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说史第九章19世纪30——60年代英法的经济学说课件.ppt
第九章 19世纪3060年代 英法的经济学说,本章重点问题,西尼尔的纯经济学和“节欲论” 生平和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价值理论、分配理论 巴师夏的和谐经济论 生平和著作、交换与价值论、分配理论 约翰穆勒在经济学说史上完成的第一次大综合 生平与著作、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价值与国际价值理论、分配理论、信用周期论、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2,一、概述,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法的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出现新的变化。(1)19世纪30年代,英法工业资产阶级都已夺取了政权。(2)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趋尖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3)英法在19世纪5060年代社会经济稳步高速发展。在19世纪3060年代,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 (1)阶级利益和阶级斗争形势使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带上了强烈的辩护色彩。(2)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探讨经济学方法论,力图完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在萨伊提出政治经济学“三分法”、詹姆斯穆勒提出“四分法”以后,英国经济学家惠特利、西尼尔,以及约翰穆勒都对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进行过新的探讨。(3)约翰穆勒完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第一次大综合。,3,二、 西尼尔的经济学说,1生平和著作纳索威廉西尼尔(17901864)是19世纪中期英国的经济学家。他出生于英国威尔特郡一个乡村牧师家庭。曾就读于伊顿学院、牛津大学马格达连学院,181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819年在伦敦当律师。18251830年任牛津大学政治经济学讲座教授。曾在济贫委员会、工厂委员会、教育委员会等单位工作,参与制定1834年的济贫法修正案。18471852年再次任牛津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1857年任皇家教育委员会委员。他的主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学大纲(1836)、论工厂法对于棉纺业的影响的书信(1837)、关于政治经济学入门的四次讲演(1852)等。,2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西尼尔在萨伊之后主张把政治经济学改造为“纯经济学”。他把政治经济学划分为两类:理论政治经济学和应用政治经济学。 理论政治经济学所依据的应当是少数几个一般性的命题,这些命题是观察或意识的结果,是人人熟知的,其结论由逻辑推论导出,具有普遍的真实性。经济学的方法应是抽象演绎法,从最一般的命题推理建立起整个经济学理论体系。西尼尔为纯经济学建立并提出了四个基本命题:(1)每个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牺牲取得尽可能多的财富。这是从人的经济本性引出的功利主义原则;(2)人口原则。他认为,限制世界上人数的,只是精神上或物质上的缺陷,或是各阶级中各个人对于在既有习惯下担心财富会不能满足需要的顾虑;(3)工业生产力不断地无限扩大的倾向。他认为,劳动的力量和生产财富的其他手段的力量,借助于将由此所生产的产品作为继续生产的工具,可以无限制地增加;(4)农业报酬递减倾向。他认为,假定农业技术不变,在某一地区内的土地上不断增加劳动,所得到的报酬会按比例递减。上述四个基本命题,第一个命题被他看做是意识的问题,是一切经济学推论过程中的基本假设,其余三个则是观测的问题,是对第一个命题的注解。,3价值理论西尼尔对价值的论述是同对财富的说明联系在一起的。在他看来,财富或价值的构成要素有三个:效用、稀少或供给有限、可以转让。在西尼尔那里,效用已是一种人对于物品的主观心理感受。所谓供给有限是指事物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具有稀缺性,他把供给有限和相对稀少性看做是价值的最主要条件。西尼尔把价值看做物品交换的一种比例关系,他认为,确定这种关系取决于两方面原因:(1)这种商品的需求与供给;(2)另一种商品的需求与供给。 商品价值内在原因:使某一种商品有效用,并使它的供给有定限的那些原因。 商品价值外在原因:使和它交换的那些商品有效用,并使其供给有定限的那些原因。 财富或价值的生产有三种要素:劳动、资本和自然要素。供给受这三种生产要素或手段的制约。在这三种要素中,劳动是对劳动者安乐与自由的牺牲,资本是资本家对自己欲望的节制,价值就是由劳动者和资本家的两种牺牲生产出来的。劳动者牺牲的报酬是工资,资本家牺牲的报酬是利润,这二者构成生产成本,价值也就是由这种生产成本构成的。西尼尔曾研究了独占(也即垄断)问题,是较早研究垄断的经济学家之一。西尼尔的价值理论最终归结为生产成本论和供求论。不过,他对商品效用做出了主观心理的解释,从而成为19世纪70年代边际效用价值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一。,4分配理论在分配问题上,西尼尔继承了三个阶级三种收入的惯常分类,又加入了带有主观心理色彩的“牺牲”、“节欲”的说法。西尼尔认为,社会上的三个阶级即劳动者、资本家和自然要素的所有者,他们相应获得各自的收入。 劳动者使用体力和智力劳动进行生产,付出了对于自己安乐、自由的牺牲,作为这种牺牲的报酬是工资。 资本家节制自己的欲望而进行生产,做出对于近期的享受的牺牲,这种牺牲的报酬是利润。 自然要素的所有者通过占有自然要素协助而生产的商品,能获得商品出售价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这个差额就是地租。它不是来自劳动和节制,而是来自自然的赐予。,7,三、巴师夏的经济学说,弗雷德里克巴师夏(18011850)是19世纪上半期法国和欧洲大陆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他是阶级利益和谐论的创始者之一,也是当时经济自由主义的最主要代表。始者之一,也是当时经济自由主义的最主要代表。,1生平和著作巴师夏出生于法国南部一个富商之家。他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8岁开始随叔父经商,1825年继承祖父的产业,从事酿酒业。1830年法国革命时,他当选为本地法官,开始涉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方面的著作。后移居巴黎,积极从事反对垄断和反对社会主义的活动。19世纪40年代英国的自由贸易运动发展到空前的规模,大大鼓舞和推动了欧洲大陆各国的经济自由主义。巴师夏受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影响,在法国针对政府的保护关税政策发表文章,予以抨击。1846年,他在巴黎发起成立了争取自由贸易协会,组织全国的自由贸易协会活动。1848年欧洲革命后,巴师夏写了不少论著来反对当时在法国广泛传播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1848184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期间,当选为制宪会议和立法会议的代表,抨击临时政府组织的“国民工厂”。他的主要著作有经济诡辩(1845)、经济和谐(1850)。,2交换与价值论巴师夏认为应该从人和人的本性开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他以需要、努力和满足作为三个基本概念展开其论证,认为从经济观点看,需要、努力、满足就是人。被交换的只有努力,不可能有别的。 在巴师夏看来,“交换就是政治经济学,就是社会的全部”。 交换引起两种现象,一是将人们的力量联合起来,一是促使人们进行分工。在人们的需要和满足之间存在一些障碍;通过交换,可以克服这些障碍。所以,“交换的一般性质是缩小努力与满足之比” 。根据巴师夏的观点,有了交换才有价值,价值从交换关系中产生。他认为价值一词的定义,按正确说法,应该不仅同人的努力有关,而且应同人的已交换或可以交换的努力有关。交换不只是确认和测定价值,而且产生价值,认为价值就是两项交换的劳务之间的比例关系。 巴师夏认为价值原理对斯密来说在于物质性和时间性,对于萨伊来说在于效用性,对于李嘉图来说在于劳动,对西尼尔来说在于稀少性,对施托希来说在于判断等。而他自认为他用努力或劳务来解释,弥补了上述各种价值论的不足,并应能使各方面都满意。,3分配理论巴师夏承认社会中存在垄断特权、战争动乱、奴役贫穷等祸害。不过,在巴师夏看来,这些祸害的存在正是由于人们对自由交换原则缺乏认识和没能正确选择的结果。根据他的观点,资本主义建立在自由交换基础上的制度是一种和谐的制度,正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社会。他断言社会一切阶级将会无止境地接近于不断提高的水平,一切人的境况都会不断“改善”,并趋向于平等化。他认为劳资双方的利害关系是“一致”的、“和谐”的,要求以信任的眼光来对待资本家,不存在什么阶级对立。,11,在经济学说史上,约翰穆勒占据重要的地位。他自认为继承着斯密、李嘉图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同时,他又广泛吸收了19世纪上半期出现的英、法、德等国的各种政治经济学理论、方法、观点,形成了一个具有浓厚折衷主义特点的理论体系,因而被认为完成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四、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1生平与著作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是19世纪中叶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社会改良主义者。他是詹姆斯穆勒的长子。在幼年时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3岁开始阅读李嘉图和斯密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他从小就接触李嘉图、边沁,深受他们思想的影响。他十四五岁时曾游历法国,接触过萨伊,也接触过圣西门。18231858年在东印度公司任职,1825年开始发表经济方面的论文,1836年任伦敦和威斯敏斯特评论报主编。 18651868年他曾当选国会议员。1844年出版论文集经济学上若干未决问题,1848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原理。他还出版了哲学、逻辑学方面的著作。他的主要著作有:政治经济学定义(1836)、逻辑学体系(1843)、论自由(1859)、代议政治论(1861)、功利主义(1863)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副标题为“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表明该书不仅仅论述原理,还广泛结合各种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表现了约翰穆勒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现实精神和对人类福利的密切关注。该书分为五编: 第一编为“生产”,吸收萨伊生产创造效用和三要素学说,依次论述了生产要素、劳动(及非生产性劳动)、资本(包括资本主义、基本命题、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决定生产要素生产力程度的原因、合作或劳动的联合、大规模生产和小规模生产、劳动增加规律和资本增加规律、土地与生产增加规律的关系等。 第二编为“分配”,首先论述了所有制,分析竞争与习惯,叙述奴隶制、自耕农、分益佃农等制度,然后分别论述工资、利润和地租。 第三编为“交换”,首先论述了价值、供求法则、生产费用、地租与价值之间的关系;然后论述货币、货币供求、货币制度,讨论“供给过剩”(即经济危机;接着论述国际贸易、国际价值、国际金融;后又论述利率和可兑换纸币的调节;论述各国在同一市场上的竞争;最后论述交换对分配的影响。 第四编为“社会进步对生产和分配的影响”,讨论财富增长的一般特征、产业发展与人口,以及与工资、利润、地租的关系,分析利润率下降趋势,讨论静止状态和劳动阶级可能的未来。 第五编为“论政府的影响”,分析政府职能、赋税,讨论自由放任原则及其限制。,2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他把政治经济学看做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他在说明经济规律时,把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区分了开来。认为生产规律是永恒的自然规律,是不依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改变的。而分配规律则完全不同,财富的分配完全是人类的制度问题。约翰穆勒在综合各派经济学的基础上,特别总结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他的政治经济学原理、逻辑体系和政治经济学定义在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1)他发挥西尼尔“纯经济学”的原则中以最少牺牲获取最大利益的思想,提出“经济人”的概念。(2)他根据“经济人”概念,认为政治经济学实质上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它所采用的方法是演绎法。(3)他提出了趋势法则的概念,即由于干扰因素的影响,或由于经济理论本身的不够完善,所做的判断和预测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精确性,而只能按照预测和判断的方向指出一个趋势。,3价值与国际价值理论约翰穆勒在李嘉图的分类基础上,把商品分为三类: (1)数量有限,供给不能任意增加的商品,如古画、古玩等,它们的价值取决于供求。 (2)供给数量可以无限增加,其单位生产费用不会提高的商品,如工业品。他认为,这类商品的价值由生产成本决定,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或几乎可以说是惟一的因素是劳动。所以,商品的生产成本对于它的生产者来说,就是该商品在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 (3)供给数量可以增加,但其单位生产费用会随之提高的商品,如农产品。其价值取决于最不利条件下的生产费用。约翰穆勒在说明需求和供给决定市场价值时,也分析了供求均衡问题。他认为,和购买力相结合的想要占有的愿望称为有效需求,而价格决定于有效需求与供给的比率。需求的数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依价值的大小而变动的。当需求大于供给时,竞争会在买方发生,使价格上涨,只有需求等于供给,双方达到均衡,才能使价格停止上涨。约翰穆勒赞同李嘉图的自由贸易和比较成本学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际价值和国际价值规律的观点。他认为,在自由竞争制度下,一个国家的商品同另一个国家的商品相互交换的价值,不像国内商品的价值那样决定于生产费用,而是由为支付进口而出口商品的生产费用来决定,即这个国家的出口总额恰好等于支付进口总额所需的价值。,4分配理论他承认现有私有制存在问题,主张对私有制加以改良。他认为私有制就意味着可按契约自由取得财产,反对所有权的滥用,比如买卖人身的奴隶制和各种不合理的独占权和特权。在所有制论述中,穆勒对劳动和资本的所有权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所有制的根本原则是保证一切人能拥有靠他们的劳动生产和靠他们的节欲积蓄的物品。”在他的观念中,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资本则是过去已积累起来的劳动,所以,依靠它们建立的所有制是合理的。对于土地所有权,穆勒是持否定态度的。在利润问题上,他吸收了西尼尔的“节制论”,并加以补充。他把总利润分为三个部分:利息、保险费和管理工资。认为资本家在生产开始时,预付了工人的工资,进行了“节制”,因而利息是资本家节制的报酬。保险费是对资本家承担投资风险的报酬。管理工资则是资本家管理企业、组织领导生产所付出的劳动和技能的代价。他的地租理论基本上沿袭了李嘉图的理论。不过,他提到了科技进步的作用。,5.信用周期论李嘉图、萨伊和马尔萨斯、西斯蒙第曾就经济危机展开过针锋相对的争论。约翰穆勒总结前人的讨论,提出一种信用周期理论,用来解释商业恐慌,并以此否认普遍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约翰穆勒认为,信用不是生产手段的创造,而是它的转移;随着信用的扩大,使得数额很小的资本(每人手头以应付不时之需的金钱)也可以用于生产性用途;依靠信用,在现在资本数量不增加的条件下,也可以使能使用的资本数量增加,从而使社会总产量增加。当商业界人士预期价格上涨时,他们会增加存货,并吸引投机者加入,投机性购买又加剧了价格的上涨。当人们觉察到投机现象存在,开始出售商品时,价格停止上涨并很快转入急剧下跌的趋势之中。在没有信用存在时,这种现象很少出现,而在信用发达的条件下,常常只靠账面信用扩大购买,就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大幅上升,转而又会使其暴跌。穆勒认为,这就是典型的商业危机。约翰穆勒接受萨伊定律,站在李嘉图的立场上,反对生产过剩危机论,认为一切物品的价值都趋向于一定的中心点(即自然价值),当产品过剩或不足时,供给也会相应调整是价值趋向中心点。,6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约翰穆勒受到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现实也使他看到现存资本主义存在许多弊病。因此,他主张实行广泛的社会改良,消除现存资本主义的弊端,实现人类的最大幸福。他的改良纲领就是完善私有制的社会。在这方面,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是他关于自由放任原则和国家干预的论述。约翰穆勒坚持了斯密关于自由放任原则的论述,同时又对这个原则进行了补充,从哲学、政治、经济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论证。他认为,自由放任原则的依据有: (1)在人类生活中,每个人都享有一定活动范围,它是不应受到侵犯的,而国家干预可能扩展到对个人自由加以限制。 (2)政府职能增加和随之而来的政府权力影响的扩大,可能影响个人思想、言论和行为的独立,影响对人类精神的创造性和个性的维护,而这种创造性和个性是所有真正进步的惟一源泉。 (3)政府职能增加会增加政府的工作和责任,从而带来许多弊端。 (4)私人经营效率高,政府插手做的绝大多数事情应让具有最大利害关系的个人来做。 (5)使人民养成共同行动的习惯,培养各种能力,人民的能力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穆勒认为,在自由放任的前提下,政府在教育、对儿童和青少年的保护、永久性盟约等等方面的干预也是不可缺少的。穆勒还把政府的职能分为必要的政府职能和任选的政府职能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