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解热镇痛抗炎药课件.ppt
2022/12/10,1,第4章、解热镇痛抗炎药,2022/12/10,2,概述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 化构不同,但都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合成,2022/12/10,3,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基本药理作用,(1)发热原因,外热源,内热源,丘脑下部,调定点,高热,即病毒、细菌 及其毒素、组织损伤等,刺激机体内的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活性增强产生致热物质,促进丘脑下部的PG 合成和释放,体温调节中枢失调调定点,人体高热,解热机制:主要是能抑制PG合成酶活性,减少PG合成,使体温降低。,一、解热作用(PG是致热物质)特点:只降低发热者体温,且只能降到正常水平。,2022/12/10,5,氯丙嗪和阿司匹林的降温作用有何异同,二、镇痛作用,【外周产生疼痛的原因】 在组织损伤或发生炎症时,局部产生和释放某些致痛化学物质,如缓激肽、PG等,作用于痛觉感受器,引起疼痛。,【镇痛机制】 机理:PG合成有关。中等程度镇痛作用,主要用头痛、牙痛、肌肉痛、关节痛、痛经等,对剧痛及平滑肌绞痛无效。,2022/12/10,7,镇痛药解热镇痛药在镇痛方面的不同点,三、抗炎、抗风湿作用,大多数解热镇痛抗炎药,具有抗炎和抗风湿作用。能控制症状,但无病因治疗作用。PG是参与炎性反应的重要活性物质,能协同和增强缓激肽等致痛致炎物质的作用。解热镇痛抗炎药能抑制炎症反应时PG的合成,从而使炎症缓解。,2022/12/10,9,常用的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作用和用途】.解热镇痛抗风湿用于慢性钝痛(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等);用于鉴别急性风湿热;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2022/12/10,11,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2抗血栓形成 小剂量(每天50100mg)阿司匹林可用于防止血栓形成(心 梗、脑血栓) 特点:小剂量(抗血栓形成)减少血栓素TXA2的生成 大剂量(促血栓形成)抑制血管壁PGI2合成3驱胆道蛔虫,2022/12/10,12,【药物相互作用】阿司匹林与双香豆素合用可增强后者的抗凝作用,以致出血;可增强甲磺丁脲的降血糖作用,易致低血糖;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使后者的抗炎作用增强;呋塞米可抑制水杨酸排泄,造成蓄积中毒。【禁忌症】消化性溃疡、哮喘、严重肝肾损害、维生素K缺乏、低凝血酶原血症者及孕妇禁用,手术前一周应停用阿司匹林。,考考你?,1.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同作用基础是抑制()的生物合成。2.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仍为首选药的是()。3.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宜采用( )A大剂量 B中剂量 C小剂量 D微剂量,前列腺素,阿司匹林,C,2022/12/10,15,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作用和用途】(1)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镇痛作用较弱,几乎无抗炎抗风湿作用。(2)长用于感冒及其他原因所致的发热,也可用于头痛、牙痛等慢性钝痛。,三、 吲哚美辛(消炎痛),2022/12/10,17,【作用和用途】(1)抗炎抗风湿作用比阿司匹林强。(2)主要用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骨关节炎; (3)不良反应多(胃肠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过敏反应、CNS、造血系统)风湿作用;,2022/12/10,19,作用特点 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因其胃肠道反应较轻,易于耐受而较常用。 布洛芬缓释胶囊芬必得 常用于镇痛,布洛芬,萘普生,与布洛芬同类药,其作用、用途均相似,2022/12/10,20,吡罗昔康(炎痛喜康),作用特点 吡罗昔康对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与阿司匹林相同. 不良反应较少,血浆t(1/2)长(36-45h),用量小,每天服1次(20mg),患者易耐受。,2022/12/10,21,1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是因为它能抑制( )A.PGE2的合成 B.PGI2的合成 C.PG的合成 D.TXA2的合成 E.白三烯的合成,答案:C,2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是( )A.保泰松 B.乙酰水杨酸 C.扑热息痛 D.羟基保泰松 E.布洛芬,答案:B,3小剂量乙酰水杨酸可用于治疗( )A.预防心肌梗塞 B.驱胆道蛔虫C.手术后的血栓形成 D.风湿性关节炎 E.感冒发热,答案:C,4可引起瑞夷综合征的药物是( )A.对乙酰氨基酚 B.保泰松 C.吲哚美辛 D.乙酰水杨酸 E.布洛芬,答案:D,5几乎没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是( )A.保泰松 B.乙酰水杨酸 C.对乙酰氨基酚 D.吲哚美辛 E.布洛芬,答案:C,6可防止脑血栓形成的药物是( )A.水杨酸钠 B.阿司匹林 C.保泰松 D.吲哚美辛E.对乙酰氨基酚,答案:B,谢 谢 !,2022/1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