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ppt
第6课 北宋的政治,1.说出北宋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定都。2.列举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军事上,中央上,地方上采取的措施。3.理解宋朝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一、北宋的建立,1.建立者:2.时间:3.定都:,赵匡胤(宋太祖),960年,开封,方针:结果:,二、北宋的统一,先南后北,统一了南方和中原地区,阅读与探究,材料一 :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据材料一,思考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改变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局面?,杯酒释兵权,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三、加强中央集权,(一)军事上:,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杯酒释兵权”,为杜绝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目的:,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二)政治上: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二)政治上:在地方,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知州)三年一换,2.设置通判,分散知州的权力。,2.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三)经济上,1.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中央掌控控税收,利:弊:,强化了中央集权,皇权大大加强。,三冗:冗官、冗兵、冗费。 积贫积弱。,思考探究: 如何评价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四、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2.政策:,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抑制武将,提升文臣地位,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阵图”行军布阵,材料:北宋民间有俗语:“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当时还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1)文官担任要职,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 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行政权,兵权,欧阳修,(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科举制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3、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4、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5、宋朝: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励学篇 宋真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神童诗汪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宋朝科技、文化的发展。,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积极: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消极: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办事效率下降,增加朝廷的财政负担。,北宋的政治,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政策,时间:960;建立者:赵匡胤;定都:开封。,军事:控制兵权。中央:分化相权。地方:分散、削弱地方官的权力。,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重文轻武,文臣统兵)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科举制度。,经济:设置转运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