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与家长沟通 课件.ppt
谈幼儿园教师家长关系的处理,教师处理家长关系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学问,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协调才能达到成倍的效果。 不少家长说:“孩子在幼儿园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但回家后就另一样了。”这种现象表明,家园在教育上存在着不一致,孩子若在家和幼儿园表现不一致,就不能算成功。 为了达到家园同步的配合教育,家园双方要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联系,相互沟通,让家长了解具体教育目标及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与幼儿园取得共识,从而使家园同步教育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因此,教师如何和家长沟通就成了我们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一、幼儿园教师家长关系的处理方式,1、集中型处理:家长会 2、日常型处理:每天接送时 3、分类处理:个别谈话、家访,集中型处理(家长会),新生家长会:仪容仪表、教师服务承诺、 个人自我介绍、 微笑、阳光、亲和、干练 严禁:严肃、呆板、说教,班级家长会,会前准备非常重要:查保教理论资料、 掌握孩子年龄特点、拟提纲、 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 ( 专业、言简意赅、短而精),和家长谈话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法 二、和家长沟通要讲究谈话的策略性和艺术性,把谈话建立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要让家长相信我们,尊重并听取我们的意见,要让家长感到教师在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老师比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孩子。同时,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的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具体步骤是:1、汇报孩子近来的发展情况(进步与问题所在)。2、了解幼儿在家情况及家长的教育方法,找出问题的原因。3、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法及家长需要配合做的事。这三个步骤的良好运用,就为我们更好的和家长沟通开了一个好头。,日常处理方式,家长看到的一刹那,决定你一日的工作成效。把好两个重要环节:1、朝迎(晨接):第一关:幼儿园大门口 礼仪、微笑、阳光、温暖第二关:教室门口 热情+自信+微笑+平视,2、晚送(孩子离园),离开一天的家长,迫不及待见到孩子:看:家长首先看孩子是否毫发无损,是否开心有笑脸、孩子的仪容仪表问:学什么、吃什么、老师批评你了吗,其他孩子欺负你吗,玩得开心吗?,保障晚送成功的三个环节:,生活整理: 清洁手和脸、梳头、整理衣裤、鞋子 一日美好生活回忆: 不是全部重复,只 强化重要事项。 调动幼儿快乐情绪: 游戏、滑稽表演、趣味儿歌、模仿游戏、 笑话、幽默小故事,分类处理,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常见的三种类型:,1、弱势类: 2、常规类:3、刺头(钉子户)类:,1、和观念陈旧的家长沟通。如: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孩子掌握了什么,哪些地方还需要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把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慢慢渗透,逐步在思想上达成共识,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2、对于那些文化程度较高,具有相当程度教育观念的家长,先让家长了解我们的教育目标,再在具体事项和具体方法上指导家长。如:本学期我们班新来了一个叫小明的小朋友,他的父亲是石油大学的博士后。入园刚几天,他的父亲就对我们说:“孩子与人交往的意识不强,在家里也很少和小朋友玩,即使有小朋友和他玩,也只是玩一会儿,然后他又自己玩了。”,记得小明入园的第一天,家长就对我们说:“小明吃完一碗饭后不会再要,如果你问他还要不要再吃,他会说不吃了,但是,必须还要再给他成一碗,因为它的饭量很大,一碗根本吃不饱,吃包子之类的面食也要三至四个。”,与家长沟通的方法: 1、一句话沟通法: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个领域的各项目标发展中不存在明显的问题而家长也很少过问的利用接孩子环节用一两句简洁明了的话向家长反映情况。(常规类家长) 2、 真情感动法:孩子发展中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家长总有许多的不放心。(弱势类、刺头类),注意:特殊事件主动、坦诚与家长沟通。保护家庭隐私,保护孩子的自尊。,3、引起注意法 这种方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某一领域的某一方面或多个领域的多个方面存在问题,但是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就采取了引起注意法,即利用半日开放、作品展示等让家长发现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的差距,从而引起家长的关注,再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家长沟通,过程是这样的:、让家长了解教育目标及幼儿应达到水平。、这位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的差距,并逐步渗透教育理念。、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找出问题的原因。、共同制定好的解决办法并共同努力,使家园共育取得最好的效果。,了解不同的家长类型,为良好的沟通做准备。一、善于学习型。二、工作繁忙型。三、放任自流型。比如:张婷婷的家长,在物质上的需求是尽量的满足孩子,但是在精神世界里和孩子基本是两个世界的。平时对孩子学习不管不问,但是只要是成绩不好了,被公立学校老师批评了,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情都会发生,所以在平日里,即使我们很少看到家长,很少接到家长的意见,我们还是应该主动与家长联系,告知孩子在我们这里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让家长心里也有数。当事情发生了,家长也会理解我们,知道我们的工作做了,我们努力了。也不会对我们的工作加以指责了,语气也会变成恳请老师多帮助之类的客套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