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月相变化》优秀说课稿.docx
-
资源ID:1629801
资源大小:10.9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月相变化》优秀说课稿.docx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月相变化优秀说课稿各位老师好!我是XX,这次我说课的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 月相变化这一课。这是依据2017年版课标编写的教学内容, 今年4月颁布了新的科学课程标准,这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科学课 程和科学课。聚焦核心概念,走向素养导向,成了我们科学教师 要树立的课程观和教学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理解每个核心 概念的内涵,明白教材的脉络和结构,厘清本单元围绕哪几个核 心概念组织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建构概念,用课 程核心概念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基于这样的背景和认识,我从“学什么”“谁来学”“怎么学” 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一、先说一说“学什么”。本课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二年级上册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 的内容。本单元对应的核心概念是: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系统和 人类活动与环境。本单元以关爱家园,关注生命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活动, 将发展点落脚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中来,将兴趣点迁移 到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的活动里来,本单元体现了博物 学的重要特征一一与自然的直接交往。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把关注点转移到地球的亲密伙伴、 在地球上经常能看到的月球上面来,我对本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 标分析归纳为三个方面来表述(一个核心,两个活动,三大板块):L 一个核心:本课所围绕的核心概念是宇宙中的地球,由此 分解出的学习内容为“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对应的内容要求是 “知道每天观察到的月亮形状是变化的"。当这个要求被孩子理 解以后就形成了科学观念,本课的科学观念目标表述为:通过观 察月相图片和实际观察月相,了解月相就是我们看到的月球明亮 部分的形状,知道月相是变化的,不同的夜晚月相不相同。2 .两个活动: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分别是观察描述月相和 记录月相。这是需要孩子经历的的探究与实践活动,是本课教学 重点与难点,本课需要学生达到的的探究与实践目标为:通过持 续观察来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能用图画或剪贴等方法来记录和 描述月相变化的过程。3 .三大板块,2017版的教材每课内容大多由聚焦、探索、 研讨、拓展四部分组成,本课没有呈现拓展版块,其实不是没有, 而是希望学生在课后有更多的拓展和研究。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 结构的,是借鉴学习周期的策略,将探究活动的组织过程显性化, 使师生不必再去识别过程,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理解活动的意义、 注重它们的联结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上来。本课的科学思维目 标为: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观察,对观察到的的现象用自己 的语言进行描述,能够思考和设计简单的表格和选择记录方法, 能对记录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简单的推理。二、下面我说一说“谁来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明白的是怎样的学生来学。二年 级的学生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都已有所发展,具有一定的观察与 描述能力,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仍然比较弱,情感和行为尚不稳定。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 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二年级的学生对本课的 教学内容并不陌生,但他们所知道的大多是存在一些错误的前概 念,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概念的重构。本课最需要教师关注 的是科学态度和责任的培养,特别是于刚进入二年级的孩子,本 课期望孩子达到的态度责任目标是对探究月相的变化感兴趣,通 对月相的观察记录活动,培养孩子长时间、认真细致观察的毅力, 养成客观、及时记录的习惯,能够如实地表达和分享自己的发现。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这里的长时间的持续观察是非常难的, 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所以,低年级的科学课除了体现科 学视角,还要体现儿童立场,这是我这些年任教低段科学课的最 大感受和教学主张。要多进行换位思考:儿童怎么想儿童怎么做 儿童怎么学以儿童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三、下面我说说“怎么学”按照新课标课程理念的指引,教学设计要立足素养、聚焦概 念、体现进阶、加强实践、重视评价。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本着 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用教材隐含的思维发展线和概念建构线作 为主线来设计教学流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认知冲突和任 务驱动中促进概念建构和科学素养的发展。我预设的教学过程分3大环节:L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唤 醒原有概念)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丰富概念外延)3.研讨反 思,应用迁移(建构概念模型)这也是本次新课标提出的需要科学教师关注的教学环节,只 不过教师要从概念建构的角度赋予更多的内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新课教学开始,需要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创设教学情境, 唤起学生原有概念,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以任务 来激发探究动机。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L观察前置在学习本课之前,提早一周以上的时间布置观察任务,观察 每天晚上的月亮的形状,尝试着把它记录下来。最好选择农历的 初七初八到十四十五的时段。2 .创设情境欣赏月亮的图片:在天气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在天空中看 到月亮。你有看到美丽的月亮的经历吗?学生答复以后教师揭示: 我们看到的月亮发光部分的形状,科学上称为月相。你们观察到 的月相是怎么样的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经历,展示自己记录的情况。对于认真的孩子给与表扬,不符合实际的,比如学生说弯弯 的月亮,而这是在初七到十五期间不可能看到的,教师要进行追 问:是这样的吗是你看到的还是想到的?其他的同学,你有证据来说明他所讲的不是事实吗?3 .把描述月相的活动前置:说一说前几天你真实看到的月亮。4 .任务驱动:要进行证实真实的月相是怎样的,我们需要怎 么做?(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根据探究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方案,激发学生 自主参与、动手动脑,经历探究的过程,通过合作与交流,丰富 概念的外延。本环节我预设了四个步骤1 .要研究这个问题,如果我们不能用相机记录,你准备怎么 做?2 .小组讨论,明确怎么观察?怎么记录?3 .交流发现:需要一个周期的观察,可以有多种记录的方式。4 .对两种记录的方法进行指导(1)填涂法(2)剪贴法 学生分别进行尝试,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三)研讨反思,应用迁移本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与 反思,根据分析得到的数据,经历建模的过程。鼓励学生运用所 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实现应用与迁移,做到 融会贯通。本课这个环节我设计的方法是:探讨后置一一在学生的观察 周期中或结束后进行。视学生的观察记录情况。本课的观察需要一个周期,长达一个月。需要家长协助和教 师适时组织。L在校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月相观察活动: 白天和夜晚都可以进行2.在家里,在不适合孩子观察的时段, 需要家长用拍照等方式协助记录。完成观察周期以后,进行研讨 反思:1 .教师对学生态度责任的评价2 .对观察记录、描述进行研讨、评价和反思3 .对后续研究的展望,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和研究四、最后我 说说“学得如何”和需要“学到什么程度”教学的每个环节,并不是割裂的,我希望他们每个环节之间 有顺承、有递进还可以相互的交叉,构建一个立体的模型,使得 学生在建构概念的同时,有更多的生成。目前我们正处于新老课标的交替时期,需要教师更多地去思 考“学什么”“怎么学” “学至IJ什么程度”,体现“用教材教而不 是教教材”的理念。争取处理好新课标老教材的关系。就像本课 的内容。新课标的要求的与老教材的设计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2001版,月相的内容安排在六年级,2017版安排在二、三年级, 2022版将会安排在二、六年级。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 如对于月相,小学阶段的要求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新月、满月、上 弦月和下弦月就可以了,我们原本教学中熟悉的月食等内容已经 安排在了初中。我们希望孩子学得更好更多,不限制他的发展, 但也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程度。当然,在这样一个时期,我们在体现学生主体的同时,也要 体现教师的主导,在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意志品质的培养等方 面给与更多的帮扶和指导,体现科学课程的人文性,做到科学与 人文融合,这样的科学课才是有温度的。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