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树立教育良好形象行动计划.docx
-
资源ID:1613995
资源大小:24.2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树立教育良好形象行动计划.docx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树立教育良好形象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补短板、调结构、提质量、促公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不断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树立教育良好形象围绕立德树人,弘扬主旋律,释放正能量,大力宣传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和评价观,讲好江苏教育的故事,强化政策发布解读,引导全社会理解支持教育改革发展。加强与媒体等部门联系协作,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切实展现江苏教育工作创新举措,加快推进教育媒体融合发展,提升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着力营造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安全隐患排查和处置机制,全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三、发展背景(一)现实基础十三五时期,统筹推进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全省教育发展规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教育现代化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十四五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出台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及实施方案,倡导适合的教育,开启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新征程。持续开展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如期实现省定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落实,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江苏学生拥有更多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全省中等及以下教育毛入学率均超过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2.4%,均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于世界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教育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资源短缺明显缓解,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全省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000所左右,完成1122所城镇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85%;9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办学标准,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得到优化提升;普通高中学位明显增加,全省超过90%的普通高中学生在三星级以上优质高中就读。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质量水平继续领跑全国。部省共建打造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实现十一连冠、教学大赛获得九连冠,20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大,布局结构得到优化,质量水平迈上新台阶。15所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43个学科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688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社区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继续教育资源和平台进一步拓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加快构建。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出台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通过下放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等举措,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国率先开展全省地方普通高校年度综合考核,推进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高考综合改革顺利推进,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3+1+2模式。出台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探索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成国家高职扩招任务。深化学校体育综合改革,全面普及校园足球,大力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促进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实现公民同招。深入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健全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举措,启动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改革。系统设计并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深化教育对外开放,全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总数位居全国前列,双边多边教育合作成效显著。教育服务发展成效显著,十三五时期,累计培养本科以上毕业生150多万人,在省内就业创业比例超过70%,累计向社会输送职业院校毕业生250多万人,全省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提高至929人。全省高校共获科技经费1052.83亿元,较十二五增长63%。全省高校建有各类科研平台7738个,其中国家级平台69个、省部级平台1175个,位居全国第一。全省高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通用项目)108项,其中获科学进步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24所高校进入中国高校专利转让百强榜,其中位居前十的4所,进入百强的高校共转让专利14877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贡献了全省80%以上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教育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达L5万亿元,其中财政性投入12万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时期的L63倍和L67倍,经费投入总量位居全国第二。全面实施15年免费特殊教育。学生资助政策实现所有学段、公办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全面提升,多途径多形式增加教师总量,扩大高层次人才规模,全省各级各类教育专任教师增加13.03万人,全省高校拥有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国家高层次人才超过1800人,占全国高校总量的10%o(二)机遇挑战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新征程、新目标要求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支撑和引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全省教育事业必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把握大势,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努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作出应有贡献。从全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大变局演变。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对教育发展带来深刻影响,教育对外交流合作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为国际竞争焦点。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结合更加紧密,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教育模式、形态、内容和学习方式。必须辩证认识和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把教育这一重要先手棋谋划好、布局好。从国内看,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新特征新要求,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需要进一步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抓住新机遇、推出新举措,主动适应新时代新需求,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和水平,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世界水平的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之路。从江苏看,经济发展进入创新引领加速、质量全面提升的阶段,民生发展进入加快品质提升、促进共同富裕的阶段,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期待更加迫切,更加追求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充满温度的教育服务。全省学龄人口将持续增长,老龄人口规模不断攀升,外来人口保持高位。必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期待,超前谋划、合理布局教育资源,打造现代化的教育体系,显著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级和水平,切实将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转化为江苏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从教育领域看,我省教育改革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科学的教育理念尚未在社会牢固确立,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和教育评价机制尚不完善;教育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教育体系、层次与布局结构有待优化,职业教育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适应性有待增强,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够契合。高校原始创新能力与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潜力尚未充分释放。教育运行内向,社会参与教育不够充分,家校合作机制有待改进,教育治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四、推进基础教育公平有质量发展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推动家庭、社会落实应有责任,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和水平。1、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积极建设公办幼儿园,鼓励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幼儿园。优化学前教育布局,原则上每1万左右常住人口配备1所幼儿园。巩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成果,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一律举办为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稳步推进学前教育服务区制度。规范发展民办幼儿园,稳步实施分类管理改革,健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标准、补助标准及扶持政策,坚决遏制过度逐利行为,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2025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继续保持在85%以上,优质幼儿园覆盖率达90%以上。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实施课程游戏化项目,科学推进幼小衔接。坚决扭转和治理小学化倾向,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加强03岁家庭教育指导,积极提供多种形式的科学育儿指导和服务。2、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统筹,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依据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各地按照乡村振兴和城镇发展前瞻规划布局学校建设。加大资源供给力度,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一校一策达标计划,建立消除超大规模学校和大班额的长效机制,推行适度规模和标准班额办学,到2025年,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办学标准。加强乡村学校建设和管理,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推进集团化办学,完善强校带弱校、城乡对口支援等机制。大力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力争60%以上的县(市、区)通过国家和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认定。规范并统筹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按国家要求控制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推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力提升内涵建设水平。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扎实有效推进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和体质五项管理,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长效机制。抓细抓实控辍保学工作,切实保障随迁子女、留守儿童等群体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健全课后服务保障机制,丰富课后服务供给,提高课后服务覆盖面和育人水平。建立学有困难学生帮扶制度。3、推动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加快构建供给充足、普职融通、多样化有特色的普通高中发展格局。科学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拓展高中阶段教育选择空间,更好满足江苏学生学习需要。综合考虑城镇化进程、适龄人口变化等因素,进一步优化普通高中布局,加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力度,加强优质高中资源建设,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覆盖面。到2025年,全省增加普通高中学位40万个以上,90%以上的普通高中达到省定三星级及以上办学标准。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加强课程教学研究和内涵建设,积极探索跨学科综合性教学,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建好国家和省级新课程新教材示范区、示范校,推动新课程新教材落地落实。建好高品质示范高中和特色高中,支持各地探索发展科技高中、体育高中、艺术高中、人文高中等特色学校。办好综合高中(班),鼓励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学籍转换,促进普职融通,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机会。强化省级统筹,积极推进创新拔尖后备人才培养,加强宏观布局规划,遴选若干普通高中进行试点,推动普通高中与高水平大学协同培养。4、推进特殊教育全纳融合发展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学段特殊教育有效衔接,努力满足各类特殊学生的教育需求,让每个残疾儿童少年感受到教育的温暖和力量。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健全特殊教育师资、经费、设备保障机制,构建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高质量普及残障儿童少年15年免费教育。到2025年,各设区市以及常住人口达20万人的县(市、区)均建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融合教育覆盖率达80%以上。5、提升教育装备现代化水平加强中小学教育装备建设,推动技术装备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发展,构建教育装备现代化服务保障体系,满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建立健全实验教学支持机制,推动实验室标准化管理,为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提供保障。到2025年,全省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率达100%,全省所有基础教育学校教育装备配备达到省教育装备二类标准,力争80%以上学校达到省教育装备一类标准。五、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1、构建现代教育治理体系严格执行教育部门权责清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健全教育分级管理体制,厘清教育职责边界,形成管理合力。强化依法治理,健全地方教育法规体系,推动教育地方性法规修订制定工作。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推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探索建立教育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完善教育行政执法制度。完善教育内部审计体制机制,加强审计机构和队伍建设,依法有序推进教育内部审计全覆盖,强化审计整改和结果运用。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完善学校治理结构,推动形成依法治校的良好格局。扩大社会参与,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相关基金会等机构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建好建强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教研)机构在决策咨询、重大项目研究、重点领域集中攻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制定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系列配套文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引导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评价标准,健全多元评价机制,组织开展教育评价改革试点,以点带面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探索构建具有世界水平、富有时代特征、体现江苏特色的教育评价体系,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3、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探索多种培养模式。优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生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能力素质的新要求,统筹设计各学段育人目标、教学标准、培养方案,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加强核心素养培养,着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优化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提升教学质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把学习、观察、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创新教育教学手段,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4、稳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试内容体系,加强关键能力考查,促进学科素养提升。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改革,完善初中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全面推进中考改革。建立职业教育类型的考试招生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使职教高考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招生主渠道。深入实施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努力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和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完善博士研究生选拔申请一审核和直接攻博等选拔机制。5、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坚持教育公益性,推进非营利性与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完善差别化的扶持政策。建立民办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引导机制,持续提升民办学校办学质量。依法落实税费减免政策,逐步提高教育经费总投入中社会投入所占比重。建立完善多元主体合作办学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加大教育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教育捐赠收入给予配比,按规定落实公益性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吸引社会捐赠。健全民办学校健康发展机制,完善民办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强化规范管理,防范办学风险。六、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坚持积极稳妥、健康有序、提质增效、行稳致远,以确定性工作有效应对不确定的风险挑战,努力构建新时代江苏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提升江苏教育国际影响力。1、优化教育对外开放布局积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外人文交流机制建设,加强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教育交流合作。持续推动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教育合作,积极推进中俄教育合作交流,深度拓展与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等欧洲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周边教育发达国家的教育合作,支持鼓励与以色列、芬兰、瑞典等国家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交流,深化与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国家教育合作交流的频度和深度。广泛开展与港澳台地区教育交流。2、提升教育合作交流水平发挥各级各类学校主体作用、教育对外开放专家咨询委员会参谋作用,建好英国、加拿大、美国、德国、俄罗斯、韩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若干省级高校中外校群合作平台。推动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重点打造一批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支持高校与国外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建设高质量国际科研平台,重点支持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建设若干省级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支持高校设立讲席教授计划,吸引世界一流专家、学者来苏任教。3、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积极开拓优质教育资源合作渠道,完善公派出国留学管理,进一步发挥选派单位作用,推动出国留学资助主体多元化。推进高校公共外语改革,探索建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储备一精多会、一专多能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加强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大力培养一带一路建设急需的懂外语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推动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推进实质性合作,通过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双导师制等形式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鼓励校际合作交流向学科、专业、学术带头人延伸。推动本科院校与发达国家高校互通互认专业核心课程。支持高校选派优秀学生赴国际组织实习,选派更多人才到国际组织工作。开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对外合作交流特色学校建设,鼓励中小学校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开展跨文化活动。4、增强江苏教育国际影响力持续推进留学江苏行动计划,做强打响留学江苏品牌,吸引国外优秀青年来苏攻读学位、从事博士后研究,推进中外学生趋同化管理和服务,促进江苏外国留学生教育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开展学历教育外国留学生论文抽检,完善质量标准,强化质量保障。举办江苏中外知名大学校长论坛、江苏中小学校长国际协作会,扩大江苏教育影响。坚持量力而行、依法办学、质量优先、稳步发展,引导高校自主、高效、有序赴境外办学。推进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启动实施郑和计划,加强与走出去企业合作,提升产能合作中的人力资源供给和服务贸易能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共建一批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人文交流基地及学校。积极参与海外中国国际学校建设,支持国际中文教育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国际教育线上平台建设,鼓励学校开发推广在线课程,丰富传播渠道,扩大国际受众。资料来源:江苏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