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关于社区的ppt课件).ppt
社 区 建 设,五邑大学土木建筑系 余榕,课 程 目 录,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社区性质第三章 社区研究方法第四章 社区理论第五章 社区人口第六章 社区的资源与环境第七章 社区的组织与管理体制,课 程 目 录,第八章 社区的价值观与文化体系第九章 社区服务第十章 社区问题与变迁第十一章 社区发展第十二章 社区建设个案与实例,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社区建设是建筑学专业任选课程之一,是城市规划(风景园林)专业的社会学的经典部分,也是规划理论的深化及规划运作的基本方法原则。本课程研究的对象是城市规划社会调查实践环节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小区规划、城市设计的社会基础与人文修养课程,其作用和任务是陪养学生明确的社区概念和社区发展的观念。把握社区的客观规律,学会调查、分析社区资料,并结合我国国情应用社会管理学原理,实现物质规划与社区规划的有机结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掌握社区调查的方法,并根据城市社区工作特点和构成要素善于确定相应的发展指标。,学 习 方 法,重视理论基础的学习重视课余时间对知识的消化与积累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加强与相关学科的思考与联系,第一章 绪论,社区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社区发展与国家发展 中国的社区建设与研究,第一节 社区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社会人口的流动传媒的发展对社区意识形态的影响现代组织的发展对社区活动方式的影响社区是社会变迁的必然产物,第一节 社区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社会人口的流动1 国际人口流动 国际人口流动是指居民从一个国家越境进入另一个国家的过程。,第一节 社区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正常流动包括商务工作、旅游观光、移民和求学等;非正常的流动如偷渡、因灾荒和战争引发的人口流动等。 使得社区内政治、经济组织结构越来越具有同质性,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朝向标准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第一节 社区与现代社会的关系,2国内人口流动 国内人口流动:是指社区居民从某一地区移居另一地区的过程。这种流动过程从全球来看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一节 社区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主要表现:许多发展中国家在推行工业化的过程中有大量的农业人口涌向城市相反,发达国家则正在出现新的人口流动趋势逆城市化过程,第一节 社区与现代社会的关系,3特殊性的人口流动 社会学理论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流动是固定流动,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使农民成为正式的城市居民,这是计算城市化比率的基础数据。,第一节 社区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二、 传媒的发展对社区意识形态的影响1传媒对社区一体化的影响 传媒的发展将导致一种世界主义(cosmopolitanism)观念的增强,人们开始注意外面的世界,对社区内部的事情不关心。这将影响到社区整合与社区共同意识的形成。 ,第一节 社区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我国社区里人们关心政治特别是国际政治远甚于社区事务,这也是在现行体制下,居民对身边的社区事务无能为力的一种表现。,第一节 社区与现代社会的关系,2传媒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 人们应对信息社会时最棘手的问题是处理信息的问题。当大量的信息摆在面前时,当对同一个事物有多种看法和报道时,人们很难知晓哪些信息是真实的,由此增加了困惑。,第一节 社区与现代社会的关系,2传媒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现代文明在带给人类生活方便和快捷的同时,在社区意识形态上并没有找到整合的最佳手段。,第一节 社区与现代社会的关系,3传媒对社区生活的影响 现代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组织沟通带来了巨大影响: 沟通变得越来越平等,信息共享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发展趋势 传统意义上的地域和组织的概念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电子信息的传递快速、准确及不受干扰,第一节 社区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不利的一面:人与人之间缺乏真情交流,缺少面对面情感交流的乐趣,社区成员对社区也难以形成归属意识等。,第一节 社区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三、现代组织的发展对社区活动方式的影响主要表现 :在全球化状态下,企业组织的活动(包括技术、生产、销售和管理)已经远远超出了本社区范围,很多活动都已经处于全球化状态,其活动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第一节 社区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企业组织的投资主体也在发生变化,资金来源出现多渠道和多元化的趋势 人才和劳动力的国际化趋势,使得人才和劳动力流动的速度和频率加快,第一节 社区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导致结果: 社区里工作地与居住地的分离 社区职业关系与社区关系的区别 社区里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的区别,第一节 社区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四、社区是社会变迁的必然产物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变迁,无论是价值观念、社会结构、行为规范还是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变化都表现在某个社区内部,这些变化同时引起经济紧张、社会冲突、心理不适应等社会问题,也为社区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充分的客观历史条件。 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社会急剧变迁的开端。,第一节 社区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我国社会自1978年以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流动,从根本上改变着社会的结构与面貌。来自基层的需求与来自宏观层次的需求汇合,促使社区研究与建设在我国迅猛发展。,第二节 社区发展与国家发展,均衡发展理论基本建设理论计划变迁理论,第二节 社区发展与国家发展,一、均衡发展理论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包括两个内容:经济发展:通常是创造物质财富,注重于物的开发和使用;社会发展:以社会大众为基础,以人为本,重点是大众福利的改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二节 社区发展与国家发展,主要内容:1 整体的发展观念均衡的发展策略是一套整体的综合发展计划,应包括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各方面,使各种计划结合起来,共同推进。,第二节 社区发展与国家发展,2 平衡的发展措施均衡的发展策略是一套整体的综合发展计划,并顾及工业与农业的平衡、城市与乡村的平衡以协调各种力量,互为支持。,第二节 社区发展与国家发展,3 民主的发展程序均衡的发展策略特别注重大众的参与,以发挥民众的自助力量与提高民众的自治精神。,第二节 社区发展与国家发展,经济发展只是社会发展的手段或工具,社会发展才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在国家长期发展的过程中,这两种发展目标应该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们应该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第二节 社区发展与国家发展,二、基本建设理论三理论 :在国家建设方面民主(democracy)、分权(decentralization)和发展(development)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倡导由中央机构协助地方政府从事基层建设工作,并鼓励地方机构创造有自己特色的工作方式,以提高全国的行政效率 。,第二节 社区发展与国家发展,三、计划变迁理论计划变迁始于一项决策,其目的是有计划地努力去改进一个体系,并用外来的协助以获得进步。此处的体系包括个人、团体、组织、社区,乃至于整个文化。,第二节 社区发展与国家发展,(1)变迁的种类应作通盘规划的引导。(3)计划变迁应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2)变迁的目标应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第三节 中国的社区建设与研究,社区的民主与自治社区建设的标准与特点社区建设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第三节 中国的社区建设与研究,一、社区的民主与自治1“还政于民”,给社区居民自治更广阔的活动空间 2发挥社区中介和社团组织的作用,形成社区自治的良性机制3完善微型社区制度,强化自治功能 4提高居民素质,增强居民的自治意识,第三节 中国的社区建设与研究,二、社区建设的标准与特点1城市社区建设目标: (1)加强领导,实施一把手负责制(2)社区体制的改革创新(3)健全社区组织机构(4)社区服务的标准(5)社区医疗卫生建设标准,第三节 中国的社区建设与研究,(6)社区文化活动的建设标准(7)社区治安状况标准(8)社区环境整治标准(9)社区共建标准(10)社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第三节 中国的社区建设与研究,2县城社区建设的特点 :(1)社区规模与设置(2)村委会与居委会的建设(4)社区建设的市场化道路(3)社区建设的领导与管理,第三节 中国的社区建设与研究,3乡镇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的异同(1)社区的性质和任务(2)社区与政府的关系(3)届期及选举制度及选举原则(4)社区内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5)居(村)务公开制度(6)社区建设内容和基本原则,第三节 中国的社区建设与研究,2008年,天津市一半区县的社区建设要达到示范标准。到2010年,80%的区县社区建设要达到示范标准。社区办公用房面积要达到100平方米以上,办公设施齐全,有电话、电脑等办公设备,成为示范社区的重要标准之一。,第三节 中国的社区建设与研究,三、社区建设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1社区规模的标准2社区建设的模式3社区建设的保障机制4社区建设的管理体制5社区建设中的工作队伍,复习思考题,1 社会人口流动对社区建设有何影响? 社区与社会有何关系?2 传媒的发展对人类社区生活有何影响?3 现代组织的发展对社区活动方式有何影响?4 社区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的理论流派有哪些?5 我国社区建设获得了哪些发展, 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 简述社区建设的标准和特点。7 社区建设有哪些需要关注的问题?,推荐阅读书目,1蔡宏进社区原理台北:三民书局,19852黎熙元现代社区概论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3童世骏文明社区的时代特征社会(沪),1997(9)4徐震社区与社区发展台北:正中书局,19855周文建,宁丰城市社区建设概论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