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docx

    • 资源ID:1616583       资源大小:200.23KB        全文页数:8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docx

    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目 录1 综合说明- 1 -1.1 项目背景- 1 -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1 -1.3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 3 -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3 -1.5 施工组织设计- 4 -1.6 水土保持监测- 4 -1.7 技术支持- 5 -1.8 项目组织管理- 5 -1.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5 -1.10 效益分析- 6 -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7 -2.1项目背景- 7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7 -3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9 -3.1项目区选择理由- 9 -3.2项目区概况- 9 -4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 17 -4.1建设目标- 17 -4.2建设任务及规模- 17 -5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18 -5.1布局原则- 18 -5.2工程措施- 18 -5.3水土保持林设计- 26 -5.4封禁治理设计- 33 -6 施工组织设计- 37 -6.1 施工条件- 37 -6.2 施工组织- 37 -6.3 施工进度安排- 38 -7 水土保持监理、监测与监督- 39 -7.1 项目监理- 39 -7.2 水土流失监测- 39 -7.3 水土保持监督- 40 -8 技术支持- 41 -8.1 技术支持方案- 41 -8.2 技术培训- 41 -8.3 技术推广- 42 -9 项目组织管理- 43 -9.1 组织管理机构- 43 -9.2 组织管理措施- 43 -9.3 技术保障措施- 44 -9.4 监督保证措施- 44 -10 投资概算- 46 -10.1 工程概况- 46 -10.2 编制依据- 46 -10.3 基础单价- 46 -10.4 建筑工程单价编制- 47 -10.5 独立费用- 47 -10.6 编制成果- 48 -10.7 资金筹措- 62 -11 效益分析- 63 -11.1经济效益- 63 -11.2生态效益- 65 -11.3 社会效益- 67 -12 结论- 68 -13 附图、附表- 69 - 1 综合说明1.1 项目背景根据2014年5月21日省水利厅、财政厅文件关于下达2014年省级水土保持财政专项资金计划的通知(陕水规计发2014110号)文件要求,通过对后河小流域进行的野外调查、勘测,调查了项目区及周边地形地貌、植被情况,水土流失类型、分布和侵蚀强度,调查适宜当地生长的树种、种植模式及治理经验等,收集了相应的资料,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开展了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于2014年8月20日编制完成了*县*镇后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项目区选择在县内流失较为严重的*镇的后河小流域,近年来,随着项目区内公路建设、人为砍伐等影响,使项目区本就脆弱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水土流失的危害日趋严重,干旱、洪涝灾害严重影响区域的农业生产,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后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1.2.1项目区选择理由(1)水土流失严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丰富,但水土流失致使土壤贫瘠,环境恶劣,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高。为早日改变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需要集中物力、财力、人力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基础条件较好,提升水保措施效益有一定的典型示范作用。该区域土地及光热资源丰富,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措施的实施,使该区域环境得到进一步开发,土地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提升水保效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3)政府支持、群众积极。地方政府和群众对改变环境面貌的希望迫切,每年以议案的形式提出开展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群众对造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要求迫切,因此该项目区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群众的积极性高。1.2.2项目区概况后河小流域地处*县南部*镇*社区,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9°5408109°5207,北纬35°285235°2704之间。项目区属黄土残塬沟壑区,支沟密布深切,沟道狭窄,土壤主要由褐土、黄土性土和红土组成,植被覆盖率为41.29%。属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平均气温为8.6,多年平均降水量536mm,植被主要包括森林植被和天然草场植被,总体而言草灌荒坡较多,乔木林多为人工栽植。水土流失面积3.55km²,占总面积的71.72%。截至2013年底,已治理面积1.7km²,水土流失治理程度47.89%。流域涉及*镇*社区相里1个行政村,共54户168口人,小流域总面积为4.95km²,人口密度34人/ km²,人均基本农田1.5亩,农业人均耕地2亩,人均经果林4.89亩。2013年粮食总产量为16.8万kg,农村各业总产值55.90万元,人均纯收入1996.43元。1.3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根据流域治理现状,结合流域地形和水资源情况,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期末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5km2,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5km2,新增综合治理程度35.21%,累计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3.10%。林草覆盖率由41.29%增加到55.07%以上,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期末人均基本农田达到2亩,人均粮食达到2155,使小流域农业人均年纯收入增加至4275.36元。本次方案建设规模:新增治理面积1.25km²(包括生态修复),其中:新修水平梯田3.30hm2,乔木林(侧柏、刺槐)41.80hm2,灌木林(柠条)26.40hm2,封禁面积53.50hm2。期末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提高到83.10%,年减少输渭泥沙0.44万t。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根据后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区地貌类型、水土流失特点确定其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为:基本农田建设、水土保持林工程和封禁治理。(1)水平梯田工程项目区现有耕地少,而且基本为坡耕地和低标准梯田,因此,结合实地调查地形和农民意愿,规划新增1处稳产高产粮食水平梯田,面积为3.3hm2。(2)水土保持林草工程为了提高林草覆盖率,保持水土,以乔木、灌木林配置为主,达到最好的防护效果,又照顾到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依据小流域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和图斑立地条件分析,确定建设乔木林(侧柏、刺槐)41.8hm2,灌木林(山桃/山杏)26.40hm2。(3)封禁治理对林草损坏严重的疏幼林采取补植补种措施,具体布设同乔木林设计。设1个封禁治理区,治理面积53.50hm2,补植2.23万株,设围栏长500m,封禁牌1个,落实管护人员1人。1.5 施工组织设计后河小流域内水源条件较好,目前已通村级公路,交通条件较为便利。该流域属北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8.6,措施一般安排在秋季进行施工。苗木、砂子、水泥、石子可在附近县区就近购买。流域内现有劳力97个,平均每年每个劳力可投劳1300个工时,年可投劳12.61万工时,能够满足工程建设所需的10.58万工时的要求。后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计划总工期为3个月。计划于2015年3月上旬开工,2015年5月底完工。1.6 水土保持监测后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监理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依据合同和国家有关法规、技术规范、规程和质量标准,对建设工程进行监理,项目监测时段为项目施工准备期开始至项目验收,监测范围为项目实施的全部区域,监测内容包括:水土保持效益监测,重大水土流失事件调查。在可研规定的监测时段内,每年汛前、汛后及每次大雨后各监测一次。1.7 技术支持根据水土保持工作的要求,对水土保持措施在实施时加强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对于重要技术问题组织有关专家现场提出方案,重点予以解决。*县水保队、水保监督站现有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加之多年的实践经历,造就了一批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业务素质较高的技术队伍,完全能够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1.8 项目组织管理项目建设管理积极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施工管理合同制,项目资金必须设立专帐,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项目实施过程中,*县水务局组织水土保持工作队挑选业务骨干,有施工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服务,对工程重要环节、技术难点进行指导,为该项目高质量的完成奠定技术基础。该项目监理机构应具有水土保持工程监理资质或聘请注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理工程师从事水保监理工作。1.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后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总投资包括工程费用、林草措施费、封育治理措施费、费用四部分组成。概算总投资为50万元,其中工程措施费7.89万元,林草措施费27.60万元,封禁措施9.62万元,独立费用3.43万元,基本预备费1.46万元。项目资金来源为省级投资和地方配套,项目建设概算总投资为50万元,其中省级投资40万元,地方配套10万元。1.10 效益分析经过综合治理,新增治理面积125hm²,各项水土保持治理措施面积累计达295hm²,治理程度达到83.10%,期末年新增保水1.34万m3、新增保土0.44万t,地表径流就地拦蓄入渗,改善了地表径流状况,增加了土壤含水量,同时增加了流域常流水流量,提高了地表径流的利用率。项目区林草覆盖率达到55.07%,极大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合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农村经济结构将稳步均衡发展,使粮食生产形成集约经营,使大量剩余劳动力投入土地资源开发,发展绿色企业。项目的实施,也将促进科技、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使项目区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从而推动项目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均收入由目前1996.43元提高到4275.36元。30年累计产出效益162.05万元。2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背景*县*镇后河小流域地处陕北黄土残塬沟壑区,该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十分迫切。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更为综合、更大范围地解决流域内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近几年来,县内开展了以水土流失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方式,以突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为重点,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根据2014年5月21日省水利厅、财政厅文件关于下达2014年省级水土保持财政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的通知(陕水规计发2014110号),通过对后河小流域进行的野外调查、勘测,调查了项目区及周边地形地貌、植被、水土流失类型、分布、侵蚀强度、面积,适宜当地生长的树种、草种及其种植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经验等,收集了相应的资料,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开展了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于2014年8月编制完成了*县*镇后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2.2项目建设必要性近年来,随着项目区内公路建设、人为砍伐等影响,使项目区本就脆弱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遭到了更加严重地破坏,虽然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来看,仍存在着投入不足、进度缓慢和治理标准偏低的问题。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布局不合理,流域内水土流失仍很严重。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后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是十分必要的。3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3.1项目区选择理由(1)水土流失严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丰富,但水土流失致使土壤贫瘠,环境恶劣,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高。为早日改变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必须集中物力、财力、人力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基础条件较好,提升水保措施效益有一定的典型示范作用。该区域土地及光热资源丰富。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措施的实施,使该区域环境得到进一步开发,土地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提升水保效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3)政府支持、群众积极。地方政府和群众对改变环境面貌的希望迫切,每年以议案的形式提出开展土地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群众对造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要求迫切,因此该项目区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群众的积极性高。3.2项目区概况3.2.1自然条件3.2.1.1地形地貌后河项目区地处*县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9°5408109°5207,北纬35°285235°2704之间(详见项目区地理位置图)。属黄土残塬沟壑区,支沟密布深切,沟道狭窄,土壤主要由褐土、黄土性土和红土组成,植被覆盖率为30.97%。该项目区地质基础为额尔多斯地台,在中生代基岩和新生代红土层所构成的古代地形上覆盖了深厚的风成黄土,在第三纪古地形基础上形成沟壑、梁峁、残塬地形,剥蚀强烈,河谷深切,地面破碎,沟道狭窄,断面多呈“U”字形,沟坡陡峻,易发生滑坡、崩塌,有严重的水土流失潜在危险。其地形特点是:(1)以石质山地为主,海拨为1400米以上的山梁,几乎不见黄土,基岩风化壳厚达1至3米,缓梁低丘显示出古老剥夷面残迹。(2)河流呈放射状注入洛河,河流下切强烈,形成许多基岩峡谷。(3)黄土成薄层状、片状分布于1400米以下的山坡,连片的厚层黄土在1300米以下的缓梁、高阶地上,保存较好,是主要的草坡地。项目区内山梁起伏沟壑纵横,平均沟壑密度为2.91km/km2。3.2.1.2气象水文项目区属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春季气温变化剧烈且多大风,降水过程少且降水总量变化不定,易出现冬春连旱形势,因而干冷、多风、干旱是冬春季节显著的气候特征。平均气温为8.6,多年平均降水量536mm,无霜期在160182天之间。保证率为80%时,有效积温0的积温,平均为3834.1,有效积温10的积温,平均为3329.8。年最长日照时数为2684.4小时,最短年日照时数为1977.7小时,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69.8小时。6月份日照时间最长,占全年的10.5%。表3-1 项目区气象特征表观测站名气温年平均降雨量79月 降雨量 ()暴雨(次)10积温 ()无霜期 (d)年均日 照时数 (h)太阳总 辐射量 (J/c年最高年最低多年平均最大量年份最小量年份多年平均*气象站36.7-238.6832.11983366.11995536324.31.883329.8160-1822369.8118.47项目区冬季是全年降水最少季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8mm左右,仅占全年平均总降水量的3以下。年最大降水量832.12mm(1983年),最小降水量366.1mm(1995年),汛期降水量324.3mm。夏季68月降水占年降水量的53.8%;秋季降水占年降水量的27.2%;春季降水占16.5%;降水年际变化比较大。自然灾害主要有:冻害、干旱、冰雹、连阴雨、暴雨等。项目区内暴雨频繁,且强度大。据县气象资料推算,暴雨平均每年1.88次,发生暴雨年份占83.3%,十年八遇还多。经计算多年平均径流量31.2万m3。3.2.1.3土壤植被该项目区内土壤大部分为褐土、黄土性土壤。按规律表现有明显的微地域性和地带性分布:以褐土为主的林区土壤;以原黄墡土、黑垆土为主的黄土残塬土壤;以淤土、黄墡土为主的川道土壤。植被主要包括森林植被和天然草场植被。森林植被大部分分布于阴坡及沟道两岸潮湿地带,其特征是靠近分水岭一带林相较密,乔、灌分布具有地域性和分离型,距分水岭相对较远处林相稀疏,乔灌混生。总体而言草灌荒坡较多,乔木林多为人工栽植。流域内现有林地面积204.40公顷,占总面积的41.29%,其中疏幼林占总面积的10.81%。由于超量采伐,林木的蓄积量在急剧下降。草场植被分布于荒山荒坡的阳面,多为天然次生草场,质量差,保水保土和载畜能力都比较低下。构成林分的优质树种主要有:栎类、油松、山杨、侧柏等多种乔木;灌木主要有:柠条、连翘、狼牙刺、荆条、虎榛子、胡枝子、马茹子、酸枣等群系;草本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有:紫花苜蓿、蒿类、马蹄针、羊胡子草、白草、野棉花、水芹等。3.2.2社会经济现状后河流域涉及*镇*社区相里1个行政村,共54户168口人,小流域总面积为4.95km²,人口密度34人/ km²,人均基本农田1.5亩,农业人均耕地2亩。2013年粮食总产量为16.80万kg,农村各业总产值55.90万元,人均纯收入1996.43元。项目区是一个农业经济区,粮食作物以玉米、土豆及豆类作物为主,经济林果主要以核桃、苹果为主。该区域自然条件优越,副业以采集山货等构成了项目区农村经济的主要内容。3.2.3土地利用3.2.3.1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总土地面积为4.95 km²,人口密度34人/km²,人均土地2.95hm²,现有耕地20.40hm²,占总面积的4.53%,人均耕地2亩,主要种植玉米、土豆及豆类等作物;林地面积204.40hm²,其中经果林54.78hm²、乔木林57.20hm²、灌木林38.92hm²、疏林地53.50hm²,林地占总面积的41.29%;荒草地234hm²,占总面积的47.27%;水域面积14.6hm²,占总面积的2.95%;村庄及道路10.92hm²,占总面积的2.20%;其他用地8.7hm²,占总面积的1.76%。项目区总土地面积4.95km²,其中:<5°的面积35.04hm2,5°-15°的面积86.43hm2,15°-25°的面积127.76hm2,25°-35°的面积25.98hm2,35°的面积62.02hm2,详见表3-2。表3-2 后河小流域土地坡度组成表项目区总面积(hm²)坡 度 组 成 结 构<5°5°15°15°25°25°35°35°面积 (hm²)所占比例(%)面积 (hm²)所占比例(%)面积 (hm²)所占比例(%)面积 (hm²)所占比例(%)面积 (hm²)所占比例(%)后河小流域495 35.047.08 86.43 17.46 127.76 25.81 25.985.25 62.02 12.53 后河小流域共有耕地22.40hm2,其中<5°的10.30hm2,5°-15°的面积11.87hm2,15°-25°的面积0.22hm2。详见表3-3。表3-3 项目区耕地坡度组成见下表:项目区总面积(hm²)坡 度 组 成 结 构<5°5°15°15°25°25°35°面积 (hm²)占例(%)面积 (hm²)占例(%)面积 (hm²)占例(%)面积 (hm²)占例(%)后河小流域22.40 19.10 85.27 3.3 14.733.2.3.2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1)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流域总体来看,林草覆盖率小,生态林比例小,生态依然脆弱。人均基本农田少,经果林多,各类治理措施的配置不够合理,蓄水保土保肥能力差,农业单产低。产业单一,劳动力流失,劳动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多年来水保工程项目投资严重不足,制约了水保工程建设的发展速度。2)农业发展方向适量增加基本农田的面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及经济价值。利用荒山、荒坡、荒沟、荒滩,实施水土保持林措施,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实现标本兼治,既起到保水保土、涵养水源的作用,又能招回外流劳动力,促进农、林、牧各业的综合发展。3.2.4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3.2.4.1水土流失现状(1)自然水土流失项目区总面积4.95 km²,水土流失面积3.55km²,占总面积的71.72%。其中区内轻度侵蚀面积0.90km²,占流失面积的25.35%;中度侵蚀面积1.90 km²,占流失面积的53.52%;强度侵蚀面积0.75km²,占流失面积的21.13%。年侵蚀模数按照地形、地貌、植被现状,水土流失轻重程度有所不同,全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000t/ km².a,年均流失量0.71万t。水土流失类型主要有重力侵蚀和水力侵蚀两种,尤以水力侵蚀为主。(1)水力侵蚀主要有面状、溅蚀、片蚀、鳞片状面蚀、砂砾化面蚀、细沟、切沟、冲沟等,面蚀主要发生在梁、峁、坡的坡耕地;(2)重力侵蚀主要有崩塌、滑坡、泻溜等。崩塌发生在切沟、冲沟的陡壁;滑坡主要发生在沟坡与梁峁坡,黄土较薄,红土较浅的结合部。3.2.4.2水土保持概况1)水土保持管理机构项目由*县水土保持工作队负责管理和监督,配备人员28人,其中: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4人,技术员4人,水土防治工8人。2)水土保持现状项目区总面积4.95km²,水土流失面积3.55km²,占总面积的71.72%。截至2013年底,已治理面积1.7km²,水土流失治理程度47.89%。3)主要经验经过几十年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对县内严重水土流失起到了一定作用和效果,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将工程措施和坡面措施建设相结合,使项目区局部地区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 通过栽植适宜树种的水保林,加强天然次生林保护,此次可使项目区林地覆盖度提高到55.07%,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通过发展水土保持林,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和涵养水源的同时,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产生活水平。4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4.1建设目标(1)水土流失治理目标:到期末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5km2,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5km2,新增综合治理程度35.21%,累计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3.10%。(2)生态环境改善目标林草覆盖率由41.29%增加到55.07%以上,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3)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人均粮食达到2155,使小流域农业人均年纯收入由1996.43元增加到4275.36元。4.2建设任务及规模根据防治目标,土地利用现状及产业结构调整,确定后河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任务为:新增治理面积1.25km2,其中:新修水平梯田3.30hm2,乔木林(侧柏、刺槐)41.80hm2,灌木林(柠条)26.40hm2,封禁面积53.50hm2。5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5.1布局原则(1)以小流域为单元,治理一片,成效一片、验收一片。(2)布局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最大程度发挥水保工程的使用效能。(3)坚持植物措施与生态恢复兼顾的原则。在注重建设效益的同时,合理配置各项措施,组成综合防护体系。5.2工程措施5.2.1坡改梯(基本农田)工程基本农田建设工程,以改善小流域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为前提,以增加保肥保土保水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的。主要选择在近村、近水、近路土质较好,有利于机械化施工和耕作的坡耕地上。并根据小流域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经逐图斑地块对位落实,确定小流域不同坡度耕地梯田修筑面积。后河小流域梯田总规模为3.3hm2。根据实地踏勘,为10°15°,位于流域的坡耕地上。5.2.1.1设计依据(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荒地治理技术GB/T 16453.22008;(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GB/T 16453.32008;(3)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4)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2003);(5)延安地区实用水文手册;(6)陕西省水利厅、财政厅文件关于下达2014年省级水土保持财政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的通知(陕水规计发2014110号)。5.2.1.2 设计原则、坚持耕作田块长边方向受光照时间最长,受光热量最大的原则。、坚持以田面最宽、田块最长、工程量最小的原则。、坚持因地治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的原则。、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合理配置的原则。、坚持大弯顺势小弯取直的原则。5.2.1.3 设计标准防洪标准采用10年一遇3小时最大降雨。*县3时最大降雨量为58.52mm。(1)工程地段选定根据实地勘测,新建基本农田分别位于后河小流域的山坡耕地上。设计在勘测的基础上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1个不同坡度段即:10°-15°坡耕地进行设计,以设计计算工程量。(2) 耕作田块方向耕作田块方向布置在保证耕作田块长边方向受光照时间最长,受光热量最大的南北向。根据地块实地勘测分析,拟定田块长边方向按平行于等高线进行布设。(3) 耕作田块长度、宽度、形状田块长度、宽度及形状的确定以有利于机械化耕作为目的,同时考虑到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因素。按照平整土地挖填土方量平衡最小的原则,田块长边沿等高线布设,田块最小长度不小于100m,田块宽度按15-20m进行设计。为了便于机械化耕种田块形状均为长方形,且长边与短边的交角以接近直角为好,长宽比不小于5:1。部分地块受地形条件限制时,田块形状也可选择为正方形、梯形或其他形状。另外,要求田块纵向水平,横向外高里低。5.2.1.4设计(1)断面设计水平梯田断面设计的基本任务是按省工、省时、省钱的原则,确定在不同条件下水平梯田的最优断面。本设计主要根据地面坡度、机修和机耕、灌溉等要求,先定出田面宽度,再计算田坎高度。 、梯田断面要素图断面要素地面坡度田坎坡度田坎高度田面 斜宽田面毛宽田面净宽田坎占地宽符号HB xBmBb单位°°mmmmm 、各要素之间的关系H=BXSin.(11)BX=H/Sin.(12)b= HCtg.(13)Bm= HCtg.(14)H= Bmtg.(15)B=Bmb=H(CtgCtg)(16)(2)田坎设计依据国标,参考延安地区企业标准,设计出该小流域水平梯田经济安全的田坎坡角。机修梯田田坎有硬坎和软坎,软坎田坎坡角一般采用45°左右,硬坎坡角为70°-74°,一般采用硬坎。(3) 田面宽与田埂设计根据梯田防御暴雨设计标准,并结合当地经验,田埂宽a定为0.3-0.5m,内边坡比为1:1,外边坡比与埂坎比一致。按照小流域现有机械施工条件和劳力状况,梯田修筑全部采用机械修筑,人工拍硬埂坎,同时小面积的推修软埂坎。从便于修筑、机耕、灌溉等方面考虑、参照有关技术标准,田面宽度一般在10m30m左右,结合*县后河小流域实地情况,确定在不同条件下水平梯田的断面为:10°田面毛宽21.37m,田面净宽20m;15°田面毛宽16.62m,田面净宽15m;各坡度、田面宽梯田断面参数见表5-1。表5-1 水平梯田断面要素标准设计表地面坡度(°)田面斜宽(m)田面净宽(m)田坎占地宽(m)田坎边埂底宽(m)田坎边埂高(m)田坎边埂顶宽(m)田坎总高(m)田坎坡度(°)单位工程量(m3/hm2)1021.37201.371.373.760.34.067047001516.62151.621.624.460.34.86705575(4)质量要求 田面平整,填土部分应考虑沉陷加高,做到里低外高。有灌溉条件的,田面要保持与水流方向一致的1:3001:500的比降。田坎整齐坚实,光滑顺直。 保留表土,深翻土层30cm以上。5.2.1.5 施工技术要求(1)梯田定线根据梯田区的坡面,在其正中(距左右两端大致相等)从上至下划一中轴线根据不同地面坡度梯田断面设计田面斜宽,在中轴线上划出各台梯田的基点(开挖点)。从各台梯田的基点出发,向左右两端分别测定其等高点;连各等高点成线,即为各台梯田的施工线。定线过程中,遇局部地形复杂处,应根据大弯就势,小弯取直原则处理。(2)田坎清基以各台梯田的施工线为中心,上下各划出5060cm宽,作为清基线。在清基线范围内清除表土厚20cm,暂时堆在清基线下方,施工中与整个田面保留表土结合处理。将清基线内的地面翻松10cm,清除石砾等杂物(如有洞穴,及时填塞),整平,夯实。(3)修筑田坎田坎必须用生土填筑,土中不能夹有石砾、树根、草皮等杂物。修筑时应分层夯实,每层虚土厚20cm,夯实后厚15cm。每道埂坎修筑时应尽量控制在同一标高上,避免出现各段高低不一,减少接茬处理,确保质量。田坎升高过程中根据设计的田坎坡度,逐层向内收缩,并将坎面拍光。田面覆土与筑坎同步,随填随压实,使田面与田坎紧密结合在一起。(4)保留表土将拟建田面的表土,全部取起,堆置在田面中心线位置,堆宽2m左右。 将中心线上方田面生土取起,填于下方田面,把整个田面修平。 将堆置在中心线的表土,均匀铺运到整个田面上。(5)修整田面将田面分成上挖上填与下挖下填两部分:田坎线上下各1.5m范围,采取下挖上填法,从田坎下方取土,填到田坎上方。其余田面采取上挖下填法,从田面中心线以上取土,填到中心线以下。这样可提高工效,节省投资。田面挖、填任务基本完成后,应检查是否达到水平。田边1m左右,保留10°左右反坡,地中原有浅沟部位,填方应比水平面高出10cm左右,以备填土最深部位沉陷后田面仍能保持水平。 田边蓄水埂修筑时应分层夯实,每层铺土厚度20cm,夯实后15cm。5.3水土保持林设计1)设计依据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陕西省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规格(陕QB135085)延安地区工程造林综合技术标准(陕DB延1022.190)2)造林设计、水土保持林建设条件技术要点A建设条件a 项目区有大量的荒坡地,是营造人工水保林提高林业生产水平和拦蓄效益的理想场所,也是该项目规划、施工、管护、监测和利用的重点区域。b 退耕还林的巨大成就,已是项目区的生态条件和造林立地条件得到初步改善,“三农”政策为群众种树绿化荒山提供了动力。c 通过县、乡、村各级政府的组织,有足够人力完成造林任务。尤以承包治理政策的不断完善,农民造林积极性很高,项目区生态建设专业化队伍通过竞标参与治理是提高治理水平的的有效举措。d 有适宜当地生长的乔灌树种如山桃、山杏、刺槐、侧柏等乡土树种及新品种,为当地造林提供林种资源;加强对林地的生产管理和各种抗旱技术的应用推广,解决了长期林木成活率不高的难题。B技术要求a 整地:采用小鱼鳞坑整地方式,鱼鳞坑整地根据林种密度是“品字型”排列。整地时间为前一年秋冬两季整地,第二年春秋两季造林。b 造林:苗木要求,要提前选出苗木规格要求,并严格按规定标准选用壮苗、好苗,防止劣、病、弱苗等进入。外地运苗木必须要进行苗木检疫,苗木运输要注意保湿、防冻、机械损伤,以保证苗木完好。c 造林方法:根据当地条件,采用植苗,直播(穴播、条播)栽树埋苗的造林方法。用植苗造林时严格遵守“三埋两踩一提”的技术要求,保证造林成活率。d 抚育管护:栽好是基础,管好是关键。搞好灌溉,除草,松土,防治病虫害等管理工作。 水土保持造林工程整地措施(小鱼鳞坑)典型设计:A、设计标准按拦截10年一遇3小时暴雨产生的径流设计。B、设计规格按造林技术指标,乔木的株行距均为2×3m,需要的整地规格为长径0.8m,短径0.5m,深0.5m,回填0.2m表土。每个鱼鳞坑控制的集水面积为6.4m²,10年一遇3小时暴雨量(根据延安地区实用水文手册确定)为39mm,径流系数取0.375。鱼鳞坑整地示意图C、设计鱼鳞坑的蓄水能力 采用抛物拱型计算公式:V=ab(3btg+5h) 式中:a、b、h分别为鱼鳞坑的弦长、中宽和下沿深,m; 地面坡度。取设计值a=0.8m,b=0.5m,h=0.5m,=20°,则V=0.16m³。D、工程量计算按设计的鱼鳞坑蓄水能力计算的挖方量为0.16m³,筑埂时应保留的回填表土0.08m³,则筑埂土方为0.19m³。经计算筑埂顶宽20cm,埂高30cm,内外边坡均为1:1时,挖方与筑埂土方量相同。水土保持乔木林设计本次设计水土保持乔木林树种为侧柏和刺槐。A、造林条件造林立地条件,经实际调查,项目区的立地条件可分为:沟头、梁峁坡地、沟谷坡、沟道、四旁。造林地类为项目区荒坡、荒峁、荒沟等,造林立地条件类型为黄土,土层较厚、肥力一般。B、造林设计乔木林造林设计具体详见下表:表5-2 水土保持乔木林造林设计表序号图斑号面积(hm2)原地类措施数量(株)类别树种苗木规格栽植规格侧柏刺槐1114.91荒草乔木侧柏2年生2×383492272.98荒地乔木侧柏2年生2×350673344.97荒地乔木侧柏2年生2×384514355.94荒草乔木侧柏2年生2×3101005522.7荒草乔木刺槐2年生2×3459165620.3荒草乔木刺槐2年生2×334517合计41.803196739108C、造林技术要求a整地:在春季进行鱼鳞坑整地,规格为长径0.8m、短径0.5m

    注意事项

    本文(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