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栽培技术 课件.ppt
甘薯栽培技术,第一节 概述,第六节 甘薯贮藏,第二节 甘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第四节 甘薯育苗技术,第七节 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技术,第五节 大田栽培技术,第三节 甘薯的产量形成与品质,目 录,第一节 概述,一、甘薯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经济意义(一)甘薯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 栽培面积和总产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和大豆,居第五位。高产作物 能够大面积获得亩产春薯3500公斤,夏薯2500公斤以上的高产。经济系数高达70%85%。稳产作物 抗旱、抗风、抗雹、耐瘠薄,在旱薄地,也能获得亩产500 1 000公斤的鲜产量。,(二)甘薯是重要的蔬菜和保健作物,营养丰富:鲜薯含淀粉16%26%,糖2%4%,蛋白质2%,脂肪0.2%。含有防癌物质 多糖胶原蛋白、赖氨酸、亚油酸、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等具有食疗保健作用 通便、减肥、益寿、防癌、抗癌,有补脾胃、养心神、益气力、活血化癖、清热解毒等功效。能抑制乳腺癌和结肠癌的发生与发展,对保持皮肤细腻延缓衰老有一定作用.,根据营养学家分析,甘薯平均生命力指数为20.225,防病指数为20.18,属于高值范围(根据肠胃决定健康统计)。 红薯忌与柿子、西红柿西红柿、白酒、螃蟹、香蕉同食。红薯和柿子不宜在短时间内同时食用,如果食量多的情况下,应该至少相隔五个小时以上。如果同时食用,红薯中的糖分在胃内发酵,会使胃酸分泌增多,和柿子中的鞣质、果胶反应发生沉淀凝聚,产生硬块,量多严重时可使肠胃出血或造成胃溃疡,(三)甘薯是重要的经济、能源作物,利用甘薯作为原料的工业已遍及食品、化工、医疗、造纸等十余个工业门类,利用甘薯制成的产品达400多种。可制造人造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农药以及柠檬酸,丁酸、丙酮、葡萄糖、味精、饴糖等多种产品。将酒精按1015的比例加汽油中作为燃料,称为乙醇汽油。已推广应用。,制造酒精和淀粉的主要原料 100公斤鲜薯可制造淀粉1520公斤。,与玉米和木薯比较, 生产1吨乙醇需要: 10吨鲜薯(淀粉含量20%),合计2400元; 2.8一2.9吨木薯干(淀粉含量70%),合计2800元; 3吨玉米(淀粉含量66%),合计4500元。,(四)重要的饲料作物,甘薯茎叶含蛋白质1.62%,脂肪0.46%,碳水化合物7.33%,灰分1.65%,纤维2.04%,其营养价值与一般豆科牧草相当,是良好的鲜饲料和青贮饲料。,传统的重要饲料来源 甘薯生产与养猪业及粮食生产的发展,历来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因此,发展甘薯生产,对增加饲料,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加肥源,提高作物产量,都具有重要意义。,(二)甘薯的分布,1.北方春薯区,2.黄淮海流域春夏薯区,3.长江流域夏薯区,4.南方夏秋薯区,5.华南秋冬薯区,(二)甘薯的分布1.北方春薯区 位于北纬41左右,无霜期较短,只能种一季春薯。包括辽宁、吉林、河北、黑龙江中部等地。春薯常与玉米、大豆、马铃薯等轮作。本区5月下旬种植,9月下旬至10月初收获,生长期130140d。,2.黄淮海流域春夏薯区 栽种春夏薯均较适宜,本区栽培面积占全国的40左右,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省为主产地。夏薯在麦类、豌豆、油菜等冬季作物收获后栽插,以二年三熟为主。春薯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栽植,10月上旬至下询收获,生长期150180d,夏薯6月下旬至7月上旬种植,生长期110120d。近年来,夏薯面积增加,春薯面积减少。,3.长江流域夏薯区 位于长江流域中、下游和河南、陕西两省的南部以及四川省和重庆市。该区无霜期平均为260d,夏薯于4月下旬栽插,10月上旬收获。生长期140170d。,4.南方夏秋薯区 主要包括福建、江西、湖南三省的南部,广东和广西的北部,云南省中部和贵州的南部地区。夏薯一般在5月间栽插,810月收获,秋薯一般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栽插,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收获,甘薯生长期约在120150天。,5.华南秋冬薯区 包括海南全省,广东、广西、云南和台湾的南部。秋薯一般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栽插,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收获,生长期120150天。秋薯也可以越冬栽培,延迟到第二年春收获,成为冬薯。而冬薯一般在11月栽插,次年45月收获,生长期170200天。,二、甘薯生产概况,世界上甘薯常年种植面积约900万公顷,90%以上的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是世界上甘薯的主产国,常年甘薯种植面积在550万公顷左右,占世界总面积的60%左右。21世纪以来我国甘薯单产稳定在每公顷为20吨以上,相当于世界甘薯单产的1.4倍;面积较大的省(市)有四川、河南、山东、安徽、重庆等。,(李育明),第二节 甘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一、甘薯的形态特征(一)根,甘薯三种根的形态1.块根 2.梗根 3.纤维根,块根,柴根,纤维根,纤维根,第二节 甘薯栽培的生物学基础,一、甘薯的形态特征(一)根1.纤维根 纤维根又称吸收根、须根,呈纤维状。其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纤维根主要分布在30cm左右的土层内,入土深度可达1m以上,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保证甘薯具有抗旱的特性。若氮素过多,土壤通透性差,湿度过大,纤维根数增多。,2.柴根 柴根又称梗根或牛蒡根,形状细长,粗细均匀,粗约0.21cm,长约30cm。甘薯根的生长是先伸长后加粗,当开始加粗时,如遇土壤干硬坚实,或者水分过多、土壤透气性差等条件,即阻碍根系加粗,加快幼根木质化进程而形成柴根。柴根无经济价值,徒耗养分和水分,栽培上忌生柴根。柴根形成的多,表明栽培条件不良,不能满足块根形成和膨大的需要。,3.块根 块根是甘薯贮藏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也是生产上的主要收获产品。块根多生长在525cm的土层内。块根形状因品种而异,一般有圆形、圆筒形、纺锤形、球形和不规则形。块根皮色因品种而异。有紫、粉红、黄、黄白、白等。同一品种因不同土壤条件和栽培季节(春薯和夏薯)及不同生长阶段,皮色亦不尽相同。块根肉色有白、黄白、橘黄、橘红、紫(个别品种带紫晕)等。块根的皮色和肉色是鉴别品种的主要特征。,(二)茎,(二)茎,甘薯的茎是输导和繁殖的器官。甘薯蔓的长度因品种而异。长蔓型品种,春薯蔓长在3m以上,夏薯在2m以上,如丰收白、南京92等;中蔓型品种,春薯蔓长为1.5-3m,夏薯为1-2m,如济薯1号、烟薯1号等;短蔓型品种,春薯蔓长在1.5m以下,夏薯在1m以下,如烟薯8号、济南红等。蔓的长度又因土壤肥力、栽植密度、栽植时期及环境条件不同而有差异。,(三)叶,(四)(花、果实、种子),二、甘薯的生长时期,(一)甘薯的生育阶段从栽插到收获的天数为生育期。春薯150190天,夏薯110120天。分三个阶段。1、前期:从栽插到封垄阶段,又叫发根分枝结薯期。我国北方春薯此期约5070天,夏薯此期约4050天。2、中期:从茎叶封垄到茎叶生长高峰期,又叫薯蔓并长期。春薯历时45天,夏薯约30天。3、后期:从茎叶生长高峰到收获阶段,也叫薯块盛长期。春薯需60天左右,夏薯约50天。,三、块根的形成与膨大,(一)初生形成层活动时期 甘薯栽秧后1025d为初生形成层活动时期(即块根形成期)。 初生形成层活动力强弱和中柱鞘薄壁细胞木质化程度大小决定甘薯幼根发展的方向。幼根的初生形成层活动力强、中柱鞘细胞木质化程度低,才能形成块根;初生形成层活动力弱、中柱鞘细胞木质化程度高,只能形成纤维根;初生形成层活动力虽强、但中柱鞘细胞本质化程度高。不能产生大量薄壁细胞,便形成梗根。,(二)次生形成层活动时期 甘薯栽后20d左右出现次生形成层,之后为次生形成层活动时期(即块根膨大期)。首先,在原生本质部导管的周围出现次生形成层;其次,在后生木质部导管和次生木质部导管的周围出现次生形成层。次生形成层的分布、排列无一定的位置,且活动范围大,所以产生的薄壁细胞量大,有利于块根的膨大。 次生形成层活动力的强弱和分布范围大小是决定块根膨大的动力。,薯苗的壮弱,不定根原基形成的早晚,粗细,生长环境条件,品种,影响甘薯块根形成的因素,(三)影响甘薯块根形成的因素 甘薯的块根、梗根或纤维根都是由幼根发育而成的。影响幼根分化的因素有薯苗的壮弱、不定根原基形成的早晚和粗细、生长环境条件和品种等。这些因素都关系到初生形成层活动能力和中柱鞘细胞木质化程度。薯苗壮、不定根原基形成的早且粗壮、温度适宜(2224)、水分适宜、通气良好、光照充足、土壤含钾量高,幼根容易形成块根;薯苗弱、不定根原基形成的晚或细,土壤含水量过高、通透性不好(缺氧)、氮素过多,光照不足,幼根容易形成纤维根;土壤干旱、板结,中柱鞘细胞木质化程度高,幼根容易形成梗根。,强,初生形成层的活动能力,弱,幼根,块根,小,大,梗根,纤维根,壮苗、根原基粗多钾、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水分适宜,中柱鞘细胞的木质化程度,多氮、潮湿、缺氧,弱苗、根原基细、,图9-8 影响甘薯块根形成的因素,(四)甘薯块根膨大动态1. 春甘薯 5月上旬栽植的春甘薯,于6月中旬即栽后3545d开始结薯。6月中旬至7月中旬即栽后4070d,茎叶生长迅速。高产田平均每天每公 顷块根增重可达450525kg,出现第一次块根膨大高峰。7月中旬到8月底即栽后70110d,进入高温多雨季节,茎叶旺盛生长,光合产物向块根运转较少,块根膨大变慢。进入9月,即栽后110140d,此时日照充足,日夜温差加大,环境条件极利于块根膨大,同时茎、叶生长达到最大量,高产田平均每天每公顷块根增重75000kg。出现第二次块根膨大高峰。10月份以后,随着气温下降,茎叶衰退,块根膨大逐渐转慢。,2. 夏甘薯 麦收后抢时栽插的甘薯称夏甘薯.华北地区栽植期通常在6月下旬或7月上旬。夏甘薯高产田栽后30d左右结薯,结薯后到9月底为块根膨大高峰,以后随着气温下降膨大速度逐渐减慢。夏甘薯块根是随茎、叶生长而膨大,茎叶衰退而转慢,只有一个膨大高峰期。,四、茎叶生长与块根膨大的关系,茎叶(T),块根(R),(鲜重),四、茎叶生长与块根膨大的关系,茎叶生长与块根膨大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茎叶鲜重与块根鲜重的比值(TR比值)来表示。TR比值越大,表明甘薯同化产物分配于茎叶越多,反之,TR比值越小,则同化产物分配于块根越多。 一般的田块,生长前、中期TR比值大,生长后期TR比值小。甘薯高产地块调查,7月上旬封垄时TR比值应在22.5,2以下表明前期茎叶生长不足,难以高产。 生长中、后期TR值适当下降,块根增长速度加快,9月上旬TR比值为1时比较适宜(即甘薯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增重曲线的交叉点,也称做平衡点)。,高产田块(T/R)比值,7月上旬,9月上旬,(TR),(时间),4321,四、茎叶生长与块根膨大的关系,1.茎叶生长不良 块根产量低 主要原因是土层薄、土壤贫瘠、肥水不足。在生长前期茎叶生长缓慢,结薯晚,一般不出现第一次块根膨大高峰;中期最高叶面积指数多在3以下,光合产物少,块根膨大慢;后期茎叶早衰,收获时产量低。春薯T/R比值多在0.4以下,夏薯T/R比值多在0.6以下。2.茎叶生长过旺 块根产量也不高 主要原因是土壤肥水充足、土壤透气性差、施氮肥过多,前期茎叶猛发,结薯晚;中期茎叶徒长,叶色浓绿,叶片肥大,最大叶面积指数达到5以上,下层叶片受光差,出现叶片上生下死,叶片生死交替频繁,要消耗大量养料;后期茎叶不落黄,同化养料多分配于茎叶,块根产量很低,收获时T/R比值多在1以上。,四、茎叶生长与块根膨大的关系,3.茎叶生长旺盛健壮,块根产量高 土壤肥水适当,通气性好,前期茎叶早发,结薯早,块根膨大快;中期茎叶生长旺盛健壮,叶面积指数平稳上升,块根膨大较快;后期叶色转淡,但不早衰,块根迅速膨大,块根产量高。T/R比值春薯为0.40.5,夏薯为0.60.7。 (前期早发,中期健壮,后期退淡不早衰),五、甘薯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一)温度茎叶生长:低于18 超过35生长缓慢 低于15 超过38生长停滞 1530 之间温度越高生长越快 25 为最适温度 30 35生长迅速 长时间处于10 或短时间低于6 , 受冷枯死,发根温度:510厘米地温 10 不发根 15 5天发根 1718 4天发根 20 约3天发根 2730 1天发根510厘米地温稳定在15 以上,或气温在18 以上可以栽植甘薯,块根形成:地温 2129 形成快,数量多 2224 有利于块根的形成块根膨大:地温 2025 膨大适宜温度 低于20 或高于30膨大较慢 低于18 ,有的品种停止膨大 低于10 易受冷害, 01昼夜冷害严重 -2 块根受冻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膨大,(二)水分1.耐旱作物:蒸腾系数300500 有耐旱的组织结构2.耗水量大:300500立方/亩3.不耐雨涝4.阶段耗水强度:生长前期占35%,中期占45%,后期占20%。5.阶段适宜含水量:前期60%70%,中期70%80%,后期60%。,(三)土壤1.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格2.对土壤孔隙度的要求: 总孔隙度在50%以上,其中非毛管空隙20% 毛管空隙在30%以下。(见表9-1)3.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 不严格 pH在4.58.5的范围均能生长, 57为宜。,(四)养分1.主要营养元素的生理作用的养分临界值(1)钾:低于4%,光合速率下降, 低于5%,表现缺钾症状:(2)氮:4%以上,旺长 低于1.5%,表现缺氮症状:(3)磷:低于0.1%,表现缺磷症状:(4)其他元素: 钙低于0.2%,硫低于0.08%,铁低于0.07%,表现缺素症状:,2.甘薯的需肥特点(1)需肥量:1000千克鲜薯吸收纯氮3.72千克,五氧化二磷1.72千克,氧化钾7.48千克。比例:214(2)肥料效应:平均每施用1千克纯氮增产鲜薯29.1千克 1千克纯磷增产鲜薯37.3千克 1千克纯钾增产鲜薯42.8千克增施钾肥可以增加:ATP、ABA.,3.不同阶段吸收氮磷钾的速度和数量有明显的差异4.不同土质条件下,甘薯吸收养分不同5.不同结薯习性的品种对肥料三要素的吸收量不同长蔓品种:植株含氮量高短蔓品种:植株含氮量低高产栽培时植株含氮量低些,利于块根膨大6.钾氮比高时能促进块根膨大(表9-2),(五)光照1.喜光作物:光饱和点34万勒2.短日照作物:12.513.0小时,利于膨大; 89小时,不利于膨大。3.光照对块根的形成与膨大有抑制作用。 幼根暴露于光照条件下,不能形成块根; 已膨大的块根露出地面,见光的部位薯皮颜色变绿并停止膨大。,第三节 甘薯的产量形成与品质,一、甘薯产量的形成(一)产量构成因素:亩产每亩株数单株薯块数单薯重(千克)1.单位面积株数:取决于栽秧密度 栽秧密度在影响株数的同时,还影响单株结薯数、单薯重。 密度增大,减少单株结薯数、降低单薯重;密度减小,增加单株结薯数、单薯重。,2.单株结薯数的影响因素(1)幼根初生形成层的活动能力、中柱鞘细胞的木质化程度(秧苗素质)(2)品种特性(3)环境条件: A :温度 B:土壤肥料 C:通气状况 D:光照条件,3. 数块大小(单薯重)的影响因素(1)幼根次生形成层的活动能力和分布范围(2)品种特性(3)环境条件 A:土壤肥料 B:通气状况 C:光照条件:地上遮光、给薯块照光 D:温度(昼夜温差),(二)晒干率(出干率) 也是产量构成因素之一影响因素:1.品种特性2.环境条件(1)土壤通透性(2)土壤含水量(3)肥料 使用钾肥对晒干率影响不大。,二、甘薯的品质,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各类型品种鉴定目标1、淀粉型 淀粉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8%以上,60%以上试点淀粉产量均比对照增产,薯块淀粉率比对照高1个百分点以上(高抗两病的品种淀粉产量不低于对照),抗一种以上主要病害。,2、食用型 鲜薯平均产量不低于对照,结薯早、整齐集中,薯块无条沟不裂口、薯皮光滑,贮藏性好;粗纤维少,熟食味评分高于对照;干物率不低于对照五个百分点,抗一种以上主要病害。3、兼用型 薯干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5%以上,60%以上试点比对照薯干产量增产,薯块干物率不低于对照2个百分点(高抗两病的品种薯干产量比对照减产不超过5%),抗一种以上主要病害,综合性状较好。,4、叶菜型 茎尖产量比对照增产,食味评分不低于对照,抗一种以上主要病害,其他综合性状较好。5、高花青苷型 花青苷含量大于30mg/100g(鲜薯),鲜薯产量比对照减产不超过20%;花青苷含量大于20mg/100g(鲜薯),鲜薯产量比对照减产不超过10%。6、高胡萝卜素型 胡萝卜素含量大于15mg/100g(鲜薯),鲜薯产量比对照减产不超过20%;胡萝卜素含量大于10mg/100g(鲜薯),鲜薯产量比对照减产不超过10%。7、其它类型 有市场前景和特别利用价值的品种,由区试年会讨论决定。,二、甘薯的品质,(一)高淀粉型品种1.品质特点:块根产量高、出干率高、淀粉含量高、淀粉白、加工品质好。2.主要用途:生产淀粉、柠檬酸、酒精、粉丝3.主要指标:淀粉含量20%24% 出干率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产量与出干率或淀粉含量呈负相关,淀粉含量与淀粉白度呈负相关。要协调产量、淀粉含量、淀粉白度之间的关系。,4.高淀粉型品种:徐薯27、徐薯25号、徐薯24号、徐薯22号、徐薯18、商薯103、皖薯31、皖薯197、绵粉1号、梅营1号、梅营7号、豫薯3号、豫薯7号、豫薯8号、豫薯9号、豫薯13号、济薯15号、苏薯2号、苏薯11号、鲁薯7号、烟薯20号、郑薯21、龙薯10号、广薯87、渝苏153、冀薯98。代表品种(1)阜徐薯6号(国品鉴甘薯) 淀粉率24.1%,干物质率35.26%。(2)徐薯26号(国品鉴甘薯) 淀粉率19.19%,干物质率29.36%。(3)徐薯25号(国鉴薯 2007002 ) 淀粉率22.1%,干物率30.3%,(4)丰产一号 从西北农大选育的高产、高淀 粉红薯的变异株中选育出的新品种 晒干率33%,出粉率25%26%。(5)徐薯27 徐州甘薯研究中心2000年选用徐薯18为母本,通过集团放任授粉,经有性杂交获得实生种子,经过初选、复选、鉴定等选育而成,原系号徐2001-25-2。2010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号。,阜徐薯6号,徐薯26号,徐薯27,保丰集团董事长,全国十大种粮大户丁培合在普通甘薯田收获的特大徐薯27甘薯,单重10.2千克,在四川光友甘薯擂台赛上获得第一名,在铜山县柳新农场创出亩产超万斤高产,测产小面积亩产超万斤,(5)美国HAS-9408 晒干率33%,出粉率27%。(6)梅营一号(正阳梅营新优良种研究繁育中心 ) 春薯淀粉含量33%,出干率45% 夏薯淀粉含量26.07%,出干率39.7%(7)梅营七号 春薯淀粉含量29%35%出干率45%47% 夏薯淀粉含量27% 29%,出干率45%(8)加拿大雪康 春淀粉含量36%,出干率46%,(二)食用型(高糖高维生素品种)品种1.品质特点:薯型美观、营养成分高、色素含量高、产量高。2.主要用途:鲜食,烤地瓜、加工薯片、虾片、薯脯,提取色素。3.主要指标:淀粉含量20%,出干率27%。 蛋白质含量与薯肉颜色轻重呈正相关,高蛋白质含量,薯肉橙色。 蛋白质含量受环境的影响很大,品种间、年份间、地区间块根蛋白质含量差异很大。,4.主要品种:北京553、鄂薯4号、济薯21、浙薯2号广薯79、桂薯96-8、冀薯4号、冀薯99、普薯24、商薯85、万薯7号、徐薯23号、郑薯20、浙薯132、福薯87、苏薯4号、苏薯10号、遗字138、湘农黄、岩薯5号、豫薯5号、汝薯黄、郑红11号、宁薯192、金山291。徐薯23 是以高干优质食用品种P616-23为母本,高产品种烟薯27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2004年通过国家鉴定,2005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该品种薯块纺锤形,土黄皮,桔黄肉。薯块干投物率高,熟食味佳,抗黑斑病,中抗茎线虫病。可作为食用及食品加工用品种推广利用。,商薯85,高产优质食用型甘薯新品种商薯85。 商丘市农科所甘薯研究室以豫薯7号为母本、豫薯10号为父本(该所育成的鲜薯亩产创世界之最)有性杂交选育而成。春薯亩产5000公斤左右,夏薯亩产3000公斤左右。国家北方区试,鲜薯产量较对照增产10.96。烘干率平均24.9。,迷你型鲜食品种-心香,“心香”是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以浙127为母本,集团杂交获得种子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株型中蔓半直立,单株分枝数8个左右,顶叶绿,心形叶;地下部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6个左右,烘干率28-30。该品种主要特征及栽培要点 (1)早熟性好。4月下旬-5月上旬采用地膜覆盖栽培,7月下旬可以收获,在苏南浙江一年可栽两季。 (2)品质优。口感较粉且甜,尤其是质地细腻,适口性好,适合作鲜薯食用,填补了目前市场上早熟粉质品种的空缺。(3)外观好。紫红皮黄肉,薯块纺锤形,表皮光滑,薯块大小较均匀,商品率高。注意选择土质疏松的新开丘陵山地或水旱轮作地,施用有机+无机复合专用肥,使产品达到安全、优质、高产。,心香,迷你甘薯是指单个薯块质量50150g,质地细腻,风味浓的小型菜用甘薯。,心香,(三)食用加工兼用型品种 皖薯3号、皖薯4号、豫薯5号、豫薯6号、豫薯12号、商薯19、烟薯21、烟薯22。渝苏151、苏薯7号、泰薯2号、湘薯12号、湘薯75-55、阜薯24、烟薯24 号、南薯99。1、烟薯24 ( 国品鉴甘薯) 特征特性:兼用型品种,萌芽性较好,中短蔓,分枝数8-9个,茎蔓粗,叶片心形,顶叶黄绿色,成年叶绿色,叶脉深紫色,茎蔓绿色带紫点;薯形纺锤形,紫红皮乳白肉,结薯集中薯块整齐,单株结薯4.1个左右,大中薯率较高;薯干平整,食味较好,干基淀粉含量较高,较耐贮。两年区试薯块平均干物率30.05%,比对照徐薯18高2.31个百分点;平均淀粉率19.78%,比对照高2.00个百分点。抗根腐病,中抗茎线虫病和黑斑病。,产量表现:2008年参加北方薯区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164.8公斤,比对照徐薯18增产9.06%;薯干亩产639.4公斤,比对照增产14.4%;淀粉亩产418.5公斤,比对照增产16.26%。2009年续试,平均鲜薯亩产2131.4公斤,比对照徐薯18增产9.91%;薯干亩产652.8公斤,比对照增产23.43%;淀粉亩产432.3公斤,比对照增产28.37%。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鲜薯亩产2370.2公斤,比对照徐薯18增产8.76%;薯干亩产810.4公斤,比对照增产20.04%;淀粉亩产554.2公斤,比对照增产23.52%。,烟薯24,2.龙薯16。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 国品鉴甘薯。 该品种株型短蔓半直立,单株分枝6-11条,顶叶绿色,叶形心带齿,叶脉紫色,茎绿色,蔓粗中等,单株结薯4个左右。薯块长纺缍形,薯皮红色、薯肉红色。平均晒干率为2694%,出粉率为1708%,熟食品质优。3.密选一号。国品鉴甘薯2008003. 干率物质为3219%,比徐薯18高3.86个百分点。出粉率为21.64%,高3.37个百分点。,兼用型品种,(四)食用兼饲用型品种此类品种的品质特点是茎叶再生能力强,生物产量高;块根产量高、淀粉含量高;干茎叶中粗蛋白含量高于15。主要用做牲畜饲料。鲁薯3号、金山25、龙薯1号、苏薯9号、南薯88、南薯99。,南薯99,其顶叶色绿边带褐,成熟叶绿色,均为尖心脏形,大小中等,叶脉、脉基为紫色。株型匍匐,蔓为绿色,蔓长中等,无自然开花习性。基部分枝3-5个,单株结薯3-5个,薯块长纺锤形,薯皮紫红色,薯肉淡黄色。结薯早,整齐集中,易于收获,大、中薯率90%以上。出苗早而整齐,萌芽性好,幼苗生长势中等。烘干率28.13-29.67%,淀粉率13.8-15.44%,100克鲜薯含维生素C34.3毫克,可溶性糖4.6克。藤叶粗蛋白含量为2.51%。熟食香味较浓,味甜,纤维较少。中抗黑斑病,耐旱、耐瘠、耐肥性强,耐贮藏。该品种适宜在长江流域薯区作春夏薯种植。,(五)菜用型品种 此类品种的特点是茎叶再生能力强,生物产量高,以收获幼嫩茎尖作为蔬菜食用为主要栽培目的。甘薯的新鲜茎叶营养成分十分丰富。据亚洲蔬菜研究所发展中心报道,每100g新鲜甘薯茎叶含水分81.7g、粗蛋白3.56g、粗纤维4.10g、粗脂防0.67g、钙81.2mg、磷67.3mg、铁10.37mg、胡萝卜素3.61mg、VC25.0mg、VBl0.06mg、VB60.17mg、烟酸0.94mg。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检测表明,甘薯茎叶和芹菜、甘蓝、菠菜、白菜、油菜、韭菜、黄瓜、南瓜、冬瓜、莴苣、茄子、胡萝卜、番茄等13种蔬菜相比较,在14种营养成分中,蛋白质、脂肪、热量、纤维素、碳水化合物、钙、铁、磷、胡萝卜素、VC、VB1、VB6、烟酸等13项指标均居首位。,褔薯7-6、褔薯10号、泉薯830、台农71、莆薯53、广薯菜2号、百薯1号、1.广薯菜2号。株型半直立,萌芽性好,苗期生势较旺,中蔓分枝较多,丰产性较好。顶叶绿色,叶尖心形带齿,叶脉、茎皆为紫色,茎尖、茎叶无茸毛。薯形纺锤,薯皮白色,薯肉白色。幼嫩茎尖烫后呈绿色,略有香味和苦涩味,微甜,有滑腻感。食味鉴定综合评分4.4分,品质优。上部茎叶平均亩产2071.2公斤,增产9.8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蕹(wng )菜,又名竹叶菜、通菜、空心菜、藤菜。旋花科,甘薯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嫩茎、叶炒食或作汤,富含各维生素、矿物盐,是夏秋季很重要的蔬菜。,山川紫,农林47,徐紫薯一号,徐薯22-5,(八)饮料型品种1、豫薯10号(商丘市农科所)2、TN69(从台湾引进)3、京薯6号(本经农学院紫黑薯),第四节 甘薯育苗技术,一、育苗的意义及壮苗标准 意义:延长生长期;节约种薯;降低成本;减轻病虫害。壮苗标准:叶片肥厚,叶色深绿,顶部三叶齐;节间短(34厘米),秧茎粗(0.5厘米); 剪口白浆多,秧苗不老化不柔嫩,根原基多而粗大;无气生根,无病虫害;苗高2023厘米,百苗鲜重500750克。,二、育苗的生物学基础,(一)繁殖特点1、有性繁殖:短日照作物,北纬23度以南开花结实,产生种子,自交不孕,遗传物质复杂,高度杂合性,用种子繁殖后代性状不一致,不能保持种性,且产量低。2、无性繁殖:后代稳定,再生力强,产量高。,(二)块根发芽出苗习性(1)1、甘薯块根没有明显的休眠期。正常收获后,在适当的外界环境条件下,不定芽即能发芽。2、块根不同部位与发芽关系:顶端发芽快而多,中部次之,尾部少。据试验,分别占65.1%、26.2%、8.7%。阳面比阴面早而多,育苗排薯时要头向上,阳面向上。3、不同品种:薯皮薄,出苗快而多,反之则少。徐薯18号等,出苗快而多;烟薯l号等,出苗慢而少。,(二)块根发芽出苗习性(2)4、种薯大小:在生产上一般采用150250克的薯块做种。5、薯块来源:夏薯发芽快而多,春薯发芽慢而少;生产要用夏甘薯做种育苗。6、贮藏条件:经过高温处理贮藏的种薯出苗快而多,在常温下贮藏的种薯出苗慢而少。,三、育苗方式,(一)温床育苗1、酿热温床育苗:温床东西长57米,南北宽1.21.7米。床墙北面高40厘米,南面高约7厘米,东西两边筑成北高南低的斜墙。在北面床墙的下部,每隔1.5米留一个15厘米见方的通风眼,东西墙也各留一个15厘米见方的通气孔。床底深度50厘米,挖好床底后,在床底挖两条17厘米见方的东西向通气沟,南面的一条离墙约17厘米,北面的一条离墙约33厘米。,2、火炕育苗:一般采取回龙火炕育苗,其优点是保温好,省燃料,增温快,温度均匀,管理好时25天左右即可采苗。火炕一般长6米,宽2米,墙厚40厘米,高约43厘米。在炕内挖3道沟,沟宽43厘米,中间一条沟在炕头靠墙处挖深93厘米,离炕墙30厘米处,挖深63厘米,炕尾挖深30厘米,沟底挖成斜坡,在沟底的中间向下挖去烟道,深17厘米,在炕头与炉膛的进火口相接处挖宽17厘米,在炕尾逐渐加宽到23厘米,以利提高炕尾的温度。,炕尾的去烟道与横烟道相通。在贴着墙的两边再挖两道沟和两边横烟道相通。在炕尾挖深23厘米,在炕头挖深13厘米,在沟底中间向下挖深17厘米,宽23厘米的回烟道,回烟道在炕尾与横烟道相通,在炕头与烟囱相通。,(二)塑料薄膜冷床育苗 酿热温床不加酿热物为冷床。冷床510厘米土层的地温可比露地同土层的地温提高7.55.5,膜内的平均气温可比膜外高15。(三)露地育苗 露地育苗是利用太阳能辐射热进行甘薯育苗。适用于夏、秋薯栽培。,四、种薯处理与上床(1),1、适时育苗:春薯一般以3月中下旬较为合适。多采用酿热物温床或火炕育苗。夏薯塑料薄膜冷床育苗4月上中旬,露地育苗4月下旬。2、选用优良品种:根据用途选用商薯19 、85、103,徐薯23 、25,烟薯20 、21,郑薯20 ,冀薯98、99,济薯21 、18,皖苏31 等品种。,甘薯品种的合理选用,1. 根据用途选用品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调整,甘薯的用途已由单一的粮食作物转变为重要的饲料、能源和经济作物。从加工和食用上甘薯可分为多种类型:淀粉加工型品种;烘烤型品种;蒸煮型品种;薯脯型品种;茎尖菜用型品种;水果型品种;饲用型品种;色素型品种。在生产上可根据需求选用适宜的专用品种。,甘薯品种的合理选用,2. 根据薯蔓长短选用品种 茎蔓细而长的品种类型,匍匐性较强,分枝较少,叶层较薄,叶片呈密集的配置型,为重叠型,下层叶透光性差,较不耐肥,结薯较晚,块根前期膨大较慢,生长后期膨大较快,较抗旱耐瘠薄,宜做春薯栽培而不宜做夏薯栽培。茎蔓短而粗的品种,植株呈半直立性,分枝多,呈疏散型,叶层虽厚,但下层叶透光性较好,较耐肥,结薯早且前期膨大较快,宜做夏薯栽培。茎蔓粗的类型,内部输导组织 比较发达,有利于同化作用所制造的养料向块根输送,对增产有利。,四、种薯处理与上床(2)3、种薯消毒:用5l54的温水浸薯种10分钟,或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浸薯种15分钟,对防治黑斑病有良好效果.4、排薯:头部、阳面向上,大小分排,小在四周,上平下不平。斜放、平放、直放。每平方米苗床排薯25公斤。用40度温水浇透,水下渗后轻压,盖3厘米的沙土,盖薄膜、草苫。每亩大田用种量约5060公斤,出苗少的可加大到7075公斤。,五、苗床管理(1),(一)苗床前期:高温催芽。排种薯后烧大火,床温每天提高1左右,经45天,升到3435,苗床高温点不要超过38,约89天即可出苗。此后适当降低温度,平温长苗。床土过干,可泼浇。(二)苗床中期:即出苗到采苗前56天。平温长苗,催炼结合。温度302825度,保持在2528。床土适宜含水量为其最大持水量的70%80%。耗水增多,适量浇水。 调节办法:通风、揭膜、晒床、浇水。,(三)苗床后期:采苗前56天到采苗。以炼苗为主。采苗前35天降温至20,降湿到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通风练苗,逐渐揭膜。(四)采苗及采苗后管理:苗高2023厘米时(苗龄30天左右),应及时采苗、栽插。晚了易捂坏下部小苗,下一茬采苗少。要剪秧,不要拔秧。采后及时浇水施肥,盖膜升温至3235,3天后转入练苗。结合浇水每平方米施尿素50克。,五、苗床管理(2),六、采苗圃,1. 畦宽1.2米,畦长根据需要确定。施足底肥。2.河南省中东部地区,4月底五月初前后栽苗。3.行距30厘米,株距13厘米。4.麦收前20天,结合每亩追尿素20千克。以后5天浇1次水。5.1平方米采苗圃可栽夏薯1015平方米。,七、烂床原因及防治办法,(一)烂床的原因1、病烂: 种薯、肥料、床土带菌-发病 种薯受冷、涝、伤-易染病2、热烂:浸种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床温较长时间高达40。3、缺氧烂:浇水过多,湿度过大。,(二)防治办法1、精选种薯:无病、冷、涝、伤害2、净土育苗:土、粪不带黑班病菌、软腐病菌。搞好种薯、土壤、肥料消毒。3、加强管理:处理温、水、气、光、肥的矛盾。,八、育苗期间的异常现象及解决办法,(一)种薯异常1、薯块不发芽,顶部爆花开裂:原因是温度高水分少。解决的办法是把床温降至32,泼浇3233的温水。2、薯块长期不发芽,不生根,没有变化:原因是温度低,水分不足,或薯种浸水过久(受渍害)。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床温,泼浇3840的温水。如果是薯种受了渍害,应将薯种换掉。,3、种薯皮褪色变暗如烫伤,或者烂掉:原因是浸种时温度过高,时间过长,或炕温超过40。解决的办法是是换薯种,或改用塑料薄膜冷床育苗。4、床面湿润,床面点片发生丝状物,有时丝上有小露珠,种薯软腐:原因是种薯受软腐病浸染(种薯受伤、受冻、水浸后易感染)。解决的办法是另建苗床,或清理后更换床土,重新育苗。,5、薯块无白浆(津),肉色变暗,手挤流清水,薯心有黑筋。原因是种薯曾因温度过低受冷害。水分少。解决的办法是更换薯种,重新育苗。6、种薯潮湿,有凹陷软腐斑点:原因是温度过高,水分过多,不通风,氧气不足,在高温高湿情况下会加速种薯腐烂。解决的办法是更换床土,注意通风换气,保证苗床适度适宜。,(二)幼芽异常1、幼芽萌发后生长缓慢:原因是温度低或薯种有病。解决的办法是:如果温度低,则加温;如果有病,更换床土和种薯,重新育苗。2、芽基部有黑色斑点:原因是感染了黑斑病。解决的办法是更换床土和种薯,重新育苗。排薯时应先进行温汤浸种或药剂处理灭菌。3、出芽不整齐:原因是苗床温度不均匀。解决的办法是调剂温度。,4、根多芽少:原因是温度偏低,适度偏高。解决的办法是加温,注意通风。5、根少芽多:原因是温度偏高,水分不足。解决的办法是泼浇30温水,增加苗床湿度。6、芽尖枯黑:原因是苗间温度高、湿度小,芽触及薄膜,或高温下猛然揭膜遭干风吹袭,使顶芽烫伤或急剧脱水干枯。解决的办法是适时适量浇水,逐渐揭膜降温,膜内气温控制在2228。7、发芽不多,生长不良:原因是肥料、水分不足或种薯有病。解决的办法是立即追肥,泼浇温水,或另建苗床育苗。,(三)茎叶异常1、叶片小而薄,叶色发黄:原因是种薯受轻度冷害,苗床温度低,种薯过小或氮肥不足。解决的办法是加温或追施氮肥。2、叶片或叶缘枯焦,叶片内卷枯死:原因是突遭大风吹袭或霜害,或叶片沾有化肥。解决的办法是加强水肥管理,促进薯苗生长。3、苗尖突出,展开叶向上直伸:原因是高温高湿造成徒长。解决的办法是逐渐揭膜通风,控制肥水。4、叶片皱缩,凸凹不平:原因是发生了病毒病。解决的办法是挖掉病苗薯块,拔除病株。5、大面积叶黄,生长缓慢,最后死亡:原因是感染了黑斑病。解决的办法是重新建床育苗。,6、叶片背面生半透明状物:原因是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感染了黏菌核病。解决的办法是通风,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7、苗粗,节长茎嫩:原因是高温高湿。解决的办法是通风降温散湿。8、苗细,节长茎嫩:原因是种薯排的过密,薯苗拥挤,湿度大。解决的办法是疏苗、散湿。9、苗细,节短茎硬:原因是温度低,肥水不足,炼苗时间过长,形成了老小苗。解决的办法是增温,追施氮肥,浇水。按时菜苗。10、茎节气生根多:原因是适度过大,通气性差。解决的办法是通风、换气、散湿。,(四)根异常1、下部白根过长:原因是排薯后覆土过后。2、须根发黑腐烂:原因是发生了黑斑病。解决的办法是另建苗床育苗。3、种薯发芽不扎根:原因是水分不足。解决的办法是及时浇水。 有些异常情况出现后,需采取重新育苗的措施,势必推迟大田栽插时期。因此应在苗床管理时及早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防止异常现象的出现和发展。,第五节 大田栽培技术,一、深耕整地,起垄栽培 1、对土壤要求:深厚、肥沃、透气。深耕30厘米2、起垄栽培:优点是加厚松土层,增大结薯层昼夜温差;方便排灌,改善土壤通气性;有利于薯块膨大。春薯垄距7080厘米,垄高30厘米左右;夏薯垄距6070厘米,垄高23厘米左右。易涝区可采用大垄栽双行,垄宽120厘米,垄高50厘米,垄顶宽40厘米。3、要求:垄脊高宽,垄沟深窄;垄面平,垄距匀;垄土实,无坷垃,二、施足基肥1、需肥量:每生产1 000公斤鲜薯需吸收纯氮(N)3.72公斤,五氧化二磷(P2O5)1.72公斤,氧化钾(K2O)7.48公斤,氮:磷:钾三要素比例约为214。2、施肥原则:有机肥为主,以底肥为主,以钾为主,有机无机配合,氮磷钾配合。3、土壤肥力指标:高产田,有机质1%2%,全氮0.6%,水解氮约50mg/kg,全磷0.1%,速效磷20mg/kg以上,全钾2%以上,速效钾120mg/kg以上。,4、施肥量:亩产鲜薯1 5002 000公斤,要求每亩底施粗肥2 5004 000公斤,氮磷钾三元复合肥(各含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