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课件.ppt
认知 情感道德 人际关系 性格,(退休) 老(事业) 中(高中起)青(初中) 少(小学) 童(幼儿园)幼(婴儿) 婴,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发展的内涵,1.心理的种系发展(比较心理学:人与动物)2.心理的种族发展(民族心理学:不同民族)3.个体的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从生到死),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心理发展的性质,1.整体性(过程和现象的有机联系)2.社会性(文化)3.活动性(学习、内化)4.规律性(1)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P189) (2)方向性和顺序性 (3)不平衡性,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90),1.普遍性和特殊性 2.由简到繁的方向从生到死的顺序,3.两个加速发展期:婴儿期和少年期,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年龄特征: 时间是心理发展的一个维度 心理发展与年龄大致对应,而绝非同步 年龄和心理发展不是因果关系年龄阶段的根源 各年龄阶段差异是认知过程的更替,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遗传和环境 2.连续性和阶段性 3.内动力和外动力 4.关键期,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和特殊性,1.功能:描述、解释、预测、控制2.特殊性:研究个体心理和行为如何随 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横向研究(同一时间,对不同年龄组的研究)纵向研究(对一组对象,在不同年龄段的研究)交叉研究(以上方法的融合),第一节概述 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二、研究的设计方式:,三、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跨文化比较研究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研究方法的整合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第一节概述 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PISA(Progra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是一项由国际经合组织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主要对接近完成基础教育的15岁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们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高尔顿,美国,18971967,一、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人的能力来自遗传,1/2来自父母,1/4来自祖父母,1/16来自曾祖父母,第一节概述 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将他们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和富豪,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强盗。,华生,美国,1878-1958,二、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第一节概述 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同等成分,各自起作用的二因论,不能辩证统一地解释。,三、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第一节概述 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第一、观察学习: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学习第二、替代性强化:看到他人成功的和被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加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班杜拉,美国,1925,第一节概述 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1.最近发展区 (可能开发的潜能) :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伙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时期:(1)以个体发育成熟为前提。(2)要以一定的心理机能发展为条件。最重要的是基本心理特征处在开始形成而尚未达到成熟的地步时,进行有关教学效果最佳。,维果茨基,前苏联, 1896-1934,第一节概述 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儿童掌握了语言,才能真正使低级心理机能转化为高级心理机能,(P196),(P195),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图式:认知结构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顺应:主体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改变和创造新的图式。平衡:通过同化和顺应的相互作用达到符合环境的动态平衡。是适应的本质。,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一节概述 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皮亚杰,瑞士,18961980,心理起源于动作(P197)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1.成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的成熟2.经验:物理经验(客)和数理逻辑经验(主体自身动作协调)3.社会环境:社会互动和传递。4.平衡化:成熟、经验和环境的调节以及同化和顺应的自我调节,皮亚杰,瑞士,18961980,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一节概述 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心理发展过程,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2.前运算阶段(2-6岁左右)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左右)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皮亚杰,瑞士,18961980,第一节概述 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过程,(P199),前运算阶段:(表象)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不分整体和部分思维的不可逆性不能守恒,形式运算阶段:抽象推理假设演绎推理,各阶段的思维特点,具体运算阶段:(运算)脱自我中心思维可逆守恒离不开具体内容,第一节概述 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过程,(P200),以心理社会危机为标准划分:1.婴儿前期2.婴儿后期3.幼儿期4.童年期5.青少年期6.成年早期7.成年中期8.成年后期,艾里克森,美国, 19021994,第一节概述 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过程,第一节概述 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过程,(P201),第一节概述 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过程,自我同一性的内容1.对个人未来的方向和个人独特性的意识2.对个人以往各种身份,各种自我形象的总和感3.一种对异性伴侣和爱的对象能做出明智选择的意识4.一种对未来理想职业的向往和作为社会这人成员的意识,小鸡“印刻”的关键期是出生后1016小时,小狗的关键期是出生后37周,小野鼠在睁开眼和会听之后的1周至10天内,如果有规律地被人捉拿,以后就会让人捉拿。否则,对人的捉拿要作出反抗。如果小猫在睁开眼后的一个短时期内和鼠一起生活,那么它成年后即使在饥饿状态也不会吃鼠。小羊生后10天内由人抚养,以后会永远不合羊群。,劳伦兹,奥地利,19031989,印刻现象,(1)小动物出生后最先看见或听见的对象似乎是印入他的感觉中,因而对该对象产生追随的反应;(2)不但偏好追随该对象,而且喜欢接近它;(3)在印刻的对象消失后,发出悲鸣;当它重新出现时,发出满意的叫声。,第一节 第六单元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儿童早期发展的关键期,2-3岁是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是教孩子守纪律的关键期。 3岁是培养独立性的一个关键期。 3-8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 4-5岁是音乐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是幼儿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质变期,也是学习书面言语的关键期。 5-6岁是数概念发展的关键期。 5-9岁是学画画的关键期。,第一节 第六单元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普莱尔,1882,儿童心理,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第一节概述 第七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P203),排卵期与预产期排卵期:下次月经第一天倒数14天预产期:末次月经第一天的月份数+9,日期数+7如15年9月16日是本次月经第一天;10月14日是下次第一天排卵期:2015年9月30日,如受孕,则预产期:2015年(9+9)月(16+7)日=2016年6月23日,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 新生儿,月经周期:月经期、卵泡增生期、(排卵)、黄体分泌期、缺血期胚种期:受孕后0-2周:第4天输卵管内分裂,第6天着床胚胎期:受孕后3-8周胎儿期:受孕后9-38周,胎 教,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 新生儿,在胎儿6个月后,对胎儿科学地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教育,如音乐、对话、拍打、扶摸等,使胎儿大脑神经细胞不断增殖,神经系统和各个器官的功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和训练,以最大限度地发掘胎儿的智力潜能,(1) 一听见音乐就会非常高兴,并随韵律扭动身体。(2) 学发音较早。(3) 心理行为健康。乐呵呵的,活泼可爱,夜里很少哭闹。(4) 双手的抓、握、拿等精细运动能力强。(5) 抬头、翻身、坐、爬、站、走早,而且敏捷,协调。(6)不爱哭。(7)容易养成正常的生活规律,早 教,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 新生儿,出生后9个月至1岁是分辨多少、大小的开始。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和计数发展的第一个关键期。2岁半3岁半是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作息习惯的关键期。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期,也是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时期。,父母应给婴儿布置一个舒适的、色彩鲜艳的环境。第二,可让婴儿多听悦耳的音乐。第三,让让婴儿在床上练习翻、滚、 爬、蹬、踢等。第四,让婴儿多接触大自然。第五,让婴儿多与成人交往。,自闭症,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 新生儿,病因1.遗传 2.围产期因素 3.过敏 4.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三岁前发病,主要临床表现:1.语言障碍 2.社会交往障碍 3.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 4.智能障碍,新生儿发展,第二节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 新生儿,一、婴儿期:0-3岁;新生儿:0-1月二、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生存反射:食物、防御、定向 非生存反射:抓握、行走、游泳、围抱 非条件反射是智力发展最原始的基础三、行为模式:睡眠觉醒周期模式四、心理指标: 感觉,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P205),一、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和可修复性: 婴儿大脑的大小和功能都受后天经验的影响和制约;5岁前一侧语言中枢受损,另一侧很快会产生替代性功能,使语言中枢转移。,二、婴儿的动作发展: 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 抓握和独立行走,第二节 第二单元 婴儿生理和动作的发展,(P207),(P207),一、模仿:伸舌、张嘴、 面部表情(模仿是婴儿的天生学习能力)二、条件反射: 母亲的喂奶姿势三、偏好新颖刺激: 对新刺激反应强,第二节 第三单元 婴儿的学习,婴儿的学习,婴儿学习活动的最早表现是在胎儿末期,可以接受语言和音乐刺激,森林鸟儿,(P208),(P208),一、婴儿感知觉的发展,(一).婴儿感觉的发展 1.视觉: 偏好正常人脸、曲线或同心圆图案等。 2.听觉: 刚出生几个小时对声音粗略定位,4 个月定位准确;出生后不久对多种语 音有辨别能力。,第二节 第四单元 婴儿的认知发展,(二).婴儿知觉的发展 1. 跨感觉通道的知觉(明显的表现形式为手眼协调和视听协调) 2.模式知觉 对整体的图案和形状的知觉,如人脸 3.深度知觉(视觉悬崖装置,6个月开 始具有),第二节 第四单元 婴儿的认知发展,(P209),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最迅速时期、干预和培训的最宝贵时期,(P210),(一)婴儿的注意3个月出现条件反射的定向反射;5、6个月出现不随意注意;1岁出现随意注意的萌芽;3岁以前开始出现有意注意,第二节 第四单元 婴儿的认知发展,二、婴儿注意和记忆的发展,(二)婴儿的记忆人类个体记忆的发生是在胎儿末期12个月前是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12个月后是表象记忆和词语记忆。,第二节 第四单元 婴儿的认知发展,二、婴儿注意和记忆的发展,(P211),(一). 9-12月的婴儿能将食品、动物、 交通工具等分类(二).解决问题的水平: 无效尝试、有效尝试、无需尝试,第二节 第四单元 婴儿的认知发展,三、婴儿加工信息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1)3岁左右基本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2)1.5-2.5岁是掌握第一批词汇,3岁掌握1000左右的词汇量(3)2岁左右说出复合句(4) 1.5-2.5岁是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第二节 第五单元 婴儿的言语发展,(P212),1.与婴儿言语交流的内容一般限于眼前的事物2.适应婴儿言语发展水平:吸引、感叹词、语调3.语速慢,增加停顿4.辅以姿势、游戏、演示、示范等活动,问答式,第二节 第六单元 婴儿的言语发展,成人与婴儿交流的规则和语用技能,按活动类型分:情绪型:负面情绪占优势(愤、悲伤、恐)活动型:活动,较多攻击行为;刺激、探究冲动型:不稳定,控制差社交型:自来熟,第二节 第六单元 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一、婴儿的气质,按三类型(托马斯)分: (1)容易抚养型(占40):易于适应环境,生活习惯规律,情绪愉快,喜欢探索。容易型儿童易获得成人的最大关怀和喜爱。 (2)抚养困难型(占10):难以适应环境,生活无节律,情绪紧张不安,交往困难。困难型儿童易使亲子关系有疏远。 (3)发展缓慢型(占15):适应环境缓慢,也称慢慢活跃型。迟缓型随着爱抚和耐心教育而转化。 其余35儿童的气质属于混合类型。,第二节 第六单元 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一、婴儿的气质,婴儿以自己特有的气质特征吸引父母注意,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 婴儿早期教育“拟合优化模式”(教育和婴儿气质一致的模式。),婴儿气质与教养的关系,第二节 第六单元 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P215),(一)、婴儿兴趣的发展1.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出生至百日,兴趣-反应)2.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半岁前后,兴趣-快乐)3.新异性事物探索阶段(1岁前后,兴趣-认知),第二节 第六单元 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二、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第二节 第六单元 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二、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二)、婴儿的社会性微笑:社会性微笑的出现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自发性(本能,不是社会性微笑)无选择性(对人的声音和面孔有反应)有选择性(对熟悉的人反应更多),(P216),第二节 第六单元 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二、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三)、婴儿的社会性哭泣 在婴儿学会语言之前,哭泣是表达需要的唯一方式(延续到成人)。 自发性、应答性、主动操作性 婴儿啼哭的5种原因: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感到无聊,(P217),第二节 第六单元 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二、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四)分离焦虑最初阶段:啼哭、悲伤、呼唤妈妈、拒绝陌生 人以及痛苦的求助。第二阶段:失望后冷漠,啼哭减少。第三阶段:无奈下寻求可亲近的陌生人,表现 出企图适应新环境,但睡眠不好, 易受惊扰,食欲不振,影响智力、 个性和社会适应能力。,(P217),第二节 第六单元 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二、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五)情绪对婴儿生存和发展的意义1.适应环境2.激活需要3.情绪的社会性参照:7-8月时开始,看别人脸色行事,第二节 第六单元 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三、婴儿的社会性依恋,(一)依恋发展阶段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对一切人都不加区别地反应。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对母亲有偏爱,对熟悉人和陌生人有不同的反应。3特殊情感联结阶段:对母亲产生特别的依恋,形成了专门的对母亲的情感联结。4互惠关系形成阶段:理解并接受母亲离开。,第二节 第六单元 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三、婴儿的社会性依恋,(二)不同的类型: 1安全型依恋(占6570),有母亲在就有安全感,对外界积极反应; 2回避型依恋(占20),缺乏依恋,与母亲未建立起亲密的感情联结; 3反抗型依恋(占1015),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爱抚,亦称矛盾型依恋。,第二节 第六单元 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三、婴儿的社会性依恋,(三)衡量婴儿期母亲教养方式的三个标准:反应性:理解婴儿的信号。情绪性:通过说话、笑、爱抚进行情感交流。社会性刺激:互相模仿、互动、丰富环境。,第二节 第六单元 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四、婴儿自我的发展,(一)婴儿自我的发展过程8月以后开始把自己与周围环境区分开来,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2岁左右开始把自己当作主体来认识,突出的表现是从称呼自己的名字(如“宝宝吃苹果”)变为用“我”这一代名词来称呼自己(如“我吃苹果)。客体我的出现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P220),第二节 第六单元 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四、婴儿自我的发展,(二)促进婴儿自我的健康发展 父母对孩子充满爱心,给孩子予以安全感;一贯地对孩子的需要作出敏感的反应,使他享受满足感;热情地鼓励孩子的进步和努力,使他体验成就感;能够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好孩子的生活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周围环境的规律性以及环境变化的可预测性。,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 幼儿游戏,幼儿期:3-7岁,1.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2.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游戏能获得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能控制现实中创伤性体验。从而促进儿童人格和情绪的健康发展。3.认知学派认为游戏练习并巩固已习得的各种能力。4.象征性游戏,又称假装游戏,是幼儿期的游戏特点。(机能游戏是婴儿期游戏,规则性游戏是童年后游戏),(P222),(P223),一、幼儿记忆的发展,(一)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1.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发展较迅速2.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逐渐发展3.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二单元 认知发展,视觉“复述”策略口头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5岁以前儿童难以运用记忆策略 5-9岁经指导能运用记忆策略(P224) 10岁以后能主动自觉地运用记忆策略,(二)幼儿记忆策略,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二单元 认知发展,二、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1.具体形象性思维是幼儿思维的特征2.逻辑思维开始萌芽(P225),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二单元 认知发展,3. 自我中心现象(6岁以下),具体形象性思维,1.可塑性、动态性,2.趋向性: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片面到全面、由浅入深。,4. 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二单元 认知发展,自我中心: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别人所看到的以为自己感受的就是别人所感受的,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二单元 认知发展,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幼儿逻辑思维初步发展,1.幼儿所提问题类型:2-3岁问是什么,4-5岁问为什么,2.概括能力发展:分类:一级水平:不能分类 玩具 二级水平:表面特征分类 大/小 三级水平:依据知识和经验分类 轻/重 四级水平:概念分类 塑料/木质,3.推理能力发展(前概念推理)转导推理:特殊-特殊归纳推理:对熟悉事物的推理,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二单元 认知发展,三、幼儿想象的发展,(一)无意想象经常出现,有意想象日益丰富,(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三)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幼儿的创造想象会得到显著发展:新颖性、神奇性、超越性、指向未来(P229),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二单元 认知发展,是人际交流的工具是适应环境的工具超越具体环境进入新境界心理发展的助推器,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三单元 言语发展,一、言语发展 的 重要意义,词汇数量的增加:3-4岁最快词汇范围的扩大词义的深化(积极词汇,消极词汇)理解词的指标:概括而不是对应;使用词的指标:自发而不是模仿,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三单元 言语发展,二、幼儿词汇的发展,(一)理解句子的策略: 语意,词序,非言语(二)掌握句子结构的发展: 完整、复合、多种、有修饰,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三单元 言语发展,三、幼儿句子的发展,(一)从对话语向独白语的发展(二)从情境语向连贯语的发展(3-5岁是口语发展快速期)(P234),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三单元 言语发展,四、幼儿口语的发展,(一)早期沟通的手势(二)听的语用技能(三)说的语用技能:情境、同伴、有效,第三节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三单元 言语发展,五、幼儿语用技能的发展,(一)显示出较明显的气质特点(二)表现出一定的兴趣爱好差异(三)表现出一定的能力差异(四)最初的性格特点的表现,第三节 第四单元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一、个性的初步形成,(一)自尊感随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发展(二)自尊水平可以预测以后情绪的发展(三)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父母、同伴),第三节 第四单元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二、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高自尊儿童父母的教养方式: 1.温暖关爱,接纳参与 2. 要求严格、具体 3.平等、尊重、民主 4.以身作则,对富有“心理资源”和“社会资源”对象的认同,使他们模仿这些对象,并产生自我“强大感”,三、幼儿期认同的发展,主要对象为教师,自己喜欢的叔叔、阿姨以及与自己年龄差别较大的哥哥姐姐,对具有较高的地位,有权威性,有较强的能力,聪明、健壮或漂亮的人认同。,第三节 第四单元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四、儿童发展的第一逆反期,3-4岁(与外界接触越多越明显) (P236)反抗父母及其他养育者“我自己做”,“我长大了”,“我能干”,第三节 第四单元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童年期:7-12岁(P238)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学习逐渐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 学习,复诵策略:默背组织策略:按概念、功用、颜色等归类系统化策略:按知识的条理加以记忆巧妙加工策略:谐音、联想,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二单元 认知发展,一、记忆的发展,E,b,G,L,I,S,H,o,o,k,N,E N G L I S H,b o o k,(一)基本特征(P240) 1.具体运算阶段 2.以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9-10岁),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二单元 认知发展,二、思维的发展,1.具体形象思维(对原型进行加工),2.形象抽象思维(具体,对本质初步认识) 黄鼠狼会吃鸡 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3.抽象思维(脱离具体,对本质的思维) 坏人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总是不安好心,(二)思维形式的发展1.概括能力的发展直观形象水平:从词的表面意思理解形象抽象水平:概括时还不能完全脱离具体情节初步本质抽象水平:理解本质2.词语概念的发展3.推理能力的发展(演绎、归纳、类比),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二单元 认知发展,二、思维的发展,一、演绎法:从普遍性结论推出个别结论二、归纳法: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三、类比法:把相似性的不同事物进行比较,(三)新的思维结构形成1.掌握守恒(P242)6-8岁:数和长度7-9岁:液体和物质8-10岁:面积和重量11-12岁:容积2.形成守恒概念的推理方式,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二单元 认知发展,二、思维 的发展,(四)自我中心表现和脱自我中心化4-7岁:儿童具有自我中心(P243)8岁左右是转换期9岁以后:基本摆脱自我中心影响,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二单元 认知发展,二、思维的发展,第四节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二单元 认知发展,P244,(一)自我评价能力的特点: (P244) 1. 身体外表、行为表现、学业成绩、运动能力、社会接纳程度 2. 社会支持因素对儿童自我评价起重要作用,父母和同学的评价起最重要的作用 3. 自我评价和情感密切联系,喜欢自己的儿童情绪最快乐 4.自我评价与学业经验、同伴交往、自信心都有密切关系,第三节 第三单元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二)自我控制能力(P245)1.延迟满足: 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2.影响因素: 认知和策略、榜样作用、家教,第四节 第三单元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一)道德情感的发展: 移情、共鸣; 内疚 、羞愧;良心(二)道德认知的发展: 前道德、他律道德、自律道德 (皮亚杰,犯错动机如何的对偶故事)(三)道德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攻击行为,第四节 第三单元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二、道德发展,(P245),第四节 第三单元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三、童年期的同伴交往,1.受欢迎的儿童2.不受欢迎的儿童3.受忽视的儿童 (P248),第四节 第三单元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四、友谊的发展,短期游戏伙伴关系(3-5岁):一起玩得来单向帮助关系(6-9岁):赞同或帮助双向帮助关系(9-12岁):合作但不共患难亲密持久关系(12岁):信任忠诚、排他,亲子直接交往的时间明显减少父母教养关注的重点转移(吃饭 学习)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减弱:共同控制 儿童控制,五、家长素质和家庭氛围决定亲子关系质量,第四节 第三单元 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1216岁,一、容易出现的身心危机: 1.心理生理性紊乱:口吃、食欲不振 2.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神经症、病态人格、躁狂症,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 发育加速,二、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3.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4.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 (P253),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 发育加速,一、记忆的发展,(一)记忆广度达到一生中的顶峰(二)对各种材料记忆的成绩都达到高值 (P254),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第二单元 认知发展,二、思维的发展,(一)形式运算(摆脱内容,假设演绎)(二)抽象逻辑推理能力显著发展(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P256),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第二单元 认知发展,具体 形式?我手上握有绿色的球或没有绿色的球 不知道 不对 对 对?我手上握有绿色的球和没有绿色的球 不知道 不对 对 不对,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特点: (P256)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风度深切重视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强烈关注自己的个性成长有强烈的自尊心,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第三单元 自我意识,一、自我意识的发展,1.烦恼增多(外表、尊严、与父母关系)2.孤独感、压抑感增强,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第三单元 自我意识,二、情绪的发展,1.独特自我:不理解别人为什么和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不符。2.假想观众:关注自己,同时以为别人也在同样地关注自己,是他的观众。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别人身上,以为别人和他一样喜欢自己活讨厌自己。 (P258),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第三单元 自我意识,三、少年期的自我中心性特点,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第三单元 自我意识,四、第二逆反期的特点,为独立自主意识受阻而抗争为社会地位平等的欲求不满而抗争观念上的碰撞 (P258),一、网瘾,不由自主的强迫性网络使用在网络游戏中获得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一旦停止会出现心理和生理上不良反应网游中的虚拟感受强化上网的欲望,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第四单元 社会问题,二、青春期精神分裂症,预兆:社会行为退缩交往困难敏感固执并缺乏幽默感,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第三单元 自我意识,三、自杀倾向,心理障碍家庭环境学校的强大压力不能面对个人遭遇的问题,抑郁财物整理并赠送他人有想死和永别的言语,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第三单元 自我意识,原因,先兆,四、青少年犯罪因素,有些家庭成为滋生反社会行为和犯罪的温床同伴因素和群体压力青少年本身的表现欲、自尊心、自控性,第五节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第三单元 自我意识,青年期:18-35岁,(一)生理心理发育都达到成熟水平(二)进入成人社会,承担社会义务(三)生活空间扩大(四)开始恋爱、结婚,第六节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 一般特征,(一)二元论阶段:非此即彼(二)相对性阶段:真理相对,有效和正确辩证(三)约定性阶段:规则和多种观点的辩证思维,第六节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二单元 思维发展,一、青年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一)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趋势(初三)(二)影响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因素 1.领会和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刻性和系统性 2.形成逻辑思维的发展水平 3.个体思维品质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第六节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二单元 思维发展,二、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思维监控的概念: 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以保证达到预期的目的。 青年初期思维监控能力已经接近成人水平。,第六节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二单元 思维发展,三、思维监控能力的发展:,特点:抽象性日益增强更具组织性和整合性结构更加分化,自我概念认识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自我探索是自我认识发展的内动力透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通过对同龄人的认同感来认识自己,一、自我概念,第六节 第二单元 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二、确认自我认同感是青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一)1.自我分化是把整体的我分化为“主体我”和“客体我”。 2.通过自我接纳和自我排斥达到自我认识的整合统一。 3.如果客体我和主体我的矛盾不能协调,则不能确立自我同一感。,第六节 第二单元 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P269),同一性确立:达到成熟的自我认同同一性延续:处于同一性探索阶段同一性封闭:由权威代替决定同一性混乱 :对未来没有作出选择 (P269),第六节 第二单元 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一) 4.解决自我同一感危机的方式:,(二)、同一性症候群,同一性意识过剩(过分思考自我)选择的回避和麻痹状态(不想思考自我)与他人距离失调(拒绝别人或被别人拒绝)时间前景的扩散(无期待)勤奋感的丧失(不集中或过于集中某事)否定的同一性选择(与社会规范相反),第六节 第二单元 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三)延缓偿付期,社会给予青年暂缓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的机会,如大学学习期间。 (P270),第六节 第二单元 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三、青年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稳定期,影响因素1.受个体成熟因素的制约(认知)2.受社会背景和文化条件的制约3.受家庭教育环境的制约4.受个体的自我调节因素影响(榜样)5.社会历史事件和个人遭遇的非规范事件的影响(“好人不长寿”,“即时行乐”),第六节 第二单元 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四、道德认知道德推理的发展,前习俗水平(童年) 柯尔伯格阶段1:服从权威、避免惩罚阶段2:是否符合个人利益习俗水平(青年)阶段3:好孩子取向,取悦权威阶段4:好公民取向,不违反法规、法律后习俗水平(很少人能实现)阶段5:社会契约取向,符合公众的就遵守阶段6:普遍道德原则取向,尊重人的尊严和生命,第六节 第二单元 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要点,第一,道德发展具有固定不变的顺序 童年(1)、少年(2、3)、青年(3)第二,达到后习俗水平的个体不多,第6阶段 是抽象的,难以实现。第三,环境和文化因素不能影响道德发展顺 序。 (P272),第六节 第二单元 青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 更年期,更年期:是人生进入老化的起点,同时又是“第二春”女性更年期:45-55岁,延续10年男性更年期:比女性迟两年 (P274),中年期:35-60岁,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 更年期,个体在这个阶段会因为期待没有得到实现而调整生活结构。此时,有些选择离婚、离职等,从而重新建立新的生活结构。然后进入相对稳定期、高峰期。,中年转换期:40-45岁,一、中年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一)现实性、灵活性和智慧性(二)辩证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 (P276),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三单元 认知发展,二、中年期的智力发展,1.液态智力是加工处理信息和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能力;晶态智力是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2.液态智力和晶态智力在青年期都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在25岁后,液态智力开始下降,而晶态智力的发展一直保持相对的稳定,老年期仍有一定的上升趋势。 (P276),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三单元 认知发展,卡特尔特殊智力学说:,一、中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1.自我是人格的核心2.自我是第一组织者3.自我的改变意味着个体的思想、价值、道德、目标和思想过程进行整合4.自我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 第四单元 个性和社会性,(一)关于自我的概念,一、中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1.遵奉者水平:按规则行事2.公平水平:规则内化于己3.自主水平:正视人际关系的矛盾4.整合水平:积极去解决矛盾,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 第四单元 个性和社会性,(二)自我发展水平,(一).中年期人格结构的稳定性(二).中年期人格的成熟性 1 .内省日趋明显 2 .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 3 .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 三) .性别角色日趋整合(P279),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 第四单元 个性和社会性,二、中年期的人格特征,初级控制:通过改造环境而控制环境次级控制:通过改变自己而顺应环境 (P279),第七节中年期的心理 第四单元 个性和社会性,三、适应环境的控制理论,关于老化原因的几种学说,第七节老年期的心理 第一单元 老化的原因,1.遗传学说:双亲寿命和子女寿命高相关2.行为学说:对刺激的反应会延长3.疏离学说:封闭,交际减少4.适应学说:交际增加可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二).毕生发展观,1.从胚胎形成到人衰老,整个一生都在发展。2.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方向、形式和速率不同,后发展成熟的,衰退也迟。3. 人生是增长和衰退统一的发展过程。4.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不同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人因素对老年人影响最强),第七节老年期的心理 第二单元 两种变化观,(一).老年丧失期观点,(P281),感知觉是衰退最早、变化最明显的心理活动视觉减退:老花眼,暗适应时间延长听觉减退:60岁开始,对高音的减弱明显味觉、嗅觉和触觉迟钝,第七节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三单元 认知变化,一、感知觉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P282),特点:1.机械记忆衰退明显2.再认衰退,但比回忆保持好3.姓氏回忆最难(P282),第七节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三单元 认知变化,二、老年期的记忆减退,主要记忆障碍:信息提取困难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都有障碍较少使用记忆策略受教育程度低的影响,第七节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四单元 人格特征,老年期人格特征,不安全感 (P285)孤独感适应性差拘泥刻板性并趋于保守回忆往事,1.对退行性变化和对老年期生活做好心理准备2.社会角色和活动的积极转换3.体现老年人的价值,维护自我尊严4.夫妻恩爱、家庭和谐5.深化朋友之间的友谊关系6.避免逃避式的适应方式,第七节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四单元 心理适应,老年人心理适应的方法,咱不偷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