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ppt课件.ppt
1.3 区域发展差异,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三大地区,东部、中部、西部,9个,12个,10个,一、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地带各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东部: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 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 广西、海南,中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 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西部: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 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例1判断: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例2判断: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都属于东部经济地带。例3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错误,错误,D,(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探究:,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出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自然、社会、经济等综合作用的结果,2产业结构差异图114,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产业结构比较 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的比重,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以重型产业为主,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南轻北重,东轻西重”,产业结构差异 读图分析,比较我国三个地带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形成的原因: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历史基础等方面的差异。改进对策: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各地经济的发展。,读图 1 15、 1 16 ,回答问题,(1) 说一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和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趋势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2) 试从三次产业的构成及其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所占比例两个方面,对该市 2001 年的产业结构进行评价。,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重工业比例先升后降,轻工业比例不断上升;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轻工业的迅速发展,增加了当地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从而使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该地产业结构渐趋优化,轻重工业协调发展,从而使当地经济逐渐进入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工业化差异,工业化差异,东部地带工业化进程快,而中、西部地带则相对滞后。工业产值:东部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带 在东部地带,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中、西部地带,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城市化差异,城市化水平:东部地带远高于中、西部地带。东部地带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地高于中西部地带的同类城市。城市分布密度:东部地带高于中部地 带。,我国三大经济地带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相对滞后,较快,较低,较高,仍然是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较低,较高,较低,较高,较小,较大,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青岛,秦皇岛,南通,连云港,上海,烟台,温州,大连,天津,宁波,福州,湛江,北海,我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广州,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时间上看,开放起步于1980年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至1984年迈出第二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1992年基本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 从空间上看,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从沿海的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的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再向中西部推进;但目前中西部的开放城镇仍是点状分布(长江沿岸开放城市、边境开放城市、省会开放城市),在开放程度上不及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早西晚东高西低,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平原丘陵为主,地势低平 山地高原为主,海拔较高,湿润,雨热同期 多干旱或高寒,能源、矿产、水资源不足 能源、矿产、森林、草场等资源丰富,较高 较低,发达 落后,高 较低,较好 较差,较优,二、三产业比重大 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偏大,交通便利 交通运输紧张,劳动力素质较高 劳动力素质较低,思想观念开放,竞争意识强 思想观念保守,竞争意识弱,改革开放(1979) 西部大开发(1999),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0,亚热带,暖温带,800mm,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1.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2.旱地农业和水田农业的分界线3.亚热带季风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4.水稻和小麦种植分界线,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钙质土黑土,1. 完成下表:,以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重工业发达(辽中南、京津唐),轻工业发达(沪宁杭、珠三角),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高,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低,以公路、铁路运输为主,水运、铁路、公路运输都很便利,开放较晚程度较低,开放较早程度较高,2. 阅读课文,对比:,平原面积广阔,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水热充足,有色金属、生物、水力资源丰富,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人地关系日趋紧张,西部大开发,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西部大开发,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目的,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东、中、西部地带的经济发展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目的,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范围,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为“10+2+3”: “10”指的是西部地带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指中部地带的内蒙古和东部地带的广西两个自治区; “3”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新时期我国西部大开发范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阅读课文,回答:,1. 西部地区有哪些优势和劣势?2. 西部大开发有何意义?,(1) 自然资源丰富; 矿产、油气、水能、土地、旅游资源等(2) 政府政策扶植;(3) 社会环境优良;(4) 有70国境线,利于边境贸易;(5) 有潜在的广阔市场。,西部大开发,优势,西部大开发,(1) 基础设施落后;(2) 人才、技术、资金匮乏;(3) 生态环境脆弱。,劣势,西部大开发,(1)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的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2)缩小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3) 对于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意义,西部大开发十年成果,西部的绝大部分地区深居内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社会经济较落后;而东部地带位于沿海地区,以汉族为主,社会经济较发达。所以东、西部地带的发展差异,又反映出了沿海与内地、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差异。,有人说,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异,又反映出沿海与内地、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之间的差距,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活动,活动,还有人说,集中力量发展我国沿海地区,主要强调一定时期经济高速增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西部大开发,则主要是发展落后地区的经济,缩小我国东、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前者侧重于发展,后者注重于公平。对于这个问题,你又是怎样看的?,改革开放以来,集中力量发展沿海地区,主要是强调一定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东、西部地带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西部大开发,主要是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所以,可以说前者是侧重于发展,后者注重于公平。,1与西部地带今后社会经济发展方向不一致的是 A改善生态环境,加强草原牧区建设,发展林牧业 B发挥三线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加快军工技术向民用工业的转化和扩散 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以缓解能源、交通、运输紧张等问题 D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能源、矿产和水力资源,使其成为全国动力基地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双选) A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线 B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的分界线 C湿润去与半湿润区的分界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C,CD,3下列关于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地带的比较,正确的是 A东部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 B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 C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 D中、西部较东部具有区位优势4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与东部季风区的范围基本吻合 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青藏高原上 C重庆市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D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是依据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A,D,5目前,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是A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B中部地带的产业结构较优,一、二、三产业比例均衡C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最优,一、二、三产业均在27%41%之间D中、西部地带的第二产业比重大,生产力水平较低6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是 A生态环境良好,草原广布 B资源丰富,交通运输比较方便 C国境线长,邻国较多,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 D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较好,劳动力资源丰富,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