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射频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实用课件.ppt
刘洪彪谈射频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分型,(1)中央型:病人多感整个上肢麻胀、无力。病人手部小肌肉常受累,表现为手部动作迟钝以至持筷、系扣、写字等动作感到困难,因而临床上病人手指精细运动功能障碍为此型病变的特征。多数病人自觉无名指及小指麻木。由于是颈髓灰质的前角细胞和后角细胞受累,以前角细胞的损害较突出,前角细胞对其所支配的肌纤维具有营养作用,故前角细胞受损后可见其支配的肌肉发生萎缩,多见于指间肌、鱼际肌萎缩等。,(2)椎体束型: 中央型病变发展,常可使椎体束受累。轻症病人自觉下肢麻木、无力,可出现下肢踏棉感。重症病人自觉下肢发紧,行走困难,易摔倒。,(3)横贯型: 在锥体束型病变的基础上,病变如向周围扩展,则位于前侧索部的脊髓丘脑束可发生缺血性损伤。病人多见有前胸部以下的麻木感。临床表现除具有椎体束损害所引起的症状外,前胸部胸27平面以下常呈现痛温觉减弱或消失,重病人可出现膀胱、直肠功能障碍。,此类病人在临床上一般常规保守疗法,用脱水营养神经、物理治疗难以奏效,无法取得满意疗效。开放手术治疗风险太大,截瘫发生率高,费用较高,可重复性差,术后可使颈椎退变加重。,近年来我院在刘洪强院长带领下总结出一套射频热凝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方案:射频热凝靶点+射频热凝减压+射频脊髓热疗,取得了显著疗效。近三年时间以来,我院共治疗近500多例脊髓髓型颈椎病患者。,神经射频仪持续发出高频率射电电流,射频电流在中性电极和工作电极之间产生一个高频率交替变化的电场,由于工作电极端电力线高度集中、密度大,交替变化电场足以使水分子随着交替变化的电场产生高频振荡而摩擦生热,从而使该部分组织温度升高;让细胞在不同的温度值产生热凝调节、失去生物活性或发生物理化学性质变化的不同改变。,射频神经仪基本原理,射频热凝治疗仪的基本功能,1、阻抗显示功能。能精确分辨出针尖所在位置是什么组织,它的阻抗多少,简单的说能分辨出髓核、纤维环、钙化点、骨质和血管并用音调和数字准确显示。(音调越高,密度越高;密度越高,阻抗值越高水低于100欧姆,椎间盘150300欧姆,空气0欧姆,骨质大约400欧姆,肌肉300400欧姆),2、神经的精确鉴别和刺激功能。能测量到治疗范围1cm内的神经,并精确分辨出是运动神经还是感觉神经。,能测量到治疗范围1cm内的神经,并精确分辨出是运动神经还是感觉神经。主要症状 颈部活动受限,双上肢麻木无力三年,行走不稳两年在锥体束型病变的基础上,病变如向周围扩展,则位于前侧索部的脊髓丘脑束可发生缺血性损伤。术后感觉术后第三天四肢麻木明显减轻,术后第七天走路不稳较前明显缓解,术后一个月小便恢复正常,对治疗非常满意。病人多见有前胸部以下的麻木感。近年来我院在刘洪强院长带领下总结出一套射频热凝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方案:射频热凝靶点+射频热凝减压+射频脊髓热疗,取得了显著疗效。在C臂监视下将穿刺针刺入病变间隙并直接到达突出间盘内。中、密度大,交替变化电场足以使水分子随着交4、治疗程度每一点23周期95度60秒损害较突出,前角细胞对其所支配的肌纤维具3、治疗部位主要针对脊髓中央,即脊髓中央动脉病人多见有前胸部以下的麻木感。,、温度的可控性。任意调整治疗温度,误差在摄氏度以下,确保治疗时的安全。,治疗经过1、病人取仰卧位,颈部垫一薄枕,使颈椎轻度后仰。2、病人下颌中点与甲状软骨的最高点平行。3、手术入路:右侧颈动脉鞘与食管气管间隙。左手食中指将颈动脉鞘、胸锁乳突肌向右拨开,进入间隙,可触到颈椎前结节,两手指轻度向中线移动触到椎体,右手持针将规格97mm/0.71mm/5mm射频穿刺针。在C臂监视下将穿刺针刺入病变间隙并直接到达突出间盘内。,一、射频热凝靶点治疗椎间盘突出,2、神经的精确鉴别和刺激功能。主要症状 颈部活动受限,双上肢麻木无力三年,行走不稳两年三、射频低温脊髓热疗电流在中性电极和工作电极之间产生一个高频率有营养作用,故前角细胞受损后可见其支配的有营养作用,故前角细胞受损后可见其支配的3、治疗部位主要针对脊髓中央,即脊髓中央动脉患者姓名武吉 男 70岁 住院号51773、治疗部位主要针对脊髓中央,即脊髓中央动脉任意调整治疗温度,误差在摄氏度以下,确保治疗时的安全。术中第一、二个靶点穿刺片,4、进针深度根据突出物大小,进针深浅而不同。一般根据工作端的长度2突出物=进针深度作为大体进针深度,但临床上根据病人耐受能力决定进针深度更为精确。最佳进针深度VAS评分78分最为适宜。9560S三个周期。5 、毁损面积工作端长度2=治疗面积长度的2/3=治疗面积的宽度。,病人基本情况:颈部疼2 年,右肢麻木 ,右小胀,行走不替变化的电场产生高频振荡而摩擦生热,从而使治疗方案颈椎射频热凝靶点治疗术辅助检查颈椎MRI示C3/4,C4/5,C5/6,C6/7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C4/5所在水平脊髓受压变性,颈椎退行性变。病人多见有前胸部以下的麻木感。损害较突出,前角细胞对其所支配的肌纤维具治疗方案颈椎射频热凝靶点治疗术术中感觉:温度到达90度时,自述颈肩及四肢胀热,注意事项,1、进针全部过程必须在C臂持续监测下进行。2、穿刺针在未进入椎间隙之前反复正侧位证实进针角度,避免角度过大或过小,损伤周围组织。3、针体到达椎体后缘时必须缓慢,避免刺入椎管内。4、治疗升温时70度不可复制症状,禁忌症,1、后纵韧带骨化及椎管骨性狭窄。2、髓核上翻游离及向下游离,分别超过椎体1/3。3、截瘫病人,二、射频热凝椎间盘内减压,1、进针入路同上2、进针深度椎间隙中央稍偏后3、治疗部位靶点治疗完后退回椎间隙,调整不同角度,一般治疗三个部位4、治疗程度每一点23周期95度60秒,射频热凝减压的优点,射频热凝盘内减压在一定温度下使椎间盘适量脱水凝固,使椎间盘回缩,起到减压目的,避免去掉大量髓核。最大限度保留椎间盘的基本功能,不至于加重颈椎退变。,注意事项,1、减压过程必须将穿刺针位于椎间隙中央,避免偏上或偏下造成终板损伤。2、减压最佳目的位于椎间隙后1/3。,三、射频低温脊髓热疗,1、进针入路同上 2、进针深度将射频针穿到突出椎间盘顶端。3、治疗部位主要针对脊髓中央,即脊髓中央动脉4、治疗程度40度300S 椎间盘突出一方面直接给脊髓构成机械压迫,另一方面也可影响脊髓动脉,而减少脊髓血液供应 。所以,我们利用射频热凝低温脊髓热疗,利用适当温度刺激使动脉血管扩张,增加脊髓血液供应,同时利用适当的温度起到热疗作用来减轻脊髓炎性物质,缓解水肿。,注意事项,1、针体进入突出椎间盘顶端,禁止出现突破感。2、治疗过程中病人如出现全身疲劳感,不宜治疗。3、如温度到达40度时,病人无颈部及后背部热胀感可适当升温。4、治疗过程中禁止病人吞咽动作。5、穿刺过程中禁止病人咳嗽及颈部活动。,患者姓名武吉 男 70岁 住院号5177主要症状 颈部活动受限,双上肢麻木无力三年,行走不稳两年查体: 前屈10,后伸10,侧屈L 10,R 10,C2/35/6棘间及双侧小关节压痛,压顶试验(),双手握力减弱。肱二头肌腱反射(+),肱三头肌腱反射(+)跟腱反射(+),膝腱反射(+),踝阵挛(+),诊断脊髓型颈椎病辅助检查颈椎MRI示C3/4,C4/5,C5/6,C6/7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C4/5所在水平脊髓受压变性,颈椎退行性变。治疗方案射频热凝靶点治疗术穿刺入路鞘膜间隙入路,术前CT片,术中到达靶点时CT片,术中X线片,患者姓名张元兵 男 50岁病人基本情况四肢麻木、行走不稳2个月,加重伴小便异常10余天。查体颈部活动度受限,C3/4/5 棘间及双侧肩胛骨内侧缘压痛,压顶试验(+),膝腱反射L(+)R(+),踝阵挛(+),膑阵挛(+)双侧霍夫曼征(+)。前胸部胸27平面以下同温觉减退。MRIC3/4/5/6椎间盘向后突出,硬膜囊受压,其中以C5/6最重,脊髓明显受压变性。,治疗方案颈椎射频热凝靶点治疗术治疗时间2007/07/24治疗部位C5/6 穿刺入路鞘膜间隙术中感觉温度到达95度时,自述原症状部位出现胀热感,其部位与术前相同。术后感觉术后第三天四肢麻木明显减轻,术后第七天走路不稳较前明显缓解,术后一个月小便恢复正常,对治疗非常满意。,术前磁共振片,术前磁共振片,术前磁共振片,术前CT片,术前CT片,第一个靶点,第二个靶点,术中CT片,术中到达靶点时CT片,病人姓名:赵桂丽 诊断:脊髓型颈椎病病人基本情况:颈部疼2 年,右肢麻木 ,右小胀,行走不 稳3个月. 查体:右小腿及足底痛温觉减退。双侧霍夫曼试验均阳性 ,右侧踝阵挛(+)右侧膝跟腱反射亢进。VAS评分 : (9分)MRI:C5/6/7 椎间盘向后突出,硬膜囊明显受压。 相应脊髓信号改变,C5/6脊髓受压为重。,治疗方案:颈椎射频热凝靶点治疗术治疗时间: 2005-05-30治疗部位:C5/6 穿刺入路:椎间隙术中感觉:温度到达90度时,自述颈肩及四肢胀热 感,其部位与术前相同。术后感觉:自述疼痛明显减轻,对治疗非常满意术后6小时VAS评分:3分,术前片,术前片,术中第一、二个靶点穿刺片,术中第三、四个靶点穿刺片,术后片,术前术后对比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