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教学课件.ppt
宋词五首,宋词简介,诗文鉴赏,朗读训练,宋词五首,宋词简介,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柳永、秦观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等。词有词牌,即曲调。一定的词牌反映着一定的声情。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宋词五首,念奴娇 赤壁怀古,鹊桥仙,声声慢,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雨霖铃,越中览古,雨霖铃,作者介绍,诗文欣赏,意境分析,联想拓展,柳永生卒年不详,字耆卿,初名三变,排行第七,故称柳七,福建崇安人。作品概括为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男女情爱的苦痛,三是羁旅行役的悲伤。其作品往往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使慢词发展成为与小令双峰并峙的成熟的文学样式。作品集乐章集。,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铃,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的起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景物,事件是与自己心爱的人饯别。“都门”两句,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 在“执手”、“相看”、“无语”中更使人伤心失魄。这一层极写留恋之情。 “念去去”以后,则大气包举,一泻千里,似江流出峡,直驰平川,词亦直抒胸怀。“伤离别”点明这首词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句又推进一层,这是多么难以忍受啊!“便纵有”两句,再从上两句的遭遇,深入下去,叹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意境分析,联想拓展,蝶恋花 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念奴娇 赤壁怀古,作者介绍,诗文欣赏,意境分析,联想拓展,苏轼,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词、文、书、画皆工,是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词存三百四十多首,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作品今存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词有东坡乐府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首念奴娇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风景优美,是文人清赏之地。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 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意境分析,该诗最为风趣的是“家童鼻息已雷声,敲门都不应”,这是生活气息最为浓郁的词句。该词上片写“夜饮归来”,家童睡得死死的,连门都敲不开,只好“倚杖听江声”。或谓写景,其实是写生活。下片乃对江冥想,感慨人生。首两句寓意了人生无奈,为名利所驱使,或谓“世奴”,不得自由。何时能够忘却人世的这些营生呢?营营,为生活而奔忙也。最后两句乃表达了“厌世归隐”的思想,这与词人被谪不无关系。,联想拓展,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声,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鹊桥仙,作者介绍,诗文欣赏,意境分析,联想拓展,秦观,字少游,扬州高邮人。史称其少豪俊慷慨,举进士不中,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与己意合。可见他本来的志意是想要有所作为的,而这种史传的记述,与他的词很不相称。他的词很温柔婉约,可见秦观的性情有两个方面。,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鹊桥仙,秦观,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意境分析,他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投宿在郴州的一个荒凉古庙里,巫女隔着词庙在唱着悲歌,饥饿的老鼠在颓坏的墙壁中来回奔走寻食,他这个生长北方的人到此因怀念故乡而不能入睡,听了一夜的荒山风雨声。他这首诗写的很凄凉动人。,联想拓展,题郴阳道中一古寺壁 秦观哀歌巫女隔祠丛,饥鼠相追坏壁中。 北客念家浑不睡,荒山一夜雨吹风。,声声慢,作者介绍,诗文欣赏,意境分析,联想拓展,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声声慢,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下片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综观全词,作者以通俗自然的语言、铺叙的手法写景抒情,而抒情又比较含蓄曲折,心中极愁,景景含愁,通篇是愁,然而这一愁情作者却始终不说破,只是极力烘托渲染,层层推进,营造出一种“一重未了一重添”的凄苦氛围,给人留下更多的思索空间。全词写来尽管没有一滴泪,然而给人们的感党却是“一字一泪,满纸呜咽”。这比直写痛哭和泪水涟涟更为深刻、凄酸,也更能感染人。,意境分析,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片极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武陵春 春晚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联想拓展,作者介绍,诗文欣赏,意境分析,联想拓展,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也是最优秀的爱国词作之一,称此词为辛词之首。全词表达了词人坚决主张抗金,而又反对冒进轻敌的思想,抒发了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揭露了南宋政治的腐败,亦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这首词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善用典故。一个个典故,在作者笔下化成了一幅幅活生生的图画,使读者宜于理解、乐于接受。,意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