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企业标准编制指南课件.ppt

    • 资源ID:1623464       资源大小:2.62MB        全文页数:8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企业标准编制指南课件.ppt

    企 业 标 准 编 制 指 南,第一章 概 述,目的和意义,1、标准具有与法规文件相近的属性,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约束性。2、标准是“特定形式”的文件,有别于其它文件。3、标准的质量由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体现。内容要求:体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等。必须准确无误,措辞严谨,逻辑性强;不得与国家政策、法律规范相抵触;通俗易懂,并与相关标准相协调,避免难以理解和不同的人理解不一,以减少不应有的“扯皮”,使执行者正确、统一地理解,准确无误地执行和取得预期的效果。形式要求:编写格式规范化,第一章 概 述,语言特点,标准语言是科技语言的一种分支,即自然语言符号和人工语言符号系统的同时使用。 自然语言是人类社会中自然形成的语言,用于各种交际活动。 人工语言是人工设计创造的语言,具有国际性、通用性。 统一、协调、简化、择优, 统一是目的,协调是基础,简化是手段,择优是原则。,第一章 概 述,语言特点,统一 1、在一项标准中或者在同一专业范围内的同一概念或同一事物采用同一术语、符号来表述,坚持概念、术语、定义或涵义、符号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2、标准中所采用的技术,应本着对同一标准化对象,规定导致的结果只有一个尺度的原则。 3、纳入到标准中的技术要根据不同的条件、不同的对象,应是通过协调统一的。,第一章 概 述,语言特点,协调 1、标准是国家技术立法的组成部分,首先要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标准体系的内部要做到协调、和谐一致。相关标准之间的协调统一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同级标准之间要协调,不能相互交叉、重复甚至矛盾;二是下级标准不得与上级标准相抵触,第一章 概 述,语言特点,准确 标准规定的技术指标、参数、公式以及其它的技术内容,并不具体交待其来源或推导过程,要求确保它在科学上是可信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质量是可保证的。 制定标准要“成熟一条定一条,宁缺勿滥,求准不求全”。当制定标准的时机尚不成熟,决不能把不能执行的内容硬性纳入标准。 准确并不等于精确,一些定性的术语应用得恰当也能反映客观实际。如对结构的安全等级是根据结构的破坏后果来确定的,而破坏的后果采用了“很严重、严重、不严重”这种定性的术语。,第一章 概 述,语言特点,简化: 措辞准确、逻辑严谨、简单明了。 1忌用弹性语言。如“尽可能”、“左右、“等等”,或者“大概(大致、大约)”、“可能”、“是否”、“相当于”这一类不确定的、模棱两可的弹性语言,不应出现在标准的条文中。 2没有解释性的语言。对于讲明标准条文的目的和道理等内容可在标准的条文说明中表达。 3避免重复规定。标准对同一个对象所做的规定应前后一致,不做循环的规定,表述中语言要简炼。 4不能故意标新立异。标准中禁用俗语和方言,用字要规范,对于简称的使用要慎重。对于引用学术上的深奥词汇要考虑到使用标准者的理解能力,以利于正确执行。,第二章 标准的构成,标准由前引部分、正文部分、补充部分组成。前引部分:索引、批准、发布、实施和性质方面的信,编制背景、制修订情况和与相关标准的关系,标准解释和管理方面的简要说明。正文部分是标准的核心部分,补充部分:是对标准正文部分内容所做的进一步补充的规定,是对标准实施和理解提供的补充信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第二章 标准的构成,第二节 封面和扉页,工程建设标准出版印刷办法规定:标准的幅面尺寸采用大32开本,及幅面尺寸为850mm1168mm的1/32,1封面由三部分组成:上部在封面上通线。企业标准写为“公司(厂)工程建设企业标准”。右面上方是标准代号的标志符号,如企业标准为Q右面下方为标准的编号。2、中间是标准的中文名称。3、下部在封面下通线。通线的上方是标准的发布日期和实施日期。通线的下方是发布部门。在封面中标准的发布日期和实施日期采用ISO推荐的写法。即:第一组四位数字代表年,第二组两位数字代表月,第三组两位数字代表日。在月和日的数字小于10时,则在数字前加零补齐,如1995年5月1日为19950501。如图3-1所示:,第二章 标准的构成,第二节封面和扉页,Q 蓝天建设集团企业标准 Q/ 1015 2015 钢筋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of construction for reinforcement work 2015-03-01 发布 2015-03-08 实施 蓝天建设集团 发布 图3-1 封面,第二章 标准的构成,第二节 封面和扉页标准的扉页包括:标准的类别、标准的名称、编号主编部门、批准部门、施行日期如图3-2所示,蓝天建设集团企业标准 钢筋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Technical standard of construction for reinforcement work Q/ 10152015 主编部门:蓝天集团总工程师办公室 批准部门:蓝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批准日期:2015年3月1日 施行日期:2014年3月8日 图 3-2 扉页,第二章 标准的构成,第二节 封面和扉页目次中应按顺序列出各章、各节、附录的编号、标题全称和页码,页码采用带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书写,标题与页码间用圆点连接。标准条文的页码应起始与第1章,终止于用词用语说明,目 次总则 1术语 1材料要求 2主要机具设备 2作业条件 2钢筋工程一般要求 3施工操作工艺 7质量标准 成品保护 安全与环保措施 施工注意事项 质量记录 基础钢筋帮扎施工工艺标准 总则 术语材料要求 附录A 图3-3 目次格式,第二章 标准的构成,第二节 前引部分1、标题及文件;2、任务来源、主编部门或单位以及标准的类别、级别和编号;3、施行日期;4、管理部门以及具体解释部门。修订的标准还应写出被代替标准的名称、编号和废止日期。如图3-4所示,关于发布工程建设企业标准钢筋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的通知蓝天标201516号各有关部门: 根据集团二一三年度工程建设企业标准编制计划(蓝天标20138号),本集团总工程师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钢筋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已通过审查,现批准为工程建设企业标准,编号为Q/1105-2015,自2015年3月8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总工程师办公室负责管理,并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蓝天建设集团 2015年3月1日 图3-4 通知格式,第二章 标准的构成,第二节 前引部分,前言是由标准的主编部门来阐述有关内容的说明,是为标准的使用者提供标准制定和实施的有关具体信息,一般由标准的编制组代主编部门起草。前言内容应包括:1制定(修订)标准的依据;2简述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3对修订的标准,应简述主要内容的变更情况了;4经授权负责本标准具体解释部门;5标准编制的主编部门;6参加标准编制的主要起草人员名单。,第二章 标准的构成,第三节 正文部分1、目的、适用范围、共性要求和相关标准。2适用范围时需注意:1)明确适用的对象、范围及其限制条件,并与标准的名称和技术内容相一致。2)当标准的名称覆盖涉及的领域范围较大时,一定要在标准的适用范围中明确界定本标准的实际范围。3)有些标准仅仅适用于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还存在不适用的方面,这时还要明确规定不适用的范围。,总 则1.0.1 为规范FH-R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保证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民用建筑节能保温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1.0.3 FH-RPS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在房屋建筑节能保温工程中的应用,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及浙江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图3-6 总则编排格式,第二章 标准的构成,第三节 正文部分术语和符号术语列入标准中的原则,1、凡是在同级或上级的基础标准中已经有此术语的就不应列出。 2、一些不说自明的术语不列出。 3、列出的术语应是本标准特有的,但当在其他标准中有另外的含义时,则要列出。 4、过去曾用的术语名称不恰当,现在需要重新定义。 5、在本标准中需要简称的术语。 6、并列词组构成的术语,当其含义为各个词的含义相加时,该术语一般不列出,如“机械通风”这样的术语可以不列出;当其含义产生一种完整概念时,该术语应列出,如“房屋建筑”,它的含义并不是房屋与建筑之和。,第二章 标准的构成,第三节 正文部分术语和符号术语选择原则,1、稳定性和普遍性。在没有重要的原因时,已经推行的术语,约定俗成的术语、不要轻易改变。 2、正确性。术语的构词方法符合中文的规则。 3、准确性。术语能将概念的本质特征反映出来。 4、单一性。在一个专业领域内,一个术语只有一个概念,一个概念只用一个术语来表达。 5、系统性。几个并列的术语应该直接有一个较大的概念的术语概括它们。 6、易记性。术语尽可能简短,易读易记。 7、协调性。一个术语与相关的术语应协调统一。 8、术语的缩略语,用中文表达时为简称,用外文表达时为代号,在缩略语中应反映本质的特征。 9、不直接采用外来词,当有约定俗成时可采用。,第二章 标准的构成,第三节 正文部分术语和符号术语定义原则,1、反映本质特征,代表事物或概念的内在特征和外在特征。 2、贴切,在概念体系中识别该概念直接有关的本质特征,这些特征,应根据有关的概念体系来选择。 3、系统,反映概念特征与概念体系之间的系统关系。 4、简明,仅反映概念的本质特征,不应说明由本质特征导出的任何特征。 5、适度,概念的外延既不能过宽也不能过窄。 6、避免循环推理。 7、避免同语反复。 8、否定定义应慎重。,第二章 标准的构成,第三节 正文部分术语和符号术语编排格式,2.1 术 语2.1.1 工程结构 房屋建筑和土木工程的建筑物和构筑及相关组成部分的总称。2.1.2 剪力墙(结构墙)结构 在高层和多层建筑中,剪力墙和框架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一种组合结构。2.1.3 地基 支承由地基传递或直接由上部结构传递的各种作用的土体或岩体。未经加工处理的称为天然地基。图3-7 编排格式,第二章 标准的构成,第三节 正文部分术语和符号1、定义:按照标准的定义为“对同一事物或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也就是说对“事物”或“概念”的表达可以采用自然语言也可以采用人工语言,当采用自然语言时为“术语”当采用人工语言时为“符号”。2、编排示例如图38,2.2 符 号2.2.1 作用及作用效应M弯矩N轴向力V剪力P基础底面压力WK风荷载标准值楼层角位移2.2.2 几何参数A构件截面面积B结构总宽度H总高度d土层深度或厚度;钢筋或烟囱直径2.2.3 其它T结构自振周期N贯入锤击数IiE地震时地基的液化指数图38 编排格式,第二章 标准的构成,第三节 正文部分术语和符号符号的写法,符号应由主体符号或主体符号带上、下标构成,主体符号一般代表物理量;上、下标代表物理量或代表物理量以外的术语、说明语,用以进一步阐明主体符号的涵义。 对于工程结构类的主体符号应按表31所列主体符号用字规则分别采用大写拉丁字母、小写拉丁字母、大写希腊字母和小写希腊字母。代表物理量的上、下标可用小写或大写字母;代表物理量以外的术语,说明语的上、下标采用小写拉丁字母。主体符号应采用斜体字母;上、下标应采用正体字母;作为下标的数字应采用正体;代表序数的拉丁字母符号应采用斜体字母。代号应采用正体。,第二章 标准的构成,第三节 正文部分术语和符号符号的写法,表31 工程结构主体符号用字规则,第二章 标准的构成,第三节 正文部分技术内容确定,标准的制定或修订应遵守的原则 (1)必须贯彻和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密切结合自然条件,合理利用资源,充分考虑使用和维修的要求,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2)对需要进行科学试验或测试验证的项目,应当纳入科研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写出成果报告。凡经过行政主管部门或受委托单位鉴定,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合理的项目,方可纳入标准。 (3)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在纳入标准之前,应当经有关主管部门或受委托的单位鉴定,应有完整的技术文件,经实践检验且行之有效。,第二章 标准的构成,第三节 正文部分技术内容确定,(4)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凡经过认真分析论证验证或测试验证,并符合我国国情的,方可纳入标准。 (5)不得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相抵触。 (6)制定的标准,对条文规定,应做到严谨明确,文句简练,不得模棱两可;内容深度、术语、符号、计量单位等应前后一致,不得矛盾。 (7)标准之间应协调一致。对于现行某专业领域内尚未规定的内容,可做必要的补充;一般不得重复现行标准中已有的规定,更不得修改其标准的内容,如确有根据需要调整其内容时,应履行一定的审批程序。,第二章 标准的构成,第三节 正文部分技术内容确定,具体要求 (1)标准中的技术内容应符合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对技术上可行的,但国家政策不允许的内容,不得纳入标准。 (2)标准条文的内容,必须是在标准中给定的适用范围内达到的统一技术要求;对仅适用于局部范围内的技术要求事项,不宜纳入标准。 (3)标准条文应规定技术内容要求,对所涉及的行政管理职权分工不得规定。 (4)标准条文中,应规定最终成果需要遵守的原则和达到的技术要求。 (5)标准条文中,应遵守“成熟一条写一条”的原则。,第二章 标准的构成,第三节 正文部分技术内容确定,具体要求 (6)标准条文中,定性要求应准确,定量要求应有充分的根据,便于执行。 (7)当标准条文内容涉及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时,应明确规定具体的技术指标或定性要求。 (8)标准的条文内容应与现行有关标准相一致,不得矛盾、重复。 (9)标准的条文内容应组成完整的语句,不得采用简化的条文。 (10)标准条文宜作正面规定,规定在正常情况下遵守原则和达到的技术指标;当某些技术内容必须从反面强调时,应采用反面用词。,第二章 标准的构成,第三节 正文部分技术内容确定,具体要求 (11)标准条文应采用文字表达,当用文字难以表达清楚时,可辅以图示。 (12)标准条文的规定应层次清楚、严谨明确、简练易懂;不得模棱两可,有多种解释。 (13)标准条文应根据技术要求的严格程度,准确用词用语。术语、符号和计量单位应前后一致。 (14)标准条文中的公式应只给出最后一个表达式,不得给出推导过程。在公式符号的解释中,仅可包括简单的参数取值规定,不得作其它技术规定。,第二章 标准的构成,第四节 标准补充部分附录,在ISO/IEC导则和GB/T 1.12009的规定中,补充部分的内容限定于为理解或使用标准提供补充信息。在工程建设标准规范中由于有条文说明,对理解标准或使用标准提供补充信息的内容就不作为标准的补充部分,而应列入条文说明中。在工程建设标准中一般不推荐采用建议性的附录。 工程建设标准的补充部分包括附录、用词和用语说明两项内容。附录是指将标准的技术内容做进一步补充说明和细化,属于标准正文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效力。,第二章 标准的构成,第四节 标准补充部分附录,附录其编写深度和技术要求应与正文的要求相一致。这里要防止的倾向是:标准的技术内容成熟的,列入标准的正文;技术内容相对欠成熟则列入标准的附录;技术内容相对成熟性没有把握列入条文说明。 在编写标准时,为了使标准条文的叙述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做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重点突出,可用附录的形式进一步确切地表达标准的某一主题。下列内容不得列入标准的附录:1、其它标准的内容和附录;2、标准目录和索引;3、计算例题和程序;4、产品目录和说明书;5、参考资料的索引。,第二章 标准的构成,第四节 标准补充部分严格程度用词,标准用词说明应单独列出,编排在正文之后,有附录时应排在附录之后。典型用词及其说明按如下模式编写:本标准(规范、规程)用词说明 1 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第三章 标准层次的划分及编号,第一节 层次划分章,章是标准正文层次中的分类单元,是标准的第一层次。因此章应有标题。章的标题应直接写在章的编号后面,中间空一字间隔并单独占一行居中写,与其后所叙述的节或条文分开。 在标准正文中,章的编号是从1开始按顺序编写。例如:“总则”为第1章,“术语、符号”为第2章等。每一章应另起一页书写。,第三章 标准层次的划分及编号,第一节 层次划分节,节是标准正文层次中的分组单元,是标准的第二层次。节也应有标题。节的标题应直接写在节的编号后面,中间空一字间隔并单独占一行居中书写,与其后所述的条文分开。 在一个章里,节的编号从1开始顺序编写。例如:第三章第二节编号为第3.2节。 如果标准条文层次较少时,可以不划分节,直接由章到条。,第三章 标准层次的划分及编号,第一节 层次划分条,条是标准基本单元。条表达一个具体的内容,当其内容较多时,可细分为款,款亦可再分成项。条不能有标题,标准技术内容是通过条开始规定的。 条的编号从左起顶格书写;其内容在编号后空一字书写,换行时应顶格书写。若条中分段叙述时,每段第一行均应左起空两字书写。对于一些技术内容需要并列分行表述时,可采用“”符号表达。 结构上的作用可分为下列三类: 永久作用; 可变作用; 偶然作用。 这里需要指明的是分行排列仅为一种表达方式,并无层次之分,各行不能被单独引用。它既可用在条中,也可用在款或项中。 条的编号在节内连续,并按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当无节时,用0代替节号的位置。,第三章 标准层次的划分及编号,第一节 层次划分 款,款是条的细分层次,款与条一样不能有标题,但是在条中应有条与款的连接用语,如“应符合下列规定”或“应遵守下列原则”或“应按下列规定取值”或“应符合下列要求”或“应按下列公式确定”等等。在连接用语中采用的严格程度用词与款中的严格程度用词应保持协调,如条中用“应”在款中则可以用“应”和“宜”(“可”),条中用“宜”(“可”)则在款中只能用“宜”(“可”)。 在款中同样可以采用上述条中的并列分行表达形式。 款的编号从左起空二字书写;其内容应在编号后空一字书写,换行时应顶格书写。 款的编号应采用1、2、3的形式。,第三章 标准层次的划分及编号,第一节 层次划分 项,项是款的细分层次,项不能有标题,在款与项之间可以不采用连接用语。项的内容可以是一个规定,也可以不是一个规定,它是为款的规定服务的。项的内容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规定而被标准中其它条文引用。项是标准层次中最后一个层次,因此在标准中与其相当的内容的层次划分到项这一层时,应保持一致。 在项中不能采用并列分段表达形式。 项的编号应左起空三字书写,其内容应在编号后接着写,换行时应与上行首字对齐。 项的编号应采用1)、2)、3)的形式。,第三章 标准层次的划分及编号,第二节 层次编号编号采用国际标准的编号体系,但有二处不一样1、取消了款的4位码的编号而根据国际标准改为用1、2、3、系列2、项的编号改为:1)、2)、3)系列。,章 节 条 款 项 1.0.11 1.0.22 1.0.33 1.0.4 4 6.4.1 6.4.25 6.1 6.4.31 6.2 6.4.4 2 1) 6.3 6.4.5 3 2)6 6.4 6.4.6 4 3) 6.5 6.4.7 5 4) 6.6 6.4.8 6 5) 6.7 6.4.9 77 6.4.108 6.4.11 A B.0.1B B. 0.2 B.0.3C E.2.1D E.2.2 E.1 E.2.3 1 1)E E.2 E.2.4 22) E.3 E.2.5 3 3),第三章 标准层次的划分及编号,第三节 附 录,附录与标准的正文具有同等的效力附录在层次划分和编排格式上与正文一样。标准条文的附录应与正文挂钩,并应按其内容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编排。附录必须设标题,标题在附录号后空一字书写并居中;每个附录应另起一页书写。 编号应写在“附录”两字后面。编号应采用大写正体拉丁字母,从“A”起连续编号,不得采用I、O、X作为附录的编号。如果只有一个附录时,也应编号(附录A)。 附录中的条文、图、表和公式的编号方法与排列格式与正文相同,但必须在每个条文、图、表、公式的编号前加附录编号。如果一个附录中只有一个图或表,其编号可以省略节和条顺序号,如图B、表C等等。 标准中的用词和用语说明作为标准的最后一个附录。,第四章 引用标准概述,第一节 概述,指在标准中引用一个或多个标准以代替详细的规定。由于标准在编制中的内容有相互交叉,根据标准之间不得重复和矛盾的原则,就必然要有引用标准。 标准的引用分为外部引用和内部引用。 标准的内部引用是由于标准在层次结构安排上,同一内容在一本标准中需要在不同的地方出现,或者要与附录、公式、图、表相连接,这种引用主要把引用内容的语言准确表达出来。 标准的外部引用,所引用相关标准的情况比较复杂,主要原因在于相关标准千变万化。为此在每一项标准总则中都规定了与相关标准之间的关系。,第四章 引用标准概述,第一节 引用应遵守原则,准确性:标准引用应准确、完整,内容确切、具体,不能模棱两可。 协调性:标准和被引用标准有各自不同的适用范围、标准化对象和技术条件,必须对被引用标准的技术内容认真研究和核对,并考虑被引用标准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否则将给实施标准带来困难。 不准引用文献:文献和行政文件的内容不准直接引用,如果需要,可以直接将其内容作为本标准的规定内容。 国际标准或国外标准:凡受自然地理气候影响的规定,不宜简单引用国际标准或国外标准;但应积极借鉴其标准制定的重要原则,并应结合我国的具体条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规定。,第四章 引用标准概述,第二节 各级标准引用,1、标准分为 “四级两类”。对于不同级别的标准原则上是下级标准可以引用上级标准。对于不同类别的标准,如果推荐性标准引用了强制性标准的内容,则其内容仍为强制性;如果强制性标准引用推荐性标准的内容,则按照强制性标准的适用范围进行执行时,该内容为强制性。 2、企业标准可以引用国家标、行业、地方和本企业的标准,上级标准有规定的,可根据本企业自身情况制定更具体的标准,只能提高而不能降低其要求。,第四章 引用标准概述,第三节 相关标准引用,引用相关标准是指标准的外部引用。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单元:标准内容的确定方法 第22部分:引用标准的规定(GB/T 1.221993)对标准的引用规定了六种方式:1、注日期引用标准;2、注日期引用标准条文;3、不注日期引用标准;4普遍性引用标准;5、唯一性引用标准;6、指示性引用标准。 这六种方式的引用,主要是根据标准的名称、标准的编号(包括代号、顺序号和年代号)的不同而确定引用标准的深度,各有选择。在工程建设标准中,有三种引用方式,1、注日期引用标准;2、不注日期引用标准;3、指示性引用标准。,第四章 引用标准概述,第三节 引用相关标准总则中的引用标准注日期引用标准,总则规定的内容约束着标准其它条文,引用标准的规定需列入总则。1、本标准条文中的引用标准及有关条文的规定要符合引用标准的原则;2、本标准与其它标准的关系,是标准之间相互协调互为补充,而不是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3、对于各级标准的引用应遵守有关的规定。 对标准条文中引用的标准,如修改后不再标准中使用,这时所引用的标准表达上不仅要注明标准名称,而且还要注明其编号,编号包括标准代号、顺序号和年代号,年代号就有日期的要求。这种引用方式在企业标准中用得较多。,第四章 引用标准概述,第三节 引用相关标准不注日期引用标准指示性引用标准,标准条文中引用的标准在修改后,仍能够适用,并不需要对本标准进行修改时,本标准的引用标准可用不注日期的方式表明:无论被引用标准是否全面修订还是局部修订,均是指最新有效的版本。 指示性在标准规范的编写中不宜多用,因为这种方式不具体指明标准规范的名称,信息不全;除非不引起混淆时(如在条文说明中列出相对全面的标准具体信息),方可采用。 标准条文中提出某些内容需要符合相关方面的标准的规定,而相关方面的标准又不宜具体指明时,就应采用指示性引用这种方式。这里讲的不宜具体指明主要是被引用的相关方面的标准情况复杂。,第四章 引用标准概述,第三节 引用相关标准指示性引用标准,下列情况可采用指示性引用 1、该方面的标准正在制定之中,标准的名称和编号难以确定;2、该方面的标准涉及一个方面的标准,如在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钢筋的产品标准很多,不可能全都列出;3、国家标准引用行业标准,行业标准又各有不同,不能具体指明某个具体的行业标准等。 这种引用由于没有具体的标准名称和编号,为了方便使用应将其有关信息在条文说明中列出。 在表达上应列出被引用标准的主题,并采用“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等典型用语。如: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规定:“当地基处于侵蚀性环境或受温度影响时,尚应符合专门规范的规定,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第四章 引用标准概述,第四节 引用本 标准条文,引用本标准采取后面的条文引用前面条文的方式。 1、章、节、条的引用,可采用“应(或宜)符合本标准第章、本标准第2.3节、本标准第条的规定”。 如“特殊土的地基变形验算应符合本标准第3章的规定。” 2、表的引用,应在条文中列出表的标题和表的编号。如,“当多层砖房的高度超过表2.0.1的高度限值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加强。” 3、由于图不能代替文字做规定,在标准中图一般不作为内容进行引用。但为了方便条文的表达,在标准中出现图时应与相应的条文挂钩,图的引用只需在条文内容中标注“图”的格式。如,“构造柱宜设置在有横墙的横向轴线上内墙交接处(图)。”,第四章 引用标准概述,第四节 引用本 标准条文,4、在本条中引用公式时,应采用“应按下式进行计算确定”(仅有一个公式)或“应按下列式进行计算确定”(有多个公式;当所引用的公式不在本条时,可采用条引用方式,也可采用“应按式()进行计算确定”的引用方式。 5、在引用本标准的条文中,应采用典型用语。典型用语规则由四部分组成:1、主题(需要规定的对象);2、严格程度用词(对图用连接词);2、条号(或章、节、表、图、公式号);4、要求(规定、原则、条件等等)。 6、引用到款或项容易造成断章取义的错误,应避免引用款和项。,第五章 编写细则,第一节 典型用语,1、 标准条文中,“条”、“款”之间承上启下的连接用语,应采用“符合下列规定”或“符合下列要求”等典型用语。 2、 在本标准条文中引用其他条文时,应采用“符合本标准(规范、规程)第*.*.*条的规定”或“按本标准(规范、规程)第*.*.*条的规定采用”等典型用语。 3、 在本标准条文中引用其他表、公式时,应分别采用“按本标准(规范、规程)表*.*.*的规定取值”和“按本标准(规范、规程)公式(*.*.*)计算”等典型用语。 4、在叙述性文字段中描述偏差范围时,应采用“允许偏差为”的典型用语,不应写成大于(或小于)、超过等。,第五章 编写细则,第二节 表的名称和编号,1、表的名称与条文中涉及内容相一致。表的编号以条文的编号为基础,无论涉及表的内容是在条中,还是在款、项中,表的编号均在条的编号前加“表”字,如一个条文中有多个表时,可在条号后加表顺序号。如:第3.2.5条有两个表时,表的编号分别为“表3.2.51”、“表3.2.52”。 2、表的编号后应空一字间隔书写表的名称。表的编号和表的名称应写在表的上方居中位置。 3、如果表中的内容较多而需要转下页面接排时,应在续排的表上方左侧位置处重复表的编号,例如:表6.3.2需续排时,在下页面写作“续表6.3.2”,续表均重复列出表栏标题。,第五章 编写细则,第二节 表的排列,表应排在有关条文的附近,并和条文相呼应,当需要跨两页排列时,应将上页表的底部用细实线闭合,不能因版面所限仅列表的表栏标题。对于细长表可按下列方法处理: 1有些细长表,如果横栏的栏目较多,而竖栏较少,可采用分段上下叠排的方法,即在横栏的适当位置断开,分成两段式或三段式,各段中间用两条细实线接排在一页内(P29表76)。 2如果竖栏较多、横栏较少,可直接采用转栏的方法,即在竖栏的适当位置断开,两栏左右排列,中间用两条细实线隔开(P29表77) 。,第五章 编写细则,第二节 表中内容表达规则,1表栏标题可根据项目内容的重要程度或逻辑顺序进行排列,重要的应列在首行或首列,结论性的应排在后面。 表栏的设计要简洁、清晰、明了、规整。表中各项目之间的关系应表达明。表栏内容复杂时的表名称一般不作为表栏标题(P29表78)。 2符号:表中各栏的标题应优先采用文字,当含义不致混淆,且已经在前面的条文中出现时,可以采用字母符号。 3、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相同时应将计量单位写在表名的右方或正下方;计量单位不同时应将计量单位分别写在各栏标题或各栏数值的右方或正下方。当表名和表栏标题中有符号时,计量单位宜加圆括号。 4、表中若有“大于、小于、大于和等于、最大、最小”等内容,应采用符号:、max、min表示,也可以将表中的大小限值,在表的标题中表达(P30表79) 。,第五章 编写细则,第二节 表中内容表达规则,5、数值。表中同一竖行的数值,小数点应上下对齐,各列数值应保持相同的有效位数;当数值为零时,用“0”填写。表中无内容的空格可以采用“”表示。表中数值的分段范围应科学合理,并应采用数学符号表示,各相邻段的数值衔接应恰当(P30表710) 。 表中相邻参数或文字的内容相同时,不得采用“同上”、“同下”、“同左”、“同右”等字样,也不能采用“”或“”填写,一般应以通栏表示(P30表711)。,第五章 编写细则,第三节 图的名称和编号,图均应有图名,图名的末尾不应加“图”字。如:图名为“板中抗冲切钢筋布置”,不应写成“板中抗冲切钢筋布置图”;。 条文中的图应按条号前加“图”字编号。若一个条文中有多个图时,可在条文号后加图的顺序号,如第3.2.5条的两个图,其图号应分别为“图3.2.51”、“图3.2.52”。 对几个分图组成一个图号的图,在每个分图左下方采用(a)、(b)、(c)顺序编号,并书写分图名。,第五章 编写细则,第三节图的排列图的表达规则,图排在有关条文之后,并与条文的内容相呼应。图中不宜写文字,仅标以图注号1、2、3。图注应在图的下方排列,图的编号及图名应在图注的上方。 图中线条的画法和字体应符合工程建设的制图标准规定。图中的符号应符合有关符号的表达规则。带计量单位的数值应标明计量单位的符号。 标准中仅标注所要规定的尺寸和符号,对于一些非要求的尺寸、符号一般不要标注。图注一般对图注号和图中符号进行注释,图注号在一个图内要连续。,第五章 编写细则,第三节 公式的编号排列,1、条文中的公式应按条编号,并加园括号,置于公式右侧顶格。当同一条文中有多个公式时,应连续编号。 2、公式应另起一行居中书写,公式的下方为式中注释。式中注释应标明符号的计量单位。公式中的符号在标准中大量使用时,应在标准的术语、符号章中统一列出,以后在第一次出现时加以注释。 3、 “式中”的 注释不得出现公式,相关的公式较多时可将所有公式统一列出,一并注释。当“式中”某项符号注释的内容较多时,可另作为一条独立规定。“式中”二字应左起顶格,空一字后接写需注释的符号。 4、符号与注释之间应加以破折号,破折号占两字。每条注释均应另起一行书写。若注释内容较多需要回行时,文字应在破折号后对齐,各破折号也应对齐。,第五章 编写细则,第三节公式的表达规则,1公式中的符号和计量单位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2符号之间(符号排在一起代表各个符号的乘积)或数字与符号之间不得留出间隔。在数学符号两边各留出小间隔。 3如果公式的内容很多,需要断开移行,断开处应在下列位置: 在、等处,这时、仅加在下行的开头; 在、符号处,这时这些符号同时加在前一行的末尾和下一行的开头。例如:SS1(t0)S2(t0)S3(t0)maxSn(t)t0,T 4在标准中以公式的形式给出结论时,应通过量纲分析来检查公式各变量和系数的单位,以免发生错误。,第五章 编写细则,第五节 数 值,1.倍数:“倍”的表达方式有两种,即“甲是乙的倍”和“甲比乙大倍” 如“4比2大一倍”,又可表达为“4是2的两倍”。 “倍”只能用于增加。在表达一个量大于另一个量时,可选用倍数、分数、小数或百分数。但“增加300”不如说“增加3倍”,“增加0.01倍”不如说“增加1”。 如果“增加”加上一个趋向动词“到”,与“增加”不同。如原来是5m,增加后的量是500m,只能说“增加到原来高度的100倍“,不能说“比原来高度增加100倍”(但可以说“比原来高度增加99倍”)。 2.小数:应写出小数点定位”0”,任何场合”0.33”都不能写成“.33”。为了确切反映数值的有效位数,标准中的数值宜避免采用分数,而采用小数表示数。如果标准中出现用分数形式表达的数值时,分数线一般采用“/”表示。如“0.02/100”,不能写作“0.02 100 ”,可以写作“0.02”。,第五章 编写细则,第五节 数 值,3.“两”与“二”: “两”与“二”既有共同的用法,也有不同的用法。在与单位量词连用时,可以通用。如“两里地”,“二里地”。量词前有两位数,只能用“二”。“二十二岁”,不能说“两十二岁”。量词前有三位以上的位数,首位“两”与“二”可以通用,“两亿”、“二亿”。在表示序数时,只能用“二”,不能用“两”。如第二设计院,简称“二院”,不能称“两院”。 4. 数值相乘:乘号应使用“”,而不能用“ ”代替。例如: 24012060 不能写24012060 5. 数值:应采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并应采用正体。当数值后面带有计量单位或符号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不能采用中文数字。例如:“0.2”不能写成“零点二”。对10以内的数字,有的可采用中文数字书写。如“三力作用于一点”。,第五章 编写细则,第五节 数 值,6.有效位数:量的精度通过数值的有效位数来表达,一个数值的有效位数是从左边非零算起.如:175 、1.75 、0.175 、 0.0175的有效位数都是3位 。有效位数的尾数为“0”不得省略,如1.5和1.50在量值上二者是一样的,但在工程上二者的精度是不一样的,后者比前者多一位有效位数。 7.“四舍五入”:对于5只入不舍在大量的数字统计中容易造成较大偏差,因此,对于数值的确定要按照国家标准数值修约规则(GBT8170-2008)的规定进行。 8. “0”没有正负之分,因此无论是正偏差还是负偏差,零的前面均不能加正负号。,第五章 编写细则,第五节 数 值,9.尺寸及偏差:描述绝对值相等的正负偏差范围时,应采用“允许偏差为” ,不应写成大于(或小于)、超过等。如允许偏差为2,不应写成允许偏差不超过2。 带有相同单位尺寸的数值相乘时,每个数值后面都应标注单位的符号。如:外形长度单位相乘可写成“24012060”或“lbh():24012060”,但不能写成“24012060mm”。对于偏差范围的表述,有下列的情况: 温度值的偏差范围:202,不应写成202 角度值的偏差范围:183630,不应写成183630; 405 不应写成405; 线性值的偏差范围:0.650.05,不应写成0.65.05; 百分数的偏差范围:502 1或(502 1)不能写成502 1。,第五章 编写细则,第五节 数 值,1.带量纲的数值。带量纲的数值,仅在数值后面标注计量单位。 1015N,不应写成10N15N。 2.百分数。以百分数规定数值的参数范围时,均应在参数后面书写“”。1012%,不应写成1012。 3.线性值。在线性值的参数范围内,仅在其后面书写单位符号,且范围两断的数值应完整。11045104mm,不应写成1104 mm5104mm,也不应写成15104mm。 4.温度值。温度值与线性值的书写格式一致。 5.角度值。在角度值参数范围的两端的数值均应有单位符号,同时还应对有效位

    注意事项

    本文(企业标准编制指南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