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的术治思想课件.ppt
欢迎大家,欢迎大家,法家的“术治”思想,2,法家的“术治”思想2,“术”的内涵,“术”是君主的专有物,是驾驭驱使臣下的方法。术由君主独操,且潜藏于君主胸中,其对象是官吏臣属。,3,“术”的内涵“术”是君主的专有物,是驾驭驱使臣下的方法。3,“术”与“法”的不同,其一,“法”是成文且公布于众的,并尽量使家喻户晓、人人明白;而“术”是潜藏于心而不让人窥知的;其二,法治的对象较为宽泛,可以使广大臣民,而术治的对象则主要是臣属;其三,“法”可以是君臣共同去推行或监督,而“术”则只有而且只能是君主亲自去实施。,4,“术”与“法”的不同其一,“法”是成文且公布于众的,并尽量使,申不害的术治思想,申不害说,“君如身,臣如手”,既然如此,君主仍要对付大臣是由复杂的社会斗争所决定的。春秋战国时,臣下弑君,酿成风气。现实告诉申不害,人君的主要威胁不是来自民众或敌国;而是来自大臣。所以他一再告诫君主,对君臣关系要有清醒的认识,那就是不相信所有的大臣。,5,申不害的术治思想申不害说,“君如身,臣如手”,既然如此,君主,申不害认为,君主有了势,定了法,其地位还不是稳固的,必须有两面之术,不然势与法就会变得威严而不受用,刻板而不通达。如果以术来联通势与法,就如虎添翼,无论动静,都会使臣下慑服。,6,申不害认为,君主有了势,定了法,其地位还不是稳固的,必须有两,无为而治的,这些属于领导管理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另一类是搞阴谋,耍手段,弄权术。,他的术分两类,一类是控制术,像前面提到的“正名责实”,就是讲规定职责,考校监督的。还有如君主以静制动的,,7,无为而治的,这些属于领导管理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另一类是搞,“术治”的具体主张,其一,循名责实之术。其二,深藏不露之术。其三,聪明独断之术。其四,韩非子书中的其他“术”。,8,“术治”的具体主张其一,循名责实之术。8,其他“术治”伎俩,挟知而问疑招诡使倒言反事挑拨离间特务盯梢妻与子为质暗杀、明杀,9,其他“术治”伎俩挟知而问9,10,10,11,1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18,18,19,19,20,20,21,21,22,22,23,23,术治的对象主要是臣,但也偶尔用于百姓,用于百姓的最主要一点就是推行愚民政策。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清一代的文字冤狱、文革十年浩劫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肆意摧残。,24,术治的对象主要是臣,但也偶尔用于百姓,用于百姓的最主要一点就,对“术治”的评价,在客观上,“术”的理论适应了当时加强君主权力的需要,对于防止政治野心家弑君篡位,从而稳定政权、减少内耗、安宁社会无疑是行之有效的。就是在整个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这套统治手腕的客观而重大作用都是难以否认的。,25,对“术治”的评价在客观上,“术”的理论适应了当时加强君主权力,然而,必须强调的是:这类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东西,说到底仍是一种人治现象。法家的“术”已到了暗杀权臣、明杀无辜的地步,是在毁“法治”而尚“人治”。加之儒家也是以人治思想为主,这就是中国长期缺乏法治传统的真正的思想根源。,26,然而,必须强调的是:这类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东西,说到底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