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变态心理学概述课件.ppt

    • 资源ID:1570795       资源大小:8.83MB        全文页数:5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变态心理学概述课件.ppt

    1,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理科 毛雪琴,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2,2,认知过程-感知觉、注意、 心理过程 思维、记忆、想象 情绪过程-七情心理现象 意志过程-行为的目的性 个性 个性倾向性:与环境有关 个性心理特征:与遗传有关,心理学概述,3,1心理正常群体人群中 2精神障碍的心理异常群体 (终生患病率29.2%, 2014-3-19国际流行病学杂志, 63个国家文献的meta分析)有精神障碍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不全是异常的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正常心理 异常心理,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概述,4,何为变态,变态心理学,4,几种不同的心理状态,5,6,几个概念,如何界定?脑的功能性障碍国际疾病分类10版(ICD-10)(DSM-V,CCMD-3)精神障碍心理异常/变态精神病(psychosis):被取消精神病性(psychotic):用于描述幻觉;妄想;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并非由焦虑或抑郁引起);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紧张症性行为。精神病性症状=精神病性问题,7,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心理学分支学科 研究对象: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精神病学:临床医学的分支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病的预防和康复。 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的区别,8,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一 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公元前400年朴素唯物主义见解 古希腊医生Hippocrates提出体液学说,认为人的心理和性格差异与人的体液性质密切相关“疯狂”,有害的体液流入大脑所造成的。包含了“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判断的雏形认为精神异常是一种病,可以治疗的,并对精神疾病进行分类;公元5-17世纪为神学和宗教所垄断,精神病学的发展停滞不前, 心理异常完全被看作是魔鬼附身,鞭打、火烧、金币、捆绑作为驱鬼,9,10,公元17世纪中叶神经科学的发展: 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发现运动性失语区,帕斯德对身体疾病提出“细菌理论”。 精神病学发生质的飞跃,精神病真正被看作需要治疗的疾病,比奈尔,法国第一位“疯人院”院长19世纪中叶-20世纪40年代:自然科学推动了精神病学的发展, 德国学者克雷丕林提出临床疾病分类原则,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12,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一)超自然的解释:巫、灵、天体(二)生理学的解释:脑、体液(三)心理学的解释:催眠 现代观点 梅耶:美国精神病学之父,提出生理-心理-社会共同作用的多维、综合的模型,12,13,14,二 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创始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创始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15,1.解释异常心理现象的两个基本命题第一个命题: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第二个命题: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16,2.依据上述两个命题有以下五个判断(1) 力比多(libido):泛指一切身体器官的快感,心理活动的动力,人类的生物本能。(2)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性心理发展:三个发展阶段 口欲阶段 肛欲阶段 生殖器阶段 0-1岁 1-3岁 3-6岁,(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17,精神分析理论,1.口欲期(oral stage) 0至1岁,18,精神分析理论,19,精神分析理论,20,精神分析理论,21,精神分析理论,22,(3)人的心理结构,上层: 意识 conscious中间: 前意识 preconscious下层: 潜意识 unconscious,(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23,(4)人格结构理论(对应于潜意识理论)超我(superego):社会化产物 道德原则, 人格的监督者自我(ego):有意识行为现实原则, 人格的执行者本我(id): 生理本能,企图满足 快乐原则, 人格的基础,(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24,(5)“防御机制”防止焦虑的能力 为了防止本我超我之间冲突引起焦虑 压抑和克制能力:否认,投射,合理化,转化,补偿,升华一位父亲不接受女儿和妻子先后意外死亡的现实,后悔、自责,封闭自己,每天看照片,坚信她们会回来,坚持每天守望等。如一位极小气的人总认为别人也自私,这样可减轻自己的内疚,维护自己的尊严。,(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25,3.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异常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1)固着: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如果在每个发展阶段上,接受的刺激太过分或者接受的刺激太少,会使“性心理”的发展受到挫折,就会造成性心理发展“固着”,就造成未来人格的异常。(2)焦虑:“自我”必须不断学习外部世界,以便理性地处理“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体验着焦虑。,(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26,(3)压抑:为防止、消除焦虑,必须学会压抑非理性冲动。 压抑不足-冲破防线,体验到痛苦; 压抑成功-体验不到痛苦,仍存在于潜意识,躲藏到潜意识之中的冲突,并以变相的方式表达- 异常心理和行为(以显性梦或隐性梦的形式、口误或失误行为等)一位女儿死于车祸的妈妈,非常痛苦,一段时间后,她似乎“遗忘”了,但每年十月(事情发生在十月)均会出现自发抑郁情绪。,(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2022/12/7,27,可编辑,28,弗洛伊德看来,成人的神经症症状是内在(潜意识)的,是婴幼儿期没有解决的创伤和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的变相显露。因此,治疗的目的在于使潜意识 上升到意识水平,使个人知觉本 我的力量,减少超我的过强作用, 并加强自我的平衡能力,从而达 到“本我自我超我”的动力 平衡,(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29,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解释异常心理现象通过“实验神经症”模型说明“心理冲突”的神经机制高级神经活动特征:兴奋、抑制、兴奋与抑制的 集中与扩散过程、正负诱导过程等。异常心理现象:1异乎寻常的刺激2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冲突 神经衰弱-兴奋过程抑制过程 癔症-兴奋过程抑制过程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技术路线:动物实验结果-人类心理,研究人的行为 -动物实验比较,(二)行为主义解释,30,(二)行为主义解释,斯金纳(B.F. Skinner)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班杜拉(A. Bandura)社会学习理论 现代脑科学桑代克(E.L.Thorndike)按照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工作的一般技术路线探索心理现象的第一人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进而演绎和推论人的心理,再以人为实验对象,研究其行为并与动物实验结果相比较。人类无论在种系进化中,抑或在个体发育中,其定向反射(探究反射)作为一种适应环境和积累经验的本能(认知本能),是心理发展的动力之一。,31,对心理异常的基本观点:提出“潜能”概念 潜能无论就生理方面或心理方面,都具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和特点。 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就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马斯洛 (1908-1970),罗杰斯(1902-1987),生 理 的 需 要,安 全 的 需 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33,马斯洛 强调成长和自我实现,而不是治愈疾病或缓解症状。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存在焦虑”-“存在”和“责任”的冲突。两者的对立跟随人的一生。人的根本意义是人的“存在”,是个体的自由、独立性,有选择生存方式与道路的自由不能离开群体而孤立地生存,有义务维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群体(人类社会),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责任”与“自由选择”同在。人类社会性的合理内核,即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对立统一问题。这种对立造成的焦虑,又称为人的“基本焦虑”。,(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人本学派,34,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使人类主动的适应环境,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第二节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35,第二节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异常的心理活动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无法保证人的正常生活,而且以其异常的心理特点,随时破坏人的身、心健康,36,第二节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一、标准化的区分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37,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一 标准化区分 李心天四类判断标准1.医学标准-病理改变2.统计学标准-偏离常态,测验3.内省经验标准-医患双方4.社会适应标准-社会准则,道德规范,第二节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38,标准化的区分,1医学标准将心理障碍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心理现象或行为有相应的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是划分正常与异常的可靠根据心理表现为疾病的症状,产生的原因为脑功能失调将心理障碍纳入医学范畴客观:重视物理、化学检查和心理生理测定,39,标准化的区分,2统计学标准心理特征的测量显示为常态分布在常态曲线上,居中的大多数人属于心理正常范围,而远离中间的两端则被视为“异常”以心理特征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判定,偏离平均值程度越大越不正常“心理异常”是相对的,它是一个连续的界限。以统计数据为依据,确定正常与异常的界限多以心理测验法为工具优点:比较客观,便于比较、操作简便易行缺陷:智力超常或有非凡创造力的人在人群中极少数,很少被认为病态不是所有的都是正态分布,心理测量本身受社会文化的制约,40,标准化的区分,3内省经验标准病人的主观体验病人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或说不出明显原因的不舒适感自己觉得不能适当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作出被观察对象心理正常与否的判断。判断具有很大主观性,标准因人而异不同的观察者有各自评定行为的标准如果观察者接受同一种专业训练,对同一行为,也能形成大致相近的看法,甚至对许多心理障碍仍可取得共识,某些特殊情况下,尽管没有不舒适感却可能存在心理异常,如某些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的病人。一位因没生儿子遭丈夫遗弃而患躁狂性精神障碍的女性,每天都兴高采烈地说:昨天她生了一个胖小子,丈夫英俊、富有,对她宠爱有加,完全沉浸在幸福之中。,42,标准化的区分,4社会适应标准是否依照社会生活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正常与异常主要与行为的社会常模比较而言是否符合社会准则或社会常模(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异常不能按照社会认可的方式行事;性取向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产生不适应现象(由于器质或功能的缺陷或两者兼而有之),局限:* 社会规范受文化、地域等影响(性别认同 )。* 界定社会适应或不适应行为存在困难。* 有些心理疾病者仍能遵守社会规范。(形式家庭),44,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峰三原则认为,应从心理学角度切入,以心理学对人类活动的一般性定义为依据 根据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提出三条原则,作为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 自知力/现实检验能力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知情意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人格心理特征,第二节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45,心理学的区分原则,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同一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定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脑机能心理活动特点:形式或内容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幻觉(听到或看到的客观不存在)思维内容障碍(妄想)思维形式障碍(如强制性思维)无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完整一种患者对自身状态的反映错误“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的丧失有无“现实检验能力”以认知与客观现实一致性为前提,46,心理学的区分原则,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一致性)原则知、情、意之间具有协调一致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高度准确和有效 正常:遇到高兴的事(认知),产生愉快的情绪 (情),手舞足蹈(意志行为)异常:愉快的事(知),愉快的心(情),痛苦的 表情及行为等典型的强迫性神经症,可以表现出认知与意志行为的不协调性,47,心理学的区分原则,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人格的稳定性是区分正常与异常的一个标准无明显原因的出现吝啬的人变得大方甚至挥金如土(躁狂?) 热情大方者变得冷淡退缩(抑郁?分裂?)且在生活环境中,找不到足以解释这种改变的原因,补充:常识性的区分,(一)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二)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三)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四)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48,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看,心理异常(单选) A行为对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 B行为对各种文化习俗的偏离 C缺乏社会文化习俗基本概念 D缺乏对社会文化习俗的理解 在判断正常和异常心理时,按照“社会适应标准”的要求,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准则,能够(单选) A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B根据自己的思想意识行事 C按照自我认可的方式行事 D与自我要求一致对症状自知力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多选)A求助者出现某些思维障碍和行为的异常,说明自知力丧失B求助者能认识自己异常但不能作出解释,说明自知力完整C求助者能找出问题原因及与症状的关系,说明自知力完整D求助者能认识问题存在但不能分析原因,说明自知力完整,49,正常与异常心理的标准化区分原则包括( 多选) A.内省经验标准 B.社会适应标准 C.人格的稳定性 D.主客观相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性一致的含义是(单选)A.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 B.主观反映与客观世界相一致C.在不同条件下精神面貌一致 D.人格的结构和特点相对稳定日常生活中用悲伤的语调诉说令人愉快的事情,表明(单选) A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不统一 B人格相对稳定性受到了破坏 C心理活动失去了协调一致性 D社会适应功能受到严重损害,50,51,51,思考,判定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判断?,52,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2022/12/7,53,可编辑,

    注意事项

    本文(变态心理学概述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