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历史第7课制度创新与历史变革课件.pptx
,一、隋唐更替,(一)隋重归统一,581,北周,长安,隋文帝,589,陈朝,分裂,一、隋唐更替,(二)隋短暂而亡,581-604 杨坚 隋文帝“开皇之治”,604-618 杨广 隋炀帝,619隋灭亡,共38年,描述大运河,以及思考大运河的开凿有怎样的重大意义?,一、隋唐更替,(二)隋短暂而亡,材料1:仅大运河工程就动用了500多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近十分之一,男丁不够,妇女来凑,引起百姓强烈不满,规定凡是反抗者,不管罪行轻重,一律处斩,而且无须上报,长达2700多千米大运河,仅用5年时间就修成了。,材料2:在大业初年的半年内,隋炀帝连续下令掘长堑、营东都、凿运河、造龙兵巡游江都、制羽仪等,役使男女数百万。而且,此役绵绵无绝期,一项工役尚未完系新的工役又起,一次巡游刚究,马上又接着另一次巡幸。百役繁星,六军不息,竭尽国力,大兴工役,唯其权力意志是用,根本不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思考:隋炀帝大兴工役,立业心切,但他忽略了什么?,民众承受力,一、隋唐更替,(二)唐朝兴衰贞观之治,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两个月后,李世民登上帝位,即唐太宗,尊李渊为太上皇,改元贞观。,材料1:唐太宗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思考:认识到什么的重要性,这对“贞观之治“的出现有何作用?,认识到民生的力量;采取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措施来改善民生;,一、隋唐更替,(二)唐朝兴衰贞观之治,材料2:帝复为文刻之石, 称“皇后节俭,遗言薄葬,以为 盗贼之心,止求珍货,既无珍货,复何所求。朕之本志,亦复如此。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大陵中,乃为已有。,材料3:太宗谓侍臣日: “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 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前事不忘,朕与卿等可得不慎,无为后所嗤。,思考:阅读材料,说明唐太宗在治家和执政方面的观念分别是什么?这体现唐太宗那些优秀品质,这对于“贞观之治”出现有何作用?,观念:勤俭持家;群臣共治品质:自制力,一、隋唐更替,(二)唐朝兴衰贞观之治,不拘出身地域,不拘出身门第,不拘民族背景,不拘原属敌我,长孙无忌,关陇;徐世勣 j ,山东; 尉迟恭,代北;褚遂良,江南,杜如晦,贵族马周,门客,阿史那社尔,突厥;契苾b何力,铁勒,魏徵、王珪gu,建成辅佐,思考:根据材料判断贞观时期用人特点是?这对于“贞观之治”出现有何作用?,特点:唯才是举、各得其所、各尽其能,一、隋唐更替,(二)唐朝兴衰贞观遗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尽管政局纷纭,但招揽人才、发展农业,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这时期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KO,庶族势力,关陇集团长孙无忌、褚遂良,一、隋唐更替,(二)唐朝兴衰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年) 712年至756年在位,改年号为开元“一元复始,万象更新”,712年-713年 先天,713年-741年 开元,742年-756年 天宝,一、隋唐更替,(二)唐朝兴衰开元盛世,材料2:开元二年(714年),唐玄宗针对冗官泛滥的现象,“大革奸滥,十去其九”,并停废闲散诸司、监、署十余所。开元四年(716年),唐玄宗对吏部选用的县令亲自加以复试,结果有45人因不合格而被淘汰。玄宗还专门颁布了整饬吏治诏,规定每年十月各道按察使对地方官的政绩进行严格考核,以定升降黜陟。思考:唐玄宗整顿吏治表现在哪三个方面?,裁汰冗官;严格选拔官员;定期考核官吏,材料1:姚崇针对当时的弊端丛生,给玄宗建言十事,大意是:实行仁政,不贪边功,法行自近,宦官不参与朝政,拒绝租赋外的贡献,戚属不任台省官,对朝臣要以礼相待,纳谏从善,杜绝佛道的寺观营造,以两汉外戚专权为鉴戒。,这十点建议实际上是姚崇日后施政的纲要(救世之相),一、隋唐更替,(二)唐朝兴衰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注意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除了在政治方面的整顿,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更是一番作为,开创了唐朝开元之盛。,奔放开朗的个性,显示了盛唐时代的和平、向上的风貌,一、隋唐更替,(二)唐朝兴衰安史之乱,渔阳鼙p 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白居易长恨歌请思考:“宛转蛾眉马前死”指的是什么?其历史背景是什么?,马嵬坡兵变;在安史之乱中,皇室逃亡四川,一、隋唐更替,(二)唐朝兴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755-763),一、隋唐更替,(二)唐朝兴衰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死于宦官之手:顺宗、宪宗、敬宗共3位由宦官拥立的:穆宗、文宗昭宗共7位,掌握军权:神策军,VS,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李德裕、郑覃等为领袖的李党,牛李党争长达40年,一、隋唐更替,(二)唐朝兴衰,唐末爆发黄巢起义。起义军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统治。,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建立后梁唐朝灭亡。,一、隋唐更替,(二)唐朝兴衰,政治腐败,政策失当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赵翼在唐女祸中说:“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结合你对唐朝由盛转衰原因的认识,评述这一观点。,一、隋唐更替,(二)唐朝兴衰,755年,618年唐太祖李渊称帝,907年,唐太宗 贞观之治,武则天 贞观遗风,唐玄宗 开元盛事,唐玄宗 安史之乱,唐后期的问题:,农民起义,共289年,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 朋党之争,一、隋唐更替,(二)唐朝兴衰,用人民本勤政政策权力居安思危,思考:从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认识中,谈谈你对治世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二、制度创新,(一)三省六部制,尚书省,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审议,诏令,执行,户部 礼部 刑部 工部 兵部,掖,太,东,宫城,皇 城,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两个层次的三权分立的权力结构”,中书省审核的是皇帝的诏令,门下省审核通过的后要得到皇帝的许可,并盖印玺才有效,最后交给尚书省审核。,二、制度创新,(一)三省六部制,尚书省,皇帝,中书省,门下省,(政事堂),政事堂:为了减少三省摩擦,协调三省关系,作为宰相议政的场所;参加政事堂会议的是三省最高长官或有相应头衔(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会议参加人员不固定。,一、隋唐更替,(三)唐朝建立,(中书门下:有单独的财政预 算和专门印章),单纯的宰相议政场所演变成正式的的国家机关,“中书门下”成为正式的宰相府,权相专权时有发生,比如李林甫、杨国忠等,中书门下的决策,皇帝批准后由六部执行,皇帝直接下发的诏令,需要通过“中书门下”盖印后方能生效,二、制度创新,(一)三省六部制影响,(1)三省分工明确,又设政事堂议事,提高了行政效率。(2)三分相权,相互牵制,加强皇权。(3)三省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4)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二、制度创新,(二)选官制度九品中正,九品中正制度在其初创之时,犹能“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选拔出有用人才,但后来逐渐被门阀世族所把控,以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秦汉以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研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二、制度创新,(二)选官制度科举制,二、制度创新,(二)选官制度科举制,“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雁塔进士题名帖,二、制度创新,(二)选官制度科举制,贞观初放榜日,上(唐太宗)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日:“天下英雄,入吾彀gu 中矣!” 唐摭言思考:唐太宗所言揭示了科举制的什么本质?,用考试方式笼络人才,以服务于皇权统治,二、制度创新,(二)选官制度科举制,积极影响: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官员整体素质中央政府把控人事任命权中央集权,消极影响:从学习内容来看从社会进步来看从学习氛围来看,二、制度创新,(二)选官制度,血缘关系,军功,品行才能,门第,考试能力,选官方式,依据标准,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二)选官制度,二、制度创新,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财产等级等演变为学识、才能,选官权:从地方收归中央,选拔方式:由血缘、推荐、地方评论及品评演变为考试,选拔原则:逐渐走向制度化,体现相对的公平、公开,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二、制度创新,(三)法律完善,法行宽平的原则死刑种类只留斩、绞两种,废除了车裂(五马分尸)、枭首(砍下头悬挂在旗杆上示众)等死刑种类,二、制度创新,(三)法律完善,唐律疏议 原名律疏,又名唐律、是唐高宗令人修撰法律典籍,也是东亚最早的成文法之一。唐律疏议是唐朝刑律及其疏注的合编,亦为中国现存最古、最完整的封建刑事法典,共三十卷。,课堂小结,贞观之治开元之盛,课后自评,评价历史人物:从唐玄宗帝王生涯上承武则天时代、中历唐朝的极盛,下接唐朝的由盛转衰的角度来评价这个历史人物?,