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全套ppt课件).ppt
心理学基础,感觉与知觉,认识过程(Cognitive Process),认识过程是指个体对来自环境的信息,通过感觉器官加以选择、接受,在神经通路和脑中进行编码、储存,确定其意义,并运用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过程。,一、感觉,感觉(Sensation) 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在人脑的反映。 反映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软硬、声音、气味等个别属性。,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某一客观事物各种属性整体性的反映。,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就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最低刺激量度。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JND=kI,常见的感觉现象,适应 后像 感觉的相互作用 联觉,感觉的适应,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引起感受性改变的现象。持续作用的强刺激使感受性降低。持续作用的弱刺激使感受性增强。,后 像,当刺激停止作用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并能保留一段时间的现象。 正后像:保持刺激物具有的同一品质 负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视觉后像的规律,刺激明度(足够明亮)延续时间落在视网膜中央部分(黄斑),似动,似动(apparent movement):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原理:视觉的后像作用。似动现象:电视、电影的视觉效果。,感觉相互作用,同时对比:两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先后对比:两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发生的感觉对比。吃苦药后喝白开水感觉甜,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心理活动的发生。常见:颜色温度觉红、橙、黄温暖蓝、青、紫寒冷应用(一般而言,不能一概而论)淡蓝色对高热有益黄色刺激食欲绿色凉爽作用玫瑰色情绪振奋,二、知觉,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某一客观事物各种属性整体性的反映。,知觉与感觉的关系,区别:知觉是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则是个别属性的信息摄入。知觉不是感觉的简单的总合,还依赖于人的主观态度与过去的知识经验,联系:均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引起的反映,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感觉是知觉的基础,在知觉中,过去经验、知识可对当前知觉活动提供补充信息,把不完整的图形看成为完整图形,这种知觉组织过程叫封闭性。,整体不等于各局部之和,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事物时,对外来刺激有选择地进行加工的能力。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对对象知觉得比较清晰,背景则知觉得比较模糊。,知觉的选择性(图1),知觉的选择性(图2),我们不是将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组成部分知觉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是把它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格式塔心理学将整体知觉的组织原则概括为:接近法则、相似法则、闭合法则、连续法则。,知觉的整体性,接近法则,局部对整体的依赖性,知觉的整体性(图1),知觉的整体性(图2),闭合性法则,知觉的理解性,人对于知觉对象总是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予以解释,并以概念(词)来标记它。过去的经验和定势影响对当前事物的知觉。,一组,1例,二组,1例,例图,1例,知觉的理解性(图3),知觉与经验,知觉的恒常性,当外在刺激的物理特性受环境的影响有所变化时,我们的知觉经验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不变的心理倾向。视知觉中的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颜色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图1),形状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图2),知觉与感觉的关系,区别:知觉是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则是个别属性的信息摄入。知觉不是感觉的简单的总合,还依赖于人的主观态度与过去的知识经验,联系:均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大脑中引起的反映,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感觉是知觉的基础,错觉,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不同于幻觉。视知觉错觉最多。,大小错觉、 形状错觉、 形重错觉、 倾斜错觉、 运动错觉、 时间错觉,-illusion-,客观原因主观原因,错觉产生的原因,是在知觉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有了某种变化的情况下发生的。知觉的情景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人却以原先的知觉模式进行感知。,人对当前事物的感知总是受着过去经验的影响。错觉的产生也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 。情绪态度也会使人产生错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错觉产生的原因,是在知觉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有了某种变化的情况下发生的。知觉的情景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人却以原先的知觉模式进行感知。,人对当前事物的感知总是受着过去经验的影响。错觉的产生也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 。情绪态度也会使人产生错觉。,掌握要点,概念: 感觉 知觉问题:1. 心理现象及其分类。 2. 心理的实质 3. 感觉的概念及常见的感觉现象。 4. 知觉的概念及其一般特性?,记忆,记忆概念与基本过程,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回忆、再认或再现,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memorization):是个体获取经验,记住事物的过程,也即外界信息输入大脑并在脑海中进行编码的过程,无意识记 识记 机械识记 有意识记 意义识记,保持(retention):识记的信息存贮在大脑中免于消失的过程。遗忘(forgetting):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回忆,或是再认或回忆有错误。,保持的内容的变化,质的方面的变化大致有两种倾向: 原来识记内容中的细节趋于消失,主要的、显著的特征得以保持,记忆的内容变得简略、概括与合理; 增添了原来没有的细节,内容更加详细、具体,或者突出夸大某些特点,使其更具特色。量方面的变化也显示出两种倾向: 记忆回溯现象,即在短时间内延迟回忆的数量超过直接回忆的数量。也叫记忆恢复现象。 识记的保持量随时间的推移而日趋减少,有部分内容不能回忆或发生错误,这种现象叫遗忘。,再认(recognition):指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再现(reproduction):又称再生或回忆,是指人们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编码:是将经验过的事物转化为表象。转化过程就是信息的加工。 贮存:是保留信息的过程。根据保留的久暂,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及长时记忆。提取:或称检索,是将记忆贮存信息提取出来。,记忆的信息加工过程,人类的三种记忆系统,.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感觉记忆(瞬时记忆)指外在信息刺激感觉器官后,脑所保持的对感觉刺激的瞬时印象。又称感觉登记或感觉收录(sensory register).,1.时间:0.252.0秒2.编码形式:感觉后像3.受到注意的部分转入短时记忆,感觉记忆的特征,短时记忆( short-term memory),短时记忆(STM)短时记忆系统保持时间短暂但能被意识操作,通过注意可以延长或进入长时记忆。工作记忆或“心理工作台”。例:心算,1.时间:5秒20秒2.编码:听觉编码、视觉编码、语义编码3.容量:72 chunk 组块(chunk)记忆容量的单位,就是人们熟悉的单元。比如很快扫一下一盘棋,然后让人复原,普通人可能是以具体的棋子为组块,围棋大师却是以分布区域为组块的。,短时记忆的特征,长时记忆( long-term memory),长时记忆(LTM)通过对材料的复述、组织、加工和有动机的努力而习得。从理论上讲,是一种永久性记忆。以意义编码为主。,长时记忆的特征,1.时间:1分钟终生2.编码:意码3.容量:无限,掌握要点,概念:记忆问题:1.记忆的基本过程 2.人类记忆的三个系统及其特征,思维、表象、想象,思维,思维(thinking)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而实现的,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1)思维活动的凭借物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思维的支柱 。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凭借物。抽象思维:以语言为凭借物的思维 。(2)思维的特性间接性概括性,微笑的蒙娜丽莎,属牛的蒙娜丽莎,思维的特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指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反映。 思维的概括性,表现在两个方面:是对一类事物共同本质特征概括的认识;是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肥肥的月亮灯,思维过程,思维过程是在头脑中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分析是把事物的整个分解为个别部分或特征;综合是把事物的多个部分或特征组合为整体;比较,是把事物加以对比,从而找出事物之间的异同点;抽象,是从事物的许多特征中找出共同本质的特征,舍弃非本质的特征;概括,是根据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去认识同一类所有事物。,问题解决,问题解决(problem solving)就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动机:解决问题的迫切程度 。 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呈倒U字形。定势:知识表征方式:不同的知识表征的方式往往影响问题的解决。 功能固着:人们习惯把某种功能牢固地赋予某种物体,称为功能固着。,知觉定势心理定势是指主体在进行心理操作前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是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当这种倾向发生在知觉过程时,便为知觉定势。,图示:,知觉定势,9个点用不多于4条的直线一笔连起来。,表象,表象(representation)指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的特征,直观性 :表象是直观的感性反映 表象与知觉的区别概括性 可操作性 :心理旋转,表象与知觉的区别:表象不如知觉完整,不能反映客体的详尽特征,是残缺的、片段的;表象不如知觉稳定,是变换的、流动的;表象不如知觉鲜明,是模糊的、暗淡的,反映的仅是客体的大体轮廓和一些主要的特征。,心理旋转实验,让被试看一个大写字母 或 ,会以以下形式出现,让被试确定这个字母是正向还是反向,R,R,R,R,R,R,R,R,R,R,(结果表明:这个字母旋转的角度越大,被试判断时间越长),R,R,R,R,R,R,R,R,R,R,R,R,R,R,R,R,思考题,思维的概念及特性?表象的概念?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想象,无意想象 没有确定目的 不由自主,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想象,想象 是一种思维活动,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的种类,再造想象:根据别人对某一事物的描述,而在自己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性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是运用头脑里储存的记忆表象或感知材料作为原型或素材,经选择、加工、改造而独立地创造新的形象 。幻想:是创造性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的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创造性想象的准备阶段,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概念: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是对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需要是情绪与情感产生的基础。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情绪与情感,需要在其中起中介作用。,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与情感的联系,历史上统称为感情。 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情绪的意义,情绪、情感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情绪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 情绪的适应作用情绪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表情达意,最佳水平,深度睡眠,觉醒水平,逐渐提高警觉性,情绪干扰增强,工作受干扰,高,低,高,情绪唤起水平,工作效率,图2 情绪与工作效率示意图,情绪与健康,正性情绪如乐观、开朗、心情舒畅等有利于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 负性情绪如焦虑、抑郁、悲伤、苦闷等等常会损害人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反应。,情绪和情感的类别,依情绪的性质分类:现代心理学界将基本情绪的性质分为四种类型。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喜布什上班第一天,悲:“库尔克斯”号航母沉没之后,愤怒的巴勒斯坦少年,按情绪状态分类,情绪状态:在特定的时间内,情绪活动在强度、紧张水平和持续时间上的综合表现。心境:是比较微弱而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心境的特点是弥散性,不具有特定指向。激情:一种为时短暂但又暴发力很强的情绪状态。-意识狭窄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事件所引起的极度紧张的情绪状态。机体出现一系列生物性反应,在心理上则意识范围缩小。,社会性情感 是指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只有人才具有的高级情感。(1)道德感:是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评价人和事而产生的态度体验。(2)理智感:是认识和评价事物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3)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情感的内容 1.情绪的内部体验 (内心感受) 具有两级性质(1)增力与减力(2)激动与平静(3)强与弱(4)紧张与轻松,2.表情(emotional expression)情绪的外部表现 ,与情绪状态相联系的身体外部变化。,表情,面部表情:情绪在面部肌肉活动上的表现身段表情:动作表情言语表情:讲话时的声调,3.情绪的生理变化 情绪和其他心理过程一样,是脑的机能。在情绪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内心体验和外部表现,是与神经系统多种水平的机能联系着的。与情绪有关的生理反应是由内分泌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所控制。,情绪理论与生理机制,詹姆士-兰格的情绪外周学说 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学说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沙赫特-辛格的情绪三因素学说 情绪智力理论,情绪外周学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James W)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Lange C)各自于1884年和1885年提出了观点基本相似的理论。观点: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詹姆斯: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兰格: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詹姆士-兰格理论提出了机体生理变化与情绪发生的直接联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因此也称为情绪的外周学说。,詹姆斯兰格理论图解,情绪丘脑说,坎农,巴德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到丘脑的控制。,坎农巴德理论图解,情绪的认知理论,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情绪三因素学说,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chachter S)提出情绪的产生是受认知过程、环境刺激、生理反应三种因素所制约,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 环境中的刺激因素通过感受器向大脑皮层输入外界信息; 同时生理因素通过内部器官、骨骼肌的活动也向大脑输入生理变化的信息; 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情境的评估,来自这三方面的信息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之后,才产生某种情绪体验。亦称之为认知学说。,沙赫特辛格理论图解,意志过程,意志概述意志行动的特征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意志的概述,意志(will)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的特征,意志行动是有自觉目的的行动。意志行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 困难有内外两种: 内部困难 指人在行动时内心所发生的相反愿望的干扰。 外部困难 指来自客观条件方面的干扰。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的。 意志对行动的调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动,二是制止,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采取决定阶段 是意志的准备阶段,在此阶段中,预先决定意志行动的方向和结果,规定意志行动的轨道。执行决定阶段 是意志的完成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意志由内部意识向外部行动转化,人的意志行动、情感体验和认识活动协同作用,共同克服困难完成既定目标。,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在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明确的、稳定的意志特点。评价意志品质的优劣主要看其意志活动的社会价值;判断意志力的强弱,则看其意志的表现程度。,意志品质,意志的自觉性 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坚韧性意志的自制性,心理现象,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心理现象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个性心理 自我意识系统 人格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 信念、世界观等,个性,个性(personality)是指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克林顿的一位友人评价他,学识丰富,思想深刻,具有与生俱来的说话技巧,深受欢迎。克林顿早在17岁时,就立志攀登美国权力顶峰。他在乔治敦大学的同房同学说:“比尔的生命中,很少事情是偶然发生和处于意外的。”可见,克林顿入主白宫并非偶然。当然,也有人认为,克林顿是狡猾的,他的野心太大。人们都说,运气、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强烈的使命感,使克林顿一举成为美国第四十二届总统。,个性的特征,稳定性与可变性 稳定性是人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经常稳定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 可变性:作为人的生活历程形成的个性特征,随着现实的多样性和多变性而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个性的特征,独特性与共同性 神经系统类型,外界刺激的千差万别。 人们又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之中,个性中还存在着共性。,个性的特征,个性的整体性 个性内在统一,使人的内心世界、动机和行为之间保持和谐一致.,个性的特征,生物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 个性既具有生物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个性心理结构,个性倾向性 是人行为活动的基本动力,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其中,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源泉。个性心理特征 是指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方面。自我调控系统 自我意识是核心 。,能力,能力(ability)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心理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各种能力在活动中能达到最完美的结合,能经常创造性地完成一种或多种活动,则可称之为天才。,(二)能力的分类,一般能力 是指完成各种活动都需要的能力。包括观察力、思维能力、记忆力、想象力、言语能力及操作能力等。特殊能力 指从事某种特殊活动或专业活动所必需的能力。,能力的个体差异,能力类型上的差异;能力发展水平上的差异;能力表现在年龄上的差异。,能力在类型上的差异: 空间能力(毕加索) 音乐能力(贝多芬) 言语能力(李敖) 数学逻辑能力(爱因斯坦,陈景润) 人际能力(甘地) 内省能力(弗洛伊德,荣格) 身体运动能力(李小双),发展水平的差异,超常者与智能不足者 超常者是智力高度发展。 智能不足表现为智商在70分以下。,(三)智力 1.智力(intelligence)属于一般能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主要集中于人的认识活动和创造活动上。,一、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童年期和少年 是某些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从三四岁到十二三岁,智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等速。 2034岁 达到顶峰,智力的不同成分达到顶峰的时间是不同的成年期 是能力发展的稳定时期,常出现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老年期 开始衰退。,二、个体差异,表现在三个方面智力水平的差异;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智力发展趋势有个体差异。智力高的发展快,达到高峰时间晚;反之发展慢,达到高峰时间早。 智力结构的差异。,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遗传的作用 环境教育对能力形成的影响 产前环境的影响 早期经验的作用 学校教育的作用 实践活动的影响 能力的发展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气质,气质(temperament)是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与人的生物学素质有关。气质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过程的速度和灵活性、强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气质具有稳定不易改变的特点。,(二)气质类型,Hippocrates按人的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的多寡来区分和命名气质,提出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 巴甫洛夫根据神经过程的基本特征(强度、均衡性及灵活性)的不同结合,把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四种类型,即活泼型、安静型、兴奋型和抑制型。,表 . 气质类型、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及行为表现特征,气质的生理基础,柏尔曼(Berman L)的气质激素理论:内分泌腺的活动与气质有密切的关系。根据人的腺体分泌激素的多少,把气质分成五种类型:甲状腺型,肾上腺型,脑垂体型,副甲状腺型和性腺型。过分强调激素的重要性,忽视神经系统对气质的影响。,巴甫洛夫神经系统特性,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过程:兴奋和抑制1、强度:指个体的大脑皮层细胞受强烈刺激或持久工作的能力(神经类型的最重要标志,具重要意义)2、平衡性:指个体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之间的强度是否适当。3、灵活性:指个体对刺激的反应速度以及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速度,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气质的意义,1、气质无好坏之分 气质不是人格的标签,任何一种气质都是在一种情况下有意义,在另一种情况下无意义。 2、气质不决定个人的价值和社会成就 普希金是胆汁质,赫尔岑是多血质,克雷洛夫是粘液质,果戈里是抑郁质。 3、气质影响工作效率 有的工作要求灵活、机敏的反应能力,有的工作要求持久、细致的操作。 4、气质影响情绪和行为,性格,性格(character)是个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特点:1、社会性2、稳定性3、可塑性4、性格是个性的核心特征,性格的结构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 是指人在对待事物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包括对他人、集体、社会的态度特征;对劳动、工作、学习的态度特征;对自己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 是指人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方面的性格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 是指人在情绪的强度、稳定性和持久性以及情绪的积极性等方面的性格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是指人对自己的意志活动的自觉调节和调节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区别:1)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的主要生理基础,受先天因素影响大,变化比较慢,可塑性较小。 2)性格是后天形成,由生活实践决定,可塑性大,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联系:1)气质影响性格的动态方面,较明显表现在性格的情绪性和表现的速度方面2)气质还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和动态3)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修饰气质,使之符合社会实践要求。4)相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而不同气质类型的人也可以形成同样的性格特征。,性格与气质能力的关系,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两个不同侧面,是在人的统一的发展过程中形成起来的。联系:1、性格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能力基础2、能力的发展水平受性格特征的影响3、优良的性格特征往往能够补偿某种能力的相对不足,性格与能力的关系,性格类型,1.对立型模式的性格分类 这是根据性格特性向相反的两个方向发展所确立的对立类型,也是建立在一个维度下所划分的性格类型。,(1) 内倾型与外倾型:荣格(Jung )按力比多(libido)的活动方向,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也称外向型和内向型。,(2)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Witkin HA )根据人的信息加工方式的不同提出了场依存、场独立学说。 场独立型 场依存型,2.多元型模式的性格分类,(1)个性维度理论:艾森克(Eysenck HJ) 将性格分成四种类型:稳定-内向型、稳定-外向型、不稳定-外向型、不稳定-内向型,每一种类包括八种特质。,(二)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奥尔波特1937年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特质,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次要特质,中心特质,首要特质,(3)卡特尔的特质理论,卡特尔(Cattell RB)认为,个性是由个性特质构成的。 特质(trait)是个人在不同的时间、环境下表现出来的稳定而一致的行为特点或行为倾向。,根源特质,卡特尔的因素分析特质论,表面特质,聪慧性,有恒性,恃强性,行为1,行为2,行为3,行为4,行为6,行为5,行为8,行为7,需要(need),需要是有机体对内外环境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通常以意象和愿望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表现为动机以推动人们去进行满足需要的活动。需要的分类 按照起源可分为自然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 按对象划分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爱与归属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需要层次理论主要观点,人的需要由五个等级构成: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都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与生俱来的。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的关系: 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只有满足低级需要的基础上,才出现高级需要。 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并非是对立的,低级需要部分满足也可产生高级需要。,评价,科学性人的需要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这符合人类需要发展的规律各个不同时期,都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其他需要处于从属地位,为组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需要分类明确、全面,受到广泛关注,局限性历史局限性:缺乏实证性;过分强调人的内在价值;机械主义色彩:把人类需要的发展趋势看作是固定程序,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影响。只注意了个体需要之间的纵向关系,忽视需要同时存在并相互矛盾,导致动机冲突,动机,动机(motivation)是一种驱使人进行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激发动机有两个条件:需要、外部刺激。需要是引起动机的基础,当需要被认知和估计有可能实现时就转化为动机;另一是外在条件,即环境因素(诱因)的刺激。 动机有三种功能:始发 指引 激励,动机的种类,觅食动机 性动机 母性动机 好奇动机 社会动机 成就动机,觅食动机,性动机,母性动机,好奇动机,猴子的好奇行为,亲和动机,隔离长大的猴子,社会动机,成就动机,动机冲突,动机冲突:动机结构中可同时存在性质和强度非常相似或相互矛盾的动机,使人难以取舍,形成动机冲突。动机冲突的基本类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冲突,双趋冲突,A(+),B(+),个体,双避冲突,A( ),B( ),个体,趋避冲突,A(),个体,双重趋避冲突,A(),B(),个体,自我意识系统,心理活动与意识,意识(consciousness)指人对周围环境和自我的觉察状态。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也没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在一定发展阶段才出现的。,意识的几个层次,焦点意识(focal consciousness):全神贯注于某事物时所表现出的明确的觉知状态。此时该事物成为个体注意的中心。边缘意识 (marginal consciousness):是指在注意范围边缘获得的模糊意识经验。下意识(focal consciousness):在边缘意识之下的注意层次所得的意识经验。潜意识(nonconsciousness):也有人称其为“无意识”。是指个体对内在的身心状态或外界环境无所感、无所知的状态。如平时对自己内脏器官的活动是毫不自知。,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主体、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自我意识的特性 社会性 能动性 同一性,自我意识的形成,一是生理的自我;二是心理的自我;三是社会的自我。,社会化:个体的观念和行为纳入到社会规范的过程。,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生物因素 遗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 学校环境,人的个性发展过程,艾里克森的个性发展理论。 艾里克森将个人的个性发展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顺序是不变的,而且在不同的文化中普遍存在,它由遗传因素决定。 艾里克森认为在每一个阶段都是由一对冲突或者两极对立所组成,形成一种危机,他的积极解决就会增强自我,个性得到健全发展,有利于对环境的适应,消极解决就会消弱自我,使人人格不健全。并影响后面的茅盾解决。,埃里克森 1、基本的信任对不信任(出生到1岁) 2、自主对羞怯和疑惑(13岁) 3、主动对内疚(46岁) 4、勤奋对自卑(611岁)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 6、亲密对孤独(2024岁) 7、繁殖对停滞(2565岁) 8、自我整合对绝望(65),弗洛伊德1、口唇期2、肛门期3、性器期4、潜伏期5、两性期,总结,概念 :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个性、动机、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思考题 心理的实质? 认知过程包括哪些方面?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知觉的基本特性?记忆包括哪三个基本阶段?社会性情感有哪些?个性心理结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巴甫洛夫的气质类型?气质与性格的关系?,第二章 医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理论发展概述 精神分析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 认知心理学理论 心理生理学及社会学方向,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Freud,S)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在心理学日趋客观化的时刻,发展了高度主观的心理分析方法。他的无意识理论及人格理论(人格动力、人格发展和人格结构),心理防御机制,心理治疗,心身关系等方面的成就对心理学、社会学及哲学的发展影响极大。,返回,精神分析理论 (Psychoanalytic theory),主要观点:,1.潜意识理论 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2.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 3. 性心理发展理论 人有2种本能,人的性心理发展经过了5个时期。 4.释梦理论 5. 神经症的心理病理理论 神经症是童年心理性发展受阻、自我与本我的冲突压抑到潜 意识中而借助症状进行欲望的幼稚性满足的结果。,1.潜(无)意识理论(Theory of unconsciousness),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潜意识、前意识 和意识三个部分。他把这三个层次形象地 比喻为漂浮在大海上的一座冰山(图1)潜意识(unconscious)前意识(preconscious)意识(conscious),2.人格结构理论 (Theory of personality structure),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S.Freud关于人格结构的冰山假说图,图1,图2,超我,3.性心理发展理论,弗洛伊德把人的性心理发展分为以下五个时期:口唇期(oral stage)肛门期(anal stage)性器期(phallic stage)潜伏期(latent stage)两性期(genital stage),口 唇 期(oral stage),肛 门 期(anal stage),性 器 期(phallic stage),潜 伏 期(latent stage),两 性 期(genital stage),4.释梦理论(dream analysis),弗洛伊德认为,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捷径。通过梦的分析,可发现神经症患者的被压抑的欲望,并且梦的分析也可作为治疗神经症的一种方法。,释 梦,行为主义理论(Learning Theory of Behavior),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2.华生的学习理论 3.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4.内脏学习理论 5.社会学习理论,返回,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Theory of classic conditioned reflex),代表人物: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的特点:,1消退作用与自然恢复作用2泛化作用与辨别作用,巴甫洛夫的狗,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经典条件反射的概念,某一中性环境刺激(铃声等)通过反复与非条件刺激(UCS)相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可以成为条件刺激(CS),而引起了原本只有非条件刺激(UCS)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这就是经典条件发射。,2.华生的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华生,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强调研究行为,而不是意识。倡导教育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华生的恐惧性条件反射,华生相信,所有的行为都是通过经典条件反射习得 的;华生强调,在复杂行为的学习过程中,环境因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操作性条件反射,代表人物:斯金钠,白鼠学习试验 白鸽导航试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概念,某一种行为出现以后立即受到一种刺激,则该行为会因这种刺激的作用而发生相应的增强或减弱变化。,操作条件反射的几个重要现象,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 行为的结果是积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该行为逐渐增强。即RS(积极)R(促进)。负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 行为的结果是消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该行为逐渐加强。即RS(消极)R(促进)。,消退(extinction): 行为的结果是原有的积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行为反应逐渐减弱。即RS(积极)R(减弱)。 惩罚(punishment): 行为的结果是消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行为反应逐渐减弱,即RS(消极)R(减弱)。,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意义,重视行为结果对行为本身的作用 人类许多正常或异常的行为反应包括各种习惯或症状是由于操作条件反射机制而形成或改变的如个体不良行为如吸烟、依赖等的形成机制;也可用来指导各种行为治疗如厌恶疗法等 。,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本质相同,同属条件反射,依赖于强化。经典性:刺激明确 操作性:刺激不明确,自己习得,4.内脏学习理论,内脏学习理论是操作条件反射在内脏功能方面的体现。某一种某种内脏活动出现以后立即受到一种刺激,则该内脏活动行为会因这种刺激的作用而发生相应的增强或减弱变化。,5.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 观察学习实验 认为人类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即榜样)的行为进行学习。这里的榜样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个或某些人,也可以是电影、电视或小说中的人物,这种学习方式称观察学习。,观察学习实验,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Theory of humanistic psychology),该理论是本世纪5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思想,代表人物有阿尔波特(Allport G)、马斯洛(Maslow A)、罗杰斯(Rogers C)等,主要代言人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1.本能论(Instinct theory) (或机体潜能论)人的本性中的积极倾向能使人摆脱剧烈冲突而 继续发展;人有能力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重点应放在健康人的个性及生活方式上;要关心人的需要,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注重 人的自我和自我意识,要发挥人的潜力。,2.自我实现理论 (Theory of self-actualization)“自我实现”是美国神经病学家戈尔德斯坦在机体论心理学中首先提出的,他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的机体潜能发挥的一种内驱力,是人的本性中的一种创造性倾向。后来马斯洛将自我实现作为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和理论主旨。自我实现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两层涵义:完满人性的实现和个人潜能的实现。两个标准:一是人的实质和潜能现实化;二是没有或极少出现不健康、精神疾患和基本能力欠缺。 两种类型:一种是健康型自我实现,即更务实、更能干的自我实现者;另一种是超越型自我实现,即更经常意识到内在价值、生活在存在水平或目的水平而具有丰富超越体验的人。,3.需要层次理论(Hierarchical theory of need),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心理学上,需要层次理论是解释人格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动机的重要理论。,4.询者中心理论(Client-centered theory),罗杰斯首创 该方法要求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必须以来访者为中心,尊重来访者的人格尊严,将心理治疗的过程视为心理咨询师帮助来访者自己解决自己问题的成长教育的过程, 在治疗过程中将主导权赋予来访者,让他们来决定治疗的方向,找出治疗的方法。医生应对患者满腔热忱,真诚相待,力求恢复其自信心。,认知心理学理论(Cognitive psychology),认知心理学产生于本世纪60年代,以奈瑟(Neisser U)1976年的认知心理学一书开始。 主要研究人类认识的信息加工过程,并以此来解释人类的复杂行为,如概念的形成、问题的解决、语言及情感等。 认知心理学着眼于信息加工模型,把人脑与计算机作类比,将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结合起来,产生了人工智能新学科。,认知心理学理论(Cognitive psychology),“认知疗法”(cognitive therapy) 认为人的情绪、情感及动机和行为决定于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