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护理课件.ppt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护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IM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引起的急性淋巴细胞增生性传染病 常见发病部位:淋巴结、鼻、咽喉部主要传播途径:通过口咽分泌物经密切接触传染EBV在婴幼儿多为隐性感染,在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则表现为传单。全年均可发病,但晚秋至初春较多,多为散发,可引起流行。,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EB病毒是一种DNA 病毒,1964年首次由Epstein和Barr发现,故得名,属疱疹病毒科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它与全球约1的肿瘤发病有关。 EB病毒初次感染时间及阳性率,与地区、民族、家庭情况有关。如:发展中国家以26岁以下低年龄段为主,发达国家感染年龄延迟,以青少年时期为主;男性阳性率高于女性等。人类是唯一的宿主。 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中复制,致大量病毒存在于唾液腺及唾液中 。因此唾液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还可通过输血及性传播。 隐性感染者和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EB病毒感染可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发生与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相关的多种疾病如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类风湿关节炎等 。,临床表现,发热,1,咽峡炎,2,淋巴结肿大,3,4,皮疹,5,肝脾肿大,6,其他:眼睑浮肿、上呼吸道梗阻等,发热:,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热型不定,持续约1周左右,发热虽高,但中毒症状却较轻。,咽峡炎:,最常见为咽峡部充血,扁桃腺充血肿大,甚至少数可发生呼吸困难或吞咽困难。扁桃腺表面可有厚霜样渗出物,少数有假膜形成。,淋巴结肿大:,是本病的主要表现之一。多见于颈后区淋巴结,但全身浅表淋巴结均可累及。淋巴结一般呈轻、中度肿大、直径在34cm以上者少见。质地中等,分散无粘连,压痛不明显。肿大的淋巴结大多需在热退后数周消退。,肝脾肿大:,约半数以上患儿肝脾可增大,肿大程度轻重不等,偶可伴有脾区疼痛或触痛。大多伴有一种或多种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有黄疸。,皮疹:,少数病例在病后410天出现形态不一的皮疹,可为丘疹、斑丘疹,类似麻疹或猩红热样皮疹。37天即消退,消退后不脱屑不留色素。部分患儿在口腔软硬腭交界处有针尖样大小出血点。眼结合膜充血或眼睑水肿。,重症患儿可并发神经系统疾病,如:吉兰-巴雷综合症、脑膜炎或周围神经炎等。在急性期可发生心包炎、心肌炎。部分患儿出现咽部继发性细菌感染。脾破裂少见,但极严重,轻微创伤即可诱发。,护理措施,一、按传染病常规护理1.实行呼吸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避免疾病的传播。有条件的情况下给予单人单房。 2.其呼吸道分泌物及痰杯应用漂白粉或煮沸消毒。 3.减少人员探视。,护理措施,二、高热护理 1.严密观察体温变化,及时做好降温处理,同时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脉搏、呼吸及血压等。 2.出汗较多者应及时揩干汗液和更换衣裤,及时补充水、电解质,多饮水,并做好口腔护理 3.同时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流通、温湿度适宜。 4.衣服和盖被要适中,避免影响机体散热 5.给予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护理措施,四、饮食护理 1.鼓励患儿进食,少吃多餐,食物温度可偏凉,以减少进食疼痛。 2.饮食应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容易吞咽的流食或半流食,少食干硬、酸性、辛辣食物,保证供给充足的水份。 3.进食时使患儿半坐卧位或坐卧位,并嘱患儿不要说话,以免引起误吸。 4.患儿因咽部肿胀、疼痛不愿进食,应鼓励患儿少食多餐。 5.逐渐增加粗纤维食物,确保大便通畅。,护理措施,五、活动与休息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机体耗氧量,避免心肌受累,将用物置患儿易拿之处 ,做好生活和皮肤护理。 2.避免过度弯腰,避免撞击腹部的因素,向患儿家属讲述其重要性,防止脾破裂 。,护理措施,六、出院指导 1.加强营养,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防止疲劳,防止感冒 2.半个月至1个月后门诊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观察有无复发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三.心理护理 1.因此对年长儿可通过安慰、解释和鼓励做好心理护理,对年幼儿要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去关心,并建立感情,可用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沟通和建立信任。 2对于患儿家属,除了关心和安慰外,还要及时说明病情预后情况,以及诊疗、护理措施,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支持诊疗计划,并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