥体系4.1 组织指挥机构在汛前,成立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内设监 测、信息、保障、调度、转移等5个工作组和应急抢险队,各村以村主任 为责任人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同时,镇、村分别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 体的应急抢险队(2050人)。每个村、组均确定一名信号发送员,并造 具花名册报送镇与市防办备查。机构设置为镇防汛抗旱指挥部见表。职务姓名电话一指挥长吴小斌余华常务副指挥长杨军成副指挥长黄洪军汪天德王德旺马威蔡勤刘永刚蔡爱国陈竹成员邓红军张强何涛王书东方国强汪维林彭冲章家勤吴春海毛以炯应急抢险转移监测信息保障调度组长杨军成黄洪军马威蔡勤刘永刚蔡爱国成员邓红军汪维林何涛王书东程海波王伟村名镇驻村领导驻村干部村责任人村信号员方略黄洪军付艳丽汪维栋汪祖国高坡黄金明路铠岳张正强吴开义胡庙方国强方国强倪经均周艳梅吉阳村蔡勤杨晶晶石祖银付桂花经强村马威刘凡波陈宗安刘水桥兴河刘永刚李鸣丁国锋王明俭梧桐章家勤章家勤陈文彬李宗永4.2 职责与分工一、首长责任制1、市级防汛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和组织本行政区域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要成立信息监测、调度指挥、人员转移、后勤保障等工作组和应急抢 险队。信息监测组负责辖区内雨量、水位、工程险情等监测,收集整理相 关信息,及时上传下达。乡镇、村组监测预警员应及时获取监测、预警信 息,按规定发布预警信号。调度指挥组负责水利工程的应急调度,抢险人员和物资的调配。人员转移组根据发布的预警信息,及时组织危险区所有人员,按照预 定路线转移至安全地点。后勤保障组负责提供交通、电力、通信等保障,确保受灾和抢险救灾 人员的基本生活和医疗。应急抢险队负责在紧急情况下,有序开展抢险救援。信息监测组在降雨期间要迅速到岗,全天候开展监测和信息报送工 作。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期间,调度指挥组、人员转移组、后勤保障组、 应急抢险队要全天候处于待命状态,根据需要,迅速到岗到位。2、政委、指挥长:负责全镇山洪灾害防御全盘工作,检查督促山洪 灾害防御预案及各级职责的落实,并根据山洪预警汛情的需要,有指挥调 度、发布命令,签发调集抢险物资器材和全镇总动员等指挥权。3、副指挥长:负责山洪灾害危险区、警戒区的监测、洪灾抢险、随时掌握雨情、水 情、灾情、险情动态,落实指挥长发布的防御抢险等命令,指挥群众安全 转移、避灾躲灾,并负责灾前灾后各种应急抢险、工程设施修复等工作。4、信息组:负责对市防指、气象、水文、地质等部门汛前各种信息的收集与传递。 掌握本镇区域各村组巡察信号员反馈的山体开裂、滑坡、溃坝、决堤等迹 象暴雨洪水预没预报和险情灾情动态,及时为指挥长指挥决策提供依据。5、监测组:负责组织检查本镇区域内山洪灾害易发区的山体开裂、滑坡点、泥石 流沟和危险区、洪泛区水位的位移监视监测工作。在每个村、组确定专人定时,定点观测监视,及时提供有关情况、数 据与信息联系,遇紧急情况可直接报告市防指或指挥长。6、转移组:负责按照指挥长和市防指的命令及预报通知,组织群众按预定的安全 转移路线,一人不漏地动员到户到人,转移时,按先人员后财产,先转移 老、弱、病、残、少儿妇女,后转移一般人员的原则进行。必要时可强制 其转移,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并负责转移后群众财产 的保护。7、应急抢险队:由镇政府组织成立一支以基干民兵为主、国土、医院等相关部门参与 30人的抢险队。每个村也建立一支20人的应急抢险队。在紧急情况下, 各抢险队员自备电筒、雨衣等工具,听从命令全部上阵进行有序地抢救工 作。鉴于应急抢险队人员可能有变动,规定每年4月上旬前将新的应急抢 险队伍造册组建好,4月中旬由镇政府组织实地集训演练。此后,各抢险 队员在紧急抢险时一切听从指挥部调遣,投入抢险现场进行抢险工作。5监测预警5.1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5.1.1 水雨情监测。已建1个雨量观测站、自动监测站2个、简易雨量 站7个。5.1.2 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建1处镇(办)和7处村级预警广播设施。 在受山洪灾害影响的7个行政村(社区)共设置7个人工报警点。每个报 警点要求配备至少1名信号发送员。全镇共配置7套手摇警报器和7套铜 锣。5.2 预警等级山洪灾害预警等级分为三级(III、II、I ),按照发生山洪灾害的严 重性和紧急程度,对应颜色依次为黄色、橙色、红色,三种颜色预警信号 分别代表较重、严重、特别严重。参照湖北省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及陈巷镇历史山洪灾害发生时的降雨情况,根据陈巷镇的暴雨特性、地形 地质条件、前期降雨量等,确定流域区间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值, 如下表所示。表5-2陈巷镇山洪灾害防御预警报等级一览表警报等级1小时以内3小时以内24小时以内警报标志三级警报>50mm>70mm>110mm黄色二级警报60mm80mm 140mm橙色一级警报>70mm>100mm 170mm红色5.3 实时监测当河流发生洪水时,监测员及时上报测验结果,雨情水情应在半小 时内报到防汛指挥部,重要站点水情应在15分钟内报到防汛指挥部,为 适时决策提供依据。当河流出现警戒水位以上洪水时,各河道所在地村组应派专人加强 监测,并将堤防工程情况和防守情况上报镇防汛抗旱指挥部。当遭遇洪水袭击时,应在第一时间向可能淹没的有关区域预警,同时 向镇防汛抗旱指挥明确报告出险部位、险情种类、抢护方案以及处理险情 的行政负责人、技术责任人、通讯联络方式、除险措施等,供领导作出进 一步的抢险决策。5.4 预警发布程序和方式5.4.1 在一般情况下,山洪灾害防御预警信号由防汛指挥机构发布,按 照市-镇(办)(街道)T村一组一户的次序进行预警。5.4.2 如遇紧急情况(特大暴雨、溪河水位异常、泥石流、滑坡、水库 山塘溃坝等),或巡逻小组、监测员发现其它异常情况时,村直接向镇防 汛抗旱指挥部,同时向所在村及下游各村直接发布预警报信号,并在最短 时间内开展预警和自救工作。5.4.3 预警信息处理办法镇防汛办:(1)在收到市防汛办的信息后,处理办法:三级预警:将信息通知至镇防指全体成员和村防御工作组,镇防指副 指挥上岗指挥;镇防指监测组、信息组投入工作,其他各应急组集结待命。二级预警:将信息通知至镇防指全体成员和村防御工作组,镇防指指 挥长上岗指挥;镇防指加强值班,监测组、信息组密切掌握情况,其他各 应急组进入村组,做好人员转移等一切准备工作。一级预警:将信息通知到村、组、农户,启动预案;各责任人到岗到 位,深入到各村组,做好群众转移安置,投入抢险救灾工作。(2)与市信息中断后,处理办法:镇根据当地的降雨情况,自行启动预案,并设法从想邻乡村与市防汛 指挥部取得联系。(3)与村组信息中断后,处理办法:各责任人直接下到村组,组织指挥躲灾、避灾、救灾。村防御工作组:(1)在收到市、镇(办)防汛办信息后,处理办法:三级预警:将信息及时通知至村主要干部。村防御工作组指导员、组 长及各成员上岗指挥;巡查信息员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加强巡查和信息联 系;其他各应急队人员进岗待命。二级预警:将信息及时通知到所有村干部、各应急队和危险区、警戒 区内各农户,巡查信息队加大巡查密度和信息联系,做好人员转移等各项 准备工作。一级预警:将信息及时通知到所有村干部、各应急队和危险区、警戒 区内各农户,启动预案;各责任人到岗到位,各应急队投入抢险救灾,做 好群众转移安置工作。2、与市、乡信息中断后,处理办法:根据降雨情况通知到所有村干部和各应急队、农户,各村自动启动预 案;各责任人到岗到位,各应急队投入抢险救灾,做好群众转移安置工作。6.1 转移安置原则各村居民接到转移信号后,必须迅速按预定路线转移。其原则是本着 就近、安全进行安排,各村在汛前拟定好转移路线,汛期必须经常检查线 路上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则及时修补或改变路线,以免转移路上出 现险情。转移路线避开跨河、跨溪或易滑坡地带。转移工作采取镇、村、 组干部包片负责的办法,统一指挥,统一转移,安全第一。一旦山洪灾害发生,首当其冲是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转移 安置是关键。其原则是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先危 险区后较危险区。信号发送和转移责任人必须最后离开山洪灾害发生区, 并有权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采取强制转移措施。转移安置人员在洪水 退后方可返回。6.2 转移安置纪律山洪灾害一旦发生,转移安置必须服从指挥机构的统一安排,统一指 挥,其安置纪律为:服从命令,听从抗灾指挥。坚守岗位,勤政务实。指挥成员、转移安置责任人、信号发送人不 得擅自离岗,玩忽职守者追究责任。对瞒报、漏报者必须追究其责任,对临阵逃脱者依法依纪查办,对 贻误战机者酿成恶果者将绳之以法。雨情报告必须及时,有险速报,会商必须及时,指挥必须果断。部门分工,各司其职,团结抗灾,共同承担。安全救灾,临危不惧。防灾纪律毋庸置疑,如有违抗,严惩不怠。6.3 转移宣传制作明白卡,将转移路线、时机、安置地点、责任人等有关信息发到 每户,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制作标识牌,标明安全区、危险区、转移路线、 安置地点等。6.4 转移安置主要措施针对陈巷地形和人口分布特点。一般情况下都能就近转移安置,或投 靠亲朋,或就近安排在安全区的单位和居民家中。当发生特大山洪灾害时, 必须经过周密地组织安排,以各单位和村为单位,各单位和村委会的主要 干部负责本单位或村的人员的转移安置。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原则上按照 镇防汛指挥部汛前拟定好的方案执行,镇防汛指挥部在汛期应当经常检查 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是否出现异常,如发现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改变路线。 转移安置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因地制宜分别进行:(1)沿河区:农村沿河居民大多滂河靠山居住,当山洪灾害发生时, 向较高安全位置转移即可。若是整村需要转移安置,由所在镇(办)办事 处负责转移至安全区进行妥善安置,若是部分村民需要转移,原则上由所 在村村委会负责转移安置,所在镇(办)办事处负责进行指导和多余人员 的转移安置工作。镇直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人员和物资上的支持。(2)其它区:指分散居住的居民,遇山洪灾害时,由所在村委会下 的小组组长负责将其转移到安全地带,村委会接到警报状态预报后,迅速 组织本村的干部到组分片转移到安全区域,该区域一般位于河道上游洪水 流量小、但汇集速度快,时间短。在组织人员转移时的工作丝毫不能放松, 主要采取灾区的居民临时转移到安全区的居民家临时居住或投亲靠友。7.1 抢险救灾准备7.1.1 普及山洪灾害防御的基本知识,增强防灾意识。7.1.2 建立抢险救灾工作机制,确定抢险救灾方案。主要包括人员组 织、物资调拨、车辆调配和救护等。7.1.3 抢险救灾的准备包括救助装备准备、资金准备、物资准备等。7.2 抢险、救灾(1)山洪灾害险情一旦发生,在及时向上一级防汛指挥部的报告的 同时,应急抢险队投入抢险救灾,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 少财产损失。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和调配车辆的设备、物资等。(2)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的山体、建筑物等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3)发生灾情,要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4)如有人畜伤亡,应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掩埋人畜尸体。(5)对紧急转移的人员要作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以灾区 作好卫生防疫工作。(6)电力、通信、交通、供水等单位发生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遭到损坏,应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抢修。8.1 汛前检查山洪灾害突发性强,可预见时间短,预见性差,但是只要及时采取预 防措施,还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因此要求各村和有关 部门,在汛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各部门、个村要在镇防指统一领导下,加强联系、密切配合、互 通信息、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及时掌握雨情、灾情。同时,要认真落实 防治地质灾害资金,保证工作顺利开展。二、组织人员对境内有可能引发山洪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排查,对于 影响到河道正常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要坚决予以拆除,确保洪水及时下 泄。三、积极发动群众“群测群防。对居住地可能发生的滑坡危险点特别 是重点灾害隐患点进行认真排查,确定专人对隐患点进行全天侯监测,并 将监测人员名单报市防汛指挥部和所在镇(办)备案。8.2 宣传教育及演练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宣传册、挂图、光碟及发放明 白卡等方式宣传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做到进村、入户、到人,不断提高人们 主动防范、依法防灾的自觉性,增强人们的自救意识和自救能力。印制420册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手册,制作7张山洪灾害防御宣传光 碟,发放420份山洪灾害防御明白卡,制作7块宣传栏、宣传牌和7块警示 牌,配备7套铜锣;每年组织一次山洪灾害防御相关知识的培训;在山洪灾 害严重区域汛前组织开展山洪灾害避灾演练。8.3 纪律防御山洪灾害工作与全镇防汛工作密不可分,是整体防汛工作的一个 重要方面,因此防御山洪灾害的组织与全镇防汛指挥机构同用一套班子, 行使同样职权,负有同样责任。山洪灾害防御实行行政首长总体负责,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分工负责, 是搞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关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明确规定:“防 汛抗洪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防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和各镇(办)人民政府一定要抓早、抓实、抓好, 做到有备无患,全面落实领导、队伍、方案、物资等各项责任制,进一步 强化防汛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逐级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做好山洪灾害 的防御工作。各有关责任人要按照责任分工,深入到现场研究解决实际问 题,发生汛情时,要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抗洪抢险和救灾,切实履行职责。 凡因工作不力、责任不落实出现问题,造成重大损失的,要按照国务院 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9.1 预案管理本预案由陈巷镇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管理,报广水市水利和湖泊局、 广水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备案。9.2 制定和解释本预案由陈巷镇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负责制定和解释。9.3 预案实施时间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本预案发布前有关规定与本预案相抵触的, 以本预案为准。1、区域经济社会基本情况统计表2、历年山洪灾害损失情况表3、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4、监测站点分布表5、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土地 面积 (km2)人口(人)国内生产 总值 (万元)固定 资产 (万元)人均年 收入 (元)总人口城镇 人口农村 人口陈巷镇131538764552493241500004100012100附表1区域经济社会基本情况统计表附表2历史山洪灾害损失情况表序号灾害发生时间涉及地点灾害描述行政村自然村12010.7方略村、吉阳村方略村、 吉阳村受灾人数815人,受灾面积IOOO亩,受灾耕地500 亩,经济损失120万元22(X)0.7梧桐村梧桐村受灾人数480人,受灾面积300亩,受灾耕地200 亩,死亡人数1人,经济损失48万元附表3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表序号危险区地点危险区内划分 原因备注人口(人)家庭户数 (户)房屋(间)1兴河110226山洪2方略16036198山洪3高坡1501890山洪4胡庙1252225山洪5梧桐19538159山洪6经强村2705361山洪7吉阳村14826138山洪附表4监测站点分布表序 号所在 镇(办)站名地点监测 内容信息报 送方式报送 对象观测方式监测人员联系方式人工观测遥测备注1陈巷镇寿龙寺方略村雨量超短波市防办遥测2陈巷镇经强经强村雨量超短波市防办遥测3陈巷镇兴河兴河雨量电话市防办人工 观测丁国锋4陈巷镇方略方略雨量电话市防办人工 观测汪维栋5陈巷镇高坡高坡雨量电话市防办人工观测张正强6陈巷镇胡庙胡庙雨量电话市防办人工 观测倪经均7陈巷镇梧桐梧桐雨量电话市防办人工 观测陈文彬8陈巷镇经强村经强村雨量电话市防办人工 观测陈宗安9陈巷镇吉阳村吉阳村雨量电话市防办人工 观测石祖银附表5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序号镇(办)村(组)总人口 (人)计划转移 人口(人)安置地点负责人联系电话1陈巷镇兴河1272110村委会丁国锋2陈巷镇方略1382160村委会汪维栋3陈巷镇高坡1654150村委会张正强4陈巷镇胡庙1551125村委会倪经均5陈巷镇梧桐1526195村委会陈文彬6陈巷镇经强村2704270村委会陈宗安7陈巷镇吉阳村2950148村委会石祖银注:村(组)要填到自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