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衡中内参(17套)最新课标版中考物理复习ppt课件汇总(含所有考点).ppt

    • 资源ID:1595831       资源大小:19.85MB        全文页数:82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衡中内参(17套)最新课标版中考物理复习ppt课件汇总(含所有考点).ppt

    衡中内参(17套)最新课标版中考物理复习精品课件汇总(含所有考点),如果暂时不需要,请您把我收藏一下。因为一旦关闭本页,可能就永远失去我了哦!,请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一次小下载 安逸一整年!,小魔方站作品 盗版必究,目 录,第一讲 声现象,考点梳理,知识精讲,声现象,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常见发声体,声音的传播,声速,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声的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来源,噪声的等级和危害防止等级,控制噪声,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_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_,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振动,振动,常见发声体:人说话时的声带振动、动物的叫声是由动物的发声器官振动产生的,弦类乐器发声时的_振动、管类乐器发声时的_振动、敲鼓时的_振动、听到的风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弦,空气柱,鼓面,声音的传播,声音在介质中以_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传声的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_;_不能传声.,波,介质,液体,真空,声速,(1)描述声音传播的_ ,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固、v液、v气,则三者的大小关系为 _.(3)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_ m/s.,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较大障碍物,就会被 _.利用:回声测距.,快慢,v固v液v气,340,反射回来,音调,定义:声音的 _.,频率:物理学中用每秒内 _的次数频率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 _.,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则音调 _,频率低则音调 _.,多数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从 _Hz到 _Hz.人们把高于 _Hz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 _Hz的声叫做次声波.,高低,振动,Hz,高,低,20,20 000,20 000,20,响度,定义:声音的 _.,振幅: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1)声源的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 _;(2)距声源的距离,距离越近响度越大;(3)声音的分散程度,分散度越小,响度越大.,强弱,大,决定因素:不同发声体的 _、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 _也就不同.,音色,人们可以根据音色的不同,来区分 _ _发出的声音.,材料,音色,不同发,声体,声音可以传递 _,次声波: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接收地震、 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产生的 次声波,处理这些信息,可以确 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超声波:回声定位(超声导盲仪、倒车雷 达、声呐);B超;检测锅炉有没 有裂纹.,声音可以传递 _,超声波传递能量的应用:超声波除垢、除结石等.,信息,能量,噪声的来源,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无规则,噪声的等级和危害防止,等级:人们以 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等级,符号 _.,防止危害: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保证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刚刚引起听觉的声音为0 dB.,分贝,dB,控制噪声,(1)防止噪声的产生,在 _处减弱,如:摩托车的消声器、禁止鸣笛、公共场合禁止喧哗、改进工艺降低生产设备振动等.,(2)阻断噪声传播,在 _中减弱,如: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隔音墙”,公路旁的绿化带、音乐厅用吸音材料做墙壁等.,(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 _处减弱,如:戴耳塞、护耳器,捂耳朵等.,声源,传播过程,人耳,一,重难点突破,声音特性的理解与辨析,例 1(1)判断下列说法主要描述的是声音的哪种特性:声音的“大”、“小”;声音的“粗”“细”;男低音、女高音;闻其声知其人;震耳欲聋;低声细语;口技演员模仿物体发声;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不同;调整收音机的音量;用喇叭增大喊话的声音; 户主利用声音开门锁其中描述音调的是_;描述响度的是_;描述音色的是_,(2)下列做法:演奏管乐器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管孔;演奏管乐器时用不同的力吹奏;演奏打击乐器时改变击打的力度;演奏弦乐器时用手指按弦改变弦长;距离发声体的远近不同,听到声音的大小不同;向暖水瓶中灌水,听到的声音一直在变化其中声音的响度改变的是_;声音的音调改变的是_,例 2泰凯电子有限公司生产“ViKi”智能手机,出口到南美、南亚和非洲市场调节手机的音量是改变声音的()A. 音调 B. 音色 C. 频率 D. 响度,D,音调和响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音调、音色一般不会变化,而响度会随传播距离的改变而变化,二,控制噪声的途径和措施(重点),例 3请将下列说法填入对应的横线上听音乐时调小音量;睡觉时关紧门窗;起飞引导员配戴有耳罩的头盔;市区里种植大量的树木;公路两旁的隔音墙;列车车轮上安装降噪环;掩耳盗铃;教室里张贴“请勿大声喧哗”标语;改进工艺降低生产设备的振动;音乐大厅用吸音材料做墙壁; 放鞭炮时,用棉花塞住耳朵; 禁止鸣笛; 纺织工人使用防噪声耳罩,(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_.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_(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_,例 4为了减少环境噪声对教室内学生的干扰,以下方法无效的是()A. 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B. 在教室周围植树C. 上课时关闭门窗D. 学校路段禁止鸣笛,A,基础小实验,1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一个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产生的;音乐声越大,小人舞动得越剧烈,说明物体的_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振动,振幅,实验突破,命题点声音的产生及特性,2. 如图所示,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橡皮筋,有声音产生,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产生的,而且橡皮筋发声的_不同.,振动,响度,命题点声音的产生及特性,3. 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装入塑料袋,扎紧袋口后用细线悬在水中,依然可以听见手机发出的声音,这说明_.,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命题点声音的传播,4. 如图所示,将手机置于封闭的玻璃罩内,拨打该手机号码并把罩内的空气抽走,抽走的过程中所听到铃声逐渐变小,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这说明_,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命题点声音的传播,5. 如图所示,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响度的大小与_有关;_越大,响度_,越大,振幅,振幅,命题点响度与振幅的关系,6. 如图所示,拨动梳齿时可以听到声音,这一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产生的拨动梳齿的速度越快,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调越_ (选填“高”或“低”).,高,振动,命题点声音的产生及特性,7. 如图所示,把一个装有少量水的高脚杯放在桌面上,一只手按住高脚杯的底座,将另一只手的手指湿润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使其发声当高脚杯中的水量变化时,听到声音的_会有变化.,音调,命题点声音的特性,8. 如图所示,击鼓时,用力越大,碎纸片跳起的高度越高,听到声音的_越大,响度,命题点声音的特性,9. 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 主要是指声音的_同,音调,命题点声音的特性,10. 如图所示,置于正在发声的扬声器纸盆前的一支蜡烛,可观察到烛焰在“跳舞”,这表明了声音能够传递_,能量,命题点声的利用,第二讲物态变化,考点梳理,知识精讲,物态变化,温度,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升华,凝华,温度,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_叫做温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 _的性质制成的,里面的液体为酒精、水银或煤油等.,常用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摄氏温度,温度计的使用,体温计,冷热程度,热胀冷缩,摄氏温度,定义:把在标准大气压下_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_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 和100 表示;0 和100 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_ .常考举例:人的正常体温约为_,考场内的气温约为2630 .,冰水混合物,沸水,1,37,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首先要看清温度计的_和_ ,估计被测物体的_.a.根据_选用合适的温度计.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 _中,不要碰到 _和 _.c.待温度计的示数 _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待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 _相平.d.测量结果由数字和 _组成.,量程,分度值,温度,估测温度,被测液体,容器壁,容器底,稳定,上表面,单位,体温计:体温计用于测量 _.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情况,体温计的刻度范围通常为 _.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再次使用时,应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人体温度,3542 ,物态变化,固态、液态和 _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 _.,气态,物态变化,熔化,物质 _从变为 _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要 _.,晶体的熔化,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 _固定的熔化温度,例如:冰、海波、各种金属,这类固体叫做晶体.,熔化规律: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大.,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需要满足的两个条件:达到熔点; _ _.,非晶体的熔化,固态,液态,吸热,有,不断,吸热,非晶体的熔化,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例如:蜡、松香、玻璃、沥青,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非晶体:,非晶体 _固定的熔点.,没有,凝固,物质从 _变为 _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在凝固过程中要 _.,晶体的凝固,凝固规律:不断 _,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减少.,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有固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需要满足的两个条件: _; _.,非晶体的凝固: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只要不断放热,温度就不断降低,没有固定的凝固点.,液态,固态,放热,放热,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汽化和液化,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换.,物质从 _变为 _的过程叫做汽化,从 _变为 _的过程叫做液化.,汽化,沸腾,蒸发,液化,液态,气态,气态,液态,沸腾,沸腾是 _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1)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2)水温保持不变,持续吸热,内能 _.,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 _.同种液体在不同气压下,沸点也不同.,液体内部,增大,不同,蒸发,在 _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只发生在 _.,影响因素:空气流动的速度、表面积、温度.,_和 _是汽化的两种形式,汽化时都要 _热量.,蒸发,任何温度,液体的表面,沸腾,吸收,液化,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气体液化时要 _.,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2)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气体体积.,白气,两种成因:(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2)热的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常考举例: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的白气;夏天冰棒上冒出的白气;冬天人讲话时呼出的白气等.,放热,升华,物质从 _直接变成 _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时要 _.举例:樟脑丸变小;结冰的衣服变干;灯泡灯丝用久了变细、冰雕变小等.,固态,气态,吸热,凝华,物质从 _直接变成 _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时要 _.举例:霜、冰花、雾凇、用久的灯光壁变黑等.,气态,固态,放热,一,重难点突破,生活中物态变化的辨识及其吸放热判断,例 1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樟脑丸变小是汽化现象;铁矿石变铁水是熔化现象,放出热量;树枝上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吃冰棒“粘”舌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冬天结冰的衣服能晾干是汽化现象,吸收热量;,用久了的灯泡,灯泡上的玻璃变黑是升华现象,放出热量;冬天戴眼镜进入室内,眼镜片“模糊”,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用湿抹布擦黑板,一会就变干,这是水的汽化现象,放出热量;加在饮料中的冰块越变越小,属于升华现象; 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蒸发吸热A. B. C. D. ,答案:D,判断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可按照下面“四步法”进行:第一步:判断发生物态变化前物质的状态;第二步:判断发生物态变化后物质的状态;第三步:根据物质前后状态的变化判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第四步:根据发生物态变化前后的状态,判断吸放热情况,“白气”和水蒸气是水的两种状态,水蒸气是气态的,用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小液滴,二,解读物态变化中的图像,例 2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例2题图,(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_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_热(选填“吸”或“放”)(2)图中,海波在D点是_态,在G点是_态(均选填“固”或“液”)(3)为了探究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80 g的冰和萘,用_的酒精灯加热(选填“相同”或“不同”),测出它们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如下表由此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是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吸,液,固,相同,不同,BC,实验,命题点温度计的工作原理1. 如图所示,在小瓶里装带颜色的水,给小瓶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紧塞住瓶口先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再将小瓶放入冷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 这是根据_制成的,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突破,基础小实验,命题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2. 如图所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_.,D,命题点 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3. 如图所示,读取温度时,正确的视线方向是_(填写相应字母),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_,温度计的示数为_,B,1,48,命题点体温计的读数4. 如图所示,体温计的量程为_.,3542,命题点1解释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白气”现象)5. 如图所示,烧开水时,我们在壶口看到的“白气”实际上是热的_遇到冷空气_形成的小水珠,水蒸气,液化,6. 如图,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温水中我们可以看到,塑料袋鼓起来了,这是因为_.,液态酒精受热后变为气态酒精,命题点2物态变化解释生活现象,8. 水沸腾时需要不断从纸锅_热,这时水的温度将_,7. 利用如图所示的小纸锅,,可以将水加热至沸腾,但纸锅没有燃烧,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_水的沸点(选填“高于”或“低于”),高于,吸,不变,命题点1解释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命题点2水沸腾的特点,9. 在放入冰块的易拉罐中加入适量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易拉罐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是_现象,该过程需要 _热量,凝华,放出,命题点物态变化辨识及吸放热判断,实验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命题点:1. 实验测量工具(秒表、温度计)2. 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自下而上)3. 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4. 固体颗粒大小的选择(尽可能用较小的颗粒,小颗粒固体易均匀受热)5. 使用水浴法加热的优点(使固体受热均匀),材料重点实验,6. 烧杯中水量的规定及试管插入水中的位置要求(烧杯中水的量不宜太多,避免加热时间过长,要求能够浸没试管中装有的固体,同时试管不能接触到烧杯底和侧壁)7. 烧杯口处“白气”的成因(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8. 熔化过程中内能和温度的变化规律9. 判断熔点10. 判断是否为晶体,11. 判断物质在某温度或时间段的状态12. 熔化前后曲线的倾斜度不一样的原因(同种物质不同状态的比热容不同)13. 绘制并分析熔化温度时间图像14. 利用比热容公式计算热量(Qcmt)实验结论: 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要吸热,温度一直在升高,例 1小亮同学在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他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例1题图,(1)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性质制成的安装实验器材时,小亮应按照_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为了使试管中的冰受热均匀,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值,小明应选用_(选填“甲”或“乙”)装置来进行实验(3)如图丙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 _,熔化过程经历了_min.,热胀冷缩,自下而上,乙,0,6,(4)通过实验可知,冰熔化过程中温度_,但要继续_热(5)由丙图可知,当加热到8 min末,试管中物质所处的物态是_态,该物质为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6)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试管内物质的质量为0.1 kg,则AB阶段物质共吸收了_J的热量c冰2.1103 J/(kg),不变,吸,固液共存,晶体,840,【解析】(1)实验时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实验时器材的安装应自下而上安装;(2)利用水浴法加热,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故应选择乙装置;(3)分析图像可知,在0 时,图线呈水平,此时的温度就是冰的熔点,熔化经历的时间为10 min4 min6 min;(4)由图丙可知,BC段为冰的熔化过程;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吸热;,(5)由图丙知,从 4 min10 min过程中,温度保持 0 不变,即熔点为0 ,故该物质为晶体,则第8 min末时,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物质为固液共存态;(6)AB段温度的变化量是4 即t4 ,故AB 段共吸收的热量为:Qc冰mt2.1103 J/(kg)0.1 kg4 840 J.,(1)实验时,应选用颗粒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冰块,原因是_(2)实验过程中在试管的外壁有小水珠凝集,这是由烧杯中的水蒸气_形成的(3)由图乙可以看出,冰在熔化前后,温度上升快慢不相同,其原因是_ _,,较小,易均匀受热,液化,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而冰和水的比热容不同,如果用相同质量0 的冰和0 的水来冷却食物,则_的效果比较好(选填“冰”或“水”)(4)当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将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这段时间内试管中的水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这是因为_,冰,不能,试管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命题点:1. 实验测量工具(秒表、温度计)2. 器材组装顺序(自下而上)3. 烧杯上面纸板的作用(防止加热时水蒸发散热,造成实验时间过长)4. 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5. 气泡的变化(水在沸腾前:少量气泡,下面的大上面的小;沸腾后:大量的气泡,下面的小上面的大),实验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6. 撤去酒精灯,水中的气泡会慢慢消失,而不是马上消失的原因(石棉网的温度较高,还可以向烧杯中的水提供热量)7. 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用初温较高的水直接加热;水的质量尽可能少一些)8. 水的沸点的判断(水温升高到一定程度后保持不变的温度即为水的沸点)9. 绘制温度时间图像,并分析图像,10. 水沸腾过程中温度、内能变化特点(温度不变,吸收热量,内能增大)11. 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当地大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低于100 )实验总结: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例 2物理兴趣小组进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例2题图,(1)需要安装的实验器材有: A烧杯和水;B.酒精灯;C.纸板和温度计;D.铁圈和石棉网装置如图甲所示,安装的顺序是(填写器材前的字母) _(2)烧杯加纸板盖的目的是_,B、D、A、C,减小散热,(3)甲、乙两同学用同样的实验装置,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下,分别用质量为m甲和m乙的水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m甲_m乙,实验时的大气压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4)实验时发现,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白气”的形成是_现象(填一物态变化),需要_ (选填“吸热”或“放热”),小于,液化,放热,【解析】(1)安装按照先下后上的原则,使酒精灯的外焰与石棉网充分接触,故安装的顺序是B、D、A、C;(2)为了缩短加热时间,可以采取加盖纸板,增大火焰等措施,加纸板的目的是减少散热;(3)由公式Q吸cmt和图乙可知,甲加热3 min沸腾,乙加热6 min沸腾,乙的加热时间长,故乙吸热多,比热容、温度变化量相同,吸热多的,质量大,所以m甲m乙;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沸点小于100 ,说明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4)“白气”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1)水在加热过程中某一时刻的温度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_.若实验时为了方便读数,将温度计从水中拿出来,则会导致所测温度偏_,92,低,补充设问(1)题图,补充设问(2)题图,(2)实验中观察到如图a、b所示的两种情景,其中水沸腾时的情景为_(选填“a”或“b”)(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撤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将水倒入烧瓶中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用注射器向外抽气,观察到水又重新沸腾,说明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_,a,不变,降低,【解析】(1)由图可知,此温度计的示数由下到上逐渐变大,故为“零上”;由于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 ,故该温度计的示数为92 ;(3)水沸腾的特点就是在沸腾的时候虽然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4)据图可知,当从瓶中向外抽气时,瓶内的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所以会导致水重新沸腾.,第三讲 光现象,考点梳理,知识精讲,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都叫做光源(月亮不是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电灯等.,光的传播速度:光不仅可以在空气、水等物质中传播,而且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 度,用字母c表示.c= _m/s=_km/s.,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3.0108,3.0105,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在_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的像是_的_像,其形状只与发光体本身_有关,和孔的形状没有关系.,小孔成像:,光线:,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_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_,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举例:小孔成像、影子、日(月)食等.,同种均匀,倒立,实,形状,箭头,方向,定义:光遇到桌面、水面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法线,法线,等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 _.,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平行的入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如桌面、墙面、书本等的反射.,一束平行光照射到镜面上后,会被 _地反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如镜面、水面、玻璃幕墙、抛光的金属面、黑板“反光”等的反射.,镜面反射:,漫反射:,注意: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可逆,平行,(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_;(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_;(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_;也可以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_;(4)平面镜成 _像.,特点,应用:潜望镜、塔式太阳能电站、穿衣镜、医生用平面镜检查牙齿等.,相等,相等,垂直,对称,虚,球面镜,凸面镜对光有 _作用,起到扩大视野的作用.应用:汽车后视镜,路口反光镜等.,凹面镜对光有 _作用.应用:太阳灶、手电筒等.,发散,会聚,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 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偏折,同一平面,法线,小于,增大,不变,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 _.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池水变“浅”、“鱼在哪儿”、筷子在水中“折断”、海市蜃楼等.,可逆,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如果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如:彩虹.,将 _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能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将 _ _叫做色光的三原色.,定义:,色光的混合:,红、绿、蓝,红、,绿、蓝,看不见的光,红外线,定义:我们把红光之外的辐射叫做红外线.,应用:红外线夜视仪、电视遥控器等.,紫外线,定义:在光谱的紫端以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应用:能杀死微生物,使荧光物质发光等.,一,重难点突破,光现象的辨识,例 1请对下列生活中常见光现象进行分类:(1)水中倒影;(2)日食和月食;(3)影子;(4)水中筷子弯折;(5)平面镜成像;(6)海市蜃楼;(7)水中映月;(8)激光准直;(9)皮影;(10)放大镜;(11)树荫下太阳的光斑;(12)投影仪;(13)雨后彩虹;(14)潜望镜;(15)池水变浅;(16)镜中花;(17)小孔成像;(18)排队;(19)光导纤维;(20)露珠下被放大的草叶,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_;属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_;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_.,(2)(3)(8)(9)(11)(17)(18),(1)(5)(7)(14)(16)(19),(4)(6)(10)(12)(13)(15)(20),遇到此类题时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模型,通常情况下(如:“影子、日食、月食”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倒影”光的反射,“折断、弯折、视力矫正、放大镜、彩虹”光的折射等),然后解题时只要一一对应就可快速准确地解答,二,生活中的“影”,例 2下列所述光现象:(1)日食、月食;(2)平面镜成像;(3)小孔成像;(4)水中倒影;(5)手影;(6)立竿见影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_;属于光的反射的是_(选填序号),(1)(3)(5)(6),(2)(4),影子和倒影的区别:,三,光现象作图(重点),类型一,光的反射、折射作图,例 3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向水面,入射光线及法线已画出请画出这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例3题图,如答图所示,例3题答图,(1)光的反射作图的两种方法及步骤方法一: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过入射光线和界面的交点作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利用量角器作反射光线方法二: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作发光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像点;用虚线连接像点和入射光线与界面的交点;沿入射光线和界面的交点延长此虚线(延长线即反射光线为实线),标上箭头,(2)光的折射作图步骤:确定入(折)射点: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介质面的交点即为入(折)射点;根据法线和折射面垂直,过入(折)射点作出法线(用虚线表示);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画出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或画出折射光线的入射光线(注意:通常情况下不管是入射角还是折射角总是空气介质中的较大);,(3)光学作图注意事项: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不能断开;虚像、光的反向延长线、法线需用虚线表示;法线与反射或折射界面垂直,并标明垂足;要符合光的反射(两角相等)、折射规律,平面镜作图,类型二,例 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MN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例4题图,如答图所示,例4题答图,M,N,例4题答图,平面镜作图a对称法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作图步骤:,b光路图法已知平面镜位置及两条反射光线,确定发光点作图步骤:,光路图法解图,A确定像点: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延长线必须用虚线),相交的位置为发光点的像点;(延长线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B确定发光点:做像关于镜面的对称点即为发光点的位置;C连接发光点与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并标上箭头),完成光路图,实验,实验突破,基础小实验,命题点光的直线传播1. 用激光笔将一束光射到水中,观察到一条直线光路,这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传播,直线,RJ八上P70图4.14,命题点光的直线传播2. 由于光_,在开凿隧道时,工人们可以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行,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沿直线传播,命题点光的直线传播3. 如图所示,是小孔成像的现象,其成像原理是_ _成像特点为_ _,光的直线传,播,倒立、缩小,的实像,RJ八上P72图4.19,命题点光的直线传播4. 如图所示,手影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的过程中遇到了不透明的障,碍物,而在该物体后面形成的黑暗区域,直线传播,RJ八上P83图4.45,命题点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5. 如图所示,起初茶碗看起来是空的,但是慢,慢往碗内倒水时,会发现碗中原来还藏着一枚硬币,这种现象是由于_造成的,人眼看到的硬币比真实的硬币位置要_(选填“高”或“低”).,光的折射,高,SK八上P83图48,命题点光现象辨识6. 把一支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碗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上折断了,如图所示,这种现象是由于光的_现象引起的.,折射,RJ八上P86图4.53,命题点色光的混合7. 如图所示,人们把_ _三种色光叫做色光的三原色,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色彩就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红、绿、,蓝,RJ八上P85图4.52,命题点光的色散8. 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如图所示,这个现象叫光的_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红色光屏,我们将_ (选填“能”与“不能”)看到七彩光带,色散,不能,教材重点实验,实验一,命题点:1. 两纸板与镜面的放置要求(两纸板与镜面垂直)2. 纸板的作用(显示光线位置,对光线起漫反射作用)3. 记录光线位置(在两纸板的光线上描两点,再连接并标上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箭头)4. 角度测量(角度是对应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5. 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6. “三线同一平面”的判断方法(将两纸板中显示反射光线的纸板折转,观察上面是否显示光线,没有光线,说明三线应在同一平面上)7.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的设计8. 光路可逆思想的理解和运用(将光线逆着反射光线射入,观察光的传播路径是否重合)9. 多次改变入射角测量的目的(使实验结果具有普遍性),实验结论: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例 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例1题图,(1) 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 _.(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_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的,不合理,只做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其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OA,可逆,(3)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_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_ _,不能,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解析】(1)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为了寻找出普遍规律,使得到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的发生,应该进行多次测量(一般3次以上),因此只做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这是不合理的;(2)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光从AO入射,沿OB反射,若沿BO入射,则反射光线为OA;(3)入射光线在E板上,反射光线在F板上,EF在同一平面内,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若将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则纸板将离开反射光线,在纸板F上将不能再看到反射光线.,(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是为了_.如果纸板没有与平面镜垂直放置,当光贴着纸板AO入射时,_(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2)实验时,入射角变大,反射角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小明还想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具体做法是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显示光路,不能,变大,方向是否改变,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表格,要求做三次实验,如下表所示,实验二,命题点:1. 选择较暗环境的原因(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2.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玻璃透明,易于确定像的位置)3. 铺白纸的作用(确定像的位置)4. 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5. 选择薄玻璃板的原因(防止有重影,太厚的玻璃板前后表面都会成像,会产生重影),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6. 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原因(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7. 玻璃板要竖直放置(若放置不竖直,则水平桌面上的蜡烛无法与像重合)8. 验证平面镜成虚像(用光屏代替未点燃的蜡烛,光屏上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9. 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与物体同侧)10. 多次实验的目的(使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11. 实验数据分析及结论总结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虚像,例 2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例2题图,(1)实验时应该选用_(选填“较厚”或“较薄”)的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玻璃板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是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有一个好处,这个好处是_(2)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在蜡烛A所在的一侧观察到另一侧蜡烛A的像,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的像重合后,看上去蜡烛B也被点燃,以此可以确定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较薄,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较黑暗,(3)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像是_像(选填“虚”或“实”)(4)丽丽同学在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时,发现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总在蜡烛B的上方偏高处,蜡烛B与蜡烛A的像无法重合,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_,不能,虚,玻璃板没有垂直桌面放置,【解析】(1)当玻璃板比较厚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远,实验时会出现明显的两个像,因此,实验时应选较薄的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玻璃板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是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有一个好处,这个好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应选择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3)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像是虚像;(4)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实验中发现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玻璃板向点燃的蜡烛方向倾斜,即玻璃板没有垂直桌面放置.,(1)实验时把蜡烛和平面镜放在白纸上做实验是为了_(2)观察像时,眼睛应与物体_(选填“同侧”或“异侧”);丽丽发现了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_造成的;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的像较_(选填“亮”或“暗”),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同侧,平板玻璃的两个反射面成像,暗,(3)实验中,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样得出结论的做法不合理之处是_ _(4)丽丽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2 cm,再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发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_cm,同时发现像的大小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实验次数太少,所得的结论不具,4,不变,有普遍性,第四讲 透镜及其应用,考点梳理,知识精讲,透镜及其应用,透镜,透镜的三条特殊光路,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眼睛和眼镜,正常眼睛的成像原理,视力及其矫正,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中间_、边缘_的镜片;凸透镜对光有_作用.,凹透镜:中间_、边缘_的镜片;凹透镜对光有_作用.

    注意事项

    本文(衡中内参(17套)最新课标版中考物理复习ppt课件汇总(含所有考点).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