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传染病报告及管理培训ppt课件.ppt

    • 资源ID:1624132       资源大小:690.02KB        全文页数:98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传染病报告及管理培训ppt课件.ppt

    传染病报告与管理,耀州区孙思邈中医院 杨江妮 2016年2月,传染病报告与管理,一、传染病报告的组织管理二、传染病信息的报告三、报告数据管理四、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利用五、传染病疫情信息的发布六、资料保存七、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八、信息报告质量动态评价九、专病监测信息的管理十、网络直报的督导评估十一、专题调查评价 附:各种登记册基本项目要求,一、传染病报告的组织管理,(一)依据(二)传染病疫情报告的重要性(三)传染病报告管理的组织机构(四)组织机构职责(五)考核与评估(六)法律责任(七)责任与支持条件,传染病疫情报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医疗机构服务单位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试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电子病历系统功能规范(试行) 根据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新形势,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质量,2015年对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进行了修订。,传染病疫情报告的重要性,传染病报告是国家法定的制度,做好疫情报告是为了使传染病防治工作全面符合法律规定,及时、准确地掌握传染病信息,对科学地制定传染病的防治策略与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疾病控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新形势,对传染病报告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不断规范工作程序,进一步加强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数据报告质量,这对于实现科学化决策,提高我国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染病报告管理的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设置以县区为最低组织单位,逐级地域划分的原则,有卫生计生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其它责任报告单位(如采供血机构及医学检验机构),各级机构有其相应职责。疫情报告从组织机构管理的角度讲,同其它部门的管理一样,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组织机构职责-卫生计生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1、负责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管理,建设和完善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网络报告系统,并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条件。 2、定期组织开展对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监督检查。3、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辖区的具体情况,组织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实施方案,落实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4.国家卫生计生委及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全国或各省(区、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可调整传染病监测报告病种和内容。,组织机构职责-卫生监督机构(新增):,配合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不能履行职责的单位或个人依法进行处置。建立以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为主导,疾控机构为技术支持,卫生监督部门执法的联动工作机制,落实传染病报告要求。,组织机构职责-疾控机构:,负责本辖区内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1、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工作指导,实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相关方案,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管理组织和制度。 2、负责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预测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 3、负责本辖区信息报告网络系统的维护,提供技术支持。 4、动态监视本辖区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调查核实异常情况或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疫情。 5、负责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分析相关数据备份,确保报告数据安全。 6、开展对本辖区的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的考核和评估。 区级疾控中心还负责对本辖区内医疗机构和其他责任报告单位报告传染病信息的审核;承担本辖区内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的传染病信息的网络直报。,组织机构职责-医疗机构:,执行首诊负责制,依法依规及时报告法定传染病,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要求的落实。要求医疗机构确立或指定具体部门或专职人员、配备专用计算机和相关网络设备,保障疫情报告及其管理工作。进一步发挥医疗机构传染病信息报告主力军的作用。,组织机构职责-医疗机构:,1、制定传染病报告工作程序,明确各相关科室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的职责。2、建立健全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培训、自查、奖惩、质量管理等制度。3、确定具体部门和人员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须配备2名以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需配备1名以上专(兼)职人员。4、一级以上医疗机构须配备传染病信息报告专用计算机和相关网络设备,保障疫情报告及管理工作正常开展。5、负责对本单位相关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诊断标准和信息报告管理技术等内容的培训。6、负责传染病信息报告的日常管理、审核检查、网络报告(数据交换)和质量控制,定期对本单位报告的传染病情况及报告质量进行分析汇总和通报,协助疾控机构开展传染病疫情调查和信息报告质量考核与评估。7、乡(镇)、社区、卫生室还应负责:收集和报告本辖区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信息,并在区疾控中心指导下,承担辖区内不具备网报条件的传染病卡上报。,采供血机构职责,对献血人员进行登记按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标准对最终检测结果为阳性病例进行网络报告。,考核与评估,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定期组织对本辖区内的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予以通报并责令限期改正。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制定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考核方案,并定期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指导与考核。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纳入工作考核范围,定期进行自查。,法律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或者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未及时组织救治、采取控制措施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责任与支持条件,单位重视 领导分管 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对本辖区内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负总则;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明确一位领导分管,把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纳入单位年度工作计划考核项目,并根据省、市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辖区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和年度工作计划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由院领导具体挂帅负责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疫情报告管理及院内自查奖惩制度等。,责任与支持条件,科室岗位各级疾控机构根据本单位实际,将疫情报告管理工作安排到直接职能科室。各级各类医疗、采供血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此项具体工作。科室设置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责任报告单位必须做到有岗、有人、有职责、有制度。,责任与支持条件,人员配备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设有专职疫情报告系统管理员和网络操作人员;各医疗和采供血机构应设有专职疫情报告工作人员;二级以上医院应设有传染病报告管理科室。人员素质要求责任报告单位的网络直报人员: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且熟悉疫情管理和网络直报业务,具备培训指导医务人员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能力,并且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及爱岗敬业精神。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流行病学或相近专业助理医师以上职称,能结合网络直报信息分析本辖区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熟悉计算机操作和文字处理,具备培训指导辖区内责任报告单位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工作能力,并且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及爱岗敬业精神。,责任与支持条件,设备与经费 为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为疫情报告管理工作配备必要的设备(如网络直报专用计算机、电话、传真机等)和保证完成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任务必要的经费。,二、传染病信息报告,(一)传染病疫情的信息来源 (二)疫情报告遵循的原则(三)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四)传染病报告的种类(五)诊断与分类(六)登记与报告(七)填报要求(七)报告程序与方式(八)报告时限(五)传染病监测报告工作流程及信息流程(六)慢性传染病报告遵循的原则(七)传染病专项调查、监测信息的报告(八)传染病报告卡的填写及录入时注意事项,传染病疫情的信息来源,国家传染病信息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官方正式渠道,即由传染病防治法法定的一些责任报告单位,分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地方组织机构,另一个是特殊的管理组织机构,包括部队和新疆建设兵团。另一种是非正式渠道,如社会团体、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等的社会个人行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分析,官方正式渠道的信息约占30%,而非正式渠道的信息约占70%。非正式渠道信息的来源是对官方渠道漏报的补充。因此需要特别强调对疫情信息的主动收集,特别是对非官方渠道的疫情信息的收集。,疫情报告遵循的原则,一是疾控机构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置的,一个行政区内,只有一个相应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着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监测、信息收集、统计分析、流行病学调查、防疫措施的评价,现场卫生处理等预防控制工作。是该行政区域内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综合技术指导和信息处理中心。二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卫生主管部门在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承担着主要责任,应当在第一时间全面了解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因此,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不论其级别多高,规模多大,技术水平多么先进,只要向社会提供服务,都必须按照规定向所在地疾控机构报告疫情。,遵循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传染病报告实行谁接诊谁报告。,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责任报告单位: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责任报告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报告要求:及时、准确、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传染病报告病种,(一)法定传染病(39种)(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种)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丁肝)、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26种)(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含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11种),传染病报告病种,(4)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开展应急监测报告的其他传染病(也就是关于其它传染病暴发、流行的报告,即非法定传染病报告。也就是指由于其在我国的发病水平低或者没有发现其在我国发生,同时,也考虑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传染病控制能力,并没有将这些传染病列入法定的传染病。因此,对非法定传染病的报告,并没有象法定传染病的报告一样,只要出现疫情就要报告。而且规定只有在非法定传染病发生暴发、流行时,才按照规定的程序报告。当非法定传染病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卫生部可以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传染病报告病种,(二)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传染病报告种类,(三)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关于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的报告,两个主要概念:“突发”是在没有掌握其发生的前兆因素,或者从相关的因素中没有分析出相应的结果。所谓“不明原因”,在一些传染病发病的早期,其原因往往是不明确的。有的可能是食物中毒,有的可能是职业中毒,人群没有相应的抗体,医疗机构没有治疗的经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往往会给人群和社会造成重大伤害和损失。如2003年非典暴发早期就属于这种情形。报告包括群体性的,也包括个案的。,诊断与分类,责任报告人应按照传染病诊断标准(卫生计生行业标准)及时对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仅想诊断。传染病诊断分为4类: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和病原携带者。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霍乱、脊髓灰质炎及国家卫计委规定的其他传染病。,登记与报告,责任报告单位或责任报告人在诊疗过程中应规范填写或由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生成规范的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检测检验和放射登记。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病原携带者后,应按照要求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或通过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抽取符合交换文档标准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填报要求,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传染病专病调查、监测信息报告,传染病报告卡填写,统一格式,可采用纸质或电子形式填报内容完整、准确,填报人签名纸质报告卡要求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清楚。电子交换文档应使用符合国家统一认证标准的电子签名和时间戳。传染病报告卡中须填报患者有效证件或居民健康卡、社会保障卡、新农合医疗卡等身份识别号码患者为学生或幼托儿童须填报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全程及班级名称。,传染病专项调查、监测信息报告,国家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开展的专病调查、报告和监测的传染病,应在本规范基础上按照有关要求执行。 比如结核病监测、艾滋病监测、布鲁氏菌病的监测。,报告程序与方式,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首诊负责制。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现场调查时发现的传染病病例,由属地医疗机构诊断并报告。采供血机构发现HIV两次初筛阳性检测结果也应填写报告卡。,报告程序与方式,1、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或直接数据交换。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在规定的时限内将传染病报告卡信息报告属地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级疾控中心进行网络报告,同时传真或寄送传染病报告卡至代报单位。2、区域信息平台或医疗机构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系统应当具备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功能,已具备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功能的,要逐步实现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自动交换功能。3.军队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公众提供医疗服务时,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当按照本规定进行传染病网络报告或数据交换。,报告时限,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报告时限,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及时向属地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级疾控中心报告,并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至代报单位。,传染病监测报告工作流程及信息流程,工作要求传染病监测信息主要通过传染病报告卡采集,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医疗卫生机构应保证疫情信息报告的及时、准确与可靠。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网络直报传染病疫情信息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对月、年监测数据进行全面分析。,传染病监测报告工作流程及信息流程图,医疗机构传染病诊断及网络直报流程,慢性传染病的报告遵循以下原则,医疗卫生机构在做出乙肝、丙肝、肺结核、艾滋病、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如已知该病例曾经作出诊断并被报告过,则本年度可不再进行报告;如对该病例的报告情况不清楚,或在同年内多次接诊的该类病例(包括复发病例),则仅对首次就诊进行一次报告,再次就诊且诊断结果未发生变更时则可不再进行报告。 发现乙肝病原携带者,可不进行网络直报,但需进行登记,以周为单位报告至属地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传染病监测或管理部门。,传染病专项调查、监测信息的报告,国家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开展的专项调查、报告和监测的传染病,应在本规范基础上按照有关要求执行,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统一格式,可采用纸质或电子形式填报,内容完整、准确,填报人签名。纸质报告卡要求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清楚。电子交换文档应当使用符合国家统一认证标准的电子签名和时间戳。,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卡片编号:由报告单位自行编制填写。如2015-001 、002等 报卡类别:初诊病例及初诊死亡的病例直接标识“初次报告”。对已填报过卡片的传染病病人,在订正诊断或发生死亡时,必须再次填报,标识“订正报告”;其中,死亡病例的报告须是因患传染病死亡的病例,患传染病但因意外或因非传染病死亡时,不需填报传染病报告卡。病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时应分别报卡。,传染病报告卡填写 *必填,患者姓名: 填写患者或献血员名字,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的姓名一致。患儿家长姓名:14岁及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有效证件号:必须填写有效证件号,包括居民身份证号、护照、军官证、居民健康卡、社会保障卡、新农合医疗卡。尚未获得身份识别号码的人员用特定编码标识。尚未取得身份证的婴幼儿、残障患者及其它可填写监护人有效证件号。性别:在相应的性别前打。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龄栏选择一栏填写即可,不必同时填报出生日期和年龄。实足年龄:对出生日期不详的用户填写年龄。年龄单位:对于新生儿和1岁以内的儿童,注意选择年龄单位为天或月。从业人员不能年龄在 14 岁以下;14 岁以上不能是“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工作单位(学校):填写患者发病时所在工作单位的名称(含农民工);学生(托幼儿童)详填发病时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及班级名称;无“工作单位”者填写“无”。要求:幼托、学生、干部、工人、民工、教师、医务人员的工作单位必填联系电话:填写可与患者保持联系的电话号码,以便追踪、核实和随访、查重,尽可能的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填写,病人属于:在相应的类别前打,用于标识病人现住址与就诊医院所在地区的关系。 本县区:指病人为本地(县、区)常住居民。 本市其它县区:指病人为本市其他县(区)的常住居民。 本省其它地市:指病人为本省其他地(市)的常住居民。 其它省:指病人为其他省的常住居民。 港澳台:指病人为港澳台居民。. 外籍:指病人为外籍居民。现住地址:应详细填写到村、社区、居住小区(门牌号),指病人发病时实际居住的地址,不是户籍所在地址。可以是家庭地址,也可以是寄宿地址或宾馆、旅店。病例如有一处以上住址时,应填写患病期间能随访到的住址。,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人群分类:在相应的职业名前划“”。选择职业的目的是为了在卡片汇总时发现传染病可能的高发职业,以便管理。若病人的职业同时符合卡中一种以上职业时,选择原则是:选择主要职业;选择与该病发生和传播关系较密切的职业。如食品厂工人、熟食店售货员都应填写餐饮食品业,而不填工人或商业服务。未列入本卡的职业须填写在“其他”项中,如警察、飞行员、军人等。有些特殊人群如劳教人员、和尚、道士和乞丐等,虽不属职业,也可填写在“其他”项中。个体经营者应根据其经营活动的行业,选择相应的职业。在网报中:“其他”职业需明确注明。为配合儿童保健管理工作,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的职业按以下方式选择:.出生场所为医院时(住院分娩)选择“其它”;.出生在其它场所时(住院分娩之外其它方式分娩)选择“散居儿童”。此项分类仅仅为了区分婴儿出生场所,无其它统计学意义。,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职业填写时可选择参考 :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学生、教师、保育员及保姆、餐饮食品业、商业服务、医务人员、工人、农民、牧民、渔(船)民、干部职员、离退人员、家务及待业、其他(需备注警察、飞行员、军人)、不详(尽量不选择)、,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传染病报告病例分类:4类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霍乱、脊髓灰质炎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分型:炭疽、病毒性肝炎、梅毒、疟疾、肺结核要进行分型报告;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血吸虫病应分为急性和慢性。,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名字解释),传染病报告病例分类与分型: 确诊病例:某种诊断方法对某种疾病的诊断有特异性,如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等等,用这些方法时选择。临床诊断病例:医生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和一般非特异性检查(如查体、血常规检查、粪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X线检查等)做出诊断时选择。疑似病例:医生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和一般非特异性检查(如查体、血象常规检查、粪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X线检查等),不能作出准确诊断时选择。病原携带者:责任报告单位的实验室或在健康体检过程中检出传染病病原,但受检者无明显症状、体征时选择。,传染病报告卡填写,传染病报告病例分类与分型:肺结核分型报告分为:涂阳、仅培阳、菌阴和未痰检四类。涂阳(确诊病例):符合一下三项之一者2份痰标本涂片镜检抗酸杆菌阳性;1份痰标本涂片镜检抗酸杆菌阳性,且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有活动性肺结核病变:1份痰标本涂片镜检抗酸杆菌阳性加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仅培阳(确诊病例):3份痰标本涂片镜检抗酸杆菌阴性或未进行痰涂片检查,但至少1份痰标本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的肺结核病人。菌阴(临床诊断病例):3份痰标本涂片镜检抗酸杆菌阴性,和/或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阴性,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有活动性肺结核病变阴影的肺结核病人。未痰检(临床诊断病例):依据病史、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和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有活动性肺结核病变,但无痰或未进行实验室痰菌检查(包括痰涂片和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检查)而诊断为肺结核的病人未痰检(疑似病例):凡符合下列之一者:3份痰标本涂片抗酸杆菌检查阴性,胸部影像学检查怀疑有活动性肺结核病变可能性。3份痰标本涂片抗酸杆菌检查阴性,胸部影像学检查肺部有异常,伴有可疑肺部症状和/或全身症状。5岁以下儿童有与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史和/或结核菌素试验反应15或有丘疹水泡,伴有结核病临床症状者。,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发病日期:填写病人在本次就诊疾病开始出现症状的日期。不明确时,填就诊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写初次检出日期或就诊日期,采供血机构填写献血者献血日期。诊断日期:初次报告时,填写初诊的日期,需填写至小时,采供血机构报告填写确认实验日期。订正报告时,如由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传染病的一个分型订正为另一个分型时(如肺结核由“未痰检”订正为“菌阳”时),填写确诊的日期;诊断日期不得早于发病日期。死亡日期:因法定传染病死亡的时间。疾病名称:在作出诊断的病名前打。,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填写纳入报告管理的其它传染病病种名称(在填写纸质报告卡时注明疾病名称)。网络直报时,疾病名称选择“其他传染病”,其他传染病病种包括: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肝吸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性感染、恙虫病、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人感染猪链球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埃博拉出血热、AFP、其他( 需明确具体病名)。,传染病报告卡填写,订正病名:填写订正前所报告的疾病名称。退卡原因:因报告卡填写不合格需退卡时,填写填报不合格的原因。报告单位:填写报出传染病报告卡的单位。报告医生:填写做出诊断医生的姓名。填卡日期:填报本卡的日期。备注:填写以上各项内容不能涵盖且需特别注明的信息,用户可填写文字信息,如最终确诊非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病名等。诊断为耐多药肺结核或订正诊断为耐多药肺结核的患者在此栏补充填写“MDRTB”所有疑似病例均应订正诊断。,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注意事项),按照国家cdc需求传报卡新增加的必填项与逻辑校验如下: 1、有效证件号、14岁以下患儿家长的姓名、联系电话设为必填项。2、学生、幼托儿童、工人、干部职员、民工等职业相对应的工作单位设为必填项,其中学生、幼托儿童工作单位填写其所在的学校或托幼机构、 民工填写其所工作的工地或建筑队。3、病例“诊断时间”的小时设为必填项。4、填卡医生设为必填项。,传染病报告卡填写(注意事项),5、增加“报告病种”与“病例分类”间的逻辑校验.梅毒、淋病的病例分类只能为“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的病例分类只能为“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病例分类只能为“确诊病例”和“病原携带者”乙肝的病例分类只能为“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和“病原携带者”丙肝病例分类只能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只是对部分病种的提醒,具体的还要学习最新的传染病诊断标准),报告卡录入时(注意事项),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代报卡片时,应以自身帐号登录,“报告单位”选择该卡片填报单位(此类卡片查询条件:县级审核时间与卡片报告时间的间隔为0)。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代报卡片时,直接以自身帐号登录,“报告单位”也应选择该卡片的填报单位。传染病报告卡未及时报告(漏报或现场调查时发现)的应该随时补报,按初次报告进行报告和录入。对于报告的疑似病例一旦确诊要随时进行订正。电子交换文档(HIS系统电子报告卡)应当使用符合国家统一认证标准的电子签名和时间戳。增加传染病报告卡中须填报患者身份识别号码的要求。,三、报告数据管理,审核订正补报查重,信息的审核,(1)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在网络录卡报告前需先对收到的本单位的纸质或电子传染病报告卡进行检查,对有疑问的报告卡必须及时向填卡人核实。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向填卡医师核实;对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注,不再进行网络直报。发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发现甲类传染病、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或不明原因死亡病例。发现同一种急性传染病在同一个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公共场所)一日内集中发生3例及以上,或一周内出现5例及以上。如情况属实,应先电话报告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于2小时内对报告信息进行网络直报。,信息的审核,(2)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人员每日对辖区内报告或数据交换的传染病信息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报告信息及时反馈报告单位或向报告人核实。对误报、重报信息应及时删除。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按照甲类管理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的报告信息,应立即调查核实,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完成报告信息的三级确认审核。对于其他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卡,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核对无误后,于24小时内通过网络完成确认审核。,信息的审核,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人员对发现一下情况要更加及时核实处置: 发现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计生部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或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发现聚集性的不明原因病例(3例以上); 发现可能的传染病暴发疫情:如一个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公共场所)一日内集中发生3例或3天内5例以上同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 以县(区)为单位,发现某种急性传染病在短期内(一周或一个潜伏期内)发病数较历史同期发病水平明显增加; 以县(区)为单位,发现本地罕见的或3年内一直未曾发生过的传染病; 以县(区)为单位,发现发病率极低(或已经消灭)的传染病;,信息的订正(明确诊断后24小时内),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报告病例诊断变更、已报告病例因该病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由该医疗卫生机构(24小时内)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纸质或电子传染病报告卡 ,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或确诊。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对报告的订正信息重新审核。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应由属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订正为地址不详。实行专病报告管理的传染病,由相应的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对新增的传染病以及所发现的传染病报告卡错误信息或排除病例应当在24小时内及时订正,所有信息的更新应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内操作完成。注意: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例、一种传染病订正为另一种传染病、传染病的一个病种订正为另一个病种时(如其他疾病)或(分型发生变化,如肺结核由“未痰检”分型订正为“菌阳”时),填写确诊的日期(要从新更改初次诊断日期);同一病种由临床诊断订正为实验室确诊,仍填写初诊,补报,责任报告单位发现本年度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查重,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每日对报告信息进行查重,对重复报告信息进行(核实订正无误后)删除。对系统提示的可疑的误报、重报卡片核实并在备注栏简要说明原因并及时作出删除标记。查重条件建议选择姓名、性别、病种、现详细住址、职业、年龄(前4项为必选、后2项可不选)。该统计报表“重卡”查询属于模糊查询,条件为:年龄(2岁)、姓名(姓/名分开查重,“姓”和“名中一个字”相同)、性别、职业、病名和现住址国标。如果属于同一病例年内多次发病(不属复诊情况)出现的重卡,建议各区县订正病例姓名,在之后标注“2”或其他。,信息的查重,发现重卡后,保留唯一传染病报告卡的处理原则是:同一报告单位多次报告或不同报告单位共同报告同一病例的传染病报告卡片时,保留初次报告时间最早的卡片,其余卡片应作出删除标记;若保留卡片的诊断级别低于其它卡片的诊断级别,则依诊断级别最高的卡片信息(病例分类、诊断时间等)对初次报告时间最早的卡片信息进行订正。由专病管理系统推送的卡片须再次订正的应通知专病管理部门,由专病管理部门进行订正。同一报告单位多次报告导致的重卡,由本单位或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删除;不同报告单位共同报告导致的重卡,由病人常住地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删除。,四、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利用,疫情分析所需人口资料以国家统计部门数据为准。疾控中心每日对通过网络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动态监控,区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小丘中心卫生院、西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宝路社区服务中心应至少每月、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应至少每季,所有单位每年进行传染病报告的汇总或分析。当有甲类或按照甲类管理及其他重大传染病疫情报告时,随时作出专题分析和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利用,疾控中心要及时将疫情分析结果以信息、简报或报告等形式向市疾控中心和区卫计局报告,并反馈到辖区内的医疗机构。信息利用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卫生计生行业内部实现互联共享,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公开相关信息的,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规定办理。,传染病疫情分析利用,(一)数据统计规则(二)常规分析(三)专题分析(四)信息共享(五)信息保密(六)其他相关信息,数据统计规则,传染病日、周、月、年的报告分析以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的统计数据为准。疫情分析所需的人口资料使用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的数据。(1)统计标准按审核日期统计按发病日期统计不同属地病例统计规则根据国家属地化管理原则,不同属地病例均以县(区)为单位按照现住地址(不含港澳台、外籍病例)进行统计。,数据统计规则,(2)常用指标及公式,数据统计规则,传染病疫情分析利用,(1)常规分析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日动态地监视辖区内传染病报告信息,对疫情变化态势进行分析;及时分析报告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疫情;并高度关注辖区内的聚集性病例、可能的传染病爆发疫情、不明原因病例或死亡病例等异常情况,对其“三间”分布特点、流行病学史及可能的流行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传染病监测日分析分析目的:通过与历史同期发病水平相比较的方法,识别传染病爆发疫情,实现传染病早期预警。,传染病疫情分析利用,传染病监测周分析分析目的:识别传染病爆发疫情,汇总分析周重点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必要的预防控制建议。传染病监测月分析对本月疫情监测情况进行全面概述,除对月内的重点疫情进行描述外,需对月内传染病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对报告信息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作为传染病疫情监测历史资料进行归档。,传染病疫情分析利用,传染病监测年度分析传染病监测年度分析是对全年传染病疫情监测数据进行总结描述,对年内发生的重要传染病爆发流行事件进行总结,对其他各传染病的流行特点进行高度概括。可结合大量的统计图表进行表达。此外,年度分析报告还应包括全年疫情监测信息的质量评价内容。传染病监测年度分析报告主要作为传染病疫情监测的历史资料进行归档,供日后传染病监测部门及其他信息使用部门或科研部门的查询。与传染病监测日、周、月分析不同的是,年度分析按照病例的发病日期进行统计,反映年度内实际新发病例水平。,传染病疫情分析利用,(2)专题分析在发现甲类或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其他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发生暴发或流行以及其他传染病或不明原因疾病爆发流行时,根据其流行特点及疾病控制工作的需要应随时进行专题分析,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还可以评价疾病的控制效果。(3)信息共享(4)信息保密 除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依法发布传染病监测信息外,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以及传染病防治相关人员无权向社会和无关人员透露,不得泄露传染病患者个人隐私。,其他相关信息,(1)人口信息(2)行政区划及地区编码信息(3)责任报告单位信息,五、传染病疫情信息的发布,省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定期发布的本行政区域传染病疫情信息,对外公布的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数以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按审核日期和现住址统计的数据为准。单病种疫情信息通报和对外发布时,报告发病数和死亡数应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保持一致。 除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依法发布传染病监测信息外,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以及传染病防治相关人员无权向社会和无关人员透露,不得泄露传染病患者个人隐私。,六、资料保存,各级各类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应将传染病信息资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纳入档案管理。(1)电子数据的保存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传染病报告医疗卫生机构,应按月将报至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传染病卡片导出后保存。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按相应的时间将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传染病卡片,以及生成的日、周、月、年的统计分析表导出后保存。(2)纸质资料的保存 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传染病报告医疗卫生机构,应按有关规定保存纸质传染病报告卡和打印的电子签名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及传染病报告记录,保存期限3年。 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传染病报告医疗卫生机构,应对报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登记备案,登记备案记录保存3年。,七、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一)增加专网或虚拟专网要求。县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必须使用专网或虚拟专网(VPN客户端)进行网络直报,并逐步覆盖辖区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辖区内信息报告系统用户权限的维护,应根据信息安全三级等级保护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制度,建立分级电子认证服务体系,加强对信息报告系统的账号安全管理。(三)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系统实施传染病报告功能时,应通过身份鉴别和授权控制加强用户管理,增加痕迹管理要求。责任报告单位应当建立痕迹管理制度,任何建立、修改和访问的用户都应通过严格的电子认证实名身份鉴别和授权控制,做到其行为可管理、可控制、可追溯。,四、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四)信息报告系统使用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账户密码设定必须是“字母大写+字母小写+数字(8位数以上)”。要求(1)密码前8位中不允许包括0-9中4个以及以上连续相同的数字;(2)密码前8位中不允许包括a-z或A-Z中4个以及以上连续相同的字母;(3)密码前8位中不允许包括0-9中4个以及以上连续升序的数字;(4)密码前8位中不允许包括a-z或A-Z中4个以及以上连续的字母。不符合新规则口令的账号登录业务系统时将强制进行修改密码;发现帐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同时向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四、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五)从2015年10月起,所有传染病网络直报各级用户(直报用户、业务管理员用户、本级用户)实行账户密码及手机短信验证码捆绑,进行双因子认证。短信验证码输入成功后,方可进入系统。从2016年1月1日后,当用户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门户时,当IP地址发生变化的,填写注册手机号码后4位完成验证;至少每月一次使用短信验证码进行用户身份确认。(六)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使用部门和个人应建立传染病数据使用的登记、审核、查询和使用制度。未经同级卫生计生部门批准,不得扩大系统使用的范围和权限,

    注意事项

    本文(传染病报告及管理培训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