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构建绿色矿山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方案.docx

    • 资源ID:1631687       资源大小:18.50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构建绿色矿山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方案.docx

    构建绿色矿山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方案一、基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增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提升不动产登记、测绘地理信息等公共 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稳进高新工作方针,把创新、协调、绿色、 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自然资源事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统 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 源利用上线,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 安全的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推进自然资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改革,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制度创新、科技创 新、协同创新,加强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持续增强事业发 展动力和活力。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 体性推进,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更好发挥自然资源保护和保障 作用,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 险挑战,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坚持目标引领,聚焦三个高地定位和四新使命,正确处理保护与 发展、人与自然关系,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大力实施三高四新 战略提供高质量的资源要素保障。二、增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实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充分依靠 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加快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两库两预警两提升(农 村房屋地质灾害隐患库和城镇开发边界内重点地质灾害隐患库、综合 性监测预警和普适型监测预警、提升基层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能力 和群众地质灾害自我防范能力)工程,强化地质灾害防治,保障人民 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第一节建立地质灾害隐患库1、开展地质灾害高精度调查评价综合考虑孕灾地质条件和经济社会因素,合理划定地质灾害重点 防治区。结合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在全省高、中易发区所在的 89个县市区,部署开展1 : IOOOO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价,基本查明 地质灾害隐患发育特征和成灾规律。在高精度调查基础上,根据自然 属性、社会属性和行政管理边界,合理划定地质灾害风险区,编制风 险区划图和防治区划图,纳入国土空间一张图,指导城乡建设、优化 用地布局。2、建立完善地质灾害隐患库以1 : 10万地质灾害调查、1 : 5万地质灾害详查、农村临坡切坡建房调查成果为基础,初步建立覆盖全省的农村房屋地质灾害隐患库 及城镇开发边界内重点地质灾害隐患库。及时将1 : 10000地质灾害调 查和风险评价、日常地质灾害隐患巡查排查、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等 成果纳入地质灾害隐患库。通过大数据管理平台,推动地质灾害隐患 识别到户、防治措施宣传到户、发灾风险预警到户。落实汛期三查制 度,分类分级管控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第二节提升群专结合监测预警能力1、分类建设综合性和普适型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要素齐全、精度较高的综合性监测预警系统,对特大型和大 型地质灾害隐患点部署开展综合性监测预警。建设成本较低、实用性 较强的普适型监测预警系统,对威胁较多、近期变形较明显的中小型 地质灾害隐患点,结合实际部署开展普适型监测预警。探索推进地质 灾害隐患自动化监测、智能化预警、信息化管理和精准化服务。2、精细化预警预报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构建国家一省一市多级联动的多尺度区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 进一步健全部门会商和预警联动机制,创新预警预报方式方法,开展 分级分类预警预报,提高时效性和精准度。压实县乡村防治主体责任, 完善群测群防管理办法,优化人防+技防防治网络,畅通地质灾害防 治最后一公里。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短信、微信等手段,加强地质 灾害防治宣传教育,提升群众地质灾害自我防范能力。3、提升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水平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综合信息平台,集成指挥调度、气象预警发布、 信息推送、宣传教育的多种功能,实现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共享共 用,提高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水平。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融 合北斗卫星、低空无人机、激光雷达测量(LiDAR)、合成孔径雷达干 涉(InSAR)等技术手段,提升地质灾害早期识别、风险区划与管控、 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地质灾害隐患识别分析中心,加强分析识别技术 攻关,构建基于智能化、标准化的无线传感监测网络,逐步形成全省 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技术体系。第三节加大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力度1、推进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对由自然因素引发的稳定性差、威胁人数多、潜在经济损失大、 难以实施避险移民搬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削坡减载、坡面支挡、 截排水等技术手段实施工程治理,及时消除隐患。对由人类工程活动 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依法确定责任主体, 限期完成治理任务,消除风险隐患。2、做好排危除险和避险移民搬迁对规模小、危险性大、治理措施相对简单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采 取投入少、工期短、见效快的排危除险措施,及时消除或减缓地质灾 害威胁。对查明的危险程度高、治理难度大、治理效益差的地质灾害 隐患点,结合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实施避险移民搬迁。3、实施地质灾害技防建设工程推进省市县三级地质灾害防治技术装备保障能力建设,配置空天 地一体化数据采集、传输、通讯、指挥等防治现代化专业装备,提升 地质灾害防治信息获取、通信保障、数据分析和技术支撑能力。为群 测群防员配备升级基础性装备。第四节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制机制1、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指挥体系加快指挥体系信息化建设,构建省市县纵向三级和横向自然资源、 应急、气象、水利等部门互联互通的指挥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地质灾 害防治指挥体系的领导指挥和统筹协调作用。2、健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按一市一队、一县市区一对口技术队伍的模式,健全省市县三级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打造一支业务精干、能快速提供全方位 技术服务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队伍。3、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标准和制度体系编制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工程治理、风险管控等技术 要求和标准规范,形成符合我省实际的地质灾害防治标准体系。健全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农民建房地质灾害风险简易评估等相关制度, 形成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制度体系。三、建立优势互补的空间格局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加快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整体谋划国 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和修复,落实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空间要求, 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第一节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1、优化国土空间总体布局筑牢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生态安全格局;以打造优质农产品供应基 地为重点,构建以长株潭都市农业区、环洞庭湖平湖农业区、湘中南 丘岗节水农业区和湘西山地农业区为主体的四区一基地现代农业格局; 打造以长株潭现代化都市圈为核心,以岳阳、衡阳副中心城市为主体, 以京广、沪昆、渝长厦三大经济带为依托,以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为 节点的一圈一群三轴多点城镇发展格局;依托综合交通廊道,打造三 纵五横四网一中心全域开放空间;基于湖湘特色,塑造红色、绿色、 古色魅力人文空间。在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 三条控制线基础上,增划历史文化保护、资源利用两条控制线,更好 保护湖南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强化资源与要素保障。2、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在市县精准落地优化调整主体功能定位,合理划分城镇化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在县域主体功能单元基础上,制定重点区域名录, 形成3+X (城镇化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重要文 化与景观功能区、特别振兴区、自然保护地、重点开发乡镇等重点区 域)新主体功能分区体系。健全分类分区引导机制和实施监管长效机 制,推动完善财政、产业、生态环境等配套政策和差异化绩效考核制 度。3、深化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联动充分利用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优势,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积 极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北部湾经济区,加快湘赣边区域合作示 范区建设,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为导向,依托长江水系,主动对接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建设中 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引导长江和湘江沿岸资源整合,推进岳阳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引导 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中展现新作为。第二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1、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 群带动作用,形成都市圈、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 化空间格局。深入推进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建设,将长株潭都市圈打造 成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增长极。大力支持岳阳、衡阳两个省域 副中心建设。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及区域性城镇群建设,到2035年,培 育超大城市1个、II型大城市(人口在100万一300万)11个,中等 城市(人口在50万一100万)、I型小城市(人口在20万一50万) 55个。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强中心镇建设。实施 城市更新行动,优化城镇空间结构,统筹城市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加强15分钟高品质生活圈规划,强化城市风貌管控。进一步优化建制 镇规划,加强乡镇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宜养、宜游 的田园式、城乡复合体式卫星城镇。2、创新新型城镇化配套政策健全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 制,积极实行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省级统筹,推动建设用地资源向中心 城市和重点城市群倾斜,使优势地区有更大发展空间。引导特色产业 在资源环境承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城市和县城布局,加大产业园区城镇化功能改造,推进产城融合。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城镇存 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第三节以村庄规划助推乡村振兴1、分类推进村庄规划编制统一村庄名录、统一技术底图、统一技术支撑、统一编制要求、统一平台标准,稳步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型村庄规划编制,对有条 件、有需求的村庄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鼓励镇(乡)村一体编制规 划。按照城郊融合、农业发展、生态保护、特色保护、集聚提升五大 类,优化调整村庄功能分类,重视保留乡村风貌和田园风光,保护红 色文化,科学布局村民居住点、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人居环境 整治、特色资源开发。实施村庄规划编制基础支撑工程。积极推进实 施乡村规划师制度,探索建立村庄规划实施联络员和监督员制度。完 善乡村规划许可、分区准入、清单管理等用途管制制度。2、强化乡村振兴政策保障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巩固拓展脱贫 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脱贫地区继续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 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和省内流转政策。规范公共利益征地和成 片开发征地,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完善盘活 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优先保障乡村产业发展、 乡村建设用地,探索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新机制。按照国家要求, 制定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实施细则,引导具备一 定规模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向城镇开发边界内集聚。大力支持现 代种养业、现代种业、乡村富民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新型 服务业、生态循环农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属于分散布局的,可以按照点状用地模 式办理用地手续。第四节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强化监督实施1、构建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编制省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合理划定三条控制线,协调 推进耕地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基础测绘、矿产资源 等专项规划和长株潭、环洞庭湖、湘江等区域性、流域性专项规划编 制,结合实际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强化总体规划对相关领域专项 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有序推进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编制,力争 实现全覆盖。建立规划编制审批、实施监管、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 系,健全规划建设用地规模预留和规划留白机制,加强国土空间规划 行业管理,强化资信评价。2、强化规划实施监管整合自然资源规划管控数据,完善国土空间一张图,加强对各类 国土空间开发利用行为的动态监测和评估预警。建立规划实施评估调 整制度,定期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和动态调整完善。 实行规划全周期管理,建立规划编制、审批、修改和实施监督全程留 痕制度。建立规划实施考核机制,将国土空间规划执行情况纳入自然 资源督察执法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3、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建立生态、农业、城镇空间管控单元体 系,分类制定用途管制实施细则,推动用途管制向全域全类型国土空 间拓展。确立生态保护红线优先地位,实行严格管控,发挥生态保护 红线对国土空间开发的底线作用。研究制定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国土 空间准入正负面清单,实行差异化的空间准入。以多规合一为基础, 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深入推进多审合一、多证合一。严 格规划许可管理,推行在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建设实行详细规划+规划 许可的管制方式,在城镇开发边界外的建设实行详细规划+规划许可 和约束指标十分区准入的管制方式。推进用途管制信息化建设,提高 规划许可审批效率。建立用途管制评估纠错机制,动态评估年度计划、 空间准入、转用审批和许可制度执行情况,推动评估结果反馈处理和 用途管制纠错。四、加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全面履行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职责,依托1+N卫星监测体系 (自然资源变化情况常规监测+违法用地、耕地数量、耕地使用、农 民建房、无证采矿、生态保护红线等专题监测及其他专项监测),推 进自然资源监测常态化,推动调查监测成果广泛应用和社会化服务, 有力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一节统筹开展自然资源调查对外发布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常态化开展自然资源变化情况年 度调查和成果更新,保证调查成果现势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三高 四新战略实施、耕地保护和乡村振兴,开展耕地、湿地、森林、草原、 水(含地下水)、地下资源、地表基质等自然资源专项调查和耕地后 备资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资源潜力、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程度、损毁 土地等管理服务调查,进一步查清各类自然资源质量、结构、生态功 能以及相关人文地理信息等。第二节常态化开展自然资源监测实施卫星遥感动态监测,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比对,开展土地利用 在内的各类自然资源变化情况监测,按需开展耕地保护、违法用地、 农民建房、无证采矿、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 边界、生态修复、重要河湖、地理国情监测等专题监测。根据需要组 织开展应急监测。实施多源数据综合监测,多角度、多层次分类划定 监测网格区,综合应用光学卫星遥感、雷达、无人机等多源数据对重 点区域和重点对象开展精细化综合监测,探索开展自然资源固碳家底 监测。第三节加强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共享应用1、开展调查监测成果统计分析评价研究建立自然资源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模型,在宏观上,立 足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成果,叠加相关的经济社会、人文地理等信息, 开展历史关系分析、现状评估和规律探寻,开展自然资源战略分析; 在微观上,结合自然资源管理实际,采用基本统计分析和综合分析评 价相结合方式,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耕地资源保护成效、建设用 地、生态修复治理成效、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等分析评价,用分析评价 成果检验工作成效、推动问题整改、优化工作举措。2、推进调查监测成果应用服务大力推进调查监测成果省市县乡四级在线业务化应用,服务自然 资源管理各项工作。健全与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农村、 林业、统计、电力等部门数据共享交换机制,逐步形成一家出数据、 大家用数据工作格局。制定涉密调查监测成果脱密脱敏清单,建立调 查监测成果发布机制,扩大社会化应用服务效益。第四节健全调查监测支撑体系推进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以数字高程模型、数字表面模型 等基础地理信息为基底,加快国土调查、自然资源监测、地质调查等 各类调查监测成果的数据融合,逐步建成标准统一、相互关联、实时 更新、可量测的全省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及配套管理系统, 实现自然资源的一体化三维管理。研究制定调查监测数据库标准和卫 星监测图斑提取、外业核查、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等技术规程,推进自 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标准化。加强调查监测装备能力建设,加大自然 资源部南方丘陵区自然资源监测监管重点实验室建设。深入开展变化 图斑智能提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雷达、高光谱等新型遥感技术 探索应用,拓展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应用研究,构建天 一空一地一网一体化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五、构建绿色矿山建设长效机制优化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完善配套激励政策,总结和推广矿业转 型发展改革试点经验,实施绿色矿山建设三年行动,生产矿山全部达 到湖南省绿色矿山标准,基本形成环境友好、高效节约、管理科学、 矿地和谐的矿山绿色发展新格局。推进郴州、花垣国家级绿色矿业发 展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荐一批省级示范矿山入选 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六、现实基础和发展形势第一节十三五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效十三五时期,紧扣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职责,奋力拼搏、积极 进取,顺利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十四五发展 奠定了坚实基础。资源和生态保护取得新成就,完成了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违建 别墅问题清查整治任务,坚决遏制违法侵占耕地乱象,形成强大震慑。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4950万亩。2020年, 全省现状耕地为5550万亩,即可恢复耕地为468. 21万亩。统筹推进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和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妥善处置生态保护红 线与矿业权和永久基本农田重叠问题,划定生态保护红线4. 21万平 方公里。开展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完 成五大矿区生态保护修复主体工程、长江干流湖南段和湘江干流10公 里范围内的545个露天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任务。要素保障实现新突破,强化土地要素供给,持续推进用地审批放 管服改革,累计批准新增建设用地122. 55万亩,供应土地179. 41 万亩,实现土地出让收入9998亿元。实施增减挂钩项目269个72万 亩,贫困地区通过节余指标交易增收247. 48亿元。实施地质勘查项 目632个,基本完成80个矿种矿产资源国情调查,雪峰山一幕阜山弧 形构造带金矿找矿取得突破,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45处,矿产资源勘 查增储进展顺利。资源利用效率再上新台阶,创新推进存量土地处置,完成批而未 供土地处置46. 79万亩,闲置土地处置26. 2万亩,工作成效和经验 在全国推介。实行园区周转用地政策,探索标准地+承诺制供地模式, 圆满完成国家下达十三五期间全省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目 标任务。推进矿产资源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主要矿种开采回采率、 选矿回收率、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稳步提升,大中型矿山主要矿种三 率指标达标率达到91%o矿业转型发展形成新局面,推动出台1 + 1+4系列政策文件,制 度设计基本形成。矿业转型发展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形成了一批可复 制、可推广的探索成果。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建设行动,推进郴州、花 垣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65家、省级 绿色矿山124家。启动县级砂石土矿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大力整顿矿 业秩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矿业权数量由6994宗减少至3564宗, 形成矿山整治三十六湾模式和花垣模式,矿山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改革创新增添新动能,全面完成自然资源机构改革,成立省市县 三级自然资源管理机构,建立省级自然资源督察制度,地勘单位改革 和市县两级自然资源执法机构改革顺利推进,机构、人员、职能深度 融合。加大土地矿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创新测绘地理信息、地质灾害 防治、存量土地处置、耕地占补平衡、自然资源督察执法保障体系等 工作举措,层层传导工作压力,落实共同责任机制,取得较好成效。 完成农村土地制度三项改革阶段性任务,建立了国土空间规划的制度 框架,持续深化多规合一多测合一改革,协同审批效率显著提升。民生服务能力得到新提升,推行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一站办结, 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全面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全面完成农村集体 土地确权登记,基本完成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房地一体确权登 记。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不断增强,核销地质灾害隐患5482处, 12. 95万户43. 72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护。完成1: 2000基础 数据库建设和湖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网(HNCORS)提质建设,面向 社会无偿提供地理信息成果641. 3万幅278. 28TB,价值76. 95亿元。 卫星应用技术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应急测绘保障能力稳步提升,测绘 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十三五时期,我省从国土资源事业迈向自然资源事业,资源管控 力、工作执行力、管理支撑力明显增强。通过两年多平稳转换、继承 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深化了规律性认识。第二节面临的形势从全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深 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国内看, 我国已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艰巨。 从湖南看,全省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既面临重 要战略机遇,也面临较大风险挑战。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要素保障刚性需求没有改变;人 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强烈诉求没有改变;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底线 约束没有改变。有利的是,全省上下保护意识显著增强,节约集约利 用水平稳步提升,科学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领域应用日益广泛,机构 改革后的自然资源治理效能逐步显现,在国省重大战略实施中推动自 然资源高质量发展具备良好条件。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实现减污降碳 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责任重大,推进产业结构、 能源结构、用地结构调整时间紧迫,统筹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压力 依然较大,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更大提升,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 格局任重道远,人均耕地量少、地质灾害隐患点多、矿业转型迫切、 改革创新不足,现代测绘供给与需求不完全匹配,治理能力现代化还 存在短板弱项。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新特征新要求,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确定性工作应对不确定性形势,不断推进全省自然资源事业取得新发展。参考资料:湖南省十四五自然资源发展规划

    注意事项

    本文(构建绿色矿山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