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docx

    • 资源ID:1630401       资源大小:14.37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docx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 年)为全力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适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 施,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坚持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紧扣四区一高地主 定位,抢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机遇,坚持适度超前、系统推进、 数据互通、市场推动的原则,构建高层次高水平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二)主要目标2022年,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标准机架 数达到15万架,累计建成5G基站8万个,新建省级及以上技术创 新与成果转化平台40个以上,加快推动传统基础设施与数字基础设 施融合发展。到2024年,力争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标 准机架数达到60万架,累计建成5G基站16万个,累计新建省级 及以上创新平台100个以上,传统基础设施与数字基础设施融合发 展成效明显,基本建成大数据优势突出、通信网络基础稳固、转型支 撑有力、创新资源集聚、安全可控可信的特色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基 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超IoOO亿元。二、重点任务(-)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 节点。打造泛在感知、高速互联、智能敏捷、安全可信的新一代 信息通信网络设施,夯实新型网络基础。统筹推进大数据科创城规划 建设和产业布局,全力打造数字产业和人才集聚区、数字场景应用示 范区。L建设算力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打造全国一流的超大型算力 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聚基地。提高算力枢纽节点数据中心标准机架的 平均上架率,降低算力枢纽节点数据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 值。2022年,算力枢纽节点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到15万架。到 2024年,力争算力枢纽节点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到60万架,平 均上架率不低于65% ,平均PUE值降低至1.2以下。2 .建设算力枢纽节点输送通道。推动算力枢纽节点进入基础运营 商网络架构核心层。建设贵安集群内部直连网络、贵安集群至各市(州) 城市数据中心和边缘数据中心直连网络,推进贵安集群与主要互联网 节点城市数据中心集群之间的直连网络建设。到2024年,力争控制 数据传输单向时延在30毫秒以内。3 .建设东数西算算力网。搭建统一的高水平云服务平台,提 供低成本、广覆盖、可靠安全的公共算力服务。构建算力枢纽节点统 一算力调度平台和东算力互补对接平台,实现在算网资源层面的统一 管理、编排和调度。高效汇聚各领域算力资源,形成公共算力池。建 设数据流通交易平台,面向全国提供高效率、可信赖的数据流通交易 环境。2022年,积极承接地区算力需求,初步建立跨区域产业合作、 数据流通共享机制。到2024年基本建成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 形成一批东数西算典型示范场景和应用,基本建成国家数据生成 要素流通核心枢纽。4 .推进5G网络建设。率先在国家级高新区、省级重点产业园区、 重点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实现5G网络全覆盖。推进政务、交通、水 利、能源等领域5G专网建设。在民用、商用、政用领域打造一批 5G应用场景和应用示范。2022年,累计建成5G基站8万个,5G 场景应用项目累计达到200个。到2024年,力争累计建成5G基站 16万个,实现5G网络县城主城区全覆盖和规模商用,实现5G网络 覆盖70%以上的行政村,5G场景应用项目累计达到600个。5 .部署超高速光网、骨干网。全面开展万兆园区、千兆城区、 百兆乡村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市(州)适时开展IOG无源光网络 等更高速率接入技术试点。升级扩容贵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传 输带宽,优化升级贵安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根服务器镜像节点 和顶级域名节点。2022年,通信光缆总长度力争达到165万公里, 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3.8万Gbpso到2024年,通信光缆总长度力 争达到180万公里,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4.5万Gbps ,骨干直联点 互联链路带宽达到600Gbpso6 .提高移动物联网发展水平。加快地物联网产业发展。推动智能 家居物联网应用的规模化发展。搭建城市级物联网接入管理与数据汇 聚平台,推动重点行业感知设施的规模化部署。加快物联网重点领域 应用场景覆盖,实现物联网业务高速、智能发展。2022年,累计打 造物联网重点应用示范10个以上,物联网连接数达到600万个。到 2024年,力争物联网基础网络基本建成,累计打造物联网重点应用 示范30个以上,物联网连接数达到IOOO万个。7 .构建大数据安全基础设施。开展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试点, 推进大数据网络安全服务平台建设。聚焦政务、交通、水利等垂直领 域,建设本行业、本地区大数据安全监测预警平台。创新云安全服务 和大数据安全服务模式,推动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企业加强灾备能 力建设。2022年,建设安全示范应用重大项目3个以上。到2024 年,大数据安全监测预警平台同步建设比例达到100%。8 .建设大数据科创城。围绕云计算及数据服务产业、信创工程产 业、数据场景应用产业,加快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 力度,招引入驻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贵安分 园建设,打造信息人才实训实习基地。积极推进智能物联网、元宇宙、 数字李生等应用实现,构造极具吸引力的数字生活和智慧工作场景。 2022年,累计引进培育大数据及关联企业400家,集聚软件及相关 人才1万人。到2024年力争累计引进培育大数据及关联企业1600 家,集聚软件及相关人才6万人,累计打造数字应用场景1000个。(二)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升级深化六网会战建设,加强补短、成网、联动、配套、共享, 塑造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管理的基础设施新形态,形成传统与新型 相融合的发展格局。9 .建设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一代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 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中心平台、交通运输行业专网,加快推进智慧高速 公路、智慧水运等示范工程建设。鼓励冷链物流基地加快运输、仓储、 配送等全过程智能化改造。2022年,累计建成智慧交通试点项目5 个以上。到2024年,力争累计建成智慧交通试点项目15个以上。10 .建设智慧水利基础设施。围绕流域、水系以及重点水利工程, 加快打造水利大脑,实现物联网数据的汇聚与监控。推进水库、 水闸、堤防、水文、农村水电等运行监测站点部署。2022年,改造 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及大坝安全监测设施站点391座。到2024年, 累计改造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及大坝安全监测设施站点1820座以上, 实现小型水库大坝安全运行自动化监测监管,初步建成水利云视频中 心。11 .建设智慧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分布式智能电网示范项目、 数字化电厂。推动发电侧至用电侧全环节智能终端建设,实现对电厂、 变电站、杆塔、输电导线、地下管廊的远程智能管理。加快推进多表 合一,实现远程自动集采集抄、实时计量、信息交互与主动控制。加 快推进重点区域智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充电设施覆盖范围。 2022年,安装架空线路智能监测终端1000套,累计建成智能充电 基础设施3.2万个。到2024年,累计安装架空线路智能监测终端 3000套,力争累计建成智能充电基础设施4万个以上。12 .建设数字管网及油气网基础设施。推进城镇污水收集管网、 雨水管网、城市公共供水管网、地下综合管廊和油气管线智能化改造, 推进城市智慧综合管廊建设。加强管网及油气网建设与互联网基础设 施的配合衔接。地级城市建立和完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 平台。2022年,完成地级城市地下管网普查,地级城市加快建立和 完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到2024年,力争地级城 市基本实现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全覆盖,建成智慧综合管廊试点项目2 个以上,完成天然气国家干线及省级支线的智能化改造。(三)智慧应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产业设施、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基础设施智慧化升级, 深化万企融合和智慧城市建设,赋能支撑工业、农业、旅游 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13 .建设工业数字基础设施。推进十大工业产业实施智能制造升 级改造,鼓励企业加快工业设备上云、业务系统云化改造迁移,建设 一批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 设,在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大力推 动开发区数字化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建设工业互联网示范区、 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2022年,累计打造5G智能 工厂3个,实现标识解析在5个重点行业规模化应用,打造具有影 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到2024年,累计打造5G智能工厂5 个,实现标识解析在10个重点行业规模化应用,打造具有影响力的 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14 .建设农业数字基础设施。升级完善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平 台,深入推进数据共享开放,强化数据挖掘、分析预测能力建设。围 绕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建立数据可视化应用场景。加快智能物联 网监测设施部署,打造一批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推动批发市场、农贸 市场、生鲜超市等智能化改造,打通农产品线上线下营销通道,助推 城市货出山。2022年,累计建成数字农业示范基地3个以上。到2024年,累计建成数字农业示范基地5个以上。15 .建设文旅数字基础设施。升级完善一码游平台。加快推 进全域旅游数字化升级。加快推进景区景点、旅游场馆等区域合理布 设智能监测设备。推动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改造,打造交互式文化体 验专区,实现文旅商数融合发展。2022年,累计建设旅游业与大数 据融合发展标杆项目45个。到2024年,力争累计建设旅游业与大 数据融合发展标杆项目70个。16 .建设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自主可控主权区块链基础设施平 台,支持各市(州)建设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研 发创新平台、智能语音开放创新平台等建设。推动北斗大数据在防灾 减灾、智慧交通等领域融合应用,建设北斗防灾应用大数据创新中心、 遥感卫星影像大数据创新中心。到2024年,力争累计打造区块链融 合应用场景50个以上。17 .建设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完善统一的数据中台、业务中台, 构建数字政府大中台。支持城市探索建设数字挛生城市。推进市 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卫生设施智能化改造和物联网应用。 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丰富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到2024年,打造一批智慧社区、智慧校园、智慧医院、智慧商圈,力争累计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智慧城市 5个以上。18 .建设公共卫生数字基础设施。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加快远程医疗能力建设,推动医疗卫生 资源应急保障、传染病智能防控等平台部署。加快推进国家健康医疗 大数据中心建设。积极部署各类健康管理、健康监护的感知终端。 2022年,打造'5G +医疗健康应用项目10个以上。至IJ 2024年, 累计打造''5G +医疗健康应用项目50个以上,远程医疗服务总量 累计突破500万人次,累计建设互联网医院30家以上。(四)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布局建设创新基础设施,以培育建设国家实验为引领,统筹 推进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科技服务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形成布局合理、促进创新发展、具有特色的创新基础设施发展体系。19 .建设科学与工程研究平台。聚焦科学领域筹建城市灵实验, 培育国家实验预备。支持省内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参与重组,在绿 色农药等领域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围绕区域发展和行业发展重大需求, 聚焦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数字信息技术、矿产资源、碳达峰碳中和、 公共安全与防疫等重点领域,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到2024年,累计 新建省级重点实验20个。20 .建设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重点推进列入新序列管理的 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聚焦大数 据、生物产业、先进制造、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大力培育建设省级工 程研究中心。支持一批实力较强、运行较好、符合有关定位和条件的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建为技术创新中心。鼓励企业、科研院所、 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建设引领行业发展、 技术水平占据制高点的制造业创新中心。聚焦我省重大疾病领域和优 势临床专科,建设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支持具备科研基础的市场主体 积极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支持省内高校高标准部署一批 科技成果转化基地。2022年,新建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 平台40个以上。到2024年,力争累计新建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与 成果转化平台80个以上。21 .建设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平台。推动医学测序中心、贵安超 级计算中心、种质资源库、智能建造共享数字化平台、煤炭地下气化 物理模拟装置及数值仿真系统等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结合我 省地域特色和工作基础,在湖泊、生物多样性、防灾减灾等领域,建 设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2022年,建设省级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2个以上。到2024年,累计建设省级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5个以 上、省级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5个以上。三、保障措施(-)加强统筹协调建立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各项工 作。各市(州)、县政府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研究出台配套支持政 策。各市(州)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要建立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库, 实行滚动储备、动态调整,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实施。(二)强化资金支持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专项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金融机构资金等支持,充分发挥省新型工业化发展基金、新型城镇化 投资基金、新动能产业发展基金的撬动作用。优化调整专项资金支出 结构,通过省预算内投资、省大数据发展专项资金、省工业和信息化 专项资金、省服务业专项资金等大力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强化要素保障加强用地保障,对重点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通过一事 一议研究支持解决。对5G基站、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 目,在用能方面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支持。强化新型基础设施领域人才 引进培育,创新人才引培机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新 型基础设施建设技能人才队伍。(四)加强宣传推介积极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宣传工作,打造全社会共同支持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环境。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链、补链、延链、 强链招商。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示范项目宣传,推广新模式、新做 法、新成效。

    注意事项

    本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李司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